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

合集下载

吉林省边境水域渔业管理规定

吉林省边境水域渔业管理规定

吉林省边境水域渔业管理规定吉林省边境水域渔业管理规定吉林省人民政府第一条为加强边境水域渔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增殖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和《吉林省渔业管理条例》,结合我省边境水域渔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边境水域,是指国际界江、界河和界水中中方具有管理权的水域。

第三条凡在我省境内边境水域从事渔业生产及与其有关活动的,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边境水域的渔业管理工作。

吉林省图们江边境渔政管理站负责图们江干流的渔业管理工作。

吉林省云峰水库边境渔政管理站负责云峰水库库区江段的渔业管理工作。

其他边境水域的渔业管理,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五条边境水域渔业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是:(一)监督、检查渔业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二)对渔业资源状况及与资源有关的事项,向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告或建议;(三)负责中方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审核和发放;(四)协助有关部门处理有关渔业管理方面的涉外事宜;(五)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处理渔业纠纷;(六)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和珍贵稀有水生动植物。

第六条边境水域的渔业管理部门,按规定办理批准手续后,可以设立公安派出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维护渔业生产秩序,管理渔业方面的水上治安。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边境水域渔业管理部门的领导。

各级公安、边防、外事、武警、交通、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边境水域渔业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渔业法律、法规的施行。

第八条边境水域中的鱼、虾、蟹、贝类的自然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及主要的回游通道,不得划作养殖场所。

第九条在边境水域内从事网箱养鱼、围拦养鱼等开发性生产,必须经所在地边境水域渔业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条在边境水域内从事捕捞生产的,必须按规定办理船员证、边境作业证和捕捞许可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规章、省政府及其各部门文件中保留、取消和暂缓执行的行政管理项目的决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规章、省政府及其各部门文件中保留、取消和暂缓执行的行政管理项目的决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规章、省政府及其各部门文件中保留、取消和暂缓执行的行政管理项目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11.23•【字号】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120号•【施行日期】2000.11.23•【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120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规章、省政府及其各部门文件中保留、取消和暂缓执行的行政管理项目的决定》已经2000年11月21日省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洪虎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规章、省政府及其各部门文件中保留、取消和暂缓执行的行政管理项目的决定改革开放以来,省政府及其各部门曾经制定过大量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这些文件对于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这些文件中的某些行政管理项目已经不适应现实的要求,为了给我省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按照省委和省政府的要求,省政府各部门对于由本部门负责执行的省政府规章、省政府及其办公厅文件以及本部门的文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

经过省政府研究决定,对于这些文件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具有积极作用的567项行政管理项目予以保留;对于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给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增加不合理负担的、管理程序繁杂的以及过时的295项行政管理项目,予以取消和暂缓执行。

为了便于全社会的了解和掌握,现将保留的以及取消和暂缓执行的省政府规章、省政府及其各部门文件中的行政管理项目予以公布。

自本决定公布之日起,省政府及其各部门的文件以及2000年以前公布的省政府规章中规定的以公民、法人和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为行政管理对象的审批发证类、培训备案类、强制措施类、行政处罚类行政管理项目,凡是未列入本决定中保留的行政管理项目目录中的,一律停止执行;未经省政府批准,今后任何单位均不得擅自发文恢复执行。

边境管理条例

边境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边境管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保持边境地区的安宁与稳定,妥善处理边境事务,促进边境地区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增进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边境地区居住、通行、生产或从事其她活动的组织与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边境地区系指沿国界的市(州)行政区域。

第三条中国的组织与公民都有保卫国界、保护国界标志与设施、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秩序与安全的义务。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边境管理工作的领导,由各级边防委员会负责协调边境管理工作。

外事部门、公安机关、边防部队为边境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本条例的实施。

第二章国界管理第五条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损坏与擅自移动、拆除国界标志。

发现国界标志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边境管理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国界标志的恢复、修理或重建,按我国与邻国达成的协议或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界通视道的清理,必须按照我国与邻国达成的协议及时进行。

第七条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擅自从事改变或可能改变国界走向、影响或可能影响界江稳定的活动。

第八条建设跨越国界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测绘、环保及其她工程设施,须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并按我国与邻国签订的协议进行建设、管理与维护。

