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中国古人开始使用简单的木材、土坯和石头建筑房屋。

这些早期的建筑主要是为了居住和防御而建造,如早期社会的村落和城邦遗址中所发现的房屋遗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逐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周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开始出现独特的特征,如庙宇、宫殿和城墙的城市规划。

考古发现显示,在此时期,中国已经建造了一系列宏伟的建筑,如乾隆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和众多宗教建筑,如开元寺和千佛洞。

随着秦朝的统一,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秦朝时期,中国开始使用砖石建筑材料,这使得建筑更加坚固和耐用。

而且,秦始皇还命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以及兵马俑,这些建筑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汉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的重要突破是砖石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及建筑和园林的结合。

例如,汉朝时期修建了众多的宫殿和园林,如汉代的春秋园、著名的建筑师刘德的德陵和曹芳的紫微宫。

隋朝和唐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修建了许多壮丽的建筑,如隋炀帝的金山寺、大慈恩寺和唐玄宗的芙蓉园,以及著名的佛教石窟艺术造像,如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

在宋朝和元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使用太平瓦,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使得屋顶更加坚固和耐用,同时也为建筑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宋代时期修建了众多的宫殿和寺庙,如宋徽宗的紫禁城和开封的大相国寺。

明朝和清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这一时期修建了一系列宏伟的建筑,如故宫、颐和园和天坛,这些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

同样,明朝和清朝时期也是佛教石窟艺术的鼎盛时期,如宁夏的西夏宁夏银川石窟和河南的百佛洞。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建筑遗产。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建筑结构:木骨泥墙建筑: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

特点墙体用木骨架上札结枝条后涂泥。

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

特点是底层架空。

夏一、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1、80cm夯土台2、封闭庭院(廊院)3、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土架夯土建筑庭院。

商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商代后期最重要的遗址。

盘龙城商朝宫殿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1、合院形式。

2、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3、已使用了瓦。

4、最早使用“壁”。

5、有排水陶罐和卵石叠筑的日音沟。

东周——春秋战国台榭建筑春秋战国时期掀起一股“高台榭,美宫殿”的建筑潮流。

台榭建筑的基本特点是以阶梯形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

代表:秦咸阳宫河北平山中山王陵遗址:它虽然是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但从墓中出土的一方金银错《兆域图》铜版,即此陵的陵园规划图。

战国——半瓦当战国时期盛行半瓦当。

秦、汉建筑两汉(公元前206-公元220)两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主要表现在:1、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坞壁、第宅、中小住宅等居住建筑,东汉末期还出现了佛教寺庙建筑。

2、木结构两种主要形成——抬梁式、穿斗式都已出现;斗拱的悬挑机能迅速发展。

3、多重楼的兴起和盛行。

4、建筑群已达到庞大规模。

曹魏邺城:曹魏邺都开始采用了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的模盘格形封闭式布局,城市的中轴线同时也是王宫的中轴,宫殿和街道都依它作为均齐对称的布置,结构严谨,分区明显,城市用地进一步功能化,在我国都城建设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汉阙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分明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宫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

西方古建筑史

西方古建筑史

西方古建筑史西方古建筑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以下是西方古建筑史的详细概述: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323年):- 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主要形式,神庙通常由石材建造,采用典型的希腊柱式,如多立克柱式和伊奥尼亚柱式。

- 最著名的古希腊神庙是雅典卫城上的帕台农神庙,它代表了古希腊建筑的巅峰。

古罗马时期(公元前753年-公元476年):- 古罗马建筑受到古希腊的影响,但在技术和规模上更加先进。

罗马建筑师发明了拱顶、圆顶和穹顶等建筑技术。

- 罗马建筑以公共建筑为主,如浴场、剧院、竞技场和宏伟的罗马斗兽场。

- 著名的古罗马建筑包括罗马斗兽场、罗马竞技场和巴西利卡。

中世纪(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中世纪建筑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教堂成为主要的建筑类型。

教堂通常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具有高耸的尖顶、尖拱和花窗玻璃。

- 著名的中世纪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坎特伯雷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恢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建筑师开始重视比例、对称和对光线的运用。

- 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和罗马的圣安吉洛堡。

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 巴洛克建筑强调豪华、复杂和装饰性。

建筑师使用曲线、复杂的立面和雕塑来创造戏剧性效果。

- 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包括凡尔赛宫、圣彼得广场和维也纳的圣查理教堂。

新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19世纪):- 新古典主义建筑回归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原则,强调对称、简洁和比例。

- 著名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包括美国国会大厦、巴黎凯旋门和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至今):-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简洁和纯粹性。

建筑师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

- 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法国巴黎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和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

