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高中生物-最经典-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综合比较1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生物中,遗传规律是一个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考点。
掌握好遗传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还能在解题中准确应用,取得高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总结一下高考生物中常见的遗传规律知识点。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该定律指出,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如,对于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A 和 a 基因会分离,产生两种配子:A 和 a,比例为 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指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比如,对于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A 和 a 分离,B 和 b 分离,同时 A 和 B 或 b 自由组合,a 和 B 或 b 自由组合,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 AB:Ab:aB:ab = 1:1:1:1。
二、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形成配子时发生的特殊分裂方式。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和交叉互换,这增加了遗传物质的重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过程保证了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以及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为遗传规律的实现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2、受精作用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通过受精作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重新组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同时也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使子代获得双亲的遗传性状。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大全全解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大全全解1. 孟德尔遗传规律(Mendel's Laws)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三个遗传规律,分别是:- 第一规律:同种纯合子的杂交后代表现出优势性状,隐藏性状在F1代中不表现,但在F2代中以3:1的比例表现。
- 第二规律:两对不同性状的分离组合,可以自由地遗传给子代,不受其他性状的影响。
- 第三规律:同一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杂交后代中以1:2:1的比例分离。
2. 染色体遗传规律(Chromosome Theory of Inheritance)染色体遗传规律是指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遗传信息通过染色体的分离和重组进行遗传。
主要包括:- 随体遗传:部分基因位于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到子代的方式称为随体遗传。
- 性连锁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到子代,并且具有性别相关的特征表现。
3. 多基因遗传规律(Polygenic Inheritance)多基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受到多个基因的共同影响,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主要特点包括:- 某个性状在种群中呈连续变化,呈现出正态分布曲线。
- 受影响的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4. 基因突变遗传规律(Genetic Mutation)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点突变:基因序列中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 缺失突变:基因序列中的一段或多段碱基缺失,导致基因信息的丧失。
- 插入突变:外来的DNA序列插入到基因序列中,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 重组突变:基因序列的两部分发生重组,导致基因信息的改变。
5. 基因表达调控规律(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受到内外部环境的调控,从而决定基因功能的表达。
主要包括:- 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因子的结合和空间调节使得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进而控制基因的转录活性。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遗传的基本规律在自然界中,生物体的性状是如何从父母传递给后代的?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
直到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的三大定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表明,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分离,每个配子只携带一个遗传因子。
例如,豌豆的花色和豆荚形状这两个性状,分别由不同的遗传因子控制,它们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会分离,使得不同的配子携带不同的花色和豆荚形状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是独立分离的,除非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这意味着一个生物体的多个性状可以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例如,豌豆的花色和豆荚形状可以自由组合,产生多种不同的后代。
连锁与交换定律则描述了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连锁和交换现象。
这一定律的发现,为理解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何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某些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和色盲,常常发现在同一家族中,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基因与性别决定基因连锁在一起。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改变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是单个碱基的改变,也可以是基因片段的插入、缺失或重排。
突变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也是许多遗传性疾病的基础。
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症就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的单个碱基突变导致的。
这种突变虽然导致了疾病,但在某些环境中,如疟疾高发区,它却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疟疾的感染率。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本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
