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设置方案

合集下载

地理研究性学习方案

地理研究性学习方案

宇宙中的地球(作者:**** 高一地理组)一、项目概述1. 开展年级:高中一年级2.学科:地理3. 简介:本学习项目主要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在初中学习过地球的基本概况,他们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感到较困难。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活动,希望他们能结合生活实践,理解所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二、学习团队1. 教师:张老师:地理教师石老师:地理教师2.学生:高一年级:(1)班、(2)班三、学习目标与任务1. 教学目标分析认知目标:(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能力目标:(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地理课题研究高一学习计划

地理课题研究高一学习计划

地理课题研究高一学习计划高一地理学习计划一、背景地理是关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学科之一。

高中地理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如何制定高一地理学习计划,来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呢?下面就是我的高一地理学习计划。

二、目标1. 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地球基本知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2.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地理思维,注重运用地理概念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 提高实践能力:能够利用地图、影像等工具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数据分析;4. 培养地理素养:通过地理学习,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环境和地理问题,培养关注地球环境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习计划1.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高中生地理学习的基础,通过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和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主学习:(1)阅读地理资料:每周至少阅读一篇地理文章或报刊资料,了解最新的地理知识和前沿研究。

(2)观看地理纪录片:通过观看地理纪录片,了解各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开拓视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地图绘制,促进对地理数据的理解和地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2. 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地理知识的主要获取途径,我将在课堂上努力做到:(1)认真听讲:认真听讲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我将做好笔记,及时记录课堂重点内容和关键知识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积极提问:积极提问有助于澄清疑惑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我将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问题,以提高学习效果。

(3)参与讨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积极发言并与同学共同探讨地理问题,提高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我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地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地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地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一、项目简介本地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态度。

本方案适用于中学地理教育。

二、项目目标1.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2.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三、项目内容1. 研究主题确定首先,学生将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研究主题,如城市发展、气候变化、地貌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不同主题的了解和兴趣进行选择。

2. 研究方法探索学生在确定地理研究主题后,需要探索适合该主题的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以了解该主题的相关研究方法。

3. 实践活动设计学生基于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研究方法,设计并实施相关的实践活动。

例如,如果选择了城市发展主题,可以选择一座城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城市规划、历史变迁等情况。

4.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学生将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将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他人。

可以使用数据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研究结果,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5. 结果总结与分享学生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与同学、老师进行分享交流。

可以通过组织展示活动、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进行。

四、项目实施步骤1.学生自主选择地理研究主题,并汇报给老师。

2.学生自主探索适用于研究主题的方法,并与老师进行讨论和指导。

3.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并与同学组队实施,收集相关数据。

4.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整理成报告形式。

5.学生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享,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五、项目评价与反思本地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以下问题:1.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的范围需要适当限制,以免出现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的主题选择。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 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特征、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应用,通过GIS软件分析地理数据,提高地理问题解决能力;3.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现状,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统计数据等分析工具,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2.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力,提高地理探究和实地考察能力;3.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2.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资源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意识;3.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地理环境,尊重不同文化,增进国际理解。

本课程旨在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选取典型区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教授GIS的基本功能,如地图浏览、数据查询、空间分析等,并通过实例操作,使学生掌握GIS在地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3. 我国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4. 空间思维与地图应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教授地图阅读、制作和运用技巧,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高中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学阶段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然和社会、掌握科学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将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着重介绍地球与地球运动、地貌、气候、水资源、人口与城市等内容。

同时注重贯穿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国际交往等方面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基本环境和地球运动;•熟悉全球地貌、气候和水资源分布;•掌握全球人口和城市分布的趋势和特点,理解人口与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与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培养以下能力:•分析和解释全球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进行地理调查和独立研究,提高学科综合素养;•发展属于地理思维的跨学科和现代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地球的基本环境•地理学的概念与意义;•地球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地球的运动。

2.全球地貌和气候•全球陆地和海洋形成和分布规律;•全球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

3.全球水资源•全球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全球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

4.全球人口和城市•全球人口分布、趋势和特点;•全球大城市的特征和分布;•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5.环境保护和教育公平•全球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和现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学生为主角,教师为引导员,以课堂讲解、小组研讨、调查报告、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基本环境和地球运动、全球地貌、气候、水资源、人口与城市以及环境保护、教育公平等内容,让学生对地理学有全面的了解。

