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版

合集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 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 至9 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 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 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 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 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 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 王力

古代汉语 王力

齐桓公伐楚
师进,次于陉。次,军队临时驻紥。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 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两句 皆宾语前置句)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 “君恵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徼,求。于,介词, 向。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 此衆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 曰:“君若以徳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衆,无所用 之!”
无使滋蔓,蔓难圗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 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下。子姑待之。”
郑伯克段于鄢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 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 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郑伯克段于鄢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既
绪论
一.何为“古代汉语”?它包含两个体系: 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 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 2.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口语)。 (1)古白话:六朝以后,特别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 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 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 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 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 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 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 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 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
郑伯克段于鄢
二.通假字、古今字 1.庄公寤生。(寤通啎) 2.食舍肉。(舍后作舍) 3.阙地及泉。(阙通掘) 4.永锡尔类。(锡通赐)
齐桓公伐楚《左传· 僖公四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王力古汉语字典》使用详解

《王力古汉语字典》使用详解

《王力古汉语字典》使用详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王力古汉语字典(简称《王力》)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古汉语学大师王力先生所编纂的一部权威字典。

该字典以系统整理古代汉语的字词和用法为主要内容,对于研究和学习古汉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不仅收录了大量古代文献中的文字,还详细解释了这些文字的意义以及用法。

《王力》字典在中国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王力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古汉语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精湛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研究方法使得这本字典成为了学习者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在这本字典中,王力先生不仅依据字形和文献材料进行了分类和编排,还通过详细的释义和丰富的例证,提供了对古汉语词汇和用法的深入解读,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汉语的精髓。

王力先生在编纂《王力》字典的过程中,注重了对每个字词的多角度解读。

他不仅参考了古代文献中的用法,还结合了自己对于语言学和汉字学的研究成果,使得这本字典更加准确和全面。

同时,由于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权威性,这本字典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参考资料。

《王力》字典对于古汉语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本字典,学习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提高自己的古汉语水平。

同时,这本字典也为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帮助学者们深入挖掘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一本重要且权威的字典,它对于研究和学习古汉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该字典,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汉语的文化内涵,提高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对于古汉语学习者来说,这本字典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背景、编纂特点以及对学习者和学术界的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王力古汉语字典》展开详细阐述。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2. 正文部分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背景与历史以及它的编纂与特点。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古代汉语常识>>我们如果对古代汉语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的确应该分为上古时期(一般指汉代以前)、中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近代时期(一般指宋元明清),甚至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

◆(二)繁体字>>“干”是盾牌(“干戈”二字常常连用)。

◆(三)异体字>>德:悳匆:悤奔:犇粗:觕、麤梁:樑◆(一)古今词义的差别>>〔无虑〕古代有副词“无虑”,不是无忧无虑的意思,而是“总有”“约有”(指数量)的意思>>醒〕在上古汉语里,睡醒叫“觉”(又叫“寤”),酒醒叫“醒”,“觉”和“醒”本来是有分别的。

古书中所谓“睡觉”,也就是睡醒,不是现代语的“睡觉”。

◆(二)读音和词义的关系>>〔旋〕用作副词时读某uàn。

>>有些字,同一个意义也可以两读,例如观看的“看”,既可以读阴平,也可以读去声。

今天我们把“看”字读去声,但是读古典诗词的时候,为了格律的需要,有时候也还该读成阴平。

如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又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中“看”字都该读kān。

◆(三)用典>>用典,就是运用古书中的话(典故)。

>>〔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修门,指楚国首都郢的城门。

◆(一)词类,词性的变换>>7.副词有一类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这类词叫作副词。

>>.介词有一类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来,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这类词叫作介词。

>>形容词变动词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使物变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使动”;第二种是把事物看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意>>不及物动词变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经常不带宾语的动词,及物动词是经常带宾语的动词。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1899-1985),字鲁直,山东莒县人,中国现代古代汉语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王力先后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纽约州立大学,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他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丰富,对于研究者们了解古代汉语演变规律和汉字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王力在古代汉语名词的解释中,尤其注重词义的细微差别和古代汉语词汇的历史沿革。

他曾撰写《古汉语常用字词诠释》等著作,对于古代汉语的词汇解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古代汉语名词的王力解释:1. 书法(shū fǎ):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

