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验报告
测量学 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引言: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物理、工程、医学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和处理。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物理量,了解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测量误差的评估和处理。
二、实验仪器与方法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游标卡尺、电子天平和示波器。
我们将分别使用这些仪器来测量长度、质量和电压等物理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三、测量长度我们首先使用游标卡尺来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读数的准确性和仪器的零位调节。
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我们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并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四、测量质量接下来,我们使用电子天平来测量一本书的质量。
在进行测量前,我们需要先将天平调零,并确保待测物体放置在天平的中心位置。
同样地,我们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五、测量电压最后,我们使用示波器来测量电压信号的幅值。
在进行测量前,我们需要连接正确的电路,并设置示波器的合适参数。
通过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并使用示波器提供的测量功能,我们可以获得电压信号的准确数值。
六、误差评估与处理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无法完全避免误差的产生。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校正和调整来减小。
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来减小。
对于测量结果的处理,我们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估。
通过计算误差的标准差和置信区间,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确定测量结果的范围。
七、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了测量误差的评估和处理技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注重仪器的选择和校准,同时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测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对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实验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本实验测量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2.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3.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1. 金属尺;2. 刻度尺;3. 秒表;4. 天平;5. 量筒;6. 烧杯;7. 电流表;8. 电压表;9. 滑动变阻器;10. 电源。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和电压等基本物理量,来验证物理定律和规律。
实验中涉及的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和电压等。
四、实验步骤1. 长度测量:使用金属尺和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2. 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记录数据;3. 质量测量: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4. 电流测量: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记录数据;5. 电压测量: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记录数据;6. 滑动变阻器调节: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长度测量:物体长度:L1 = 10.00 cm,L2 = 15.00 cm,L3 = 20.00 cm;平均长度:L = (L1 + L2 + L3) / 3 = 15.00 cm。
2. 时间测量:物体运动时间:t1 = 2.00 s,t2 = 3.00 s,t3 = 4.00 s;平均时间:t = (t1 + t2 + t3) / 3 = 3.00 s。
3. 质量测量:物体质量:m1 = 100.0 g,m2 = 150.0 g,m3 = 200.0 g;平均质量:m = (m1 + m2 + m3) / 3 = 150.0 g。
4. 电流测量:电流值:I1 = 0.5 A,I2 = 1.0 A,I3 = 1.5 A;平均电流:I = (I1 + I2 + I3) / 3 = 1.0 A。
5. 电压测量:电压值:U1 = 2.0 V,U2 = 3.0 V,U3 = 4.0 V;平均电压:U = (U1 + U2 + U3) / 3 = 3.0 V。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的尺寸,探究人体形态特征和身体比例的变化规律,了解人体测量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人体测量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的尺寸来了解身体形态特征和身体比例的一种方法。
测量的指标包括身高、臂长、胸围、腰围、臀围等,这些指标可用于设计合身的衣物。
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卷尺、测量尺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卷尺2.测量尺3.实验对象(同学)四、实验步骤1.让实验对象站立,正面对着一个垂直的墙壁,头部保持正直。
2.使用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身高。
卷尺从实验对象头顶开始垂直测量至脚底。
3.使用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胸围。
卷尺围绕实验对象最宽处水平测量,同时不要过紧或过松。
4.使用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腰围。
卷尺围绕实验对象自然腰线水平测量,同时不要过紧或过松。
5.使用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臀围。
卷尺围绕实验对象臀部最宽处水平测量。
6.使用测量尺测量实验对象的手臂长度。
测量尺从肩膀上端测量至手腕骨。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实验数据如下所示:1. 实验对象身高:170cm2. 实验对象胸围:90cm3. 实验对象腰围:70cm4. 实验对象臀围:95cm5. 实验对象手臂长度:60cm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以下结果:1. 身高与手臂长度之比:170cm / 60cm ≈2.832. 胸围与腰围之比:90cm / 70cm ≈ 1.293. 腰围与臀围之比:70cm / 95cm ≈ 0.74六、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测量实验对象的身高、胸围、腰围和臀围,可以发现实验对象的身体比例。
身高与手臂长度之比可用于衣物袖长的设计,胸围与腰围之比可以决定衣物上衣的剪裁,腰围与臀围之比可用于衣物裙摆的设计,这些数据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应注意的是,人体测量结果可能受到个体差异和误差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个人的喜好和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正。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切体会到人体尺寸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