2.小组研讨教师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地理问题探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加深对地理科学知识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地理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地理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地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地理一、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研究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地观察和调查能力。

二、主题可选主题包括:城市化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三、学习任务和步骤1. 学生分组,并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

2. 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主题相关的资料。

3. 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4. 学生分析并讨论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5.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

6. 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7. 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总结。

四、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信息搜索: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并学习信息搜索和整合的能力。

3. 实地观察: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并培养实地观察和调查能力。

4. 报告和展示:学生通过撰写报告和口头展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评估方法1. 研究报告评估:根据报告的内容、逻辑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2. 展示评估:根据展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估。

3. 实地观察评估:根据学生对实地观察的记录和分析进行评估。

4. 团队合作评估:根据小组合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

5. 学习自我评价: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资源准备1.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提供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的途径。

2. 实地考察地点:根据主题选择相关地点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

3. 实地资料收集工具:提供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的工具,如相机、测量工具等。

七、预期成果1. 学生研究报告:学生通过撰写研究报告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2. 学生口头展示:学生通过口头展示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3. 学生总结和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高中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研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研学课程旨在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探究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我国主要的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

2.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6.能够进行地理观测、和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高中地理教材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我国的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3.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4.地理观测、和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用于探讨地理现象的原因、发展和影响。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4.实验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地理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地理学科背景知识和实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3.多媒体资料:如地理纪录片、PPT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如GPS定位仪、地形模型等,用于开展地理实验和观测活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初步设想)陕西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而开设的选修课程。

一、课程说明1(校本课程由老师自己根据专长确定,老师首先提出课程规划(包括课程名称、内容简介、教学年级、课时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由教研组上报学校教务处,经学校课程委员会确认后,形成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

校本课程确定后,由学校向学生公布,选报的学生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即可列入课程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设置,也可以在学校的引导下,由教务处在网上发布信息,让学生提出要选修的内容或方向,老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出开课规划。

2(课程设置,要充分挖掘校内的潜力,争取每一位老师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3(借助社会资源,聘请陕西师大旅环院、陕西教育学院等相关单位的教授、专家和研究生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或者进行专题讲座。

二、拟开设的校本课程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初步安排课程课程内容简介教学总课开课教学考核任课名称年级时数时段方式方式教师运用PPt课提交探究陕西通过介绍陕西的自然地高一 18 第二屈件及录象~报告或在地理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概学期景给学生创造网页上展环境况~陕北、陕南、关中学1更多机会体示成果三大地区各自的区域优验主动学习势和特色~让学生了解和探索的陕西、热爱陕西、为陕“过程”与西的发展作贡献“经历”提交探究陕西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特高一 18 第二同上曹报告或小旅游征,陕西特色饮食与地学期秋论文文化理环境的联系,分区介娟绍陕西旅游资源及著名旅游区,明确陕西省内部存在的自然环境及旅游文化差异运用PPt课口头表达风雅越剧的起源与发展~越高二 18 第一曹件及录象~越韵剧主要流派及其创始学期秋——人,欣赏各流派代表作、让学生娟欣越剧经典唱段,越剧表演艺赏、交流、欣赏术,身段、唱腔、咬字学唱等,特点,中、青年越剧表演艺术家继承、创新的剧目欣赏,越剧团体介绍运用PPt课提交探究民俗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高二 18 第一石件及录象~报告或在与地不同民族的一些风俗习学期莉课堂讨论、网页上展理环惯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群探究交流示成果境系~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交探究饮食本课程将从具体操作过高二 18 第二同上程2报告或在文化程开始~通过一些实例~学期禾网页上展的地多角度地讲述中西方文示成果域差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的异不同以及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书面笔试地理地理空间定位的方法,高三36 第一同必修和屈专题地理计算的原理与解题文学期选修I 景方法,各种等值线图的学阅读、分析与应用,地理区位问题等书面笔试区域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高三36 第一同必修和高三地理况,世界地理分区和主文学期选修I 地理要国家,中国各大地理教师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地图的判读技巧三、学分赋值1(地理校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出勤情况(占10%)、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占30%)与模块考试(占60%)累计(祥见《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再按学校规定的比例转换成A、B、C、D四个等级。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设置方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设置方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Ⅱ)设置方案(初步设想)陕西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而开设的选修课程。

