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肠道菌群和肿瘤代谢性疾病及精神性疾病
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人类身体内有大约100万亿个微生物,它们生活在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其中最多的便是肠道。
肠道微生物是由多种微生物所组成的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类型。
这个微生物群落对我们身体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过去几十年,关于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人体内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的作用也随之多种多样。
最为明显的作用便是肠道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细菌种类的多样性越高,人体自身免疫力越强。
这就是说,肠道微生物不仅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还能协同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潜在的致病菌。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能影响人体的情绪和行为。
因为肠道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重要器官,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会影响大脑功能和心理健康。
有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可以影响大脑功能、情绪和行为,甚至影响记忆力和认知能力。
因此,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研究,探讨探讨了肠道微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理论:肠道微生物群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而人体本身也会对这些微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
因此,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和变化,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体自我调节机制。
2. 疾病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临床实践中的观察显示,肠道微生物群的不良变化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如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肠道菌群的异常,会导致代谢紊乱、精神障碍、免疫力低下,甚至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3. 疾病治疗:因为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和功能,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有显著的影响。
如:口服益生菌、预生物、抗生素等的应用,都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从而使得某些疾病得到治疗。
肠道菌群与人体疾病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人体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参与了人体维生素及氨基酸的合成、糖及蛋白质的代谢、矿物的吸收等。
近年来,我们对肠道菌群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的了解显著增加。
其中,许多文章指出人体的健康不仅与自身的基因组有关, 还与肠道内环境微生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肠道菌群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调控肠道稳态,肠道菌群失调是多种疾病的发病因素和诱因。
[关键词]肠道菌群;肠道疾病; 代谢性疾病;癌症;1.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1.1肠道菌群与肠易激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
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肠易激的主要机制包括:发酵食物导致气体的生成(在同样的标准饮食条件下,IBS 患者的排气总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菌群易位致黏膜屏障遭到破坏、菌群与胆盐结合引起免疫炎症反应的激活、肠道细菌刺激影响胃肠动力、菌群失调可增加内脏敏感性【2】。
近年来,对于肠易激患者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包括:微生态制剂疗法【3】(目前临床最常用治疗 IBS 的微生态制剂有双歧杆菌、活性乳酸菌、肠球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抗生素疗法(如:新霉素、利福昔明)、粪菌移植、三氧疗法、中药制剂治疗等。
1.2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临床研究显示,益生菌、粪菌移植对 IBD 患者临床症状及肠道炎症的缓解均具有一定疗效【3】,这证实了肠道菌群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致病作用。
肠道菌群影响IBD的主要机制可能有:益生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增加肠道免疫平衡打破。
近期有一项研究表明,IBD的抗TNF抗体治疗中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与TNF拮抗剂的治疗效果之间存在功能性关联,并且抗TNF治疗能恢复IBD患者的代谢产物交换作用。
2.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2.1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NAFLD中涉及肠道菌群的病理机制(1)GM生态失调、细菌异味、导致肝脏脂质摄取增加的TLR4活化、脂质生成及炎症增强。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sci文章解读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sci文章解读摘要:一、肠道菌群概述1.肠道菌群的定义与组成2.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的关系二、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联1.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2.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3.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4.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5.肠道菌群与神经性、精神性疾病6.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疾病三、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1.肠道菌群失衡的原因2.肠道菌群失衡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四、如何维持肠道菌群平衡1.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2.益生菌的使用3.生活方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正文:一、肠道菌群概述肠道菌群是指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的细菌群落,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据研究,肠道内寄生着10 万亿个细菌,总重量约1-2 千克,是人体自身细胞总数的10 倍。
这些细菌主要分为两大类:有益菌和有害菌。
有益菌如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能够维护肠道健康;而有害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可能导致肠道疾病。
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
肠道菌群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调节肠道免疫,抵御病原菌入侵等。
在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占据优势地位,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然而,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二、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联1.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肠道疾病,如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等。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中某些有害细菌产生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可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修复过程,导致基因突变,从而诱发癌症。
