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de939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b.png)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乘加、乘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1. 巩固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
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乘加、乘减的运算进行设计,具体包括:1. 基础练习:通过简单的乘加、乘减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过程和结果。
2. 应用练习:设计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分配任务等。
3. 拓展提高:通过一些稍复杂的乘加、乘减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照运算顺序,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2. 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再动笔计算。
3.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保持书写整洁,答案要准确无误。
4. 对于应用练习和拓展提高部分,学生需用数学语言描述解题过程和结果。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每位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思路和书写情况进行评价。
2. 对于基础练习部分,教师将重点评价学生的运算准确性和速度。
3. 对于应用练习和拓展提高部分,教师将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解题过程和结果。
4. 教师将根据评价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标注和纠正。
2.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教师将把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练习和评价,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的反馈和辅导,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精选全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a6924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9.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表内乘法(一)第六课时《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
表内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总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为1~3年级、4~6年级、7~9年级这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表内乘法(一)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作业设计目的:1、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过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勾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作业分层设计及意图:一、基础冲浪:1、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三()三四()二四()三三()三五()一四()设计意图:熟记2、3、4的乘法口诀。
2、口算。
3x3= 4x2= 3x1= 2x2=1x2= 3x2= 4x5= 1x1=设计意图: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巩固2、3、4的乘法口诀。
二、综合运用:3、列式计算。
(1)2乘3得几?(2)5个3是多少?(3)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4)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这样3个正方形要多少根小棒?设计意图:列式计算巩固乘法的含义,同时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拓展思维:4、填空。
5x4+( )=25 2x5-( )=2x43x3+( )=15 2x2+( )=2x3+( )设计意图:多形式的练习,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
在这一学年中,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 减法》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 减法》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95dfb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1.png)
《减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2.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减法运算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完成课后作业中的减法题目,确保正确率;(2)父母或监护人陪同下,进行简单的减法口算练习,如5-3=?、8-2=?等;(3)利用实物(如糖果、玩具等)进行减法操作,如拿走2个糖果,还剩几个?2. 综合练习:(1)小组内进行减法运算,如轮流报数,报到3的倍数时需减少1个物品,记录最终剩余物品数量;(2)完成教师提供的减法应用题,如“有10个苹果,拿走3个,还剩几个?”;(3)挑战自我:让学生尝试解答一些有难度的减法题目,如“5个小朋友一起分享8个苹果,每人分得几个?”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和减法口算练习,家长或监护人负责监督和指导;2. 小组合作:在小组内报数游戏中,注意轮流进行,确保公平;3. 细心解答:在完成应用题和挑战题目时,请学生务必认真审题,完整、准确地理解题意;4. 总结反思:对于完成有困难的题目,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或与同学讨论,总结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批改: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对于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集中讲解;2. 课堂提问: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减法口算和简单应用题,了解学生掌握情况;3. 课堂反馈:小组合作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 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表现及期中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减法掌握程度。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反馈,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2. 对于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将提供帮助和支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减法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3c1c7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3.png)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基本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乘加、乘减运算规则。
2. 理解并应用多种情况下的乘加、乘减运算。
3. 增强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上的乘加、乘减习题。
(2)自己出几道乘加、乘减题目,并解答。
(3)对家长或朋友进行乘加、乘减运算题的提问和解答。
2. 拓展练习:(1)假设有5个小朋友,他们一共买了10个玩具,每个玩具的价格是5元。
请列出乘加、乘减运算的不同情况,并说明如何计算总价。
(2)小明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被咬了一口,还剩下4个。
小红拿走了两个,还剩下几个?请列出乘加、乘减的不同情况,并说明如何计算剩余数量。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请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2. 认真对待:对于拓展练习部分,请尽可能地列出多种情况并进行详细解答。
3. 独立思考:不要过分依赖互联网或他人的答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4. 书写规范:请保持整洁的书写格式,以便于批改和阅读。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书写规范。
2. 提交方式:作业应按时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或邮箱,以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批改: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意见和建议。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说明。
2. 课堂讨论:对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乘加、乘减的理解和应用。
3. 个性化指导:对于部分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建议。
4. 鼓励与肯定:对于完成优秀的同学,教师将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学习。
