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相关法律法规1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914a36c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4.png)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是指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机构设立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护士执业的法律法规、护理学科发展的法律法规、护理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护理质量控制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既体现了中国当前护理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又反映了国家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一、医疗机构设立和管理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法》是我国医疗机构管理的总规定,主要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设立、组织、管理、医务人员的聘用、处罚等要求,对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也有明确的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是关于我国医师从业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医师从业的权利、义务以及职业资格、执业环境等要求,其中也有关于医务人员护理工作的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是关于我国护士从业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护士从业的权利、义务以及职业资格、执业环境等要求,其中也有关于护士护理工作的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关于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其中也有关于药物护理工作的规定。
二、护士执业的法律法规1、《护士执业资格审查办法》《护士执业资格审查办法》是关于护士资格审查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护士资格审查的程序、条件和要求,以保证护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2、《护士执业资格核准办法》《护士执业资格核准办法》是关于护士执业资格核准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护士执业资格核准的程序、条件和要求,以保证护士在执业中遵守职业道德。
3、《护士职业道德准则》《护士职业道德准则》是关于护士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护士的专业责任、护理实践、伦理行为、服务行为等要求,以保证护士在执业中遵守职业道德。
三、护理学科发展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办学、考试、培养等要求,其中也有关于高等护理教育问题的规定。
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b15b6c5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e.png)
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护理服务的管理1. 《医疗机构条例》该法规对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进行规定,其中涉及到护理人员的职业资格和管理。
2. 《护士法》该法规规定了护士的基本职责、权利与义务,以及护理服务的标准、质量控制等内容。
3. 《医疗纠纷处理办法》该法规规定了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其中包括护理服务方面的纠纷处理。
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法规对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进行规定,其中也包括护理服务方面的事故处理。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该法规规定了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侵权责任的赔偿标准和程序,也适用于护理服务方面的侵权赔偿。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规规定了消费者在购买服务或商品时的权利和保护措施,也适用于护理服务的消费者。
二、护理操作的规范1. 《护理操作规范》该规范是我国护理行业的基本规范,包括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如手术护理、感染控制等等。
2. 《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医疗机构内感染控制的标准和程序,其中也包括护理服务方面的感染预防和控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该法规规定了药品管理的程序和标准,也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护理服务中使用的药品管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计生行政执法条例》该法规规定了卫生计生行政执法的程序和标准,也适用于护理服务方面的卫生管理和执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该法规规定了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程序和标准,也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护理服务中使用的医疗器械管理。
6. 《医疗机构利润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医疗机构的利润管理程序和标准,也适用于护理服务方面的收费和利润管理。
总结:1、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护理服务: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病人进行综合护理的服务;- 管理程序和标准:管理程序指对管理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流程,管理标准则是对管理活动的质量要求;- 感染控制:是指防止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工作;- 药品管理:是指对医院内使用的药品进行管理,保证其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卫生管理:是指对医院内卫生情况进行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利润管理:是指对医院内的收费和利润进行管理,保证其合理性和公平性。
《护士条例》全文
![《护士条例》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5184d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2.png)
《护士条例》全文《护士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护士的行为举止,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护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护理是指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护理诊断、护理干预和护理评价的过程。
第四条护士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一)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全面护理服务;(二)维护患者的安全,防止并发症和医源性损伤;(三)参与医疗团队的护理计划制定和实施;(四)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和科研工作;(五)开展护理教育和培训;(六)遵守职业道德和护理伦理的规范。
第五条护士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应的护生学历;(二)通过国家承认的护士资格考试,并获得护士执业证书;(三)具备相应的护理技能和实践经验。
第六条护士应当按照医疗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护理规范进行护理操作。
第二章护士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护士享有以下权利:(一)获得公平合理的报酬;(二)保障人身安全和劳动保护;(三)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培训机会;(四)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决策。
第八条护士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遵守职业道德和护理伦理的规范;(二)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三)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四)接受护理质量评估和继续教育。
第三章护士的执业管理第九条护士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和标准进行执业,不得擅自离岗或跨专业执业。
第十条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当做到:(一)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二)积极与医疗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护理任务;(三)保护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利益;(四)及时记录护理过程和结果。
第十一条护士执业应当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第四章护士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第十二条护士应当参加由医疗机构组织的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
第十三条护士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新的护理理论和技术;(二)最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三)护理研究和科研方法;(四)沟通和协作技巧等。
护士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法律知识
