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doc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一、归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花岗岩、坡积物、流纹岩、糜棱岩、矽卡岩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花岗岩岩、流纹岩、熔岩被。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矽卡岩、片麻岩、糜棱岩。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
(×)2.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依次是氧、硅、铝等。
(√)4.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5.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
(×)6.在花果山见到的侵入岩的SiO含量为61%(质2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浆岩类。
(√)7.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8.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9.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10.在褶皱中,背斜两翼的年龄比核部新。
(√)11.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12.岩浆岩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13.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14.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15.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地球的形状为( 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一、填空题(每空格0.4分,75个空格共30分)1. 列举国外或国内地质学史上三位著名的学者:(Lyell)、(Wegerner)和(李四光)。
2. 中国探月计划可分为(绕)、(落)和(返)三个阶段(每空格用一个字概括)。
3. 以下描述的可能星球是:无任何生命迹象,也没有任何有机物,表面没有大气层(月球);可能30多亿年前曾经发育过生命,有流水冲积的痕迹(火星);繁茂的生物圈,存在巨大的海洋(地球)。
4. 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分为(∈)、(O)、(S)、(D)、(C)、(P)、(T)、(J)、(K)、(E)、(N)、(Q)等12个纪(用代号表示)。
5. 摩氏硬度计的10种标准矿物从软到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和(金刚石)。
6.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O)、(Si)、(Al)、(Fe)、(Ca)、(Na)、(K)和(Mg),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7. 火山喷出物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8. 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
9. 应变的三种类型为(拉张)、(剪切)和(挤压)。
10. 节理的两种类型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1. 面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L)波;另一种为(R)波,前者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后者质点作椭圆运动。
12. 从地球地表到地心,共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界面(康氏面)、(莫氏面)、(岩石圈和软流圈界面)、(古登堡面)、(内、外核之间的界面)。
13. 风化作用可进一步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14. 河流侵蚀作用的分为(旁蚀)、(下蚀)和(溯源侵蚀)三种类型。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一、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一)基本特征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H最大;4.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50;6.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子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7.7.偶极子磁矩的衰减,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向漂移;8.8.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9.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起源假说1.永磁体假说:磁体在它的周围产生磁场,因而很早就有人设想,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大的永久磁体。
但这种假设不能成立。
从实验中知道,铁磁质的磁化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磁化能力将逐渐减小,当温度升到一定温度时,铁磁性就完全消失了,这个温度被称为 居里温度。
这时铁磁质中的磁性将消失殆尽。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
已知铁的居里温度是770!,而地核的温度在2200!以上。
如果地核曾有过磁性,那么由于地核内的温度升高并超过居里温度,这种磁性也早就消失了。
而且有资料表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性至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倒转。
通过对各地岩石所属地质年代和它们化石磁性的精密测定可知,在距今约450万年的时间里,地磁场的极性曾发生过9次倒转,最晚的一次极性倒转发生在约60万年前。
利用永磁体学说是很难解释地磁场的倒转和其他观测到的一些长期变化特性现象的。
2.电荷旋转假说:根据电流周围产生磁场,而且已测出外地核可能是液态的,这是因为在那里测出地震波横波消失。
地核的温度又很高,外地核可达4000!左右,于是有学者提出,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外地核流动起来形成了强大的电流而产生磁场。
按照这种假设,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但在高温下,电离了的液体状态必然同时存在着正负离子,且两种电荷的量值相等。
地球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地球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上约有多少个大陆?A. 5个B. 6个C. 7个D. 8个答案:C. 7个2.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A. 富士山B. 珠穆朗玛峰C. 喜马拉雅山D. 阿尔卑斯山答案:B. 珠穆朗玛峰3.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A. 冰川和冰雪B. 淡水湖泊和河流C. 地下水D. 大洋答案:D. 大洋4. 地球表面最大的海洋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答案:A. 太平洋5.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A. 非洲撒哈拉沙漠B. 亚洲戈壁沙漠C. 澳大利亚大沙漠D. 北美洲莫哈韦沙漠答案:A. 非洲撒哈拉沙漠二、问答题1. 请简要说明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
地核位于地球中心,由外核和内核组成,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
2.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答: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地球的赤道和极地区域的温差差异。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长度。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不断接收来自太阳的能量,导致季节变化和地球轨道上的不同距离,形成四季的更替。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对地球概论的学习和理解,用500字以上的篇幅,论述地球上灾害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多种形式。
这些灾害往往由一系列的原因引发,并且对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首先,地球上地壳板块的运动是造成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地球内部,地壳板块以各种速度和方向进行运动,当板块相互碰撞或产生断裂时,会引发地震或火山喷发。
