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评分的影响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评分的影响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评分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评分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后伴发肩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采用信封式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加康复疗法治疗,综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推拿方法。

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简易Fugl-Meyer评分(Fugl-MeyerAssessment,FMA)及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组VAS、FMA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常规组为73.33%(4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实施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康复疗法;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疼痛评分;影响;引言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乏血液供氧引起损伤的一组急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治疗费用多、并发症多等特点。

肩痛是脑卒中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多发病症,最高约72%。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由于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上肢功能恢复,患者上肢长期处于功能障碍状态,甚至诱发情绪低落、抑郁等精神障碍。

因此,如何及时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肩痛带来的功能障碍对整个康复过程显得非常重要。

近年来,我院采取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脑卒中后肩痛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后伴发肩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采用信封式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观察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观察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观察目的:探究对脑卒中后肩痛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脑卒中后肩痛诊治的102例患者资料,将入选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应用康复治疗,综合治疗组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

结果:常规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43%,综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综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FMA评分和V 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患者肩关节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V 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肩痛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并可加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标签:针灸;推拿;康复疗法;脑卒中后肩痛作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肩痛会对患者的上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患者治疗及康复难度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对患者采取治疗方式和康复训练对于改善其预后和生存品质可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此次研究特就脑卒中后肩痛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脑卒中后肩痛诊治的102例患者资料,所纳入对象病情均经MRI或者CT确诊,排除发病前由于关节疾病引发运动障碍及丘脑病变引发疼痛的患者[1]。

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51例患者,女18例,男33例;年龄32~77岁,平均(53.7±4.8)岁;12例脑出血患者,39例脑梗死患者;患者肩部疼痛时间为5 d~8个月,平均(79.7±10.2)d。

综合治疗组51例患者,女16例,男35例;年龄34~79岁,平均(51.7±4.2)岁;14例脑出血患者,37例脑梗死患者;患者肩部疼痛时间为9 d~7个月,平均(81.6±10.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肩部疼痛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评价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评价
者 基 线 资料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尸> (P<0.05);2 组 患 者 的 上 肢 运 动 功 能 评 分 亦 较 治 疗 前 有 所 提
0.05),具 有 可 比性 。
高 ,与 治 疗 前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尸<0.05),但 以 观 察
组 别 例 数 ————墨塑 一
治疗 前 治 疗后
±s 分)
FMA评分
治疗前
治 疗后
次 性 无 菌 针灸 针 (苏 州 医疗 用 品 厂 有 限 公 司 )快 速 进 针 ,“得 气 ”
后 交 替 选 用 2 组 穴 位 接 电针 治 疗 仪 (青 岛鑫 升 G6805 II型 /2 注 :与 治疗 前 比较,¥尸<0.05;与 对照 组 比较,▲P<0.05 型 电针 仪 ),行 疏 密 波 电针 刺 激 ,刺 激 量 以 患 者 耐 受 为 度 。每 次 3 讨 论
效,现报道如下 。
及神经源 性眩晕患者;③妊娠、孕妇 、哺乳期妇 女;④骨质疏
1 临床资料
松、骨结核或骨瘤患者 。
1.1 一般 资料
2 治疗方法
本临床观察共纳入 CSA患者 60例,均为 2o08—2010年在 2.1 治疗组
本院 中医 门诊就诊患者 。按简单随机化 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1.1 中药 予苓桂术甘 汤合 半夏 白术 天麻 汤 (茯苓 30 g,桂
病 学 术 会 议 通 过 的 “各 类 脑 血 管 疾 病 诊 断要 点 ”标 准 Ⅲ,并 经 用 简 式 Fugl—Meyer运 动 功 能 评 价 法 (FMA) 对 患 者 的上 肢 运 动
cT或 MRI确 诊为脑卒 中;伴有偏瘫体征及肩关节疼痛,并排除 功 能进 行 评 价 。

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卒中后肩痛疗效评价

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卒中后肩痛疗效评价

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卒中后肩痛疗效评价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脑卒中患者肩痛的疗效。

