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一、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当时的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表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也不断演变出了不同的字体和书写方式,但其本质仍然保持着长期的稳定性。
二、汉字的演变历史1. 西周时期:东方金文的形成。
东方金文以象形文字为主,表示物体的外形和功能。
2. 春秋战国时期:小篆的诞生。
小篆是一种更加标准化、简化的文字,其形态严谨,书写技巧得到进一步改进。
3. 汉朝时期:隶书的出现。
隶书是大篆和小篆的演变,其笔画形状更加规范、平直,成为正式日常文字。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风靡。
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其体态端庄优雅、平滑流畅,成为书法艺术的代表性风格。
三、汉字的表现形式汉字是图像文字,具有表现形式多样性。
常见形式有正楷、行书、草书等,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
草书则是更加自由、简练、灵动的书法形式,是书法艺术中非常独特的部分。
四、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汉字作为汉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不仅承载着古代先民的智慧和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后世各个方面的文化。
除此之外,汉字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和演变也是十分重要的历史因素。
五、汉字之美传递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不同于语言的表现特征。
它通过书法的形式传递着文化的内涵,形式和意义相互融合,体现着汉字之美的独特魅力。
同时,在当代文化发展中,汉字继续激发着人们对文化研究、传承和发展的深刻思考。
总之,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呈现着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对于人们而言,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史,不仅是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正确的顺序
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正确的顺序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和演变历史悠久。
正确的顺序应为:
一、汉字的起源
据考古学家研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先民已经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表达事物。
这些象形文字最初只是简单的图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汉字。
二、汉字的发展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不同阶段。
其中,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用于商代的卜辞和祭祀中;金文是商周时期的铜器铭文,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书法作品之一;篆文是秦汉时期的官方文字,与印章结合使用;隶书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标准书写体,用于官方文件和碑刻;楷书是隶书的演变形式,是现代汉字的书写基础。
三、汉字的传播
汉字不仅在中国本土广泛流传,还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区。
其中,日本的汉字文化影响最大,日本的汉字书法和汉字教育均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影响。
总之,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是一段精彩的历史,它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卓越成就,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字之一,它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当时的文字是用象形符号来表示事物的形状或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象形符号逐渐演变成了更加简化的形式,形成了象形文字。
例如,“日”字就是由太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二、汉字的发展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人们开始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祭祀活动,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2. 简化字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提高文字的书写效率,秦始皇下令将汉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简化,这就是简化字的起源。
简化字的出现使得汉字书写更加便捷,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7世纪)汉字的书写形式经历了篆书、隶书等多个阶段,最终发展成了楷书。
楷书是汉字书写的标准形式,它具有规范的笔画结构和平衡的布局,成为了后来书法艺术的基础。
4. 现代汉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字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汉字除了传统的繁体字外,还出现了简化字和异体字等形式。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汉字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包括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
三、汉字的影响和重要性1.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文学知识。
通过学习和传承汉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2. 交流工具汉字是中国人民交流的重要工具,不仅在国内广泛使用,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学习和应用。
汉字的普及和推广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3. 认知发展学习汉字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汉字,儿童能够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当时的商朝人民为了记录商品和财产,开始使用一种象形文字,这就是汉字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
二、汉字的发展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朝末期和西周初期,人们开始将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是通过描绘实物的形状来表示其意义。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随着商朝的灭亡,周朝兴起,金文逐渐取代了甲骨文。
