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的结构现实主义分析
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变革的国际关系理论
![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变革的国际关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c38d26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8.png)
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变革的国际关系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国际体系的变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一些新兴大国的崛起,如中国和印度,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种变革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变革的国际关系理论。
一、国际体系与国际关系理论国际体系是指各国间相互联系形成的社会系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际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例如,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是以美国与苏联为核心的两极体系,而今天的国际体系则比较复杂,存在多极的趋势。
国际关系理论则是对国际体系变革的理论分析。
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变革有不同的解释,这也反映了理论本身的不同取向。
二、现代化理论与崛起中的大国现代化理论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一种理论。
现代化理论认为,经济现代化是国家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工业化加快、国内市场扩大时,它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也会相应提升。
因此,现代化理论强调经济实力是国际政治竞争的关键。
当前,中国经济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化理论案例。
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使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这种崛起使得国际体系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三、结构现实主义与晋升中的大国结构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的结构是影响国际政治行为的关键因素。
结构现实主义将国际体系视为国家利益的竞争场所,认为大国和小国的地位和行为都受到国际体系的限制。
近年来,印度的崛起也是一个研究结构现实主义的案例。
在国际体系中,印度的地位得到晋升。
然而,印度的发展也受到国际体系结构的限制。
印度与中国的竞争,以及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都显示出国际体系对印度的制约。
四、后现代理论与大国崛起后现代理论是国际关系研究中比较新的一种理论取向。
后现代理论认为,国际政治行为是由各种社会构建和文化影响塑造而成的。
因此,强调文化多元性和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理论强调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也使得后现代理论得到了更多的应用。
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关系分析
![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8d214d69eae009581bec89.png)
中国崛起 是 几 代 中 国人 的梦 想 , 是一 个 非 也
角度 进 行理 解 , 赋 予其 各 种 内涵 。有人 从 传 统 也 的权 力 政治 理论 来 审 视 中 国崛 起 , 中 国 崛起 看 把 成是 出现 了新 的地 区或 世 界 霸 权 国家 , 现 行 国 是
进程 , 中国选择 的 一 条 与本 国 国情 和 时 代 特 征 是 相适应 的和平 发 展 道 路 ; 在 坚 持 独 立 自主 和 对 是 外 开放 原 则基 础 上 , 开拓 国 内和 国 际两 种 资 源 和
两大 市场 , 依靠 科 技创 新 , 现经济 持 续快 速发 展 实
的必然 结 果 ; 通 过加 强物 质 文 明 、 神文 明和 政 是 精
定 国际体 系 变化 。如 苏联 解 体后 , 际格 局 从 两 国
极 走 向多极 的历史 性转变 。三是根据 国际关 系准
常现 实 的发 展 目标 , 要 经 过几 代 人 的不 懈 努 力 需
和奋 斗 。这也 是 当代 国 际关 系 的重大 理论 和 实践
问题 。中国 崛起 将 受 到 国际 体 系 的影 响 和 制 约 , 也 将会 对 国 际体 系产 生重 大 影 响 。因 此 , 究 中 研 国崛起 与 国 际体 系 的互 动 关 系 , 中 国 国情 和 国 把
一
、
中国崛 起 与 国际体 系转 型
治文 明建设 , 面 提升 中国软 实力 的历 史选 择 。 全
国 际体系 用 系 统论 的 观点 来 看 待 国际 关 系 , 中国崛 起是 当代 国际关 系研 究 的一 个热 点话
题 。首先 , 中国 , 们 在 思 考 中 国崛 起 问题 , 在 人 其 中包 括 中 国崛起 的深 刻 内涵 , 国 崛 起 的 战 略选 中 择, 中国 崛起 的历 史 进 程 , 国崛 起 的 国 际环 境 , 中 中 国崛起 的 国际 影 响等 内容 。这 里也 涉 及 中 国在 把 国际社会 看 成 是 一 个 由各 主权 国 家构 成 的 , 具 有 相 互 联 系 、 互 作 用 、 互 依 赖 关 系 的有 机 整 相 相 体 。国际体 系 具 有 结 构 特 征 , 表 明 不 同历 史 时 它 期 国际 体 系具有 的权 力结 构 和力 量 对 比关 系 , 通
国际制度对国内政策制定影响的三种分析模式
![国际制度对国内政策制定影响的三种分析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ef0c7b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2.png)
国际制度对国内政策制定影响的三种分析模式一、关于国际制度对国内政策制定影响的三种分析模式1. 结构现实主义模式结构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是由国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每个国家仿佛在一个大脚下般相互影响,相互竞争。
因此,国际政策的变化靠的是国际体系中的诸多要素改变。
即结构决定性和系统动态性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国内政策受到了国际制度的强烈影响,需要按照在国际体系中的定位进行适应性调整。
2. 传统现实主义模式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国家之间的纯粹竞争关系所构成的,追求自然利益和零和博弈,有时也会采取合作手法共同达成目标。
所以,国际政策变化的驱动力在于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和国家利益的守护。
这样就受到了国际制度的影响,需要根据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建构进行政策制定。
3. 社会构建主义模式社会构建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所构成的,而当一个国家接纳一种信仰或文明时,该国的文化和内部制度就会发生改变。
因此,国内政策制定中的主要因素是从国际体系中接纳的文化和社会建构所引发的影响。