![护士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法律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31fddb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5.png)
护士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法律知识护士相关法律法规一、医疗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规定了卫生与健康保障的法律基础。
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针对医疗机构的认可、管理以及卫生质量等方面做出规定。
3. 《医药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针对医疗机构人事管理提供指导,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等方面。
4. 《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暂行办法》:对医疗损害赔偿进行了具体规定,保护患者权益。
5. 《医师法》:规定了医师的执业资格、职责以及医疗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二、护理法律法规1. 《护理管理条例》:规定了护理的管理与服务的标准,确保病人得到恰当的护理。
2. 《护理人员注册管理办法》:对护理人员的注册与执业进行了规定,保证了护士的专业素养。
3. 《护理委员会管理办法》:设立与管理护理委员会,负责对护理工作的规范与监督。
4. 《护理职业倦怠防控管理办法》:对护士职业倦怠的预防与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
三、劳动法律法规1.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要求,保障了护士的权益。
2.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确保用人单位依法履行劳动保障义务,保护护士的劳动权益。
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解决劳动纠纷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四、隐私保护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与合法使用,防止护士个人信息泄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做出了具体要求。
五、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1. 护士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规范了护士在工作中的行为与职业道德要求。
2. 《护理伦理学指导原则》:为护士提供了处理伦理问题的指导与依据。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全文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文3. 《护理管理条例》全文4. 《劳动合同法》全文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暂行办法:指对医疗损害赔偿进行具体规定的法规。
最新护士条例全文(含解读)
![最新护士条例全文(含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d588190b307e87100f6964b.png)
最新护士条例全文(含解读)《护士条例》是于2008年1月23日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条例法规。
此条例共六章三十五条。
此条例的制定旨在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
护士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第三条护士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护士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全社会应当尊重护士。
1第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待遇,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护士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护士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护士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在护理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护士,应当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或者颁发白求恩奖章,受到表彰、奖励的护士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待遇;对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当颁发荣誉证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做出突出贡献的护士,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执业注册第七条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2(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三)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四)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2023年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b280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a.png)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考试题一、单选题1.我国第一部《护士条例》自()开始实施。
[单选题]*A.2007年5月1日B.2007年5月12日C.2008年5月1日D.2008年5月12日V2.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但除外(工[单选题]*A.必须依照诊疗技术规范8.必须有医师在场指导√C.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D.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3.护士执业注册的有效期为(1[单选题]*A.2年4.5年√C.8年D.10年4.护士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为()年。
[单选题]*A.2年B.3年C.4年D.5年√5.申请注册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在教学或综合医院完成临床实习,其时限至少为(1[单选题]*A.6个月6.8个月√C.10个月D.12个月6.逾期提出申请的,还应当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个月临床护理培训并考核合格。
[单选题]*A3√B.6C.8D.107.()负责全国的护土监督管理工作。
[单选题]*A.人事部8.教育部C.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D.监察部8.()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护士监督的管理工作。
[单选题]*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VB.市政府C.教育局D.组织部9.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在护理工作中(),应当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或者颁发白求恩奖章。
[单选题]*A.无差错事故的护士B.做出杰出贡献的护士√C.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D.受患者及家属表扬的护士10.取得以下哪种法律文书,则代表持有者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可以从事护理专业技术活动(\[单选题]*A.《护士执业证书》√B.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毕业证书C.《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D.《护理员资格证书》11.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且逾期没有改正,可以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的是(1[单选题]*A.未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
B.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
护士法律法规
![护士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380d6ad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d.png)
护士法律法规【文档模板】护士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以下简称《护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法》(以下简称《卫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女权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菌操作规范》(以下简称《无菌操作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第一章】普通规定第一条根据《护士法》,本法规定了护士的职业资格、职责和权益,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护士的职业资格第二条护士应当具备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第三章】护士的职责和权益第三条护士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按照医疗行为规范提供护理服务,保护病人的隐私和机密。
【第四章】护士的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第四条雇主应当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第五章】护士的职业发展第五条护士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职业技能。