第三章出入国界管理第九条对外开设、关闭口岸与边境通道,按国家规定经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出入国境的人员、行李物品、货物及交通运输工具,须具备合法有效的有关证件与手续,经国家规定的口岸或与邻国商定的边境通道通行,按国家规定接受口岸联检单位的出入境检查检验。

第十一条边防会谈、会晤人员与其她因公务需临时出入国界的人员及交通工具,出入国界的地点与办法,依照与邻国达成的协议执行。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与个人发现外国飞行器、空飘物、漂浮物及交通工具与人员非法进入我省境内时,均应及时报告当地边境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邻国人员及其乘用的交通工具因不可抗力的因素进行我国境内避险时,应立即向当地边境管理部门报告,并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全文

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全文

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边境管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边境地区的安宁与稳定,妥善处理边境事务,促进边境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增进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边境地区居住、通行、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组织和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边境地区系指沿国界的市(州)行政区域。

第三条中国的组织和公民都有保卫国界、保护国界标志和设施、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秩序和安全的义务。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边境管理工作的领导,由各级边防委员会负责协调边境管理工作。

外事部门、公安机关、边防部队为边境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本条例的实施。

第二章国界管理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损坏和擅自移动、拆除国界标志。

发现国界标志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边境管理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国界标志的恢复、修理或重建,按我国与邻国达成的协议或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界通视道的清理,必须按照我国与邻国达成的协议及时进行。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从事改变或可能改变国界走向、影响或可能影响界江稳定的活动。

第八条建设跨越国界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测绘、环保及其他工程设施,须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并按我国与邻国签订的协议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出入国界管理第九条对外开设、关闭口岸和边境通道,按国家规定经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出入国境的人员、行李物品、货物及交通运输工具,须具备合法有效的有关证件和手续,经国家规定的口岸或与邻国商定的边境通道通行,按国家规定接受口岸联检单位的出入境检查检验。

第十一条边防会谈、会晤人员和其他因公务需临时出入国界的人员及交通工具,出入国界的地点和办法,依照与邻国达成的协议执行。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外国飞行器、空飘物、漂浮物及交通工具和人员非法进入我省境内时,均应及时报告当地边境管理部门。

吉林省审计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审计厅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审计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审计厅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审计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审计厅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审计厅•【公布日期】2019.04.25•【字号】吉审发〔2019〕52号•【施行日期】2019.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出入境管理正文吉林省审计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审计厅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的通知吉审发〔2019〕52号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经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吉林省审计厅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吉林省审计厅2019年4月25日吉林省审计厅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和完善吉林省审计厅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根据《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吉林省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登记备案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登记备案人员。

在职的副处级及以上干部(含非领导职务)、离(退)休的省管干部和涉密人员为登记备案人员。

其他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按照《吉林省审计厅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履行请假手续。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因私”是指:因个人原因自费探亲、访友、留学、旅游、就医及其他非公务活动。

第四条吉林省审计厅登记备案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由厅人事处具体负责,按规定及时将登记备案人员有关情况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厅人事处明确专人负责登记备案人员因私出国(境)证件集中统一管理,对证件的领用、缴回、注销等办理登记手续。

集中保管的因私出国(境)证件包括个人护照、港澳通行证和台湾通行证。

第五条登记备案人员所持因私出国(境)证件,由厅人事处集中保管。

新进入本单位登记备案人员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应第一时间向厅人事处报告,并将因私出国(境)证件送厅人事处集中保管。

非登记备案人员变更为登记备案人员的,厅人事处应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并督促本人将其持有的因私出国(境)证件送厅人事处集中保管。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348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348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348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5.09.05
•【字号】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
•【施行日期】2005.09.05
•【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令
(第179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348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2005年8月26日省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XXX
二00五年九月五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348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几十年来,省政府和办公厅以及省政府各部门下发了大量的规范性文件,对加强行政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有些文件与后来国家出台的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措施相抵触;有些文件是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其管理措施和手段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有些文件中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已经取消,其文件本身失去了实际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加快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省政府决定,对《关于试行〈吉林省技术服务暂行管理条例〉的通知》等348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废
止。