地震和火山喷发不仅造成人类和动植物生命的丧失,还会破坏土地和建筑物,对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完整word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性质C. 地球的生物性质D. 以上所有2.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臭氧层C. 电离层D. 对流层3.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内层是什么?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4.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C. 阿尔弗雷德·洛特D.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5.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分支?A. 地质学B. 气象学C. 海洋学D. 植物学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26个月D. 365天7.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A. 365天B. 365.25天C. 26个月D. 365.2425天8.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9.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单位?A. 米B. 千米C. 光年D. 英里10.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______,公转轨道的平面被称为______。
4.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______流动产生的。
5.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含有最多的水汽和尘埃。
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
7.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
8.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臭氧含量最高的。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
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
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
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
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
地球科学概论试卷B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卷B 答案【考试试卷答案】1 《地球科学概论》试卷B 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5分/个) 1、日食: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便是日食。
2、喀斯特作用:凡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作用叫喀斯特作用。
3、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4、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二、判断题(共10分、1.0分/个) 1(X ) 2(√) 3(X ) 4(X ) 5(X ) 6(√) 7(X ) 8(X ) 9(√) 10(√) 三、填空题(0.5分/空、共25分) 1、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有 大气 、 水 、 生物 。
2、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 西亚的里海 ,最高的是 西藏的纳木湖 ,最低的是 中东的死海 。
3、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风化作用 、 剥蚀作用 、 搬运作用 、 沉积作用 、 沉岩作用 。
4、我国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 农业缺水 、 城市缺水 、 生态缺水 三个方面。
5、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是 推移 、 跃移 、 悬移 、 载移 。
6、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有 水平构造 、 倾斜构造 、 褶皱构造 、 断裂构造 。
四、简答题(共30分) 1、答:导致我国耕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每点1.5分) (1)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如开发建设占用耕地过多,象城建、工业、交通等占用大量的土地。
(2) 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我国的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都很严重,沙漠化土壤每年以1000万亩的速度向外扩展,水土流失每年达到50亿吨。
(3) 土壤污染。
首先是来自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其次是垃圾、废渣、污水的污染,还有就是大气、水体污染物的迁移。
(4) 土壤次生盐渍化。
我国有次生盐渍化耕地1000万公顷。
地球科学概论
一、相对地质年代概念、确定原理、地质年代表。
答:相对地质年代概念:地质时间系统最初主要是根据各种岩石的相对新老关系、即形成的先后顺序建立起来的,陈为相对地质年代。
它只表示顺序,不表示各个时代单位的长短。
用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方法确定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求得的为岩石绝对年龄,即绝对地质年代。
确定原理: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和喷出岩等成层产出的岩石,其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沉积或喷发物质层层叠臵,较老的岩层一定在下面,较新的岩层一定在上面。
即使以后受构造运动影响,岩层发生变形变位,只要二者未分开,未倒转,上面的岩层一定比下面的新。
2、化石层序率:就是利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化石(生物遗体或遗迹)是否相同来对比不同地区的岩层是否属于同一时代。
化石是岩层中保留的古生物记录。
生物进化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较快、存在时间短、分布较广泛、特征较明显的生物化石种(标准化石)或生物化石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
每一地质时代以某种标准化石或或是组合作为标志。
3、地质体和地质界面的相互关系: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岩浆岩,①一种岩浆岩穿插、关入另一种岩石,则明显北穿插的岩石形成较早。
②岩浆岩周围的“围岩”如在接触带附近有受焙烤、变质等现象,也表明围岩形成在现,演讲侵入在后。
③捕虏体为岩浆中捕获的周围岩石碎块,也可以帮助解决相对时代关系。
③沉积岩中砾岩中的砾石所代表的岩石一定比砾岩生成的早。
⑤也可推广用于一般地质界面。
如:根据断裂间的切割关系确定不同断裂形成的顺序等。
在实际地质工作中,也总是首先将各种沉积岩的相对年代确定下来,然后以其作为时间的已知标志,去分析判别其他岩石和地质事件的相对年代。
地层为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成层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喷出岩和变质岩。
界、系、统与代、纪、世对应,是国际统一的,以一定的古生物特征为标准。
称为国际性地层单位。
二、滨海带地质作用答:滨海带: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为海陆交互相。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B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B答案《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一、填空(每个空格0.4分,75个空格,总共30分)1.列举国外或国内地质学史上三位著名的学者:(lyell)、(wegerner)和(李四光)。
2.中国探月计划可分为(绕)、(落)和(返)三个阶段(每空格用一个字概括)。
3.以下描述的可能星球是:无任何生命迹象,也没有任何有机物,表面没有大气层(月球);可能30多亿年前曾经发育过生命,有流水冲积的痕迹(火星);繁茂的生物圈,存在巨大的海洋(地球)。
4.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可分为12个时期(以代码表示),如(∈), (o),(s),(d),(c),(P),(T),(J),(k),(E),(n)和(q)。
