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2022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3篇
2022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3篇2022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12022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等相关学科。
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重要的经济思想流派之一,被广泛关注和倡导。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产生方式这一重要理论进行阐述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生产者在生产商品过程中用于生产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减去工人维持和再生产自身所需要的价值,即经济学中所称之为必要劳动。
剩余价值的创造,是经济剥削的实体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根本经济原因。
其次,剩余价值产生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即一般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
一般剩余价值是指生产中,不仅要求工人完成必要劳动,还要求工人完成多余的劳动,来创造企业的增值价值,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而绝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方式,实现剩余价值的创造,这种方式是使用更多的人工和手工生产方法,或者通过使用机器设备来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一般剩余价值还是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方式,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生产方式。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产生方式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来实现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资本作为特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而工人则是按资本家的要求,花费一定时间来生产商品。
由于工资水平的低效和过分的劳动压力等原因,工人只得到必要生活所需的工资,从而剩余部分作为利润归资本家所有。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产生方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与资本主义经济密切相关。
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剩余价值理论是以劳动力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它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占有并剥削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按照这一理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而只有一部分作为工资返还给劳动者。
剩下的部分则作为利润归于资本家所有。
这种剥削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之一。
二、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指的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产生,即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数量从而实现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缩短劳动时间来实现,即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来增加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导致贫富分化剩余价值的产生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资本家占有大部分剩余价值,而劳动者的工资较低,导致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
这种不平等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特点。
2. 促进资本积累剩余价值作为资本家的利润,不仅满足资本家的消费需求,还可以作为投资资金用于再生产。
通过不断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家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加剧经济危机剩余价值的不断追求和积累,导致资本家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
当市场需求不足以消化剩余价值时,就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种危机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规律。
4. 动力源泉剩余价值的产生,促使资本家不断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课件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等途径实现。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01来自020304
创新技术和管理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管理方法,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剩余价值。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 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
剩余价值。
提高劳动者素质
案例二
某电商企业通过优化物流配送和 仓储管理,提高了运营效率,降 低了运营成本,从而增加了相对
剩余价值。
案例三
某科技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 创新力度,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 力的新产品,从而增加了相对剩
余价值。
04
剩余价值生产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的定义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 的价值。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获 取利润的主要方式。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是通过增加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 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剩余价值生产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为资本家提 供了扩大再生产和投资所需的资金,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
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他们提出了劳动价值 论和剩余价值的概念,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他们批判了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剥削和压迫,提出了以公平和正义为基础的未来社 会构想。
马原——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通俗来说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 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 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 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抵御 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ji
通过技术革新的方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工业革命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pu'bian剩余劳动时间,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
因为生产技术以手工劳动为主,资 本家增加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动量来 实现,因此延长工作日就成为资本 家同提高剥削的方法。
通过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提高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初期工厂普遍招聘童工
相对剩余价值
01
工作日长度不变
02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03
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通过绝对延长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受到工作日的时间长度的限制,也容易引起 工人阶级的反抗。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 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 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如:原来工作日为1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如果工作日长度12小 时不变,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增加为8 小时,剩余价值率就会由 原来的100%提高到200%。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两种基本方法
0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0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
01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以及答案
1.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认识与实践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行动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
