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全解
高考语文一一文言文翻译全解【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考查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
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册h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那么为理清句意,二那么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留、册h换①“留〃,就是保存。
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假设强译,那么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研,如此罢了。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调
1.何陋之有?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由于古今词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 相同,翻译时要做到在不失原义的基础上,应按照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倒装句)
11
补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 ②场主积薪其中。(于) ③投以骨。(宾语“之”)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否 则会影响语义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常见的情况有 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省略句)
6
留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郡。 2.及鲁肃过寻阳。 3.拜左拾遗。.
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 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
7
换
1.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2.其李将军之谓也! 3.与儿女讲论文义
原文如果含有一些字(古词、异义、活用、通假、固定等),翻 译时应当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
15
例8 ①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 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②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 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有的人)做官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往往是由于家人喜好奢侈造 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为了子孙 而这样的,那么子孙也不能救我;假使为了朋友而这样的,那 么朋友也不能救我。
12
贯
1.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 骸骨。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 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 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13
纵览全篇,明晓大意。由词到句,串联成义。实词 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 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年号地名,不必 翻译。若有省略,补出本意。修辞用典,可用意译。 词类活用,尤为注意。是否通假,全靠记忆。揣测 推断,前后联系。重点难词,采分所系。切莫望文, 从而生义。大胆推断,下笔心细。特殊句式,调整 词序。省略倒装,皆有定律。因句定调,皆按惯例。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古老性和形式的特殊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本文将总结一些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第一,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词义是翻译的基础。
文言文在语法和词义上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动宾结构的不常见和动词的特殊用法等。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词义,并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例如,文言文中常见的“耳食之人”可以理解为“寄生虫”或“吃人嘴短”;“谁知其可畏也”可以理解为“谁知道他的可怕程度”;“曰”通常翻译为“说道”或“说”等。
第二,注意理解上下文并准确把握句子的逻辑关系。
文言文往往语句繁复,逻辑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学生在翻译时应结合上下文,全面理解句子的意思,不要脱离文意翻译。
例如,文言文中的“夫”可以理解为“然而”或“但是”等;“诚”可以理解为“的确”或“实际上”等。
第三,翻译时要注重文言文的修辞特点。
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广泛运用,包括比喻、夸张、对仗等。
当遇到修辞手法时,学生需要善于把握修辞的效果,并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准确翻译。
例如,文言文中的“蓬勃奋发”可以理解为“蓬勃发展”或“极其勤奋”;“万紫千红”可以理解为“各种各样的颜色”。
第四,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文言文在句式结构和语言表达上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避免生硬和生涩的表达。
例如,文言文中的“众所周知”可以翻译为“众所周知”或“众所皆知”;“相辅相成”可以翻译为“相互依存”。
第五,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性理解力。
文言文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语言形式,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应尽量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性理解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背景和相关的文化知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12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12篇)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
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
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
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
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
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2)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比如“他艰难地挪动肥胖的身体”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挪动”是谓语动词,“身体”是宾语,“艰难”是修饰谓语动词“挪动”的状语,“肥胖”是修饰宾语“身体”的定语。
如此看下来,词性、语序这些常规的语法概念是一目了然的。
在文言文中,谓语动词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谓语对应的位置上不是动词,我们得首先确定它的词性,继而确立词性活用类别,最后推知它的意思。
例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20XX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解析:此句中“帝”和“死”二个字的翻译很关键。
一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规则来分析上面这个句子,可以判断出“帝”和“死”这二个字在这里属于词类活用,从词性上讲都是动词。
示例: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点总结句式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
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
因此文言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即文言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例如: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例如: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
例如:①晋鄙嚄唶宿将……②刘备天下枭雄……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例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