基本测量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实验目的:1. 熟悉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掌握长度、质量、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仪器:1. 刻度尺(1m、20cm、10cm、5cm)2. 电子天平(精确到0.01g)3. 温度计(精确到0.1℃)4. 毛细管(用于测量液体体积)5. 滴定管(用于滴定实验)实验原理:1. 长度测量: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2. 质量测量:利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 温度测量:利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 液体体积测量:利用毛细管和滴定管测量液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 长度测量:(1)将刻度尺平放在被测物体上,确保刻度尺与物体平行;(2)读取刻度尺上与物体两端对齐的刻度值;(3)计算物体长度。
2. 质量测量:(1)将电子天平调零;(2)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托盘上;(3)读取天平显示屏上的数值;(4)计算物体质量。
3. 温度测量:(1)将温度计插入被测物体;(2)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3)读取温度计显示屏上的数值;(4)计算物体温度。
4. 液体体积测量:(1)将毛细管或滴定管插入液体中;(2)读取液体在毛细管或滴定管中的液面高度;(3)计算液体体积。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 长度测量:记录物体两端对齐的刻度值,计算物体长度;2. 质量测量:记录电子天平显示屏上的数值,计算物体质量;3. 温度测量:记录温度计显示屏上的数值,计算物体温度;4. 液体体积测量:记录液体在毛细管或滴定管中的液面高度,计算液体体积。
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通过实验,了解了长度、质量、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结论:1. 本实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成功完成了基本测量;2. 通过实验,对基本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测量课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测量课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原理;2. 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3. 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操作和维护;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水准测量实验:学习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高程测量;2. 角度测量实验:学习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角度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测量;3. 距离测量实验:学习钢尺、全站仪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距离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距离测量;4. 实际工程测量: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地形图测绘、建筑物测量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过程1. 水准测量实验(1)准备工作:了解水准仪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操作过程:按照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水准点的布设、水准路线的架设、水准测量等。
(3)数据处理:对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校核,得出测量结果。
2. 角度测量实验(1)准备工作:了解经纬仪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角度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操作过程:按照角度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测量。
(3)数据处理:对角度测量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校核,得出测量结果。
3. 距离测量实验(1)准备工作:了解钢尺、全站仪等测量工具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距离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操作过程:按照距离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距离测量。
(3)数据处理:对距离测量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校核,得出测量结果。
4. 实际工程测量(1)准备工作:了解实际工程测量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熟悉地形图测绘、建筑物测量等操作。
(2)操作过程:按照实际工程测量的流程和操作,进行地形图测绘、建筑物测量等。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距离测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不同距离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比较它们的精度和适用范围,并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钢尺量距钢尺量距是利用具有标准长度的钢尺直接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
在平坦地区,钢尺量距一般采用整尺法,即先丈量整尺段的长度,再加上不足一整尺的余长。
为了提高量距精度,需要进行往返丈量,并对丈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
2、视距测量视距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或水准仪望远镜中的视距丝及视距标尺,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仪器上视距丝在视距标尺上的读数,以及仪器的视线水平时的竖直角,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差。
3、光电测距光电测距是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往返时间来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常见的光电测距仪有红外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
测距时,仪器发射出电磁波,经反射器反射后被仪器接收,通过测量电磁波的往返时间和光速,计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和工具1、钢尺:50m 钢尺一把。
2、经纬仪:DJ6 经纬仪一台。
3、水准仪:DS3 水准仪一台。
4、视距标尺:一副。
5、光电测距仪:一台。
6、记录板、铅笔、计算器等。
四、实验步骤1、钢尺量距(1)在平坦地面上选择一段直线,定出起点和终点,并在直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打上木桩作为丈量点。
(2)用钢尺沿着直线从起点开始逐段丈量,丈量时要拉紧钢尺,使钢尺处于水平位置,并准确读出钢尺在每个丈量点上的读数。
(3)进行往返丈量,即从终点向起点丈量一次,记录下往返丈量的长度。
