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事件
蓝藻事件改变苏南发展万式
太湖流域是江苏省乡镇企业的发祥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省经济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占全国1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7的工业总产值和10.3%岛的GDP。江苏省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736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4倍。
有媒体认为,河长制把地方党政领导推到了第一责任人的位置,最大限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消除了早先"多头治水"的弊端,真正形成全社会治水的良好氛围,使治水网络密而不漏,任何一个环节上都有部门、有专人负责,提高了水环境治理的行政效能。
2007年5月28日,元锡市自来水最大的一个取水口一南泉水总厂的工作人员在早晨7点时发现实时监测的水中溶解氧偏低,这引起了他们的警觉。"一般水的溶解氧应该是5毫克/升以上,但那天早晨这个数字只有2;到傍晚,情况突然急剧恶化,这个数字一直下降至0。"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水质检测心负责人说。
江苏是我国污染承载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就单位面积的染承载量来看,江苏是全国的6倍,而环太湖地区又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化学需氧量①(COD )从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间增加了近15倍,2006年,太湖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人湖量分别越过正常允许负载容量的1倍、5.3倍和15倍。
江苏省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连续1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太湖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
①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被化学氧化剂氧化所消娓的氧化剂量,折算成每升水样消耗氧的毫克数,常以符号COD表示。该指标主要反映水体受有机物商挠的程度,其值越高,表示水污挠越严重。
平均75%-80%的水体已遭到污染,大部分水域丧失原来的供水和调节环境的功能。涉及环境问题的信访量急剧攀升,年均增长28%。有关研究表明,20世纪后期,苏南太湖流域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7%左右。
太湖蓝藻爆发无锡水危机
关注篇GU ANZHU特别关注太湖蓝藻爆发 无锡水危机1 事件导读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桶装水,引发了无锡水危机。
2 引发原因太湖蓝藻暴发使水质恶化: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暴发,水源水质恶化,最终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
5月28日晚,江苏无锡主要水源南泉水厂的水源受到蓝藻暴发的破坏。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太湖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导致湖水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而这却恰恰促使了蓝藻大量繁殖。
今年夏季的东南风把几乎整个太湖水域的蓝藻都刮到太湖无锡水域的梅梁湖和贡湖岸边。
而高温天气和阳光的暴晒导致 蓝藻 在岸边死亡、腐烂,发出刺鼻的臭味,污染了湖水。
3 应对措施(1) 引江济太 改善太湖水质。
5月29日,无锡市政府连续召开紧急会议,就市民关心的自来水水质问题进行研究,并连夜部署应急措施。
无锡市已报请省政府批准,于6月5日启动的 引江济太 工程,针对目前的灾情,要继续加大调水力度,增加调水容量,尽快改善太湖水质。
(2)加入除藻除臭剂进行处理。
自来水公司已不惜成本,每处理1m 3水就要耗费6分钱的除藻除臭药剂,而每天需要处理100多万m 3,仅此一项,每天就需耗费6万多元,而且用药剂很难完全除去臭味。
(3)启动应急预案。
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大批量调运纯净水。
由于大批量外运的纯净水不断运抵无锡市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饮用水紧张的状况。
4 事件分析事件发生后,尽管无锡市政府立即启动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的恐慌,保证了居民有干净的水喝,纯净水供应基本正常。
可事件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影响是巨大的。
水质恶化源于太湖蓝藻暴发。
太湖近年每年都会发生蓝藻暴发,只是今年暴发得更早、更凶猛。
蓝藻暴发是太湖向人类的 示威 ,是对人类污染太湖水行为的 忍无可忍 的 回报 。
危机公关案例 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蓝藻污染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为例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太湖的环境与水质产生极其不利影响,引起全国上下高度重视。
以下是此次危机事件概述,我将其分成两个阶段。
事件爆发: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不少太湖区域的水面漂着一层绿膜,最厚的地方像覆盖了一层绿油漆。
由于天气持续高温,降雨不多,太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源水质恶化,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市民生括用水受到影响。
不久之后,无锡全城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纯净水每桶上涨到50元。
5月30日,无锡市启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事件控制:太湖蓝藻污染危机爆发后,江苏省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纯净水运输绿色通道,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大批量凋运纯净水,紧急启用已封的地下深井,千方百计保证洁净饮水的市场供给。
同时加大引水力度,采取各种措施,除臭除藻。
几日后,无锡制水厂出水的臭味逐渐消除,水质开始好转,污染物浓度开始降低。
6月3日,无锡市政府宣布已经达到恢复正常供水的阶段性目标,市民除饮用和做饭仍依赖纯净水外,其他生活用水已经正常。
6月5日,无锡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喝烧开的自来水,进一步让市民放心。
然而,太湖降污排污工作并未停止,连续后来半个月的抗污备战才使得蓝藻基本消除。
6月13日,市政府最终宣布自来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无疑是一次巨大环境危机。
