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学概论【全套课件275P】
最新出版概论-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教学讲义ppt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
出版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 响,即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作为出版活动的社会基础,对出 版活动发展的方向、规模和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出版活动作为意 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份,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 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1.社会发展对出版的决定性影响。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二)
2.出版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是通过出版物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所 施加的影响来实现的。(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①形成舆论导向。营造 一定的思想氛围,从而形成某种舆论导向。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版物都发挥了重大作用。②深化思想教育。 出版物为各种思想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影响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和 方法,成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力武器。出版 业成为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③促进社会生活的整合。通过 出版物的大量传播,将符合社会共同规范的知识内容告诉人们,引导人们 自觉按照社会规范来调整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在合乎社会整体利益要求的 基础上满足自己的个体利益,促进社会不断整合,协调发展。(2)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①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劳动者思 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不断适应科学技术对劳动者提出的智力要求, 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态度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潜在生产力转变成现实 生产力。②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时过境迁,落后的经 济观念可能阻碍经济发展,更新经济观念成为经济继续发展的观念。
(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政治制度开明,环境宽松, 出版活动就活跃、兴旺,反之就冷落、荒芜。(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 版提供物质条件。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产生出版,经济充分发展 才会造就巨大的出版市场。掌握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分三个层次。(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出版发展的强大推动动力。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从而影响出版发展,还能够促使出版技术不断改进。(4)社会文化的发 展为出版提供活力。出版物的作者是作为国民的作者创作的,因此国民的 文化程度、文化素质是出版物精神文化水平的决定因素;出版物整体水平 的提高,又是作为国民的读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水准推动的。作者创 作的素材来自社会,历史的文化积淀和现实的文化根基形成的合力,就是 出版活动最重要的活力。出版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出现巨大的差异,文化资 源的差异是巨大因素。
编辑学概论课件
编辑学概论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资料超市
目录
01
编辑学概述
02
03
编辑工作的基本原则
04
05
编辑工作的技能和方法
06
编辑工作的发展历程 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 编辑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01
编辑学概述
编辑学的定义和内涵
编辑学是一门研究编辑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编辑学涵盖了编辑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选题、组稿、审稿、加工、发稿等 编辑学还涉及文字规范、语言表达、排版印刷等方面的知识 编辑学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图形编辑工具:如Photoshop、 Illustrator等,用于图像的处理、 设计、排版等
网页编辑工具:如 Dreamweaver、FrontPage等, 用于网页的设计、制作和发布
06
编辑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编辑工作的现状分析
编辑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编辑行业的发展历程
内容整合与优化方法
分析信息来源和价值
确定编辑方针和目标
整合内容,形成逻辑清晰、 结构合理的篇章结构
优化文字表达,增强可读性 和感染力
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文本编辑工具:如Microsoft Word等,用于文本的输入、编辑、 排版等
多媒体编辑工具:如Adobe Premi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Camtasia等,用于 视频、音频的处理和编辑
编辑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编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及培 养方向
编辑工作的发展趋势预测
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 设备的普及,编辑工作将更加数 字化,包括内容生产、审核和发 布等环节。
整套课件教程-报纸编辑学教程
第三章 新闻稿的选择
• 新闻稿在见报之前都要经过筛选,这对 于任何一家报纸来说都是不可少的、必需 的。
第一节 选择新闻稿的意义和程序
一、选择新闻稿的意义