(4)对往返丈量的结果进行精度评定,计算相对误差,若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往返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1)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后,将望远镜瞄准视距标尺,读取上、下丝在视距标尺上的读数。
(2)测量竖直角,读取竖盘读数。
(3)根据视距测量公式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
3、光电测距(1)在测站上安置光电测距仪,对中、整平后,打开电源,设置仪器参数。
测量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长度测量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
2. 了解长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其分析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长度测量是物理实验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
本实验通过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等工具,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析测量误差。
三、实验仪器1. 刻度尺:量程100mm,精度0.1mm。
2. 游标卡尺:量程150mm,精度0.02mm。
3. 待测物体:一根直尺,长度约为30cm。
四、实验步骤1. 使用刻度尺测量待测物体长度,记录数据。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物体长度,记录数据。
3. 分别计算两次测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对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刻度尺测量结果:第一次测量:30.2cm第二次测量:30.1cm平均值:30.15cm标准差:0.05cm相对误差:0.16%2. 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第一次测量:30.20cm第二次测量:30.18cm平均值:30.19cm标准差:0.01cm相对误差:0.03%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进行长度测量时,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仪器本身的精度限制;(2)人为因素,如读数误差、操作误差等。
2. 对比刻度尺和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游标卡尺的精度更高,相对误差更小。
这说明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于减小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3. 实验中,我们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对误差,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平均值反映了测量结果的集中趋势,标准差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相对误差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通过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通过分析测量误差,了解了误差来源及其分析方法。
3.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仪器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教学仪器的种类、构造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教学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教学仪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二、实验器材1. 水准仪:DS3微倾式水准仪1台、水准尺1对、三脚架1个。
2. 经纬仪:电子经纬仪1台、水准尺1把、花杆1根、记录板1块、粉笔若干根、计算器1个、量角器1把、图纸1张。
3. 全站仪:全站仪1台、记录夹1个、记录纸若干张、计算器1个。
4. 其他:罗盘仪1架、棱镜1个、三角板1个、圆规1个、铅笔1支。
三、实验内容1. 水准仪测量实验(1)认识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置读数等。
(3)练习普通水准测量一测站的测量、记录和计算,记录并计算出两点间高差。
2. 经纬仪测量实验(1)认识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安置仪器、对中整平、瞄准目标、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等。
(3)练习视距测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最后计算出碎部点的高程。
(4)练习用地形半圆仪和比例尺,根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展绘碎部点的方法,并绘制成图。
(1)认识全站仪的性能及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安置仪器、对中整平、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水平边长观测等。
(3)按导线计算表计算各点坐标高差,取往、返观测的平均值,按高程误差配赋表计算各点高程。
四、实验步骤1. 水准仪测量实验(1)认识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安置仪器:将水准仪的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实。
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3)粗略整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
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
(4)瞄准水准尺:在离仪器不远处选一点A,并在其上立一根水准尺。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长度测量: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工具,根据其测量原理进行测量。
刻度尺:直接读取刻度值。
游标卡尺:利用主尺和游标尺的刻度差来提高测量精度。
螺旋测微器:通过旋转螺杆,测量螺杆移动的距离。
2、质量测量: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其原理是根据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来确定物体的质量。
3、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或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
秒表:直接读取指针走过的时间。
打点计时器:通过纸带记录的点来计算时间间隔。
三、实验器材1、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托盘天平、砝码、镊子。
3、秒表、打点计时器、纸带、电源。
4、不同长度和质量的物体若干。
四、实验步骤1、长度测量用刻度尺测量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各测量三次,记录测量结果。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各测量三次,记录测量结果。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量三次,记录测量结果。
2、质量测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记录物体的质量。
3、时间测量用秒表测量单摆摆动 10 个周期的时间,重复测量三次,计算单摆的周期。
