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知识要点
一、社会研究
二、社会研究方法
三、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四、社会研究的逻辑过程
五、社会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 :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
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
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
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的特点:
❶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❷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❸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方法
⏹方法(method):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现指为达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办法等。
⏹研究方法: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合。
(陈向明)
⏹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中所使用的……
⏹
三、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方法论(methodology )
⏹方法论: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
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方法论基本问题:
❶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
❷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
❸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
❹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四、社会研究的具体过程
☞理论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五、社会研究的逻辑过程
☞华莱士“科学环”
☞理论建构的过程
⏹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示例: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现象的研究
⏹从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示例: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现象的研究
⏹小结
⏹理论检验的具体步骤:
❶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❷由理论导出(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❸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
❹收集有关的资料。
❺分析资料。
❻评价理论。
⏹理论检验过程示例:
❶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命题。
❷形成“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这一待检验的命题。
❸继而推导出“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决定人们的政治参与水平”这一假设。
❹收集与分析资料。
❺得出结论。
第二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知识要点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二、选题的标准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四、文献回顾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研究问题: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
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现象或问题领
域。
问题来源:社会现实生活;个人经历;文献资料
二、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
重要性即是指研究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理论方面的意义或价值,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对某种理论的形成或检验、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等所能作出的贡献上;而实践方面的意义或价值,则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对现实社会生活所提出的具体问题能否进行科学的回答和能否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上。
☞创造性
创造性也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它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可行性
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
☞合适性
适合性则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小结: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标准;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问题选择中的决定性标准;而适合性则是在前三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标准。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
❶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举例:生活方式问题
“谁的生活方式”——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大学生/高校教师;“什么生活方式”——日常/闲暇;
“生活方式的什么”——状况/趋势/原因/差别
“生活方式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举例:
农村居民闲暇生活方式研究
东北地区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状况研究
——来自对XX市XXX名农民的抽样调查
——以吉林省长春市XX村为个案
生活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
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比较研究
四、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意义:
❶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❷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❸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文献回顾与选题的关系
☞文献回顾的方法
❶如何查找相关的文献
❖主要来源:著作;论文;统计和档案资料
❖区别学术文献与普通文献
❖可利用载体:图
❷如何选择阅读的文献
❖文献的相似性
❖文献发表的时间
❖文献的学术影响
❸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期刊上的论文。
❖详细阅读之前先大概浏览全文。
关注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标题、结论——获得你想要的信息——选择性精读:他者研究的是什么;选择了怎样的研究视角;如何开展研究的;得到怎样的研究结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检讨自己的研究取向,调整研究取向。
❖撰写文献综
第三章研究设计
☞知识要点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性质
三、研究的取向
四、研究的对象——分析单位
五、研究的时间维度
六、研究的具体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
☞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
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
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
型。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
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
律和特征,揭示社会现象“是什么”的一种研究类型。
☞解释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
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
社会研究的类型。
二、研究的性质
☞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则是指那些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三、研究的取向:定量和定性
☞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的逻辑
☞线性和非线性的路径
☞客观与主观
四、研究的对象——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称之为分析单位。
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分析单位的类型:
❖个人
❖群体
❖社会组织
❖社区
❖社会产品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❶区群谬误
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
区群谬误示例:
观察:运动会上,家政学/社会学专业学生最活跃。
结论:XX是最活跃的。
观察:长春的人均经济收入水平比沈阳低。
A:长春人B:沈阳人
结论:A的经济收入水平比B低。
❷简化论
简化论又称做简约论,它指的是研究者仅仅用十分
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示例:
解释改革开放的成就————邓小平
五、研究的时间维度
☞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
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
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
的关系。
☞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
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
前后之间的联系。
❶趋势研究: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❷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❸同组研究:又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思考题:试比较横向和纵向研究?