总之,通过本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基本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2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d8b88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f.png)
《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练,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应用于生活中。
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能够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练习: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设计几道题目,如“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应分得几个?”等。
2. 应用练习: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如“某班级40名学生数学测试的平均分是85分,问平均分是如何计算的?”等。
3. 动手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操作题,如用小棒或纸片代表物品进行平均分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4.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某班学生数学测试成绩的方差如何计算?”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练习部分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并确保计算过程和结果准确无误。
2. 应用练习部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动手操作部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4. 拓展延伸部分为选做题,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尝试和探索。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是否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是否能正确计算平均数,以及在应用题目中是否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在拓展延伸题目中的思考和探索情况。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纠正。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应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在下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4f2495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1.png)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使学生:1. 掌握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
2. 理解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乘加、乘减的基本知识展开。
1. 基础知识练习:要求学生掌握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规则,能准确无误地完成基础的算式。
如(3+2)×5=?等。
2. 实际问题应用:设计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乘加、乘减问题,如购物计算、分配任务等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思维拓展训练: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如含有括号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书写工整,计算步骤清晰,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解释或依据。
3. 计算结果要准确无误,对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进行仔细核对。
4. 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学生可记录下来,在第二课时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对正确率进行统计。
2. 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3. 对于有创意的解题方法和独特思路给予表扬和鼓励。
4. 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给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批改后的作业发回给学生,并告知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2. 对于错误较多的题目,教师需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解题经验和技巧。
4.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需耐心解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后续措施1.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重点强化学生的薄弱环节。
2. 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情况。
4. 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乘加、乘减运算的理解,掌握运算顺序及简便算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8eaeaf0029bd64783e2c6c.png)
作业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1)____月____日星期____二、填空。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
2、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
3、尺子是测量()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
4、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5、手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
6、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厘米。
三、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大树高12()一把米尺长100()课桌高75()床长2( )数学课本长24(),宽18(),厚1()。
小朋友身高1()28()一座楼房高30()同学们的手掌宽约5()____月____日星期____一、填空。
二、在○里填上“〉”、“〈”或“=”。
40米○40厘米 35米○53厘米 1米○30米+70米 90厘米○1米 7米○5米 1厘米○1米26厘米○62厘米 1米20厘米○120厘米 60厘米○1米100厘米○1米 98厘米○34米 1米-40厘米○1米-30厘米____月____日星期____一、填空。
1. 1米=()厘米 400厘米=()米3米50厘米=()厘米 760厘米=()米()厘米2.在直尺上,刻度从0到4是()厘米,从3到7是()厘米。
3、我们学过的米和厘米都是()单位,量教室的长度要用()作单位。
4、按顺序排列下面各长度。
5厘米 50厘米 1米 50米()〉()〉()〉()5、晓晓的身高是96厘米,再长()厘米,就有1米高了。
6、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厘米,也就是()米。
2、线段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三、判断。
1、线段只有一个端点。
()2、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3是线段。
()4、在“”这个图中有两条线段。
()六、填空。
1、画线段时,要注意从尺的刻度“()”开始画起。
《5的乘法口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5的乘法口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7ee53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c.png)
《5的乘法口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5的乘法口诀》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3.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背诵5的乘法口诀表,并默写正确的口诀内容。
2. 完成基础练习题,包括填空题和选择题,题目设计以5的乘法口诀为基础,涉及简单的乘法计算。
3. 实践应用题:设计实际生活场景,如购物计算、面积计算等,要求学生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4. 小组合作任务: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与5的乘法口诀相关的小游戏或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形式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三、作业要求在完成本次作业时,学生需注意以下几点:1. 认真背诵并默写5的乘法口诀,确保准确无误。
2. 基础练习题需独立思考完成,如有疑问可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3. 实践应用题要结合实际生活,理解题目意图后进行计算。
4. 小组合作任务需全员参与,发挥集体智慧,设计出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或活动。
5. 作业需按时完成,并保持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口诀背诵与默写的准确性。
2. 基础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 实践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 小组合作任务的创意性和教育意义。
