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摩擦力(第二课时)
4、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自学二:减少摩擦的方法
阅读课本26页,归纳总结出减少摩擦的方法
知者加速:思考增大摩擦的方法。
合作互帮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成果,归纳本组所学的知识及方法。
2、小组长以“讨论式”讨论(5min分钟)
3、要求:(1)抄报手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板书在互帮显示板上,注意使用关键词。(2)完成任务翻绿牌坐下,知者加速、完成知者加速(3)发言时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未发言组对发言组“找茬”优胜组获得加分奖励
6.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过程,受到的力有( )
A.下滑力、摩擦力B.重力、下滑力、摩擦力
C.下滑力、摩擦力、重力、支持力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7.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垫上一块胶皮将瓶盖拧开B.往轴承中注入一些润滑油
C.在皮带传动中将皮带张紧些D.在皮带传动中往皮带上涂皮带油
知者加速:
四、讲解释疑:
五、检测
判断题
1、物体越重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 )
2.用10 N的力拉着木箱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10 N.( )
3.因为摩擦有害,推力小于摩擦力( ).
5.任何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一定等于重力.( )
二、感情调节小组发挥讨论:没有摩擦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三、自学一: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阅读课本25页,思考完成,时间5min:
1、什么样的摩擦是有益摩擦?如何增大有益摩擦?
2、什么样的摩擦是有害摩擦?如何减小有害摩擦?
3、知者加速:列举生活中的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
合作互帮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成果,归纳本组所学的知识及方法。
21.拔河比赛时,为什么常选择体重大的同学参加?为什么地面不能太光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提问,参与课堂互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专注听讲、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学生活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7.课后作业:布置与摩擦力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讨论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为新课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活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及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摩擦力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活动: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持续进步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摩擦力的奥秘。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课堂练习和总结归纳等环节,使学生全面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摩擦力》教案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或增大摩擦力。
3.探究实践:进行摩擦力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
二、教学重点1.认识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本质。
2.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木块、毛巾、砂纸、弹簧测力计、钩码、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摩擦力1.导入(5分钟)生活现象引入:展示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图片,如走路、刹车、拔河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中都存在什么力。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引出摩擦力的话题。
2.新课学习(30分钟)摩擦力的概念(15分钟)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即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学生举例: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摩擦力有关。
摩擦力的作用(15分钟)教师引导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如走路时摩擦力使人前进,刹车时摩擦力使车停下等。
学生讨论总结: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摩擦力的作用有阻碍和帮助运动两种情况。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摩擦力有关,思考摩擦力是阻碍运动还是帮助运动。
第二课时:感受摩擦力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新课学习(30分钟)实验一:感受滑动摩擦力(10分钟)教师示范: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让学生感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教案
《摩擦力》的教案教案:《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物质的性质》单元的第二课《摩擦力》。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木块、钢尺、毛巾、玻璃板)、投影仪、电脑。
学具:实验记录表、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如:自行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2. 实验一:观察摩擦力的大小(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用一个木块,分别放在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毛巾上,用同样大小的力推动木块。
(2)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 实验二:观察摩擦力的大小(1)让学生再次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用一个木块,放在粗糙的毛巾上,用不同大小的力推动木块。
(2)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5. 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让学生举例说明。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增大:接触面粗糙、增大压力减小: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实验结果,解释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答案: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教学设计:摩擦力2
使接触面变得粗糙:鞋底或轮胎有花纹,轮胎上绑防滑链,举重时擦镁粉,在冰雪路面上撒沙子,打皮带油。
减小压力;少装货物
使接触面变得光滑;针或刀的表面做的光滑,冰壶比赛擦冰
边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车轮,安装滚动轴承
使两个接触面分开:打润滑油,气垫船,磁县浮列车,滑冰时冰刀下冰化成水。
二、应用:1、找出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设计
增大摩擦:轮胎上,车把上,脚踏板上有花纹,拧紧螺丝,刹车时用力握,急刹车。
减小摩擦:车轮是圆形,在飞轮等处安装了滚动轴承。加润滑油。
2、列举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划火柴等,拿住东西,利用传送带将货物送到高处,刹车,走路,车启动,
5、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互相挤压;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6、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摩擦力可能充当阻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充当动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教研组
集体研
讨意见
教学反思
课题
四、摩擦力(2)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课时
1
使用时间
教学目 标
·认识摩擦的利有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产生原因
·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重点:1、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摩擦的分类。
难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情况
【教学过程】
一、思考2:用什么方法去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10分钟)
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摩擦力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和物体的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 领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看待事物“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
(2)物理来源于生活,养成学习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资源】
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钩码、木板、玻璃板、毛巾。
【教学方法】
边自学、边实验、边探究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摩擦
活动
完成力是否与接
触面积和运
活动三:总结设计
四:总结实验数
同时加
固,
摩擦在日
常生活中具
②增大和
自学指导题目,阅读课
会的问题组内讨论
(从学习内容、学习逐培
深对所学知
【板书设计】
接触面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作业布置】
大多数同学实验时遇到了这样的现象,由于很难保证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作匀速运动,导致测力计示数变化不好读数,请你对实验提出好的改进措施。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摩擦力》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三、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壹五、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一qi、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八年级物理下册 摩擦力(第二课时)教案 苏科版
摩擦力教案(第二课时) 苏科版物理
三、摩擦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
[教学重点]:
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教学设计]
1.摩擦力是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摩擦力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拉放在木板上的木块。
(木块不动)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滑动。
3)将木块下放几支圆珠笔芯,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运动。
提问:弹簧测力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呢?你能作何猜想?