【第六章】护士的职业纪律和惩戒第六条护士应当遵守职业纪律,不得从事违法犯罪行为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七条对于违反《护士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八条本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一:《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示范表格》附件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附件三:《护理服务行为规范》附件四:《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解读【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指护士取得的合法执业资格证明文件。
2. 护理服务行为规范:指护士在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感染控制规范等。
3.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指医疗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当依法进行的处理和赔偿办法。
【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护士可能面临以下艰难:1. 职业压力大:护士工作强度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
《护士条例》全文
![《护士条例》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3f887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9.png)
《护士条例》全文《护士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保障护士的权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维护公众的健康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护理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护士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恪守护理职业守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第四条护士的职业行为应当符合以下几点:(一)遵守患者的知情权,如实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的医学知识、治疗方案和费用,尊重患者的选择权;(二)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三)严守职业秘密,不得擅自披露患者病情;(四)不得虐待、侮辱、歧视患者;(五)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第二章护士执业第五条持有护理学专业学位并通过国家护理资格考试合格,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可以从事护理职业。
第六条护士可以在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从事护理工作。
第七条护士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职责:(一)根据医嘱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如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等;(二)负责护理文书的填写和报告;(三)协助医生进行医疗操作,如换药、输液等;(四)开展健康教育和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工作。
第八条护士应当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第三章护士权益保障第九条护士享有以下权益:(一)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职称和级别;(二)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三)享受国家和地方对护士的培训和研修政策;(四)获得公开、公正、公平的职称评审和聘任机制;(五)获得依法享有的假期休息和年度休假;(六)享受相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条护士不得受到以下待遇:(一)任意降低工资待遇;(二)随意调动工作岗位;(三)歧视、侮辱或虐待。
第四章护士违法行为处理第十一条护士从事以下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一)违反职业道德,不履行职责;(二)故意隐瞒、篡改护理记录;(三)泄露患者隐私;(四)虐待、侮辱、歧视患者;(五)挪用、侵占公款;(六)其他违法行为。
《护士条例》全文
![《护士条例》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0f81e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d.png)
《护士条例》全文《护士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保障护士的权益,提高护士的职业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护士是指具有相应的医学及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护士应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护理伦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守医疗秘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第四条护士的权益包括以下内容:(一)获得公平、公正、公开的职业发展机会;(二)享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劳动保护和待遇;(三)获得与其身份和职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四)获得必要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五)享有言论自由和参加职业组织的权利;(六)获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劳动条件;(七)享受国家法律、法规等的优惠待遇。
第五条护士应当保守医疗秘密,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和病情。
第六条护士应当遵守护理伦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护士应当依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向有关部门登记注册。
第二章护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八条护士有权依法参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
第九条护士有权依法获得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第十条护士应当按照职业要求,完成所负责的护理工作。
第十一条护士应当保持职业操守,遵守护理伦理,不得从事危害患者利益的行为。
第十二条护士应当经常进行自我评估,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第十三条护士应当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
第三章护士的执业与管理第十四条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护理规范进行工作。
第十五条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
第十六条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第十七条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当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八条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当不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第四章护士的培训与继续教育第十九条护士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参加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
护士法律法规知识
![护士法律法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49fc56a19e8b8f67c1cb99e.png)
➢ 护士执业时,掌握消毒知识,牢固树立 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
护理行为与《传染病防治法》
拒绝对传染病人的 水、污物、粪便进 行消毒处理的承担 法律责任。
《传染病防治法》 第六章第35条第一 款
如:身体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并不被别 人观察;不播散私人信息;个人空间的大 小因文化不同而有差别。
护士的义务
义务五
第十九条 护士有义务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 控制工作。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 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护士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安排, 参加医疗救护。
或外部的压力迫使医生泄露患者的秘密
隐私:不容许他人随意入侵的领域。有时也
指患者患有某种特殊疾病或精神、心理处于某种 特殊状态,不宜或不能向外界透露
隐私权:人们对自己身体和精神独处的享有权
隐私通常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社会地位和尊严, 一旦将患者的隐私泄露,可能为患者带来巨大 的精神和生活压力,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
非典、甲流等
护士条例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6 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 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一)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
(二)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 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
(三)泄露患者隐私的; (四)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 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 医疗救护的。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造成医疗事故的,依照 医疗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护士应掌握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护士应掌握的法律法规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9bf28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f.png)
