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不当的人类行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思想的引入变得迫切。
本文将试论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关系,并探讨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基本原理1. 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物种多样性:生态学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选择和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地植物,以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3. 循环利用:生态学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重废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1. 植被规划与设计:植被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思想在植被规划与设计中强调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以实现植物群落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态水池的设置:生态水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设置生态水池,可以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和保护水质,为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条件。
生态水池还可以吸收并净化园林中的雨水,减少洪涝和水资源的浪费。
3. 生态景观的生态恢复: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
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护受损的生态系统,重建自然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4. 生态交通系统的设计: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还涉及到交通系统的设计。
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环保的出行方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题库(考生整理)2023年修改整理
必备知识点:●都市集中主义的提出者是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园路线形设计分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雅典宪章》中提出都市的四大功能分别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国家级园林都市评选标准》中评价园林都市绿化水平的指标是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国家级园林都市评选标准》中评价园林都市绿化水平的指标是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绿化:指栽种树木、花卉、草皮等绿色植物,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的措施称●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广义的绿地是指所有生长着绿色植物的地域,狭义的绿地则指都市规划用地范围内被植被覆盖的土地、空旷地和水体形成的绿化用地)●都市绿地包括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它绿地等●都市绿地系统是由都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城”:有防备功能的居民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市”:交易的场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都市”:具有防备功能和交易场所的居民点●古代都市●年代划分的区别:●中国:殷商开始——清末(古代)●西方:公元5世纪往常(古代Ancient)公元5世纪—14世纪(中世纪Middle Ages)公元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Renaissance)公元16世纪往后(近现代Modern)●都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都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都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都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都市广场为中心●田园都市:种兼有都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都市●道路(Paths):观看都市的渠道,其他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
●边沿(Edges):是两个面的界线,非道路的线性要素。
●区域(Districts):具有某些特征的都市里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两度范围的。
●结点(Node):是一些节点、集中点,如道路交叉口,结构的变换处、广场等。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九章 风景名胜区
17
• 景观功能 风景区有树立国家形象、美化大地景观、创造健康优
美的生存空间的景观形象功能。
• 科教功能 风景区有展现历代科技文化、纪念先人先事先物、增
强德智育人的寓教于游的功能。具体体现在科研科普、历 史教科书、文学艺术课堂等方面。
• 经济功能 风景区具有一、二、三产业的潜能,有推动旅游经济、
从旅游区角度,有区域性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旅游线 路设计、旅游节目设计、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供给 发展计划。
20
风景名胜区的范围是确定的,一旦划定后, 就有法律效力。
旅游区的范围不确定,设有明环境效益和 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 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的自然栖息地,珍稀 的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 和重要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地 域。
9
•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法定的区域概念,也称风
景区,由相应级别的政府批准。 它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
规模和旅游条件,可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憩娱乐 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10
1)景物——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 是风景区构景的基本单元。
2)景观——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 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21
第二节 风景资源与风景区的分类评价
1、风景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 风景资源的层次与分类
风景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 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的分类方 法,以景观特色为主要划分依据,将风景资源划分为3个 大类、12个中类、98个小类。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摘要:风景园林设计最根本的目标是要实现其艺术性和美学性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设计者必须要创新思维模式,变革设计理念,并且采用恰当的设计方法。