以上是西方古建筑史的概述,涵盖了从古希腊到现代主义的不同时期和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距今约有5000
多年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多个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还处于一种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建筑主要以简单的帐篷、草屋等为主,多用天然材料,比较粗糙简单。

随着奴隶社会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更加稳定的发展阶段。

这时期的建筑更加复杂,开始采用可持久的材料如木料、石料等,并出现了一些建筑物如祭坛、宫殿等。

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建筑风格是封建社会时期,尤其是从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建筑。

在这段时期,中国的城墙、宫殿和庙宇逐渐形成,并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其中,如秦始皇陵、故宫、太和殿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建筑工艺和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

建筑材料方面,砖石代替了木料成为主要材料,建筑结构越来越稳固耐久。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逐渐减少,但仍然保留并受到保护。

这些古代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古代建筑艺术也独具特色,发展出了多种建筑风格和类型。

本篇文档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建筑、古代宫殿和陵墓建筑、封建社会城市建筑以及明清园林建筑等方面。

一、原始社会建筑中国的原始社会建筑主要是在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

这些建筑多以土木为材料,采用半地穴式或地面木架结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了大量土木结构的房屋、窖穴、墓葬等建筑遗迹。

此外,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中也发现了不少土木结构的大型建筑遗址。

二、古代宫殿和陵墓建筑中国的古代宫殿和陵墓建筑在夏、商、周三代时期逐渐发展成熟。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以木材结构为主,多采用梁柱式或穿斗式结构。

河南安阳的殷墟是商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其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则是最具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其气势恢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特色。

三、封建社会城市建筑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城市建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化,包括塔、楼、亭、阁、廊、殿等不同类型。

城市布局也逐渐形成了以皇宫为中心,街道和坊市为骨架的城市格局。

其中,宋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城市建筑最具代表性,其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魅力。

四、明清园林建筑明清时期,中国的园林建筑达到了高峰。

这一时期的园林建筑注重意境和自然美,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

江南地区的园林最具代表性,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这些园林以水景为主,辅以假山、亭台、花木等元素,形成了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景致。

同时,北方地区的园林也有其独特之处,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和严谨的布局展现了皇家园林的韵味。

总之,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跨越了数千年,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都独具特色。

这些古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变与发展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壮丽历程。

古建筑不仅是建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顾与传承,下面我们将从古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古建筑的历史演变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原始社会,最早的古建筑是远古时期原始人类为了避难而生活的洞穴,逐渐发展为竖立木桩、架设树枝和建造茅草屋等简单的建筑形式。

直到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农耕社会,最早的城邑开始出现,人们开始建设较为复杂的建筑物,比如祭祀和居住用的建筑。

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山西的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诸多遗址之一,留下了许多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考古文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古建筑开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先秦时期,木结构成为古建筑主要的结构形式,例如我国第一座木结构建筑——嵩阳书院。

此后,汉代兴起的砖石结构逐渐成为主流形式,并在隋唐时期推向了顶峰,如洛阳白马寺、唐长安城墙等都采用了这种结构。

宋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木结构再次成为主流,同时加入砖石结构和青砖琉璃的装饰,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的鼎盛时期,比如浙江的镇海楼、江西的岳州楼等享誉海内外的建筑。

近代以来,中国古建筑受到了列强入侵和社会变革的冲击,许多古建筑遭到了破坏和毁灭。

尽管如此,我国政府和专家学者们始终致力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今许多古建筑得以保全或修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

二、古建筑的文化传承古建筑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上的建筑艺术,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和审美符号。

古建筑通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念。

中国古建筑注重和谐统一的原则,通过其独特的格局和建筑比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比如京杭大运河承载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水利文化,它在古代的历史演变中留下了许多古运河桥梁的建筑壮丽,如杭州的千岛湖大桥、扬州的瘦西湖古桥等。