从官方报道的事件经过来看,无锡市政府在此次危机处理上沉着冷静,最大的优点在于危机决策和灾后处理方面,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
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全面调衡水资源,做到最大保证量和最广泛的合理分配,这样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是政府能够有效抑制危机,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的重要保证。
其次,就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有利提升政府在危机管理的形象,深得民心。
太湖蓝藻危机,不仅无锡市当地政府十分关注,温家宝总理也在第一时间亲自到现场问切情况,国务院、水利部对太湖流域管理局密切关注。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1. 太湖蓝藻事件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上海、江苏等地重要的供水来源。
然而,由于大量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太湖水质长期遭受污染。
在2007年,太湖爆发了大规模蓝藻事件,致使数百万人的供水遭到威胁。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促使政府采取行动加强太湖的环境保护。
2. 海河黑臭事件海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北京及周边地区。
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和大量的废水排放,海河的水质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黑臭”现象。
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居民用水,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海河黑臭问题。
3. 三峡大坝水污染三峡大坝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但其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由于大坝拦截了长江上游的水流,河道断流导致了水体污染问题。
大量的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水被蓄积在坝湖中,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4. 北京地下水污染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北京地下水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农药和化肥等物质,都对地下水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止和治理地下水污染,但问题仍然存在。
5. 黄河重金属污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黄河长期面临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治理黄河重金属污染,但是问题的解决依然困难。
6. 南水北调中线水污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北方地区的供水问题。
然而,由于中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一些水源地的水质出现了严重污染。
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工业废水直接进入南水北调渠道,对水质造成了巨大破坏。
7. 长江污染事件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然而,由于大量的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长江的水质问题越来越严重。
从一些城市的供水问题到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长江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太湖蓝藻事件
(2)设立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
一个强有力的具有综合决策和协调手段的流域管理是治理整个流域水污染和资 源分配的基本条件,但是太湖流域目前是用水管水治水分权管理,这种各自为 政很多情况下影响了治理的效果。我国虽然也成立了太湖流域管理局等机构, 但是它只是水利部下属机构,不是权力机构,除了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外,无 权过问环保、行政和经济方面的事务。如果流域管理机构的权威性的不到保障, 那治理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以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在 流域管理的权限地位,就我国来说,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更大权力的太湖流域管 理机构,这样才能协调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水污染责任和水资源供需矛盾。
二:事件结果:
无锡市政府对5名在太湖水危机中治污不力、玩 忽职守的直接负责人作出严肃处理---无锡市周 铁镇镇长吴旭、宜兴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盘君等5 人分别受济一体化背景下太湖流域治污状况及存在问题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华东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我国人口最 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经济一体化最深入的地区。资料显示,长三角 地区三分之二的面积和三分之二的 GDP 在太湖流域。然而,也应当承认,在经 济高速发展、区域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太湖流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直观的 就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的加重。经济发展用水是必须的,工农业生产需要,人民 日常生活需要。 太湖流域的另一个特殊性在于,它分属江苏、浙江、上海三个省级行政单位, 并且其中无锡、苏州、杭州属于较大的市,这些单位都具有立法权,在管理太 湖流域上产生很多麻烦。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协调统一管理。
(3)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个环境项目的治理工作能不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相关的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多 高。太湖流域水污染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但是,政府在治理 太湖中应有的作用没有的到完全的发挥,而地方政府还是追求 GDP,并没有达 到美日政府的那种重视程度,虽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为发展经济牺牲 子孙的环境是得不偿失的。