总之,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实践的本质、结构和表现形式,为科学把握认识到本质和规律奠定了基础。
第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第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内容上看,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马原复习重点(对照)(2)
马原知识点整理绪论1.马克思一生所做的两个理论发现剩余价值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部分和三个思想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②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5.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1.哲学所研究的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⑴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怎样的根本属性:运动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4.怎样理解物质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的关系。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中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要的价值,被资本家以剥削的方式占有。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创造剩余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在工作日中所进行的超过生活必需劳动时间的工作。
例如,在清晨起床后,一个农民早餐前去田地干活,直到傍晚返回家中。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能够从上午5点到晚上7点,整整工作14个小时,而按照其生活所需进行劳动的时间可能只有4个小时。
剩余的10个小时就是劳动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创造剩余价值。
这种方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尤为常见。
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资本家对工人劳动过程的控制,使得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大大超过其自身的工资水平。
举个例子,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使得工人的劳动效率大大提高,提高了商品生产的速度和数量,从而使得资本家能够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分工合作和机械化。
分工合作是指将一个劳动过程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劳动环节,然后由不同的工人进行,以提高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资本家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还会对工人进行科学管理,将其约束在一定的工作速度和标准中,以确保每个工人所生产的商品具有更高的价值。
机械化则是指通过引入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来替代人工劳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机械化的发展对劳动者造成了失业的威胁,因为机器可以替代许多简单重复的工作,从而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为了降低工人的工资要求和提高剩余价值的生产率,资本家会大规模引进机械化生产设备。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基本形式。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创造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创造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分工合作和机械化两种形式。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
绝对剩余价值的 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必要 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 长工作日长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 方法。工作日是指工人每天从早 到晚工作的时间,包括工人的休 息时间和生理需要时间。通过延 长工作日,企业家可以增加工人 在一天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从 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优点在于它不违反工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工人的生活成本和医疗费用,并获得工人的支持和合作。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促进技术进步 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
剩余价值理论的 发展和批判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和批判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 法
-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和批判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中,剩余价值的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
基本目的
01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企业家们采用了两种 基本方法:绝对剩余 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
02
这两种方法在资本主 义经济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并影响了全球 范围内的经济发展
律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和变化,剩余 价值理论也面临着一系 列的批判和发展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和批判
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是指企业家和工人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分配问题。在 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企业家获得了大部分的剩余价值,而工人只获得了很少的一部分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和反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分享经济(或合作经济)的理念,即工人和企业家 共同分享剩余价值。这种理念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实践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和矛盾,这种理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劳动和资本的分离
马原- 剩余价值论
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提高社会劳 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 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
1、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四)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产业资本循环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资本周转 4、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2、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2)利润平均化的发展趋势
结论: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自由
转移的结果使利润趋于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 = 剩余价值总量
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 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进一步掩盖了利 润的本质及其来源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九讲
剩余价值论
第九讲
剩余价值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者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不仅能创造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就会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三)资本积累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 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 过程的统一 2、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2020考研政治马原考点复习:剩余价值
2020考研政治马原考点复习:剩余价值2015考研政治马原考点复习:剩余价值一、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直接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该目的的手段是不断加强剥削。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
二、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它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剩余劳动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不需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缺点是不可能无限制地使用。
