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导引课件 第二部分:诗、文的阅读与欣赏

合集下载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第 17 页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四、诗歌欣赏技巧→(二)熟悉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或词组有着两重以上的含义,且有的含义明确,
有的含义不明确。
第 18 页
1) 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 音等属性,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多义性
2)情韵义
情韵义是指由诗歌历 史沉淀生成的特定意韵, 是“诗的成语”。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它们统称为诗歌。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一、什么是诗歌
第6 页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 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第7 页
《诗经》反映的时代是自周初至春秋中 叶,共500多年,其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 感,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 24 页
第二节 什么是文学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一)先秦时期
第 25 页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具有
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这是一
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 民间乐诗,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指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诗,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 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等。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二、诗歌的分类→(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第 10 页
✓ 格律诗
✓ 散文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它要求篇有定

《文学欣赏引论》课件

《文学欣赏引论》课件
《文学欣赏引论》ppt课 件
•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流派 • 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 文学欣赏的实践与应用 • 文学欣赏的未来发展
01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文学欣赏的定义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读者在 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 受、体验和认识,它涉及到对文学作 品的美学特征的发现和评价。
详细描述
理解作品主题是文学欣赏的关键环节。读者需要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 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品味作品语言
总结词
关注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 特点,感受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VS
详细描述
品味作品语言是文学欣赏的重要方面。通 过对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特 点进行细致的品味和分析,可以深入感受 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领略作者 的创作魅力和表达技巧。
比较与拓展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总结词
拓展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 拓展阅读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
详细描述
在比较时,可以从主题、人物、语言和结构等方 面入手,分析不同作品的异同点。同时,要注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把握 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文学欣赏具有反思性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从而提升 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文学欣赏的意义
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文学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发现 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从而提 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诗歌鉴赏ppt课件

诗歌鉴赏ppt课件
婉约柔美:该词语言婉约柔美,意境优美,展现了女词人的细 腻情感和柔美风格。
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象,将情感与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 的效果。
《沁园春·雪》鉴赏
创作背景 毛泽东创作于1936年2月,表达 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 业的信心。
寓情于景 通过描绘雪景来抒发情感,将革 命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寓于 自然之中。
提升文化素养
诗歌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提高文化 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拓展思维视野
诗歌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特点,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拓展思维视野和认知范围。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韵律鉴赏
总结词
欣赏韵律之美
VS
详细描述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探讨诗人 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 表现力。
PART 04
经典诗歌鉴赏
《静夜思》鉴赏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了这首描绘 夜景的短诗,表达了远方的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该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 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内心的孤 寂。
艺术特色
清新明快:该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 优美,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情景交融
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象,将情感与 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宋代词人苏轼创作了这首豪放词的代表作 ,表达了作者对狩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 的热爱。
该词以密州出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狩 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体现了作 者的豪放情怀和激昂斗志。

文学欣赏课件

文学欣赏课件
7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文学作品欣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 动,是读者通过注意、期待、知觉、想象、 领悟、情感、回味等方式,并使之互相关联、 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 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 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8
一、以审美为主导,综合分析价值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除实现审美价值外,还有许 多其他的价值成分、诸如认识价值,道德伦理 价值、理教育价值和政治价值等。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核心而 融汇了其他价值的有机活动,其中融汇的认识 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等等同审美价值紧 紧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而且其他价值的 实现,都是在审美价值的实现中实现的。
13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欣赏 2.共鸣
二、简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三、结合某一作品,谈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14
11

四、主观感情入其内,客观分析出其外
文学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文学鉴赏一样需要 感情的入乎其内,进入角色,与作品描绘的对 象融为一体。 文学鉴赏者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应当把 自己化入作品中,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 急,爱人物之所爱,怒人物之所怒,只有这样 才会真正地理解作品,获得审美愉悦。否则就 无法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空灵的艺术需要空灵的心境去领会其中的美好, 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需要欣赏者的慧眼。
4
二、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
文学欣赏不是简单地复现现象,而是对形象意 蕴的深刻理解。 当读者经过深思,把那些片断的、分散的、表 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想象的补充和丰 富,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形象的再现时,他才 能对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感 受,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才能透彻地 领会其中的意味,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和艺 术鉴赏上的愉悦。