危机公关案例 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蓝藻污染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为例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太湖的环境与水质产生极其不利影响,引起全国上下高度重视。
以下是此次危机事件概述,我将其分成两个阶段。
事件爆发: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不少太湖区域的水面漂着一层绿膜,最厚的地方像覆盖了一层绿油漆。
由于天气持续高温,降雨不多,太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源水质恶化,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市民生括用水受到影响。
不久之后,无锡全城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纯净水每桶上涨到50元。
5月30日,无锡市启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事件控制:太湖蓝藻污染危机爆发后,江苏省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纯净水运输绿色通道,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大批量凋运纯净水,紧急启用已封的地下深井,千方百计保证洁净饮水的市场供给。
同时加大引水力度,采取各种措施,除臭除藻。
几日后,无锡制水厂出水的臭味逐渐消除,水质开始好转,污染物浓度开始降低。
6月3日,无锡市政府宣布已经达到恢复正常供水的阶段性目标,市民除饮用和做饭仍依赖纯净水外,其他生活用水已经正常。
6月5日,无锡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喝烧开的自来水,进一步让市民放心。
然而,太湖降污排污工作并未停止,连续后来半个月的抗污备战才使得蓝藻基本消除。
6月13日,市政府最终宣布自来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无疑是一次巨大环境危机。
从官方报道的事件经过来看,无锡市政府在此次危机处理上沉着冷静,最大的优点在于危机决策和灾后处理方面,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
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全面调衡水资源,做到最大保证量和最广泛的合理分配,这样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是政府能够有效抑制危机,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的重要保证。
其次,就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有利提升政府在危机管理的形象,深得民心。
太湖蓝藻危机,不仅无锡市当地政府十分关注,温家宝总理也在第一时间亲自到现场问切情况,国务院、水利部对太湖流域管理局密切关注。
环境污染案例
应对措施
• 1、“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水质。5 月 29 日 ,无 锡市政府连续召开紧 急会议 ,就市民关心的自来水 水质问题进行研究 ,并连夜部署应急措 施。无锡市 已报请省政府批准 ,于 6 月 5 日启动的“引江济太” 工 程 ,针对目前的灾情 ,要继续加大调水力度 ,增加 调水容量人有责
谢谢观赏!
事件思考
• 蓝藻暴发是太湖向人类的 “示威” ,是对人类污 染 太湖水行为的“忍无可忍” 的“回报”。二十多年 前 ,一曲《太湖美》流 传 ,“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 湖水” 令人心醉。可如今 的太湖水早已无复旧时容 颜 ,太 湖更像一个工业和 生活污水的贮存池。更让 人忧虑 的是 ,一边在治理 , 一边工业和生活污水仍在 源源不 断地流进太湖。如 果不切断太湖的污染源 , 治理的 速度永远赶不上污 染的速度。
事件分析
• 事件发生后 ,尽管无锡市政府立即启动 公共危 机应对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了市民的恐慌 ,保证 了居民有干净的水 喝 ,纯净水供应基本正常。可事 件对正 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影响是巨大的。 水质 恶化源于太湖蓝藻暴发。太湖近 年每年都会发生蓝 藻暴发 ,只是今年暴 发得更早、 更凶猛。
• 2、加入除藻除臭剂进行处理。自来水公司已不 惜成本 ,每处理 1m3 水就要耗费 6 分钱的除藻除臭药 剂 ,而每天需要处理 100 多万 m3 , 仅此一项 ,每天就 需耗费 6 万多元 ,而且用药剂很难完全除去臭味。 • 3、启动应急预案。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 , 从常州、 苏州等周边 城市大批量调运纯净水。由于 大批量外运的纯净水不断运抵无锡市 区 ,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市民饮用水紧张的状况。
环境污染案例
——太湖无锡流域蓝藻爆发
事件导读
•2007 年 5 月 29 日 开始 ,江苏省无锡市 城区的 大批市民家中 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 变化 ,并伴有难 闻的 气味 ,无法正常饮用 , 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 桶 装水 ,引发了无锡 水危机。
太湖蓝藻水污染事
对环境及人群的影响
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 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 ,影 响水质,使水源受污染。
5、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修改 太湖流域的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 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江苏、浙江、 上海两省一市,会同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编制《太 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江苏省政府与南京、苏州、 无锡、常州、镇江市政府签订了治污减排责任状,讨论
投 放 鲢 鱼
3、江苏省太湖渔管委和无锡市滨湖区渔种管理站组织 了10万公斤约200万尾花、自鲢鱼种在西太湖的梅梁 湖投放,利用“生物链”治理西太湖上游无锡等地的 水域蓝藻污染。 4、无锡市政府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建立经常的调水机 制,让太湖水流动起来。在未来几年将实施清水渔业、 生态植物种植、工厂和居民搬迁等工程,加强饮用水 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 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 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 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号杀手 。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 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 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的