因为工作日长度的延长、劳动强度的增加,受到生理状况、阶级力量对比等因素的制约。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可以表述为: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推动下,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致力于不断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使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如此一来,各种商品的单价就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随之降低;于是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得以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得以延长。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如在资本主义早期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增加剩余价
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水准的提升, 生产技术水平也渐渐地得到了提升 ,在这时相对剩余价值的 生产便 日益转化为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途径了。 总之,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中,虽然这两种方法在不
第一步首先是把此过程 当作商品的生产过程来进行分析 ,主 要研究生产出的商 品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 ;第二步 则是研究价值 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研究某种商品在生产的过 程 中通过多少的劳动形成多少的价值量的一个过程 。因为在 价值的形成过程中,资本家的投人和产出是相等的,产品的 价值与预付资本的价值相等。 因此 ,资本 的价值没有增值 ,货币没有转化为资本 ,整 个过程 只是价值形成过程 ,而不是价值增值过程。而一旦当 价值的形成过程超过某个点也就是劳动形成的价值等于劳动 力价值 的那个劳动时间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 , 那么 ,此时 就变成 了价值增值 的过程。 事实上 ,剩余劳动是一切剥削社会存在的根源 ,只是在 不同的社会表现形式不同。比如奴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相 区分的仅仅是直接从劳动者身上剥削这类剩余劳动的形式不 同而已,奴隶社会的奴隶主直接 占据奴隶的剩余劳动及其产 物 。而资本家则 以剩余价值 的形式 占据了工人的剩余劳动。
余价值集 中在大型项 目的开发,主要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收稿 日期 :2 0 1 6 一 1 0 — 1 6
作者简介:家丽平( 1 9 9 1 —) ,女,山西运城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一
48 —
2 0 1 6 # - 第7 期 ( 2 0 1 6 # - 1 1 月)
关 键 词 :马 克 思主 义 ;剩 余 价 值 理 论 ;基 本 方 法 ;现 实意 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在两个领域的分割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三个“揭示了”)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 •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 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 (1)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四个阶段 • 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 • (2)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原因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暴发的物质基础 • ——固定资本的更新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 1、如何评价萨伊和李嘉图的观点? • (1)萨伊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不会爆发
经济危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在物物交换 的情况下,卖的过程也就是买的过程,供给会创造 它的需求,社会不会爆发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但 在商品流通的条件下,卖的过程与买的过程在时间 和空间上是分离的,供给和需求会出现量上的失衡, 有可能爆发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 (2)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等同于物质生产一般, 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将永远存在下去的 结论是错误的。
• 2、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 论,他们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把其全部资本分成三个部分,使三种形式的资 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产生方式以及意义等方面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复习。
一、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与其所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经济基础。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方式剩余价值的产生方式主要是通过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实现的。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则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一定的交换价值,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自身所获得的工资,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的意义剩余价值的存在使资本家能够获取利润,进一步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同时,剩余价值的存在也导致了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使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获取利润等。
二是剩余价值以工资的形式返还给工人,用于维持其生存和再生产。
五、剩余价值理论的局限性剩余价值理论需要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而且只适用于商品生产领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该理论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缩小。
六、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尽管剩余价值理论有其局限性,但它依然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平等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复习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对于分析和解决当代社会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剩余价值理论不仅仅是对一个经济概念的认识,更是对社会制度、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的思考与探索。
简述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简述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由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种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劳动力所获得的利润。
这个剩余价值是生产资料的价值增加后剩下的部分,它是由工人无偿劳动所创造出来的。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剩余价值的实现。
剩余价值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资本家雇佣工人,从工人的劳动力中获得剩余价值。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商品的价值,但是工人的劳动力只是资本家购买的一种商品。
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在一段时间内被用完,而工人的劳动却能创造出更多的商品价值。
这就是剩余价值的产生。
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资本家将商品出售获得利润。
资本家将生产出来的商品出售给消费者,从而实现剩余价值。
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资本家可以将商品价格设置高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利润。
这样,剩余价值就被实现了。
总而言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劳动力所获得的利润。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更多的商品价值,而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将商品出售获得利润。
这种经济体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教学课件_65
提高整个社会 的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活 资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特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讨论: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是哪一种剩余价值生产?
泰勒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
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但是工人的 工资却没有增加到四倍,至多增加到一倍半, 而且仅仅在开头一段时期才增加。工人们刚习 惯新制度,工资又降到以往的水平。资本家获 得巨额利润,而工人则以四倍的强度干活,以 加快四倍的速度消耗自己的神经和肌肉。
列宁 马克思主义学院
6
0
2
4
6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6小时
m' =
= 150%
4小时
10
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8小时工作日
4
4
4小时
m' =
= 100%
4小时
8小时工作日
2
60ຫໍສະໝຸດ 246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6小时
m' =
= 300%
2小时