中国古建筑史资料文档

中国古建筑史资料文档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
第一节 宫殿
一、宫殿的起源及其演化
我国现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据史书记载, 此处是商汤建都的西亳所在。此后一直大隋朝,改用“三朝五门”的周制。 所谓五门,是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乃外朝— —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歧山风雏南周宫室,已明显 成为对称布局,围成几组院落的建筑群。如图: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
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社会:人们以群居的形式居住,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 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要求。其中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两种: 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 房屋。晚期,穴居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居住方式。
(四)古代建筑的色彩有一定的等级从金-红-绿-蓝-青-黑依次递减。 从春秋起不断发展大致到明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手法。但随着民族和 地区的不同又有若干差别。
第二讲 城市建设
发展概况 古代,城市是奴隶主和封建主对劳动人民进行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据点,
也是统治集团的安乐窝,同时,城市有集中体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 技术等多方面的成就。古代都城为了统治者的安全,有城与郭的设置。所谓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是保护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郭 的规模对于一个城市的安全更为重要,于是从汉以后,只发展后者,各个朝 代赋予城、郭的名称不一:或称子城、罗城;或称内城、外城;或称阙城、 国城。 筑城的办法,夏商时期出现了版筑夯土城墙,但夯土易受雨水冲刷,唐以后 用砖包夯土墙,明代砖的产量增加,开始普及。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 许多城市设有两道以上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距离,突出矩形 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射击敌人,这种墩台称为敌台或”马面“。 一、规划思想 1、城市的概念: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为主通常是政治、 文化、经济中心反映了国家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凤雏建筑基址 墙体 厚580—750mm 墙皮 厚10mm 屋顶 厚70—80mm 台基 高1300mm;南北长45.2米、东西宽
32.5米 柱础 立柱 深度 -
召陈建筑遗址 厚800mm 高760mm;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
直径900—1000mm 直径500—700mm 入土100mm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
年代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特征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高潮时期。从盛唐(8世纪) 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的 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 已稳定下来。
建筑 大兴城、赵州安济桥
人物 李春
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 佛塔、石桥、皇陵、园林、宫殿 人物 喻皓、沈括、李诫 著作 《木经》、《梦溪笔谈》、《营造法式》 进步 减柱法、移柱法;斗拱作用减弱;拱高柱高比例减小
宋代文物
宋代湖田窑影青南瓜壶
宋代官窑粉盒
哥窑双贯耳八棱瓶
宋代建筑特征
北方屋顶较陡;南方较平缓,出檐深 建筑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 有些昂被斜袱代替 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
新石器时期——榫卯结构
新石器时期遗址
河姆渡遗址
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遗址
广西平乐县遗址
新石器时期建筑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更向前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繁荣的氏族公社遍及全 国各地,从母系的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的氏族公社以至于逐渐解体,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发 展的整个过程,并终于创造了青铜器文化,进入了阶级社会。
新石器时期文物
磨制石器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古代建筑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多样,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种风格:2.1. 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早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采用木头搭建,灵活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木结构建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存在了。

著名的例子是中国四大古建筑之一的山东泰山东岳庙。

2.2. 石砌建筑石砌建筑主要以石头为材料,采用切割、堆砌等方式进行搭建。

石砌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著名的例子有北京的故宫和洛阳的龙门石窟。

2.3. 抬梁式建筑抬梁式建筑主要以青石和雕花石为主要建材,特点是梁柱各自的荷载相互通过梁柱传递,不依靠外墙支撑。

这种建筑风格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比较常见,具有雄伟、高大的特点。

著名的例子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曲阜孔庙。

2.4. 砖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结合了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的优点。

这种建筑风格在唐代、元代和明代比较常见,应用广泛。

著名的例子有南京的明城墙和北京的天坛。

3. 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3.1. 考古时期建筑考古学研究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和发展轨迹。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人们已经开始搭建简单的木结构建筑。

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技术不断提升,建筑形式也逐渐多样化。

3.2. 传统建筑时期在古代中国的传统建筑时期,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对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建筑以宫殿、寺庙和园林为主要形式,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并追求和谐、平衡的美感。

3.3. 官府建筑时期从唐代开始,官府建筑逐渐兴起,并逐步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在此时期,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例如“栈道房”和“楼阁”等。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出现了砖石建筑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以砖石作为主要结构材料,设计有特色的“台阶式”和“斗室”等建筑形式。

3.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在隋唐时期,出现了宫殿和佛教寺庙的宏伟建筑,例如拥有众多宫殿建筑的洛阳宫和悬空式的盘空寺等。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民居、庙宇和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以木构架和雕花装饰为特点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古建筑等。

5. 近代史时期(1912年-1949年):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建筑的引入,现代化的房屋建筑开始在城市中兴起。

西式的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当代时期(1949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房屋建筑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革。

一方面,传统建筑技术得到保护和传承,古建筑和民居得到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兴起。

总的来说,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从木结构、砖石建筑到现代化建筑的演变,同时也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形式。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

年代(时期)中国原始社会——新旧石器时期(距今9000-4000年)特征主要进步(具体描述)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白灰面、隼卯技术出现典型建筑(主要建筑)西安半坡(半坡村原始社会大方形房屋、方形建筑、圆形建筑)技术(顶、台阶、细部)1、建筑方位与日照(考虑日照所致原始社会关中地区的居住建筑多为西南向开门)2、大叉手屋架与木骨泥墙(大叉手就是人字木屋。

木骨泥墙就是以树木枝干为柱,再用枝干横向扎结成架,其间填以苇束等轻质材料,然后两面涂泥做墙。

以木构为骨干的原始建筑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栽柱暗础(河南安阳市后岗建筑基地柱洞做法)4、擎檐柱(檐下立柱支撑悬挑的屋椽)5、榫卯结合(类型:平身柱榫卯,转角柱榫卯,柱脚/头榫,加稍钉的梁头榫,直棂栏杆榫卯,企口板榫卯。