法。无锡山水、苏州园林、
太
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 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
湖长 名旅游胜地。太湖地处江南 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网位的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 三 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人口3400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PPT课件
•15
当地政府的治理方案
1、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7年9月27日修订通 过《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控制生活污水。 3、严格环保执法审批,坚决遏制污染排放。 4、积极扩大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依靠科技进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6、加强生态建设,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浪霞波帆 涌飞光影 夕彤碧浮 阳色水天 红染濛际 。,;,
•1
•2
无锡鼋头渚曾是 最佳观湖景点
•3
2006年7月,太湖湖区暴发大面积蓝藻。 水样透明度为“零”,岸边的湖水像浓浓的绿 色油漆,犹如铺上了一块宽约数十米的绿地毯。•4
事件的发生
07年5月28日起,因气候因素等影响,太湖流域 高温少雨,水位偏低,使无锡太湖的梅梁湖等湖 湾,比往年提前两个多月出现了大规模蓝藻现象。
•17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让我 携起手来一起防治水污染。
•18
•19
1)影响环境景观,使饮用水质量下 降;
2)对养殖业危害; 3)造成水体二次污染使湖泊群落结
构发生改变,物种多样性降低; 4)产生藻毒素
•11
•12
•13
•14
太湖蓝藻的预防和综合治理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 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
•6
工业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 印染、黑色冶金依然是重点污染行业。
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 式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 。 •7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蓝藻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蓝藻类微生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力。
当水体中营养盐和有机物质过多,加上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就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蓝藻爆发。
太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近年来频繁发生蓝藻爆发事件,主要起因如下:1.农业活动:农业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被雨水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2.城市污水:城市居民和工业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其中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有机废物,为蓝藻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升高,这是蓝藻繁殖所需的温度范围。
温度的升高还会导致湖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加剧了蓝藻的生长。
4.水体富营养化:过量的养分和有机废物积累在水体中,形成富营养化现象。
这些物质为蓝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了蓝藻爆发。
为了解决太湖蓝藻爆发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加强农田管理:通过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施肥和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推广生态农业,利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加强污水处理: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排放,防止过量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同时,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产生。
3.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对太湖及周边水域进行常态化的监测。
及时发现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4.利用生物控制蓝藻: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如浅水植物、浮游动物和一些鱼类,与蓝藻竞争营养物质,从而控制其繁殖。
5.沉水植物的修复:在太湖等水体中适量引入具有吸收养分能力的沉水植物,如草鱼、水葫芦等,增加水体中的植物化竞争力,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
6.整治湖泊河道:加大湖泊和河道的整治力度,清理过量的蓝藻和水生植物,保持水动力环境平衡,降低蓝藻爆发的风险。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2007年5月6日,太湖开始爆发蓝藻,这个无锡市民年年都要受到侵扰的“常客”,这次却来得更早、更凶。
无锡市紧急启用常熟水利枢纽泵站从长江实施应急调水。
16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5日,贡湖水厂水质尚能满足供水要求,28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0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每升,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29日起,自来水水质粘稠,带有极强的刺鼻的腥臭味。
太湖水污染,只是人类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被滥砍滥伐,矿山被私自采挖,污水被恣意排放,能源被严重消耗。
追溯太湖污染治理的历史,时间已经很久了,但太湖水质却每况愈下。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发生于2007年5、6月间,我国江苏省的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全城自来水污染。