附件:
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废止的348件规范性文件目录。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88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88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88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1997年12月24日省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云坤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要求,省政府对建国以来省政府发布或者批准发布的含有行政处罚内容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依法进行了全面清理。

经1997年12月24日第63次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废止所附目录中的84件规章和17件规范性文件。

本决定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一、予以废止的规章目录(84件)二、予以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17件)附件一:予以废止的规章目录序号规章名称发布时间、形式说明1吉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1991年1月14日省政适用期已过,自行承包经营责任审计暂行府第44号令失效。

办法2吉林省测绘管理办法1986年5月13日吉政1994年《吉林发[1986]72号文省测绘管理条例》有新规定。

3吉林省测绘管理罚款办1991年11月21日经1994年《吉林法省政府批准,吉测字[19省测绘管理条例》91]111号文有新规定。

4吉林省加强建筑工程质1986年5月8日吉政发1995年《吉林量管理的若干规定[1986]66号文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有新规定。

5吉林省建筑施工队伍管1986年5月9日吉政发1995年《吉林理规定[1986]67号文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有新规定。

6吉林省城镇园林绿化管1987年1月5日吉政发1992年《吉林理办法[1987]3号文省城市绿化条例》有新规定。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条例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条例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条例【法规类别】少数民族事务综合【发布部门】吉林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4.06.11【实施日期】1994.06.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条例(1994年6月11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快珲春边境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是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

合作区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区南部。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合作区鼓励中外投资者在合作区内兴办出口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应的第三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五条合作区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

为兴办企业提供供水、供电、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服务设施以及信息咨询服务。

第六条合作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有权依法成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

第七条合作区内投资者的投资、财产、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

合作区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第二章行政管理第八条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设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合作区管委会),代表珲春市人民政府对合作区经济和行政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合作区管委会具有吉林省人民政府下放给珲春市的各项省级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

第九条合作区管委会行使以下职权:(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制定合作区的各项行政管理规定;(二)编制合作区行政区域内的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三)统筹安排合作区的投资项目,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权限,审批或审核在合作区内的投资项目;(四)负责合作区内土地的规划、征用、开发和管理;(五)负责合作区的财政、国有资产、税收、劳动人事和工商行政管理;(六)规划和管理合作区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管理城市建设;(七)兴办和管理合作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公共事业;(八)负责合作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27•【字号】吉政发[2013]17号•【施行日期】2013.06.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吉政发〔2013〕1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根据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的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经认真研究论证,省政府决定,再一次取消和暂停行政审批项目23项,下放行政审批项目46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8项。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取消、暂停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管,防止出现监管职能缺位或不到位现象。

继续执行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全部纳入省政务大厅集中管理,公开项目名称、设立依据、申请条件、审批数量、审批程序、审批时限、收费标准以及需要提交申请材料的目录和示范文本等。

要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站在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确保应下放给市场、社会和基层的权利下放到位。

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附件:1.省政府决定取消和暂停的行政审批项目(23项)2.省政府决定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46项)3.省政府决定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项)4.省政府决定取消的省级评比达标表彰项目(8项)吉林省人民政府2013年6月27日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

[管理制度]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

[管理制度]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

(管理制度)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颁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日期】19981127【实施日期】199811271998年1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章名】第壹章总则第壹条为了加强对自治区边境地区的管理,维护国家主权,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于自治区边境地区工作、居住、通行以及从事生产作业、经商、旅游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边境管理坚持开放、有序、稳定、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旗(市)之上人民政府统壹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边境管理工作。

边防部队、公安边防部门、外事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边境管理工作。

第五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均有保护国界标志和设施、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秩序和安全的义务。

第六条于边境管理工作中,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章名】第二章国界管理第七条国界标志的设立、修复,国界通视道的清理,按照我国和邻国签订的边界条约、协议或者协定以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损毁和私自移动、拆除、设立国界标志及其方位物。

发现国界标志及其方位物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方案有关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第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堆砌或者修建影响国界线清晰的设施。

为保持国界线清晰而进行的各种作业,必须遵守和邻国达成的条约、协议或者协定;如果无条约、协议或者协定,依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进行。