大到柱、梁、枋、板,小至栏杆木棱)6、土构防潮与木构防火7、排烟通风口——囱8、土坯的发明(河南淮阳平粮城龙山文化一号房址及安阳市后岗遗址龙山文化晚期住房F8、F12、F15、F18之墙体)9、石灰石的烧制与白灰抹面与粉刷技术10、散水的使用其她方面(园林、陵墓、道路、桥梁等)祭祀建筑:对圣神与祖先的祭祀(河北武安县磁山文化祭祀遗址、内蒙古包头市大青山黑麻板祭祀遗址等)原始社会墓葬:旧石器时期,山顶洞人在其生活的涯洞里,前部作为生人起居,后部作为亡人埋葬之地新石器时期,按照氏族血缘关系集中在一起,并与居住、生产区分离这时期相关人物(著作)同时期相关的历史事件社会生产由采集、渔猎的攫(jue)取经济——进化——原始农业与畜牧业的生产经济干阑式构造方式上,以长木为水平构建,屋顶较大、较陡,出檐较深,采用榫卯结构穴居采用对称平面,木骨泥墙年代(时期)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征1、都城建筑开始突出主权,周制——三朝五门。

2、宫殿建筑与祭祀建筑混搭。

3、夯土筑城起墙。

4、以土木结合架构为主要建筑方式。

建筑的历史发展历程

建筑的历史发展历程

建筑的历史发展历程古代建筑的发展人类最早的建筑活动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开始利用石头、树木和草等自然材料建造简单的住所和陵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建筑能力逐渐提高,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古代建筑。

•古埃及建筑:古埃及是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文明最显著的建筑成就之一。

金字塔是为了埋葬法老而建造的,其庞大的体量和精确的结构设计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以其优雅的设计和精细的几何学成为了建筑界的典范。

希腊神庙是古希腊建筑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希腊柱式。

希腊神庙的建造需要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展示了希腊人对建筑和美学的追求。

•古罗马建筑:受到希腊建筑的影响,古罗马建筑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罗马巨型建筑如斗兽场、罗马竞技场和罗马浴场等,展示了古罗马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壮丽建筑的独特气势。

中世纪建筑的崛起与发展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在欧洲国家的传播导致了教堂建筑的兴起和中世纪建筑的发展。

•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受到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的影响,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坚固性。

典型的罗马式建筑包括修道院和教堂,如法国的蒙圣米歇尔修道院和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建筑的一种流派,特点是尖拱门、尖顶和飞扶壁等。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法国巴黎圣母院和德国科隆大教堂。

近代建筑的演变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建筑的主流风格。

它具有装饰华丽、形式复杂的特点。

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法国凡尔赛宫和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

•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受到古代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影响,追求简洁、对称和协调的设计。

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是法国巴黎凯旋门和美国林肯纪念堂。

•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以功能主义和简约主义为特征。

它摒弃了装饰和繁复的设计,注重功能和实用性。

德国包豪斯学派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古代原始社会时期:主要是猿人居住的天然洞穴或者棚屋。

2.新石器时期:开始出现了较为简单的木构建筑。

3.商代:出现了以土木结构为主的宫殿和墓葬建筑,同时也有以石灰、泥土为原材料的砖瓦建筑。

4.西周:出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形式“四合院”。

5.春秋战国:出现了“楼阁”、“亭台”、“角楼”、“城门楼”等多种新的建筑形式。

6.汉唐:盛行木结构古建筑,出现了大量的宫殿、佛寺和书院等公共建筑。

7.宋朝:出现了“建筑五流”之说,建筑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出现了诸如悬挂梁、飞檐翘角、夹层式结构的建筑形式。

8.明清:大规模的砖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建筑大量出现,建筑形式逐渐向高大、规整、华丽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出现了宫廷式和民居式两种建筑风格。

总之,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融合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也为现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时期2.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5.两宋,元代时期6.明清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早期人类以穴居和巢居为主穴居→挖地洞巢居→做树屋后来巢居演变为杆栏式建筑,穴居发展到为半穴居,再演变到地上建筑。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水井水架和草顶西安半坡遗址半穴居建筑早期的建筑多为木骨泥墙,房屋平面通常为长方形和圆形,为了支持屋顶的重量,通常会在室内设置木柱作为支持。

