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技巧
有效的课堂提问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技巧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一、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提问方式。
通过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
开放性问题通常以“为什么”、“如何”等开放性词语开头,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回答。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等。
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是一种具体和明确的提问方式。
通过封闭性问题,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封闭性问题通常以“是不是”、“有没有”等封闭性词语开头,要求学生给出明确的答案。
例如,教师可以问:“2+2等于几?”、“中国的首都是哪里?”等。
封闭性问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三、追问技巧追问技巧是一种深入挖掘学生思想和促进学生思考的提问方式。
通过追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追问通常以“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追问词语开头,要求学生给出更加详细和具体的回答。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你这样认为?”、“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等。
追问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启发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是一种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提问方式。
通过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性问题通常以“你认为”、“你能想到”等启发性词语开头,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认为这个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你能想到哪些相关的例子?”等。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原则
1.明确提问的目的:在提问之前,你需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以便让问题更具有针对性。
例如,你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提问要符合学生的水平:提问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的问题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提问要注重多样性:单一类型的提问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提问,例如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5.提问要注重启发性和引导性:好的问题应该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同时,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你也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提问要注重实际应用:将问题与实际生活或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提问要注重循序渐进:问题的难度应该逐渐递增,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8.提问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提问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避免提出带有歧视或偏见的问题,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
9.提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以上是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教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初中教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提问策略。
一、封闭式询问法封闭式询问法是一种将学生的思考范围限定在选项范围内的提问方式。
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很明确地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某些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同时便于教师控制课堂进度。
开放式询问法与封闭式询问法相反,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语境引导法语境引导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促进学生思维质量提高的提问方式。
通过创造一个特定的语境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并列式提问法并列式提问法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关注课堂重点内容并回答的方式,是一种将问题进行组合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两个或多个问题并列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一次回答来解答这些问题。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并理解课堂内容,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
提示式提问法也被称为主题重复法,是一种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的方式。
教师在提问时,会用简洁的语言给出一些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这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从而更容易回答问题。
总之,有效的提问策略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结合不同的策略来开展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有很多,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技巧:
1.清晰明确的提问:确保问题具体、明确,让学生知道你希望他们做什么。
避免过于宽泛或模糊的问题,这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惑。
2.提问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通常比封闭性问题更有效,因为它们鼓励学生思考并给出个性化的答案。
3.等待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
这可以促进他们的思考过程,并提高答案的质量。
4.鼓励批判性思维: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让他们分析、评估和创造。
5.提问的层次性: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问题。
6.适时追问: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如发现答案不完整或需要进一步解释,可以适时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7.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正确答案,同时指出不足之处。
8.考虑学生的水平: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以确保问题适合他们的能力范围。
9.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10.使用多种提问方式:除了直接提问外,还可以使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等多种提问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不断实践和尝试,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有效的提问不仅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还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下面给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些有效提问示例:一、开放性提问1. 你认为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学到了什么?2. 为什么作者要用这样的方式描写这个情景?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吗?3. 你觉得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你对他们的性格有什么感受?4. 请你谈谈你对这个生词的理解,你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来解释它?5. 这个诗句中的意象给你什么感触?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语再表达一遍吗?二、引导性提问1. 请你朗读一遍这段文字,然后告诉我你读到了什么?2. 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画面和描写,你认为它们给了你什么感触?3.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语言,你能不能给我们找出一些例子来?4.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语的?你能从上下文中找出一些线索来帮助你理解吗?5. 这个情节发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些依据吗?三、引导学生自我评价1. 你在课文中有没有遇到不懂的地方?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2. 在阅读中,你觉得自己理解了多少?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确保自己的理解正确?3. 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疑惑?你是怎么克服这些疑惑的?4. 在表达意见的时候,你会不会有所顾忌?如果会的话,你是怎样克服的?5. 你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吗?你对它的理解和别人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四、激发思考的提问1. 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有没有想到过第二种可能性?2. 你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你愿意尝试不同的解释方式吗?3. 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你觉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4. 这个问题你觉得有没有其他的角度来看待?你愿意尝试换一个角度思考吗?5.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你能不能分享给大家听听?以上提问方法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课堂文化、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法。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含义及实施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和转换,这与以往灌输和强制式的“提问”(实际上是“发问”、“命令”)有质的区别。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