2.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肠道菌群对肝脏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肠道菌群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需要经过肝脏解毒。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可能导致肝脏负担加重,进而引发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3.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肠道菌群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如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可以影响宿主的脂质代谢、炎症反应等,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紊乱与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机制
肠道菌群紊乱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引发肥胖和糖尿病等代 谢性疾病。同时,肠道菌群紊乱还可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治疗建议
针对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的代谢性疾病,治疗时应注重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使用益 生菌、益生元等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探索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 方法,如益生菌、益生元 和粪菌移植等,为疾病治 疗提供新的途径。
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肠道菌群的研究, 实现个体化治疗,根据患 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
提高公众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 对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认识,增强 自我保健意识。
肠道菌群紊乱是指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肠 道功能失调的现象。
影响
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便秘、腹胀等,还可能引发全 身性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02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的 关系
肠道菌群紊乱与消化系统疾病
01
消化系统疾病
肠道菌群紊乱可引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
药物治疗与抗生素使用
要点一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以缓解肠道菌群紊 乱引起的症状。
要点二
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以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调理肠道功能,改善 肠道菌群状态。
其他疗法
如按摩、运动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环境 。
治疗建议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5), 2221-2227Published Online May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5319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杨丽萍1,马臻棋2*,王学红2,马文霞1,李惠1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西宁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青海西宁收稿日期:2021年4月21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7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25日摘要肠道菌群是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蕴藏着的数万亿的微生物,其形成和增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道菌群及其潜在作用的认识也日益加深。
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当肠道菌群紊乱时可以改变肠道的通透性、消化和代谢以及免疫应答等,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本文阐明了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并探讨了肠道菌群紊乱与人体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肠道菌群,影响因素,人体健康,疾病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stinal Floraand HealthLiping Yang1, Zhenqi Ma2*, Xuehong Wang2, Wenxia Ma1, Hui Li11Graduate Schoo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Qinghai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Xining QinghaiReceived: Apr. 21st, 2021; accepted: May 7th, 2021; published: May 25th, 2021AbstractIntestinal flora is a kind of trillions of microorganisms in human digestive system, whose forma-tion and proliferation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通讯作者。
肠道菌群及其对宿主健康的影响研究
肠道菌群及其对宿主健康的影响研究
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肠道菌
群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常的肠道菌群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养分,抵抗病原菌的侵袭,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等。
而肠道菌群失调则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肥胖、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肠道菌群的构成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
方式因素等。
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不同的饮食习惯会对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高纤维素的饮食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从而有利于肠道健康;而富含脂肪和糖分的西式饮食则会导致有害菌的增殖,从而增加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除了饮食因素外,药物、抗生素和疾病等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
例如,抗
生素的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菌群失调,从而增加肠道炎症和肠道感染的风险。
此外,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疾病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例如,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这些疾病的发展。
研究表明,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构成,从而改善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
此外,肠道菌群调节剂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在未来的研究中,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将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
