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巩固练习
【高中语文】《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太宗”是皇帝的庙号,开国第二位君主大都以此称呼,而开国帝王则用“太祖、高祖”这些庙号。
B.“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与“函谷举”(《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相同。
C.《六国论》第三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D.《答司马谏议书》中“以授之于有司”中的“有司”与《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的“有司”意义相同。
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李愿归盘谷序》是一篇送友人归隐的赠序。
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融铺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兼有辞赋、骈体、散文之美。
B.《秋声赋》多处运用比喻,使无形、无色的秋声,成为可听、可见、可感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C.《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书信体的政论文。
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表达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D.《六国论》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极度同情。
二、情景默写三、文言文阅读也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含义相同。
B.肆,文中指“任意妄为”“恣意而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含义不同。
C.乡党,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世以“乡党”泛指乡里。
D.陟,文中是“提拔、晋升”的意思,与《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含义相同。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强聒()不恤国事()胥怨()会晤()答案:guōxùxūwù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王安石,这是他写给____________的一封信,写此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临川先生文集》司马光希望司马光接受自己的变化意思,不要因循守旧。
3.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举.先王之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反复..不宜卤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今具.道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5)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而天下之理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7)所操.之术多异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推行。
(2)书信来往(3)计划,主张。
参考答案:(1)详细。
(2)优厚。
(3)明白。
(4)持。
4.《答司马谏议书》作者是_________朝_________,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_____________。
答案:宋王安石司马光5.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参考答案: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6.翻译下列句子。
(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2)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3)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4)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参考答案:(1)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
(2)名义和实际得到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就搞明白了。
(3)所持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缘故。
(4)至于怨恨咒骂的人这么多,这本来是我预先就知道会这样的。
7.找出文中写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的句子。
参考答案: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8.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检测一、课内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不复一一自辨“辨”同2.于反覆不宜卤莽“卤”同(二)词类活用1.以膏泽..斯民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3.以……同俗自媚于众为善.4.以兴利.除弊.(三)特殊句式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句式:译文:2.终必不蒙见察。
句式:译文:3.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句式:译文:4.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句式:译文:(四)一词多义1、度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度义而后动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崔九堂前几度闻2、固①则固前知其如此也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少年固强之3、见①冀君实或见恕也②终必不蒙见察③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④夜缒而出,见秦伯⑤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修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②乃重修岳阳楼③邹忌修八尺有余④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如①则固前知其如此也②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③坐须臾,沛公起如厕④固不如也⑤方六七十,如五六十6.于①于反覆不宜卤莽②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④业精于勤,荒于嬉⑤不拘于时,学于余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7.为①不为侵官②为天下理财③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④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⑤未能助上大有为⑥不足为外人道也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何辞为8.以①故今具道所以②侵官……以致天下怨谤也③议法度……以授之于有司④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⑤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⑥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⑦皆以美于徐公(五)古今异义1.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2.以致天下怨谤也古义: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古义:今义:全部,各种;全部的事物。
(六)文化常识;判断正误。
1.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君实”就是司马光的字,“临川”是王安石的字。
苏教版选修《答司马谏议书》基础训练(附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30分钟 60分)一、基础题(16分)1. 给下列字注音。
(4分)胥()卤()谤()晤()2. 解释加线词义。
(4分)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③而天下之理得矣④辟邪说3. 辨识一词多义。
(8分)二、整体感悟(7分)1. 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2. 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分)三、课文阅读题(27分)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 解释下列词。
(8分)特:悔:膏泽:事事:2. 翻译句子。
(6分)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3. 文中提到的盘庚,是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
(3分)4. 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2分)5.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
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
(8分)四、中考题(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
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饮,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2. 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 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2分)《答司马谏议书》一、1. xū lǔ bàng wù点拨:对字音要准确掌握,第一个字不读“xù”。
2. ①持②优厚③明白④排除,驳斥点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要善于积累。