目前,关于有效的课堂提问的研究正在从以往只关注理论思辨层面的思考,逐步走向关注可测性(量化)和可操作性。
1、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
2、策略之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3、策略之三: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4、策略之四:恰当搭配封闭型问题与开放型问题。
5、策略之五: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常用方法。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破题法、寻究法、评价法与发散法。
1、破题法。
2、寻究法。
3、评价法。
4、发散法。
三、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
通常情况下,评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师的提问技能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两个纬度进行。
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应与生成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其中,参与程度包括学生是否全员参与问题的思考、学生是否参与问题的提出、是否把问与答的角色集中于一身。
交往环境包括课堂上是否有多变、丰富,课堂上的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思维碰撞是否激烈。
思维状态包括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情绪反应包括学生是否有适度,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
生成状态包括学生是否都各自得到相应的发展,是否对后继问题的思考更有信心。
课堂有效提问的六种方式
课堂有效提问的六种方式
1. 开放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由学生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也可以用来激发思考和讨论。
例如:“你认为这个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案?”
2. 封闭性问题:这种问题需要学生给出明确的答案。
通常被用来测试学生的知识和理解力。
例如:“你知道电子邮件的英文缩写是什么吗?”
3. 探究性问题:这种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和发现信息,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问题。
例如:“你可以调查一下这个课题的历史背景吗?”
4. 想象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你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减少废物的数量,这对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5. 反思性问题:这种问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动或学习进行审查,并从中获得经验教训。
例如:“你可以回顾一下上次提交作业的经验,看看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可以改进?”
6. 对比性问题:这种问题要求学生对不同事物或观点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例如:“你可以将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例子:
1. 类比提问:
-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凤姐有什么相似之处?
- 珊瑚和云朵有什么共同之处?
- 你觉得自己和小说中的哪个角色最像?
2. 反问提问:
- 为什么男主角会这样做,你们觉得呢?
- 那么,如果你们是主角,你们会怎么做?
- 如果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换成另一个地方,你们认为故事会有什么不同?
3. 引申思考提问:
- 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使用这个词,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 故事中的人物都有哪些特点?他们的特点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 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4. 分析解读提问:
- 从这个段落中,你们能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吗?
- 阅读这篇文章,你们有没有得到一些启发或者教训?
- 你们认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来写?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更多的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和技能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活动。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有效提问方式。
一、直接提问直接提问是教师询问学生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度。
直接提问可以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1. 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指一种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学生需要思考和分析才能回答。
教师可以问:“你们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或者“你们有什么例子能表达这个意思?”这种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是指一种只有一个固定答案的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对”或者“错”。
封闭式问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问:“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或者“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什么?”学生只需要回答正确的答案即可。
二、追问追问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再进一步发问,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回答。
追问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者表达上的偏差。
教师可以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或者“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可以更好地反思和完善自己的回答。
三、比较提问比较提问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目的。
教师可以问:“这个词和那个词有什么不同?”或者“用这个词和那个词来造句,感觉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四、引导提问引导提问是指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问:“你们如何找到这个词在词典上的解释?”或者“你们如何判断这个句子的主语?”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的一些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1. 课堂导入:
-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上的这节课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吗?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2. 阅读理解:
-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主人公会如何解决呢?”
- “故事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3. 语言表达:
- “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
”
-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 “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们会怎么应对呢?”
4. 词语理解:
- “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的意思是什么?”
- “你们知道这个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吗?”
- “你们能不能给我举一个这个词的例句呢?”
8. 综合应用:
- “这个故事和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经历有关系呢?”
- “故事中的道理和我们学过的哪个教育故事类似?”