10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产相对 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
降低劳动 力的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
绝对剩 余价值 的生产
······
相对剩 余价值 的生产
资本家提高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要劳 动时间
剩余劳 动时间
工人的 劳动日
马克思主义学院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8小时工作日
4
4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从根本上对经济改革在 中国的发展做 出了科
学 的解 释。改革 开放 以来 , 中国的自然资源没有增加 , 中 国仍然 是过去的一块土地 , 而不是变得更大 , 但 由于劳动力 的利用情 况
发生了转变 , 过去 的闲散劳动力现在开始从事劳动 , 使得我 国的
开 发与革新进行鼓励和支持 , 增加研发投入成本 , 调动全社会范
围 内 的创 造 性 。 ( 二) 马 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我 国现代化建设 的现实指导意 义
增 加 绝 对 剩 余 价 值 生 产 创 造 了 良好 的机 会 和 条 件 。 它们 之间的 区别主要 体现在 : ( 1 ) 两者作为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 不同方式 , 它们 拥有着不 同的基础要求 。比如 , 绝对剩余价值的 生产 它只跟工作 日的长度相关 联 , 与生产技术没有多 大的干系, 则主要 以生产技术为基础 了。 ( 2 ) 两者在资本主义发展 的不 同阶 段起 着不同的作用 。 如在资本主义早期 。 绝对剩余 价值 的生产在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了, 国民的生活标准提升了, 国民财富也得
到 了增 加 。
二、 马克 思剩 余价 值的 生产过 程
马克思是从二重 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 的生产过程
( 四) 马克思剩余 价值论在我 国经济改革 中发挥的作用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认为 ,大多数工人是创造剩余价值 最
主要 的经济活动主体 ,经济发展是 由每一个普通 的劳动者创 造 的, 我 国工人 阶级是社会主义发展 的力量 ,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 度
这 两种方式都是凭借增加 劳动者的剩余 劳动时间从而生产 出更 多的剩余价值并被 资本家据为 已有 ,都揭露 了资本家对雇 佣 劳动者的剥削事实 。 因而这两种方法 的本质相同。 它们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 首先 。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为相对 剩余 价值 的生产提供了一个起点 。 其次 , 相对剩余价值 的生产为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课件
•
在这两个因素的制约下,工作日的现实 长度取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力量对 比 • “在平等的权力之间,力量就起决定作用” 1886.5.1 芝加哥 20 万人大罢工, 争取 8 小时工作制。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在工人阶级强大的压力下,西方 国家才被迫实行了8小时工作制。二战后, 由于工人的政治力量进一步增强和新的科 技革命,使工作日进一步缩短。
• (1)两者的联系表现在: • 第一,两者本质上都是靠增加雇佣工人 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 • 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 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 起点。
(2)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概念不同。 第二,两种生产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可以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
(2)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 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其直接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 是首先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 暂时现象,因为当其他企业相继都采用新技术后,原来先 进的生产条件就成为一般的生产条件,社会价值和个别价 值之间的差额消失,从而他所得的超额剩余价值也随之消 失。但这时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所有的资本家都 普遍地由此得到相对剩余价值。可见,个别企业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所有企业 都这样做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相 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 果而实现的。这就是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1、相对剩余价值的含义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 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 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 值生产。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剩余价值论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剩余价值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②“自由”得一无所有。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资本主义工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剩余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3.资本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它表明,雇佣劳动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4.利润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这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提高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初期工厂普遍招聘童工
相对剩余价值
01
02
工作日长度不变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03
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通过绝对延长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受到工作日的时间长度的限制,也容易引起
工人阶级的反抗。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 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
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如:原来工作日为1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如果工作日长度12小 时不变,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增加为8 小时,剩余价值率就会由
原来的100%提高到200%。
通俗来说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 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 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 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抵御 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ji
通过技术革新的方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工业革命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pu'bian剩余劳动时间,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两种基本方法比较
01
形式不同(前文所提)
02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 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了?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同样适用于现代
不创造信价值,更不能创
劳动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 提高,脑力劳动者的比重 大于体力劳动者的比重, 这种劳动会生产更多的价 值和剩余价值。yuan
造剩余价值,只是把原有
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THANKS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两种基本方法
0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Fra bibliotek0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
01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02
延长工作的长度
03
提高劳动强度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l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
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 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资本家除了使用延长劳动时间,还使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迫使工人更加紧张地劳
动,让他们在同样长的劳动时间内比以前消耗更多的脑力和体力,这和延长劳动时间并没 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有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
法。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
因为生产技术以手工劳动为主,资 本家增加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动量来 实现,因此延长工作日就成为资本 家同提高剥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