5. 作业的完成时间和格式规范程度。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进行以下反馈:1. 对学生完成的口诀背诵和默写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对基础练习题和实践应用题的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3. 对小组合作任务进行评价,表扬有创意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小组,并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4. 对整体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5. 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a4ef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3.png)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乘加、乘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进行乘加、乘减的口算和笔算。
3.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明确乘加、乘减的概念,并掌握其运算步骤。
(2)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包括口算和笔算,重点在于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运算速度。
2. 应用练习:(1)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如购物计算、面积计算等,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的知识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出题并解答,提高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拓展练习:(1)提供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
三、作业要求1.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意运算步骤和结果的正确性。
2. 口算练习要快速准确,笔算练习要注重书写规范。
3. 应用练习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拓展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5. 按时提交作业,并做好自我检查和修改。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批改作业时,要注重过程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2. 对于口算和笔算的正确率给予评价,鼓励速度快且准确的学生。
3. 对于应用题的解答情况给予评价,肯定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对于拓展练习的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5. 将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学生在乘加、乘减运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提供统一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
3.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4.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提高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152cea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7.png)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基本运算;2. 通过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 完成一份乘加、乘减的练习题,包括简单的两位数乘法、混合运算等;* 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房间面积与家具数量的匹配等,运用乘加、乘减知识进行计算。
2. 提高拓展:* 在网络上寻找一些趣味数学题目,如数独、逻辑游戏等,尝试解答;* 与同学或家人一起解决一些涉及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分享解题过程,互相学习。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需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遇到困难可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2. 按时提交: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我们及时批改和反馈;3. 书写规范:请保持作业书写整洁,格式规范,以便于老师批改;4. 合作互助: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四、作业评价1. 批改方式:老师将采用批改和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作业进行评估;2. 评价标准:主要依据作业完成质量、正确率、书写规范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 反馈形式: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将提供详细的批改意见和分数,并通过反馈邮件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出其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表扬优秀:对于完成优秀的作业,我们将给予表扬和展示,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2. 问题指导: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3. 鼓励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分享经验和方法,共同进步。
希望通过这份作业设计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同时也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巩固乘加、乘减运算的技能;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年级下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25cb2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f.png)
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分层设计二年级下册课题收集、整理数据课时第二课时A类一、下面是奇奇记录的本班同学喜欢玩玩具的情况(每人只能选一种)1.把统计结果填在下表中。
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3.喜欢玩具汽车的同学比喜欢玩具猴的多()人。
B类二、二(1)班四个同学进行投沙包比赛,每人投20个。
下面是四个同学投中个数的统计结果。
姓名文文丽丽明明兰兰人数16 10 17 121.根据上面结果,获得投沙包第一名的是()。
2.如果每个人再接着投2个沙包,文文有可能获得第一名吗?请在方框里打“√”可能不可能三、课外实践小组统计了一个停车场停放车辆的情况。
小轿车面包车大客车正正正T 正一正1.这个停车场停放的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辆。
2.这个停车场一共停放了()辆车。
C类三、明明有大小不同的9个长方形、5个正方形、6个三角形和7个圆,想拼成下面的图画,他手里的图形够吗?1.数一数上面每种图形的数量,填入表中。
种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人数2.根据统计结果,明明再添上()个()就可以拼成上面的图画了。
(图形大小忽略不计).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课时平均分(1)第1课时A类一、小兔子兄妹俩分享劳动果实,哪种蔬菜分得公平?在()里画“√”。
二、把12颗珠子分成3份,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为什么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因为:B类三、(1)一共有()个苹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2)一共有()个竹篮,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 )个。
四、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哪种分法是正确的?在()画C类五、下面图形可以分成()个,分一分,用不同的颜色涂一涂。
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课时平均分(1)第2课时A类一、先分一分,再填空。
(1)9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
每人分()根。
(2)10个樱桃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
每盘分()个。
二、平均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
(1)6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2)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2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2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fcce8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7.png)
《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认识平均分: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如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2)计算平均分: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算式练习,如“8个苹果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等,来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应用练习:(1)生活中的平均分: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与平均分相关的实例,如平均速度、平均温度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2)解决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班级里共有多少本书,要平均分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应该分到几本?”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由他人代做。