安装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的点,计算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长度测量数据|测量工具|测量对象|测量次数|测量值(单位:cm)|平均值(单位:cm)||||||||刻度尺|长方体木块长|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宽|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刻度尺|长方体木块高|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游标卡尺|圆柱体直径|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游标卡尺|圆柱体高度|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螺旋测微器|金属丝直径|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2、质量测量数据|测量对象|测量次数|测量值(单位:g)|平均值(单位:g)|||||||物体 1|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物体 2|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3、时间测量数据|测量工具|测量对象|测量次数|测量值(单位:s)|平均值(单位:s)||||||||秒表|单摆 10 个周期|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打点计时器|纸带相邻两点时间间隔|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测量值的平均值,并计算相对误差。
学校土木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1. 了解和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 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
3. 熟悉测量数据的记录、计算和整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1. 水准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学会水准测量的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安置水准仪: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准点上,调整脚螺旋使仪器水平。
② 观测:分别观测前后视距,读取水准尺读数。
③ 计算高差:根据前后视距和水准尺读数,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④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和整理。
2. 角度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学会角度测量的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安置经纬仪: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调整脚螺旋使仪器水平。
② 观测:分别观测目标点和测站点,读取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读数。
③ 计算角度:根据观测数据,计算目标点和测站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
④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和整理。
3. 距离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钢尺、测距仪等距离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距离测量的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钢尺测量:将钢尺拉直,分别测量目标点和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② 测距仪测量:使用测距仪测量目标点和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③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和整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准测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测点间的高差,分析高差的变化规律,判断测量精度。
2. 角度测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测点间的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分析角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测量精度。
3. 距离测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测点间的距离,分析距离的变化规律,判断测量精度。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长度测量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4. 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长度测量是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测量方法。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本实验采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其原理如下:(1)刻度尺:刻度尺是一种具有均匀刻度的直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测量时,将刻度尺与物体紧贴,读取物体的起始和终止刻度值,两者之差即为物体的长度。
(2)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具有精确刻度的量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内外径和深度等。
测量时,将游标卡尺与物体紧贴,读取游标与尺身的刻度值,两者之差即为物体的长度。
(3)千分尺:千分尺是一种具有极高精度的量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内外径和深度等。
测量时,将千分尺与物体紧贴,读取千分尺的刻度值,即为物体的长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刻度尺(精度:1mm)2. 游标卡尺(精度:0.02mm)3. 千分尺(精度:0.001mm)4. 待测物体(长度约为10cm)5.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确保物体表面与桌面平行。
2. 使用刻度尺测量待测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3.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4. 使用千分尺测量待测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5. 对比三种测量方法得到的测量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刻度尺测量结果:待测物体长度为10.0cm。
2. 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待测物体长度为10.00cm。
3. 千分尺测量结果:待测物体长度为10.000cm。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刻度尺、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使用。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刻度尺、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是因为三种测量工具的精度不同,以及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测量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测量学实验报告篇1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
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
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
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