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字:风景园林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明显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还需要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在这种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建设获得了发展。
风景园林既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追求的需要,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
设计是风景园林建设的起始阶段,下面本文就对其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一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分析随着现代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设计人员的构成也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但要想保证风景园林设计达到良好的效果,最为关键的是要使设计理念具有创新性,既能够凸显前卫设计的一面,又能够仅仅的和城市的发展相连接。
具体说来,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风景园林的设计要体现社会因素和物质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从人文的角度来讲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文特色,这一要素具有地方独特的民族性和文化性,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因此说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设计,使风景园林中的每个角落都能够凸显人文色彩,彰显独特的生命力。
而物质因素主要指的是城市中的水资源以及地形地貌等要素,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这两者是不能缺少的。
水是生命之源,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水能够展示出灵动的感觉。
风景园林中的水景就是用水组成各种形态而成的景观,设计者需要重点加强对水景的创造,使风景园林中的水景既能够展现出灵动美,又能够给人一种明镜清澈的感觉。
植物景观也是风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物质因素之一,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因素,既能够达到绿化的效果,也能够带来美观的功效,在选择植物景观的时候,设计者需要结合实际,既要选择具有色特的植物,也需要和城市的文化内涵相结合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设计理论主讲:宁崴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规划设计教研室绪论一、概念1.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要求,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的两种主要形式: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2.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包括前期图纸设计和后期施工设计---造园。
3.绿地广义上,绿地就是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地面。
包括森林、农田、自然草地、园林绿地等。
狭义上,专指园林绿地:G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G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G3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G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5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4.绿化人工栽种植物的过程二、本门课的性质和内容性质:边缘性强----面广、各学科。
综合性强----综合个学科于一身,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
内容:设计原理、设计布局、设计程序、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
三、学习设计艺术理论和园林设计的创作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动手、动脑、多看、多问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第三章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第一节园林设计的依据一、科学依据二、社会需要三、功能要求四、经济条件1、科学依据依据相关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智慧树知到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师范大学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智慧树知到章节答案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江西师范大学1.“美国风景园林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于1863年在纽约中央公园设计建设中,首次提出了“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概念。
()答案:对2.景观美学的特性有()。
答案: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独立性3.()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着,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但不同历史阶段的风景园林有其共性内涵。
答案:风景园林4.空间的创造就包括从无限的宇宙空间中有计划地分隔并组织出积极空间。
()答案:错5.风景园林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创造出具有美学和实用价值的设计方案。
答案: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环境艺术###建筑学6.廊道的变化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
()答案:错7.因子生态学分析方法是依靠多元统计技术方法来实现,其中主()是城市研究中最常采用的多元统计技术方法。
()答案: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8.景观视觉形象的基本元素有(),所有的景观形态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组成的。
答案:面###体###线###点9.景观空间可以分为较封闭、开敞和狭长空间三种类型。
()答案:对10.()是一个在外表上与周围环境具有明显差异的非线形地表区域。