2. 认真审题:在完成作业前,学生应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点。
3. 规范书写:学生应按照规范的格式书写答案,字迹工整,便于批改。
4. 检查核对:完成作业后,学生应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草稿纸或其他方法进行核对。
5. 时间安排:本课时的作业预计需要XX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
四、作业评价1. 批改方式:教师批改时需对每位学生的答案进行详细批阅,及时给予反馈。
2. 评价标准:评价时需考虑学生的答题正确性、解题思路的合理性、书写的规范性等方面。
3. 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及个别问题。
2.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针对个别问题给予单独指导和帮助。
3. 布置适量的课外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4.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作业设计,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提高。
《除法》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除法》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39dd01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a.png)
《除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除法》第一课时的练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练习:包括除法的基本算式练习,如商是几位数、余数的大小等。
2. 竖式计算: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逐步培养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 实际应用: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苹果、分糖果等,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实际应用。
三、作业要求针对本课时的作业,学生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 基础练习部分,要保证计算正确、书写规范。
2. 竖式计算部分,要理解竖式的运算过程,正确填写每个步骤。
遇到复杂问题时,应先进行试商,然后按照试商的结果调整计算步骤。
3. 实际应用部分,学生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应准确、完整、条理清晰。
4.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如有不懂之处,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正确性:计算结果是否准确,书写是否规范。
2. 理解程度: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能正确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速度与效率:完成作业的速度和效率,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4. 创新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有新颖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1. 对学生的正确答案进行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和自信心。
2. 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和讲解,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3.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4. 将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分享,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第二课时中学习到的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c00c8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e.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一、数与代数部分。
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作业类型一:基础练习。
- 题目:计算下列算式。
- 34 + 25 =.- 56 - 18 =.- 27+36 - 19 =.- 目的: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指导:对于加法,要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对于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够减时从十位借一当十。
- 作业类型二:解决问题。
- 题目:小明有32颗糖果,小红比小明多15颗,他们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目的:培养学生运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理解数量关系。
- 指导:先求出小红的糖果数(32 + 15 = 47颗),再求两人糖果总数(32+47 = 79颗)。
2. 表内乘法(一)- 作业类型一:背诵与书写。
- 题目:背诵乘法口诀表中的1 - 5的乘法口诀,并默写一遍。
- 目的:让学生牢记乘法口诀,这是进行乘法计算的基础。
- 指导: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背诵,如按顺序背、对口令背等。
默写时注意书写规范。
- 作业类型二:应用练习。
- 题目:- 3×4表示()个()相加,结果是()。
- 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
- 每盘有3个苹果,4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乘法算式解答)- 目的: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指导:对于乘法意义的题目,要让学生明白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二、图形与几何部分。
1. 长度单位。
- 作业类型一:单位换算。
- 题目:- 5米 = ()厘米。
- 300厘米 = ()米。
- 目的:让学生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 = 100厘米。
- 指导: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 作业类型二:测量与比较。
- 题目:用直尺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单位:厘米),并比较长短。
- 铅笔的长度()- 橡皮的长度()- 目的:培养学生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以及比较长度大小的能力。
《1长度单位》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1长度单位》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5fdc5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c.png)
《长度单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长度单位》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 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长度单位》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巩固:要求学生复习并掌握厘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能够正确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测量实践:学生需使用尺子等工具,对身边常见物品进行实际测量,如书本、文具、教室长度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3. 习题练习:设计一系列与长度单位相关的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创意表达:学生可以绘制一幅关于长度单位的创意画作或制作一个小手工,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基础知识巩固部分要求学生对每个长度单位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准确进行换算。
2. 测量实践部分要求学生真实测量并记录数据,数据要准确无误。
3. 习题练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4. 创意表达部分要求作品主题明确,与长度单位相关,制作过程要认真细致。
5.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准确性: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及换算的准确性。
2. 实践性:评价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3. 熟练度:评价学生在习题练习中的完成速度和正确率。
4. 创意性:评价学生在创意表达部分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5. 综合评价: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对学生在《长度单位》作业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根据作业评价结果,将采取以下反馈措施:1. 对完成质量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其继续努力。