- “你们认为这个故事适合适合哪个年龄段的人阅读呢?为什么?”
通过以上有效的提问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将课堂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的提问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巩固复习,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一、加法
1. 知识点: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有效提问:老师手中有5只苹果,再手中有3只苹果,一共有多少只苹果?
2. 知识点:进位加法
有效提问:老师手中有6支铅笔,再手中有7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3. 知识点:二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有效提问:老师手中有23个糖果,再手中有5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
四、除法
1. 知识点:一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有效提问:20个橙子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橙子?
2. 知识点:带余数的除法
有效提问:25个苹果分给7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3. 知识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有效提问:60颗糖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颗糖果?
五、数学思维
1. 知识点:逻辑思维
有效提问:小华有10个苹果,分给小明和小红,各自分到几个?
2. 知识点:推理思维
有效提问:小明手中有5个橙子,小红给了他3个,他现在有几个橙子?
3. 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效提问:小明有20元,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还剩多少元?
以上提问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提问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难易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 开放性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自主探究。
例如:“你认为这
段文字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2. 封闭性提问:考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回答是“对”或“错”。
例如:“这个字是什么字?”“什么是形容词?”
3. 层次性提问:分层次地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这个事件为
什么会发生?”“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个事件的发生?”
4. 课外引申提问: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可以拓宽学生
的视野和思路。
例如:“你们生活中有哪些情况跟这段文字中描写
的相似?”
5. 应用性提问:即将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你怎么样运用这个生词描述你的家人?”
6. 对比性提问:对比不同的情况或现象,帮助学生思考。
例如:“这篇文章头尾的结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7. 推理性提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演绎。
例如:“根据文章
的先后顺序,你可以推断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有效提问技巧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总结
有效提问技巧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引言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巧妙的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并提高课堂参与度。
然而,很多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力。
本文将总结几种有效提问技巧,并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鼓励学生动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提问方式。
与封闭性问题相比,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经验进行回答。
通过使用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例如,在讨论一个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问:“你认为主人公的行为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2. 逐步追问逐步追问是一种有效的提问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并逐步扩展他们的回答。
教师可以通过逐步追问,引导学生从表面的回答中挖掘更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开始提出一个基础问题,接着通过逐步追问,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入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的回答有什么依据?”通过逐步追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更多方面,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
3. 团体讨论团体讨论是一种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的提问技巧。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或整个班级中讨论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团体讨论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定期转移小组,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与不同的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团体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扩大他们的思维视野,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思维碰撞。
4. 评估问题评估问题是一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检查学习成果的提问技巧。
通过提出一些评估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入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巧妙的提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错误、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
1. 清晰明确:提问应该明确、简洁,避免用模糊、抽象的语言。
学生理解提问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要点,因此提问时应突出问题的主要内容,减少学生的误解。
例:请问下面的题目要求我们求解的是什么?2. 启发性提问:通过巧妙地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这种提问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经验,设计适合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问题。
例:对于一道数学问题,你是如何入手的?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3. 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指通过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问题,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逐步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2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如果再加上3个苹果,总重量会变成多少?4. 提示性提问: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来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提示可以是关键词、关键信息、图表或实例。
例:请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你能从中推导出什么结论?5. 比较性提问: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现象、对象、答案等,引导学生分析和发现差异与联系,培养他们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请比较两个数列的特点,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6. 探究性提问:通过提出一些不常见的、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例:你能找出一个规律吗?你能找出一个和这个规律相反的例子吗?7. 个别性提问: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理解水平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8. 激发性提问: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
例: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有效提问。
1. 对于基础概念的提问:
- 什么是数学?
- 什么是数的概念?
- 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有哪些?
- 什么是加法和减法?
2. 对于计算方法的提问:
- 两个数相加后,和一定是大于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吗?
- 两个数相减后,差一定是小于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吗?
- 两个数相减后,差一定是小于等于两个数的绝对值吗?
3. 对于数学性质的提问:
- 一个数除以0等于多少?