第九条凡跨越国界的交通、有线通信、水利、电力、测绘、环保及其他设施的建设、维护,须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的有关部门批准,且遵守国家和邻国签订的边界条约、协议或者协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2005年度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计划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2005年度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计划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2005年度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1.24•【字号】吉政办发[2005]4号•【施行日期】2005.0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2005年度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计划的通知(吉政办发[2005]4号)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吉林省人民政府2005年度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为了保证立法质量,使立法工作更好地适应建设法制国家、法治政府的要求,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省政府就该计划执行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要求: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各部门要自觉服从大局,坚决摒弃借立法之机牟取部门权力和利益的倾向。

要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工业省、科教省、生态省建设的立法项目作为重点,优先安排,同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立法。

二、认真执行《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规定,依法设立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等项目。

规范立法程序,推进立法的民主化进程,对依法需要组织听证,或需要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均应依法办理,使立法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继续实行立法工作者、专业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坚持并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积极探索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严格执行设定行政许可听取意见制度和说明理由制度,对拟设定的行政许可,应广泛听取意见,并说明设定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听取意见的情况。

今后,除遇有应急性、阶段性的事项需要设立临时性行政许可项目外,省政府规章一般不再设定行政许可。

三、从实际出发,体现本省特色。

边境管控执勤工作制度

边境管控执勤工作制度

边境管控执勤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边境管控,维护国家边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边境管控执勤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预防为主、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服务群众的方针,实行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第三条边境管控执勤工作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边防部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边境安全。

第四条边境管控执勤工作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谐。

二、组织架构第五条设立边境管控执勤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边境管控工作。

边境管控执勤机构由公安机关、边防部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其他相关部门组成。

第六条边境管控执勤机构设立指挥调度中心,负责协调、指挥边境管控工作。

指挥调度中心由边境管控执勤机构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

三、工作职责第七条边境管控执勤机构的职责:(一)组织实施边境管控工作,维护边境治安秩序;(二)协调、指挥相关部门开展边境管控工作;(三)及时报告边境重大情况和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四)组织开展边境管控培训和演练;(五)其他应当由边境管控执勤机构负责的工作。

第八条公安机关的职责:(一)开展边境治安巡逻,防范和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二)查处边境违法犯罪行为;(三)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边境管控工作;(四)其他应当由公安机关负责的工作。

第九条边防部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职责:(一)负责边境防线的安全,防范和打击非法越境行为;(二)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边境管控工作;(三)其他应当由边防部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负责的工作。

四、工作措施第十条边境管控执勤工作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边境治安巡逻,提高见警率,形成高压态势;(二)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及时掌握边境动态;(三)加强边境查验设施建设,提高查验效率;(四)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五)加强边境管控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六)其他应当采取的措施。

黑龙江省边境管理条例(2024年)

黑龙江省边境管理条例(2024年)

黑龙江省边境管理条例(2024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1.04•【字号】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出入境管理正文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黑龙江省边境管理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3年12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月4日黑龙江省边境管理条例(2023年12月24日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边境管理,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促进睦邻友好和交流合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边境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边境地区通行、从事生产经营或者其他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边境管理应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各方参与,遵循依法管理、统筹推进、合力固边、严守国界、维护稳定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和边境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边境管理相关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边境立体化、数字化、智能化防控体系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边境管理制度,依法管理边境事务。

省人民政府和边境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各类资金,保障边境管理所需经费。

第五条外事部门负责组织、管理边境地区界务工作,协调、参与边境管理工作,指导、管理边境地区涉外工作。

公安机关负责边境地区公安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防范和打击边境违法犯罪活动。

海关负责边境口岸等的进出境相关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组织实施进出境交通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和人员的海关监管、检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公布日期】1999.09.04•【文号】公安部令[第42号]•【施行日期】1999.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出入境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4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已经1999年8月2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公安部部长贾春旺一九九九年九月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边境通行证件的管理,维护边境管理区的治安秩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国边防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在陆地边境地区划定边境管理区(含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以下简称《边境通行证》)验查管理制度。

第三条凡进出边境管理区的人员,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是全国《边境通行证》的主管部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边境通行证》管理工作。

第二章进出边境管理区证件第五条凡常住边境管理区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凭《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居民身份证》)在本省、自治区的边境管理区通行;前往其他省、自治区的边境管理区,须持《边境通行证》。