这个过程在杂交育种中尤为重要,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例如,通过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既高产又抗稻瘟病的新品种。
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基因重组则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将不同来源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特定性状的生物体。
例如,通过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插入酵母的基因组中,可以制造出乙肝疫苗;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插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可以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人胰岛素。
高考生物遗传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总结高考生物遗传总结遗传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在高考生物中,遗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涉及遗传物质、遗传规律、遗传变异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高考生物遗传部分的总结,将对遗传的重要概念和规律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1.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指的是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物质。
传统上,我们一直认为遗传物质是染色体上的DNA,而如今因为核糖体等的发现,我们普遍认同遗传物质是 DNA 和 RNA,其中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遗传规律(1)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三大定律,即单纯性定律、分离定律和显隐性定律。
这三个定律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对后来遗传学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2)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是描述与染色体有关的遗传现象的规律。
包括串联效应、易位效应和杂交性别决定等。
此外,染色体的性别遗传和育性遗传等也属于染色体遗传规律的范畴。
(3)基因与基因组遗传规律:基因是基础遗传单位,而基因组是一个个基因的集合。
基因与基因组遗传规律是研究基因及其组织方式和遗传现象的规律。
其中包括基因相互作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
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变异导致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性别交配。
4. 遗传工程(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遗传物质进行修饰和操作的一门科学。
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生物提供了新的途径,包括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治疗等。
(2)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复制一个与原来个体具有一致遗传信息的新个体。
在高考中,克隆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应用和伦理问题等都是备考重点。
5. 进化与遗传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两个重要分支,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而发生的种的数量、构成、分布等方面的变化。
专题一 孟德尔遗传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专题一孟德尔遗传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在完全显性、独立遗传、性状由单基因控制的前提下)一、规律方法1.杂合子(Aa)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其基因型分离比为:1AA:2Aa:1aa(或AA:Aa:aa),表现型分离比为:3显性:1隐性(或显性:隐性)。
2.纯合子(AA或aa)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即稳定遗传。
3.杂合子(Aa)与隐性纯合子(aa)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其基因型分离比为:1Aa:1aa(或Aa:aa),表现型分离比为:1显性:1隐性(或显性:隐性)。
4.纯合子(AA或aa)与隐性纯合子(aa)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即显性表现(Aa)或隐性表现(aa)。
5.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6.杂合子(Aa)连续自交,可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
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后代中杂合子(Aa)的概率为()n,纯合子(AA和aa)的概率为1-()n。
二、概率知识1.概率:指某一事件(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通常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符号为P(A)。
2.互斥事件:指事件A和事件B不能同时出现。
加法定理:P(A或B)=P(A)+P (B),即出现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3.独立事件:指A事件的出现,并不影响B事件的出现。
乘法定理:P(AB)=P(A)×P(B),即A事件和B事件共同出现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出现的概率之积。
三、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1.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公式记忆:高茎×矮茎→高茎(显性)。
2.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表现出新性状,则该新性状是隐性性状。
公式记忆:高茎×高茎→矮茎(隐性)。
3.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分离比为1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规律总结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规律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一系列遗传规律,为后人研究遗传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高一生物 遗传规律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归纳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1. 性状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性状在后代中的分离现象。
他提出,当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时,后代在自我繁殖过程中,性状会重新表现出来并以统计性比例出现。
2. 隔离定律:孟德尔还发现,在自交世代中,性状可以隔离并以统计规律重新组合。
这意味着不同的性状在自交世代中是独立遗传的。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碱基、糖分子和磷酸分子组成。
它在细胞中起着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作用。
2. RNA的种类与功能:RNA是DNA的合成模板,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mRNA传递DNA中的遗传信息到核糖体,tRNA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