金文是一种更加规范和简化的文字形式,字形更加规整,书写更加流畅。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于是篆书应运而生。
篆书是一种方块形的字体,字形规整,书写工整,被广泛用于印章和铭文。
4. 隶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汉朝时期,隶书成为主要的书写体系。
隶书字形简化,笔画结构清晰,书写速度较快,被广泛应用于文书和官方文件。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
楷书字形规范,书写流畅,成为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6. 行书和草书时期(公元6世纪-公元14世纪)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草书是行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行书和草书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和个人书写。
7. 楷隶合一时期(公元14世纪-现代)明朝时期,楷书和隶书合二为一,形成了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
现代汉字字形规范,结构清晰,书写简洁。
三、汉字的影响与传播汉字作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字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交流:随着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的增加,汉字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例如,中国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汉字的演变》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汉字的演变历程可谓漫长而曲折。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二、汉字的起源1.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那时,人们用图画记录生活、表达思想,这些图画被称为“图画文字”。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画文字逐渐演变成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事。
三、汉字的发展1. 西周时期,汉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汉字的笔画逐渐规范,字形也更加规整。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六国文字”。
这一时期的汉字,字形和笔画更加丰富多样。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对汉字进行了规范化整理,形成了小篆。
小篆是秦朝时期的一种正式书写文字,为后来的隶书、楷书等字体奠定了基础。
四、汉字的演变1. 隶书:隶书是秦朝晚期至汉初的一种字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隶书字形更加简化,笔画更加流畅,便于书写。
2. 楷书:楷书是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约出现在东汉时期。
楷书字形规整,笔画工整,成为后世书法的主要字体。
3.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大约出现在魏晋时期。
行书字形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笔画更加自由,书写速度更快。
4. 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极简字体,大约出现在汉代。
草书字形极为简化,笔画简练,书写速度极快。
5. 简化字:简化字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的一种汉字书写形式。
简化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降低识字难度。
五、汉字演变的意义1. 传承文化:汉字的演变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汉字的演变,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2. 促进交流:汉字的演变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字更加统一,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3. 提高效率:简化字的推行,使得汉字书写更加快捷,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
六、结语汉字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体系,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瑰宝。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华夏族先民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记录生活和交流信息。
最早的汉字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些文字形状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有直接的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为表意文字,并发展出了许多字形和字义。
二、汉字的演变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主要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甲骨文的字形复杂,结构繁复,但仍保留了一定的象形特点。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甲骨文的发展阶段,出现在青铜器上。
金文字形逐渐简化,结构更加规范,开始出现了一些象形转化为指事字的现象。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篆书是秦朝时期的字体,用于刻制印章和铭文。
篆书字形规整,结构简洁,标志着汉字从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的转变。
4. 隶书时期(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隶书是秦汉时期的字体,用于书写官方文书和文件。
隶书字形规范统一,笔画结构清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楷书是汉字的标准字体,用于书写文稿和书籍。
楷书字形规范美观,笔画结构平衡,成为后来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汉字的发展1. 汉字的传播:汉字最早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文字。
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汉字还传入了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2. 汉字的演变: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各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字形和读音。
例如,日本的汉字发展为“假名”和“片假名”,韩国的汉字发展为“谚文”。