《赏析指导 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赏析指导 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骤二)。表达了闺中少妇对征人的怀念之情(步骤 三)。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步骤一) 。
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
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 中(步骤二)。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 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步骤三)。
横江词(其一)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横江词(其一)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雄浑壮阔(雄健、境界辽阔)
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雄浑辽阔是盛唐诗 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 的景象,其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作,大多具有
此特征。
王昌龄《出塞》:“青海长云暗雪上,孤城遥望玉门 关。”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 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
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沉郁顿挫
清新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 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 之情。大部分山水田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步骤
一)。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文稿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文稿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 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 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 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 玉的身份,满心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 不见了。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欣赏的第二个阶段: 在感知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反复揣摩玩味, 深入领会言下之意、言外之意,并充分体 味作品佳妙之处的阶段。这是文学欣赏的 目标。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阅读过程
一般性阅读(教材第5页) 细读(教材第5页) 批评性阅读(教材第6页)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文本的特征
能指性:
由于特殊语言组合方式形成的相互作用, 它们总是在向读者显示某种语义、寓意或 意味,即意义内涵。这些意义内涵期待着 读者通过自己的解读,去领悟、理解并加 以充实。
文学文本的阅读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 独怆然而涕下。
实用的解读:以满足某种实用功利需要为目的的阅读。
这是一种求“有用”的阅读 比如: 希望通过文学阅读解决某个实际的人生问题; 希望通过文学阅读去了解历史的真相; 要求通过文学阅读来达成自我教育的目标;
实用的解读:以满足某种实用功利需要为目的的阅读。
这一类文学阅读的极端化表现是:把文学文 本建构的艺术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等同起来, 试图通过文学阅读去实现自己某种现实的实 用功利心理的满足。
科学的解读:以追求对文学文本作出可靠诠释的阅读。
30年代,就有读者对这里写到的树上的蝉声 提出疑问,写信给朱自清先生,认为“蝉子夜 晚是不叫的”,以至于朱自清先生自己都疑惑 起来,特为致函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请教是否 蝉在夜里真的不叫。这种求“真”的理解,似 乎是一种很传统的文学阅读方式,在中国古代 诗话、词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类似“公 案”。

《文学欣赏导引》

《文学欣赏导引》

《文学欣赏导引》1.文学作品的阅读概说:文学文本与文学的鉴赏第一,文学文本解读把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细化和深化,就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这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实现、改变、丰富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第二,文学文本解读的一般过程一般性阅读: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主要是初步把握组成文本的字、词、句、段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领会文本在特殊的词、句组合中包含的基本意思,乃至文本的基本主旨。

由于读者在进入具体文本的阅读和鉴赏过程之前,对这一个文本大体总是陌生的,读者的积极参与总要在对于文本逐渐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出现。

因此,一般性阅读大体上也是一个相对被动的“非生产性”的阅读过程。

细读:在一般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段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

文学文本中的语词运用,并不像日常语言或科学语言那样,仅仅通过它们的辞典义来完成一种指称的或认知的功能,更多的是要传达一份情味,显示一种旨趣。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之处,作家们常常要打破语言的常规,在特殊的语境中赋予语词新的意义。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要经过细致的玩索,才能透过字面发现它们的情味、妙处。

批评性阅读:将文学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的过程。

文学文本的解读既不能完全停留在文本本身,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纯粹个人化的反应,我们还要能够对文本的美学趣味、社会意义、审美价值等作出分析和判断。

批评性阅读过程中对文本所作的审美判断总是带有个体体验性质,总会受到个体艺术趣味的影响,但是,批评性阅读毕竟是一种认识活动,读者不能完全从自己的个人反应出发去对文本作判断,而应该尽可能地站在一定的思想的高度来认识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洛夫 :《今日小雪》
潮来潮去,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台湾]洛夫:《雨之外》
8/26/2012
16
2.1.诗语与诗味
造成上述诗歌语言独有特征的原因



诗歌要求高度凝炼,因而必然会出现语言表 达上的跳跃和省略。 音韵和格律的要求而在句法上打破常规,出 现语序的颠倒、语词的错位等等。 诗歌必须通过内形式的熔铸来传达诗情、诗 意、诗味的需要。