为了克服潮湿,保持室内干燥,室内的墙壁和地面会用细泥涂抹墙面,用火进行熏烤,使其陶化。

地面也会铺设木材,芦苇等作为防水层。

室中部设炕灶,是全屋陈设的的视觉中心和艺术中心,也是家庭团聚,就餐的场所。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使用白色石灰面层涂抹室内墙壁和地面,不但能防潮,还能起到装饰的效果。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夏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夏人以木器翻土,以石刀、蚌镰收割,因当时铜很珍贵,还未用于农业生产。

那时人们已不再消极适应自然,积极的开河道,防洪水,有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且有规则的使用土地。

据文献记载,夏朝曾修建了城郭沟池,建立军队,制定刑法,修建监狱,同时又修建宫室台榭,奢侈享乐。

因而引起奴隶的反抗,夏朝被后起但迅速强大的奴隶国家——商所灭,结束了四百多年的统治。

二里头宫殿建筑一号遗址复原图——夏朝/早商文化商中国传统的木构件体系在商代基本形成,同时,商朝开始使用青铜器和象形文字。

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

它的后期,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殿和陵墓,和当时奴隶居住的穴居对照,强烈地表现了阶级对立的情况。

商朝的代表性遗迹——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它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东西六公里,南北四公里。

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城市布局严谨合理。

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之宏伟,出土文物质量之精,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处繁华的大都市。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改革开放社会,经过历史的沉淀,我国每阶段建筑都有独特的美!原始社会时期--栖身之所约五十万年前,在原始社会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用来遮风挡雨和躲避猛兽的袭击。

慢慢从艰难的建造穴居和巢居,逐步到掌握在地面营建房屋的技术,创造出了原始的木架建筑,用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需求。

此时的建筑基本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系,一种是长江流域,由于地区多水易潮湿,常有水患兽灾,因而人们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建木结构的房屋,发展出干阑式建筑,其中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就是距今约六七千年的干阑式建筑房屋的一个实例。

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逐渐发展成为地面上的建筑,进而形成聚落。

在陕西临潼姜寨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中,其居住区普遍是以一片空地为中心,周围布置几栋大房子,环绕一些其他较小的房屋,整体作环形布置,这同时也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情况。

紧接着就是父系氏族社会,这一时期的住宅已经有家庭私有的痕迹了,多数为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与母系氏族社会的房屋布置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奴隶社会时期--宫殿组合群公元前21世纪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此后经商朝、西周,奴隶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春秋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朝城市的遗址,也是我国最早的庭院式夯土建筑。

其中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宫殿,其夯土台残高约80cm,东西约108m,南北约100m。

夯土台上面有一座殿堂,面阔八间,周围有回廊环绕,是我国早期封闭式廊园的面貌。

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样式建筑组合群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商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它的统治辖区以河南总部黄河两岸为中心,东至大海,南抵安徽、湖北,西至陕西,北到河北、山西、辽宁。

这时期的青铜工艺已将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手工业发展极其正规化,分工也十分明显。

中国的古代著名建筑及其历史背景

中国的古代著名建筑及其历史背景

中国的古代著名建筑及其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如今的大量古建筑便是我们祖先的智慧与勤劳创造的绝佳体现。

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还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视觉享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古代中国著名建筑及其历史背景吧。

一、故宫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曾作为22个太子的皇宫,并在清朝时期成为中国古代皇宫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故宫建造于明代永乐年间,历时14年,主体建筑群由外至内分别为紫禁城、太和殿和乾清宫。

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现仍然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典范之一。

故宫不仅是古代皇宫,也是中国宫殿建筑的代表,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二、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位于北京市西北,是中国皇家园林建筑之极品。

整个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占地面积达到了293公顷,主要由山水、建筑、珍禽、珍花四大景观组成。

颐和园建造历时十九年,始建于清雍正三年,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及辛亥革命等时期的不断扩建和修缮,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其别致、雅致的中式建筑风格,匠心独具的为园林创造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绝美盛景,整个园林建筑堪称一绝。

三、麒麟阁麒麟阁,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南四海子,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奇迹。

它是由极其珍稀的三百余颗芙蓉花的种子组成的,象征着极致的极致。

麒麟阁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原为寺庙,清代乾隆年间重修后赋予了大量的新意。

整座阁楼,色彩上极其绚烂,金刚石、水晶、琉璃等数百种颜色与不同形状的芙蓉花谱写出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神秘图画。

因其高雅、典雅的造型及其蕴含的深意,已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代表之一。

四、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路南端的大雁塔广场上,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佛教建筑之一。

大雁塔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四年(公元648年),由唐代名僧玄奘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用于收藏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的简易建筑、新石器时代的茅屋和竖穴形建筑、商代的宫殿和城墙、周代的宗庙和城市规划、秦汉的宫廷建筑和陵墓、唐代的宫殿和寺庙、宋代的民居和园林、元代的宫殿和传统汉式建筑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宫殿和园林、现代时期的西式建筑和现代化建筑。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在野外,主要居住在自然环境中,建造简易的房屋,如草屋、树屋等。