5.摩氏硬度计的10种标准矿物从软到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和(金刚石)。
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o)、(si)、(al)、(fe)、(ca)、(na)、(k)和(mg),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7.火山喷出物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8.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
9.应变的三种类型为(拉张)、(剪切)和(挤压)。
10.节理的两种类型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1.面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L)波;另一种是(R)波,其中粒子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后者做椭圆运动。
12.从地球地表到地心,共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界面(康氏面)、(莫氏面)、(岩石圈和软流圈界面)、(古登堡面)、(内、外核之间的界面)。
13.风化可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14.河流侵蚀作用的分为(旁蚀)、(下蚀)和(溯源侵蚀)三种类型。
15.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6.风的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17.自晚元古代以来,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和第四纪分别发生了三次主要的冰川期。
地球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地球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小时B. 12小时C. 36小时D. 48小时答案:A2.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多少公里?A. 20,000公里B. 30,000公里C. 40,000公里D. 50,000公里答案:C3.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主要负责吸收紫外线?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外逸层答案:B4.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哪几层?A. 地壳、地幔、地核B. 地壳、地心、地核C. 地幔、地核、地心D. 地核、地壳、地幔答案:A5.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天?A. 365天B. 360天C. 365.25天D. 365.5天答案:C二、填空题6.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7. 地球的自转导致的现象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昼夜更替、季节变化8. 地球的公转导致的现象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季节变化、潮汐9. 地球的大气层中,对流层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答案:天气变化10.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地核主要由______组成。
答案:铁和镍三、简答题11. 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答案: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地轴旋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导致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而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周期为365.25天,导致季节变化和潮汐现象。
12. 解释地球的大气层中平流层的作用。
答案: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是大气层中主要的臭氧层所在,它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表面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四、论述题13. 论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答案: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组成。
地幔是地壳下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地核,这种热能通过地幔对流影响地壳板块的运动,从而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对地球表面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1、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 H最大;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 50o ;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了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
7.偶极了磁矩的衰减,非偶极了磁场的西向漂移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1)永磁体学说,是最早提出的一神学说,认为地球(2)(3)电荷旋转学说(公元1900年),认为地球表面和(9)磁力线扭结学说(1950),认为在地球磁场磁力线的张力特性和地核的较差自转,会使原始微弱的地球磁场放大,由此产生地球磁场。
(10)霍尔效应学说(1954),认为在地球(12)自由电子旋转说(2006),是唯一由中国人王金甲先生,根据分子、原子学,结合地震波提供的地球深虚高清牌I像提出的崭新学说1、天气与气候有何区别与联系,试述广东的气候特点与成因(提示:从地理位置、温度、水分的时空分布、大气环流等方面考虑)天气和气候都是用来表述大气的运动状况,但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及其变化,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特征。
天气与气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概念。
天气是代表一个较短时间,一般具有多边性,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
而气候是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地理位置:广东位于北回归线周围,并纬度较低,位于大陆东部,因此属于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少部分属于热带气候。
温度: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C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C左右。
水分的时空分布: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影响。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二、气团与锋面的概念,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在同一气团中,务地气象要素的重点分布几乎相同,天气现象也大致一样。
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千公里,垂直高度可达儿公里到十儿公里,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
气团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按气团的热力性质不同,划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第二种是按气团的湿度特征的差异,划分为干气团和湿气团,第三种是按气团的发源地,常分为北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
1)冷气团(ColdAirMass):气团温度低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的,或两个气团相遇时温度较低者,叫冷气团。
当冷气团向南移行至另一•地区时,不仅会使这个地区变冷,且由于气团底部增暖,气温直减率增大,气层往往趋于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发展,产生不稳定天气, 低层的能见度一般较好。
夏季,若冷气团中水汽含量多,常形成积云和积雨云,产生雷阵雨天气。
冬、春两季,由于冷气团中湿度较小,常是干冷天气。
冷气团内气温、风等气象要素有明显的口变化;夜间低层辐射冷却,在大陆上可形成辐射雾。
?2)暖气团(WarmAirMass):气团温度高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的,或两个气团相遇时温度较高者,叫暖气团。
当暖气团1可北移行至另一地区时,不仅会使这个地区变暖,且由于气团底部变冷,气温直减率变小,会使该地上空气层的稳定度增大,对流运动不易发展,产生稳定性天气。