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
太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其流域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太湖风景秀美,引人入胜,是江苏省著名旅游景区。
然而近来几乎年年夏季爆发的蓝藻时间却为太湖蒙上了一层阴影。
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即为我们常说的水体富营养化,俗称水华。
水华(Water bloom)或明确的藻华(Algal bloom),学术名词为“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二次污染。
通常水的颜色呈现出绿色或蓝色。
而一般“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涉及到的藻类有蓝藻(即蓝细菌)、绿藻、硅藻等。
自然形成的水华现象会很快消失,并不会带来环境影响。
但是我国中国的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等地频频爆发的水华现象却离不开人为的因素,人类向往水体中排放氮素(主要是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和磷素(主要是正磷酸盐和各种形态的磷酸盐),使得淡水富营养化,超出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会导致“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而发生在江苏太湖的蓝藻大范围爆发事件,一些专家人为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称是持续高热造成的,而国家环保总局认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民间却普遍认为是大量兴建排污严重的化工厂,以及政府对太湖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今天的恶性事件。
我却认为这件事的确存在自然和人为两部分原因,而人为才是主因:一、人为因素1、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及正近年来太湖周围兴建高污染化工企业,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等,未经适当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太湖周围一些地区更是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
案例7: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 滨州学院
案例5-1:太湖蓝藻事件案例分析事件回顾:太湖广阔湖区周边凹槽水湾的水体流动性差且富营养化,为蓝藻多发地带。
据资料记载,在往年太湖蓝藻一般在5月底6月初暴发,而2007年从4月25日起,太湖的梅梁湾就出现了大规模的蓝藻,2007年5月7日太湖蓝藻第一次大暴发,比2006年提前了近一个月。
由于太湖蓝藻的提前暴发,引起无锡饮用水污染的危机,从2007年5月中旬开始,无锡市自来水有异味、不能饮用,矿泉水脱销,一时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原因分析:太湖蓝藻暴发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其主观因素,根本原因是太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变化失衡,从而导致太湖地区水系的污染及富营养化。
1.自然因素这次太湖蓝藻污染早在4月初就初露端倪。
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加之4月份太湖流域降水量明显偏低,导致太湖水温比往年高,这为藻类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气温偏高是蓝藻疯长的主要原因,蓝藻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水华,加剧了水质恶化。
2.人为污染人为因素也是这次蓝藻大规模暴发的重要原因。
资料显示,太湖流域有二万多家大小化工企业,每天向太湖直接或间接排放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使得近年太湖水体中氮磷含量剧增,呈全湖性的富营养化趋势,为藻类生长提供了条件。
3.环境管理因素(1)省界水体污染解读太湖近几年的水质通报、分析监测数据,省界水体成为太湖治水的难点所在。
治理太湖必须把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结合起来,打破行政区划,进行区域统筹。
(2)河网变成排污网太湖沿岸各地近年来为治理水环境下了很大力气,如实施达标排放、工业点源控制、农业面源控制等措施,起到了一定成效。
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一些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的工业企业开始转移到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致使大量工业污染沿河网进入太湖,使太湖工业污染控制形势严峻。
政策方案:江苏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及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对照今年的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水污染的案例
水污染的案例水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现象。
它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水污染的案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的一个典型案例——太湖蓝藻事件。
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然而,由于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太湖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特别是在2007年和2011年,太湖相继发生了两次蓝藻爆发事件,导致大面积的水体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政府加大了对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力度。
其次,美国的弗林特水危机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例。
2014年,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水源发生了变化,由底特律市供水系统切换到弗林特河水。
然而,由于弗林特河水的高含铅量,导致大量市民长期饮用受到了严重的健康威胁。
这一事件暴露了美国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和政府管理的不力,也引发了对于城市水资源管理和环境公平的广泛讨论。
另外,印度的恒河水污染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案例。
恒河被印度教徒视为圣河,但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恒河水质严重恶化。