护士应掌握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名专业的护士,除了关注病人的健康状况和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自己的工作合法合规。
以下是护士应当掌握的一些重要法律法规:1. 医疗法律法规在执业过程中,护士需要熟悉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法》、《护士法》等,这些法规规定了医务人员的职责范围、权利义务,以及对患者的保密要求等内容,护士要坚守职业操守,遵守医疗伦理和法规,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2. 患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护士应当了解《患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维护患者的知情权、自主权和受教育权等。
3. 医疗事故处理法规在医疗服务中,发生医疗事故是难以避免的,护士需要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及时发现和报告医疗事故,协助医院进行调查处理,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因医疗事故而受到法律责任。
4. 职业道德规范护士是医护人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遵守《护士执业道德规范》等相关规定,遵循职业道德规范,遵守职业操守,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维护医疗秩序和职业形象。
5. 保护患者隐私法规在处理患者信息时,护士要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严格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确保患者个人信息安全,不得泄露患者个人隐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总之,作为一名护士,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护自身权益、提升职业素养的必要条件。
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合法合规执业,才能更好地履行护理职责,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实现医患和谐相处。
希望所有护士都能够认真学习并有效应用相关法规,成为合格的医疗护理人员。
《护士条例》全文
![《护士条例》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54a8c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e.png)
《护士条例》全文【护士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护士队伍建设,规范护士行为,保障患者权益,保障护士合法权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护士。
第三条护士应当具备医学、护理学知识和临床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履行护理职责,维护患者权益,提供安全、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第四条护士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也可以从事护理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护士应当依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按照规定定期参加继续教育。
第六条护士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行业的有关规定,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第二章护士执业第七条护士执业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医疗卫生设施和设备,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护士编制。
第八条护士执业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第九条护士执业机构应当落实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保护患者隐私。
第十条护士执业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加强与其他医疗卫生人员的协作。
第十一条护士执业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护理职业风险防控机制,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护士权益第十二条护士有权依法获得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享受劳动保护。
第十三条护士有权依法参加工会组织,行使工会权益。
第十四条护士有权依法参预护理质量管理和工作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十五条护士有权依法参预医疗事故的处理和调查,维护自身和患者的权益。
第十六条护士有权依法获得培训和进修机会,提升专业技能。
第四章护士违法行为和处罚第十七条护士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赋予纪律处分或者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故意违反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二)严重侵害患者安全和权益的;(三)泄露患者隐私的;(四)虐待、遗弃患者的;(五)故意隐瞒或者伪造医疗卫生信息的;(六)进行非法行医的;(七)其他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行为。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b107f3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c.png)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规定了护士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护士的合法权益。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了公众的健康安全。
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了献血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献血者的健康安全。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施行):规定了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制品的管理规范。
5.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了临床输血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6.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和责任。
7.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和责任。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
9.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0.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了医疗机构的消毒操作规范和要求。
11.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规定了放射诊疗的管理要求和安全措施。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管理规范。
13.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了医师开具处方的规范和要求。
14.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要求和控制措施。
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和限制要求。
16.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要求和安全措施。
17.《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定了病理科的建设和管理要求。
18.《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了XXX的建设和管理要求。
19.《新生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了新生儿科的建设和管理要求。
20.《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了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要求。
21.《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规定了临床路径管理的规范和要求。
与事故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和赔偿要求。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要求。
3.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医院投诉的管理程序和处理要求。
护理法律法规1-副本
![护理法律法规1-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53fadf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5.png)
护理法律法规1. 引言护理是医疗保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对患者的照顾、监护和治疗。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和合法性,各国纷纷制定了护理法律法规,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护理法律法规,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2. 护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护理工作涉及到对生命的关怀和照顾,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护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地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并为患者提供质量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同时,护理法律法规还可以保护护理人员的利益,确保他们在工作中不受到不公正待遇和侵犯。