3. 汉字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数字化和电子化,出现了汉字输入法和汉字字库等工具,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使用。
四、汉字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汉字的学习和传承,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内涵、最系统的文字之一,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智慧积淀。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回顾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时期。
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人们通过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象形图案记录事物,这就是最早的汉字形态。
通过这些古老的文字,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形态逐渐简化,演变成为了后来的篆字和隶书。
二、汉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篆字、隶书、楷书和行书。
1. 篆字篆字是指在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文字形态,其特点是形状刚硬、笔画繁复。
篆字的使用给后来的汉字书写奠定了基础,并对印章的雕刻有着重要影响。
2. 隶书隶书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是在汉代出现的一种文字书写形式,特点是简练、规范、书写迅速。
隶书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交流,也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3. 楷书楷书是汉字书法发展的演化阶段,其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
楷书通体工整、笔画平稳,是各类书法中最常见、最为人熟知的一种。
4. 行书行书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风格,它是楷书与草书的中间形态,既有楷书的规范性,又有草书的流畅性。
行书是为了在速写中兼顾速度和美感而产生的。
三、汉字的演变与影响汉字的演变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
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到如今的简化字,汉字一直在不断发展与变革。
汉字的发展对中华文明的繁荣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它嵌入了中华民族众多方面的智慧与思想,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此外,汉字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汉字的传入和交流,许多国家借鉴了中国的文字系统,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都通过汉字对其文字进行了发展和改造。
总结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从最早的甲骨文、篆字到现代的楷书、行书,汉字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形态的变化,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简化字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在兽皮、骨头等上面刻画出象形图案,用来记录生活中的事物和经验。
这些图案逐渐演变成了最早的象形文字,比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而“人”字则代表人的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象形文字进行简化,以便更方便地书写。
这就是象形文字向指事字的转变。
指事字是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示事物的特征,例如“上”字用一条竖线表示高度,表示在上方。
这种简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书写的效率。
二、汉字的演变与发展1. 象形文字的演变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使用会意字,即通过组合象形文字来表示新的含义。
例如,“木”和“子”组合在一起就表示“林”,表示多棵树木的集合。
这种方式使得汉字的表达能力更加丰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摒弃了象形文字的形状,而是将其简化成更加易于书写的形式。
这就是汉字的形态演变过程。
例如,“马”字的早期形态是一个马的全身图案,而现代的“马”字则只保留了马的头部特征。
2. 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字形、字义和字音三个方面。
字形是指汉字的外形特征,字义是指汉字所代表的含义,字音是指汉字所对应的发音。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汉字的完整表达。
汉字的字形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结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
每一种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汉字的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效率,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了汉字的简化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汉字的繁体字被简化为简体字,大大减少了书写的繁琐程度。
然而,汉字的简化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美感和文化传承,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简化字提高了汉字的实用性和普及程度。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结构——新说
汉字的结构是“外圆内方”。这法于古人 的“天圆地方”的理念。“○”是“[”的 简化形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的周长与直径相比是一个常量 (π=3.14159……),“π”是物质世界 “变易”中的“不易”,可谓“万变不离 其中”。“○”是在线条长度固定时,可 以占据的最大“宇宙空间”。可见,汉字 的“外圆内方”结构是“完美”和“节省” 的构造方式。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 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 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 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 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 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 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 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 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 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 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 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 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