2. 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出其不足,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其改进。
3.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e146a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5.png)
《乘加、乘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基本运算规则;2. 能够正确地运用规则进行乘加、乘减运算;3. 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培养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分别进行一对一的乘加和乘减运算,例如:2+3*4,5-1*3;(2)进行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例如:3*4+5-6,7*8-5*3;(3)完成一份关于乘加、乘减运算的练习题,题目数量不少于5道。
2. 综合练习(1)根据实际问题进行乘加或乘减运算,例如:有5箱牛奶,其中3箱是2元的,另2箱是3元的,求总价;(2)完成一份综合性的乘加、乘减应用题,题目应涵盖多个知识点,例如:一共有10个小朋友,其中5个买了冰淇淋,4个买了果汁,求买冰淇淋和果汁的小朋友总共有多少个?(3)针对上述问题,学生需要正确运用所学的乘加、乘减规则进行解答。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题目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确保答案的正确性;2. 书写规范,格式正确,答案完整;3. 对于复杂的题目,学生应进行分析并写出解题思路;4. 家长需监督并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正确率给予相应的分数;2. 对于完成作业态度认真、正确率高的学生,可给予额外的奖励;3. 对于未能按时完成或错误率高的学生,教师需进行单独辅导和提醒。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将作业提交给教师;2.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反馈,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3. 对于个别问题,教师将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提供辅导和建议;4.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之,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基本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通过基础练习和综合练习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乘加、乘减运算方法;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d096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4.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作业内容:1. 复习课堂知识: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和应用,以及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
2. 完成练习册:完成老师指定的练习册题目,包括基础练习、进阶练习和挑战性练习。
3. 制作数字卡片:制作1-10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一个数字,并画上相应的数量。
4.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或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5. 与家长一起完成一项购物任务:与家长一起到超市或市场购买物品,并计算总价。
三、作业指导:1. 对于复习课堂知识,学生们应该先回顾课堂上的内容,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2. 在完成练习册时,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按照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 在制作数字卡片时,要注意卡片的整洁和清晰度,尽可能做到美观。
4. 在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时,要积极思考,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5. 在与家长一起完成购物任务时,要积极参与,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四、作业评价:本次作业将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 完成情况:是否认真完成每个任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2. 正确性:答案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是否合理。
3. 创新性:在解决问题时是否有创新性的思考和方法。
4. 美观度:制作的数字卡片是否美观、整洁。
5. 参与度:在购物任务中是否积极参与,表现出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033e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3.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作为二年级数学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制定有趣而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设计一份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并详细解释每一个问题的目的和教学方法。
作业1:单词与数字的匹配任务: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字,写出相应的单词。
示例:图片上有2个梨子,请写出对应的数字2。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和相应的单词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教学,让学生观察图片上的物品数量,并将其对应的数字写出来,加深他们对数字和单词的记忆。
作业2:加减法填空任务:填写加减法算式的空格。
示例:__ + 3 = 8或者9 - __ = 4目的: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和运算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业3:数学连连看任务:利用给出的数字或运算符,在两个数字之间画出正确的运算符号。
示例:4 _ 2 = 6目的:通过这种游戏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数学运算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依次选择合适的运算符,画出正确的等式。
作业4:数学排序任务:将给出的数字按升序排列。
示例:4,2,6,8,1排序后为1,2,4,6,8目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可以先将数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的排序方法,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作业5:数学填空游戏任务:在给定的数学算式中,填写正确的数字。
示例:3 + __ = 7或者__ - 5 = 2目的: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这种填空游戏可以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同时可以通过讨论和答案的分享,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算式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我为人教版二年级设计的数学作业,通过这些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我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玩中学习,提高数学能力。
同时,为了让作业设计更加方便学生的掌握,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适当调整难度,确保作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减法》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 减法》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d6efc9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7.png)
《减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2.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减法运算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上的基础减法练习题;(2)家长与孩子进行减法游戏,如轮流从一定数量的物品中每次减掉一件物品,直到减完。
让孩子说出还剩下多少件;(3)做减法口算题,如20-9=?、15-7=?等。