例如:①巨是凡人……②问今是何世……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被动句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柳毅传》)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表示被动。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文言文阅读: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
文言文阅读: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文言文阅读: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采用语法分析法翻译难度较大文言句子,一般分三步:第一步:确定句子的谓语。
1.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如果确定出来的谓语是名词,则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一句的谓语“目”是名词,应翻译为动词:“以眼睛示意”或“使眼色”。
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动词谓语或形容词谓语,可能属于下述三种情况中的一种:(1)如果是判断句,可能用“者”“也”,也可能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示判断。
(2)如果是无标志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则找不到谓语。
(3)有的句子省略了谓语,如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句子中,第二句“其”字之前就省略了谓语“择”。
【特别提醒】如果找出来的谓语处于一句话的开头,这句话可能是谓语前置句,也可能省略了主语。
如果能在谓语之后找到主语,属于谓语前置句,反之则省略了主语。
如:“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子的谓语是“宜”,主语是“百姓之谓我爱”,属于谓语前置句,整句话译为:“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了。
”又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的“安在”(“安在”的意思是“在哪里”,谓语是“在”,宾语“安”前置)、《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的“甚”,都位于句子的开头、主语之前,属于前置的谓语。
第二步:分析谓语之前的部分。
1.在句子开头部分找主语:(1)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如果确定出来的主语是动词、形容词,则属于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第一句中形容词“小”“大”处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第二句中动词“至”处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到的人”。
(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主语,是省略了主语。
如在“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度我至军中”一句的谓语“度”处于句子开头的位置,属于上述“特别提醒”中所说的第二种情况——省略了主语(被省略的词是“公”)。
高中文言文全解加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全解】此句出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人际交往的著名论述。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逐句解析: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指孔子。
- 曰:说,表示孔子将要发表言论。
-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按时温习。
这里的“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技能等,“习”是指复习、巩固。
-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这里的“说”通“悦”,表示高兴、愉快。
这句话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带来内心的喜悦。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有朋友。
- 自远方来:从远方来。
这里指远道而来的朋友。
- 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这里的“乐”表示快乐、愉悦。
这句话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认为朋友之间的相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 而不愠:却不生气、不怨恨。
- 不亦君子乎:不也是君子吗?这里的“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的修养,认为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应该因此而生气,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整句话通过三个问题,阐述了学习的乐趣、友谊的可贵以及君子的修养。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朋友之间的相聚是人生一大乐事,而真正的君子即使面对误解和冷漠,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高中文言文翻译语法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具有独特的魅力。
然而,对于高中生而言,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成为了一道难题。
本文将就高中文言文翻译中的语法问题进行浅析。
一、文言文翻译的语法特点1. 语法结构简化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化。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许多实词具有多种词性,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确定其词性。
(2)省略现象:文言文中,省略现象较为普遍,如省略主语、宾语等。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成分。
(3)倒装句式:文言文中,倒装句式较多,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翻译时,要将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序。
2. 语气词运用文言文中的语气词丰富多样,如“也”、“矣”、“乎”等。
翻译时,要根据语气词的语气和用法,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或语气词进行替换。
3. 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特殊句式较多,如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
翻译时,要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并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
二、高中文言文翻译语法技巧1. 理解全文大意在翻译文言文之前,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内容等,为翻译做好铺垫。
2. 分析句子结构在翻译过程中,要分析句子结构,确定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并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3. 注意词类活用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文言文中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结合上下文确定其词性,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4. 处理省略现象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成分,使句子完整。
5. 翻译语气词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根据语气词的语气和用法,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或语气词进行替换。
6. 翻译特殊句式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文言文中各种特殊句式的特点,并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使句子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三、总结高中文言文翻译中的语法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语法特点、掌握翻译技巧。
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文言词句的翻译
高中文言词句的翻译文言实词的翻译方法方法一:代入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选项中对“申(施展)”的解释放在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
方法二:语境判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方法总结:可用因文定义法。
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选项中“矩度(气度)”错误。
〖参考译文〗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方法三:联想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方法总结:运用联想推断法。