三、染色体与遗传规律1. 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人类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非性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个体的性别,非性染色体决定其他性状。
2. 随体染色体的遗传:随体染色体是指只存在于一种性别的染色体,其遗传并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其中,X染色体在人类中的遗传规律与常染色体有所不同。
四、基因突变和遗传病1. 突变的原因和类型: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发生变异的结果,它可以由突变原因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变突变,根据变异类型可以分为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
2. 遗传病的发生和防治:遗传病是由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它可以通过基因突变、遗传等方式传递给后代。
为了预防和治疗遗传病,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基因治疗和遗传咨询等方法。
以上是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重点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2345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4.个体类12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4AAaa5Aa1、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显性性状)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Aa(显性性状)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是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法较简便。
例如:豌豆、小麦、水稻。
五、分离定律1.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如下(设等位基因为A、a)判显隐→搭架子→定基因→求概率(1)判显隐(判断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③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2(3AB(4)求概率①概率计算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②计算方法:用分离比直接计算;用配子的概率计算;棋盘法。
六、自由组合定律1.实质: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遗传定律生物知识点总结
遗传定律生物知识点总结一、孟德尔遗传定律1. 孟德尔定律的发现1822年,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1822-1884)被派往奥地利伯劳恩修道院,在那里继续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
在此期间,他进行了许多关于豌豆杂交的实验,并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
这一发现是现代遗传学的开端,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了遗传学的三条基本定律:单性遗传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2. 单性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的实验,首次发现了遗传因子(等同于今天所说的基因)的存在。
他发现在豌豆的杂交中,有些性状似乎是优势的,而有些性状则是隐性的,因此他提出了单性遗传定律。
这一定律是指一个个体上表现出的两种对立性状的性状只有一种会在其子代中出现。
3. 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的实验,发现了遗传因子在生殖过程中是分离并随机组合的。
他发现杂交后的子代,会表现出亲代的分离性状,这一规律被称为分离定律。
这一定律的发现对遗传规律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还发现,豌豆的两对性状会在杂交后自由组合,即父本的两个性状是随机组合的。
这一定律说明了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在杂交后会产生新的组合和性状,为后来生殖生物学、遗传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染色体理论1. 染色体的发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生物学家们开始逐渐认识到遗传物质的本质以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
1890年,回声发现了染色体的运动规律,并推测了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
1902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次被推崇,提出了染色体中包含有遗传物质的观点。
2.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结构,是一种能够染色的连续线状结构。
在有丝分裂时,染色体能够对半分裂,确保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和不变。
在生物的遗传过程中,染色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包含了遗传物质,并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3. 连锁假设在生物的遗传过程中,染色体是以对等的方式在减数分裂时进行分离和随机组合的。
高二生物遗传法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遗传法知识点总结遗传法是生物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研究了物种遗传特征的传递规律。
在高二生物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遗传法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生物遗传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三个遗传定律:1. 第一定律:纯合子个体自交后,其子代表现出一定的遗传特征。
2. 第二定律:杂合子个体自交后,子代中表现出一定比例的纯合子和杂合子。
3. 第三定律:性状的遗传是独立的,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二、显性与隐性显性和隐性是遗传学中描述基因表达的两个概念。
1. 显性:指在基因型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2. 隐性:指在基因型中不表现出来的性状。
三、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和表现型描述了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1. 基因型:由基因组成的个体的基因组合。
2. 表现型:基因在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性状。
四、基因与等位基因基因是物种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而等位基因是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形式。
1. 基因:对某一特定性状产生遗传影响的基本单位。
2.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控制相同性状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五、基因型的分离和互补基因型的分离和互补是指通过杂交实验,研究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表现型差异。
1. 基因型的分离:纯合子个体与杂合子个体的杂交后,子代中表现出不同基因型的分离现象。
2. 基因型的互补:两种不同的纯合子个体杂交后,子代中表现出与父代相同的表现型。
六、基因频率与遗传平衡基因频率和遗传平衡描述了基因在群体中的分布状况。
1. 基因频率:指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分布。