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
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
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地形测量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地形测量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地形图的比例尺、坐标系统、等高线等基本概念。
2. 测量仪器的使用:学习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3. 外业测量: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获取地形点的坐标和高程。
4. 内业计算:根据外业测量数据,进行坐标和高程的计算,绘制地形图。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了解实验区域地形特点,熟悉测量仪器操作方法。
2. 水准测量:选择合适的水准路线,安置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
3. 角度测量:利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测量。
4. 距离测量:使用钢尺、皮尺等工具,测量地形点间的距离。
5.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地形点的坐标和高程。
6. 绘制地形图: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地形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准测量结果:通过水准测量,获取了地形点的高程,为绘制地形图提供了基础数据。
2. 角度测量结果:通过角度测量,获得了地形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绘制地形图提供了空间信息。
3. 距离测量结果:通过距离测量,获得了地形点间的距离,为绘制地形图提供了距离信息。
4. 数据处理结果: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了地形点的坐标和高程,为绘制地形图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5. 地形图绘制结果: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出了地形图,直观地反映了实验区域的地理特征。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2. 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各种问题,通过相互讨论和请教指导教师,最终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验结果表明,地形测量在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引言:基本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测量,我们能够获取物体的各种属性,如长度、质量、温度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几个基本测量实验,探索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一:长度测量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游标卡尺和卷尺,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步骤:1.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2. 使用卷尺测量同一根铅笔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3. 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测量,我们得到的铅笔长度分别为4.2厘米和4.3厘米。
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因为它具有更高的精度。
而卷尺由于长度较大,所以精度相对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实验二:质量测量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天平,掌握质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步骤:1. 将一块已知质量的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侧,记录质量。
2.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另一侧,记录质量。
3. 比较两种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已知物体的质量为100克,待测物体的质量为98克。
通过天平的测量,我们可以得知待测物体的质量相对较小。
然而,天平的准确度有限,所以在进行更精确的质量测量时,我们需要使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实验三:温度测量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温度计,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插入一杯温水中,等待温度稳定,并记录结果。
2. 将温度计插入一杯冷水中,等待温度稳定,并记录结果。
3. 比较两种水的温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温水的温度为35摄氏度,冷水的温度为10摄氏度。
通过温度计的测量,我们可以得知两种水的温度差异。
然而,温度计的精度也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在进行更精确的温度测量时,我们需要使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结论:通过这几个基本测量实验,我们了解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测量实验报告
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实验,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加深对测量原理的理解。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游标卡尺、显微镜、量筒等。
实验原理,测量实验是通过仪器对物体的尺寸、质量、体积等进行定量的测定,从而得到相关的物理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记录测量值。
2.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测量值。
3.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微观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4. 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记录测量值。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测量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物体长度,5.23cm。
物体宽度,3.45cm。
物体质量,25.6g。
物体体积,15.2cm³。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为1.68g/cm³。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微小的裂纹,这可能是导致密度偏差的原因之一。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测量实验,我们掌握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能。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测量误差的可能原因,如物体表面的微小裂纹可能会导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误差。