“次”结合下一句“将乃就舍”,联想初中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推断出“次”是“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之意。
而选项“次(次序)”错误。
〖参考译文〗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
将领不身体力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
士兵都驻扎安定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欲将。
方法四:句式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常见高中文言文翻译
一、常见文言文句式及翻译1. 省略句例:余闻之也。
(《史记·留侯世家》)翻译:我听说的。
2. 判断句例:刘备,天下枭雄也。
(《三国演义》)翻译:刘备是天下枭雄。
3. 宾语前置句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4. 定语后置句例:吾友孟尝君,以好客闻于诸侯。
(《史记·孟尝君列传》)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以好客闻名于诸侯。
5. 状语后置句例:子路率师以伐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子路率领军队去攻打他们。
6. 被动句例:吾不能学子之游。
(《庄子·逍遥游》)翻译:我不能像子那样游玩。
7. 倒装句例:子贡曰:“君子之学也,宁于道而不于利。
”(《论语·里仁》)翻译:子贡说:“君子学习,宁愿追求道德而不追求利益。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理解原文大意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原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2. 确定关键词语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意义,如实翻译。
3. 注意句式结构根据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调整现代汉语的语序,使翻译通顺。
4. 适当添加词汇在翻译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使句子更加完整。
5. 保持风格一致在翻译文言文时,要保持原文的风格,避免出现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翻译示例:1. 省略句例:吾闻之也。
(《史记·留侯世家》)翻译:我听说这件事。
2. 判断句例:刘备,天下枭雄也。
(《三国演义》)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3. 宾语前置句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4. 定语后置句例:吾友孟尝君,以好客闻于诸侯。
(《史记·孟尝君列传》)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因好客而闻名于诸侯。
5. 状语后置句例:子路率师以伐之。
2024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技巧讲解 课件
【答案】
(1)恶吏知道营私舞弊的祸害,外族将不会窥伺长城,边塞 没有候望侦查的忧患。 (2)车儿一心归向朝廷,他有什么罪过要罢黜他?还是把他 送回王庭。
【解析】
(1)得分点:“恶者”,恶吏;“胡马”,外族;“候望之 患”,候望侦查的忧患。
(2)得分点:“向化”,归向朝廷;“何罪而黜”,有什么 罪过要罢黜他;“其”,表希望语气,还是;“遣还”,送 回。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 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方法技巧】
2.“……有所……”“……无所……” 译: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3.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 的(人、事、物)是谁(什么)”。
【方法技巧】
4.“……之谓也”“其……之谓也” 此句式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之谓也”翻译为“说的就是 ……啊”,“其……之谓”中“其”表推断,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 5.“……有以……”“……无以……” 译为“有什么可拿来”或“有用来……的(办法)”,“没有什么可拿来” 或“没有用来……的(办法)”。
【方法技巧】
8.“不亦……乎” 译为:“不是(不也是) ……吗?”“难道不是(不也是) ……吗?” 9.“何(奚、恶、安)……为” “何以……为” 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哪里(为 什么)用得着……呢”。 10.“何乃……” 译为:为什么竟……
【方法技巧】
11.“如何(若何)”“奈何”, 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 12.“何……之有” 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 之有”译为“有什么……呢” 或 “有什么……的呢”。
文言文翻译语法
一、词性活用文言文中的词性活用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
例如:1. 名词活用为动词:吾欲游学于天下。
(我想到天下游学。
)2. 动词活用为名词:兵者,国之大事也。
(兵,国家的大事。
)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成就别人的美德。
)4. 数词活用为动词: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子路迫不及待地回答说:“千乘之国,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军队,再加上饥荒。
”)二、虚词运用文言文中的虚词运用丰富,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虚词在句子中起着连接、修饰、补足等作用。
例如:1. 介词:于、以、于、于等。
- 余于途次,闻道有先后。
(我在路上,听说有先后之分。
)- 吾闻君子之学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我听说君子之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 连词:而、则、且、或等。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才能必须学习。
)- 鸿鹄之志,非一日之积也。
(鸿鹄之志,非一日之积。
)3. 助词:之、乎、者、也等。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的道理,就是忠诚和宽恕。
)三、句式特点文言文的句式特点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例如:1. 判断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被动句:秦王恐其不下,乃为之请。
(秦王担心他不会降,就为他求情。
)3. 倒装句:吾闻君子之学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我听说君子之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四、语序特点文言文的语序特点主要表现在主谓语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方面。
例如:1. 主谓语序:吾欲游学于天下。
(我想游学于天下。
)2. 定语后置:吾欲游学于天下,而天下之广,非吾所能尽游也。
(我想游学于天下,但天下的广大,不是我能游遍的。
文言文翻译语法讲解
夫文言文,古之语言也,以其言简意赅,深奥难懂,故后世学者,欲窥其奥,必先通其语法。
本文将略述文言文翻译之语法,以助学者领悟古人之智慧。
一、句式结构文言文句式,有常式与变式之分。
常式者,即主语、谓语、宾语之结构也。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孔子”为主语,“曰”为谓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宾语。
变式者,则不拘于常式,或倒装,或省略。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句中,“王师北定中原日”为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王师定中原北日”。
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极为丰富。
如:“吾友刘伶,善饮酒。
”其中,“善”本为形容词,在此句中活用为动词,意为“擅长”。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吾友刘伶,善饮酒。
”3.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今者万乘之主,有兼天下,逐北之志。
”4. 副词活用为动词: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子路率师入曹,曹人不敢争。
”三、语序与省略文言文语序较为固定,但有时也会出现倒装。
如:“子路率师入曹,曹人不敢争。
”正常语序应为“子路率师入曹,曹人争不敢。
”此外,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普遍。
如:“吾友刘伶,善饮酒。
”此句中,“善”前省略了主语“刘伶”。
四、虚词运用文言文中,虚词运用丰富,如“之”、“乎”、“者”、“也”、“矣”、“焉”、“耳”等。
这些虚词在句中起到连接、修饰、语气等作用。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而”、“之”、“乎”均为虚词。
五、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需遵循以下原则:1. 保留原文:尽量保留原文的句式、语序、词汇等,保持原文风貌。
2. 释义准确:准确翻译原文中的实词、虚词,确保意义完整。
3. 衔接自然:使译文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总之,学习文言文翻译语法,需细心揣摩,不断实践。
通过掌握文言文句式、词类活用、语序与省略、虚词运用等语法特点,才能在翻译过程中游刃有余,领略古人之智慧。