- 一个数乘以0等于多少?
- 数字的相反数有什么特点?
- 数字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
4. 对于几何形状的提问:
- 什么是平行线和垂直线?
-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和矩形?
- 矩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
6. 对于问题解决的提问:
- 如何通过分解和组合的方法解决一个数的加法问题?
- 如何通过逆推法解决一个数的减法问题?
- 如何通过列式解决一个数的乘法问题?
- 如何通过逆运算法解决一个数的除法问题?
7. 对于思维拓展的提问:
- 有没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 这个问题有多种答案吗?
- 这个问题和其他学科有什么联系?
通过这些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的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的提问。
1. 引导性提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开始解决呢?”“你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可
以试一试?”
2. 想象性提问:通过提出具体的情境或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激发他们对
数学问题的兴趣。
比如:“假设你有五个苹果,你要怎么分给你的三个朋友呢?”“如果
我们把这个问题换一种情境,会不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呢?”
3. 挑战性提问:通过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尝试解决,提高他们
的数学水平和思维能力。
比如:“这个问题可能对你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可以一起
尝试一下,看看有什么思路。
”“这个问题看上去有点难,但只要我们用心思考,肯定能
找到答案。
”
4. 适应性提问: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灵活性强的问题,让所
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比如:“你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和
同桌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听说你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想到了一个特别聪明的方法,
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5. 联系实际的提问:通过与日常生活或实际情境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
用和意义。
比如:“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学的这个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吗?”“如果我们
把这个数学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会不会更容易理解呢?”。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方法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方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下面介绍一些方法,帮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
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多角度探讨的问题。
教师可以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含义、作者的意图和行文方式等。
对于一篇文章,可以问学生:“你认为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标题?”,“文章中有哪些细节可以支持作者的观点?”等。
2. 推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问题。
通过推理性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信息中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对于一段课文,可以问学生:“根据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细节,你能推断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等。
4. 比较性问题:比较性问题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和对比的问题。
通过比较性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异同。
对于两篇文章,可以问学生:“和第一篇文章相比,第二篇文章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等。
5. 提纲式问题:提纲是文章的框架,提纲式问题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的问题。
通过提纲式问题,学生可以逐层展开思考,组织语言。
对于一篇作文,可以问学生:“你觉得作文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哪些部分?”等。
6. 想象性问题:想象性问题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问题。
通过想象性问题,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来扩展文本的意义和可能性。
对于一篇小说,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你会怎么做?”等。
7. 知识迁移问题:知识迁移问题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把已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的问题。
通过知识迁移问题,学生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让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运用。
对于一个规定的写作任务,可以问学生:“你在写这篇作文时,可以借鉴哪些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技巧?”等。
在提问学生时,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过程,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引导。
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
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1、让学生自己解答:询问学生解答问题,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以及帮助他们开放思考,思路的清晰,可以起到一定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效果。
2、采用二元思考提问: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把问题提出来,一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维护学习的热情;另一种帮助检查观念是否理解起来,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
3、对学生进行强调性提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仔细思考,把课堂学习内容细化,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例时增强信心,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性问题的重点强调,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需要重视哪些知识点。
4、让学生去思考相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联系起来,在提问之前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分析,从而引导他们去证明这个问题的真理性,可以让学生联系到实践,增强学习意识。
5、提出明确的问题:这是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交流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提出问题前要想清楚,确保问题明确,可以增加学生对思考的兴趣,减少障碍,防止语言模糊。
6、提问的先后顺序要有章法: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重点,针对不同知识,调整顺序,先提一轮之后,再跳着提另一轮,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增强课堂的热情。
7、提问时充分利用教具:可以有趣地用到多媒体,图片,模型,地图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紧扣讲解难点,加深印象,形成框架。
8、使用自然语言:展开课堂提问,尽量选用自然语言,如果遇到太长的句子,可以分解弄短,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获得更加清楚的认知。
9、让学生对话讨论:让学生们分组对话,回答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这样能够实现听者主动和多种思路的运用,让每一件学习的事情都更加系统合理。
