2005-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2005-2014年新疆经济发展分析
![2005-2014年新疆经济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33670f10a6f524ccbf85f5.png)
[键入公司名称]2005-2014新疆经济发展分析[键入文档副标题]2016/9/22通过对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收入、消费等数据的解读,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以发掘新的市场空间目录经济概览 (3)人口结构 (4)产业结构的发展 (5)第二产业的发展 (6)第三产业的发展 (7)人均收入 (8)人均消费 (9)产值的分配 (10)总结 (10)图表1 2005-2014 新疆经济概览 (3)图表2 2005-2014新疆人口结构 (4)图表3 2005-2014新疆产业发展 (5)图表4 2005-2014 新疆第二产业发展 (6)图表5 2005-2014新疆第三产业 (7)图表6 2005-2014 新疆人均收入 (8)图表7 2005-2014 新疆人均消费 (9)图表8 2005-2014 新疆产值分配 (10)经济概览新疆的人口从2005年的2010万增加到2014年的2298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686%,省市人口排名从第24位下降到第26位,新疆的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新疆的国民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2604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273亿元,全国总产值占比从1.31%上升到1.35%,省市的总产值排名中位于第25位;新疆的人均产值达到4.03万元,省市排名在第14位到第21位之间波动;人均收入1.54万元排名在第25位到第27位之间波动;人均消费1.21万元,排名在第21位到第26位之间波动。
图表 1 2005-2014 新疆经济概览人口结构图表 2 2005-2014新疆人口结构2014年新疆的城镇人口从746万增长到1058万,占全国城镇人口的1.40%,在省市排名中位于第27位;新疆的农村人口从1263万减少到1239万,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03%,省市排名从第24位上升到第22位;新疆的城镇人口比例从37.05%增长到46.17%,在省市城镇人口比例的排名中从第21位下降到第25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77%)。
2005年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
![2005年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20a84b41be1e650e52ea99ae.png)
3140
1563
云南省
3749
1913
西藏自治区
3019
1532
陕西省
3594
2024
甘肃省
3453
1812
青海省
3888
1941
宁夏回族自治区
4579
228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864
1889
注:本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
城镇居民(元) 16683 11394 7927 7104 8004 8513 7630 6958 19573 10199 14097 7136 10296 7329 9453 8145 8051 8477 13624 7149 7019 7954 7577 7498 8285 9040 8234 7410 6947 7814 7349
浙江省
9701
5476
安徽省
3888
2177
福建省
6793
3730
江西省
3821
2576
山东省
5899
3078
河南省
4092
2372
湖北省
4883
2503
湖南省
4894
2855
广东省
9821
3947
பைடு நூலகம்
广西壮族自治区
3928
2366
海南省
4144
2419
重庆市
4782
2252
四川省
4130
2432
贵州省
全体居民(上年 =100) 106.8 109.4 110.2 109.8 111.6 111.3 110 112.1 110 113.7 115.9 110.4 108.5 109.6 115.2 107.7 110.6 109.7 110.3 115.7 106.2 111.4 111 114.7 110.8 94.4 109.6 109.6 114 113 110.7
中国历年居民消费水平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消费水平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11e1b3eff9aef8941e06de.png)
133.0
110.4
153.3
313
537
251
145.3
118.9
168.3
354
599
280
160.9
129.2
191.6
437
734
345
181.3
140.9
200.0
492
827
384
191.4
149.0
211.6
553
931
425
202.8
155.7
218.5
678
1179
504
212.4
1931
493.3
390.2
397.6
3954
7109
2048
522.4404.1 Nhomakorabea0024256
7498
2175
565.1
2003
4542
7812
2313
595.6
2004
5056
8565
2540
635.1
2005
5671
9472
2805
695.7
2006
6302
10329
3095
751.4
2007
数据来源于此调查.与2013年前的分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指标口
单位:元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统计(2014-2019)
指标 2014年
全国居民消
费支出 14491.4
服务性消
费
5842.1
1.食品烟
酒
4493.9
2.衣着 1099.3
3.居住 3200.5
2005-2010年中国CPI指数历年数据
![2005-2010年中国CPI指数历年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5523d60d7cd184254b353532.png)
2005--2010年中国CPI指数数据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份当月(上年同月=100)同比增减年份当月(上年同月=100)同比增减20051 101.9 1.9%20081 107.1 7.1%2 103.9 3.9% 2 108.7 8.7%3 102.7 2.7% 3 108.3 8.3%4 101.8 1.8% 4 108.5 8.5%5 101.8 1.8% 5 107.7 7.7%6 101.6 1.6% 6 107.1 7.1%7 101.8 1.8% 7 106.3 6.3%8 101.3 1.3% 8 104.9 4.9%9 100.9 0.9% 9 104.6 4.6%10 101.2 1.2% 10 104 4.0%11 101.3 1.3% 11 102.4 2.4%12 101.6 1.6% 12 101.2 1.2% 全年 1.8% 全年 5.9%20061 101.9 1.9%20091 101 1.0%2 100.9 0.9% 2 98.4 -1.6%3 100.8 0.8% 3 98.5 -1.5%4 101.2 1.2% 4 98.5 -1.5%5 101.4 1.4% 5 98.6 -1.4%6 101.5 1.5% 6 98.3 -1.7%7 101 1.0% 7 98.2 -1.8%8 101.3 1.3% 8 98.8 -1.2%9 101.5 1.5% 9 99.2 -0.8%10 101.4 1.4% 10 99.5 -0.5%11 101.9 1.9% 11 100.6 0.6%12 102.8 2.8% 12 101.9 1.9% 全年 1.5% 全年-0.7%20071 102.2 2.2%20101 101.5 1.5%2 102.7 2.7% 2 102.7 2.7%3 103.3 3.3% 3 102.4 2.4%4 103 3.0% 4 102.8 2.8%5 103.4 3.4% 5 103.1 3.1%6 104.4 4.4% 6 102.9 2.9%7 105.6 5.6% 7 103.3 3.3%8 106.5 6.5% 8 103.5 3.5%9 106.2 6.2% 9 103.6 3.6%10 106.5 6.5% 10 104.4 4.4%11 106.9 6.9% 11 105.1 5.1%12 106.5 6.5% 12全年 4.8% 全年2010年我国每月的CPI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支出服务项目费用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计量经济学eviews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eviews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47ce6887c24028905fc311.png)
大连海事大学实验报告Array实验名称:计量经济学软件应用专业班级:财务管理2013-1姓名:安妮指导教师:赵冰茹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二○一六年十一月一、实验目标学会常用经济计量软件的基本功能,并将其应用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中。