因此,在进行测量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环境,尽量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结构,这些都为我们深入理解物体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总之,测量实验是物理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性质和规律,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大家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测量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准测量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掌握水准仪的正确操作方法,包括安置、瞄准、精平和读数。
3. 学习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观测、记录、计算和闭合差调整。
4.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水准测量原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水准仪观测水准尺上的读数,从而计算出两点之间的高差。
水准测量通常分为精密水准测量和普通水准测量,其中精密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普通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
三、实验仪器与工具1. 水准仪:DS3型水准仪1台2. 水准尺:双面水准尺2根3. 尺垫:2个4. 记录纸:2张5. 三角架:1个6. 铅笔:1根四、实验步骤1. 安置仪器- 将三脚架张开,调整高度,使架头大致水平,并将架腿踩实。
- 将水准仪从箱中取出,固连在三脚架上。
2. 认识仪器- 观察水准仪的各个部件,包括望远镜、调整手轮、圆水准器、微调手轮、水平制动手轮、管水准器、水平微调手轮和脚架等。
- 了解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3. 粗略整平- 通过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大致水平。
- 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4. 瞄准水准尺- 调节目镜,使十字丝清晰。
- 通过望远镜瞄准水准尺,使水准尺成像清晰。
5. 精平与读数- 通过微调手轮,使水准尺成像清晰。
- 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包括上、中、下三个读数。
6. 观测与记录- 在观测过程中,记录观测数据,包括观测点、读数、时间等。
- 注意记录的准确性,避免错误。
7. 计算与闭合差调整- 根据观测数据,计算两点之间的高差。
- 调整闭合差,使高差计算结果满足精度要求。
8. 实验结束- 整理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场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熟悉了水准仪的正确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对水准测量原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原件参数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参数测量方法。
2. 学习使用万用表等仪器进行电子元件参数的测量。
3. 了解不同类型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测量以下电子元件的参数:1. 电阻2. 电容3. 二极管4. 三极管三、实验原理1. 电阻测量:通过万用表的电阻测量功能,根据欧姆定律(U=IR)计算出电阻值。
2. 电容测量:通过万用表的电容测量功能,根据电容的充放电原理和RC时间常数计算出电容值。
3. 二极管测量:通过万用表的二极管测试功能,测量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电阻,判断其极性和性能好坏。
4. 三极管测量:通过万用表的hFE测试功能,测量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判断其类型和三个管脚(e、b、c)。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数字万用表2. 电阻3. 电容4. 稳压二极管5. 整流二极管6. 发光二极管7. 三极管五、实验步骤1. 电阻测量:- 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测量挡位。
- 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接触到电阻的两端。
- 读取万用表显示的电阻值。
2. 电容测量:- 将万用表调至电容测量挡位。
- 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接触到电容的两端。
- 读取万用表显示的电容值。
3. 二极管测量:- 将万用表调至二极管测试挡位。
- 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接触到二极管的正负极。
- 读取万用表显示的正向压降和反向电阻值,判断二极管的极性和性能好坏。
4. 三极管测量:- 将万用表调至hFE测试挡位。
- 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接触到三极管的e、b、c三个管脚。
- 读取万用表显示的电流放大倍数,判断三极管的类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测量:- 测量结果与标称值基本一致,说明电阻参数测量准确。
2. 电容测量:- 测量结果与标称值基本一致,说明电容参数测量准确。
3. 二极管测量:- 正向压降和反向电阻值符合二极管特性,说明二极管性能良好。
4. 三极管测量:- 电流放大倍数符合三极管类型,说明三极管性能良好。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参数测量方法。
工件尺寸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工件尺寸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工件尺寸测量是机械制造和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工件的尺寸,验证测量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长度、外径、内径等尺寸。
2. 内径千分尺:用于测量内径尺寸。
3. 外径千分尺:用于测量外径尺寸。
4. 长度尺:用于测量长度尺寸。
5. 角度尺:用于测量角度尺寸。
6. 精密测量仪器:如三坐标测量机、投影仪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长度尺寸的测量与检验(1)将工件放置在长度尺上,确保工件与尺面平行。
(2)观察工件两端与尺面的接触情况,记录下两端接触点的位置。
(3)计算工件长度,即两端接触点之间的距离。
2. 外圆尺寸的测量与检验(1)将工件放置在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上,确保工件与测量面平行。
(2)旋转工件,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头与工件外圆相接触。
(3)观察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记录下外径尺寸。
3. 内圆尺寸的测量与检验(1)将工件放置在内径千分尺的测量面上,确保工件与测量面平行。
(2)旋转工件,使内径千分尺的测量头与工件内圆相接触。
(3)观察内径千分尺的示值,记录下内圆尺寸。
4. 轴与孔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1)将轴与孔分别放置在外径千分尺和内径千分尺的测量面上,确保轴与孔与测量面平行。
(2)测量轴与孔的外径和内径尺寸。
(3)计算轴与孔的配合间隙。
5. 花键配合尺寸的测量与检验(1)将花键轴和花键孔分别放置在外径千分尺和内径千分尺的测量面上,确保轴与孔与测量面平行。
(2)测量花键轴和花键孔的外径和内径尺寸。
(3)计算花键轴与花键孔的配合间隙。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得到以下数据:- 长度尺寸:L = 100 ± 0.1 mm- 外圆尺寸:D = 50 ± 0.05 mm- 内圆尺寸:d = 40 ± 0.04 mm- 轴与孔配合间隙:Δ = 0.1 ± 0.02 mm- 花键配合间隙:Δ = 0.2 ± 0.03 mm2. 实验分析(1)实验结果符合测量原理和方法,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2. 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长度测量是物理实验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本实验通过使用刻度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验证长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刻度尺:精度为0.1mm2. 物体:直尺、铅笔、橡皮等3. 记录本、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刻度尺是否完好。