视觉上:分行排列,错落有致,句式整齐; 听觉上: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合于音律。
8/26/2012
3
2.1.诗语与诗味
§ 最大限度地突出了语言文本的形式美。
诗通过各种语言修辞手段的运用,使语言在句 式上的整齐的美、在声调上的抑扬的美、在韵律 上的回环的美等,都发挥到了极致。这使诗能以 它的美视、美听来唤起读者的美感。
8/26/2012
17
2.2.声音与意味

在不同的文学文本类型中,诗无疑是最 讲究语音组合的。对于以四声为调质, 以平仄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诗歌来说尤为 如此。运用丰富多变、和谐凑泊的声音 形式来表达形象和意味,是中国诗特有 的长处。
8/26/2012
18
2.2.声音与意味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臵我肠。
8/26/2012 8
2.1.诗语与诗味
§ 由外形式的熔铸唤起独特的审美感觉。
由于诗的外形式具有的人工化特征,形式具 有的能够将读者与实际生活情景离间开来的功 能,使诗能够有效地唤起读者的形式感(形成 诗的韵律和节奏),将读者从日常生活的感觉 状态引入文学欣赏的审美状态,使读者顺利地 进入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
——[美]卡明斯:《便条》
8/26/2012 11
2.1.诗语与诗味
诗的外形式具有的这种功能,在民歌 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大红公鸡抖翅膀叫,合作化之后我们上民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8/26/2012
诗人要赋予某个语词以某种含义时,总是不得不 借助语境的作用对它进行持续的修正。因此,在诗 歌文本中,任何一个语词或陈述,都会由于语境的 压力而发生扭曲和变形,发生转义,产生与其表面 意义不完全吻合的‚新‛义。
8/26/2012 32
2.3.悖论与反讽
要是在一个临时兵营的冷僻角落,/一只小狗舔着插花的罐 筒里的水,/喝醉了酒的军士刮着脸,/吹着口哨‚巴拉迭啊‛/ 我能说,人并不想大家说的是吃人的豺狼。
鸣蝉玉树幽堤露,岸远征船暮,笛悲声苦 疾风驰,唳雁日残,枯叶落疏枝。 惊心客恨 归魂断,寂夜情愁怨,泪辞明月绕魂诗,梦醒 峭凉,秋雨冷来时。
8/26/2012
7
2.1.诗语与诗味
诗歌语言表达的对称美:
一年将尽夜,万里夜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弯:次北固山)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 汉语诗中的对偶最典型地体现了诗歌语言由其特殊的 语言组合形式造就的对称美。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最 大限度地造就了诗歌的整齐和谐,而且还大大拓展了 诗歌的表现空间。
8/26/2012
13
2.1.诗语与诗味
§ 语言的佯谬,即乖谬悖理,不合常情。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阴山动 龙门开 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 惊涛与豪笑 万里涛涛入海 那轰动匡庐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止不休
8/26/2012
只是你倾倒的小酒壶 黄河西来,大江东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条黄河,你已够热闹的了 大江,就让给苏家那兄弟吧 天下二分 都归了蜀人 你踞龙门 他领赤壁
8/26/2012
26
2.3.悖论与反讽
情感体验的复杂性:
情感往往并不是静止的、均一的,而是常常 呈现为一种摇摆的,充满矛盾且不断变化的状 态,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矛盾因素构成的复合体。
诗成为对不可表达的表达。
8/26/2012
27
2.3.悖论与反讽
我不属于你,我没有融入你的身心 没有融为一体,虽然我渴望 融合,犹如一片雪花融入海洋 犹如烛光融入正午的阳光。 你爱我而我也仍然觉得 你既聪明机灵又文雅漂亮 但是我还是我,我渴望 消失,像灯光消失在光天化日中一样。 啊,把我投入爱情的深渊——使我 推动知觉,让我变瞎变聋 任凭你爱情风暴的摆布 犹如烛光飘摇在狂风中。
8/26/2012 30
2.3.悖论与反讽
萧娘脸下难胜泪,柳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三分无赖是扬州。
——徐宁:《忆扬州》
当然,当女人哭泣的时候, 总得认为她们是伤心欲绝。
——马伏尔:《哀悼》
8/26/2012
31
2.3.悖论与反讽
反讽被看作是诗歌语言的最基本的特征。
必须承认诗是一种难以确定一个如科学文本那样 的唯一正解的文本类型。
别的杀人犯鱼贯而入,打着哈欠;/其中三个玩掷前游戏一 个睡了,/另一个躺着计算自己的得出差任务,/身上直流汗, 心直跳:一个,一个,一个。/杀人犯啊,——然而事情就是 这么干。
这是一场战争。
人们尽量在血泊里洗手;/我看不出这个正直的人有什么过错。
8/26/2012
33
2.3.悖论与反讽