同时,肠道菌群调节剂和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sci文章解读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sci文章解读肠道菌群,即肠道微生物组,是指生活在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是人类肠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甚至涉及到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深度解读最新的关于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研究成果,力图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而全面的画面。
1.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肠道菌群是人类肠道内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包括了大约1000种细菌,其总数甚至超过了人类体细胞数的10倍。
这些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参与食物消化吸收、维持肠道黏膜屏障、调节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而肠道菌群的失衡则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比如肠道炎症、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科学研究发现最新的研究发现显示,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些研究发现,患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某些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而其他一些细菌的数量则显著减少。
另外,一些研究还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衡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了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个人观点和建议从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来看,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保持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通过膳食、运动等多种方式来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可能成为未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究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总结:通过对肠道菌群与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解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为未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加强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保持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可能成为未来防治疾病的重要途径。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揭示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体中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生物体中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肠道菌群(intestinal microbiota)是宿主肠道内的一系列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对宿主的健康和疾病发展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肠道菌群多样性指的是菌群中物种的种类丰富性和相对丰度的差异,它是评估肠道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多样性指数、影响因素和意义三个方面对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
一、肠道菌群多样性的评估方法肠道菌群多样性可以通过多样性指数来评估。
多样性指数是根据群落中各物种的数量、相对丰度和分布等数据计算得出的,常用的多样性指数有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指数等。
Shannon指数通过计算菌群中物种的数量和丰度的信息熵来评估多样性,Simpson指数则是通过计算物种相对丰度的平方和来反映多样性。
Chao指数是基于物种丰度的非参数估计指数,用于预估未观测到物种数目。
这些指数综合考虑了物种数量和相对丰度等因素,能够较全面地评价肠道菌群多样性水平。
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因素1. 宿主因素:宿主的基因组和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组差异会导致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免疫系统的活性和调节能力也会影响菌群的多样性,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或亢奋可能导致菌群失衡。
2. 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和营养物质摄入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高纤维、膳食纤维丰富的饮食可以促进益生菌生长,增加菌群的多样性。
而高脂、高糖的饮食则会导致菌群失衡,降低多样性。
此外,饮食中的植物化合物、预生物和益生菌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塑造肠道菌群。
3. 抗生素使用:长期或过度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多样性降低。
抗生素不仅会杀灭致病菌,也会影响到菌群中的有益菌。
此外,一些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进一步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4.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微生物、空气质量、接触动物等因素也会对肠道菌群多样性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生活在农村环境的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更高,患病率较低。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通用课件
肠道菌群能够合成维生素和矿 物质,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 等,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营养物 质吸收障碍,引发营养不良、 贫血等疾病。
对激素代谢的影响
肠道菌群可以影响人体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如胰岛素、胰高血糖
素等。
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吲 哚、酚等,可以影响激素的生物 活性,进而调节人体的代谢过程
肠道菌群监测与评估
未来可以通过定期监测个体的肠道菌群状况,评 估其代谢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代谢 性疾病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其他调节方法
适量运动
控制药物使用
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利 于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建议每天进 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会破坏肠道菌 群平衡,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 平衡,建议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 作息时间。
06
未来展望
糖尿病的肠道菌群特征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中,某些细菌如梭状芽胞杆菌、肠球菌和拟杆菌的丰度增加,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的丰 度减少。这些细菌可能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肪吸收和炎症反应等途径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治疗
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方法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糖尿病 。
肥胖与肠道菌群的治疗
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方法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 和预防肥胖。