资料小连接
•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写到: “我还见过一幅这位仓颉的画像, 是生着四只眼睛的老头陀。可见要 造文字,相貌先得出奇,我们这种 只有两只眼睛的人,是不但本领不 够,连相貌也不配的。”说的真是 有趣。
汉字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 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字型,即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 因为是刻写在形状各异的甲骨片上,刻写后也不 好改动,所以先人们顺势就章,一气呵成。整体 效果或规矩整齐、错落有致,或变化多姿、随意 大气,体现了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 性。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 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字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汉字出现在中国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中。
这些最早的汉字是以象形、指事和会意为主要特征的,通过简单的图画来表示事物的外形和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的形态,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字形和字义。
二、汉字的发展1. 隶书时期:隶书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隶书的出现使汉字的书写更加规范和统一。
隶书的字形更加简洁、工整,适合用于书写公文和官方文件。
2. 楷书时期:楷书是汉字书写艺术的巅峰之作。
楷书的字形更加规范、方正,具有很高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楷书成为了后来书法艺术的基础,对于后世的书法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3. 隶变楷:隶变楷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隶书和楷书之间,出现了一种过渡性的字体,既有隶书的书写特点,又有楷书的规范性。
隶变楷的出现使得汉字书写更加灵活多样。
4. 简化字:20世纪50年代,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提高文字的识别能力,中国政府进行了一次汉字简化的改革。
通过减少汉字的笔画数和调整字形结构,使得汉字更加简单易学。
这一改革对于推广普及汉字的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发生了许多变化。
有些字形变得更加简化,有些字义发生了扩充或缩减。
例如,古代的汉字“人”原本是用来表示人的形状,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人的意思。
而现代的汉字“人”则是简化后的字形,更加方便书写和识别。
此外,汉字的字音也发生了变化。
古代的汉字读音多为单音节,后来逐渐演变为多音节。
例如,“山”在古代读音为“san”,而现代读音为“shan”。
总结起来,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系统之一。
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书法和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完整版起源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大约公元前14世纪。
它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活动。
1.2 金文的演变:金文是汉字的重要演变阶段,出现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笔画繁多,形态多样,成为后来汉字演变的基础。
1.3 汉字的定型: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各个地区的文字进行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汉字体系。
这一过程被称为“汉字的定型”,使汉字的形态更加统一、规范。
二、汉字的演变2.1 简化字的出现: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和简化繁复的字形,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汉字简化的潮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6年的简化字方案,将一些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使汉字书写更加方便。
2.2 繁体字的保留:尽管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繁体字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繁体字保留了汉字的传统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汉字在世界的传播: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汉字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许多国家的学校都开设汉语课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这为汉字的演变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汉字的结构3.1 笔画的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汉字的形态是由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汉字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点等,每个笔画都有一定的顺序和书写规范。
3.2 部首的作用:部首是汉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汉字的分类标志。
部首可以帮助人们查找和理解汉字的意义,是学习汉字的重要辅助工具。
3.3 偏旁的组合:汉字的形态往往由多个偏旁组合而成,每个偏旁都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组合不同的偏旁,可以形成新的汉字,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是中国文字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远古时期龙骨或象骨上刻画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
而金文则是青铜器上所刻的文字,其出现标志着汉字的形状和结构的初步形成。
在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后,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开始,逐渐转变为具有表意和表音功能的形声文字。
二、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中的千变万化的过程。
最初的汉字主要通过图像来表达事物的含义,例如人、山、水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汉字逐渐发展出会意、形声和转注等构字法。