第六条凡居住在非边境管理区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前往边境管理区,须持《边境通行证》。

第七条凡经由边境管理区出入国(边)境的人员,凭其出入境有效证件通行。

外国人、无国籍人前往未对外国人开放的边境管理区,须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旅行证》。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前往未对外开放的边境管理区,须持《国境通行证》。

第八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进出边境管理区,须分别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通行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通行证》和本人有效证件;驻在边境管理区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凭本人有效证件进出边境管理区。

吉林省公路管理条例(2001年修订)

吉林省公路管理条例(2001年修订)

吉林省公路管理条例(2001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1.01.12•【字号】吉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5号•【施行日期】2001.01.12•【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吉林省公路管理条例》经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1月12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2001年1月12日吉林省公路管理条例(1986年9月26日吉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2月19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吉林省公路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2001年1月12日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路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和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境内的国家干线公路、省干线公路、县公路、乡公路(以下分别简称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规划、建设、养护、经营、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路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扶持、促进公路建设,鼓励、引导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设、经营公路。

第四条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受法律、法规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使用公路的权利和爱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揭发违反公路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建设改造与养护管理并重,保证公路建设质量,保障公路畅通。

国道、省道由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市、州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县道由市、州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县(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乡道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和养护。

2016-2017年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及管理办法

2016-2017年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及管理办法

2016-2017年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境地区的社会秩序和安全,增进与邻国的睦邻关系,保障和促进边境地区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边境地区居住、通行、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组织和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边境地区系指沿国界的市(州)行政区域。

第三条中国的组织和公民都有保卫国界、保护国界标志和设施、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秩序和安全的义务。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边境管理工作的领导,由协调领导机构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搞好边境管理工作。

外事部门、公安机关、边防部队为边境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本条例的实施。

第二章国界管理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损坏和擅自移动、拆除国界标志。

发现国界标志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边境管理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国界标志的恢复、修理或重建,按我国与邻国达成的协议或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界通视道的清理,必须按照我国与邻国达成的协议及时进行。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从事改变或可能改变国界走向、影响或可能影响界江稳定的活动。

第八条建设跨越国界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测绘、环保及其他工程设施,须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并按我国与邻国签订的协议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出入国界管理第九条对外开设、关闭口岸和边境通道,按国家规定经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出入国境的人员和交通工具、行李物品及运载物,须具备合法有效的证件和手续,经国家规定的口岸或与邻国商定的临时过境通道通行,按国家规定接受口岸联检单位的出入境检查检验。

第十一条边防会谈、会晤人员和其他因公务需临时出入国界的人员及交通工具,出入国界的地点和办法,依照与邻国达成的协议执行。

第十二条发现外国飞机等飞行物及其他交通工具和人员非法进入我国境内时,应及时报告当地边境管理部门。

财政部关于印发《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09年修订)

财政部关于印发《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09年修订)

财政部关于印发《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0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9.03.31•【文号】财预[2009]31号•【施行日期】2009.03.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印发《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发布日期:2012年4月20日,实施日期:2012年4月20日)废止财政部关于印发《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31号)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宁波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问题的批复》(国函[2008]92号)精神,中央财政在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中增加了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和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能力建设的补助资金。

与此相适应,我部修订了《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

现将修订后的《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附件: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促进边境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确保将党中央、国务院对边境地区人民的关怀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设立,主要用于边境维护和管理、改善边境地区民生、促进边境贸易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边境维护和管理。

包括国门建设及其周边环境整治,界桩、界碑的树立和维护,界河河堤及河道整治,边境管控等。

(二)改善边境地区民生。

包括基层政权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等民生事项。

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7.11.14•【字号】•【施行日期】1993.11.12•【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边防管理正文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1993年11月12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1月14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边境管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边境地区的安宁与稳定,妥善处理边境事务,促进边境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增进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边境地区居住、通行、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组织和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边境地区系指沿国界的市(州)行政区域。

第三条中国的组织和公民都有保卫国界、保护国界标志和设施、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秩序和安全的义务。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边境管理工作的领导,由各级边防委员会负责协调边境管理工作。