具体包括:Eview的安装,样本数据基本统计量计算,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检验及结果输出与分析,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异方差、序列相关模型的检验与处理等。
二、实验环境WINDOWSXP或2000操作系统下,基于EVIEWS5.1平台。
三、实验模型建立与分析案例1:我国1995-2014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资料(此资料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如表1所示,做回归分析。
表1我国1995-201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情况2008年2391287072009年2596395142010年30567109192011年36018131342012年39544146992013年43320161902014年4661217806(1)做出散点图,建立居民消费水平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斜率的经济意义;利用eviews软件输出结果报告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CONSUMPTION 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11/16 Time: 19:02 Sample: 1995 2014Included observations: 20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691.0225113.3920 6.0941040.0000 AVGDP0.3527700.00490871.880540.0000R-squared0.996528Mean dependentvar7351.300Adjusted R-squared0.996335S.D. dependentvar4828.765S.E. of regression292.3118Akaike infocriterion14.28816Sum squared resid1538032.Schwarz criterion14.38773Log likelihood-140.8816Hannan-Quinncriter.14.30760F-statistic5166.811Durbin-Watsonstat0.403709Prob(F-statistic)0.000000由上表可知财政收入随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令Y=CONSUMPTION,X=AVGDP(此处代表人均GDP))Y = 691.0225+0.352770* X其中斜率0.352770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元,人均消费水平增长0.35277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e2fbd8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4.p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分析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四、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矛盾分析五、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随着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居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
从2010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816元增长到40621元,年均增长率为7.5%。
其中,工资性收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比重逐渐减少,房地产租金收入和股权投资收入等非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提高,这也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收入结构变化紧密相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和住房支出两个方面始终占据着消费支出的主要份额。
同时,文化娱乐、旅游、教育支出等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这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从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转变为多元化和高品质消费。
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矛盾。
从收入结构来看,居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大多数仍然依靠工资性收入;从消费结构角度来看,消费品质不断提高并多样化,尤其是高端、质量优良的消费品消费逐年增长。
可以预见,收入与消费结构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可能会增加未来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四、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矛盾分析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a06cb9250912a21614792926.png)
图1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图2 “十五”时期粮食产量与增长速度图3 “十五”时期工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图5 “十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速度图6 “十五”时期进出口情况图7 “十五”时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增长速度全年水资源总量2743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水资源2098立方米,增长13.0%。
全年平均降水量628毫米,增长4.6%。
年末全国454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22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83亿立方米。
全年总用水量55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5%。
其中,生活用水增长6.9%,工业用水增长3.7%,农业用水减少1.6%。
万元GDP用水量357立方米,下降8.7%。
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27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全年曾有2163万人口、1969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69处,其中,能源矿产地40处,金属矿产地58处,非金属矿产地64处,水气矿产地7处。
有72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9.43亿吨,天然气5263亿立方米,原煤698亿吨。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37万公顷。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面积543万公顷,占全年营造林面积的85.2%。
全国共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66个,自然保护区达到234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99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
国家地质公园达138个,其中新批准53个。
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6.3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2.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吨,增长10.6%;原油3.0亿吨,增长2.1%;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20.6%;水电4010亿千瓦小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小时,增长3.7%。
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4.0亿吨,增长20.1%;氧化铝1561万吨,增长21.7%;水泥10.5亿吨,增长9.0%。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9e37a70703d8ce2f006623c6.png)