新闻稿在见报之前都要经过筛选,这有两方面 的原因:
• 首先,强迫性选择是受报纸容量的有限性这种客 观条件制约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强迫性选择的 意义在于取得新闻稿件选用量与报纸篇幅容量之
• 注意细节 • 注意"夹带" • 注意混淆 • 注意变迁
(三)科学
• 稿件所叙述的事实往往有许多涉及到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对于那些并非是有关学科的专家的作 者来说,涉及这方面的事实时,容易发生这样那 样的差错。编辑修改稿件时,务须将差错改正过 来,使之符合科学。
(四) 统一
• 稿件中关于事实的表述应该统一。这里所说的统 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某些表述的方式要和全 国规定的或通用的方式相一致。统一的另一层意 思是,一篇稿件或一组稿件中的译名、计量单位、 数字的写法等要前后一致。
• 对于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
第二节 报纸编辑人才
一、报纸编辑的多重角色
• 是报纸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决策中心 • 是报纸生产系统的指挥和调度中心 • 是单个新闻产品的加工和组装中心 • 是报纸生产系统与报纸销售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
枢纽
二、报纸编辑的知识结构
• 文、史、哲基础知识 • 包罗万象的百科知识 • 专业知识
• 报纸设计工作一般是在报纸最初创办时或 者报纸改版时进行,这项工作的成败,首 先取决于报纸编辑有没有良好的设计思想, 即编辑要明确报纸设计最终要实现什么样 的目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通过什 么样的方式能够做到。
一、报纸发展条件分析
新闻编辑学第4版PPT第一章 新闻编辑概论
新闻编辑工作特点
第三节
【知识要点】
● 新闻编辑担负着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 总体和局部策划、对记者进行指挥调度 的任务。
● 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所有新闻传播活动 的 “集大成”和 “总把关”
● 新闻编辑对记者、作者与用户 提供的新闻素材要进行 “再认识” 与 “再创作”。
【知识要点】
● 新闻编辑工作是新闻编辑在新闻媒介产 品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新闻 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新闻产品设计、新 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和 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新闻互动 与公共交流的组织与引导。
01 新闻编辑部
一、新闻编辑部
新闻编辑部的最高领导者是总编辑,最高领 导机构是编委会。编委会通常是由正副总编 辑和一些重要编辑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
编与采共存于一个新闻生产系统,具有共同的宗旨和目标,那就是以优质的新 闻产品为用户服务。它们在实际运作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同时又相互矛盾不 断碰撞。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缘于两者在共性之中还存在着个性。
• 其一,采、编工作性质不同。采访是一线工作,面向社会现实;编辑是二线工作,或为采访提供 指南,或对新闻作品进行修改加工。
新闻编辑工作与 媒介形态变化
第一节
01
报纸的出现与新闻编 辑的确立
【知识要点】
● 新闻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是在新闻 媒介产生以后才出现的。随着新闻传 播的发展,报纸,新闻性杂志,报道 新闻的广播、电视、网站及各类网络 新媒体等依次都有了专职的新闻编辑。
【知识要点】
● 新闻编辑业务伴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而 发展,报纸新闻编辑的原理和规范为后来 各类新媒介的新闻编辑业务奠定了基础, 新媒介的编辑特点总是在汲取传统媒介的 编辑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而且这种特点后 来还会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介的编辑业务改 革。
编辑出版学概论.
目录编辑出版学 (1)前言 (1)第一章专业简介 . (2)第二章专业沿革和前景 (4)第三章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5)第四章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 (7)第五章专业的社会功能 (9)第六章本专业学术名人 ......................................................... 11 参考文献 (12)编辑出版学前言摘要:编辑出版学是研究国内外出版业运行规律并指导出版实践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发行主管机关、出版单位、新闻宣传图书外贸部门、音像公司、电子出版机构及编辑出版科研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关键词:出版业、文化传播、专业化高素质 [第一章专业简介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出版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技能、扎实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科学基础,以及编辑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在书刊出版、新闻传播、文化教育和企事业文化宣传等部门从事传播内容策划、编辑、出版项目经营、版面设计、校对以及印刷质量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的现代编辑出版专业高级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编辑学概论、传播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出版发行学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图书学、出版美学 (含装帧设计、书业法律基础、报刊编辑学、出版现代技术、网络出版发行、知识产权法、广告信息学、市场调查与分析、世界书业概论、选题策划与编辑实务、出版经营管理、出版经济学等。
编辑出版是一门新闻、传播、图书馆、情报、中文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专业。
其核心课程为:图书学、编辑学、出版学、中国编辑出版史、知识产权法、书业营销学、编辑实务、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与网络出版等。
但各个高校编辑出版专业课程侧重点不同, 主要分为“新闻传播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和“中文”三大方向设置课程。
编辑学概论:1-编辑活动-1
编辑学概论——1.1 编辑活动的产生
请问: 某个部落打败了另一个部落,这个部落获得
了三十只羊,四十只鸡,二十个男性俘虏,三 十个女性奴隶,怎么记载?