一、课程说明1.校本课程由老师自己根据专长确定,老师首先提出课程规划(包括课程名称、内容简介、教学年级、课时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由教研组上报学校教务处,经学校课程委员会确认后,形成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

校本课程确定后,由学校向学生公布,选报的学生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即可列入课程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设置,也可以在学校的引导下,由教务处在网上发布信息,让学生提出要选修的内容或方向,老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出开课规划。

2.课程设置,要充分挖掘校内的潜力,争取每一位老师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3.借助社会资源,聘请陕西师大旅环院、陕西教育学院等相关单位的教授、专家和研究生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或者进行专题讲座。

二、拟开设的校本课程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选修课程Ⅱ初步安排三、学分赋值1.地理校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出勤情况(占10%)、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占30%)与模块考试(占60%)累计(祥见《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再按学校规定的比例转换成A、B、C、D四个等级。

即70%为A(A+占15%,成绩为95~100分;A占15%,成绩为89~94分;A-占40%,成绩为80~88分),20%为B(成绩为70~79分),10%为C(成绩为60~69分),D为不合格(成绩<60分),D等根据实际情况评定,不设定比例。

2.地理校本课程的模块考试可以采用提交探究报告、在网页上展示成果、撰写小论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及书面笔试等多种形式,由任课老师提出方案,报学校课程委员会批准。

3.按照“累计课时,转换学分”的原则,以学科模块为单位,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值进行认定。

新课标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详解

新课标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详解

《新课标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席卷全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

各国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的课程整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

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更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题目开放性、灵活性大大增强,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重要目标,这恰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的变革相吻合。

自然地理中的天体观察、气象状况、自然带分布;人文地理中的人口调查、交通状况、城市功能分区;区域地理中关于不同尺度区域的考查,发展方针的确定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活动。

但是这些内容,长期以来都是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有机会观看录像、课件或者是一些实验模型等等。

但是,所有的这些都不如亲身实践所取得的感受印象深刻,因此,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对地理课堂教学起到非常积极、有利的推动作用,换句话说,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有利于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实施,改变传统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功能,改变学生过多依赖教师、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锻炼、培养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

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能达到这样几个目标:1、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2、更好地与以往的课外活动区分开来,使其体现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精神。

地理--高一地理校本课程(选修Ⅱ)教学教研计划(详案)

地理--高一地理校本课程(选修Ⅱ)教学教研计划(详案)

高一地理校本课程(选修Ⅱ)教学教研计划(详案)一.校本课程题目天象观测二.开设本课程的指导思想1.在充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本课程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形式等方面灵活机动的特点,大胆进行探索,以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3.由于天文学要以数学、物理等学科为基础,并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本课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数理意识与地理空间概念,并学会以综合的视角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我校开设本校本课程的条件我校拥有天文台、天象馆等先进的天文教学设备,指导老师有开设天文兴趣小组课程并组织参加全国天文奥赛的经验,学生当中有一批天文爱好者,甚至还有一些天文发烧友。

这些都是我们开设《天象观测》这门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

四.本课程的评价根据本校本课程的特点,其评价应特别注重学生的修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对课程的热爱和参与程度都是学分评定的重要依据。

五.具体教学安排第一课时 1.熟悉到学校天文台、天象馆的常规要求、注意事项。

2.利用PPT了解天文望远镜的主要类型。

3.结合实物与PPT,熟悉我校折射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 1.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熟悉天文望远镜的手动控制操作与电脑自动控制操作。

2.由于操作比较复杂,所以要求学生要反复练习。

3.让学生在天空中寻找某一常见的天体(如太阳、月亮或某行星、恒星)的位置,以复习巩固所学的操作要领。

第三课时 1.从理论上学习月相的变化规律。

包括新月、蛾眉月、上下弦月、凸月、满月的出现时间与先后顺序。

归纳总结为“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并解释如何理解“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2.介绍月面常见的“海洋”、环形山等地形。