大量有毒物质和细菌污染了恒河水,导致当地居民饮水困难,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印度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恒河水污染,但是要想真正改善恒河水质,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合作。
总的来说,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水污染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发展问题。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我们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加强水资源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水污染案例得到有效治理,让清洁的水资源成为人类共享的福祉。
反思太湖蓝藻事件
从根本上看,“太湖蓝藻事件”是因太湖水污染问题长期积聚而导致的一场公共危机。
它给我们所带来的教训和反思都是非常深刻的。
反思一:“太湖蓝藻事件”是天灾,还是人祸?“太湖蓝藻事件”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人祸的成分要大于天灾。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去年是一个暖冬,今年人夏以来无锡的气温更是居高不下。
这是蓝藻大面积生长的自然条件。
同时,太湖周围企业大量地排放工业污水,造成湖体中氮、磷浓度超标,这是造成蓝藻蔓延的人为因素。
根据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问题小组今年出台的报告表明,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因素。
特别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类社会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增多,导致了全球性的气候变暖。
从这个意义上,蓝藻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的;看似自然,实则是人为的。
人是自然之子。
但在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人不以自然为母,反以自然为器。
在某些方面,人类社会工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是非可持续性的。
正因如此,出现了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带来了一系列的“怪现象”:美国一些地方的刺猬不再长刺,北极冰盖大面积融化而导致北极熊不能返回陆地而淹死,瑞士的雪山发生雪崩,日本的樱花与荷兰的郁金香花期提前到来,中国的太湖、巢湖、滇池出现大规模蓝藻……美国十几位退休将军撰写报告,呼吁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联合国安理会在今年也首次将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主要议题。
“太湖蓝藻事件”与其说是天灾,毋宁说是人祸。
它警示中国,也警示世界:我们必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必须学会与自然合作,必须重新确立自己的行为方式。
同时,我们还需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灾害不是自然的。
自然灾害的过程是自然的,但其诱因却是人为的、结果是社会的。
6月11日,国务院在无锡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
温家宝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触目惊心的太湖水污染(学生作品)
2、水体因素。氮、磷含量相对较高, 水体因素。 磷含量相对较高, 水体富营养比较严重,养分充足, 水体富营养比较严重,养分充足,适合 藻类的生长需求; 藻类的生长需求;
3、从目前情况看,藻类相对集聚 从目前情况看, 较多的犊山口、沙渚取水口、 较多的犊山口、沙渚取水口、十八湾生 态观光带及锦园态观光带及锦园-华东疗养院等处均是 水体流动性很差且面向东南风的半封闭 湖湾,而附近流动性相对较好的水域则 湖湾, 藻类较少, 藻类较少,当在特定的风向条件下藻类 过度繁殖、 过度繁殖、大量衰亡腐烂时会消耗水体 中的溶解氧,并产生异味。 中的溶解氧,并产生异味。
5月30日,家乐福超市内空 月 日 荡荡的纯净水货架
5月30日,市民在 月 日 家乐福超市排队 争购纯净水
没 水 了!
上世纪90年代曾规划如何“ 上世纪90年代曾规划如何“太湖水变 90年代曾规划如何 清”,当时估算每年进入河道和湖泊的 工业废水只有5.4亿立方米, 工业废水只有5.4亿立方米,生活污水 5.4亿立方米 的年排放量也只有3.2亿立方米左右。 的年排放量也只有3.2亿立方米左右。 3.2亿立方米左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无锡, 无锡,鼋头渚最佳观 湖景点,但蓝藻成祸, 湖景点,但蓝藻成祸,游 客已经不能与太湖水亲密 接触了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 2,400 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 36,895平方公里 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 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 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 ——— 为人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 为人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 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 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 心脏” 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 “心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 发展的各类“血管” 发展的各类“血管”。
太湖蓝藻水华事件讲义,环保讲义,水污染PPT精品文档
主讲人等
成员介绍
2013年9月18日
辜琦蕲,刘 娜
10
谢thanks
11
3.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提倡农业有机物质的高效循 环利用,如建设沼气池,将牲畜粪便和秸秆等 用于产生沼气、生产有机肥,可以最大限度地 减少对人工合成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同时也可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对付蓝藻,迫切的需要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 业目前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依赖,让庄稼在生 态健康的环境中茁壮,让土壤和湖泊等自然环 境得以休养生息。
GUCCI
太湖蓝藻 水华事件
september 18, 2013
1
1
主要危害
2
产生原因
3
解决办法
2
1
TAIHU LAKE.