3. 护理法律法规的种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护理法律法规的种类各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法律法规:3.1. 护士注册法护士注册法规定了护士的注册要求和条件,包括教育背景、资格要求和考试标准等。
这条法律确保了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并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查证护士资质的途径。
3.2. 护理伦理法规护理伦理法规是制定护理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法律。
它规定了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包括保密、尊重患者权益、避免歧视和保护患者安全等。
3.3. 医疗事故责任法医疗事故责任法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责任的法律依据。
它规定了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在医疗事故发生时的责任和义务,以保护患者的权益并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3.4. 护理质量管理法护理质量管理法规定了护理质量评价和监督的标准和程序。
它要求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实施质量保证措施,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4. 护理法律法规的执行为了有效地执行护理法律法规,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执行措施:4.1. 护理执业许可证一些国家要求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前获得护理执业许可证。
这个许可证是护士资格的法定凭证,也是执业的合法要求。
4.2. 护理事故报告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护士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陈晓娟 PPT
![护士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陈晓娟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9db3bd102de2bd960588ff.png)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摘录)
第六十二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 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 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 任。
第六十三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 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
第六十四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 生活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护士的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一些医疗机构在护士的使用
one
上存在“一院两制”;
two 侵犯护士的劳动权益; three 严重影响护士队伍稳定。
制定《护士条例》的总体思路
严格规范护士执业行为
营造尊重关爱护士的良好社会氛围
明确护士应当享有的权利
充分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强化医疗机构的职责
配备比例 • 权益保障 • 加强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 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 的,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 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
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 加强护士管理 • 设置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
权益保障
配备比例 加强管理
《护士条例》的宗旨
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 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保障医疗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 健康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护士条例主要内容
护士的权利义务 医疗机构的职责 护士执业管理
护士权利
护士的义务
护士法律法规知识
![护士法律法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47e85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7.png)
护士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
这些法律法规的遵守,不仅能够维护患者的权益,还能保护护士自身的权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护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供护士们参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对护士的培养、执业、权益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全文共分为七章,包括护士的资格要求、执业登记、职业伦理要求、职业责任和权利、护理服务质量保证、对护士违法行为的处理等内容。
护士们应当熟悉《护士法》,并严格遵守其中的规定。
二、医疗事故处理相关法规在护士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医疗事故。
对于医疗事故的处理,护士需要了解相关的法规,以便妥善应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了医疗事故的概念、处理程序、责任追究等内容。
此外,不同地区还可能有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与规范,护士们需要根据当地的相关法规进行操作。
三、医疗纠纷处理相关法规医疗纠纷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护士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纠纷处理办法》规定了医疗纠纷的程序、协调处理、仲裁与调解等方面,对于护士应对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患者权益保护相关法规患者权益保护是现代医疗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护士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法规,以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患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患者的基本权益、医疗机构的义务、投诉与处理程序等内容。
护士们应当熟悉相关内容,并将其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五、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护士们在处理患者信息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护士们需要妥善保管患者的个人信息,不得泄露或滥用。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避免违法操作或违反护理伦理。
最新护士法律法规
![最新护士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67a7a2ceb7360b4c2f3f6426.png)
•
(二)身份证明;
•
(三)健康检查证明;
•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证明。
•
第十五条 注册机关在受理注册申请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审核,
审核合格的,予以注册;审核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者。
•
第十六条 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二年。
•
护士连续注册,在前一注册期满前六十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
护理
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
•
获得其他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
申请
护士执业考试。
•
第八条 护士执业考试每年举行一次。
•
第九条 护士执业考试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
第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以及护士执业考试合格者,由省、
自
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
(四)其他不宜从事护士工作的。
第四章 执 业
• 第十九条 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
•
护理专业在校生或毕业生进行专业实习,以及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
进行临床实践的,必须按照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
第二十条 护理员只能在护士的指导下从事临床生活护理工作。
•
第二十一条 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 颁布单位 卫生部 • 颁布日期 1993年3月26 日 • 实施日期 1994年1月1日 • 第一章 总 则 • 第二章 考 试 • 第三章 注 册 • 第四章 执 业 • 第五章 罚 则 •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 第一条 为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 理安全,保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4c7bdb6a2b160b4e767fcf49.png)
• 1994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方法》
• 2008年我国《护士条例》
为什么要学习护理法律?