王力认为,书法包括了构字、布局、笔画和笔法等方面的要素,是一种集合了文学、美学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

2. 儒学(rú xué):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的一种学派。

王力解释,儒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礼仪、经典和道德观念的传承与发展。

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和善政治理,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辞章(cí zhāng):古代指文辞的章节,即楚辞和汉赋。

王力指出,辞章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艺术特点,代表着古代汉语豪放自由的表达风格。

4. 管仲(guǎn zhòng):春秋时期鲁国人,被誉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王力解释,管仲为鲁国的宰相,致力于改革和治理,推行了一系列以「法治」为核心的政策,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宋词(sòng cí):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唐代和宋代为主要发展时期。

王力解释,宋词是一种以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对生活之感受为主的诗歌形式,具有婉约、细腻和含蓄的特点,对于后世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王力的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注重词义的准确和对于词汇的历史演变的把握。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义变化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五) 63字说听毁誉劝居登临过称量鬻市假离合因改作为取求奉致得益竭坚利完备陈故穷难夷平庸已必一参什伯晦朔时世期官吏爵权衡果实聪明功名北中下253.【说】(一)说明,解释。

论语八佾:“成事不~。

”(已经作了的,不要再解释了。

)又名词。

墨子非攻上:“若以此~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二)学说,主张,说法。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

”韩非子难一:“矛楯之~也。

”(三)读shuì。

说服。

孟子尽心下:“~大人则藐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成安君曰。

”(四)读yuâ。

喜悦。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

”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

254.【听】(一)读tīng,又读tìng。

听。

礼记檀弓下:“夫子式而~之。

”引申为理会。

韩非子五蠹:“先王胜其法,不~其泣。

”(二)旧读tìng。

听从。

礼记曲礼下:“三谏而不~,则逃之。

”汉书张骞传:“其势宜~。

”(三)读tīng。

旧又读tìng。

治理,判断。

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语有“垂帘~政”。

〔~事〕(1)治理政事。

汉书韩延年传:“是日移病不~事。

”(2)名词。

中堂叫“~事”。

世说新语政事:“~事前除雪后犹湿。

”晋书陶侃传作“厅事”。

后代“客厅”的“厅”即由处理政事的中堂逐渐发展而来。

(四)读tìng。

任从,由着,放任。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而斫之。

”今成语有“~其自然”。

(一)损坏,伤害。

论语季氏:“龟玉~於椟中,是谁之过与?”(二)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跟“誉”相对。

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

”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随其罚。

”256.【誉】称赞。

墨子非攻上:“从而~之,谓之义。

”引申为好名声。

孟子告子上:“令闻广~施於身。

”现代变为双音词“名~”。

按:动词的“誉”读平声(yú),名词的誉读去声(yù)。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音:用一个汉字直接标注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例如《尔雅》郭璞注:“钊音招。

”意思是说“钊”和“招”读音相同。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起来为一个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

基本原则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切字的读音。

如“毛,莫袍切。

”3、六书:文字学术语。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造和使用方式归纳为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称六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详细的解释。

后人一般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4、《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东汉许慎著。

收字9353个,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

每字下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再说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文字。

该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5、古今字:训诂学术语。

指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有异的汉字。

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原先那个字的部分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和“债”、“莫”和“暮”等。

6、隶变:文字学术语。

隶书是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字体,它在书写笔法上将小篆圆匀的线条改成点画,实现了汉字的笔画化,在字的形态上变小篆的长圆体而为扁方体,标志着汉字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这次转变在文字学上有个专门的名称,叫“隶变”。

7、同源字:在汉字里有许多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字。

这类字往往是语出一源,如“广”和“旷”、“线”和“贱”、决“”和“缺”等,语义相通(或相同),声音相近,所以称之为同源字。

8、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宋王子韶研究文字学,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

如“戋,小也。

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戋字为义。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一) 60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一)60 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 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一样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玉书、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自烈《正字通》根底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展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进的反切。

根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颐,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古代汉语》术语