糖尿病
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减少,厚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减少。 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影响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导致糖尿病。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不断改变,而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也不断增多。
与此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微生物群是指人体肠道内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在内的微生物群落。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为人体健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参与食物消化、补充营养、产生维生素等功能。
此外,它们还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荷尔蒙系统的功能调节以及消化道黏膜的稳态维护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
二、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一)肥胖症肥胖症是一个复杂的疾病,与饮食结构、运动、代谢和一些遗传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构成与肥胖症的发生有关。
由于不同微生物菌属的代谢能力不同,会导致多余的热量在肠道内得以消化,并加重肥胖症的发生风险。
而且,肥胖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可能会导致身体对糖类和脂肪的代谢异常,进而加重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 2型糖尿病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不平衡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升高,加重2型糖尿病的病情。
而且,肠道菌群与食物的摄入有密切关系,不同菌属的微生物对食物中的糖类和脂肪分解的效率不同,会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三)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一种代谢异常性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不平衡与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
一些微生物会合成胆固醇清除的酶,促进胆固醇的排出,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而另一部分微生物则会增加肠道的渗透性,导致肠内脂肪转化为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加重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
(四)心血管疾病肠道菌群的变化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不平衡可以导致慢性低炎症,加重动脉硬化的发生。
而某些菌群的存在可以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从而起到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
肠道菌群-SCFAs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肠道菌群-SCFAs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周达;范建高【摘要】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人类体内不可或缺的“器官”,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也被证实生物学作用显著,尤其在机体代谢方面.本文就肠道菌群-SCFAs与代谢性疾病研究进展作一阐述.【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6(025)003【总页数】3页(P330-332)【关键词】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代谢【作者】周达;范建高【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人类从出生肠道内逐渐定植各种细菌,受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直至儿童期趋于稳定;菌群在肠道内数量巨大(总数约1014),种类丰富多达2 000余种,其基因总量更是人类的100~400倍;但是肠道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等组成,前两者即达到总量90%以上[1]。
肠道菌群与人类生长发育(尤其免疫与代谢)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肠道菌群与代谢及其机制被研究的越来越多,如肠道菌群失调可以促进食物能量吸收,引起肥胖;可以调节肠道通透性,促进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甚至菌群移位入血,从而引发机体炎症、免疫失衡;可以调节机体胆碱、胆汁酸代谢等[2];甚至增加机体内生性乙醇的产生,后者仍存在争议[3]。
这些机制与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
随着研究的深入,焦点不光局限于肠道菌群本身,菌群代谢产物也被认为是参与调节机体生命活动与代谢的重要物质,如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5]。
肠道菌群国自然思路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重要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可以考虑以下国自然思路:
1.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肠道菌群与各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之
间的关联,探索肠道菌群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 肠道菌群的生态学研究: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分布、演化和相互作用,探究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
共生关系,揭示肠道菌群对宿主生理和代谢的影响机制。
3. 肠道菌群与营养和代谢的关系:研究肠道菌群对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代谢的影响,探究肠道菌群在能量
平衡、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为营养和饮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4. 肠道菌群的调节与治疗:研究调节肠道菌群的手段和方法,包括饮食调整、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应用、微生
物组编辑等,探讨肠道菌群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为开发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5. 肠道菌群的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利用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技术,对肠道菌群的基因组进行测
序、分析和比较,挖掘肠道菌群的基因资源和功能,探究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分子机制。
通过以上国自然思路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技术手段。
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及其意义
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及其意义一、肠道菌群概述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肠道菌群的数量极其庞大,约有100万亿个微生物,其基因数量也远远超过人体自身基因数量,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生活方式、药物使用、年龄、遗传等。
二、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1. 分析方法-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最早用于研究肠道菌群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肠道菌群样本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计数,从而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