方法收集脑卒中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病人80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例和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组(治疗组):4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做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前后对患者肩痛V A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

结果常规康复治疗能对肩痛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组较对照组,V AS评分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等够更加有效的治疗卒中肩痛,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标签:肩痛脑卒中中药离子导入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脑卒中后早期,发生率高达70%[1]。

肩关节半脱位,痉挛,肩关节挛缩,骨质疏松等均可导致肩痛[2—3] 。

疼痛使患者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诱发患者产生情绪障碍及心理障碍,影响到肢体功能的恢复。

针对肩痛治疗方法多,但是疗效欠佳。

本文对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进行探讨。

1 对象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脑卒中伴有肩痛的病人80例,年龄在48至65岁,其中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2.3±9.6岁。

经临床及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依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4]),排除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精神心理障碍、双侧瘫痪、肩部外伤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例;(2)中药离子导入组(治疗组):4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别(P>0.05)。

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中药熏蒸透皮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研究

中药熏蒸透皮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研究

中药熏蒸透皮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中药熏蒸透皮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92例。

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透皮疗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

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肩腰腿痛患者应用中药熏蒸透皮疗法,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且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熏蒸透皮疗法;颈肩腰腿痛【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02202颈周腰腿疼痛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

该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并且具有反复发作和病程长的特点,我院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蒸透皮的疗法,其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和分组: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92例。

其中男53例,女39例,年龄41~47岁,平均年龄(43±721)岁,病程2月~7年,平均病程(3±)526)年。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6例。

本组选取的患者无全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主要的脏腑功能不全等疾病。

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熏蒸透皮疗法治疗。

在对照组的针灸治疗中,每日需在疼痛部位施针一次,每次20分钟,主要穴位为大肠俞、腰部夹脊等,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

如果患者经过系统的针灸治疗后,还存在、腰肩部酸痛和四肢麻木的情况,需选取肾俞、肝俞等穴位再次进行针灸治疗,每次施针约15分钟,主要用于舒筋通络。

颈肩腰腿痛中药熏蒸透皮疗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颈肩腰腿痛中药熏蒸透皮疗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颈肩腰腿痛中药熏蒸透皮疗法治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透皮疗法运用于颈肩腰腿痛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抽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诊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28例,记录全部患者的治疗成效及护理满意度等。

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以后的总有效率是98.44%,治疗成效明显提升。

结论中药熏蒸透皮疗法运用于颈肩腰腿痛患者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中药熏蒸透皮疗法;颈肩腰腿痛;临床效果临床内,腰腿痛这一疾病的表现即腰椎退行型恶化、腰肌受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给颈肩腰腿痛患者实施熏蒸治疗,能减弱患者的疼痛感。

所以,患者大多愿意使用中药熏蒸进行治疗[1]。

有资料表明,中药熏蒸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疾病状况,可以给慢性同急性受损患者分别使用不一致的中药药方,给患者开展辨证型治疗。

还有研究表明,熏蒸治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部分代谢,促使患者身体排出炎性物质,增强血液循环,消除患者的肌肉痉挛等[2]。

文章讨论且分析了中药熏蒸透皮疗法运用于颈肩腰腿痛患者中的效果,并获得如下结论:1.一般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诊治的128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54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8±2.16)岁。

1.2方法给全部患者使用熏蒸治疗仪实施治疗,主要的中药材有:白芷15 g、川乌15 g、牛膝20 g、生南星10 g、羌活15 g、葛根20 g、虎杖15 g、木瓜15 g、独活15 g、花椒10 g、红花20 g、柴胡15 g、细辛10 g、防风10 g、川芍20 g。

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给患者选取相关的中药材,把中药材放入蒸汽发生仪内,待加热过后,给患者施以全身型熏蒸,或是依据患者的疼痛部位施以单独型熏蒸,每日1次,每次大约35 min,单个疗程是11-15 d[3]。