六、研究的具体方案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文献回顾。
3、说明本项研究的内容。
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5、说明研究资科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6、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题目:“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目的与意义:三峡移民——非自愿工程移民: 具有非市场选择性、突发性,导致移民居住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引起移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等发生急剧的变迁。
“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政策要求:一个首要前提是移民对安置地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够很好适应。
文献回顾:国外的移民研究较多关注自愿性移民、国际移民及其决定因素。
非自愿性移民和移民后果的研究相对比较欠缺。
前国内三峡移民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对移民迁移的动力、迁移的模式、移民安置政策、移民心理、移民社会适应性、移民社区整合、移民社会发展等方面。
其中,专门集中探讨移民社会适应性的研究论文约有10篇左右,它们基本上都是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根据1997年实地调查的数据所发表的成果。
首先,已有研究使用的是一个时间点上的横向资料,因而研究所得的结论往往是对相对静止状况的描述;而移民在安置地的社会适应则显然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第二,这些研究对调查资料的分析,主要依据的是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少量的双变量统计,缺少相对系统和深入的多变量分析。
使得无论是对移民社会适应现状的描述,还是对影响移民社会适应的因素的深入分析,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
说明研究的内容:
动态研究三峡移民在新的安置地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影响移民在新环境中社会适应状况的各种因素,力图在对移民社会适应状况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寻找其理论含义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分析单位与抽样方案:本项研究的对象是位于三峡坝区的第一期农村移民,即主要集中在成建制外迁、集中安置与集中后靠安置(移民初期两种最主要的移民搬迁与安置方式)的三峡坝区农村移民。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项根据坝区移民的实际状况,拟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定量取向:结构式访问法收集资料;统计分析
第四章测量与操作化
☞知识要点
一、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二、概念的操作化
三、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四、指数与量表
一、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的过程。
测量的四个要素:
❖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
❖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
❖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测量层次及其数学特征总结:
二、概念的操作化
☞操作化的含义
操作化: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现象和方法对抽象概念界定或说明。
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作这一概念或变量一组指标。
☞概念操作化的方法:
❶概念的澄清与界定
❖首先弄清定义的范围
❖决定一个定义
❷发展测量指标
❖列出概念的维度
❖发展测量指标
操作化示例:
初步构想:“未富先老” 的国家——老年人问题
进一步构想: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
关于社会支持的测量:
第一,什么是社会支持?(概念化的过程)
第二,社会支持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操作化的
过程)
❶社会支持概念的澄清与界定
❖功能视角
❖社会互动视角
❖接受者主观感受视角
❖“网络结构” 视角
❖社会支持是指“意识到的或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
❷发展测量指标
三、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测量的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信度的类型
❖再测信度:对同一对象采用同一方法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结果计算出其相关系数。
❖复本信度: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两个复本测量所得分数计算相关系数。
❖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出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即折半信度。
☞测量的效度
测量的效度也称做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
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效度的类型
表面效度:又称内容效度,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概念的含义。
效标效度:使用某些能够精确指出某个构想的标准或效标,检验一个指标的效度是把该指标与对同一个构想实施的研究者有把握的测量进行比较。
建构效度:它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建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它概念的测量。
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建构效度
X政治知识X学习能力X社会地位Y社会资本
Y政治成绩X1X2 X1Y1
预测学习成绩实际成绩
☞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之间存在着某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般来说,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只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即它也许是有效度的,也许仍然是无效度的。
另一方面,研究者在追求测量的信度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反之,当研究者努力提高测量中的效度时,其测量的
信度则同样会受到影响。
四、复合测量——指数与量表
☞指数
指数:就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它是由一组有关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然后按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
贝利生育意愿指数
☞量表
❖量表与指数的区别
❶指标的选项之间不具有逻辑关系
量表的指标之间具有逻辑关系
❷指标选项之间不能表达变量的强弱变化
量表的选项之间能够表达变量的强弱变化
❸指标对变量的测量更加间接
量表对变量的测量更加直接
❹在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上,量表优于指标
❖李克特量表