主要危害
3
片
图
集
4
蓝藻 水华
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 潮”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
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
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
1.直接物理除藻 直接物理法除藻主要指机械清 除、吸附、曝气和气浮、磁聚除藻、超声波和 电磁波除藻、遮光、过滤、人工打捞等多种方 法
2.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治理蓝藻最直 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除去有机磷。如“清淤挖 泥”可减少积存湖内的大量有机碳、氮、磷等 营养物质,增大湖的蓄水量,是减少内源性污 染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2.水体富营养化 蓝藻比较容易生长,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 塘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
3.农业面源污染 是造成蓝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化肥 施用量是全世界最高的,但其中真正能被农作物吸收的仅 三成,也即近七成的化肥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成为蓝藻 生长所需的养分。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自从2007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太湖水污染,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口恶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河流湖泊中,蓝藻含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但从实验结果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12年自从1998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亿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那么,的趋势。
无锡太湖水污染事件[2007年6月]
⽆锡太湖⽔污染事件[2007年6⽉] 我从第⼀天知道这个事件开始,就打算看看这个事情到底会处理成什么样⼦。
现在结果逐渐露出⽔⾯。
在次我简单罗列⼀下发展情况 1`太湖⽔受蓝藻污染,⽆锡市居民喝了⼏天臭⽔。
2`报纸报道,超市中的引⽤⽔危机,事件败露。
3`国家下令尽快治理⽔污染。
4`⽆锡市政府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臭⽔”问题(好象是3天)。
5`报纸公布政府的解决⽅案——引⽔、增⾬。
6`⽔的臭味消除,可是仍然不能饮⽤。
7`经过调查发现⼯⼈正在向太湖中倾倒⼤量的⾼锰酸钾和其他的化学物质。
(本⼈不是学化学的不清楚是什么,只知道对⼈体有损害) 8`政府解释,倒⼊的⾼锰酸钾是符合标准的,不会对⼈体健康造成危害。
9`事件扩⼤化,⽆锡周边城市开始主动防治。
10`找此件事情的原因。
11`经过“专家”分析,此次事件是⼈为的,归根结底与政府⽆关,都是太湖周边的企业搞的⿁。
12`⽭盾转移——全民声讨民营企业是破坏中国环境的真凶。
再下来就是常规的处理⽅法,⼤致有两种:{⼀}找到这些污染环境的“替死⿁”,罚款!!然后掀起⼀场运动——各地环境管理部门检查各地的企业的环保漏洞。
结果因为这些地⽅都没有发现“蓝藻”所以各地环保部门都是尽职尽责的。
{⼆}CCTV举办“爱我太湖”⼤型公益晚会,向全国⼈民⾼呼,保护环境⼈⼈有责,各地电台响应国家号召,纷纷举办宣传环保的演出(明星⼜有借⼝挣⼏个钱了)。
揪出⼏个⾮法排污企业的法⼈代表,就地正法,严肃处理,撤消党内外所有职务(弄不好还是原来⼏届的⼈⼤代表,或者优秀企业家什么的)。
等到下次再发⽣什么事情,这件事就悄悄的结束了。
蓝藻们的可以庆祝⼀下,⼜可以愉快的繁殖了!![碧蓝]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具备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湖泊流域的治理都需要充裕的资金和很长的时间,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投入能解 决的。而资金的来源应该多样化,投入应该分期。在我国环境的治理过程中, 资金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多是地方政府和国家的财政投入,而且投入也 没有持续性,时而多时而少。流域治理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和这些成功案 例相比,我国对太湖流域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目前,对治理资金筹集实行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但是对收费标准又没有具体规定,对收费力度也不强,07年5月29日开始,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 气味,无法正常饮用。
各地检测数据显示:2007年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 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爆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 水质。 无锡市委、市政府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开辟纯净水供给绿色通道,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 调运大量纯净水。同时加大“引江济太”(引长江水补充太湖水)的供给量,以达到稀释太湖富 营养化水质的状况,并紧急邀请国内治理蓝藻的相关专家会商改善太湖水质的有关对策。6月 1日早晨,清除蓝藻嗅味技术取得突破,无锡市自来水除嗅工作进展顺利。截至6月3日下午, 无锡市出厂自来水的水质基本合格,蓝藻污染导致的嗅味基本清除。市民除饮用和做饭仍依 赖纯净水外,其他生活用水已经正常。
(3)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个环境项目的治理工作能不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相关的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多 高。太湖流域水污染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但是,政府在治理 太湖中应有的作用没有的到完全的发挥,而地方政府还是追求 GDP,并没有达 到美日政府的那种重视程度,虽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为发展经济牺牲 子孙的环境是得不偿失的。
六、地方政府应当如何协调跨流域水污染?