会意是通过结合多个象形字来表示抽象概念的方法,形声则是通过一个字的声音部分和形状部分来表示意义的方法,转注是一种注音法,通过在旁边加上表示音的符号来表示发音。
这些构字法的应用丰富了汉字的形态和功能,使其更加适应了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
三、汉字的发展随着汉字的传播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它逐渐成为东亚地区主要的文字系统之一。
汉字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中华文化的辐射和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影响了许多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文字系统。
从最早的越南字母到后来的日本汉字和韩国汉字,都受到了汉字的深刻影响。
同时,汉字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为人们的交流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工具。
结语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深度。
它不仅具有凝练的形态美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还承载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和积淀。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自豪并善于传承汉字文化,让这一宝贵的遗产继续璀璨辉煌。
同时,我们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世界各国一起分享和探索汉字的魅力,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中国史前时期。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最早的汉字出现在中国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这些最早的汉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诞生,它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汉字的演变与发展1. 金文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汉字进入了金文时期。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的形状更加规整和统一,与甲骨文相比,更具有书法特色。
金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化。
2. 篆书时期: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汉字进入了篆书时期。
篆书是刻在印章上的文字,它的形状更加简洁和规范,每个字的笔画结构更加明确。
篆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形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 隶书时期:约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字进入了隶书时期。
隶书是官府和文人学士所使用的文字,它的形状更加工整和规范,每个字的笔画结构更加规范和统一。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形式的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4. 楷书时期:约公元3世纪至公元10世纪,汉字进入了楷书时期。
楷书是书法家所使用的文字,它的形状更加工整、规范和美观,每个字的笔画结构更加规范和统一。
楷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形式的极致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汉字的特点与优势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系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的表意能力:汉字的表意能力非常丰富,一个字可以包含丰富的意义和信息。
这使得汉字成为一种非常适合表达复杂概念和思想的文字系统。
2. 独特的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汉字为基础,通过不同的书写风格和技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汉字书法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文字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通过对其历史和演变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代的甲骨上,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活动。
1.2 金文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甲骨文逐渐演变为金文,形成了更加规范的字形和结构。
1.3 汉字的形成:汉字是在秦朝统一文字后形成的,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了现代汉字的基础。
二、汉字的发展2.1 汉字的传播:汉字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传播到各地,逐渐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文字之一。
2.2 汉字的改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简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2.3 汉字的保护:汉字是中国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汉字的保护力度,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三、汉字的特点3.1 汉字的象形性:汉字的字形大多来源于实物的形状,具有一定的象形性,便于记忆和理解。
3.2 汉字的独特性: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发音,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符号。
3.3 汉字的多音性:汉字是一种多音字体系,一个字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发音和意义,增加了汉字的表现力和魅力。
四、汉字的影响4.1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4.2 国际交流: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也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4.3 教育普及:汉字是中国的主要文字系统,对中国人的教育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了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汉字的未来5.1 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也在不断地与新技术相结合,推动了汉字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5.2 文化传承: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贡献。