编辑学概论——1.1 编辑活动的产生
:某个部落打败了另一个部落 用一根横向的粗绳,上面涂成红色,下面是四根绳 子。
:获得了三十只羊 第一根是用羊毛编制的绳子,绳子上段打上三个小 结代表"三",末尾打上一个大结代表"十"。
编辑学概论
编辑学概论——1.1 编辑活动的产生
第一章 编辑活动
第一节 编辑活动的产生
第二节 编辑活动的历史分期
第三节 编辑活动的现在与未来
编辑学概论——1.1 编辑活动的产生
第一节 编辑活动的产生
编辑学概论——1.1 编辑活动的产生
一、编辑活动的由来 1、什么叫活动?
活动——行为,方式; 编辑活动——指人类从事编辑这种行动或思维的方式与 方法。
编辑学概论——1.1 编辑活动的产生
作业:
1、针对造符运动的不同形式,能够举出1-2个例子; 2、预习“编辑活动的历史分期”,能进行简单的叙述。
谢谢大家
编辑学概论——1.1 编辑活动的产生
编辑学概论——1.1 编辑活动的产生
3、信息交流的需要和现代交流工具的出现,推动编辑 事业的繁荣与编辑学的形成。
4、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成为编辑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的 助推器。
a、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b、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即电子排版技术
编辑学概论——1.1 编辑活动的产生
在竹片或木板边缘刻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锯齿状,目 的是记忆各种经济账目。
《列子•说符》记载: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 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出版概论和编辑概论
第一章出版概论第1节出版活动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编辑、复制、发行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意识形态属性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2)推进文化创新3)促进文化交流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三、主要任务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中华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第3节出版物一、出版物的要素1)具备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或者其他符号的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欣赏、阅读。
《出版编辑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出版概论
考试要点
1、背 诵 出版的前提和特征 2、熟练掌握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背 诵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背 诵 出版物的要素和各种角度分类★ 5、背 诵 出版物的特殊性★ 6、了 解 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熟练掌握 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维护 8、熟练掌握 我国出版业的 特点 和构成 9、熟练掌握 我国出版体制的改革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0、了 解 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
编 辑
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
三
1930年《出版法》
位 一
体
(2)西方的出版概念 商业性:重流布发行 1330 1450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出版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三要素的含义 编辑: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其内容信息相同 的物件的过程。
发行: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 1、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
作权法实施条例》) (第4页:作品类型)
(2) 因此,出版社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
介绍”版权产业”概念: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二、出版资源的特点
1、人才资源的特点
2、信息资源的特点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6页)
(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注意社会发展 2、整合已有信息 3、更新已有成果 4、打造品牌扩大影响 5、开发国外资源 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要注意的问题
1、深度 2、调查研究 3、创新 4、把握能力 5、利用的质量
2019年第一章第二章出版概论、编辑概论.ppt
五、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了解)
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 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导引功能 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第二节 编辑人员
一、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掌握)
政治素质 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 职业素质
知识广博 博中求专
职业追求、职业敏感、职业作风
二、编辑人员的能力(掌握)
政治认知能力、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社会 活动能力、判断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
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出版物
出版业
出版物市场
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 (了解)
出版学研究的总体任务 在充分把握出版活动性质的基础上, 研究出版活动规律。
出版学研究的具体任务
研究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研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研究编辑、复制和发行之间的内在关系 研究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出版物市场和出版物营销 研究出版队伍的建设 研究出版业的管理和经营 研究中外出版历史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掌握)
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 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
果。
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
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掌握)
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政治性和思想性 经济性和产业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增进文化积累 推进文化创新 优化文化选择 促进文化交流
形成舆论导向(集中表现)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
发现成果—组织、促 进其传播— 使其变成 现实生产力 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技术能力
编辑出版学资格考试PPT课件
14
上一年度8月至考试当年8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及其意 义和影响.