《答司马谏议书》练习和参考题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Ⅰ.课外古诗背诵【原文】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赏析】这是诗人的一首边塞诗。
委婉细腻地刻画了边关将士久戍盼归、思乡怀亲的真挚感情。
诗的前三句,写环境:诗人首先捕捉住烽火台、戍楼、黄昏、海风等景象,着力渲染苍茫寂寞的环境气氛。
然后引出抒情结句,抒写征人的思乡深情。
但诗人没有从征人这边写起,而是从万里之外的闺妇写起,写她的无限愁思,以反衬出征人自己的思想波澜,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
Ⅱ.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聒(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如:聒耳。
壬(rén):1.天干的第九位。
2.姓。
恤(xù):<书>1.顾虑,忧虑。
如:不恤人言。
2.怜悯。
如:体恤。
3.救济。
如:抚恤。
胥(xū):1.<书>胥吏(小官吏)。
2.互相。
3.〈书〉齐、皆。
如:万事胥备。
度(duó):<书>难测;估计。
如:揣度。
另读(dù):1.计量长短。
如:度量衡。
2.程度。
如:极度。
3.章程;行为准则。
如:法度。
4.人的气质或姿态。
如:风度。
5.计划,主张。
6.过(指时间)如:虚度光阴。
膏(gāo):1.脂肪;油。
如:膏火。
2.很稠的糊状物。
如:牙膏。
3.肥沃。
如:膏腴。
本文取此义。
晤(wù):见面。
如:会晤。
二、词语识记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
蒙教:承蒙赐教。
窃:谦词,私下,代“我”。
操:持。
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强聒:强作解说。
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
略:简略。
上报:回信。
重念:又想到。
视遇:对待。
厚:优厚。
反复:书信反来。
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
见恕:原谅我。
名实:名义和实际。
人主:皇帝。
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
生事:生事扰民。
征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
拒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举:推行。
辟:排除,驳斥。
壬人:奸人,佞人。
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下,私自。
这里用作谦辞B.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聒:唠叨不休C.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汹汹:气势猛D.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小,用作谦辞,指区区之心2.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B. 于反复不宜卤莽C. 振之以威怒D.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而.议事每不合②吾尝终日而.思矣B. ①以授之.于有司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②苛政猛于.虎也D. ①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故略上报..B. 于反复..不宜卤莽C.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D. 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B. 驴不胜怒,蹄.之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6. 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B.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 至于怨诽之多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2)《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15.2《答司马谏议书》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2《答司马谏议书》练习一、文言文阅读A.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B.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C.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D.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日蒙教”中的“蒙”,敬辞,承蒙。
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与此含义相同。
B.“举先王之政”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C.“初,光素与王安石厚”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
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
(《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B.文本二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不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如果让他处在高位,他就会成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一面旗帜。
C.文本二中宋神宗之所以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而且当时王安石称疾不出。
D.司马光拒绝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看重的不是自己官职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少,而是朝廷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本中其它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文本二中司马光分析了青苗法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述怀·出关(唐)魏征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八单元 15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2)
15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休:喜庆、福禄B.夫在殷.忧殷:深C.则思谦冲.而自牧冲:前进,进取D.以膏泽..斯民膏泽:施加恩惠项,冲:谦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度义而.后动D.虽董之以.严刑欲出力助上以.抗之项,介词,因为/介词,依照;B项,代词,它(他)的;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D项,介词,用/连词,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①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②必固.其根本③则思知止以安.人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⑤则思江海下.百川⑥则思虚.心以纳下⑦貌.恭而不心服⑧弘.兹九德A.①②⑤B.②③⑥C.⑤⑦⑧D.④⑤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③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④事,名词用作动词,办事。
⑤下,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
⑥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谦虚。
⑦貌,名词作状语,在表面上。
⑧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光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以自戒.. B.则思知足C.则思三驱以为..以傲物..度 D.既得志,则纵情项,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C项,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D 项,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项,省略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B项和例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见”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C.于是入朝见.威王D.项伯即入见.沛公,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2022届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挖空及文言知识复习练习附答案
2022届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挖空及文言知识复习练习附答案2022届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古文名篇,通过诵读全文并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在第一段中,某启向XXX请教,认为两人交往已久,但是在议事方面却总是意见不合,这是因为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同。
尽管他想强行说服对方,但最终还是不被理解,因此他写信向XXX请教,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
他重申自己对XXX的好感并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
在第二段中,某启谈到儒家的争论,认为争论的焦点在于名实已经明确,而天下的道理也已经明白。
他认为XXX认为他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导致天下人对他不满,这是不正确的。
他认为自己是为人主服务的,修法度并在朝廷上进行讨论,然后将之授予有司,不是为了侵官;他的行为是为了促进利益和消除弊端,而不是为了制造麻烦;他是为了管理天下的财政,而不是为了征收利益;他的政治主张是根据先王的治理方式而来的,不是为了拒绝谏言。
他承认自己受到了很多的诽谤,但是这并不是他的错。
在第三段中,某启认为人们往往惯于苟且偷生,而士大夫们也往往因为不关心国家大事而迎合众人的善恶。
他认为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不能与众人抗争。