2. 遗传平衡:指基因频率在一代到下一代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七、变异和突变变异和突变是遗传学中描述基因改变的现象。
1. 变异:指相同物种内,个体间存在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2. 突变:指基因发生的突发性改变,通常是由于DNA序列变化引起的。
八、遗传病与遗传咨询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遗传咨询是指对遗传病患者或携带基因疾病风险的人进行遗传咨询,了解遗传风险和预防措施。
生物孟德尔定律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孟德尔定律的知识点总结生物孟德尔定律是指奥地利的一个植物学家孟德尔(Gregor Mendel)在19世纪的实验中,发现了遗传现象的规律。
他通过对豌豆花的实验,发现了遗传现象背后的规律,从而开创了现代遗传学的时代。
以下是生物孟德尔定律的知识点总结:1.基因的概念生物的一切特征来源于基因,基因是一段能够控制遗传信息传递的DNA序列。
基因分为等位基因和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具有相同基因座上的基因,显性基因是指可以表现出来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不会表现出来的基因。
2.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主要包括两大定律:分离定律和配合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在自交或杂交的过程中,基因在子代中按一定比例分离出来。
孟德尔发现了两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分离,这就表明基因不是与基因混合在一起传了下去,而是分开了传下去。
配合定律是指基因的联合性,并且基因的联合关系是相对稳定的。
孟德尔发现:如果把两个不同的基因座杂交在一起,这两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会很稳定地联合在一起,不受其它基因座影响。
3.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的所有基因的组合,而表型是指一个个体所有性状的表面现象。
一个个体的基因组成可以直接影响其表面现象,但也可能不会产生影响,这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有关。
4.遗传规律孟德尔定律揭示了遗传现象的一些规律。
其中最基本的是:等位基因的遗传是相对独立的。
每个等位基因都有50%的概率被子代接受,同时也有50%的概率不被接受。
而不同的等位基因之间并不互相影响。
此外,孟德尔发现了一个基因只能表现出来一个性状这样的规律,这种性状叫做单基因性状。
这也引出了其他遗传规律,如颜色通道规律,隐性遗传规律和多基因遗传规律。
5.应用孟德尔定律为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成为科学探索的经典案例。
它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可用于育种和基因编辑等领域。
总之,生物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形式和规律的基石,对于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两大定律知识点以及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两大定律知识点以及遗传的基
本规律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两大定律知识点是孟德尔的基因定律和配对定律。
1. 孟德尔的基因定律:
- 定律一:单性别定律(第一定律)- 每个个体的所有个体特征均由一对自我配对的基因决定,这些基因分离,同时传递给后代,但每个后代只能获得一对基因之一。
- 定律二:同等分割定律(第二定律)- 在基因自由组合的配子中,每个基因均以等概率分配给后代,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2. 配对定律:
- 配对定律是指在有性繁殖中,父母所带的两对染色体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分开,并且配对的染色体按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个配子中。
- 配对定律的基本规律是随机分离和随机结合,即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的组合是随机的,结果是多样化的基因遗传组合。
基本规律包括:
- 显性和隐性遗传:某些基因表现出显性特征,而其他基因则以隐性方式表现,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组合在一起时才会展现出来。
- 随机分离和独立性:在遗传过程中,配对的染色体会以随机的方式分离,相互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 基因的独立性: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即一个基因的表达不会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这些定律和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和基因传递方式。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解析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解析(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上确定为基因);(2)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1. 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实验2.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3. 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4. 具有易区分的性状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1.完全显性2.不完全显性3. 共显性4.镶嵌显性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的表现与一个亲本的性状完全相同。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F2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相对应呈1:2:1的比例共显性:一个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显示出来的现象人的MN血型系统:L 、L 基因分别决定红细胞上的M、N抗原嵌镶显性:一个等位基因影响身体的一部分,另一个等位基因则影响身体的另一部分,而在杂合体中两个部分都受到影响的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与共显性并没有实质差异。
致死基因致死基因: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隐性致死基因:隐(或显)性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有致死效应的基因叫隐性致死基因。
如小鼠的AY基因,植物中的隐性白化基因等。
显性致死基因:杂合状态即表现致死作用的基因。
如显性基因Rb引起的视网膜母细胞瘤。
致死基因的作用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配子时致死的,称配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输血原则1)同血型者可以输血;2)O型血者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个体;3)AB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4)AB型的血液只能输给AB型的人;Rh血型与新生儿溶血Rh血型系统由R和r基因决定RR和Rr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有——Rh抗原—— Rh+rr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没有Rh抗原—— Rh-Rh阴性个体产生抗体的条件:1、反复接受Rh阳性血液2、Rh阴性母亲怀了Rh阳性的胎儿,分娩时阳性胎儿的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循环,使母体产生对Rh 阳性的抗体。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区别?