2020/3/19
15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
(1)信息检索 (2)编辑工作 (3)书刊整体设计 (4)书刊校对工作 (5)书刊印制 (6)出版物发行 (7)编辑应用文写作
2020/3/19
16
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的类型、特点、功用与它们的使用。 类书和政书的概念。 关于书目、索引、文摘、手册、名录、表谱和图录的基本知 识(2012变化) 年鉴的特点、功用、类型和常用年鉴的特色。(2012新增) 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方法及其运用。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特点、类型和基本方法。 常用的互联网搜索引擎。 网络信息
2020/3/19
1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2020/3/19
2
第一科: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第二科: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
2020/3/19
3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1)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 (2)出版、出版物与出版工作
(3)出版业及出版行政管理 (4)著作权常识 (5)出版物的文字规范 (6)汉语语法与修辞知识 (7)形式逻辑常识 (8)古代汉语知识 (9)中国古文化常识 (10)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 (11)时事政治
2020/3/19
7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的概念。 有关著作权法的主要法律法规。 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范围。 著作权人与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著作权的权利种类及其保护期。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 出版单位使用作品的付酬方式及其计算方法。 著作权限制的概念和具体方式。 侵犯著作权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2020/3/19
17
信息采集的作用、方法及处理信息的步骤。 编辑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范围。 选题策划的作用、要求、基本步骤及期刊选题策划的特殊 之处。 组稿的方式和步骤。 稿件的来源。 我国的审稿制度和审稿的作用、要求与方法。 审读稿件并撰写审稿意见。 编辑加工整理的作用、原则、步骤和方法。 编辑加工整理稿件的实际操作。 审定发稿的要求和步骤。 发稿后的编辑工作内容。 各种非印刷型出版物编辑工作的内容及其与纸介质出版物编辑工作的
出版学概论.ppt
1.我国出版学研究现状与特点
• 我国出版学研究有30多年历史。 (一)注重学科定位的讨论
(二)积极构建出版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三)出版学基本概念与基本范畴的研讨不断深入 (四)出版学子学科的研究十分活跃,卓有成就
2.我国出版学研究发展前瞻
(一)理学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发展研究 (四)比较研究 (五)借鉴研究 (六)综合研究
(1)“三环节说”:编辑、印刷、发行,日本学者安原 放 (2)“范畴说”:中国学者林穗芳 (3)“文化说”:中国学者张立 出版文化学、教育学←出版学→实用出版 学 (4)“编辑主体说”:中国学者叶再生 (5)日本出版学说:日本学者布叶角左卫门《出版事典》
2.对出版学科研究体系和内容的构想
(1)出版学科的研究体系 微观出版学(支撑学科) ↑ 出版学(主干学科) ↓ 宏观出版学(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2)出版学科的研究内容 出版工作的一般规律;出版物编辑、印刷、 发行三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出版经营管理体制;出版行 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著作权理论;出版队伍建设; 出版史和出版的国际交流
三、出版学的研究内容
• • • • • • • 出版物和出版工作的性质和功能 出版工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出版工作内部各个环节关系 出版工作的市场的关系 出版工作的国际交流 出版工作的原则和法规 出版队伍建设 出版工作管理
第四节 出版学的理论体系和特点
一、出版学理论体系
1.几种有代表性的出版学学科体系
二、出版学的含义
代表学者: • 1969年,“日本出版学会”寿岳文章 • 1972年,清水英夫,editology
1.出版学的词源
• 杨家骆《图书年鉴》中列有《出版事业志·出版学研究 概况》最早采用“出版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编辑角色的双重性(P9):
大众传播是一个两级传播的过程 第一级传播:从作者、记者、摄影师的原始
文稿和声像资料到编辑。此处,编辑是传媒 的把关人。
第二级传播:根据受众的需要和自己的判断, 编辑把原始材料转变为成稿。此处,编辑由 受传者转变为传播者。
把握的依据:社会发展趋势、文化发展趋势、 大众接受性、信源提供者的动向
2、编辑行为的个性问题
时间差异: 传播程序差异: 传播对象差异:
三、编辑出版工作的行为原则
坚持主旋律原则 双效益原则 文化选择原则 遵纪守法原则
第一章 中国编辑出版简史
一、书籍制度的演变
文字 造纸术 印刷术 中国书籍发展的六个阶段 中国三大书籍制度
刘向成《别录》,刘歆成《七略》。 《七略》共把图书分为六类:《六艺略》分
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九 种
3、现代书目分类体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的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它 的理论核心。