2. 综合练习:(1)看图列式:根据图片内容,用减法列式并计算;(2)解决问题:让学生看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我有5个苹果,吃了一个,还剩下几个?”;(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并完成购物清单和付款过程的减法运算。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练习部分需独立完成,家长或老师进行监督和答疑;2. 综合练习部分需要家长或老师引导和协助,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并正确列式;3. 实践活动部分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记录和计算,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作业评价1. 基础练习部分: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题正确率进行评价;2. 综合练习部分:根据学生列式和计算的结果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 实践活动部分: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请家长或老师在完成学生作业反馈前,认真阅读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和答疑;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在尝试和实践中逐步提高;3. 反馈时,请注意言语的鼓励性和建设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复习和巩固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规则;2. 提高学生的减法运算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完成一份减法练习卷,包括各种减法题目,如直接减法、差的变化、多减了再加等;(2)每天至少做5道减法题,包括各种情况,如大数减小数、小数减小数、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减少等;(3)完成课本上的减法练习题,确保正确率。
《2 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2 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6d4620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2.png)
《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2. 能够按照规则进行平均分;3. 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请列举生活中的平均分情况,并解释其含义。
(2)将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如何操作?(3)请用图形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含义。
2. 提高练习:(1)将15个乒乓球放入5个盒子中,要求每个盒子中的乒乓球数量相等,应该如何分配?(2)假设班级有20个学生,需要将20个苹果分给这些学生,每个苹果的外观、大小和重量都相同。
请设计一种平均分配的方法。
3. 探索实践:(1)假设有100个糖果,需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和2个大人。
请设计一种分配方案。
(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平均分在数学中的应用,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绩等,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要抄袭;2. 尽量使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3. 书写规范,字迹工整;4. 针对不同层次的题目,给予充分的分析和解释。
四、作业评价1. 参考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和反馈;2. 表扬完成作业情况好的学生,鼓励完成情况一般的学生;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4. 关注学生对于平均分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请学生对本次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包括:1. 我是否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2. 我能否按照规则进行平均分?3. 我能否将平均分应用到生活中?4. 我对本次作业的满意度如何?同时,也请学生提出对作业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我们改进今后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有多种方式,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同时,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掌握平均分与数学运算之间的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请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并解释其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认识厘米(1)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二、填空.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
2、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
3、尺子是测量()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
4、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5、手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
6、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厘米.
三、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大树高12()一把米尺长100()
课桌高75()床长2( )
数学课本长24(),宽18(),厚1().
小朋友身高1()28()
一座楼房高30()同学们的手掌宽约5()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一、填空.
二、在○里填上“〉”、“〈”或“=”.
40米○40厘米 35米○53厘米 1米○30米+70米
90厘米○1米 7米○5米 1厘米○1米 26厘米○62厘米 1米20厘米○120厘米 60厘米○1米
100厘米○1米 98厘米○34米 1米-40厘米○1米-30厘米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一、填空.
1. 1米=()厘米 400厘米=()米
3米50厘米=()厘米 760厘米=()米()厘米
2.在直尺上,刻度从0到4是()厘米,从3到7是()厘米.
3、我们学过的米和厘米都是()单位,量教室的长度要用()作单位.
4、按顺序排列下面各长度.
5厘米 50厘米 1米 50米
()〉()〉()〉()
5、晓晓的身高是96厘米,再长()厘米,就有1米高了.
6、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厘米,也就是()米.
2、线段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三、判断.
1、线段只有一个端点.()
2、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3、是线段.()
4、在“”这个图中有两条线段.()
六、填空.
1、画线段时,要注意从尺的刻度“()”开始画起.
2、线段有()个端点.
3)条线段.
七、按要求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7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与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
第一单元整理作业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2.进位加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3、不退位减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三、用竖式计算.
47-25= 65-24= 48-33= 84-20=
4、退位减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5、解决问题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6、连加、连减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38+24+16= 80-24-19= 26+17+39=
7、加减混合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三、用竖式计算.
58+25-39= 92-(47+36)= 60-43+29=
8、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6、我带了100元钱,买这三样物品,够吗?
帽子18元手套 49元皮包24元
9、整理和复习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10、第二单元整理作业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六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一、填空.
1、每个角都有()个顶点,()条边.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个角,三角板上有()个角.
3、从一个()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就画成一个角.
4、用两根小棒最多可以摆()个角.
2、直角的认识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五、画一画.
3、认识锐角和钝角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一、填空.
1、相同数相加可以用()法计算.
2、2×4=8读作:()乘()等于().
3、5个2相加,用加法算式表示为(),用乘法算式表示为().
4、在“3×6=18”中()和()都是乘数,()是积.
2、5的乘法口诀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2、2、
3、4的乘法口诀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3、乘加、乘减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4、6的乘法口诀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5、乘法与加法的对比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6、整理和复习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第三、四单元整理作业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
2、8的乘法口诀 ____月____日星期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