外事部门、公安机关、边防部队为边境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本条例的实施。

第二章国界管理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损坏和擅自移动、拆除国界标志。

发现国界标志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边境管理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国界标志的恢复、修理或重建,按我国与邻国达成的协议或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界通视道的清理,必须按照我国与邻国达成的协议及时进行。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从事改变或可能改变国界走向、影响或可能影响界江稳定的活动。

第八条建设跨越国界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测绘、环保及其他工程设施,须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并按我国与邻国签订的协议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出入国界管理第九条对外开设、关闭口岸和边境通道,按国家规定经批准后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边境管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边境地区的安宁与稳定,妥善处理边境事务,促进边境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增进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边境地区居住、通行、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组织和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边境地区系指沿国界的市(州)行政区域。

第三条中国的组织和公民都有保卫国界、保护国界标志和设施、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秩序和安全的义务。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边境管理工作的领导,由各级边防委员会负责协调边境管理工作。

外事部门、公安机关、边防部队为边境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本条例的实施。

第二章国界管理
第一章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损坏和擅自移动、拆除国界标志。

发现国界标志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边境管理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国界标志的恢复、修理或重建,按我国与邻国达成的协议或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界通视道的清理,必须按照我国与邻国达成的协议及时进行。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从事改变或可能改变国界走向、影响或可能影响界江稳定的活动。

第八条建设跨越国界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测绘、环保及其他工程设施,须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并按我国与邻国签订的协议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出入国界管理
第九条对外开设、关闭口岸和边境通道,按国家规定经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出入国境的人员、行李物品、货物及交通运输工具,须具备合法有效的有关证件和手续,经国家规定的口岸或与邻国商定的边境通道通行,按国家规定接受口岸联检单位的出入境检查检验。

第十一条边防会谈、会晤人员和其他因公务需临时出入国界的人员及交通工具,出入国界的地点和办法,依照与邻国达成的协议执行。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外国飞行器、空飘物、漂浮物及交通工具和人员非法进入我省境内时,均应及时报告当地边境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邻国人员及其乘用的交通工具因不可抗力的因素进入我国境内避险时,应立即向当地边境管理部门报告,并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避险结束后立即出境。

第十四条我国边境地区居民去邻国边境地区探亲,按双方
协议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边境管理
第十五条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在边境地区划定边境管理区和边境禁区。

在边境管理区和边境禁区内,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实行特殊的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在边境地区开办跨界旅游和设立边民互市贸易区,须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经批准并与邻国达成协议后进行。

第十七条进入我国边境地区从事旅游、边民互市贸易以及经过批准从事其他活动的毗邻国家人员,只准在批准的范围内活动,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在国家确定的边境前沿地带范围内进行测绘、勘探、采矿和地面拍摄电影、录像等,须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在国家确定的边境前沿地带范围内从事采集、采石、开荒、复垦等生产活动,作业人员须持有当地公安边防部门签发的《边境作业证》。

第二十条未经批准,不得在国界我侧1公里内、电站大坝4公里内进行爆破作业;不得在国境桥梁、拦江大坝上游览和在其水域上下游各100米范围内进行捕鱼、游泳、滑冰、炸石等活动。

非执行公务不得在国界我侧1公里以内鸣枪。

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地区进行爆破作业时,须报经市(州)边境管理部门批准,规模较大的须报经省边境管理部门批准,爆破作业可能危及邻国时,应事先通报对方。

有组织进行的实弹射击训练,除在两国已有协议规定的靶场进行外,应在隐蔽地区进行。

射击方向不准朝向境外。

第二十一条未经批准,不得在界江江岸国家确定的范围内和界江中的岛屿、沙洲上砍伐树木、挖取沙石和开渠引水。

因特殊情况需要从事上述活动的,须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按批准的规模、范围和期限作业。

第二十二条在界江中从事疏浚河道、航运、流筏、水文测量、江岸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环境保护等活动,除两国政府有协议外,报省人民政府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并与邻国达成协议后进行。

第二十三条经批准在界江中从事流筏作业、水文测量活动的人员,须持“流筏作业证”或“水文作业证”。

第二十四条在界江上行驶的一切船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与邻国签订的有关协定、协议。

