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述评
摘要: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至60年代期间,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然而,这个新正统的凯恩斯经济学从20世纪70年代迄至今日,在西方经济学界不断演变,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三个派别。这三派别及其观点各有创新,也各有不足,它们的前途将是怎样,有待实践的检验。
关键词:早期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Abstract: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especially in the 1950s to 1960s period, Keynes economics a western economics new orthodox. However, this new orthodox Keynes economics from 20th century 70's 20000yds are to this day, the western economics continuing evolution, and formed a "new classic " and "new Cambridge school" and "new Keynesian economics" three factions. These three factions and its view each have innovation, also have each inadequacy, their future will be how, needs to be tested in practice.
Keywords: early Keynesians New classic New Cambridge New Keynesian economics
目录
1 早期的凯恩斯主义 (1)
1.1 早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概述 (1)
1.2 早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 (1)
1.2.1 绝对收入假设不符合事实 (1)
1.2.2 宏观财政政策不灵活 (2)
1.2.3 宏观货币政策很难发挥作用 (2)
1.2.4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脱节 (2)
2 新古典综合派 (2)
2.1 “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 (2)
2.1.1 提出“混合经济” (3)
2.1.2 构建微观基础 (3)
2.1.3 完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
2.1.4 补充长期分析和动态分析 (3)
2.1.5 引入菲利普斯曲线 (4)
2.2 新古典综合派的的理论缺陷 (4)
3 新剑桥学派 (4)
3.1 新剑桥学派的倡导 (4)
3.2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缺陷 (6)
3.2.1 缺乏对于经济范畴与经济变量的性质分析 (6)
3.2.2回避资本主义经济本质问题 (6)
4 新凯恩斯主义 (7)
4.1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发展 (7)
4.1.1价格粘性理论 (7)
4.1.2工资粘性理论 (7)
4.1.3信贷配给理论 (7)
4.2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简要评述 (7)
参考文献 (8)
1 早期的凯恩斯主义
1.1 早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概述
早期凯恩斯主义的产生是大萧条的产物,从现象上看是持续的高失业现象和生产的大幅度下滑。1936年,凯恩斯的最重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文简称《通论》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至60年代期间,凯恩斯经济学变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这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凯恩斯否定“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已创造需求),从而抛弃“储蓄会自动地转化为投资”这种传统观点,他认为,“需求会自已创造自已的供给”(即所谓“凯恩斯定律”),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有效需求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于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所以,有效需求就是预期可以给资本家带来最大利润量的那种需求。凯恩斯断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能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否定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为常态”的信条。他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这就必然产生人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方法上,凯恩斯否定传统经济学假设市场持续出清,视货币为实物经济运行中的一层而纱,货币成为中性的,于是,就将商品、商品价格和货币、经济波动作为两个独立方面过程加以考察,形成经济分析过程中的“二分法”。凯恩斯为使就业、收入理论和利息、货币、消费、储蓄与投资理论纳入宏观理论结构,在方法论上,便使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密切结合于一体,坚持货币非中性观,否定传统经济学的“二分法”。他说:“我认为,把经济学的内容区分为作为其价值论、分配论的一个部分和作为其价格论的另一个部分是错误的方法。我所建议的正确的二分法应该区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单个行业或厂商的理论以及关于既定数量的资源在不同使用上的报酬和分配;另一方面为整个社会的产量和就业量”,这是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国家要参与经济调节。所以,有人说,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又回到重商主义那里去了,因为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奖励出口,这与重商主义是相同的。具体说来,凯恩斯提出了如下三个最重要政策:(1)政府预算的平衡应联系经济中的需求状况来加以评价(传统经济学则强调财政预算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存在人规模失业的时候,那么财政预算就应增加赤字,而不是降低赤字。(2)降低实际工资或货币工资不会必然创造更多就业(这是传统经济学积极主张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而可能招致相反效果(3)货币政策如不借助财政措施,则不可能终止人规模失业。
1.2 早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
1.2.1 绝对收入假设不符合事实
根据凯恩斯的《通论》,消费支出与实际收入之间保持稳定的函数关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