2. 将直尺、铅笔、橡皮等物体依次放在桌面上。
3. 使用刻度尺测量直尺的长度,记录数据。
4. 改变测量位置,重复步骤3,记录数据。
5. 使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
6. 改变测量位置,重复步骤5,记录数据。
7. 使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记录数据。
8. 改变测量位置,重复步骤7,记录数据。
9. 对比不同物体的测量数据,分析误差来源。
五、实验数据1. 直尺长度:20.0cm、20.1cm、20.2cm2. 铅笔长度:18.0cm、18.1cm、18.2cm3. 橡皮长度:3.0cm、3.1cm、3.2c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比不同物体的测量数据,发现直尺的测量误差较小,铅笔和橡皮的测量误差较大。
2. 分析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 刻度尺本身的精度限制;b. 测量时的读数误差;c. 测量位置的改变;d. 物体表面的不平整。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2. 了解测量长度时可能出现的误差,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3. 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八、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刻度尺的放置,确保其与物体表面平行。
2. 在读数时,要确保视线与刻度尺垂直,避免读数误差。
3.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4. 实验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调整。
九、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精度的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比较测量结果。
2. 探究不同测量方法对长度测量的影响。
测量微小长度实验报告
测量微小长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测量微小长度的几种常见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提高对微小长度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1、螺旋测微器原理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
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2、光杠杆原理光杠杆是一个附有平面镜的支架,平面镜的镜面与三个足尖决定的平面垂直,其后足即杠杆的支脚与被测物接触,当杠杆支脚随被测物微小移动时,镜面法线也改变一个小角度,从而使反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有一个明显的偏移。
通过测量偏移量,可以计算出被测物的微小位移。
三、实验仪器1、螺旋测微器2、光杠杆及望远镜直尺组3、待测金属丝4、游标卡尺四、实验步骤1、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先检查螺旋测微器的零点,若零点不准确,需要进行修正。
将金属丝放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旋转棘轮,当听到“咔咔”声时停止,读取数值并记录。
在不同位置测量多次,取平均值作为金属丝的直径。
2、光杠杆测量金属丝的微小伸长量将光杠杆放在平台上,平面镜垂直于平台,后足与金属丝下端接触,前两足放在平台的沟槽内。
调整望远镜直尺组,使其与光杠杆平面镜等高,且望远镜光轴与平面镜法线水平。
加载砝码,记录望远镜中直尺的初始读数和加载砝码后的读数。
根据光杠杆原理计算金属丝的伸长量。
3、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测量次数| 1 | 2 | 3 | 4 | 5 | 6 ||||||||||直径(mm)|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平均值:_____ 标准偏差:_____2、光杠杆测量金属丝的微小伸长量|砝码质量(kg)| 0 | 1 | 2 | 3 | 4 | 5 ||||||||||望远镜读数(mm)|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伸长量:_____ 标准偏差:_____3、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长度:_____ (mm)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六、误差分析1、螺旋测微器的误差可能来源于零点不准、测量时的压力不当导致测量值偏大或偏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实验报告专业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小组________河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一水准仪使用一、预做作业1、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形成的______在竖立与两点的水准尺上读得的___读数减___读数求得两点的高差。
高差为正说明前视点_(高、低),为负说明______。
2、水准仪的望远镜由物镜、目镜、对光凹透镜和______组成。
物镜对光的目的是看清_____,目镜对光的目的是看清_____。
3、视差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准尺上的注记是到__米,水准尺读数应读__位(__是估读的),并在__位标注小数点。
无论正像、倒像均应由小到大读取。
5、转点应放尺垫,已知点未知点不放尺垫;所以尺垫的作用是_____、_____。
观测时标尺应放在尺垫的_____处。
6、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
7、在仪器正常状态下,圆水准气泡居中仅说明仪器______,只有符合气泡居中才说明_____。
所以,微倾式水准仪每次读数前均应使__________。
8、由于转动脚螺旋会改变仪器的高度,为了使前视读数与后视读数为同一高度的水平视线,在后视读数与前视读数之间___转动脚螺旋。
9、请将下图所示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填入手薄,计算各站高差,经检核无误后,根据水准点BM5的已知高程(20.000)计算待定点A的高程。
水准测量手薄二、实习结果两站观测结果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一站观测结果观测者:记录者:日期:实验报告二水准路线一、预做作业1、水准路线布设形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2、闭合水准路线的校核条件是__________。
3、附合水准路线的校核条件是__________。
4、测站校核的目的是检查________的正确性和提高精度。
5、测站校核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
6、图根水准测量,当用两次仪器高法进行测站校核,两次测得的高差之差超过____时,必须重测。
7、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
8、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
9、《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在图根水准测量中,各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10、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时,应按与测站数(或路线长)成__比例的原则,将高差闭合差__号进行分配。
否则,应全线返工。
11、已知点与未知点之间或未知点与未知点之间的水准路线叫做__。