成都市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6年 2月26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狠抓“项目年”的各项工作,在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预期目标,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综合经济运行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007.7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81.0亿元,增长9.6%。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7.7:42.5 :49.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59.9%、36.9%。
市场物价总体保持稳定。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0%。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1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万人。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76.5万人,增加38.3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4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
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达132.7万人,比上年增加9.6万人,其中转移出省的21.7万人,增加1.4万人,省内市外23.9万人,增加1.7万人。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084.2亿元,增长21.0%。
民营经济占GDP 的比重为45.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企业家对经济增长保持较强信心。
2005年4季度全市企业景气指数达132.53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30.56点。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22fe3780b1c59eef8c7b418.png)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徐彭伊 / 文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本文对当前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几个指标,并针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居民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衡量指标 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
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指导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下图是2008-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支出情况。
2008-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支出情况2008-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支出情况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1)从2008-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一直保持着上升势头,大约在2011-2013年实现了较快增长,之后的2014-2016年增长较为平稳。
这与我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有关,近几年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再盲目追求GDP增长,而是实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兼顾各方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2)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消费水平的增长明显慢与收入的增长。
虽然经济发展了,但居民消费观念趋于保守,这点尤其体现在城镇居民当中,消费支出并未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实现大幅度增长,而是一直保持平稳、慢速的增长,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3)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
到2016年,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约为农村居民的3倍,而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2倍,这就体现出了城镇与农村的巨大差距,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市在资源配置中居于优势地位,农村处于劣势地位。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学第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学第7章 时间序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cdfaf9f705cc1755270927.png)
【例7-4】 福建省部分年份年末全社会从业人数资 料如下,计算福建省10年内的全社会平均从业人 数
年份 人数/万 人 1997 2000 2002 2005 2007
i 1
1612.41
1660.19
1711.32
1868.49
2015.33
2.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相对数和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先分别求出构成相对数或 平均数的分子和分母,然后再进行对比即得相对指标 或平均指标序列的序时平均数
逐期增长量
a1 a0 , a2 a1 ,, an an 1
累积增长量
a1 a0 , a2 a0 ,, an a0
二者的关系:
⒈ a1 a0 a2 a1 an an1 an a0 ⒉ ai a0 ai 1 a0 ai ai 1 i 1,2,, n
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 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也称逐期发展速度,是报告期 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 平相对于前一期的发展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则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 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对于固定 时期水平的发展程度,表明现象在较长时 期内总的发展速度,也称为总速度 年距发展速度说明报告期水平与上年同期水 平对比达到的相对程度
时间序列概述
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
(1) 指标数值涵盖的时间长短一致
(2) 指标内涵、外延要一致 (3) 计算方法和计算单位、价格一致
现行价格:指产品在各个时间,地点、环节实现的价格。
可比价格:是为专门消除货币量中价格变动因素而设计的价格。
第二节 时间序列水平指标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886bd6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a.png)
Consumer Market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关键组成部分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而消费起着基础作用,社会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从全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比较晚,从21世纪初,中国的老龄化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因此,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对于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考察,研究结论见仁见智。
刘苓玲、徐雷(2012)通过相关研究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与日常的居民消费情况具有一定的协整关系,而且每个人的消费水平会对社会保障支出造成很大的影响[1]。