(1)必须创建完备的法律体系 完备的流域法律能为流域控制提供法律依据,由于湖泊流域的资源多样,综合管理涉及很多方面, 需要对各个关系进行调整和合理的规划,从而保证各项活动有序的进行。从日本和北美的立法模 式来看,基本有两种模型,一种是制定专门的流域法,如日本的《水质保护法》、《水质污染防 治法》、《防止公害基本法》等等;还有一种是对流域涉及的相关问题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 议,比如五大湖区域的“大湖区管理协议”。在流域的立法中,一般都是从流域的角度出发,对 流域的总体功能,开发的目标,流域发展的措施进行规定,还有流域机构的设置及其管理体制, 各部门之间的权力职责分配,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水污染防治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建 立了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的标准,对于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有法律法规的规制,但是在立法过程中也 留下了一些问题,专门的流域水污染防治法规相对来说很少。因为每个流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 围以及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标还有社会功能负担不同,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差异造成生态环境保护 重点应该不同。即使是一个湖泊流域,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社会 结构都是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也是不同的,所有保护的目标也要有差别。所以,即使对现行 的法律作出了修改,让它能够适应流域保护的总体要求,但是根据流域自身的突出特点和矛盾制 定专门的法律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事件结果:
无锡市政府对5名在太湖水危机中治污不力、玩 忽职守的直接负责人作出严肃处理---无锡市周 铁镇镇长吴旭、宜兴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盘君等5 人分别受到行政记过、行政撤职处分
三、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太湖流域治污状况及存在问题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华东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我国人口最 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经济一体化最深入的地区。资料显示,长三角 地区三分之二的面积和三分之二的 GDP 在太湖流域。然而,也应当承认,在经 济高速发展、区域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太湖流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直观的 就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的加重。经济发展用水是必须的,工农业生产需要,人民 日常生活需要。 太湖流域的另一个特殊性在于,它分属江苏、浙江、上海三个省级行政单位, 并且其中无锡、苏州、杭州属于较大的市,这些单位都具有立法权,在管理太 湖流域上产生很多麻烦。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协调统一管理。
案
(2)设立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
一个强有力的具有综合决策和协调手段的流域管理是治理整个流域水污染和资 源分配的基本条件,但是太湖流域目前是用水管水治水分权管理,这种各自为 政很多情况下影响了治理的效果。我国虽然也成立了太湖流域管理局等机构, 但是它只是水利部下属机构,不是权力机构,除了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外,无 权过问环保、行政和经济方面的事务。如果流域管理机构的权威性的不到保障, 那治理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以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在 流域管理的权限地位,就我国来说,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更大权力的太湖流域管 理机构,这样才能协调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水污染责任和水资源供需矛盾。
五、地方政府究竟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仅仅是在污染发生后进行处分?
中国的环境保护系统实施双重的管理体制,即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在业务上受上 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但是,人力物力财力等由当地政府管理,这样造成的结果 是,一个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部门,对外不能独立对内不能自治,这种无权部 门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地方保护主义和眼前利益的牺牲品。 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长远发展计划,合作的公共绩效也很低,达不到合作 时设计的预期的目标。各地区在发展规划的时候,还是受自身的利益驱动,各 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还是放在重要位置,太湖流域的整体发展规划还是有很 大的无序性和非理性色彩。
四、太湖污染治理最大的难点:
环境污染是没有边界的,污染源与污染地甚至可以相隔千里,但是保护环境的 职能部门却是有边界的,各自履行在自己地域和授权范围内的义务,这就对政 府处理环境问题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的特点,行政区划 的隔离,成为太湖流域环境保护合作的最大阻碍。这在国际上被称为称“公湖 悲剧”。 政府内部的治理权的分配没有理清,导致治理的效率低下。各个部门和区域因 为这种“分割”的权力有利益的时候去争夺,没利益的时候互相推卸责任。目 前在对太湖的治理上不同区域、不同行政部门的权力具有分割。以和太湖关系 最紧密的江苏省为例,太湖治理权在无锡市、苏州市、常州市之间有区域分割, 而不同部门又有分割。横向有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环保、水利、农林、水事等 5 个不同的部门。纵向涉及省、市、区县甚至乡镇。由于各治理主体之间没有进 行科学的权力分割,导致了治理的重叠或者空白,再加上政府部门协调性比较 差,要想综合治理就非常困难。这样的权力模糊导致了各大小主体的职责不清 责任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