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为什么要学社会心理学?2.怎样学习这门课对自身以及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3.研究社会心理现象时主要采取哪些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第三章人际关系

1. 什么是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对人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A.幸福感研究表明,结婚的人或有朋友的人,他们生活得更幸福些,原因可能是他们所获得的人际关系发生了作用。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或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B.心理健康心理上的疾病往往由紧张所引起。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有些设计精巧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联系是由于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发生了作用。在绝大多数场合下,社会支持和高度的自我尊重可以保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世界。

C.身体健康协调而亲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更需要人们多关心

2. 简述人际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定向阶,情感探索,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3. 人际关系的原则包括哪些?相互性,交换性,自我价值保护,平等。

4. 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哪些途径?保留意见,认识自己,绝不夸张,适应环境,取长补短,把朋友当教师,言简意赅,绝不自高自大,绝不抱怨,不要说谎失信,避免说大话,说到做到。

5. 辨析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与利他行为的区别与联系。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对他们、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助人行为是指以个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则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有益、自愿、不求回报、牺牲)。

6. 人际关系中的典型性行为: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们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利他行为则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旁观者效应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他们在场对利他行为的抑制作用。

7. 什么是利他行为?试提出提高助人行为的有效建议。A.个人因素影响利他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动机;另外还有旁观者的人数、他人的示范、需要帮助者的特点;以及可能提供帮助者的人格、性别、心情等等。B.社会因素社会风气也是影响助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社会风气不好、正义难以伸张、人际之间充满不信任时,人际冷漠现象就比较普遍;而当见义勇为行为得到推崇和表彰,人们对法律法规的公正性和执法者的廉洁程度比较有信心,人际之间信任度比较高时,乐于助人的行为就易出现。自然情景,社会情境,时间压力,助人者,自助者,旁观者效应,年龄,仪表,性别相似性,受助者承担的责任。

第四章:社会认知

1. 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的群体和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

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社会知觉有哪些特征?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2.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①认知者的经验经验不同,认知者对相同的认知对象会有不同的结果。②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③认知者的情绪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他人赋予积极品质,用积极的“目光”知觉他人;反之则用消极“目光”去知觉他人。

3. 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是怎样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整合信息过程。

4. 社会知觉包括哪些内容?人们在社会认知中容易出现哪些偏差?

(一)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即姿势和体态,它可显示个体的情绪状态。其中双手姿势是较为敏感的。 3.言语表情它不是指说话的内容,而是指说话时的音量、语调、节奏等特征。人们通过言语表情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其准确性往往与通过面部表情的判断一样。

(二)对他人人格的知觉

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的印象。个体将他人许多有意义的特征进行比较、概括与综合,形成一种总的印象。热情还是冷漠在对他人人格知觉中,处于中心位置是中心特征;而文雅还是粗鲁则被认为是边缘特征。

研究表明,根据外表判断人格特征往往是不可靠的。通过行为观察、分析生活史以及使用人格量表进行测查等手段可对他人人格的知觉较为全面和准确。

(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包括自他关系认知,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他他关系的认知,即他人与他人的关系。(四)对行为原因的认知

包括对自己行为原因的认知和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认知。这个领域叫归因。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直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直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直觉也属于。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

5. 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策略有哪些?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策略: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其所好。

6 自我知觉的内容,及如何形成。Self-perception,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内容包括自我概念与自尊。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可以通过4各主要渠道:他人的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自尊的高低受3种信息影响: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的内部标准。

7 归因概念,归因的理论及偏差attribution,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海德的环境与个人,内因与外因理论。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的三个维度: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可控制性。凯利的三维理论: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特异性信息。希尔顿等的反常条件关注模型。吉尔伯特的顺序阶段模型。几种重要的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自我服务归因偏差。P119

第五章社会动机

1. 动机的概念,过度辩护效应。Motive就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2. 主要动机理论本能理论(麦独孤的本能论,弗洛伊德的性欲力学说,洛伦兹的习性论),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动机类型说,核心社会动机理论,16种基本欲望理论,自我决定理论)P129

3. 中国人成就动机、亲和动机和权力动机的特点认为中国传统的小农文化塑造出来的人倾向于顺从,依赖,独立性差,因此中国人的成就动机不强。亲和动机是一种满足自尊,满足情感需要的社会需要,中国的这种依赖意识的亲和动机强。而对于中国人,权利动机就没有这么复杂,中国有句话叫“升官发财”升官是为了发财,因此,中国人当官为了权利,有了权力为了发财,发财为了再升官,这就是中国对权利的一种看法。所谓“官本位”不过如此。中国人的恋权情结我想是最疯狂的,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中国的权利是与官分不开的。。

第六章社会感情

1. 情绪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