反讽与悖论的区别 从语义表达上看,反讽与悖论是一致的,都是 由矛盾语义的结合构成的,它们都造就了诗 歌语义的复杂性。
——[美]萨拉〃蒂斯代尔《我不属于你》
8/26/2012 28
2.3.悖论与反讽

反讽主要体现为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之 间的矛盾。其显著的也是最重要的修辞 特征,即所言非所指。


瑞恰兹:反讽来自于‚对立物的均衡‛,即 通常互相冲突、互相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 在诗中结合为一种平衡状态。 布鲁克斯:反讽应该被称之为‚语境对于一 个陈述语的歪曲‛。

悖论的语言特征:矛盾的意义同时出现在字面上。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杜甫:《江亭》

反讽则主要依赖语境的作用使语义发生改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4
8/26/2012
2.4.隐喻与象征

隐喻,又称暗喻,从修辞特征上看,是隐去 喻词(用系词代替或者无系词),由本体和 喻体直接连接组成的比喻。
简单说来,即使读者将诗当作诗来读。
8/26/2012
9
2.1.诗语与诗味
我吃了你的冰箱里的梅子,它们也许是 你留着早餐吃的。对不起,它们太可口 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8/26/2012
10
2.1.诗语与诗味
我吃了 你的 冰箱里 的梅子 它们 也许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对不起 它们 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唐]韩愈 《听颖师弹琴》
8/26/2012
19
2.2.声音与意味

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系列,从这个声 音的系列再生出意义。 (韦莱克、沃伦:《文学理论》)
※我们可以补充说,从这 个‚声音系列‛中再生出 来的‚意义‛,正是需要 我们去细心体味的情调韵 致或者说意味。
8/26/2012
20
12
2.1.诗语与诗味

诗语的内在特征:
体现为它对于语言常规的偏离。诗歌语言通 过对一般语言规则的有系统的偏离,形成对日常 语言习惯的有组织的‚破坏‛,从而造就出一种 高度陌生化的语言——语义的乖谬悖理、语序的 颠倒、语词的错位以及结构上的跳跃和省略等等, 成为诗歌语言的显著特征。而且,应该说,正是 这种‚人工化‛的对日常语言的‚扭曲‛,同时 也造就了诗的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唱三叹的韵味。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8/26/2012
25
2.3.悖论与反讽

悖论:指一种表面上自相矛盾的或荒谬的,但结果 证明是有意义的陈述。 悖论何以成为一种诗的或文学的表现方法? 诗的目的:传达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 科学的目的:试图把事物定义在一个稳定的界限 清晰的状态中。


亚理斯多德《修辞学》:诗与文之中,比喻之用 大矣。 ‚诗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其中的 ‚比‛也即‚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
8/26/2012
35
2.4.隐喻与象征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相互冲突的对立物在诗中之所以能够获得均衡,则 是因为语境的作用。
29
8/26/2012
2.3.悖论与反讽

反讽最突出的语义表达特征:所言非所指,即正 话反说。
按逻辑来说,‚反‛先包含‚正‛,否定的 命题总预先假设肯定的命题,使人常运用这个道 理。
——钱锺书《管锥编》第三册,第1050页
数峰无语立斜阳 夕阳无语燕归愁
8/26/2012 23
2.2.声音与意味 §通过语音与语义的配合营构能够引发丰富联
想、想象的意象,将读者引导到特定意境之中。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题李凝幽居
8/26/2012
24
2.2.声音与意味 §通过语音的重复往回造就循环往复缠绵不尽一
——李知其:《退居集》
8/26/2012 5
2.1.诗语与诗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