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1 中国汉字的历史起源汉字是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要的文字系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早在公元前1300年,起源于当今大陆地区最原始的社会: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最早出现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周边的河流两岸,当时的社会圈子以交易和贸易为主。
当时人们记录记忆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画符,但是他们的符文并不便于表达意义,而且也难以不断变化,因此人们希望有一种更易识别的符号来记录记忆。
2 殷商文字发展随着殷商社会的兴起,文字也迅速发展。
殷商时期的文字采用农业文字、商业文字、服饰文字和田园文字以及历史文字等多种文字进行记录,可以说是真正的“汉字”的开启。
殷商把他们的文字用在了很多方面,例如算术、天文、工程、绘画、酿造、马术等等,这样的传统把汉字的应用在不断发展拓展,积累了大量的文字。
3 战国到秦朝战国到秦朝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是汉字发展及标准化的关键时代。
在这一时期,文字除了被用来记录古代律例外,还在诗词歌赋、书记著作中大量应用。
与此同时,汉字也在以自勉强发展,这是汉字的第二次历史性发展。
战国时期的文字拥有几千余个文字,而秦朝时文字已开始大量统一,减少到少于 one thousand个,也就是现在汉字大致呈现的样子,可以说是汉字最为完善的状态。
4 后来的发展后来几千年以来,汉字始终没有停止过发展。
从西汉以来,汉字与楔形文字、金文和拼音文字一起,形成多民族文字文化交流的基础。
汉字在今天仍然是中国社会中应用最多、最重要的文字系统,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之,中国汉字的诞生与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3500年,这个伟大的文字系统为中华文化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文化储备,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堪称是中华民族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共同语种。
汉字的结构演变
汉字的结构演变汉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其演变过程至关重要,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结构特点三个方面探讨汉字的结构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产生于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形态多为刻画动、植物的外形,简单直接。
而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盛行的文字,书写工整,线条流畅,代表了当时华夏族的文化水平。
这两种古代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初步形成。
二、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五个阶段。
1. 象形阶段:汉字最早的形态是与事物的形状相呼应的象形文字。
比如“太阳”的字形就是一个太阳升起的样子,非常直观形象。
这一阶段的汉字形态简单,构造直观。
2. 指事阶段: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一些事物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复杂,无法用单一的象形图形来表示。
于是人们开始使用简化的图形来表示事物的某些关键特征,这就是指事文字的阶段。
例如,“上”的字形就是一个向上箭头的简化图形,表示位置的概念。
3. 会意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复杂,一些事物的含义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图形表示。
会意阶段的汉字更多地使用组合字形来表示一个概念。
例如,“休”的字形由“人”和“木”组成,表示靠树休息的意思。
4. 形声阶段:形声文字是汉字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形声文字的字形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声旁表示字的音。
这一阶段的汉字构造复杂,但也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听”的字形由一个耳朵旁和一个王字旁组成,王字旁表示字的音,耳朵旁表示字的意思。
5. 转注阶段:转注文字是汉字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也是现代汉字的主要组成形式。
转注文字不再使用象形图形,而是使用构造类似的形状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静”的字形由木字旁和青字旁组成,木字旁表示字的意思,青字旁表示字的音。
汉字的发展规律
汉字的发展规律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和形态等方面详细介绍汉字的发展规律。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汉字是象形文字,通过图画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为象形兼会意的文字,即通过图画和抽象符号来表达意义。
到了商代和西周时期,汉字开始出现了象声字和指事字,即通过声音和指示符号来表达意义。
到了秦汉时期,汉字进一步演变为形声字,即通过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来表达意义。
二、汉字的结构与形态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左上右下结构等多种形式。
其中,上下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形式,由上部和下部构成,上部通常表示汉字的声音,下部通常表示汉字的意义。
左右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左部通常表示汉字的意义,右部通常表示汉字的声音。
左中右结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结构形式,左部和右部分别表示汉字的意义和声音,中部通常起到连接的作用。
左上右下结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形式,左上部通常表示汉字的意义,右下部通常表示汉字的声音。
汉字的形态可以分为直线形、曲线形、方形、圆形等多种形式。
其中,直线形是最基本的形态,由直线构成,代表着刚强和稳定的意义。
曲线形是一种比较柔和的形态,由曲线构成,代表着柔和和灵动的意义。
方形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形态,代表着正直和规矩的意义。
圆形是一种比较圆润的形态,代表着和谐和完整的意义。
三、汉字的演变规律汉字的演变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形声转化:汉字的声旁和形旁在演变过程中会发生转化。
例如,原本表示声音的旁边会逐渐变成表示意义的旁边,原本表示意义的旁边会逐渐变成表示声音的旁边。
2. 义符推广:一些汉字的意义会逐渐推广到其他汉字中,形成新的意义。
例如,原本表示太阳的汉字“日”逐渐推广到表示时间的汉字中,形成新的意义。
3. 形旁合并:一些汉字的形旁会逐渐合并成一个整体。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系统,其起源与发展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等五个部分详细阐述汉字的完整版起源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时期的龟甲和兽骨上。