在给患者实施熏蒸进行治疗期间,将毛巾缠绕于患者的颈部,调整治疗温度变成45-50℃,充分地露出需要熏蒸的部位,按下开启按钮给患者实施熏蒸。

温针灸和透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

温针灸和透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2月第26卷第6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6February 2019·中医中药·脑卒中后肩痛是一种常见的早期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多发生于患者离床活动期,严重影响其肩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1-2]。

临床上一般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法治疗该类患者,对改善肩痛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不稳定且容易复发[3-4]。

相关研究发现,通过温温针灸和透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钟格玲张苏婉▲高圣海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深圳518115[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和透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

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5例。

参照组给予“手足十二针”配合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温针灸和透刺法配合康复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外展角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ROM、VAS、FMA 和FI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OM、FMA 和FIM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ROM、FMA 和FIM 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温针灸和透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增加肩关节活动度、缓解肩部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独立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脑卒中;肩痛;温针灸;透刺[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9)2(c)-0117-03Effect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penetration needling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eating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ZHONG Ge-ling ZHANG Su-wan ▲GAO Sheng-ha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1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penetration needling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eating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Methods All of 30patients with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to January 2018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with 15cases in each group.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12-needle hand and foot”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and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warm acupuncture and penetration needling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shoulder abduction angle (ROM),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of pain,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Fugl-Meyer (FMA)score 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assessment (FIM)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OM,VAS,FMA and FI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0.05).The ROM,FMA and FIM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VA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After treat⁃ment,the ROM,FMA and FIM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VA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Conclusion Warm acupuncture and penetration needling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eating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which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mobility of shoulder joint,relieve shoulder pain,improv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independence ability,and have good safety.[Key words]Stroke;Shoulder pain;Warm acupuncture;Penetration needling[基金项目]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LGKCYLWS2018000095)▲通讯作者117·中医中药·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2月第26卷第6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6February 2019针阴经病灶点柔筋缓急,透刺阳经病灶点激发经筋经气,有利于消肿止痛、清除炎性物质,起到缓解肩痛的作用[5-6]。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中药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hs-CRP、MMP-9的影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中药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hs-CRP、MMP-9的影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中药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hs-CRP、MMP-9的影响作者:黄安奇刘娜周汉辉黄海峰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第24期【摘要】目的:分析中醫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中药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hs-CRP、MMP-9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

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中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和血清hs-CRP及MMP-9水平。

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肢运功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hs-CRP、MMP-9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早期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hs-CRP、MMP-9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中药治疗脑卒中康复治疗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eutic Instrument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hs-CRP and MMP-9 of Stroke Patients/HUANG Anqi, LIU Na, ZHOU Hanhui, HUANG Haife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24): 0-089[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eutic instrument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hs-CRP and MMP-9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ime,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early rehabilit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ed penetration therapy instrument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tor functi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life ability score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hs-CRP and MMP-9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motor function scores of upper and lower limbs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reatment,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hs-CRP and MMP-9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early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eutic instrument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reduce the damage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duce the levels of serum hs-CRP and MMP-9,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netration therapeutic instru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Strok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First-author’s address: Pingxi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Pingxiang 337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24.021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是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者脑出血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1-2]。

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152-TODAYNURSE,anuany,,8281,Vo.28),No21※中医护理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张帆瑜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2例缺血性脑卒中且有肢体偏瘫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58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及中医定向透化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量表评分、MBI评分及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量表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25);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及MBI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2.25);治疗后,研究组的肢体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2.25)。

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还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医定向透化治疗;中药熏洗;偏瘫;肢体功能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等为主要表现⑴。

其中脑卒中导致的偏瘫发生率最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相比于常规的药物及康复训练疗法,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等特点⑵。

对此本院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以观察其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814年5月一2819年3月本科收治入院的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有肢体偏瘫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2214年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过CT或磁共振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次发病,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③所有研究对象均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④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软瘫的效果观察

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软瘫的效果观察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3月第3卷第3期(总27期)Chinese 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Mar2012,Vol.3,No.3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软瘫的效果观察罗彩花唐景芳温春娣胡杏娟(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95)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软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组,每组30人,均常规给予脑血管病治疗及药物治疗。

