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1. 引言

自恋是人格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精神病理学家艾理士和纳克最先使用narcissism一词概括病理性的自恋, 弗洛伊德在其1914年出版的论文《论自恋》中则首次系统的论述了自恋这一概念。临床领域, 自恋被认为是一种人格障碍。美国精神疾病分析统计手册第三版(DSM—III) 中首次将自恋列为一种独立的人格障碍。在非临床领域, 自恋则被看作是一种长期性的、形式多样的人格构造, 是个体长期将心理注意力倾注于自身的一种心理状态。自恋者具有高度自我关注、夸大的自我重要性, 优越感、特权感以及人际利用性等特点。关于自恋的结构有两形式说和连续体说, 国内学者郑涌和黄黎的研究表明, 自恋存在隐性和显性两种形式。显性自恋指渴望维持一个不平凡的自我形象, 有很强的表现欲, 强烈需要得到来自他人的钦羡。显性自恋与高自尊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相联系。相反, 隐形自恋将夸大感隐藏在潜意识中有自卑感, 隐性自恋者自信心脆弱, 外部表现为敏感、焦虑同时希望得到来自他人的认同。不管是哪种自恋形式, 其本质都是相同的, 即都是将注意力专注于自身, 以自我为中心, 希望自己受到他人重视。可见自恋者始终是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 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 以此来获得满足感和虚荣心。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自恋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能为别人着想, 而人际关系是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因此自恋对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模式都会有一定影响。人际关系是自恋的一个重要的因变量, 人际关系受自恋人格影响深远, 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结合中西方国家关于自恋与人际关系研究的结果, 探析自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并提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展望。自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涉及共情、自我建构、自我提升和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自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依恋模式、恋爱风格和恋爱满意度上。

2. 自恋与人际关系

2.1 自恋与共情

共情能够缩短人际距离, 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水平。自恋者由于高度的自我关注, 在人际关系中往往表现得自私、爱自我表现, 忽视他人需求从而影响人际关

系的质量。另外, 为了维持自身完美的形象, 他们通常不愿意自我暴露, 同时由于自恋者高度的自我关注, 从而没有将多余的注意力用来关心他人, 因此, 自恋者的人际关系大都处于浅层次的交流水平, 很少有能够深入交流的对象。很难获得深入、亲密的人际关系。

自恋者无论在认知还是情感上都很难做到与他人真正共情。例如, 周晖和张豹等人的研究证实了自恋者的共情能力很弱。该研究采用自恋人格问卷、高敏感性自恋量表和人际反应量表随机测查被试, 对被试的自恋水平和共情能力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 显性自恋和隐形自恋都与观点采择显着负相关, 而观点采择体现的是共情的认知成分, 这即表明自恋者在认知上是不能与他人有效共情的。该研究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显性自恋与共情关注无显着相关, 隐性自恋与个人忧伤存在非常显着的正相关。个人忧伤体现的是自恋的情感成分, 这就是说, 是他人所处情境会引发隐性自恋者相关情感上的体验, 这可能是因为隐性自恋者对情绪体验高度敏感, 他人的情绪也能引发自身的深刻感受, 实际则可能是因他人处境而引发的一种自怜行为。因此, 显性自恋者和隐性自恋者在情感上对他人所处情境的反应虽有所不同, 但其本质仍然相似, 即并非真正关注别人和体验他人感受

总之, 共情需要对他人密切的关注, 感受他人所处的情境, 从而真实体会他人的感受。自恋的核心特征是高度的自我关注, 自恋者将注意力都倾注在自身, 很难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 真正去关心他人的情绪和处境。因此, 自恋被描述为一种需要钦羡、缺乏共情能力的人格特征(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DSM-5) 。

2.2 自恋与自我建构

自我建构(self-construal) 是指自己对自我形象的描述和说明。目前关于自恋和人际关系的研究都比较重视自我构建, 并将其视为个体与他人关系研究的一般模式。显性自恋者和隐性自恋者的自我建构过程并不相同, 这是由他们的特征决定的。显性自恋一般表现为夸大、自信和乐观, 显性自恋者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 与独立性自我表述一致, 例如, 国外研究者Markus指出独立性自我的主要特征是自主性、个人主义、自我中心及自我中心的态度倾向。隐性自恋表现为脆弱、悲观, 及自我怀疑, 隐性自恋者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其自我形象的建构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的评价。因此, 隐性自恋者表现为依赖性的自我建构。Elke Rohmann等人采用自我建构量表(self-construal scale) 对124名被试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显性自恋与独立感呈正相关, 倾向于高自尊;隐性自恋与独立感呈负相关, 倾向于低自尊。进一步分析表明显性自恋与独立的自我构建正相关与依赖性自我构建负相关, 即在显性自恋量表上得分越高的被试对自我形象的描述越独立, 不受他人影响;隐性自恋与依赖性自我构建正相关, 与独立性的自我形象零相关, 即在隐性自恋量表上得分越高的被试对自我形象的描述越依赖他人, 易受他人评价影响。该项研究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即隐性自恋对自我构建的过程有重要意义。通常认为在人际中的自我建构更倾向于隐性自恋, 这是因为人际间的自我建构暗示了心理脆弱和焦虑敏感, 为了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们不得不担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意见, 从而对自我形象的描述也部分依赖他人的评价。

综合研究者们在自恋与自我构建方面的研究, 不难看出自我构建对人际交往有重要意义, 独立性的自我构建者一般有稳定的自我形象, 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得较自信、有主见, 行事独立, 在人际交往的初期阶段比较有吸引力。但因其强烈的表现欲会令他人感到强大的压力, 同时显性自恋者的观点固执不易妥协, 易引发与不同观点者间的冲突。依赖性的自我建构者其自我形象一般受到社会关系和谐, 人际交往适应和团体服从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常表现出妥协、服从, 自主性不强, 依附于群体或他人。这样在团体中隐性自恋者通常扮演着和平者的角色, 较顺从团体意见, 对团体的依赖性强烈。这也就是说, 依赖性的自我构建通常有利于团体间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也说明隐性自恋在持续性的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3 自恋与自我提升

自我提升是人们追求积极自我意象的驱力, 其核心假定在于人们有一种增强自尊、提高个人价值感, 寻求积极自我认识、避免消极反馈评价的需要, 具有自我提高和自我保护的功能。刘肖岑, 王立花, 朱新筱认为自我提升是个体提高自我概念, 夸大自身品质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为使人际交往开展得更加和谐顺利, 人们会努力去证实原有的自我概念, 避免获得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反馈。通常认为自恋者有很显着的自我提升倾向, 但是实证研究表明在与同伴合作中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