这些文字的形状简单,象形性强,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活动。
1.2 金文的出现:金文是汉字的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的字形更加规范,结构更为复杂,标志着汉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书写系统。
1.3 小篆的形成:小篆是秦朝时期统一汉字的结果,它的字形更加规范、整齐,成为后来汉字书写的基础。
二、汉字的演变2.1 汉字的繁简演变:汉字的字形经历了繁复到简化的演变过程。
从甲骨文到小篆,字形逐渐简化,减少了笔画的数量,使得书写更加简便。
2.2 汉字的音韵演变:汉字的读音也经历了演变过程。
从古代的音韵到现代的普通话,汉字的读音逐渐规范化,但也出现了一些音韵的变化和差异。
2.3 汉字的意义演变:汉字的意义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演变。
有些字的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发生转变,甚至产生了一些新的意义。
三、汉字的结构3.1 汉字的基本构造:汉字由笔画组成,每个笔画有不同的书写顺序和结构。
汉字的构造方式有横、竖、撇、捺、点等,这些构造方式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字形。
3.2 汉字的部首和偏旁:汉字的结构中常常包含有部首和偏旁。
部首是汉字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判断字的意义;偏旁则是部首的组成部分,可以用来判断字的音韵。
3.3 汉字的字义和字音:汉字的字义和字音是汉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字义是指字的意义,字音是指字的发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汉字的完整含义。
四、汉字的特点4.1 汉字的象形性:汉字的字形往往与其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有一定的关联,具有一定的象形性。
这种象形性使得汉字在书写和记忆上更加直观和生动。
4.2 汉字的多音性:汉字的多音性是指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读音。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祖先们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进行交流。
最早的汉字形状与实物形态相似,通过图画来表达事物的含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结构复杂、形态多样的象形文字。
二、汉字的演变过程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代晚期,人们开始使用甲骨文,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甲骨文的形状较为简单,多为线条组成的图形,文字的含义与实物形态相关。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金文,将文字刻在金器上。
金文逐渐脱离了实物形态,形状更加规整、笔画更加繁复,有些字形已经与现代汉字相似。
3. 篆书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3世纪):在秦汉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篆书,将文字刻在印章上。
篆书的字形更加规范统一,书写工整,笔画线条笔直,整体感觉较为方正。
4. 隶书时期(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在东汉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隶书,隶书的字形更加规范,笔画线条粗细有致,整体呈现出一种行书风格。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现代):从东晋到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楷书,楷书的字形规范统一,每个字的结构清晰,书写简洁利落。
三、汉字的发展趋势1. 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汉字的书写要求越来越高效,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推行了汉字简化的运动,将一些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使得汉字书写更加方便快捷。
2. 标准化:为了统一汉字的书写规范,国家制定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常用字的书写形式和用法,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规范统一。
3. 国际化: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字的影响力的增强,汉字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目前,汉字已经成为国际上学习的热门对象,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講 漢字的起源與演變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它和古埃及文字、古蘇末文字和古巴比倫文字,都在四千 年以上,但是漢字使用的歷史卻是世界上最長久的:漢字從產生到現在,一直被使用著,從 未間斷;而其他的古老文字,都在兩千多年前就不使用了。
所以從現在使用的文字來看,漢 字是歷史最悠久的文字。
但是漢字從發生到現在,曾經有許多演變。
到底漢字是怎樣產生的?其演變情形又如 何?這是本講要討論的重點。
第一節 漢字起源的傳說以文字代替語言,其間必然經過相當長的蘊育過程。
根據許慎《說文解字‧敘》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 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 偽萌生。
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 品以察,蓋取諸夬。
許慎認為庖犧氏統治天下的時代,曾經創作「八卦」,用來反應各種客觀的世界;後來 神農氏曾經用「結繩」記事,但由於事物繁多,結繩記事的方法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因而萌 生許多巧飾詐偽的事情。
到了黃帝時代,他的史官倉頡,創造了「書契」,這才使百官得以 治理,萬民得以督察。
這裡列舉的八卦、結繩、書契,似乎都暗示它與文字的起源有關。
(一)八卦《易經》〈繫辭〉下篇曾提到:「古者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 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 類萬物之情。
」似乎這就是前面所引許慎那段話的來源。
所謂八卦,即乾≣、坤 、震 、 艮 、離 、坎 、兌 、巽 。
《易乾鑿度》說:≣,古文天字, ,古文地字, ,古文火字, ,古文水字, ,古文風字, , 古文雷字, ,古文山字, ,古文澤字。
其實八卦所代表的只是自然界的八個現象,其符號是由陽爻「-」與陰爻「--」的排列 組合,八個卦重疊組合,可得六十四卦,古人用以占測吉凶禍福。
過去有人認為坎卦 就是篆文的「水」字( ),乾卦≣就是草書的「天」字(寫作三橫連筆 ),但一般認為這僅 是一種附會。
不過從甲骨文字的數字看來,多數是由一根根的算籌 (竹木棍或蓍草等做材料) 所拼成,如:- = ≣ × ^ (介) + 八一、二、三、四、五、六 七、八此外,如「爻」字甲骨文作「 」,「教學」二字甲骨文也有「爻」的成分。
由此看來, 可能有些與占筮有關的文字,採用了八卦符號,但不能說是漢字起源於八卦。
(二)結繩《易經》〈繫辭〉下篇又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老子》第八 十章也提到:「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的話。