他引用了XXX之迁胥的故事,说明民众不仅仅是朝廷士大夫,而是所有人都会因为政治问题而产生怨恨。
他认为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一个度量,而不是盲目行动。
他承认自己在位时间已经很长,但是他并没有能够帮助国家做出很多贡献,因此他会尽力去改善。
最后一句话是他的自我警醒,他认为自己不能轻易地说出这些话。
第四段是某启的自我反思,他认为自己没有机会与XXX 会面,因此只能写信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非常向往与XXX的见面,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地位很低,不能轻易地见到对方。
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第二段:名实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
名指事物的名称和概念,实指名称和概念所指的实际对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课后练习 (含解析)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
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
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
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
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上览而置之。
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些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文本二: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第1页/总23页敢知。
《周公诫子》《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精选4篇)
《周公诫子》《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精选4篇)《周公诫子》《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篇1第一部分:1.《周公诫子》选自,《答司马谏议书》选自,,闻名文学家。
(2分)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3分)⑴无以鲁国骄土(骄:)⑵守之以恭者,荣(恭:)⑶富有四海,由此德也(由:)⑷重念蒙君实视遇厚(厚:)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举:)⑹以膏泽斯民(膏泽:)3.译句:(6分)⑴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⑵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⑶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也。
4.写《答司马谏议书》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5.《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主旨是什么?(3分)6.王安石驳斥“征利”的观点时,所持的理论依据是()(2分)a、受命于人主b、举先王之政c、为天下理财d、度义而后动7.凭你的记忆,说出文中的六种谦德是什么?(各用一个字概括)(3分)8.《周公诫子》最终一句采纳反问句形式有何效果?(3分)其次部分:(一)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富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阔,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慧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识,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9、文中哪句话交代了周公诫子的背景?(3分)10、周公诫子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3分)11、“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中“此德”包含的详细内容是什么?(3分)12、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与文中哪句话有关?(3分)13、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3分)14、请写出由本文衍生的两个成语。
(2分)1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3分)(二)刘颇推瓮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瓷①,塞于隘路②,属天寒冰雪峻滑③,进退不得。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资料:【原文】【翻译】【主题思想】【习题】 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 卷B 卷,后附有答案。
一、 A 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 题】 二、 B 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原文】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 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尤在名实,名实己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 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 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 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己。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 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己,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翻译】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 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 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 蒙受(您)考虑(我于反复不宜卤莽, 盖儒者所争, 以为侵官、生事、 度而修之于朝廷, 事;为天下理财, 前知其如此也。
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
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 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语文 答司马谏议书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答司马谏议书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B.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C.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D.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2.下面对《答司马谏议书》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B. 王安石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
C. 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D. 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3.下列各句中“见”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 冀君实或见恕也B. 诚恐见欺C.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材料二:晏①以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
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分层练习)解析版
15.2答司马谏议书分层练习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缘故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指责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虑,考虑D.度.义而后动度:计划【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
“度”,考虑。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终必不蒙见.察或见恕也B.廊腰缦.回缦.立远视C.族.秦者秦也谁得而族.灭也D.举.先王之政函谷举.【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见:表被动/用在动词前,表示施动者对自己怎么样,翻译成“我”。
B.缦:萦绕/久,长时间(站立)。
C.族:名词作动词,灭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D.举:施行/攻占,这里指被攻占。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盘盘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故今具道所以..见教者..今君实所以C.以.兴利除弊欲出力助上以.抗之D.不为.侵官为.天下理财【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语气助词,无实意。
B.所以:……的理由,……缘故/用来……的。
C.以:目的连词,来/目的连词,来。
D.为:是/介词,替。
故选C。
4.下列加点字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董.之以严刑(督查)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体)B.③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光大)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坚固)C.⑤何必劳.神苦思(使……劳累)⑥役聪明..之耳目(聪慧)D.⑦故今具.道所以(详细地)⑧辟邪说,难.壬人(排斥)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答案】D【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