高中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及翻译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言文词汇、语法的理解,还考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文言文翻译可能是一个难题,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够轻松应对。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随意增减内容,不歪曲、篡改原文的观点和意图。
2、达“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避免使用生僻、晦涩的词汇和句式,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雅“雅”是指译文要有文采,能够体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但在高中阶段,我们重点还是要做到“信”和“达”。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书名等专有名词,以及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其中“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就可以直接保留。
2、删删除原文中那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等。
比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句中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掉。
3、换将原文中的一些词语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例如:“吾、余、予”等换成“我”;“尔、汝”等换成“你”。
4、调调整原文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比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调整为“有何陋?”5、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译文完整通顺。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应补充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三、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错误1、望文生义只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没有考虑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如果把“妻子”理解为“男子的配偶”就错了,这里的“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2、漏译遗漏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导致译文不完整。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宾语前置、主谓倒装
【技法点拨】
结合语境法。先根据位置,猜词性。再联系上下文猜词义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及,复谢去。【2021新高考1卷】
故:原来
谢:推辞
2)乌奴壮之,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
壮,认为……壮烈;要,同“邀”;同事,共事;图,谋划。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 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 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 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 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解析 本题中“奉”和“枉”的翻译是难点,联系句中“法”与 “律”,寻找与之搭配的词语,“奉”可翻译成“奉行”,“枉” 可翻译成“违犯”。此外还要注意“更”的翻译,课本中《荆轲 刺秦王》有“愿足下更虑之”,应为“再”的意思;“所欲”, 可翻译成名词性短语,要求。
解析 “与”为多义词,这里带宾语“秦”,译为 送给;“折 节”,屈服于别人;“以”,把;“去”,离开。
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 秦国一定会撤兵。
典例7 (2022·新高考2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 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 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典例4 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 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4分)
解析 句中“渝”的含义是“改变、违背”,如成语“矢 志不渝”。
间谍得知金人背弃盟约,州里缺少船只,人们为此 忧虑,莫濛尽力办理收集,等到敌人侵犯边境时,百姓依 靠这些船只渡河。
语文文言文的语法和翻译
语文文言文的语法和翻译文言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于语法和翻译的掌握情况。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并且通过翻译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把握。
本文将从语法和翻译两个方面来探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文言文的语法1. 词类在文言文中,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代词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的词类与现代汉语略有不同,需要额外注意。
2. 词序与句式在文言文中,句子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
文言文一般采用主谓宾的结构,但顺序有时会变动。
此外,文言文中还有各种句式,如倒装句、状语倒装句、同构句等,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熟悉和掌握。
3. 陈述句与疑问句在文言文中,陈述句和疑问句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
陈述句用于陈述事实、描述情况,而疑问句则用于询问。
通过对疑问句的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用法和语法。
二、文言文的翻译1. 词语翻译文言文中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对这些词语的翻译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词义的广泛性和上下文的语境,准确把握词汇的含义。
2. 句子翻译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进行结构上的转换和调整,使得句子在翻译后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同时,也需要对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排比句等进行准确翻译。
3. 翻译技巧在翻译文言文时,可以运用一些翻译技巧来提高翻译质量。
比如,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借助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将古文的含义转化为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同时,通过背景知识和上下文来解读词句的含义。
总结:通过对文言文的语法和翻译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通过熟悉文言文的词类、词序和句式等语法规则,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同时,通过翻译的练习,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当然,学习文言文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实践,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语法和翻译水平。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文言文,并能够流利地阅读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1&16&21专项资料文言文翻译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星隧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2、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 [耕柱子]墨子的学生。
② [太行]太行山。
3、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5分)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
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 (选自《大唐新语》)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①以( )御史出②还次( )蒲州驿(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5、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5分)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段文言文。