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采用肌力评定、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组肌力评定、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软瘫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康复训练组。

关键词药熨脑卒中软瘫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1]。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脑卒中患者数约500~600万,每年新发病例120~150万[2]。

中风后软瘫期指中风患者已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障碍,生命体征稳定,但肢体肌张力消失或低下,即BrunnstromI期[3]。

近年来,脑卒中后软瘫在国内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从中医药角度研究软瘫的文献报道亦逐渐增多,从中可见中医药治疗软瘫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在这些报道中大多数为针灸、康复治疗,其它治疗方法的报道还比较少,亦无比较公认的治疗方案。

为寻找有效的方法,我院于2011年10月~2012年02月进行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软瘫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病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经CT或MRI证实的初次发病患者;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中软瘫的诊断标准,临床分期为Brunnstrom的软瘫Ⅰ期的患者;年龄在80岁以下;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无严重认知障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0分~30分范围内。

中药药透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中药药透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肩周炎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1]。

我院用中药药透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100例,均为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39~78岁,平均55岁;病程20天~6年。

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5~81岁,平均55岁;病程20天~6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1991年全国第2届肩周炎学术研讨会的诊断标准[2],确诊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

2 治疗方法两组均用分期推拿治疗。

①松筋活血法:用拇指、掌根揉、五指捏、抜等手法,沿肌群走向推拿,反复操作5~l0min。

②疏通经络法:先取肩井、肩髎、肩贞、中府、天宗诸穴,每穴按1min,然后用10个手指的指尖于腋窝内沿肱三头肌内侧沟拔动。

③动摇关节法:一手与患者的手相握,发力抖动,且边抖边作肩关节展收及屈伸、旋转,环绕各方向的运动。

运动幅度由小到大,切忌暴力强摇关节。

治疗组加用中药药透,药用丹参20g,桃仁15g,红花15g,防风20g,独活20g,川牛膝15g,当归20g,鸡血藤30g,乌梢蛇15g,薏苡仁30g,赤芍15g,全蝎6g,松节15g,伸筋草15g,地龙15g。

加水1000mL煎煮,武火煮沸后转为文火煎制0.5h,取300mL过滤。

取100mL浓缩为30~50mL。

用医药敷料蘸取药液外敷于肩关节(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再将电子脉冲治疗仪电极板放在敷料上,进行药物透入。

1次20min,每天1次,7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在推拿疗法治疗结束0.5h后进行中药药透。

治疗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

3 观察指标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以肩周炎评定量表(根据美国SPADI指数量表制定)为指标,对肩关节功能评定根据疼痛(P)、肩关节活动范围(R)、肌力(M)、中药药透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余帮蝉,杨隆奎,柴 平,刘远花(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 404040)[中图分类号]R255.68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20)07-0835-02[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药透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中西药合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临床研究

中西药合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临床研究

医药杂志,2018,30(9):89-92. [6]房涛,王歌文,赵佳华.益胃汤加减联合三联疗
法对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 HP清除率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 (11):1598-1601. [7]孙 鹏 . 慢 性 胃 炎 中 医 治 法 探 析 [ J ] . 江 苏 中 医 药,2020,52(1):259,733. [8]徐晓惠,章程鹏,孙易娜,等.脾胃湿热型慢性 胃炎证候演化规律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 报,2019,21(6):51-57.