王力《古代汉语》术语

简化字:1956年我国政府开始推行《汉字简化方案》时有意识地对民间已经流行的简体字进行整理和选择及根据规则人为地对一些繁体字进行简约改造的字体简体字:虽然简体字古已有之,但从来未获得过正式认可,千百年来老百姓在书写过程中自然省简笔画而形成的简易通俗的字体。

五经:诗书礼(仪礼)易春秋六经:+乐十三经:诗书周礼礼记(小戴)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孝经易孟子论语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注疏:注和疏的并称。

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经: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传:替经书作注的著作春秋:鲁官记载各国历史,孔子修订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编年史:特点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记载历史事件。

《春秋》最早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

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今文:用今文(汉文字)写的儒家经书古文:战国时期六国文字诗经:《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尚书:周易《尚书》: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书》或《书经》。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三礼:仪礼(战国独有)周礼(西汉发现争议)礼记(大小戴礼记)论语:《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常用词(五)63 字说听毁誉劝居登临过称量鬻市假离合因改作为取求奉致得益竭坚利完备陈故穷难夷平庸已必一参什伯晦朔时世期官吏爵权衡果实聪明功名北中下253.【说】(一)说明,解释。

论语八佾:“成事不~。

”(已经作了的,不要再解释了。

)又名词。

墨子非攻上:“若以此~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二)学说,主张,说法。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

”韩非子难一:“矛楯之~也。

”(三)读shu ì。

说服。

孟子尽心下:“~大人则藐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成安君曰。

”(四)读 yua。

喜悦。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

”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 。

254.【听】(一)读 t īng ,又读 t ìng 。

听。

礼记檀弓下:“夫子式而~之。

”引申为理会。

韩非子五蠹:“先王胜其法,不~其泣。

”(二)旧读t ìng。

听从。

礼记曲礼下:“三谏而不~,则逃之。

”汉书张骞传:“其势宜~。

”(三)读 t īng 。

旧又读 t ìng。

治理,判断。

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语有“垂帘~政” 。

〔~事〕 (1) 治理政事。

汉书韩延年传:“是日移病不~事。

”(2)名词。

中堂叫“~事” 。

世说新语政事:“~事前除雪后犹湿。

”晋书陶侃传作“厅事” 。

后代“客厅”的“厅”即由处理政事的中堂逐渐发展而来。

(四)读 t ìng 。

任从,由着,放任。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而斫之。

”今成语有“~其自然” 。

255.【毁】(一)损坏,伤害。

论语季氏:“龟玉~於椟中,是谁之过与?”(二)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跟“誉”相对。

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

”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随其罚。

”256.【誉】称赞。

墨子非攻上:“从而~之,谓之义。

”引申为好名声。

孟子告子上:“令闻广~施於身。

”现代变为双音词“名~”。

王力版古代汉语

王力版古代汉语

王力版古代汉语一、介绍古代汉语是指在中国古代使用的汉语变体。

它是汉语的一种历史阶段,涵盖了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1644年)结束的时间段。

王力是中国知名的语言学家,提出了“王力版古代汉语”这一概念,并根据古代文献中的语言特点和规则,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归纳。

二、古代汉语特点1.词汇丰富多样: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往往有多个词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同时,古代汉语中也存在很多文言文的影响,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词汇。

2.语法结构复杂: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更加复杂,具有更多的虚词和句式。

例如,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动宾结构和被动结构,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使用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3.声调变化明显:古代汉语中的声调变化比现代汉语更为明显。

在古代汉语中,不同的声调会对词义产生影响,需要正确掌握各个汉字的声调变化规律。

4.形态变化丰富:古代汉语中的动词、名词等词类存在着丰富的形态变化。

动词的时态、语态变化较多,名词还有复数、格等变化形式。

三、王力版古代汉语1.王力版古代汉语的概念:王力认为,在学习古代汉语时,应关注其中的规则和特点,而不是简单地背诵文献中的句子。

他将这种总结和归纳的成果称为“王力版古代汉语”。

2.王力版古代汉语的特点:王力版古代汉语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

王力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的语言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规律,并提出了一套学习方法和教学体系。

3.王力版古代汉语的应用:王力版古代汉语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代文献。

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文学等领域的学者来说,掌握古代汉语是十分重要的。

四、王力版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1.学习语法结构:掌握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句式和虚词的用法,了解不同的语序和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则。