然而,传统培养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肠道菌群中的许多微生物难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因此该方法只能检测到肠道菌群中的一小部分微生物,无法全面反映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
- 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应用于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
其中,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对肠道菌群样本中16S rRNA基因的扩增和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与已知的微生物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肠道菌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相对丰度。
除了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外,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录组测序技术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肠道菌群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功能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影响因素- 饮食因素: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饮食结构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发生变化。
例如,高纤维饮食能够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而高脂肪、高糖饮食则会导致有害菌的增加,减少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此外,饮食中的某些成分,如益生菌、益生元等,也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2024要点
《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2024要点肠道菌群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过程,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众多,并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群组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破解“健康肠道菌群”缺乏统一认识的科学问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汇集多领域专家智慧,形成《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
共识1、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对宿主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肠道菌群以其错综复杂的方式与宿主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宿主胃肠道生理和消化功能,而且对人体血糖、血脂、免疫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也有作用。
人体肠道菌群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不仅受到宿主基因型、年龄、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膳食结构、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的影响。
共识2、特定菌种丰度及代谢物等可作为评价与调节肠道菌群的重要指标高丰度的双歧杆菌被认为是婴儿肠道中“更健康”的指示性菌种。
对于健康成年人,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被认为是调节肠道菌群的目标菌种。
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以及肠道转运时间、排便频率、粪便形态等也常被作为人体健康肠道菌群的重要衡量指标。
共识3、健康肠道菌群对外来扰动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与稳定性健康人体的肠道菌群是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石物种对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肠道基石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可作为评估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人体健康状态下,肠道菌群受到外界扰动后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恢复能力,以此保障肠道微生态的稳定性,从而维持宿主健康。
共识4、肠道菌群失衡与人体免疫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体肠道菌群的失衡主要体现在其丰度、组成与功能的显著变化,特别是有益菌群的大幅减少和病原微生物的增多,同时伴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减少。
外界环境的扰动和宿主生理因素的变化等也可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弹性和恢复能力。
肠道菌群的失衡与人体免疫和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及补充益生菌等是调节肠道菌群的主要途径。
共识5、健康肠道菌群的精准识别与调控亟需多种新技术的集成与突破目前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
菌群失调与疾病 案例
菌群失调与疾病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菌群失调与疾病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研究发现菌群的不平衡可能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菌群失调是指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发生异常,导致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增多,菌群结构失衡的情况。
菌群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当菌群失调时,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如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一位名叫小刘的女士,曾经因为肠道不适频频就医。
她的主要不适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秘等,经过多次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一位医生建议她检查肠道菌群情况,结果发现她的菌群失调较为严重。
医生告诉她,菌群失调可能是她肠道不适的根本原因,需要通过调整菌群结构来改善症状。
小刘开始系统地进行菌群调理,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饮食调整、益生菌补充等。
经过数月的调理,小刘的肠道症状逐渐减轻,体重也有所下降。
她感受到了菌群调理对身体的益处,并开始重视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希望能够维持健康的菌群状态。
菌群失调与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
肠道菌群失衡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患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会有所改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这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
通过调整菌群结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和进展。
除了肠道疾病,菌群失调还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多项研究表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正常人存在较大差异。
肥胖者的肠道菌群可能更倾向于高热量食物的代谢,导致能量摄入过多;而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影响血糖水平的控制。
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性疾病的症状和进展。
菌群失调还与免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一类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发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
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免疫系统疾病的症状和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课件