疗,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病情加重或脑血管再发而 中止治疗的记录,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年龄大于80岁,发病超过3个月, 中风前有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经临床诊断并经 CT检查确诊为肩关节本身的疾病、颈源性肩痛,各 种肌病、关节病以及丘脑病变者等其他继发性改变 (如脑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且有肝、肾、造血 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 知功能障碍,中医辨证属热痹证且对湿热敷药物有 过敏史[4]。 2 治疗方法
采用VAS评分评定患肩疼痛变化,无痛为0分;有 轻微疼痛为1~3分,患者可以忍受,不影响休息;疼 痛影响休息为4~6分,应给予一定的处理;疼痛难忍 为7~9分,会影响食欲和睡眠;最剧烈疼痛为10分, 严重影响食欲和睡眠。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评定上 肢运动功能,总积分为66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 定日常生活能力(ADL)能力,对控制大/小便、修 饰、如厕、吃饭、转移等10项日常活动独立程度进行 评分,100分为满分。
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基础上加 用中药内服外用。药用黄芪120g,当归15g,地龙10g, 桃仁10g,红花5g,赤芍 10g,川芎10g,桂枝 15g,细 辛5g,水蛭10g,桑枝10g。水煎,内服每日2次。外 用二乌汤湿热敷。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羌活、 透骨草、麻黄、芍药、甘草、附子、细辛、桂枝、干 姜各等份,研末加黄酒调成糊状[7],加热至40℃, 清洁疼痛处皮肤,医用纱布湿热敷于痛处,1次1h, 日1次,注意外敷时避开穿刺点。2周为一疗程,随访 3个月。 3 观察指标

中药药酒涂擦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

中药药酒涂擦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

中药药酒涂擦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黄雯;葛芳【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9(029)002【总页数】3页(P152-154)【关键词】中药药酒涂擦;神经促通技术;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作者】黄雯;葛芳【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针灸康复科杭州 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针灸康复科杭州 310007【正文语种】中文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主要表现为偏瘫侧上肢肩和手的关节出现浮肿、疼痛及肩关节脱位,肩部运动功能障碍,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肩关节挛缩,活动困难等症状[1]。

引发肩手综合征的原因有很多,而脑卒中就是其中一个,多数在发病后的1~3个月,发生率为12.5%~70%[2],临床上将肩手综合征分为三期[3],如不及时治疗,则严重影响康复进程,最终可能会导致冻结肩和手永久性变形,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而且增加了疾病治疗的经济负担[4-5]。

本研究采用中药药酒涂擦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伴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标准: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其中一种,我国《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中对脑卒中的诊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脑卒中的诊断技术包括神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全脑血管造影等。

肩手综合征I 期诊断标准:根据《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7]中的肩-手综合征的确认标准和不同时期的判定标准:(1)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者偏瘫手部浮肿,出现同侧上肢关节疼痛现象,有脑血管疾病史;手指不能自由活动,手皮温上升,手的颜色逐渐发生变化;局部无外伤、感染的症状,也无周围神经血管疾病。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新进展罗方;潘素琴;逢锦熙;倪克锋【摘要】偏瘫肩痛(HSP)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容易给患者增加痛苦,阻碍上肢功能恢复,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以中医药治疗为切入点,分别从中药口服、外用及其他治疗方法这几方面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治疗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28)002【总页数】4页(P110-112,121)【关键词】中医药疗法;脑卒中;偏瘫肩痛;综述【作者】罗方;潘素琴;逢锦熙;倪克锋【作者单位】[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3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为16%~84%[1],属于中医学“中风偏枯”范畴。

HSP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而早期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HS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至今尚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

长久以来中医药在治疗HSP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HSP的研究及报导进行综述。

中药内服不仅可以起到缓解消除局部病症的目的,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改善病损脑区的血液供应,通过调理全身、整体治疗,疏通肩部经络 , 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主要以益气化痰行瘀、温经通络止痛为法,选择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及温经通络药。

陈德仁[2]采用自拟益气化痰行瘀中药内服,15d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HSP患者,对比维脑路通静滴加芬必得口服治疗。

结果发现治疗前后疼痛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倪烨等[3]采用自拟活血祛痰通络汤内服,14d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中风恢复期HSP患者,对比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治疗。