民用船只在界江航行,必须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船舶牌照,标明标志和编号,并具备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发放的《安全合格证》和《作业许可证》,船员须持有《船员证》,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我方与邻国车辆、船舶在边境发生交通事故,须立即报告公安边防机关,不得擅自处理。

第二十六条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从事下列活动:
(一)损坏和擅自移动、拆除边境交通、航运、广播电视、邮电通信、水利、电力、测绘、边防、护林防火、国土保护等设施及标志;
(二)在界江中炸鱼、电鱼、毒鱼及进行危及人身安全的作业;
(三)从事污染界江及其他危害生态环境的作业;
(四)越界从事采集、狩猎、捕捞和其他活动;
(五)私自动用界江上的流筏木排、漂流木和流筏工具;
(六)在界江上私自搭乘邻国车、船和进行滋事等活动;
(七)资助、容留、包庇和安置邻国越界人员;
(八)在边境与邻国人员进行非法交易;
(九)从事走私、贩毒活动或收购走私物品;
(十)其他危害边境秩序及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七条有关组织和个人应采取措施,严防牲畜越界。

我方牲畜越入邻国境内,不得自行越境追赶或索要,应立即报告公安边防机关或边防部队,按有关规定处理。

邻国交回的我方牲畜,由公安边防机关或边防部队接收,交畜牧防疫部门检疫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邻国牲畜越入我国境内,应就地赶回。

已进入纵深地区的,捕捉到牲畜的组织或个人应将其隔离,交公安边防机关或边防部队,按有关规定处理,不得藏匿、使役、买卖或宰杀。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边境森林防火工作,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对防火道进行清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在防火道和通视道上从事生产及其他活动。

第二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边境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执行公务。

边境管理部门的人员、车辆、船舶进入边境的旅游、生产作
业、自然保等区域执行公务通行时应免收费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拦阻。

第三十条边境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经常对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边境政策和保密法规教育,充分发挥民兵和治安保卫委员会的作用,搞好军民、警民联防和群众联防,做好防范工作。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一条对于认真执行本条例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200元至2000元罚款:
(一)未持《流筏作业证》、《水文作业证》在界江上作业的;
(二)在界江上航行的船只未按规定标明标志、编号和无《安全合格证》、《作业许可证》,船员无《船员证》的;
(三)在界江上私自搭乘邻国车、船和进行滋事等活动的;
(四)资助、容留、包庇和安置邻国越界人员的;
(五)未持《边境作业证》在国家确定的边境前沿地带范围内从事采集、采石、开荒、复垦等生产活动的;
(六)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国境桥梁、拦江大坝及其水域上下游各100米内从事禁止活动的。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以300元至3000元罚款:
(一)擅自在国家确定的边境前沿地带范围内进行测绘、勘探、采矿和地面拍摄电影、录像等活动的;
(二)擅自在界江江岸国家确定的范围内和界江中的岛屿、沙洲上砍伐树木、挖取沙石和开渠引水的;
(三)非执行公务在国界我侧1公里以内鸣枪的;
(四)擅自在禁止爆破区域内进行爆破作业的;
(五)在界江中炸鱼、电鱼、毒鱼及进行危及人身安全作业的;
(六)擅自藏匿、使役、买卖或宰杀邻国进入我省境内牲畜的;
(七)擅自藏匿和散发境外空飘物和漂流物品的;
(八)未经批准,擅自组织界江、跨界旅游和边境互市贸易的。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至5000元罚款:
(一)因过失行为损坏国界设施和标志的;
(二)擅自从事影响或可能影响界江稳定活动的;
(三)损坏和擅自移动、拆除国土保护、边防设施及标志的;
(四)从事污染界江及其他危害生态环境作业的。

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以1000元至10000元罚款:
(一)私自动用界江上的流筏木排、漂流木和流筏工具的;
(二)越界从事采集、狩猎、捕捞和其他活动的;
(三)在边境与邻国人员进行非法交易的;
(四)收购走私物品数额较小的;
(五)从事其他危害边境秩序及安全活动的。

第三十六条边境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除予以处罚外,视情节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八条依据本条例规定收取的各项罚没款和收缴的非法财物,除按有关协议需移交邻国的以外,一律上缴国库。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外,由公安机关执行。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