答案:斑块11.(多选题)谁提的运用与组织有:()答案:水面倒影造景###水生植物造景###水中动物造景12.园林建筑满足景观要求主要表现在:()答案:赏景###点景###引导游览路线###组织园林空间13.谁提的运用与组织有:()答案:水生植物造景###水中动物造景###水面倒影造景14.从园林范围讲,地形主要包括土丘、台地、斜坡、平地()答案:对15.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答案:对16.漏景可通过漏窗、疏林来透视风景()答案:对17.两种不同的树有规律布置成行的行道树属于()答案:交错韵律18.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是()答案:对景19.下列关于对比的描述正确的有()答案:山与水的对比属于虚实的对比###以长衬短,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大中见小,小中见大20.居住区中心游园服务半径为100-200米()答案:错21.广场绿地种植形式有排列式种植、集团式种植、自然式种植()答案:对22.有大气污染的工厂最好布置在()答案:最小风频的上风向23.孤植树可设置在()答案:树林空地###交通岛###桥头###转弯处24.(单选题)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的种植设计工作比例尺大概为:()答案:1:50025.当游客需要看清树的全貌时,应采用哪种尺度较为合适()答案:中距离观看26.园路按照性质以及功能分类错误的是:()答案:汀步小道27.分车绿带上多种植物通过高度不同的布置,使其树冠线高低起伏,这属于()答案:起伏曲折韵律28.(多选)基于景观观赏的习俗与文化,产生了下列那几种视线关系()。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十二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幻灯片PPT
➢ 成果要求
➢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成果主要包括规划文件和规 划图纸。 ➢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 ➢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纸主要包括: ➢ 〔1〕区位图〔包括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 〔2〕现状图〔包括用地现状、水系现状、道路交通 现状、现状景观分析等,根据需要,可分别或综合绘 制〕; ➢ 〔3〕生态保护规划图 ➢ 〔4〕局部生态恢复示意图 ➢ 〔5〕水系规划图 ➢ 〔6〕水质监测图 ➢ 〔7〕功能分区图
各类用地面积、分布状况,历史上土地利用重大变 更资料,±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各类房屋的性质 用途、使用状况及分布 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内原有旅游业现状、每年旅游业 总产值、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湿地水体质量、污染来源和污染情况:湿地的演替 和生物多样性 环境监测成果,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垃圾、 灾变和其他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 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公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资料
社会经济资 科
环境状况资 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根底资料收集分类表
中类
小类
地形图 专业图 地形资料 地质资料
水文资科
总体规划1﹕5000~1﹕10000;详细规划l﹕1000~ 1﹕2000 航片、卫星图片等专业图
地形、地貌
土壤成分;土壤承载力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冲沟、 滑坡、沼泽,盐碱地、岩溶、沉陷性大孔土等的分 布范围 水位,流量;最高洪水位、历年洪水频率、淹没范 围及面积等: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各河 道的位置、流向、河道整治规划、防洪设施等
申请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需要四个必备条件: 能供人们欣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展科学文化 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欣赏、文化和科学价值; 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占地500亩以上能够作为公园; 具有天然湿地类型,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理论—风景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五、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音乐或诗词中按一定 的规律重复出现相近似的音韵即称为韵律。这原来属于时间艺术,拓展到空间艺 术或视觉艺术中,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或有规律地变化时所产生的运动 感,像听音乐一样给人以视觉的愉悦,而且由时间变为空间不再是瞬息即逝,可 保留下来成为凝固的音乐、永恒的诗歌,令人长期品味欣赏。韵律的类型多种多 样,在园林中能创造优美的视觉效果。
在群体景物之中,有意识地强调一个视线构图中心,使其它部分与其取得对应关系, 能够在总体上获得均衡感。构图中心往往取几何重心 。在平面构图中,任何形体的重心 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
图中大雪松在平面构图中处于三角形构图的中心位置,在立面构图中体量最大,使构图取得均衡。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创作方法:2.杠杆平衡法
上海的方塔园和东方明珠都利用水平面与建筑形成对比,凸显建筑的高耸。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 2.形体大小的对比
景物的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形之下比较而来的。
蜘蛛雕塑在建筑的衬托下,并没有觉得特别高大,但是在人物的衬托下显得尤其巨大。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 3.色彩的对比
严格的色彩对比是指互补色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只要色彩配置鲜明,都可以叫色 彩的对比。 绿色的草坪上配置红色、黄色、紫色的郁金香,秋天的红叶在蓝天下分外红艳。
根据杠杆力矩的原理,使不同体量或种重量感的景物置于相对应的位置而取得 平衡感。如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与廊如亭相连,廊如亭虽体量巨大且为单体建筑,却 能与南湖岛的建筑群取得均衡。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创作方法: 3.惯性心理法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上的重心感。如一般认为右为主(重),左为辅 (轻),故鲜花戴在左胸较为均衡;人右手提物身体必向左倾,人向前跑手必向后摆。人 体活动一般在立体三角形中取得平衡,用于园林造景中就可以广泛地运用三角形构图, 是取得景观均衡的有效方法。
多维视角下的景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023年第18期现代园艺随着我国旅游体系及物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景区公园及大型风景名胜已经逐步成为推动市场经济体系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人们物质及精神娱乐需求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景区规划也逐步向系统性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其中,景区风景园林工程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社会生态建设及景区功能性建设需求。
因此,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不能远离生态设计的本质,应坚持多维视角及多维理念的融合,才能全面提升景区园林工程的规划科学性。
1景区风景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理论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角度来讲,景区属于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景区风景园林工程包含自然类风景园林和人工类风景园林。
(1)自然类风景园林:大部分以自然保护区或原生态森林公园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景观都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未进行人工修葺或人工干预程度较少,这类景区往往保留着原始的野生特征,是人们亲近自然的一部分,能够呈现出极高的生态效益以及原生美学[1]。