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是指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分别为"分离定律"(第一定律)和"独立分离定律"(第二定律)。
这两条定律是基于孟德尔对豌豆植物性状的观察和试验得出的。
1. **孟德尔的第一定律- 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说明,在性状遗传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因子(即今天所说的基因)是成对出现的。
这些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即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分离到不同的生殖细胞中,使得后代有50%的机会继承来自父亲的基因,50%的机会继承来自母亲的基因。
这一定律解释了单一性状的遗传模式,也就是说,当考虑单个性状时(如豌豆花色或豌豆形状),每个后代的这一性状是由父母各贡献一个等位基因确定的。
2. **孟德尔的第二定律- 独立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独立分离定律阐述的是在多对性状遗传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是独立分离的,即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独立的,前提是这些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这一定律被认为是分离定律的扩展,并解释了复杂遗传模式,即在遗传多个性状时,每个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两大定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解决的遗传问题的复杂性不同。
分离定律讨论的是单个性状的遗传情况,而独立分离定律涉及到多
个性状的遗传组合。
重要的是,独立分离定律适用于那些遗传因子(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情况;如果两个或多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且彼此靠近(即连锁),则它们不会独立分离,从而违反了孟德尔的第二定律。
随着近代遗传学的发展,连锁和重组的概念逐渐完善了对这些原则的理解。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孟德尔遗传定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出现特定分离比的条件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②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足够多二.分离定律中的分离比异常的现象①不完全显性②隐性纯合致死③显性纯合致死④配子致死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适用范围: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更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不连锁)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①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出现的表现型比,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②利用"合并同类项"妙解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步骤: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写出正常的分离比,然后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例1: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锈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在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凃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例2藏犬毛色黑色基因A对白色基因a为显性,长腿基因B对短腿基因b为显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5篇模版]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5篇模版]第一篇: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总结、区别及解题思路教学课件
(4)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子代中纯合子或杂合子出现的概率
规对基律因:Aa出子×现代Aa纯纯―→合合14子A子A的的+概出14a率a现的概乘率积等。于按分离定律拆分后各
拆子如①分代亲子杂本代BCbC合组中××子合纯bCb的A合c――a→概子→B1212b率概bCbCC=率C:1×-A子ab代b纯Cc合,子则拆概分率AB。ba× ×Abba― ―→ →1241bAbA+14aa
2.基本题型分类讲解
(1)配子类型的问题
规律: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等于各对 基因单独形成配子种数的乘积。。
如: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Dd
↓
↓
↓
↓
2 × 2 × 1 × 2 =8种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种类数等 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具一对相对性 ⇒ F2性状分离 ⇒ 分离比为3的性
状的亲本杂交
比为3∶1
状为显性性状
深挖教材: F2 出现 9∶3∶3∶1 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 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②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 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③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 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足够 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所占 比例
显性 纯合子
隐性 纯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②坐标曲线图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所占 比例
显性 纯合子
隐性 纯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例1. 将具有一对等位遗传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破点1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综合比较高考对遗传定律的考查并非单一化;往往呈现综合性,不仅将自由组合定律与分离定律综合,更将孟德尔定律与其细胞学基础,伴性遗传,系谱分析及概率求解等予以综合考查。
因此,备考时必须深刻把握两大定律的核心内涵,归纳总结基因传递规律及特点,并能熟练进行基因型、表现型推导及概率计算,同时应具备相当的遗传实验设计能力。
【例证1】(2016·全国课标卷Ⅱ,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解析(1)确认两对性状显隐性的关键源于实验过程。
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
(2)依据“实验1中的白肉A 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例为1∶1”可判断黄肉B为杂合的。
进而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
(5)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