为实际观测时绘制月面图提供理论指导第四课时 1.在晴朗的夜晚,选择上弦月出现的时间前后,到天文台对月相进行实际观测。

2.利用高桥望远镜对月相进行拍照。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地理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地理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地理1. 引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育中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地理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以地理学科为例。

2. 设计目标本设计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3. 设计步骤3.1 阶段一:选择研究课题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这个课题应当与地理学科相关,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当地城市的环境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

3.2 阶段二:调查研究一旦确定了研究课题,学生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他们应该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并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

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如问卷调查、采访、测量等,收集和分析数据。

同时,他们还应该阅读相关的地理文献,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3.3 阶段三:数据分析与讨论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学生应该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他们可以利用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可视化。

然后,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展示会议,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4 阶段四:研究报告撰写最后,每个学生需要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他们的研究过程、数据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

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方法:说明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结果:展示数据分析结果和讨论;•结论:总结研究成果和提出建议。

4. 实施建议为了实施这一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建议:•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研究课题,例如与当地环境问题相关的话题;•提供指导和支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进行研究和数据分析;•鼓励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小组,鼓励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互相合作和学习;•多样化评估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如口头报告、展示会议、研究报告等。

地理研究性学习计划

地理研究性学习计划

地理研究性学习计划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的科学。

地理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跨学科科学。

地理学的研究对于认识和探讨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现象、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计划旨在对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计划将主要涉及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地球表面形态、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化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2. 研究方法:本研究计划将采用实地调查、文献搜集与分析、统计分析、实验研究等方法,以深入研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搜集相关文献,对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了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2. 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对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与迁移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收集实地数据和样本。

3. 第三阶段: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所搜集的数据和样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总结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研究成果和展望1. 研究成果:通过此研究计划,拟在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探讨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 展望:本研究计划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继续深入地理学的相关领域进行研究,不断推进地理学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为促进地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研究计划的意义和影响1. 意义:本研究计划将有助于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加强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合作,为促进地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2. 影响:本研究计划的成果将为地理学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助于推动地理学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中地理课程研学方案模板

高中地理课程研学方案模板

一、方案背景为了丰富学生的地理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特制定以下高中地理课程研学方案。

二、研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增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研学主题结合我校地理课程教学实际,本次研学主题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四、研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水文等;2. 人文地理环境:考察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现象,如城市、乡村、民族等;3. 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研学地点1. 自然地理环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区,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2. 人文地理环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乡村、民族地区;3. 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社区、农村等。

六、研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安排为期3-5天的研学活动。

七、研学流程1. 研学准备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学主题学习,了解研学内容;教师制定研学方案,包括研学目标、内容、地点、时间等;2. 研学实施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研学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3. 研学总结阶段:学生整理研学资料,撰写研学报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成果展示,分享研学心得。

八、研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研学活动中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研学报告、研学成果展示等进行评价;3. 群体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评价能力。

九、安全保障1. 研学前,学校对参与研学活动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2. 研学过程中,教师全程陪同,密切关注学生的安全;3. 研学结束后,对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地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地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地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一、引言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文献查阅等方式,通过调查研究、问题提出、数据收集等环节,独立思考和探索地理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

二、背景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践和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并建立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深入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和素养:1.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2.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3.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4.合作与团队合作精神;5.创新与探索精神。

四、活动设计1.活动概述本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是“城市环境问题”。

学生将分成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城市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空气污染、垃圾处理、水资源利用等。

活动分为四个阶段:问题提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成果展示。

2.问题提出每个小组从已知的城市环境问题中选择一个并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

例如,“城市X 的空气污染状况和原因是什么?”3.数据收集学生使用各种方法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他们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访谈当地居民和相关专家、查阅相关文献等。

学生需要学会记录和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如图表、问卷调查结果等。

4.数据分析学生使用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他们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制作图表和图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5.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和分析,制作一份成果报告,并通过口头和书面方式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使用PPT、海报、报告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六、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可以使用以下评估方式:1.成果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报告内容和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是否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地理知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知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知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理解各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文特点。

3. 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气候、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

2. 提高学生地图阅读、绘制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能力,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化观念,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和参与地理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特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讲解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分析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特色。

2. 世界地理概览: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世界主要地理分区、国家和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及人文风情。