(2)人工类风景园林:通过人工修砌打造的园林景观工程,是建立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城市绿化率,提升景区生态效益为目的构建的风景园林,这类风景园林往往体现出更为浓厚的人文性、服务性特点,有大量人工修砌的建筑物、景观小品及人造自然生态结构。
这类景观工程更需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契合性、游客的审美需求、不同区域的地域性需求及文化传承需求,是需要进行多维设计的重点内容。
但无论是何种景观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都不能远离景区本身的规划需求。
首先,要有完善的生态体系,能够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
其次,要与基础设施相辅相成,可构建具备人文性和生态性的小广场、公园、游步道、庭院及景观小品;要营造出审美与体验相互融合的景观园林环境,同时,构建动静分区,确保景观工程空间分布合理,以满足游客的感官和心理需求。
而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必须从多个视角出发设计景区园林景观,不能单纯将其作为生态工程,更需要具备人文性、经济性、艺术性。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引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进行了激烈争斗之后的结果,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逐步得到解决,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深,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返璞归真的历程,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应运而生。
景观设计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分析、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撇开施工部分,就方案设计来说,细的划分也要分为三个步骤,前期分析、概念规划和方案深化。
约翰.O.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这本书涵盖了景观设计理论、运用和实践过程中每个细小的方面,在拜读的过程中有很多零碎的感悟,在此结合景观设计的步骤谈谈对这本书的感受。
1、《景观设计学》概述约翰·O·西蒙兹是早期美国现代景观规划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任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主席,美国总统资源与环境特别工作组成员,美洲社区规划组织顾问等职。
他在景观设计理论、实践、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1955 西蒙兹应邀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授课,并于1961 年出版了《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该书总结作者多年的设计心得,全面论述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成为美国现代景观设计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在西蒙兹的设计生涯中,共完成了500 多项设计作品,整理出版了三部深具影响力的理论著作,并应邀到全世界40 多所高校讲学,为景观设计事业作出的杰出的贡献。
这本书让我们理解自然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书中西蒙兹先生具体阐述了景观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导则,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景观设计学科的主要构成,以及场地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其内容涵盖了景观设计论、运用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在最后探讨了体验设计学对当今景观设计实践的意义和启示。
2、设计初期:前期分析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资料的前期搜集。
风景园林设规划与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设计的规划与设计原理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风景园林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景园林设计原理:
1. 功能性原则:
-设计应根据园林的功能需求,包括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生态保护等,确保园林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 美学原则:
-设计应追求美感和审美价值,通过选择合适的景观元素、布局和比例等,创造出具有艺术感和美感的园林空间。
3. 人文历史原则:
-设计应充分考虑园林所处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融入地方特色和历史元素,保留和弘扬当地的文化传统。
4. 可持续性原则:
-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手法,如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植物多样性、节能减排等。
5. 空间组织原则:
-设计应合理组织园林空间,考虑连通性和流线性,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流动感的空间结构,使人们能够舒适地流动和体验。
6. 自然和谐原则:
-设计应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和景观,如水、石、植物等,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园林环境。
7. 安全性原则:
-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安全需求,合理设置通道、栏杆、标识等设施,确保园林环境的安全性。
8. 社区参与原则:
-设计应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需求反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使园林设计更贴近使用者的需求。
以上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环境和需求,创造出富有特色和品质的风景园林作品。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
1、景观的定义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2、景观设计学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3、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1 宏观环境规划2 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3 施工图及文本制作4 施工协调及运营管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从传统园林以满足精神文化享受 (意境、摹仿自然而高于自然) ,继而转向大众群体的大众文化,更加注重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优美的景观。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人文自然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学科,体现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建造,环境,城市规划册)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者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造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休憩境域。