而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燧石制火,掌握了瓦器的制作技术,建造了茅屋和竖穴形建筑,提升了居住条件。

商代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较为宏伟的建筑,如商朝的宫殿、祭祀场所和城墙。

周代则进一步发展了宗庙和城市规划,形成“都城”制度,建立了许多宫殿和朝庙,推动了城市规划的进程。

在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

秦始皇兵马俑坑、汉代的长陵等宫殿和陵墓体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水平。

唐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宫殿和寺庙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按照统一的规划,唐代的宫殿和寺庙建筑风格宏伟壮丽,工艺精湛,影响了后来的建筑。

宋代以后,中国建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宋代的住宅和园林如岳阳楼、拙政园等,注重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和科技水平。

元代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融合了中亚和蒙古的特色,发展出了具有汉式特点的宫殿和传统建筑。

明清时期,宫殿和园林再度迎来了较大的发展,如紫禁城、颐和园等,这些建筑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的技艺和艺术造诣。

近代以后,中国建筑开始接受西方建筑的影响,现代化建筑开始兴起,出现了许多现代化建筑和高楼大厦。

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仍然保持着丰富多样的样式和形态,与现代建筑相互融合。

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

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

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
答: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先秦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夏朝的城市遗址有距今4000多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此时期奠定了后代礼制。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中国建筑的迅猛发展期。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2—公元589):此时期是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北魏构成以宫室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并设立东西二市;佛教建筑兴盛。

4.隋唐时期(公元581—公元907):此时期是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朝建有世界上最早的券拱石桥安济桥;唐代的长安城、五台山佛光寺、南禅寺都是代表性建筑。

5.宋朝时期(公元960—公元1227):这是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建筑规模比唐代小,但出现了样式复杂的殿阁楼台,如太原挤祠、泉州清净寺、正定隆兴寺、宁波保国寺等。

同时,李诫的《营造法式》是此时期的重要建筑理论著作。

6.元朝时期(1271年—1368年):这是古建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普遍、规模巨大、功能齐全。

此时期普遍采用辽代创造的“减柱法”,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北京白塔寺都是此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7.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这是古建筑体系发展的顶峰时期,大量使用砖瓦、琉璃砖。

代表性建筑有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同时,《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园冶》等理论著作也在此时期出现。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以木结构体系为主。

今天古典君选取了中国历史中一些重要的节点,让大家在轻松之余可以通俗的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史。