3. 地图知识与应用:教授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向、图例等,以及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形图、交通图、气候图等。

4. 地理信息系统(GIS)入门:引导学生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简单的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查询和分析。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特点(1-2课时)第二周:世界地理概览(3-4课时)第三周:地图知识与应用(5-6课时)第四周:地理信息系统(GIS)入门(7-8课时)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连,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理论,如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等。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地理格局及其演变,提高对全球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查询、分析、处理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地理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全球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结合地理学科的性质,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气候、水文、地貌等,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

-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二章:地貌与地理环境- 第三章:气候与水文2. 中国地理: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区域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应教材第四章至第六章。

- 第四章:北方地区- 第五章:南方地区- 第六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分区、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对应教材第七章至第九章。

- 第七章:亚洲- 第八章: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第九章:美洲4.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应用:地图制作、地理信息查询与分析,对应教材第十章。

- 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应用5. 地理实践: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地理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地理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地理引言:研究性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 I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开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习的教学模式。

地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通过地球的空间特征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现象。

本文将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背景介绍: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球空间、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学习地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环境和人类活动等,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然而,传统的地理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记忆和灌输,缺乏对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培养。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地理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 主题选择:选择一个符合学生年级和地理学知识的主题,例如,“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2.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或“城市化对环境有哪些负面影响?”3. 资料收集:组织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野外实地调查等,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鼓励学生广泛查找,综合分析不同角度的信息。

4. 探究与实验:学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设计探究性或实验性的活动,以验证或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例如,利用气象数据和模型来分析气候变化的趋势,或者通过调查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例如,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或者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城市化的空间分布图。

6. 结果展示: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展示给同学和教师。

可以使用口头报告、海报展示、数字媒体制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地理是一门以地壳现象、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通过研究地理现象的产生、演变、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理形态的形成和变化、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二、活动安排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我们将采取多种教学活动,包括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研究和项目制学习等。

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多次实地考察,涵盖城市、乡村和自然景观等不同地理环境。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形成原因,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前往乡村地区,了解农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改进等方面的知识。

在自然景观方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登山、探险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壮丽和多样性。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小组合作研究考虑到地理学科的广度和多样性,我们将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地理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气候变化、城市化、水资源管理等,通过收集数据、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研究中。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师将起到指导和支持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知识整合。

3. 项目制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将引入项目制学习的方式。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研究当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他们可以进行调查、分析数据、编写报告,并通过展示和社区参与等方式,向社会传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Ⅱ)设置方案
(初步设想)
陕西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而开设的选修课程。

一、课程说明
1.校本课程由老师自己根据专长确定,老师首先提出课程规划(包括课程名称、内容简介、教学年级、课时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由教研组上报学校教务处,经学校课程委员会确认后,形成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

校本课程确定后,由学校向学生公布,选报的学生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即可列入课程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设置,也可以在学校的引导下,由教务处在网上发布信息,让学生提出要选修的内容或方向,老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出开课规划。

2.课程设置,要充分挖掘校内的潜力,争取每一位老师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3.借助社会资源,聘请陕西师大旅环院、陕西教育学院等相关单位的教授、专家和研究生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或者进行专题讲座。

二、拟开设的校本课程
三、学分赋值
1.地理校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出勤情况(占10%)、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占30%)与模块考试(占60%)累计(祥见《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再按学校规定的比例转换成A、B、C、D四个等级。

即70%为A(A+占15%,成绩为95~100分;A占15%,成绩为89~94分;A-占40%,成绩为80~88分),20%为B(成绩为70~79分),10%为C(成绩为60~69分),D为不合格(成绩<60分),D等根据实际情况评定,不设定比例。

2.地理校本课程的模块考试可以采用提交探究报告、在网页上展示成果、撰写小论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及书面笔试等多种形式,由任课老师提出方案,报学校课程委员会批准。

3.按照“累计课时,转换学分”的原则,以学科模块为单位,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值进行认定。

即学生修完地理校本课程的规定内容,考勤和平时考查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总评合格,每18个课时可获得1个学分。

最后可累计出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总学分。

4.地理校本课程总评成绩不合格或学生本人不满意,学生可申请补考、重修或另选,通过考核合格或学生认为满意后,可认定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