西方的目录,则只为类分书籍之用,它的理 论核心是实际的技法层面的东西。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已经出了四版,五个 基本部类,22个基本大类,在国家图书馆、 各级公共图书馆、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中普遍 使用,是目前国内维护的最好的信息检索的 工具之一。
编辑出版学概论
第一章 编辑出版工作的性质及原则
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属性 编辑出版工作的专业属性 编辑出版工作的行为原则
一、编辑出版工作的系统性:
系统与系统科学 出版产业的系统性特征
1、系统与系统科学
系统(P3):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P3):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 维领域以及其他各种系统、系统原理、系 统联系和系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系统特征(P4):由两个以上要素构成; 系统具有整体性功能;各要素之间结构严 密、不可分离。
2、出版产业的系统性特征
整体性(P4):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变动性(P7):不断创新 等级观点(P5):编辑与作者、读
者紧密相连
二、编辑出版工作的专业属性
编辑行为的共性问题 编辑行为的个性问题
1、编辑行为的共性问题
(2)、文化的再创造性(P10)
编辑使信源得以优化和突破的再创造的过程 编辑从全社会广大公众的角度,对各种资源
进行鉴别、选择、加工、物化,使之进入大 众传播渠道。
(3)、意识的超前性(P11):
编辑由被动到主动,由顺从到引导,由无意 到有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编发工作, 发挥传媒在当代社会中的前沿作用。
2、印刷术之起源:印章、拓印、印染
先秦时用印章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 碑石拓印技术:汉灵帝时蔡邕建议朝廷,在太
学门前树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魏晋六朝时, 有人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 印染技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 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
雕版印刷
起源于公元590~640年之间的隋唐。 雕版印刷开始只有单色印刷 单版复色印刷法: 多版复色印刷/套版印刷
书籍的发生阶段: 书籍简策阶段: 书籍卷轴阶段: 手工业印刷术阶段: 机械化印刷术阶段: 现代化发展阶段:
4、中国三大书籍制度
简策制度 卷轴制度 册叶制度
(1)简策制度:简策
简策:写在竹片上的书。
竹简和木牍取材容易、廉价、整治简单、容 量大,便于文化普及和学术发展。
中国文字的直行书写、自右至左的排列顺序、 书籍的单位、术语及版面形式、赘简制度均 源于简策制度
1、文字
产生的基础:语言与实物,即能指与所指 文字产生的三个阶段:结绳记事、契刻记事、
图画符号 汉字的演进:甲骨文、金文、篆书、籀文、
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秦始皇统一文字“书同文”意义重
2、造纸术发明者:蔡伦(61-121)
《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 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 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 鱼网以为纸。
(3)册叶制度:册叶
唐末五代以来,雕版印刷的书籍都由单叶书 纸积累装订而成
在版式、装祯等方面形成了与简策、帛书、 隋唐抄本不同的特色,史称“册叶制度”。
册叶制度包括书籍的版式、行款、字体、装 帧等内容。
册叶装帧类型
卷轴装
龙鳞装
经折装/折子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二、中国图书分类
古代书目分类体系之四部分类法 古代书目分类体系之刘向父子六分法 现代书目分类体系
两晋之后废简用纸,简策才逐渐退出历史舞 台。
(2)卷轴制度:卷轴
初期的纸写书的形式,完全是模仿帛书的。 纸被大量应用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卷轴制
度。
南北朝以后至唐代中期,是纸质抄本书籍的全盛时 期。
卷轴制度:影响与意义
由于纸张的发明和推广应用,为人类找到了 一种最理想的书写材料
这对于促进书籍数量的增加,推动社会文化 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第一部活字印刷品。
用作活字的材料是铅、锡、锑合金,易于成型, 印刷性能好;使用铸字的字盒和字模,使活字 的规格容易控制,也便于大量的生产;首创脂 肪性油墨,大大地提高了印刷质量,脂肪性油 墨也一直沿用至今。
印刷种类
凸版印刷: 平版印刷: 凹板印刷: 孔版印刷:
3、中国书籍发展的六个阶段
1、四部分类法
中国古代书目分类体系即经、史、子、集 四大部类 ,是我国特有的图书价值分类 体系
它内在的文化内涵,又与中华民族精神的 深层结构密切相关。
类别观念模糊是这一图书分类法最致命的 弱点 ,突出表现在经部、子部,以及史 部的某些子目上。
2、刘向父子六分法:
西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整理群籍, 首创图书分类目录。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 1051)
北宋布衣,为印刷铺工人,于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至1048年)创造活字印刷术。
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 成活字。
现代印刷术发明者:古腾堡(1400-1468)
在1440~1448年发明现代活字印刷术。 1456年,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