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
全身症状
乏力、发热、营养不良等。
其他症状
过敏、免疫功能低下等。
肠道菌群失调的病因
01
02
03
04
饮食因素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高糖、 高脂、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肠
道菌群失衡。
疾病因素
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道 肿瘤等疾病会影响肠道菌群的
平衡。
药物因素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联
01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
研究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人体代谢,进一步揭示肠道菌群在肥胖、糖尿病
等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02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
探讨肠道菌群如何调节人体免疫系统,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影响免疫
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03
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
研究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如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进
一步揭示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
探索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1 2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研发与应用
深入研究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 制,开发针对不同肠道菌群失调疾病的益生菌和 益生元产品。
肠道菌群移植技术
优化肠道菌群移植技术,提高移植效果和安全性 ,为肠道菌群失调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减少压力等健 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环境。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避免食用过期、变质 的食品,减少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的 风险。
加强锻炼与免疫力
坚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提 高肠道抵抗力,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探讨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探讨一、引言: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00字左右)肠道微生物是指寄居在人类胃肠道中的各种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群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不仅参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还调节免疫系统、合成维生素和代谢药物等,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二、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400字左右)1. 免疫调节:肠道微生物通过诱导和调节免疫反应来保持身体内部的平衡。
它们能够促进免疫细胞发育,并抑制有害菌或异己菌滋长,从而预防感染。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在母婴共享微生物群落方面,母亲乳汁中含有益于婴儿免疫系统发展的微生物。
2. 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微生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一些肠道菌群被认为能够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来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可能参与负责哺乳动物中免疫耐受性形成的机制,从而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
三、肠道微生物与消化系统(400字左右)1. 食物消化:肠道微生物帮助分解食品中未被宿主消化酶降解的复杂多聚体,并合成辅助重要营养素吸收的酶。
这种协同作用对人体正常消化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有助于维持宿主的能量平衡。
2. 肠道相关疾患:不良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与许多消化系统相关的慢性全身性及局部性感染(如胃溃疡和结肠癌等)存在一定关联。
此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进而引发肠道炎症、过敏反应和其他相关疾患。
四、肠道微生物与心理健康(400字左右)1. 肠脑轴:肠脑轴是指肠道微生物与大脑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
通过肠-脑信号传递,肠道微生物可以影响人体情绪、认知、记忆和社交行为等方面。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调节肠道菌群以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已成为一个新颖且前景广阔的研究领域。
2. 精神障碍:一些精神障碍病患者被观察到存在着异常的肠道菌群组成。
肠道菌群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研究
肠道菌群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研究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方面。
这些系统的健康与否,都与肠道菌群的平衡密切相关。
对于人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肠道菌群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肠道菌群介绍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包含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细菌是肠道菌群中最主要的生物种类,其中又以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肠道菌群的种类多样,其中包括益生菌、有益细菌和有害菌等。
肠道细菌数量巨大,比人类细胞的数量要多数十倍。
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些肠道菌群离不开人体的生存,这些菌群被称为共生菌;而有些肠道菌群是通过感染进入人体,它们被称为寄生菌。
微生物群体不仅生活在肠道内,它们还与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有着密切联系。
二、肠道菌群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在人体内,肠道菌群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
当肠道菌群失去平衡,免疫系统将会受到损害。
有研究表明,恢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可以降低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
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免疫系统中的调节细胞,进而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动。
例如,某些菌群可以刺激肠道中的T细胞和B细胞的分泌,从而加速免疫反应。
此外,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后者对于调节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异常重要。
总之,人体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三、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的关系除了免疫系统,肠道菌群还可能影响人体神经系统。
通过肠-脑轴,肠道菌群可以与大脑沟通。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神经递质的产生和合成来调节心理状态。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许多与肠道菌群有关的研究都表明,肠道菌群对神经系统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与许多神经精神疾病有关联。
四、肠道菌群与代谢异常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衡还会影响人体代谢系统,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联。