10、用比喻或故事来解释难点: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很生动的事例引出课堂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加深印象,更有一种更快更直观的理解过程。
11、启发式提问:使用启发式提问,可以增加学生参与课堂说话的信心,让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每一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复杂的内容。
12、反问技巧:反问是一项经常用的讲授技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
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在课堂上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提问方法和专业角度的回答:1开放性问题:提出问题时,尽量避免只能回答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问题。
例如,”你认为...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解释..•的结果?回答:对于开放性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这样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并以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供背景信息:在提问之前,先提供一些背景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上下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答问题,也能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
回答:当老师提供背景信息时,应注意信息的简洁明了,并与问题紧密相关。
做到清晰明了,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背景。
3 .引导问题:有时候,学生可能感到困惑或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思考问题的答案。
例如,提供一些线索、提示或进一步的指导。
回答: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应尽量提示一些关键信息或思考路径,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样化提问形式:使用不同的提问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
例如,问题可以包括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或者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的互动。
回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以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5,鼓励深入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他们给出详细和全面的回答。
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提供具体的例子或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回答:在鼓励学生时,要注重表扬和肯定学生合理的回答和思考过程,同时积极地提供反馈,以进一步引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有效的提问方法,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师的回答应以专业的角度为基准,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和有逻辑的答案。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主要是指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问题。
通过有效提问,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增强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的有效提问的例子:1. 开放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和理解。
例如:你认为猫和狗有什么不同之处?请你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2. 比较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小红帽》和《白雪公主》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和不相似的地方?3. 探究性问题:这种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例如: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古文?你认为古文有什么价值?4. 心理性问题:这种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例如:你觉得小白兔为什么要帮助伤心的小乌龟?5. 情景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让学生想象并参与到某种情景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如果你是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6. 引导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例如:在这个句子中,“树”是什么成分?7. 理解性问题:这种问题用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8. 推理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例如:如果小明的妈妈买来了一张音乐会的门票,那么他会和谁一起去?9. 创新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例如:你能编写一个与故事结尾不同的故事结局吗?10. 评价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评价和总结一篇文章、一段对话或一幅画等。
例如:你觉得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课堂文化、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法。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含义及实施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和转换,这与以往灌输和强制式的“提问”(实际上是“发问”、“命令”)有质的区别。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
目前,关于有效的课堂提问的研究正在从以往只关注理论思辨层面的思考,逐步走向关注可测性(量化)和可操作性。
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
1、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可划分为3个层次:“已知区” “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
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3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
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
问题太容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使提问失去价值。
因而,富有经验的教师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
这些教师常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 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转变为“已知区”。
刻画有效提问的问题难度,我们可以借鉴教育测量学刻画试题难度的方法,即可以用n=1- p/ w 刻画问题的难度,其中w表示班级学生总人数, p表示这个班级正确回答相关问题的人数。
显然, n在0~1之间取值。
当n的值为0或接近0时,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回答,问题太容易;当n为1或接近1时,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相关问题,说明问题太难。
比较适宜的n值应在0.3~0.8之间,这样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对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2、策略之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有效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频繁的、讨论式的课堂提问过多不仅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导致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对于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设计思考问题,注重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进行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如下问题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呢?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 还要除以2?不难发现,前者设计的问题给学生留下的思考空间较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后者的提问不仅问题域过大,而且问题数量过多,问题过于直白、琐碎,这将直接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回答的热情。