因为气层稳定,水汽及尘埃、烟粒等杂质常聚集在低层,所以暧气团中低层的能见度差。
如果暧气团中水汽含量多,常形成层云、层积云,并下毛毛雨,有时会出现平流雾。
如果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少,天气就较好。
锋面就是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交界面,或者叫做过渡带。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也简称为锋。
锋面的长度与气团的水平距离大致相当,由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宽度比气团小得多,只有儿十公里,最宽的也不过儿百公里。
垂直高度与气团相当, 几公里到十几公里。
锋面也有冷暖、移动、静止之分。
按照热力学分类方法,若冷气团主动推动暖气团,则称为冷锋。
反之称为暖锋。
若冷暖气团相当,则称为准静止锋。
若冷锋追上暖锋,则会形成锢囚锋。
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地位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所在的位置。
泠锋在中国一年四季都有, 尤其在冬半年更为常见。
冷气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变性程度不同,或有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 在主锋后,即同一气团内又可形成一条副锋。
一般来讲,主锋两侧的温度差值较大,而副锋两侧的温度差较小。
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多转晴好。
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若暖空气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机称为暖锋。
暧锋过境后,暖气团就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
暧锋多在中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活动大多与冷锋联结在一起。
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多转云雨天气。
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慢时,称为准静止锋。
事实上,绝对的静止是没有的。
在这期间,冷暖气团同样是互相斗争肴,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使锋面来1门1摆动。
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三个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先后构成的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
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空气活动十分活跃,可以形成一系列的云、雨、大风、降水等天气。
在中国一年四季都有锋的活动,其中冷锋活动最为经常,且能在全国广大地区出现。
在春夏之交,往往会有准静I上锋活动。
锋的活动常经历着生成,加强,消亡的过程。
一般历史3.5天左右。
暖锋系统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有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带,带内气象要素和天气变化剧烈,气象上称此过渡带为锋面,与地面交界线称为锋线,锋面上方为暖气团,下方•为冷气团。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异同点: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一)差异性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
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
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
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刷、短促、猛烈, 有的则相对较缓慢。
4、面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二)共同点和联系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的运动。
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
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泥石流是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造成泥石流的地层一般是第四纪残坡积地层。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
再者,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发生一段时间后, 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
即泥石流是滑坡体物质来源。
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的次生灾害。
泥石流与滑坡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四、自然资源的性质并谈对划分“恒定性资源”,“储存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的理解及其明智利用的认识性质:(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2)任何日然物之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3)人的需要与文化背景有关;(4)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规模、种类和数量,都是不断变化的;(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以客体;(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属性: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变动性、社会性)(1)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日然资源,又被称为“非耗竭性资源”或“无限资源”。
例,太阳能、风能、光能、潮汐能等。
这类资源数量丰富、性质稳定、无污染,是目前备受关注、很有开发前途的自然资源。
这类资源数量丰富、性质稳定、无污染,是bl前备受关注、很有开发前途的自然资源。
但人类的不良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这类自然资源的利用,也形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如大气污染影响太阳能的直接利用效率;全球气候变化,也使风能、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受到不良影响。
明智利用:使用太阳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水力发电;风力发电。
恒定性资源的保护和明智利用要求尽早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例如海洋和河川用于商业性航运、发展水电设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利用风力推动风车、开发娱乐和旅游胜地等等,只要对产品和劳务有需求,只要提供这些产品或劳务的成本都可降到他们的预期售价以下,那么该开发就是经济可行的。
(2)存储性资源——地壳中央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即一般所称的可得资源,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由过程再生(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
储存性资源:如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石块、卵石和细砂以及泥炭,划分为储存性资源,他们可以储存起来以备将来利用的这些资源的自然供应量是相对固定的、有限的和不可更新的。
储存性资源可进一步分为:1、可耗尽的或利用后可发生化学变化的资源,如煤等化石燃料2、消耗缓慢,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如金属盒砂砾。
明智利用:储存性资源的保护,要求将相对固定的供应量分散在较长时间内使用。
此时,资源的长期明智利用是指,降低资源耗损或消费的速度,增加期末未利用的剩余资源量,同时,努力寻找替代品。
(3)临界性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如果此类资源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它们也可能耗竭,包括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
明智利用: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为医学、农业、制药等生物技术创新提供样本或工具,进而形成产业应用。
基因运用于基因工程,野生植物品系用于育神,野生动植物或其提取物用于生物制药,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