韩冰(2006)利用2002年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横截面数据,从生命周期储蓄、收入分配、预防性储蓄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也与社会保障实践紧密相关[2]。
于长革(2007)主要是通过线性回归检验法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检查,发现社保支出与产出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特点,社保的大量支出,会导致我国国民收入水平提升,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
穆怀中(2001)在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时,主要是对国家福利和自保公助两类保障进行分析,认为社保水平与我国的GDP总值及国民储蓄量具有非常大的关联,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社保情况[4]。
董拥军、邱长溶(2007)主要通过面板数据进行社保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联系研究,从而证明两者之间具有负相关的关系[5]。
本文基于养老保险制度与居民消费现状进行定性分析,根据2000—2020年相关数据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2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2.1 人口老龄化情况人口老龄化是受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占据全国人口总数的7%,从此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中国历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看社会的和谐发展程度
![从中国历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看社会的和谐发展程度](https://img.taocdn.com/s3/m/8bc4d27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7.png)
从中国历年来城乡居民收⼊和消费⽔平看社会的和谐发展程度从中国历年来城乡居民收⼊和消费⽔平看社会的和谐发展程度⼀、中国历年来城乡居民收⼊、消费⽔平的数据统计(见表1—1、表1—2)(⼀)中国历年来城乡居民⼈均收⼊的现状从表1—1看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均纯收⼊也在不断地发⽣变化。
在1990年,城镇居民⼈均纯收⼊为1387元,农村为686元,这种收⼊⽔平是⽐较低的。
但是,经过5年的发展,到了1995年,城镇居民收⼊为4283元,农村为157 8元,到了2000年,城镇收⼊为6280元,农村为2253元,⽽最近的2003年,城镇增加到8472元,农村增加到2622元,这都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发⽣了巨⼤的变化。
然⽽,这种巨⼤的变化,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城乡居民的收⼊增加了,⽣活⽔平提⾼了,⼈民的基本⽣活得到了保障。
这有利于社会构建井然⽆紊的秩序,从根本上创造了⼀个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个良好的平台,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收⼊增加与否,也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是否能够进⾏和谐发展。
因此,收⼊增加了,才有和谐社会可⾔,这是关键因素。
否则,和谐社会从何谈起!表1—1 中国历年来城乡居民收⼊统计数据单位:元数据来源:摘编⾃《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2、2004》(⼆)中国历年来城乡居民消费⽔平的现状从表1—2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不断地提⾼,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平也随之发⽣巨⼤的变化。
1990年,城镇消费⽔平为16 86元,农村为571元,全国平均⽔平为803元,经过5年之后,到1 995年,城镇为4874元,农村为1434元,全国为2236元;2000年,城镇为7402元,农村为2037元,全国为3397元,到了2003年,城镇为8265元,农村为2399元,全国为4058元。
总体上,收⼊和消费⽔平都提⾼了,这是⼀种正相关的关系。
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864137cfc789eb172dc8a1.png)
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分析作者:林欣健孙紫葳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14期我国的城乡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这也导致了在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时必须划分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
本文具体分析了广东省城乡居民在消费水平、环境、以及行为等消费差异的表现,从广东省统计信息网获取2005-2014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固定投资与消费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较城镇居民要低很多。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社会固定投资的“城市偏好”倾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人口变迁对我国城乡消费差异具有显著影响。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居民的消费水平这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有:⑴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⑵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⑶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⑷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的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均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
然而,我国城镇和农村的发展仍存在显著差距,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有较大差异。
了解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差异对政府未来城镇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在此,我将利用广东省统计年鉴进行实证分析。
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表现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长,但由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起点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农民消费水平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使得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异逐渐增加。
而广东省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水平。
从广东省居民消费水平来看,在2008-2012年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城乡居民消费比例保持在3以上,说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不过我们可以看见这一差距在逐渐减小。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b34ae5a6c30c2258019e90.png)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作者:林红菊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23期要:本文在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上,基于1978-2015 共35 年的相关数据,运用eviews 统计软件,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加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长期上将增长0.412%,短期上增长0.4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长期上将增长0.781%,短期上增长0.716%。