3、策略之三: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秒钟就开始点名,请1~2学生回答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加上精神紧张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因仓促回答而导致错误,教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的提问既不经济又容易导致学生降低回答问题的兴趣,结果往往是低效或无效的。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我们认为,自提出问题到请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 秒钟为宜。
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受益学生的普遍性上。
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同学,而不是“一对一”式的问答。
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同学都能受益,这也是我国大班额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4、策略之四:恰当搭配封闭型问题与开放型问题。
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封闭型问题是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有确切答案的知识而设置的问题。
而开放型问题是指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是为了让学生独立思考,不循常规,寻找适当的解题方法。
设置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
美国教育学家加里.D.鲍里奇认为,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较低时,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的最佳比例是7:3;而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最佳比例以6:4为宜。
5、策略之五: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
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沉默率作出判断。
这也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抓手”之一。
沉默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出问题信息以后,学生由于信息接收不畅、信息理解出现困难、偏差或者根据现有信息无法作出判断等原因而出现长时间的“无语状态”。
所谓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是指在一节课中,针对课堂提问的问题,学生沉默的次数与提问的总次数之间的比率。
某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数学课上,提问60次,而学生沉默了48 次,课堂提问引起的沉默率达到了80%,多数问题(包括不少“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假问题”)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是提问引起长时间的沉默,或者是回应人数寥寥,或者是答非所问,因此这种提问往往是低效的。
特别要指出的是,“无语状态”的沉默不同于启发式的“愤悱”状态,这里特指所提问题未能达到激发学生开展积极思维、并用适当语言予以表达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的沉默率不宜超过20% 。
课堂有些问题的提出只是引发学生深思而不是直接回答,就不是“无语状态”的沉默;沉思型(内向型)的课堂教学风格相比活泼型(外向型),其课堂提问的沉默率要高一些。
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
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沉默不语,教师可以考虑转换自己提问的角度,转换问题的类型,改变问题的开放程度、问题的层次(如将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应用性的问题、理解性的问题或者事实性的问题),或者用简明的语言重新表述自己的问题,进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常用方法。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破题法、寻究法、评价法与发散法。
1、破题法。
破题法是根据题目的问题取向,直接设问。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因此,根据文章的题目恰当设问,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如小学语文《小音乐家杨科》一文,根据题目设计如下问题:(1)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音乐家”?(2)杨科为什么被称为“小音乐家”?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杨科的命运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会是这样的命运?在教学中,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基本达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寻究法。
寻究法是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例如,光华服装厂计划4月份做西服1500 套,前天平均每天完成5 套,余下的平均每天应该做多少60套,才能按时完成任务?师:余下的平均每天应做多少套?必须先求什么?生:先求余下要做的套数和剩余的天数。
师:要想求出余下要做的套数,必须先求什么?生:先求已经做的套数。
师:怎样才能求出已经做出的套数?生:把前5天平均每天做的套数乘上已经做的天数就可以了!师:剩下的天数怎么求?生:总天数减去已经做的天数。
这种探究式的提问是从题中所求的问题出发,在教师的适度暗示和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题意,逐步探求一个个中间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评价法。
评价法,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不明确表态,而是把学生思考的各种结果精心编排成富有启发的组合,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如当学生学习异分母加法计算后,了解到要“先通分”,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时出现了几种算式:问题:你认为哪种算法是合理的, 为什么?4、发散法。
发散法,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设问,通过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种提问的突出特点是,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多种答案。
如,在关于减法意义的教学中,提问37-18的含义。
生1 :被减数是37 ,减数是18,差是多少?师:还有别的说法吗?生2 :总数是37 ,一部分是18,另一部分是多少?师:还有另外的说法吗?生3 : 37比18多多少?师:回答得好。
还可以怎么说生4 : 18比37少多少?师:很会动脑筋。
谁还有不同的说法?生5 : 37减18还剩多少?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吗?生6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是37一个加数是18 ,另一个是多少?……显然,这种发散式的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堂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要注重提问的实效。
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
三、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
对课堂提问的评价,不仅体现在对教师的提问本身的评价,而且更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实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状况。
通常情况下,评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师的提问技能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两个纬度进行。
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应与生成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其中,参与程度包括学生是否全员参与问题的思考、学生是否参与问题的提出、是否把问与答的角色集中于一身。
交往环境包括课堂上是否有多变、丰富,课堂上的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思维碰撞是否激烈。
思维状态包括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情绪反应包括学生是否有适度,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