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是人体内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肠道菌群是指寄居在我们肠道内的各类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不仅对我们的消化吸收、免疫调节和营养代谢等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与之相关的肠道脂质代谢则是指在我们的肠道内一系列脂质分解、合成和转运等代谢活动。
脂质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然而当脂质代谢失调时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肥胖、高血脂症等。
因此,深入理解肠道菌群与肠道脂质代谢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对于提高人体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肠道菌群与肠道脂质代谢之间的关联,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本篇文章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介绍了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这两个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做出说明,说明了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最后,目的部分则是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主要小节: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肠道脂质代谢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与肠道脂质代谢的关联。
这部分将重点探讨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3. 结论部分则包括总结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关系、未来研究展望和结论三个小节。
总结部分将对前文所述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未来研究展望将探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研究方向,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和概括。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将全面展示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及其关联,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且有条理的研究内容。
1.3 目的肠道菌群和肠道脂质代谢是近年来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疾病的联系
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疾病的联系我们的肠道里寄居着许多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菌群。
这些微生物的数量比我们的细胞数量还要多,它们不仅有助于消化食物,还可以合成必需的维生素和激素,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肠道微生物菌群会发生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肠道微生物菌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
其中,细菌是最为重要的一类。
据估计,我们的肠道里有1000多种不同的细菌,但是其中70%的微生物都属于两类细菌: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厌氧菌是一类不需要氧气生存的细菌,它们可以在缺氧的环境下生存,根据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有机酸和气体(如甲烷)的细菌,另一类则是产生硫化物和溶解性铁离子的细菌。
革兰氏阴性菌则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存,它们可以通过寄生在肠粘膜上,形成肠黏膜屏障,来保护肠道。
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对我们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它们可以:1.促进消化微生物可以分解我们无法消化的食物,如膳食纤维和多糖,同时它们还可以帮助吸收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矿物质。
2.调节免疫系统微生物和它们分泌的代谢产物可以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
一些细菌可以激活免疫细胞来打击病原体,同时也可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从而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3.参与能量代谢微生物可以通过菌群的变化来调节我们的能量代谢。
某些细菌可以将葡萄糖转化为酸,而另外一些则可以将酸转化为氢气和甲烷,这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能量利用。
肠道微生物菌群与疾病的关系我们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或不足与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疾病、肥胖和癌症等疾病有关。
例如,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不平衡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跟微生物的变化有关。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暴露自身免疫系统来刺激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肠道菌群和肿瘤、代谢性及精神性疾病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453000 姜秀菊王利江Abstract:The human gut harbours a vast number of bacteria—the microbiota.The gut microbiota can modulate host physiology,metabolism and immune system through gut—host interations.Rencent studies show that gut microbiota can affect obesity ,diabetes and other metabolic diseases;it also makes contribution to mental diseases like anxiety and depression.and could thus considered to new approach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those diseases.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rencent studies about relationships between gut microbiota,neoplasm,metabolic and mental diseases.Key word:microbiota,metabolism,diabetes,anxiety,depression.人类肠道聚集着大量细菌,即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通过菌群-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机体生理、代谢和免疫系统。
最近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肥胖、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菌群的变化可以通过菌群-肠道-脑轴系统作用于大脑,引起精神性疾病如焦虑和抑郁。
同时肠道菌群也可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本文就最近关于肠道菌群和肿瘤、代谢性及精神性疾病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菌群,代谢,糖尿病,焦虑,抑郁。
前言人类肠道于胎儿时期是无菌的,在出生后经过菌群的建立与演替,到2-3岁时逐渐形成了以厌氧菌占绝对优势,需氧菌占劣势的生态格局,对于一个健康人体来说将终身不变。
至此人类肠道聚集着近1015个细菌,它们可以影响人的生理、代谢、营养及免疫功能[1-3],最近的新技术进展如分子生物学、宏基因组学方法使人们对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菌群的门类中,厚壁菌和杆菌约占肠道菌群的70%-75%,而变形菌,放线菌,梭菌及疣微菌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菌群是一个动态体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基因、饮食、代谢、年龄、分布、抗生素的使用和应激等。
这些主要菌群的动态变化和多样性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引起感染性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如炎性肠病。