关键词:消费水平;平稳及协整;误差修正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4-0010-02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很多,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GDP 增长速率、利率水平等。
通过利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等方法建立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预测其发展趋势,以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1978 年-2012 年35 年间的相关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1978=10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包括平稳性、协整、误差修正等方面的研究。
一、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一) 被解释变量定义过程由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78 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405 元,2016 年已经上升为29295 元。
居民的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经济扩张时期,居民收入稳定,GDP 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消费水平较高。
为了更好地探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建立模型研究。
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
![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0b7a230a58da0116d174987.png)
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一中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变动特征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33年。
在这一过程当中,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大大增强,这30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得居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社会变革也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如住房、医疗以及教育等压力。
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关于居民收入的政策导向: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的变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城镇居民带来持续的收入增加,但居民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率逐步下降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从1978年至2011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它的持续提高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到2010年达到39.8万亿元(折算为58793亿美元),已超过日本同年54742亿美元的GDP数值,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经济增长带来了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富裕程度显著提高。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9年的17175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5.59倍,年均增长8.54%。
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7%,转移性收入增长12.8%,经营净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0.5%,由此可以看出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迅速提升。
太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太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9de0b305cc1755270722081a.png)
太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太原市统计局2006年3月15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率先发展第一要务,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着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地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顺利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为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建设和谐太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95.49亿元,比2004年增长14.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430.67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3亿元,增长13.4%。
人均生产总值26175元,增长14.2%。
呈现出第一产业平稳发展、第二产业领先发展、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的经济运行格局。
第一产业2.2%第二产业48.1%第三产业49.7%451.21503.14613.66763.76895.492004006008001000(亿元)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图1 2005年一、二、三产业结构图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十五”时期的五年间,全市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递增。
图2 “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完成情况表1 “十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指 标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5年 比2000年增加 2005年 比2000年增长% 年 均递 增%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51.21 503.14 613.66 763.76 895.49 499.22 92.4 14.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99.52120.48 167.15 230.11 292.11 201.60145.1 19.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22.71 147.60 204.45 347.67 438.51 333.74 318.6 3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06.66 232.07 273.38 333.80 384.03 194.61 102.7 15.2 财政总收入(亿元) 64.22 72.51 91.62 120.17 163.05 106.69 189.3 23.7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3.22 16.42 20.05 33.94 33.72 22.49 200.3 24.6 其中:出口(亿美元) 10.53 11.80 15.17 26.30 21.17 12.38 140.8 19.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500 7376 8264 9353 10476 4457 74.0 11.7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7383077335638734402175966.610.7物价指数温和上涨,消费价格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