又《莊子‧胠篋篇》說:昔者容成氏、大庭氏、 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 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都認為古時有結繩而用的世代。
以結繩來記事,是原始民族普 遍採用的記事法,現代仍然有些少數民族採用。
嚴如煜 《苗疆風土考》,林勝邦 《涉史餘錄》, 記載苗人、琉球人都有這種習俗,南美洲的秘魯也有結繩記事的情形。
結繩記事似乎只能記錄簡單的數字,用以幫助回憶,而不能記錄完整完整的事情,更不 能表示固定的讀音,所以只能算是一種原始記事法,尚不具備文字的性質。
不過有些文字也 可以採用結繩符號作為構字符號,如數目字中十、廿(音「念」)、卅(音「薩」)、卌(音 「夕」),在商周金文中分別寫作 、 、 、 ,都像是結繩的形象。
三十年為一世的世 字,小篆的寫法也與卅字很類似,這些都是十的倍數,可以推想結繩記事對漢字的產生具有 一定的影響。
基本上,漢字是以象形為基礎構成的文字,結繩是諸多形體中的一種,自然可 以採用來做構字的符號。
(三)契刻書契的契字,許慎解為「大約也」,就是大的契約,字形結構是 大 。
《說文》另有栔字,解為「刻也, 木」。
依此,則契是名詞,栔是動詞,但契字也可以解作「刻」,如《詩‧公劉》:「爰契我龜」,契龜就是在龜甲上刻契文字。
契字所 的丰, 像用刀刻畫的契約,中間一豎,表示契約刻成後要在刻畫的中間剖開,雙方各持一半,以便 將來核對,核對完全吻合叫做合契或合符。
字也可以作鍥,《荀子、勸學》所說的「鍥而不 捨,金石可鏤」,表示刻鏤金石叫鍥,則刻畫木頭為栔,其實都與「刻」有關。
劉熙《釋名》 說:「契,刻也,刻識其數也。
」木契上刻上一條條的刻痕,只是用來幫助記憶,當然不能 算是文字,不過今傳文字中記數之字像一二三之類,可能是由契刻發展而成的。
此外,契刻的形式,是古代文字書寫形式之一,既可以刻在龜甲獸骨上,也可以刻在竹 木上。
西周〈師同鼎〉銘文把「冊告」寫作「 告」,似乎透露出竹木冊也有用刻的,所 以契刻之法對文字的產生應具有更積極的條件。
《易‧繫辭》和《說文解字‧敘》都把「書契」連稱,契用刀刻,書是用筆寫的。
出土 的甲骨,有些是書寫而沒有刻的,在銅器文字裡也有「聿」字,就是古代的「筆」,可見書 寫也是古代文字的一種表現形式。
(四)圖畫契起源於記號,書則起源於圖畫。
《呂氏春秋‧勿躬》說「史皇作圖」,同書〈君守〉 篇又說「倉頡作書」,《世本‧作》則稱「史皇作圖,倉頡作書」,二書都以圖和書並舉, 暗示文字與圖畫的密切關係。
許慎《說文解字、敘》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 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從「依類象形」的敘述,也說明了文字與圖畫的直接 關係。
倉頡造字之說,盛行於戰國到兩漢。
從《易‧繫辭》、《呂氏春秋》、《說文解字》到 孔安國《尚書、敘》都提到倉頡作「書」或「書契」的話,根據許慎「依類象形」和「形聲 相益」的詮釋,就是指的文字。
司馬遷和許慎諸家都認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
然而文字是否 一人之力所能獨造的呢?從文字數量的古少今多,和戰國時期秦系文字與六國文字形體的差 異看來,顯然不是一時一地的人所造,更不是一人之力所獨創,創造文字的歷史條件應該是 由全體人民共同形成的。
這個條件可以簡單的歸納為兩點:首先,利用各種簡單的抽象符號 或象形符號來幫助記憶的作法,已經成為習俗,從而要求更精確的記事符號,於是刺激文字 的產生。
其次,當部族與部族之間,因為商業或政治需要,往來頻繁,為了溝通、結盟、或 行政統治的目的,文字便成為迫切的交流手段。
於是由少數的人蒐集當時通行的符號,整理 成初期的文字,在情理上這是有可能的。
《荀子、解蔽》說:「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好稼者眾矣,而后稷獨傳者, 壹也。
」荀子認為倉頡之前已有造書的人,就像后稷之前已有人從事稼穡。
只是倉頡之前所 作的表意符號並不一致,倉頡可能是第一位把文字作統一的人。
章太炎〈造字緣起說〉云: 「一二三諸文,橫之縱之本無定也;馬牛魚鳥諸形,勢則臥起飛伏,皆可則象也;體則鱗羽 毛鬣,皆可增減之;字各異形,則不足以合契。
倉頡者蓋始整齊畫一,下筆不容增損。
由是 率爾著形之符號,始為約定俗成之書契。
」認為倉頡對文字作了「整齊畫一」的整理。
他的 學生黃季剛在〈論文字初起之時代〉中說:「竊意邃古之初,已有文字,時代綿邈,屢經變 更;壤地 離,復難齊一。
至黃帝代炎,始一方夏;史官制定文字,亦如周之有史籀,秦 之有李斯。
然則倉頡作書云者,宜同鯀作城郭之例,非必前之所無,忽然刱造,乃名作也。
」 認為倉頡是史官,有統一文字之職,「非必前之所無」,則其重點在於統一整理。
二氏對「倉 頡作書」的舊說,都作了很合理的推論。
第二節 從原始陶文看漢字的起源清末發現的甲骨文,已經是發展相當成熟的文字,顯然是經過長期蘊育的結果。
甲骨文 出土之地為河南安陽,也就是殷商盤庚的故鄉,當地小屯村之東、北及西北方,有洹水環繞, 即《史記‧項羽本記》所謂「洹水南殷虛上」的殷虛。
盤庚遷殷,約在西元前一三八四年, 盤庚上距黃帝約一千二百多年,則《說文‧敘》所謂「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之說,並非 不可能。
對於漢字起源問題的研究,原始陶器上的刻畫符號最受注目。
近年發現的原始陶器刻符 很多,重要的有半坡陶文、大汶口陶文、二里頭陶文、台西陶文、小屯殷虛陶文等。
(一)西安半坡陶文西安半坡是陝西渭水流域重要仰韶文化遺址之一,根據一九六三年出版的《西安半坡》 考古報告,陶器上刻的符號,筆劃簡單,形狀規則,共有二十二種,豎、橫、斜、叉都有(圖 2-1),而以豎的為最多。
刻符多刻在陶盆外壁和陶缽底部。
一般的器物上只有一個刻符, 可能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製造者。
刻符具有明顯的共性,說明它是同一系統的符號。
經 過碳十四的年代測定,這些陶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左右(四七七○±一三五-四二九○± 二○○B.C)。
圖2-1、西安半坡陶文對於陶器上的刻符,學者有不同的看法:郭沫若認為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與花押或 族徽相類;于省吾認為就是原始文字,並與商周古文相比對;李孝定認為是部分漢字的原始 形式;王志俊認為其中包含數字刻符和象形文字刻符兩類,已屬簡單的文字。
裘錫圭認為這 種符號表示的,決不會是一種完整的文字體系,甚至連原始文字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李學勤 也認為,對這些簡單幾何形線條,用後世的文字去比附,總是有些危險的。
總之,有人認為 它就是早期的漢字;有人則認為不是文字,但對漢字產生有一定的影響。
半坡陶器刻符很可能具有標示數目的作用,因為像 ×+等符號與商代數目字的 形構相似,但僅孤立的出現在陶器口緣邊,證明它還不能記錄語言,不具備文字的條件。
它 也不大可能是氏族或個人的徽號,因為同地出土的其他陶器大量出現魚紋或人面魚紋,說明 當時此地的居民是以魚為徽記。
所以我們只能認為,西安半坡陶器刻符,很可能是數字的前 身。
(二)山東大汶口陶文一九五九年在山東莒縣陵陽河等地,發現了屬於大汶口晚期文化的灰陶尊,陶尊上各有 一個塗了紅顏色的刻符(圖 2-2),這些陶尊距今約四千年至五千年左右(二七八○B.C± 一四五),相當於少昊時期。
學者對這些陶器上的刻符也有不同的看法:唐蘭和于省吾都認 為早期的漢字,並釋為炅或旦,及戉、斤等字;裘錫圭認為與古漢字相似的程度極高,它與 漢字有一脈相承的關係,這些象形符號已經不是非文字的圖形,而是原始文字了。
圖2-2、大汶口文化陶文雖然也有人認為這些是屬於圖畫記事性質的符號,但因為刻在作為禮器的陶尊邊緣上, 具有族徽的特徵,應該是形音義具備。
詹鄞鑫 《漢字說略》 說其中有些符號的偏旁多次出現, 而且出現在一定距離的不同地方,例如在諸城前寨遺址也曾發現有相同符號的殘片,證明這 些符號已在一定範圍內通行,具備交流信息的可能性。
又從符號結構看,既有獨體象形的, 如「戉」「斤」,又有合體會意的,如「炅」「 」,因此說已具有早期漢字的特點。
(三)河南偃師二里頭陶文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是一九五七年發現的,徐旭生認為這裡可能就是商湯的都城西亳。
根據一九六五年《考古》第五期所載的發掘簡報記述,出土文物十分豐富,完整和復原的陶 器共有三六○多件,小件器物七千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