”5、美国风景园林学会对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的定义是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夸姣环境。
6、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1)多学科的融合与互补(2)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3)生态设计的发展(4)低碳概念的体现7、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 “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 (1843——1898) 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浮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风景园林设规划与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设规划与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是关于创造和塑造室外环境的专业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的原则和原则:1.功能性原则:园林设计应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创造出可用性和实用性较高的空间。
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功能,如休闲、社交、游玩、绿地等,以及不同人群的需求。
2.空间组织原则:园林空间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尺度、序列和流动性。
通过空间布局、路径设计和视觉引导,创造出具有连续性和多样性的空间体验。
3.可持续性原则: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关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合理规划水资源、能源利用和绿化植被等方面,减少环境影响。
4.美学原则:园林设计要追求美学的目标,将自然美景与人工元素的组合进行恰当的平衡。
考虑景观比例、色彩、纹理、形状和材料等,创造出视觉上和感官上愉悦的景观体验。
5.文化和历史尊重原则:考虑到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将设计和规划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
尊重地域风格、传统元素和历史遗迹,体现地域的特色与身份认同。
6.参与性原则:设计和规划过程应包括用户、社区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促进公众参与和共同决策。
7.安全和可访问性原则:园林空间应考虑到安全和可访问性,以确保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舒适。
合理规划路径、设施和设备,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群体。
这些原则和原则在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帮助设计师和规划者创造出具有美感、可持续性和实用性的景观环境。
然而,实际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项目和环境的特点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权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绿地系统: 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体系。
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公园绿地G1 (2)生产绿地G2 (3)防护绿地G3 (4)附属绿地G4(5)其他绿地G53.城市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具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3.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
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城市中的综合公园(G11)、社区公园(G12)、专类公园(G13)、带状公园(G14)以及街旁绿地(G15)。
公园绿地与城市的居住、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绿地的重要部分。
4.生产绿地:主要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5.防护绿地: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6.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除G1 G2 G3之外)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7.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8.城市绿地系统的三大指标:(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2)城市绿地率(%)(3)绿化覆盖率(%)9.市域绿地系统包括:市域内的林地,公路绿化,农田林网,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城市绿化隔离带以及城镇绿化用地等。
10.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行政管辖地域内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化用地进行统筹,综合发挥城乡绿地的总体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市域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1)系统整合,建构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以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平衡。
(3)加强对生态敏感区的控制和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
(4)保护有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环境。
(5)加强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合作,确保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12.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常用的形式(1)块状绿地布局(2)带状绿地布局(3)楔形绿地布局(4)混合式绿地布局1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布局原则:(1)城市绿地应均衡布局,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生活,游憩需要,促进城市旅游发展。
(2)指标先进(3)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4)远近结合,合理引导城市绿化建设(5)分割城市组团1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15.珍惜,濒危植物与古树名木保护:珍惜,濒危植物:指与人类的关系更密切,具有重要途径,数量十分稀少或极容易引起直接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处于受严重威胁状态的植物。