(5分)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7、请用直译形式翻译下列短文中的画线句子。
(5分)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
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
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
请以计中之。
”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
乃使间招亡民,亡民首鼠,齐将士久欲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
”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
田子谏,不听。
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
①释其俘而吊其民②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③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④齐将士久欲而惮禁⑤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8、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
(5分)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
或对日:“郭氏之墟也。
”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
”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彼善人知其贵已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
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桓谭《新论》)(1)郭氏曷为墟(2分)(2)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
(3分)9、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
(5分)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赌博游戏)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庄子·骈拇》)(1)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2分)(2)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3分)1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
(5分)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2分)(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3分)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
”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
今日果然!”(《隋唐嘉话》)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②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
今日果然!12、翻译下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程福赟(yūn)者,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
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
契丹入寇,出帝北征,奉国军士乘间夜纵火焚营,欲因以为乱,福赟身救火被伤,火灭而乱者不发。
福赟以为契丹且大至,而天子在军,京师虚空,不宜以小故动摇人听,因匿其事不以闻。
李殷位次福赟下,利其去而代之,因诬福赟与乱者同谋,不然何以不奏。
出帝下福赟狱,人皆以为冤。
13、阅读下边一段文言,翻译画线的句子。
(5分)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仪子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4、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华歆从会稽还都,宾客义故赠遗累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
临去,语众人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
”众乃各留所赠。
(1)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
(2)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3)众乃各留所赠。
1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翻译下列常见文言固定结构1、诚……则……2、得以:3、俄而:4、而况:5、而已:6、否则:7、何乃: 8、何其: 9、既而:10、既……且…… 11、见……于……12、可得: 13、可以: 14、乃尔:15、且夫: 16、然而: 17、然则:18、是故: 19、是以: 20、庶几:21、虽然: 22、所谓: 23、所以:24、往往: 25、唯……是……26、为……所…… 27、未尝:28、谓……曰…… 29、谓之:30、无几何: 31、无虑: 32、毋宁,无宁:33、无所: 34、无以……为: 35、无以:36、无庸: 37、无由: 38、相率:39、相与: 40、向使: 41、一何:42、一切: 43、以故: 44、以……故……45、以是: 46、以……为…… 47、以为:48、以至于: 49、因而: 50、有所:51、有以: 52、于是: 53、之谓:54、之于: 55、至于: 56、自非:57、何以……? 58、何所……? 59、奈何……?60、如……何?奈……何? 61、孰与……?62、安……乎? 63、独……耶?64、何为……?65、何……哉? 66、何……为? 67、何……之有?68、如之何……? 69、独……哉? 70、何其……也!71、直……耳! 72、……何如哉?73、无乃……乎? 74、得无……乎?75、……庶几……欤?76、与其……孰若……?77、其……其……也……?文言句式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文言句子的翻译和文章的理解。
希望能在这察漏补缺中有所裨益。
下面有一些针对巩固练习:一.翻译下列句子1.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晏子使楚》3.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庄暴见孟子》)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二.辨析下列句子的类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2.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劝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雁荡山》)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
《促织》5.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论积贮疏》)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8.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赤壁之战》)9.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治平篇》10.“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1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12.善哉,祁黄之论也!附:常见文言语气:1.推测语气……得无……这个词组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
“得无”也常写作“得勿”、“得亡”。
翻译为“莫不是”或“该不会”。
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后汉书•庞萌传》)翻译为:每日的饮食莫不是减少了吧?(意思就是可能减少了。
)2.疑问语气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表示相同的疑问语气,可以翻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翻译为: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何(胡)以……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表示疑问。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翻译为: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灾民)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庄暴见孟子》)我们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凭什么能够奏乐呢?3.反问语气不亦……乎亦是副词,用来加强反问语气。
翻译为“不……吗”或“难道不……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难道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何(奚)……为?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
翻译为“哪儿用得着……呢”或“要……干什么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翻译:还要报答干什么呢?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诚……则……,如果……那么(就)……。
得以:能够。
俄而:不久,一会儿。
而况:何况,况且。
而已:罢了。
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