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7大题型轻松搞定
题型复习(一)图像图表题
一、题型简介
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
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
解答图像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函数图像型
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像走势分析作答。
例1(2014·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B.向H
2
SO4、MgSO4混合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
情况下产生O2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
固体
思路点拨:A.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B.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对溶液的pH进行解答;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根据曲线的横、纵坐标轴的说明,图像的起点、走势、拐点以及最后的落点的意义,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
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Z>X>M>Y B.X>Z>M>Y
C.X>Z>Y>M D.Y>M>Z>X
2.(2015·杭州)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
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下图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 ℃的水硝酸钾t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
3.(2014·达州)下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C.t3℃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
D.t3℃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
4.(2015·孝感)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5.(2015·泰安)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取a 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图标上b ~c 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 与Cu(NO 3)2溶液反应
C .b 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 2+、Cu 2+
,金属单质有Zn 、Cu 、Ag D .c 点和d 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6.(2015·北京)已知:2KClO 3=====MnO 2
△2KCl +3O 2↑,右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 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7.(2015·南充)已知:2KMnO 4=====△K 2MnO 4+MnO 2+O 2↑。
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 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8.(2015·济宁)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得到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关系(见下图)。
请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Al>Mg>Fe>Zn
B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Zn>Fe
C .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Al>Mg>Fe>Zn
D .Al 、Mg 、Fe 、Zn 四种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比127∶124∶156∶1
65
9.(2015·龙东)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M比金属N活泼
D.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10.(2015·厦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稀释KOH
溶液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
气中
C.足量粉末状金属分
别与等质量、等浓度
的稀盐酸反应
D.一定质量的饱和石
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11.(2015·绵阳)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A B C D
常温下,足量的镁、
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
的稀盐酸中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
浓硫酸或稀盐酸
加热KNO3、
Ca(OH)2的饱和溶液
(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少量的碳在密闭的集
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
烧
12.(2014·泸州)根据下列数型图像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 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 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________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 g a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析出________g a物质。
(4)右图托盘天平两边是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跟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时间t与生成氢气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图四。
试回答:从开始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天平指针偏转情况是
题型之二表格型
解答表格型题时,首先看表格数据的变化规律,把表格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从多组数据中筛选出对解题最有帮助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例2 (2015·绵阳)下列实验目的、操作、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 测定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
液滴在用蒸馏水润
湿的pH试纸上
试纸变为浅红色
溶液
pH为2
B
鉴别
NaOH和NH4NO3
在装有等量水的试
管中分别加入a、b
固体
加a的试管水温升
高,加b的试管水
温降低
A是NaOH,b是
NH4NO3
C
验证燃烧是否需要
O2
做白磷是否燃烧的
对比实验
前者不燃烧,后者
燃烧
燃烧需要O2
D
比较Al、
Cu的活泼性
将未经打磨的Al
条放入CuSO4溶液
中
无明显现象
Al的活动性低于
Cu 思路点拨:A.测定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已经将原来的溶液稀释了,如果原来的溶液是酸,则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
B.鉴别NaOH和NH4NO3,在装有等量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a、b固体,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所以A是NaOH,b是NH4NO3。
C.验证燃烧是否需要O2,前者白磷放在冷水中,没有通入氧气;后者白磷放在热水中,通入氧气,根据前者不燃烧,后者燃烧的现象,不能得出燃烧需要O2的结论。
D.将未经打磨的Al条放入CuSO4溶液中,铝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所以无明显现象,不能得出Al的活动性低于Cu的结论。
1.(2013·绵阳)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选
项
着火情况灭火措施理由
A
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
实验桌上燃烧起来
用湿抹布扑盖
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
火点
B 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迅速打开门窗并泼水
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
度
C 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
火,然后断开电源
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
气
D 林区发生火灾砍倒附近树本开辟隔离带移走可燃物
2.
选
项
物质
所含
杂质
除去方法反应类型
A CuO粉Cu粉在空气中加热化合反应
B CO2CO 通过灼热的CuO 置换反应
C H2HCl 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分解反应
D KCl K2SO4溶解,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并过滤复分解反应
3.(2014·南充)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4.2
得数据如下表: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A.4∶1 B.3∶1 C.2∶1 D.37∶8
5.(2015·乐山)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 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6.(2014·乐山)下列关于物质保存方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7.(2014·乐山)
8.
A.
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9.(2015·攀枝花)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试剂操作
A FeCl2溶液CuCl2过量铁粉结晶
B CO2H2O 氢氧化钠干燥
C NaCl溶液Na2SO4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D 铜粉CuO 过量稀盐酸过滤
10.(2015·武汉)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1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
t/ ℃NaOH Na2CO3NaCl
0 42 7.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表2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
NaOH Na2CO3NaCl
17.3 <0.01 0.1
根据表1和表2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20 ℃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为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
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推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11.(2015·福州)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12.2 21.8 39.7 53.2
①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在20 ℃时,将100 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 ℃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__。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题型之三微观模型图
用不同的小球或图示代表不同种类的微粒,将物质的结构或物质变化的过程表示出来,这类题属于微观模型题,此类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对物质的结构和变化的实质有较明确的认识。
此类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用微观模型表示物质的结构,用微观模型表示物质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例3 (2015·南充)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C.丙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D.甲、乙、丙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思路点拨:A.根据图例可知:甲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所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2,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2)=12∶1,A错误。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B错误。
C.丙中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碳原子的个数的值最大,所以丙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C正确。
D.由图可知乙分子中不含碳原子,所以乙物质中不含碳元素,D错误。
通过构成微观模型示意图,得出物质的化学式,再对问题进行分析。
模型能直观地表示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2015·安徽)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器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2.(2015·济南)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3.(2015·孝感)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4.(2015·雅安)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是SO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5.(2014·乐山)有机物X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Y和Z,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X、Y、Z都是有机物
B.Y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3
D.X的化学式是C2H5OH
6.(2015·成都)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与“”代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的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该反应可能是水的电解
D.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7.(2015·茂名)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________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__。
8.(2015·厦门)“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 mL水与50 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 mL,微观解释为________;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和__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图1
图2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9.(2013·自贡)(1)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反应。
(2)t ℃时,两个装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克,充分搅拌。
根据如图2溶解度曲线判断,此时________溶液是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3)如图3所示a、b、c、d四个点,表示可燃物容易着火的点是________点(填字母序号)。
图1
图2图3
参考答案
题型之一函数图像型
例1 B
针对训练
1.B 2.D 3.C 4.A 5.B 6.A 7.A 8.C 9.B 10.C 11.A
12.(1)H +、Cl -、Na + (2)①酸碱反应时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 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 (3)①
升高温度 ②30 (4)反应开始一段时间指针偏向右盘,最终天平平衡
题型之二 表格型
例2 B
针对训练
1.D 2.A 3.D 4.A 5.C 6.D 7.D 8.D 9.D
10.(1)增大 (2)26.5% (3)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在乙醇中难溶或碳酸钠在乙醇中溶解度很小
11.(1)①36.6 ②增大 饱和溶液 23.1% ③碳酸钠饱和溶液 (2)Fe +2HCl===FeCl 2+H 2↑ A 、C
题型之三 微观模型图
例3 C
针对训练
1.A 2.D 3.C 4.C 5.D 6.D
7.(1)混合物 (2)化合反应 (3)分子 (4)2∶1
8.(1)①分子间有间隔 ②N H (2)①7 得 ②B C E ③CO +2H 2=====催化剂
高温、高压CH 3OH
9.(1)AD 置换 (2)乙 44.4%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