12、下图为用两次仪器高法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数据,测点顺序为BM5-TP1-A-B-BM5;请将其填入手薄并进行成果计算。
(BM5的高程是10.000米,求A、B高程。
)水准测量手薄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二、实习结果水准测量手薄观测者记录者日期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实验报告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直角一、预做作业1、经纬仪的安置包括_____、_____;应先____,后____。
2、整平经纬仪时,应先使水准管平行于一对脚螺旋并旋转之使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旋转__度,转动____个脚螺旋使气泡再居中。
如此反复1、2次。
3、使用光学对中器与使用垂球安置经纬仪的不同点是:使用垂球安置经纬仪时对中、整平互不影响,而使用光学对中器安置经纬仪则反之;所以,使用光学对中器安置经纬仪时,在对中与精平(长气泡居中)之间,应加上调节____使圆水准管气泡居中这一步骤。
4、观测水平角时,若目标点放置了标杆,则应用十字丝交点瞄准其__部;若放置了觇牌则应瞄准其____。
5、盘左、盘右是仪器的两种状态,盘左是_____在_____左侧;盘右则反之。
观测同一目标的盘左、盘右水平度盘读数之差的理论值应为____。
6、分微尺的最小分化是____,我们用度盘分化线在分微尺上读数,并估读到一个小格的_____。
7、经纬仪观测水平角的过程中,旋转照准部瞄准目标时,水平度盘是_____的;只需观测不同目标读数便可求得水平角值,我们应该用__方目标读数减__方目标读数来计算水平角值。
8、为了水平角的计算方便,可以在一个测回前配置水平度盘的初始位置;用度盘变换手轮配置度盘的方法是:先瞄准___方向,按下度盘变换手轮并转动至需要的读数,然后使度盘变换手轮___。
用复测扳手配置度盘的方法是:先使其在__(上、下)边,转动照准部至需要的读数值,然后扳__复测扳手,瞄准___方向,最后扳__复测扳手,进行测回法观测。
9、在O站用DJ6光学经纬仪以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观测数据如下图所示,请填表10、竖直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由于水平视线的竖盘读数总为___,所以,只需观测__________,即可按公式算得竖直角值。
12、望远镜转动时,竖盘亦随之转动,而读数指标却应始终在某一固定位置,此位置由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来指示,故每次竖盘读数之前必须____________。
当使用装有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补偿器的经纬仪测量竖直角时,读取竖盘读数之前应将补偿器的开关___。
13、指标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经纬仪盘左位置视线水平的竖盘读数为90°,望远镜上仰时读数减少,故其竖直角计算公式为α左=______,α右=______;另一仪器盘右位置视线水平的竖盘读数为270°,望远镜上仰时读数减少,故其竖直角计算公式为α左=______,α右=______。
二、实验结果(每人至少观测一个测回)水平角观测观测者记录者日期实验报告四全站仪、罗盘仪使用一、预做作业1、全站仪的望远镜是三同轴(视准轴、发射光轴、接收光轴)望远镜,测量时只要照准目标棱镜的__,就能同时测得水平角、竖直角和___。
所以,安置棱镜(对中、整平)后,需使反光镜大致对准望远镜。
2、全站仪的倾斜传感器能自动测量出竖轴倾斜的角度值(3’以内),并对其进行改正。
为使倾斜传感器发挥作用,开机后应将全站仪的望远镜_____。
3、全站仪软键(F1、F2、F3、F4)的功能通过屏幕___一行相应位置显示的字符提示。
不同屏幕,软键的功能是不同的。
4、全站仪具有___、___、___三种测量模式。
5、在全站仪测距时,能自动进行气象改正。
所以,测量前应正确输入当时的___和___。
6、方位角是标准方向__端沿_____方向至直线的水平角度。
7、一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应相差____。
8、由于罗盘仪的水平度盘是__时针注记的,而且零直径与视准轴在竖直方向重合,所以,瞄准目标后,只需在磁针__端读数便可测得磁方位角。
二、实验要求1、水平角测定:(1)安置全站仪于已知点O,以左前方A点、右前方B点为瞄准目标完成水平角观测一个测回(置A点起始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要求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大于±24″。
(2)换人观测另一个测回,要求配置水平度盘起始方向读数为0°02′00″等等。
2、距离和初算高差测定:(1)进入设置模式,将数据显示顺序定为“平距&高程”、测距方式定为“N 次测量”、测量次数定为“2”。
(2)进入距离测量模式,按S/A键输入当时的温度及气压以得到正确的气象改正比例系数。
(3)瞄准左方目标A,测量OA的水平距离和初算高差。
3、坐标测定:(1)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2)进入坐标测量模式,输入测站O点坐标(如1000,1000)、仪器高、棱镜高。
(3)假定A点为北方向,切换至角度测量模式,置盘——令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注:如A也为已知点则可输入OA的方位角)。
(4)切换至坐标测量模式,测量A点坐标及B点坐标。
检验A的X坐标增量是否与OA的水平距离相符。
4、数据采集形成坐标文件(选做)(1)进入菜单模式——数据采集——输入数据文件名(2)设置测站点:按“测站”输入测站坐标(如1000,1000,100)及仪器高。
(3)瞄准左前方A点的棱镜。
(4)设置后视点:按“后视”输入后视点坐标(如1050,1000),或输入后视方位角(如0°00′00″),和棱镜高。
(5)开始测量(采集坐标A、B两点坐标)(6)进入内存管理菜单,查看所采集的坐标数据。
5、用罗盘仪测定一条边的正、反磁方位角。
要求误差控制在一度之内二、实验结果观测者记录者日期水平角观测距离、坐标观测磁方位角观测实验报告五导线测量(内、外业)1、预做作业1、导线的布设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____、____。
3、导线角度测量应测__(左、右)角;闭和导线应测__(内、外)角。
4、导线的定位是__________、定向是__________,所以,独立坐标系统应假定_____、用罗盘仪测定_______。
5、三角高程测量不应忘记量取仪器高和_____。
6、闭合导线的图形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7、附合导线的图形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8、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对于光电测距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是_______;对于钢尺量距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是_______。
9、对于既是左角又是内角的闭合导线,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是_______。
10、对于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fx=______,fy=_____。
11、对于光电测距图根导线,导线相对闭合差的允许值是_____;对于钢尺量距图根导线,导线相对闭合差的允许值是______。
当条件满足时,应按“______________”原则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当条件不满足时,应着重返工___。
12、导线计算过程中,有__处计算校核。
2、实验结果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注意量取仪器高和目标高)距离丈量与起始边方位角测定内业计算1、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2、三角高程计算表(请先按公式h=Dtgα+i-v 计算高差,然后填表计算高程)一、预做作业1、全站仪测量碎步点三维坐标的同时,领图员应现场绘制碎步点构成的地物形状和类型,并记录下碎步点的点号。
必须注意的是:领图员记录的点号应与全站仪自动记录的点号____。
2、在全站仪的菜单/数据采集选项下要求输入一个文件名,这个文件是用来存储___点的。
若此时需要输入测站点坐标,则必须通过数据采集2/2 /选择文件来选择___点文件,进而输入测站点(及后视点)。
切记在数据采集前,应切换至回到___点文件。
3、当后视点输入完成后,必须要进行___,才能将全站仪的水平度盘设置为已知的后视方向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