旧石器时期(原始社会)约五十万年前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用来遮风挡雨和躲避野兽追击山顶洞人遗址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8000—前2000)此期建筑基本可分南北两大系南方潮湿地区从巢居发展为架空的干栏已发现的最早遗迹为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兼用榫卯和绑扎的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榫卯南方巢居的干栏式建筑吊角楼也是干栏式建筑的一种而北方的黄河中下游黄土地区的房屋则由半地穴居式发展为地上的木骨泥墙圆形房子和方形房子如西安半坡遗址随后才发展成郑州大河村遗址的那种两坡顶多间横排房子西安半坡村遗址复原图郑州大河村遗址复原图先秦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夏朝的城市遗址有距今4000多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筑二里头遗址复原图玉门关遗址和一些土楼也属于夯土建筑商代城址主要有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其中已出现宫城、内城、外城的格局宫殿区内的主殿是迄今所知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商城遗址平面图商城遗址复原图西周建筑技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瓦的发明出现了半瓦当此外还出现了铺地方砖和三合土墙体抹面陕西岐山凤雏的西周早期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型制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二进院落,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大门前有影壁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平面图复原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景中山水花树与厅榭亭馆并重,建筑密度颇大,多随宜曲折布置,较少采用对称手法。至于大型园林和皇家苑囿,因多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常常划分成若干景区,在统一规划下分群组安排建筑。作为观景处所和点景,以尽力抒发自然风景之美为主,造景次之,与宅园手法有不同处,但崇尚自然山水之美则是一致的。
各种不同规模的住宅、宫殿、衙署、寺观等就是这样组成的。院落中的建筑外侧封闭,门窗开向庭院,这样可减轻外部的噪音。庭院是交通的枢纽,又可视为露天的敞厅。</P>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形式较简单,所用屋顶形式又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所以主要靠重重院落中建筑的不同组合与庭院空间的变化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一般不是一览无遗,而是在行进中层层展开,逐步引向高潮。北京明清紫禁城宫殿是现存最宏伟、变化最丰富的院落组合杰作。 </P>
了另一些重要特点:①外观分3级。木构架需防潮、防雨水淋濯,故每座建筑下有高出地面的台基,上有出檐较大的屋顶,外观明显分为台基、屋身、 屋顶3部。屋顶又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 攒尖等不同形式。 ②屋面凹曲,屋角上翘。抬梁式屋架自南北朝以来采用调节每层梁下矮柱高度的方法造成凹曲屋面,以利采光和排水。同时,四面坡的屋顶在角脊下要加一条角梁,角梁高度一般为椽径的三倍,在椽与角梁相并处,为使其上皮相平,就要在这部分椽下加三角形木条,逐渐垫高,这就出现屋檐在屋角处翘起的现象。③使用斗栱。为了增加屋檐挑出宽度以防雨,至迟汉代已出现从柱身逐层挑出横木以承托屋檐的斗栱。唐宋时,斗栱置于柱头之上,与梁和柱头枋交织在一起,外挑屋檐,内承梁尾,成为构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时的斗栱较大,一般二柱之间用一至二朵。明清时斗栱简化成纯装饰物,尺寸缩小,二柱之间一般用四至六朵。斗栱为中国木构建筑体系中所独创,多用在大型木构建筑中。④模数制设计方法。这一特点至迟在唐代已形成,宋代成为定制。其方法是把常用为栱枋的构件——“材”分为八等,根据所建房屋的性质和规模选用,建筑的面宽、进深和构件断面都规定为材高的一定倍数。明清时改为以栱的宽度——“斗口”为基本模数。这种方法可以简化设计,甚至不需制图即可预制构件和大量兴建。⑤油饰彩画。木构架需在外表涂油漆防腐。因而施彩画便成为木建筑外观的重要特点。至迟在春秋时,已出现建筑彩画。明清以来,北方盛行柱及门窗用赭红而檐下用青绿的彩画,南方则多通刷黑色或深栗色。 </TD></TR></TBODY></TABLE></TD></TR>
战国时出现的《考工记·匠人》提出了若干王都和城邑的规划原则,对后代颇有影响。此时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晚期开始出现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等。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公元581) 秦统一全国,仿建六国宫殿于咸阳北坂,建朝宫、信宫于渭河之南。现存阿房宫前殿址和骊山陵的规模和气势都远过于战国时代,咸阳秦宫殿遗址发现有大量瓦当、花砖、石雕和青铜构件。秦代在修建长城、驰道等工程上也有巨大成就。 </P>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有大量夯土城墙和殿基。据这两个遗址所示,此期较大的建筑主体用木骨泥墙为承重墙,四周或前后檐另在夯土基中栽植檐柱,建一圈回廊或前后檐廊。在商代后期的藁城台西遗址的较小的建筑中,还出现了土坯砌的承重山墙。商代已出现了城墙,偃师尸乡沟商城、郑州商城和黄陂盘龙城等的城墙均用夯土筑成。城市布局已初具雏型。西周都城中的宫殿情况不明,但周原遗址中的凤雏早周房址已是两进的四合院,并有明确的南北中轴线,房屋主体用包有木柱的夯土或垛泥墙为承重墙,内柱沿面阔方向成列,进深方向则不成列,说明当时是以檩架为主梁架。西周已出现板瓦、筒瓦,屋顶局部用瓦。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建筑台基以草泥制土坯砌筑,周原遗址西周中期已出现了面积达280平方米、最大面阔5.6米、全部瓦屋顶的大型木框架房屋,夯土墙只起保持稳定和围墙作用。</P>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是较典型的代表。自三国邺城以后,无论里坊制或是街巷制,凡按规划修建或改建过的城市,大多平面规整,街巷方正,有一条中轴线,从现存明清北京城及大量州县城中均可见其概貌。 自然山水式的园林布置 中国有悠久的造园传统,而以兼供游赏、居住之用的城市山林型宅旁园最具特色。</P>
这种园林南北朝以后渐盛,宋以后受山水画和诗词的影响而日趋精巧,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其特点是崇尚自然,又不简单地摹拟自然,而是追求中国山水画和诗词的意境,以略带写意的手法,创造更能概括自然山水之美之精髓的景物。宅旁园多是人造景物,故叠山掘池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在方丈之地能现出深山穷谷、绝壁危矶的效果。</P>