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例证2】(2011·全国新课标,32)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时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综合分析4个纯合白花品系的六个杂交组合,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在六个杂交组合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1都开红花,F1自交后代F2中都是红花81∶白花175,其中红花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该比例表明:这是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的4对等位基因在完全显性条件下的遗传情况,且这两个杂交组合中涉及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
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4对①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 n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4对等位基因。
②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涉及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1.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项目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对相对性状n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的对数1对2对n对等位基因及位置1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实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配子中减数分裂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从而进入同一配子中联系在遗传时,遗传定律同时起作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既存在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相对性状对数等位基因对数F1配子F1配子可能组合数F2基因型F2表现型种类比例种类比例种类比例1 12 1∶1 43 1∶2∶1 2 3∶12 2 22(1∶1)24232(1∶2∶1)222(3∶1)23 3 23(1∶1)34333(1∶2∶1)323(3∶1)3⋮⋮⋮⋮⋮⋮⋮⋮⋮n n 2n(1∶1)n4n3n(1∶2∶1)n2n(3∶1)n能否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提示不能。
因为两对等位基因不管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单独研究时都符合分离定律,都会出现3∶1或1∶1这些比例,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也就没法证明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向1结合细胞学基础考查两大定律1.(2016·陕西全真模拟)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丁个体DdYyrr测交子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B.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D.孟德尔用丙YyRr自交,其子代表现为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假说阶段解析丁个体DdYyrr测交,由于Dd与Yy两对基因连锁,所以子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比例为1∶1,A错误;甲、乙图个体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只能揭示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在实验验证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C正确;孟德尔用丙的YyRr自交,子代表现为9∶3∶3∶1,不属于提出假说阶段,D错误。
答案 C2.豚鼠毛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深度,豚鼠毛的颜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E_ff E_Ff E_FF或ee__豚鼠毛颜色黑色灰色白色某课题小组用一只基因型为EeFf的雄性灰毛豚鼠探究两对等位基因(E和e,F 和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并作出相应预测。
(1)实验假设: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以下三种类型。
(2)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并统计其子代豚鼠毛的颜色和比例。
(3)可能的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结论:①若子代豚鼠表现为,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一种类型;②若子代豚鼠表现为,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二种类型;③若子代豚鼠表现为,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三种类型。
(请在C图中标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解析(2)判断豚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需用测交法,故让该只基因型为EeFf 的雄性灰毛豚鼠与多只隐性纯合雌性白毛豚鼠进行杂交。
(3)若基因的位置是第一种类型,则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EeFf、Eeff、eeFf和eeff,表现型为灰毛∶黑毛∶白毛=1∶1∶2;若基因的位置是第二种类型,该个体可产生的EF和ef两种配子,测交后代为EeFf(灰色)∶eeff (白色)=1∶1;第三种类型如答案图所示,该个体可产生Ef和eF两种配子,测交后代为Eeff(黑色)∶eeFf(白色)=1∶1。
答案(2)让该只基因型为EeFf的雄性灰毛豚鼠与多只隐性纯合雌性白毛豚鼠进行测交(3)①灰毛∶黑毛∶白毛=1∶1∶2②灰毛∶白毛=1∶1③黑毛∶白毛=1∶1如下图考向2孟德尔两大定律的综合考查1.(2016·广州调研)紫色小麦是一类特殊的小麦种质,其子粒、花药都表现为紫色。
为研究小麦的子粒颜色、花药颜色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1)花药颜色中紫色花药和黄色花药是一对性状,其中紫色花药为性性状。
子粒颜色这对性状由(填“一对”或“两对”)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定律。
为进一步验证子粒颜色这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可以选用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2)为进一步研究控制子粒颜色的基因和控制花药颜色的基因是否相互独立遗传。
将具有上述亲本基因型的紫色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子一代进行自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解析(1)花药颜色中紫色花药和黄色花药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图甲可知,紫色花药与黄色花药杂交,F1全为黄色花药,表明紫色花药为隐性性状;由图乙可知,F1紫粒自交,F2中紫粒∶白粒≈9∶7(即双显性个体为紫粒,其他为白粒),这表明粒色这对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进一步验证子粒颜色这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可以选用图乙中F1(双杂合子)与P中的白粒(隐性纯合子)进行交配,后代紫粒∶白粒=1∶3。
(2)将具有亲本基因型的紫色小麦(用AABBCC表示)与普通小麦(aabbcc)杂交,子一代进行自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7)×(3∶1)即黄色花药紫粒∶紫色花药紫粒∶黄色花药白粒∶紫色花药白粒=27∶9∶21∶7,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