古树名木: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1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文件编制——图纸部分(1)区位关系图1:10000——1:150000(2)现状图1:5000——1:15000(3)绿地现状分析图1:5000——1:25000(4)规划总图1:5000——1:25000(5)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1:5000——1:25000(6)绿地分类规划图1:2000——1:10000(7)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1:5000——1:250001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文件编制——文本(1)总则(2)规划目标与指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措施(11)附录18.城市绿地规划中对坡度的要求平地:1%-4%便于活动和集散丘陵(坡地):4%-12%一般仍可作活动场地陡地:大于12%,可利用地形坡度作观众看台或植物种植,须有0.5%的排水坡;坡度超过40%,自然土坡不易稳定。
19.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综合体。
包括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环境构成的综合体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的显著不同种群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20.园林建筑:一般定义为能够为游人提供休憩,活动的围合空间,并有优美的造型,与周围景色相和谐的建筑物。
21.园林建筑的作用:(1)观景作用(2)景观作用(3)划分园林空间(4)组织游览路线22.园路的类型:按园路性质和使用功能划分:(1)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
4-6米,不超过6m。
(2)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2-4m(3)游憩小路:供游人散步、游憩之用。
可将游人带向园地的各个角落,一般考虑一到两人的通行,故路幅通常小于2m.23.中国传统赏景框景: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树枝所形成的框,山洞的洞门框等,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的景色,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图画。
借景: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将其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
对景:将有利的空间景物巧妙的组织到构图的视线终结处或轴线的终点以形成视线的高潮和归宿。
24.造景手法——突出主景(1)主体升高:主体升高可产生仰视效果(2)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一条轴线的端点和几条轴线的焦点常有较强的表现力(3)动势:一般四周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
其周围景物往往具有向心的动势(4)空间构图的重心: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上,也能将主景突出。
25.园林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1)多样统一a.风格统一b.材料统一c.图案线条统一(2)对比与调和a.形象对比b.体量对比c.方向对比d.开合对比e.明暗对比f.虚实对比g.色彩对比h.质感对比(3 )韵律与节奏(4)比例与尺度(5)均衡与稳定(6)比拟与联想(7)运用命名,题咏,楹联揭示景物立意26.意境:观赏者感知意构线索之后,通过回忆联想所唤起的表象与情感,是意域之景,物外之情。
27.综合公园:在市、区范围内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休憩休息,文化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多功能,自然化的大型绿地,其用地规模一般较大。
园内设施活动丰富完善,适合各阶层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之内的游赏活动。
可分为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两类。
28.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用地面积一般为10-100公顷或更大,服务半径约为3-5千米。
居民步行约30-50分钟内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20分钟可达。
29.区域性公园:服务对象是市区一定区域的城市居民。
用地面积按区域居民的人数而定,一般为10公顷左右,服务半径约为1-2千米,步行15-25分钟内到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5-10分钟可达。
30.综合公园的功能:(1)游乐休憩方面(2)文化节庆方面(3)科普教育方面31.综合公园规划原则:(1)满足功能,合理分区(2)园以景胜,巧于组景(3)因地制宜,注重选址(4)组织导游,路成系统(5)突出主题创造特色32.综合公园入口分类:(1)主要出入口(2)次要出入口(3)专用出入口33.带状公园:带状公园与绿地是指各类呈带状分布的绿化道路,包括城市中一般的道路绿化,林荫景观道以及滨河,滨水的带状游憩园等等。
34.带状公园的功能(1)生态功能①栖所功能②通道功能③阻隔功能④过滤功能⑤资源功能⑥导入功能(2)社会功能①提供休闲游憩场所②增强城市景观美感③保护历史文化资源④提供教育机会(3)经济功能①防灾、减灾功能②绿地产业化到来的经济效益③提升城市土地价值④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35.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36.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37.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38.道路绿化种植的目的:遮蔽防眩晕隔声景观39.行道树的种植形式:(1)树池式: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m,矩形树池短边应大于1.2m。
长宽比在1:2左右。
(2)种植带式:我国规定种植带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5m(3)行道树的选择:①适应能力强②生长快速③主干挺直,树姿端正④花果无污染⑤树根深浅适宜⑥有较强耐修剪性40.交叉口种植设计:道路拐角处的行道树,允许个别主干高度大于2m,胸径在40公分以内,株距超过6m的乔木凸入视距三角区。
若布置绿篱或其他装饰性绿地,则植株的高度要控制在70cm以下。
41.通透式配置:绿地上配置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3m之内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42.中心绿岛最小半径应大于20m.43.分隔带绿化,宽度与道路总宽度有关,市区主要交通干道,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5m,种植以草皮和低矮灌木为主,高度控制在70cm以下,75-100m为一段较合适。
44.居住区绿地包括: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的公共绿地,住区内集中绿地,组团绿地,住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
45.居住区绿地的特点(1)绿地分块特征突出,整体性不强(2)分块绿地面积小,设计的创造性难度较大(3)在建筑的北面会产生大量的阴影区,影响植物生长(4)绿地设计在安全防护方面(如防盗,亲水,无障碍设计)要求高(5)绿地兼容的功能多,如交通,休闲,景观,生态,游戏,健身,消防等(6)绿地中管线多,它不仅包含绿地建设自身的管线,同时还有大量的建筑外部管网及公共设施,设计容易受限制。
(7)在大量的居住区中存在有“同质”空间(8)绿地和建筑的关联性强,在入口大门、架空层、屋顶绿化等区域绿地和建筑需要紧密配合设计。
46.居住区绿地规划的设计原则:(1)创造整体性的环境(2)创造多元性的空间(3)创造有心理归属感的景观(4)创造以建筑为主体的环境(5)创造以自然生态为基调的环境(6)景观小品是居住区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7)景观环境设计要以空间塑造为核心(8)利用先进的设备产品完善绿地环境47.居住区绿地规划标准:绿地率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48.绿地率: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综合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