东汉定都洛阳,有南北两宫。大量东汉壁画、画像石、陶屋、石祠等反映了不同类型的东汉建筑形象:北方及四川等地建筑多用台梁式构架,间或用承重的土墙;南方则用穿斗架,斗栱已成为大型建筑挑檐常用的构件。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常用的抬梁、 穿逗、密梁平顶3种基本构架形式此时已经成型。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除并列纵联的砖砌筒壳外,还有穹窿顶和双曲扁壳。画像石中还画有拱桥。但现存汉代遗物只有石阙、石祠和崖墓。 三国时代建筑是东汉的继续,最值得注意的成就是204年改建的曹魏邺城。全城面积6.5平方公里,平面矩形,由一条东西干道分为南北两部。北部除东北一角为贵族区外,均为宫室苑囿,主殿居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南部为衙署和居住区,中间有南北干道直抵宫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正、分区明确、有中轴线的都城。 西晋出现短暂统一后,随即陷入长达300年的混乱和分裂局面。各政权先后建有雄侈的都城宫室,最著名的是南朝的建康和北魏的洛阳、北齐的邺城南城。北魏洛阳宫城位于汉魏洛阳城北半部,衙署分列宫前大道的两侧,城外有方正的外郭,建有320个里坊,开隋唐长安城之先河。北魏时并出现琉璃瓦。此时期最值得注意者是大量的佛寺、塔、石窟。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寺庙逐渐采取中国宫殿官署的院落式布置,塔也与木构楼阁结合起来,仅早期石窟尚有某些中亚地区的特征,但也很快和中国特点结合起来。寺庙中最著名的是北魏洛阳永宁寺,内有九级木塔,高四十余丈,可能是历史上最高的木构建筑。现存北朝实物仅有石窟窟廊及嵩岳寺塔等少量砖石建筑,南朝则只存陵墓石刻。 隋至宋时期(581~1279) 隋朝为时虽仅37年,却进行了大量的建设。隋立国次年建新都大兴(唐代改称长安),其面积为84平方公里,是人类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所建的最巨大的城市。城内有108坊和两个市,纵横排列,形成方格网街道。宫城在中轴线北端,其南为皇城,集中衙署于内。它是总结北魏洛阳及北齐邺城南城经验而建的,集中衙署于皇城则是它首创的(见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这座城一年即建成。一方面显示出夯土墙壁木构架房屋可以就地取材、预制安装,施工迅速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同时也表现出组织施工上的卓越能力。隋的另一著名工程是开凿大运河。河全长2000余公里,其中80%是在6年内完成的。著名的赵州安济桥建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史载隋代建汾阳宫和明堂等重要工程时已有设计图纸和模型。 由于房屋采用木构架,随之出现
院落式的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都是院落式布置。主要建筑物都在纵轴线上,次要建筑左右对称地位于其前方两侧,以回廊或围墙围出矩形庭院。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基本的组合单元,较大建筑群组可在纵轴线上串连若干院落,每院称一“进”;更大的还可在主轴之侧加次要轴线一至数条,每条称为一“路”。</P>
西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首都长安包秦代旧宫而建,城内陆续起造宫殿,但均不居中。各宫前都建巨大的阙,主殿仍盛行台榭式。王莽时又在南郊建明堂及九庙,也是台榭。长安居住区有一百六十闾里,有九市做商业区。城周围有七个陵,各陵建陵邑,迁富豪及前朝官吏居住,近似现代的卫星城。西汉地方城市及建筑都很兴盛,并有计划地在边远地区建回字形平面的屯垦城市和移民区。 </P>
目前最全最详细的的图说古建筑建模教程(可能是最完整的教程了!)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历史吧!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P>
它的发展从未中断,并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地的建筑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木结构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在群组布局、园林和城市规划上也独树一帜,对世界建筑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P>
商周时期(约前21世纪~前221) 传说中的夏代的建筑遗址尚在探索中。已发现的此期最早建筑是偃师二里头遗址的早商建筑。为在湿陷性黄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时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即有近2万平方米的夯土台基。二里头的两座宫殿址都是主殿居中,四周用回廊或夯土围墙围成庭院,南面开门。</P>
发展概况 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8000~前2000) 此期建筑基本可分南北两大系。南方潮湿地区从巢居发展为架空的干栏,已发现的最早遗迹为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兼用榫卯和绑扎的干栏式建筑。黄河中下游黄土地区的房屋由半地穴居址发展为地上的木骨泥墙圆形房子和方形房子,如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所见的居址。随后又发展成郑州大河村遗址的那种两坡顶多间横排房子(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 </P>
至此,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木构架、采取封闭式有中轴线的院落式布局这两个主要特点已初步形成。但直到隋以前,仍有大量建筑是夯土承重墙的土木混合结构。 </P>
春秋时,各国兴建了大量城市和宫室。宫室都属台榭式建筑,以阶梯形夯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借助土台,以聚合在一起的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大型建筑的外观,以满足统治者的侈欲和防卫要求。侯马晋城遗址中的牛村古城可能是晋都新田遗址,城内有每边宽52米的夯土台,就是巨大的台榭。凤翔雍城遗址出土的用于室内装饰的青铜表明此时建筑已很精美。此后的战国时出现了更多的城邑、宫室。战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二城,大城又称郭,是居民区,其内为封闭的闾里和集中的市;小城是宫城,建有大量的台榭。</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