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附答案
课时把关练15答司马谏议书♦文言基础训练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B.不任区区向往之至C.故今具道所以D.同俗自媚于众为善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游处:交游相处,交往B.重念蒙君实现遇厚视遇:看待,对待C.虽欲坐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加强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肯强斯民膏泽:施恩惠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晅议事每不合②吾尝终日加思矣B.①以授之于有司②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①议法度而修之干朝廷②苛政猛于虎也D.①以育泽斯民,则某知罪矣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故略上举B.于反谡不宜卤莽C.不任惇厘向往之至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B.箱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D.君为我呼入,吾得用事之6.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举先王之政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甲文: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隼盘4 耳,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康丕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5课-《答司马谏议书》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对变法一事持什么样的态度。
2.作者引“盘庚之迁”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文中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从这封信看,作者和司马光之间对哪些“名实”的看法存在分歧?4.阅读第一段,并说说本段的行文思路。
5.王安石被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胆略?6.王安石在文中说“某知罪矣”。
这是不是在向司马光认错?为什么?7.词类活用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_______________8.文言句式。
(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终必不蒙见察(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4)以谓受命于人主( )(5)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6)至于怨诽之多( )9.古今异义。
(1)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2)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小或少。
(3)故略上报..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向上级汇报。
10.①谏院是宋代设立的___________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
谏院中设谏官和御史,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11.(8)以①故今具道所以.______________②以.致天下怨谤也______________③以.授之于有司______________④以.兴利除弊______________⑤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______________⑥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______________⑦自以.寿不得长______________12.①游处.( )②强聒.( )③卤.莽( )④怨谤.( )⑤壬.人( )⑥不恤.( )⑦汹.汹( )⑧盘庚.( )⑨胥.怨( )⑩会晤.( )13.(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注]王安石、字介甫。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独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贤D其失在于用心E太过F自信G太厚而已。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国,治理国家,“治”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中“治”含义不同。
A.王安石明知会遭受众人怨恨非议,依然力行改革,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魄力和改革家的远见卓识。
B.面对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汹汹言论,王安石借用盘庚迁都的史实表明自己不怕非议坚持改革的决心。
C.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智慧和德行超出了一般人,使得世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他,最终必然导致变法失败。
D.王安石与司马光所持政见不同,以书信往来展开辩驳,但言辞恳切,只谈公事,不泄私愤,展现两人坦荡的胸襟。
B.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与“暴殄天物”中“暴”含义相同。
C.使,连词,假使,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中“使”含义相同。
D.见教,指教我,此处“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中“见”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推行新法百害而无一利,只是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
1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材料一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答司马谏议书巩固案
▪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度义而后动
▪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④存恤贫无告者
▪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D①法度,②考虑,③忧虑,④体恤
▪ 5.下列句中“辟”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 A.湣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 ▪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C.诡经辟说,以惑误上。 ▪ D.况自昌黎辟佛以来,孔道大明,佛焰渐息。 ▪ 答案:D,A辟通避,B征召,C邪僻,D驳斥与例句同
▪ B.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 捕盗也/虽死当勿论
▪ C.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 捕盗也/虽死当勿论
▪ D.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 捕盗也/虽死当勿论
▪ 答案:C
▪ 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 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 置不问。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 8.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 ▪ 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 B.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C.受命于人主 ▪ D.至于怨诽之多 ▪ 答案:D都是定语后置句
▪ 9.下面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 译:至于那么多(对我)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
样的。
▪ B.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 译:没有机会(与您)见面,不胜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 C.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 译:抱怨老百姓,特别是朝廷上的士大夫更加如此罢了 ▪ D.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 译: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司马谏议书》巩固练习
二、练习巩固
(一)段落层次
1、第1段:交代写信的。
2、第2段:针对信中指责自己的、、、、,逐一加以驳斥。
3、第3段:分析对新法怨恨、诽谤的,并表示对士大夫、、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4、第4段:书信常规的语,使全文结构。
(二)字词过关
1、解释加点字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③、而天下之理得.矣()④、辟.邪说()
⑤、故略.上报( ) ⑥、故今具.道所以( )
⑦、举.先王之政( ) ⑧、不恤.国事( )
2、用现代汉语译下列句子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③、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答司马谏议书》巩固练习
二、练习巩固
(一)段落层次
1、第1段:交代写信的。
2、第2段:针对信中指责自己的、、、、,逐一加以驳斥。
3、第3段:分析对新法怨恨、诽谤的,并表示对士大夫、、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4、第4段:书信常规的语,使全文结构。
(二)字词过关
1、解释加点字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③、而天下之理得.矣()④、辟.邪说()
⑤、故略.上报( ) ⑥、故今具.道所以( )
⑦、举.先王之政( ) ⑧、不恤.国事( )
2、用现代汉语译下列句子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③、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