肠道菌群也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肠道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作用于大脑,再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轴的作用引起相应的疾病。
1 肠道菌群和肿瘤过去几十年内肥胖在全球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它是一些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虽然有些报道认为一些因素参与了肥胖相关性癌的发展,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有研究显示饮食所致的肥胖和遗传性肥胖可以使肠道菌群发生改变,损伤DNA的肠道细菌代谢产物--致癌去氧胆酸水平升高,致癌去氧胆酸的肝肠循环刺激了肝脏星状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Secretory Phenotypes ,SASP)的表达,反过来使肝脏分泌许多炎性和肿瘤因子,在暴露于化学性致癌物质后,促进了肝细胞癌的发展[4]。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在直肠癌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用焦磷酸测序法显示直肠癌患者潜在致病梭菌属和弯曲菌属增多,产丁酸盐的菌属减少[5]。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组特殊的膜受体,在肠道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TLR信号转导失调可以导致免疫反应失衡,使肠道发生病理学改变,如直肠癌。
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以通过TLRs途径促进直肠癌的发展(是否再增加些内容)。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成人霍奇金淋巴瘤存活者缺乏少量种类的肠道菌群[6]。
2 肠道菌群和代谢性疾病在给小鼠高脂肪饮食24小时内,肠道菌群组分就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厚壁菌属特别是产芽孢菌增多;肠道菌群的转录物组也可以随饮食发生改变:限制杆菌小鼠给予缺乏复杂多糖的饮食,可以使菌群的转录发生变化,使肠道粘膜多糖降解[7]。
相比瘦的人群,肥胖者肠道菌群具有杆菌数量减少的特点,而减轻体重可以增加杆菌的数量。
无菌(germ free,GF)小鼠比正常环境下的小鼠瘦,(两句似有矛盾)在无肠道菌群的条件下不能发展为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
正常环境的肠道菌群?可以使GF小鼠脂肪量增加50%,胰岛素敏感性降低[8]。
分析研究显示肥胖小鼠肠道菌群富含收集能量的基因,而这些基因参与了饮食中多糖的降解、单糖和寡糖的转运以及细胞内代谢。
相应地,肥胖小鼠肠道菌群发酵能力增加,使盲肠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水平增加[9];可作为能量被小鼠再吸收利用。
这种改变也出现在肥胖人群中,肥胖人群肠道菌群富含感受和降解碳水化合物的基因[10]。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中厚壁菌数量减少,且杆菌/厚壁菌比值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11]。
肠道菌群中厚壁菌的减少和炎性标记物水平增加相关。
肥胖人群肠道菌群发酵能力增加,导致SCFAs生成增加,SCFAs可以为结肠粘膜、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提供能量。
缺乏SCFAs受体的Gpr41和GPr43小鼠比野生型小鼠体型瘦,提示SCFAs在肥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2,13]。
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小肠分泌蛋白的表达,如脂蛋白脂肪酶(liopoprotein lipase,LPL)抑制剂血管蛋白样蛋4(angio-protein like protein,Angptl4,亦即空腹诱导的脂肪因子),使LPL活性增加,使白色脂肪组织储存脂肪,Angptl4也可以调节脂肪酸的氧化[8,14]。
后4行问题未交待清楚高脂饮食可以使循环中游离脂肪酸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水平升高,并导致周围胰岛素抵抗[15]。
最近研究数据显示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促胰岛素GLP-2?或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调节肠道通透性。
(这两句不连贯)给予ob/ob小鼠肥胖益菌素?可以导致内源性GLP-2水平升高和血浆LPS水平减低。
益菌素可以使肥胖小鼠结肠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B1减少,应用CB1受体拮抗剂可以使紧密连接蛋白降解减少,血浆LPS水平减低[16]。
相反应用CB1受体激动剂可以使肠道通透性增加、血浆LPS水平升高。
肠促胰岛素GLP-1主要由L-细胞分泌(这句话的位置?)。
给予大鼠低聚果糖(OFS)可以使肠道双歧杆菌和L-细胞数量增加,进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这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新策略。
(这两句不连贯)近10年来胆汁酸被认为是调节一些代谢途径的信号分子,而肠道菌群可以调节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的合成。
胆汁酸可以结合核受体FXR和细胞表面的G 蛋白偶联受体,导致基因转录而调节胆汁酸、胆固醇的合成和葡萄糖代谢;激活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or bile acids,TGR5)可以使L-细胞分泌GLP-1增多、cAMP水平升高和黄色脂肪组织能量消耗增加[17]。
从而,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胆汁酸来调节机体代谢。
3 肠道菌群和精神性疾病抑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调节失衡相关。
有研究显示束缚?应激的无菌小鼠皮质醇(corticosterone,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n,ACTH)水平升高[18]。
应激可以使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肠道细菌通过肠粘膜进入免疫细胞和肠道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
在应激条件下,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免疫系统和ENS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NS)。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应用益生菌乳酸杆菌可以使束缚应激所致的肠道通透性减小,并可以预防相关的HPA过度反应。
在空肠弯曲杆菌的急性感染期,神经元活化标记物cFOS出现在迷走神经感受神经元中。
给予口服柠檬酸杆菌,中脑区域也出现了活化的cFOS[19]。
给予大鼠乳酸杆菌可以使肠道感觉神经元兴奋,提示共生菌的改变可以引起肠道神经元的电生理改变[20]。
此段的关联性?神经科学家用不同啮齿类模型,采用高十字架迷宫和光线/黑暗箱子方法,显示无菌小鼠焦虑样行为减少,给予致病菌可以使焦虑样行为增加,而应用益生菌可以减少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21,22]。
临床研究显示益生菌亦可表现出抗抑郁和抗焦虑效果。
在一个随机双盲实验中,应用乳酸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可以使???心理烦恼减少,给予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乳酸杆菌2月后焦虑症状显著减轻。
参考文献示脑--肠轴可以同时影响神经重塑系统和神经递质系统。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功能性突触的形成和神经重塑。
有研究显示海马区BDNF mRNA转录和蛋白的合成与脑-肠轴相关。
感染模型中肠道菌群发生改变,海马区BDNF mRNA转录和蛋白的合成减少,焦虑样行为增加,然而给予益生菌后可恢复[23,24]。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是CNS一个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功能异常和焦虑及抑郁相关。
有趣的是,体外培养中发现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可以代谢谷氨酸,产生GABA。
给予小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不但可以使焦虑样行为和抑郁样行为减少,也可以使CNS应激相关脑部区域GABA受体表达发生改变[25]。
5-羟色胺能系统在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无菌小鼠海马区5-羟色胺1A(5-hydroxyptamine 1A,5HT1A)受体mRNA和5HT2C受体mRNA表达增加[26,27]。
4结论综上,肠道菌群在肿瘤、代谢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依据,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不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