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

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

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姚丽梅;倪春初;沈志方【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温针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天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对2组患者患肢疼痛进行评定,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患肢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和单用温针治疗都能明显地缓解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患者患肢的疼痛程度,但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疗效优于单用温针治疗,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Objective]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directed through drug treatment of pain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the temperature needle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caused bystroke.[Methods]The 9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directed through medicin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temperature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only warm acupuncture.Respectively, before treatment, the first 30 days of oral grading score(VRS) was assessed for limbpain.[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patient's limb pai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CM directed through drug treatment and needle with warm warm acupuncture alone can significantly ease thepain of limb ,but TCM directed through drug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warm needle acupuncture alone.【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764-766)【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疼痛;中医定向透药;温针【作者】姚丽梅;倪春初;沈志方【作者单位】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嘉兴 314001;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嘉兴314001;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嘉兴 31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9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其在中风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2.5%~70%[1]。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探究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探究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探究【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推拿+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CVA)后肩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CVA后肩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康复疗法,实验组实施针灸推拿+康复疗法,分析2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疼痛状况(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CVA后肩痛患者实施针灸推拿+康复疗法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针灸;推拿;康复疗法;脑卒中后肩痛目前,临床已将肩痛归纳为脑卒中(CVA)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关数据统计,具有61%CVA患者伴有该类并发症,以偏瘫后半个月最为多见,且具有2/3患者于发作后四周内出现[1]。

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患侧肩关节周围疼痛,且逐渐放射至手部,同时伴有肩关节主动、被动活性障碍、活动范围缩小、局部肿胀、静息时自发性疼痛。

研究发现,该疾病对患者生理、心理均带来严重影响,直接危及患者肢体康复。

因此予以CVA后肩痛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积极改善一定程度的疼痛,促进肢体康复显得十分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技术不断完善,针灸推拿+康复疗法逐渐应用于临床,且治疗CVA后肩痛患者可获得显著价值,疗效明显,可促进患者肩部疼痛得到明显改善。

鉴于此,本文选取CVA后肩痛患者实施针灸推拿+康复疗法进行分析,现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60例CVA后肩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5:15、16:14例;年龄依次为45—75岁、46—74岁,平均值依次为(60.14±2.51)岁、(60.74±2.38)岁。

两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研究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研究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研究李淑玲;唐霞珠;熊佳【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2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28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140)采取康复训练,观察组(n=140)则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比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且Ⅳ、Ⅴ级、Ⅵ级患者所占比例远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确切,且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备推广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19【总页数】2页(P109-110)【关键词】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康复训练;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中风【作者】李淑玲;唐霞珠;熊佳【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脑卒中,是一种因机体脑循环发生障碍所引发的全面性或者局限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1],属于急性脑血管病事件之一。

部分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致使其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为家庭、社会造成负担,因此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日益受患者重视,其可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康复训练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常用康复疗法,但效果一般。

本研究为明确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将2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单纯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现报道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如下。

1.1 一般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280例脑卒中患者均为医院自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与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2]相符合,且病发后均产生肢体功能障碍,并经脑部MRI或CT检查确诊为首次发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140例。

透皮化瘀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评价

透皮化瘀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评价

透皮化瘀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评价发布时间:2021-05-14T10:39:04.4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期作者:陈娜赵燕[导读]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透皮化瘀与康复相结合疗法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探析。

陈娜赵燕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招远 265400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透皮化瘀与康复相结合疗法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探析。

方法选取我院就诊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独采取康复疗法,实验组实施透皮化瘀与康复治疗联合方案。

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缺损程度等视为观察重点,比较两组运用不同方案所产生的效果。

结果两组被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标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数据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即P<0.05。

结论透皮化瘀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更佳,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关键词:透皮化瘀方;康复疗法;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发作是脑卒中疾病的常态表现,它是脑部的一种血管疾病,有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之分[1]。

脑部大小血管的骤然分裂引发出血性脑卒中,而脑部血管的淤塞最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2]。