投影摩擦力的分类。
讨论后得出结论: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给你们实验:(筷子提米,但不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
你们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呢?
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形式告诉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观看一组视频,分析都采用了哪些方法改变摩擦力的)
3.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
展示磁悬浮列车图片和气垫车视频,介绍科学家们的做法。
4.小结。
5.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请同学们观察自行车的图片,并结合自己在使用自行车过程中的体验,思考,自行车上都在哪些地方用了哪些来改变摩擦力的。
总结:自行车中增大摩擦的方法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 《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
摩擦《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这4篇《摩擦力》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摩擦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摩擦力》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
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
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3、学科:物理4、课时:2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3 摩擦力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
具体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
难点: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摩擦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一个摩擦力的例子,并说明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答案:例如,骑自行车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自行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与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有关。
2. 解释为什么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答案: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这是因为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停止运动。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摩擦力》第二课时【创新教案】
第六节摩擦力教学设计【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六节【主题】第六节摩擦力【课时】第2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摩擦力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摩擦力的物理观念,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责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2)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读图中穿插必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3.情感价值观目标: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渗透珍惜生命的教育,通过摩擦的利弊教学,树立辩证思想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难点:能根据具体的实例判断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三、教学准备气球,玻璃底座,一张桌子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一:课前回顾: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
活动二:摩擦力的利弊教师提问:摩擦力是否都有益于人们?(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开放思考,举出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例子,根据具体例子,得出有益的摩擦力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活动三:观看课件上的动图,雨雪天气汽车容易发生打滑,打滑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大地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摩擦?装防滑链为什么能增大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开车轮胎打滑的例子讲述了摩擦力过小的弊处,贴近生活,非常亲切,易于引发共鸣,承上启下引出增大摩擦的必要性)活动四:通过阅读课本上拉小提琴的例子,思考怎样才能使小提琴拉得更响。
老师提问:我们都知道小提琴能发出声音是因弓和弦之间的摩擦产生的。
怎么使小提琴拉的更响的?学生:压的重点声音就响点老师总结:根据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我们可以知道,弓对弦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因此声音就越响。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3 摩擦力 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多媒体播放:磁悬浮列车、气垫船。
学生举例说明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阶段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引入新课
拨河比赛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比赛项目,下面我请两位同位上来模仿拨河比赛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挑选两名同学,一力气大的男生和一力气一般的女生。
现在请他们通过进行拨河比赛,结果会怎样?
(结果男生胜了)
出示旱冰鞋,如果男同学穿上旱冰鞋再进行比赛,你们想结果如何?
(结果男生败了)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播放一段生活中增大有益摩擦的图片
学生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得出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学生观看思考
将物理与生活联系,增强感性认识
四、减小有害摩擦
摩擦力并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
七、小结与布置作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业:以《假如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科幻作文。
学生讨论小结
科幻小作文,使本节知识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1、增大摩擦
(1)增大压力
(2)使接触面粗糙
(3)变滚动为滑动
(4)缠绕
2、减小摩擦
(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光滑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摩擦面分离
生:锯木头时,锯与木头之间有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摩擦力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激发了兴趣、启发了思维,体现了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哪些是益摩擦?哪些是有害摩擦力?并能解释常见的现象。
2、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
教具:旱冰鞋、绳子、小轮自行车、多媒体课件
学具:木块、圆铅笔若干、弹簧测力计
[课前准备]
收集日常生活中跟摩擦有关的实例。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