2.扩大词汇量:学习更多的古代汉语词汇,了解它们的词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参考古代字典等方式来扩充词汇量。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分卷,依()排列。

)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在句法上构成判断关系,但在语义表达方面却并不单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表达功能有五种:
(一)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属于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同类。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仲弓父,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四)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即说话人把复杂的表达內容,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出來,以求达到强烈确认的表达效果,如: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战争并不等于勇气,但战争依靠勇气。
主语和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用判断句形式表达使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强调。
同一组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而今字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替代古字。
二、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判断句就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主要用來对事物进行解释或分类。
三、判断句的特点: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先秦汉语判断句的最大特点:普遍沒有系词。例:南冥者,天池也。”“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4)“为……所……”句。
a “为+ 施事+ 所+ 谓语”。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b “为+ 所+ 谓语”,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补充1、文言[2005]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古代汉语课所说的古代汉语,主要指文言,不包括白话。

五四运动后,白话占据了书面语的主导地位,文言很少使用。

2、言一般用于随文立训,以说明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的是”。

例如,《论语·八佾》:“子曰:”3、辞4<3>56、古代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在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避讳有两种情况:一是避君讳,例如汉文帝名恒,“恒”改为“常”,“恒山”被改为“常山”;唐太宗李世民,“世”改为“代”或“系”,“民”改为“人”。

二是避家讳,例如苏轼祖父名序,苏洵文章改“序”为“引”,苏轼为人作序又改为“叙”。

避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

前面说到的“恒”改为“常”即为改字;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世”改为“卅”为缺笔。

次要的有两种方法,避名称和改变称呼。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时,改“正月”为“端月”。

7、清浊[2005]汉语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声带颤动的叫浊。

区分清浊,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声带是否颤动,二是是否送气,三是声调的阴阳。

清音的声带不颤动,其中又分为全清和次清。

全清是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清是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浊音声带颤动,其中又分为全浊和次浊。

全浊是不送气、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浊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

8、平仄[2014]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

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是仄声9、叶音也叫“叶韵”或“叶句”。

叶读xie(二声),和谐的意思。

这是唐宋时的一些训诂学家在给先秦韵文作注时所采取的一种改读先秦两汉韵文的韵脚音以求和谐的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

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

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

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如礼礼、气气等。

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

如后后、适适、征征、余馀。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

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

如“董狐,古之良史也”。

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

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

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1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其词性,在句中充当其它词类。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如“秦师遂东”。

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

17、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18、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19、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20,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韵的情况不是。

21、天籁:民歌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

22、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

23、叶音法: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

古人认为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以求和谐,没有根据。

24、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

25、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光芒”。

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

如“蚤起”,蚤通早。

27、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

28、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

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

《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

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

30、《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

3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

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

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

34、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

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

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

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

37、对:律诗要求每一联中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反,这就叫做“对”。

如“仄仄平平仄”就要对“平平仄仄平”。

如果没有做到平仄相反,就交叫做“失对”。

但如果是首句入韵的话,则因为第二句句末也要是平声字(这是押韵的要求),因此就不可能完全相反,而只能部分相反。

如“仄仄仄平平”作第一句,则对句只能是“平平仄仄平”,而不能用“平平平仄仄”。

同样,以“平平仄仄平”作起句,则第二句也只能是“仄仄仄平平”,而不能是“平平平仄仄”,因为如果那样,就违反了必须以平声字押韵的规定。

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则的现象。

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

是律诗的大忌。

39、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

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合起来叫作拗救。

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

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

对仗一般平仄相对。

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

41、合掌对:对仗的两句如果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对。

出现合掌对的诗从格式角度看是水平不算高的,因为它两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费了句子。

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都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来体现“以闹衬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可视为合掌对。

又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42、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

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

所以叫做流水对。

例如“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即是。

注意: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中。

43、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

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

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

44、填词:词初称为“曲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

45、词调:本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

46、杂剧: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唱词往往是剧中人唱。

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折,全剧通常四折,有时加上一个楔子。

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与词的性质相近。

47、小令: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

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48、赘韵:曲中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

49、衬字: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

50、单音词: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51、复音词:具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就是复音词。

52、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

53、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

54、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

55、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5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7、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58、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59、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