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她对各道题的回答所的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她的态度强弱或他/她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气质量表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竭,想把心里的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里很快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的情
景等。
若与你的情况“很符合”记2分,“较符合”记1分,“一般”记0分,“较不符合”记﹣1分,“很不符合记”﹣2分。
❖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鲍格达斯于1925年创用的。
这种量表过去一直广泛用于测量人们对种族群体的态度。
现在,它也被用来测量人们对职业、社会阶层、宗教群体等事物的态度。
鲍格达斯量表由一组表示不同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陈述组成。
它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看法对这些陈述表态。
在这一组问题中,实际上蕴含着一种超强的逻辑结构
❖语义差异量表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发展的一种态度测量技术,被广泛用于文化的比较研究,个人及群体间差异的比较研究,以及人们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态度、看法的研究等等。
语义差异量表以形容词的正反意义为基础,标准的语义差异量表包含一系列形容词和它们的反义词,在每一个形容词和反义词之间有约7-11个区间,我们对观念、事物或人的感觉可以通过我们所选择的两个相反形容词之间的区间反映出来它要求人们记下对性质完全相反的不同词汇的反应强度。
第五章抽样
☞抽样的基本概念
❶总体
总体通常与构成它的元素共同定义:总体是构成它
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而元素则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
单位。
❷样本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
的集合。
❸抽样
所谓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
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即抽取
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
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❹抽样单位
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又
是不同的。
❺抽样框
抽样框又称做抽样范围,它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
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❻参数值
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
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
综合数量表现。
❼统计值
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综
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
合数量表现。
☞抽样的意义
☞抽样的类型
二、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概率抽样原理
☞概率抽样的程序
❶界定总体
❷制定抽样框
❸决定抽样方案
❹实际抽取样本
❺评估样本质量
☞概率抽样的原则
❶目的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方案设计时,要以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和研究的目标为依据。
以研究的问题为出发点,从最有利于研究资料的获取,以及最符合研究的目的等因素来考虑抽样方案和抽样方法的设计。
❷可测性原则指的是抽样设计能够从样本自身计算出有效的估计值或者抽样变动的近似值。
在研究中通常用标准误来表示。
❸可行性原则是指研究者所设计的抽样方案必须在实践上切实可行。
❹经济性原则主要指的是抽样方案的设计要与研究的可得资源相适应。
这种资源主要包括研究的经费、时间、人力等等。
三、概率抽样的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概念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
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
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操作方法
❶抽签法
把总体的每一个单位都编号,将这些号码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然后放入一容器如纸盒、口袋中,搅拌均匀后.从中任意抽取,直到抽够预定的样本数目。
这样,由抽中的号码所代表的元素组成的就是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❷随机数表法
对于总体元素很多的情形,我们则采用随机数表来
抽样。
数表中的数码和排列都是随机形成的,没有
任何一点规律性(故也称为乱数表)。
利用随机数表
进行抽样的员体步骤是:
●先取得一份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
●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
●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来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几位数码;
●以总体的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
●根据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出足够的数码个数;
●依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去找出它所对应的元素。
❖特点
❶适用于总体和样本规模不大且总体的同质性较强
的情况下。
❷简单、方便。
☞系统抽样
❖概念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它是把总体的
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
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操作方法
●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制定出抽样框。
●计算出抽样间距。
(K=N/n)
●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编号(假
设所抽取的这个个体的编号为A),它称做随机的起点。
●在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所抽取个体的编号分别为A,
A十K,A十2K,…,A十(n一1)K。
●将这n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思考:如何运用系统抽样从全校10000名学生中抽取1000名学生作为样本?
❖特点
❶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需要完整的抽样框。
❷操作上较简单随机抽样更为简便。
❸要求样本分布比较均匀;样本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偏态样本。
❖注意事项
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
☞分层抽样
❖概念
先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将其合成样本。
❖操作方法
❶按某种方式将总体分层。
❷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方法从各层内抽取样本。
❸将抽中的子样本合并起来构成总体样本。
分层抽样图示:
❖分层的标准
第一,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第二,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第三,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分层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