急性发作时,患者的脑部产生血肿、脑部缺血等,这些均成为诱发偏瘫的因素。

多数医院一般采用静脉溶栓、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3],但效果不佳。

设想到不同疗法的结合大概效果会更有益身心健康,身体不同的激素之间有拮抗或者促进作用,同理,不同治疗方法的结合有的增强疗效,而有的甚至削弱原本单独作用时的疗效,为此本文将围绕透皮化瘀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产生的效果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的50例观察对象为就诊于我院2019年1月份-2020年1月份期间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实验组男18例,女7例,年龄平均为(44.2±3.3)岁,病程平均为(7.5±2.4)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平均为(45.2±3.5)岁,病程平均为(8.5±2.4)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
标签:中药透皮吸收;康复促通技术;卒中后肩痛
肩痛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笔者以中药透皮给药结合现代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来源于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共6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9.6±9.4)岁,平均病程(58.4±18.4)d;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7±8.2)岁,平均病程(52.2±15.2)d。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诊断为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并经CT或MRI证实;
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肩痛;③年龄80岁。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在脑血管病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促通技术治疗。

康复促通技术训练依据患者的病情,分为卧床期、离床期、站立期和步行期。

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训练方法。

由固定医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5 min,连续康复治疗15 d。

①早期良肢位摆放:患者仰卧位时肩关节下方垫一枕头,使肩胛骨突向前方,肘关节伸展,放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侧卧位时手臂和肩关节向前伸展,手指放松;坐位时用枕头使背部伸直,手臂和肩充分向前伸展,放在轮椅扶手或桌上。

以上体位应经常变换,翻身时不要牵拉患肢。

②肩周肌肉放松运动:患侧手臂运动之前,先放松肩胛骨周围的肌肉;患者首先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托住患肢上臂,另一手托住侧肩胛骨下缘,向上及前活动肩胛骨10~15遍;医者一手从患侧腋窝下向上,另一手从肩峰上相对抱患肩,分别做向上、向下、前后、后前活动,也可将各个方向的活动训练结合,向前向后,由后向前旋转滑动肩关节10~15遍。

③肩胛骨前伸运动:患者健侧卧位,医者夹住患者患肢于腋下,一手固定患肢使其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一手托住患肢肩胛骨下缘,前推肩胛骨10~15遍。

④Bobath握手上举训练:两手相握,十指交叉,患侧拇指位于最上面,并且稍外伸,无论是坐位、卧位或站位,均应叉手充分向前伸而开始运动,在抬起上肢之前,保证肩胛骨前伸,伸肘然后
双手叉握在一起,上举至头顶,此动作经常练习。

1.4.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透皮给药。

方药组成:威灵仙30 g,制川乌10 g,透骨草30 g,片姜黄15 g,当归12 g,桂枝10 g,川芎12 g。

加水1000 mL,浸泡20 min,文火煎,煎后药液倒入盆中,同法煎第二煎,合并药液400 mL后加入冰片5 g、透明质酸2 mL搅拌均匀,药液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自上而下趁热均匀涂抹于患肩,外敷无菌纱布固定,每日3次。

每2日1剂,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①疼痛程度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2]。

②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改良Fugl-Meyer运动评分法进行评定[3]。

③安全性指标:包括呼吸,血压,心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不良反应。

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各项评定均由同一医师进行。

1.6 疗效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4],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拟定。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有活动受限;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V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果见表1。

2组肩关节疼痛程度改善情况见表2,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见表3。

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肩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肌张力异常、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骨科疾患、误用综合征、废用综合征、臂丛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

临床常以镇痛药、抗痉挛药物、类固醇激素、血管活性物质等治疗,但疗效欠佳。

中药透皮给药药效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可达到舒经活络止痛的目的。

此外,
中药透皮给药可不经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且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高。

康复促通技术是近年来偏瘫康复治疗的核心技术,是指为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正常运动模式、姿势、控制力及平衡反应的形成,抑制和避免异常运动模式而采用的一系列训练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与临床,并收到较好疗效[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透皮给药结合促通技术能明显缓解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Grandmont P,Feine JS,Taché R,et al. Within-subject comparison of implant-supported mandibular prostheses:psychometric evaluation[J]. J Dent Res,1994,73(5):1096-1104.
[3]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29.
[4]Smith RD,Slenning BD. Decision analysis:dealing with uncertainty in diagnostic testing[J]. Prev Vet Med,2000,45:139-162.
[5]杨军,孙灵芝.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8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