1
了解 自己的职责的法律范围,根据自己所学到的专业教育
知识及专业团体的规范和要求;
2
熟知 各项护理工作的原理和效果; 明确 哪些工作自己可以独立执行,哪些工作必须有医嘱或在
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防止法律纠纷;
违法护理行为的法律限定 侵权与犯罪
违法行为
疏忽大意与过失
收礼与受贿
侵权 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财产及人身权利不应有的侵
犯,侵权行为可以不构成犯罪,民事责任 可以通过民事 方式,如调解、赔偿等方式来解决。
犯罪 是指一切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被害者的基本合
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会依法受到惩处。刑事责任 犯罪 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若发现医嘱有明显错误有权拒绝执行; 若明知医嘱有错,却没有任何拒绝表现并执行,将由 护士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如果在护理人员提出明确申辩后,医师仍强制要求执 行,护士将不对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不良后果负任何法 律责任。
• 若明知该医嘱可能造成对患者的法律性损害却听之 任之,若酿成严重后果,将共同承担此引起的法律 责任 医嘱:10%氯化钾10ml静脉推注。 注意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对医嘱产生疑问,核对后再执行 口头医嘱 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医生更 改医嘱后再执行
疏忽大意与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
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 生严重的后果。 护理工作中最为严重的是过失。 分清犯罪与侵权行为的关键是护理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的正确鉴定。
护士责任心不强、不遵守查对制度而导致差错过 失,这种过失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和痛苦、引 起护理纠纷时,从法律上它属于失职但未构成犯罪, 构成侵权,如给药、输液错误,热水袋烫伤,躁动患 者未给予保护而坠床,护理记录中的错误等。但当疏 忽大意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时,从法律性质上就可能 构成了玩忽职守(渎职罪),属于犯罪。 如护士因疏忽大意而错给一位未做过青霉素皮试的 患者注射了青霉素,若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引起过 敏性休克导致死亡,则需追究该护士法律责任,即构 成犯罪,应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 护理 政策
![中国 护理 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bd32a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b.png)
中国 护理 政策
3. 护理教育政策: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护理专业,提高护理教育 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4. 护理服务政策: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医疗机构护理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推动护理服务的规 范化、专业化和人性化,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5. 护理研究政策: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护理科研工作,提供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促进护 理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 护理 政策
中国的护理政策是为了推动和规范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障公 众的健康和福祉。以下是中国护理政策的一些重要方面:
1. 护理法规:中国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明确了护士的法律地位 和职责,规范了护理行为和护理服务的管理。
2. 护理人力资源政策: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 和职业发展空间,以 护理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护理组织和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 的护理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中国护理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以上是中国护理政策的一些主要方面,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护理事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护理 服务的发展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题(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何时发布?何时起执行?(1993年3月26日卫生部令第31号发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共有几章几条?(共六章三十八条)3、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什么?(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4、申请首次护士注册必须填写《护士注册申请表》,缴纳注册费,并向注册机关递交哪些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身份证明、健康检查证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它证明。
)5、注册机关在受理注册申请后,多少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6、在什么情形下,护士不宜注册。
(①服刑期间;②因健康原因不能或不宜执行护理业务;③违反护士管理办法被中止或取消注册;④其他不宜从事护士工作的。
)7、护士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
)8、护士执业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视情节做出相应处理,其处罚方式包括哪几种?(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取消注册。
)9、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颁布,建立了护士的什么制度?(执业准入制度)10、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策略是什么?(⑴统筹规划,分级负责;⑵全面建设,突出重点;⑶依法执业,科学管理;⑷拓展服务,面向社会;⑸规范培养,形成体系。
)11、合理调整临床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
到2010年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多少?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多少?(50﹪、30﹪)12、2005年至2010年内,分步骤在哪些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13、《纲要》指出:进一步调整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到2010年,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应达到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各占多少比例的结构目标?(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
)14、为保证《纲要》内容的落实,制定了哪些具体的保障措施?(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②以点带面,推动落实;③加强交流,共同提高;④加强督导,保证效果。
)15、制定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什么?(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感染艾滋病病毒。
)16、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被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17、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哪些防护措施?(①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②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18、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对局部实施哪些处理措施?(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19、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哪些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20、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常用方案有哪几种?(两种,即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2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强化用药程序?(发生二级暴露后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2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
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哪些?(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23、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自何日起实施?(2004年6月1日)24、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25、感染性废物的特征是什么?(携带病源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26、损伤性废物的特征是什么?(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27、病理性废物的特征是什么?(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28、药物性废物的特征是什么?(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29、化学性废物的特征是什么?(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30、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什么?(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31、一次性医疗用品是指什么?(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器、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32、什么是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33、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34、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几级几等?其中一级医疗事故是指什么?(分为四级十二等,其中一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医疗事故。
)35、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的护理文书资料有哪些?(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
)36、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有哪些?(①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②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③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④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⑤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⑥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37、医疗机构的服务宗旨是什么?(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
)38、制定医疗机构的目的是什么?(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健康。
)39、任何单位或个人开展诊疗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0、在什么情况下医疗机构及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41、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应受到何种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于何时修订?何时起施行?(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43、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目的是什么?(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44、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应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保证药品质量?(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45、国家对哪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并由国务院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
)46、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假药,出现什么情形的定为假药?(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为假药;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为假药。
)47、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哪些内容?(药品的通用名称、成份、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4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所指药品是什么?(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共有几章几条?自何日起施行?(共有九章八十条, 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5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5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原则是什么?(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5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哪一级传染病?采取何种管理措施?(属于乙级传染病,按甲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管理。
)53、医疗机构发现甲级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①对病人、病源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②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③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源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54、什么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血吸虫等。
)55、什么是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56、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57、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