国际制度的影响是通过文化向国内渗透和扩散这种情况来实现的。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结构现实主义认为,由于这种关税,国际体系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国内制定政策时应注意保持与其他国家的互动性。
传统现实主义认为,美国这个立足于社会和文化实践的国家,必须考虑到短期和长期的利益,并对美国和中国发展的持续竞争进行评估。
社会构建主义认为,美国加征关税一方面是担心中国的发展使得格局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则是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巩固影响,要求中国改变一些观念和做法。
2. 案例二美国钟表贸易与中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不景气期之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规律已经发生了变化。
结构现实主义认为,这种贸易变化意味着国际体系的改变,因此国内政策制定应考虑国际化背景。
传统现实主义认为,这种贸易变化主要因为美国希望保护本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所以中国必须满足特定要求或退让。
中国崛起重构世界格局
![中国崛起重构世界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1b18c414cc7931b765ce1563.png)
中国崛起重构世界格局?2010-12-14 12:49:31 来自: 水木十年(怀念游击队女孩)时间:2010-06-29 来源:《大观》第二期作者:刘晗编译被查看: 464次文章全名为:中国崛起重构世界格局?——伊肯贝里《中国的崛起与西方的未来》一文在西方的背景与反响的综述中国的崛起成为了21世纪初世界政治的重要事件中国的崛起发生在西方的世界体系处于新一轮的反思的大背景下——冷战之后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为代表的国际关系乐观主义已经基本销声匿迹,美国主流的国际关系战略学在911之后变得更加复杂;实力政治、文明冲突以及大国政治的角逐重新成为国际战略的主色调。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的崛起对于西方来说意味着什么?中国的崛起是否会根本改变西方主宰全球的格局?西方将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并试图延续其世界影响力?这些问题成为了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国际战略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心目中的重大问题。
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中美冲突论”甚嚣尘上。
早在1997年,两位美国学者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和罗斯•门罗(Ross Munro)就在《与中国的冲突将临》(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认为中国与美国必有一战,因为中国将构成对于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威胁;2005年,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家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更是认为中美是否必有一战已经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在于美国如何打击中国;此外,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大国政治的悲剧》的作者米尔斯海默则警告说:“中美很有可能进入一场紧张的安全竞赛,并伴有潜在的战争。
” 而前美国助理国务卿、著名中国专家谢淑丽(Susan Shirk)则在她专论中国的书中说,“中国必须让美国确信,中国崛起对于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会构成威胁和挑战。
”随着国际格局的逐步转变,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态度也趋向于多元化。
单纯的遏制中国的战略选项已经受到了根本性的质疑。
和平崛起
![和平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28de36134431b90d6c85c7c2.png)
就中国和平崛起理论具体内容而言,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它应包括三部分:1、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2、对和平崛起主要威胁的判断。3、和平崛起的途径。围绕这些内容,与会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关于和平崛起的目标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应当定位于实现小康社会;有的则认为应当成为地区性大国;有的则期望成为地区性强国;还有的学者主张中国应当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地区性的、社会主义的大国;更有学者从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比较研究中得出结论:中国的崛起不能止步于第一阶段,也就是从平常国家崛起为地区强国;而且要把握时机,向第二阶段冲刺,从地区强国谋求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关于和平崛起的内涵,有学者强调,应当从战略的角度来加以研究,而不仅仅是把它一般的放在政策的或工具的层面上来看待。还有学者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和和平崛起是三位一体,有着内在联系,和平崛起是对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一种发展和新思路。也有学者认为,和平崛起并不是一个新的大战略,也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主要作用在于外宣,回击“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担心,不应该把它提高到一种不切实际的高度。
也有学者从学院派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国和平崛起这个命题能否成立,并不取决于我们的良好愿望,甚至也不是取决于中国单方面的努力,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内政和对外政策与国际秩序结构互动的过程。从现实主义角度看,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的是一个如何突破美国霸权瓶颈的问题;从自由主义角度看,是面临着如何建立一个国际机制平台的问题;从建构主义角度看,是怎样提出和宣传一个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问题。
研讨会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内涵、战略政策等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证,但与会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还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只有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并加以发展,汲取西方的、东方的乃至所有国家的各种各样的理论并加以融合创新,同时结合中国经典文化当中的合理内核,才能够构建出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理论。
现实主义视域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冲击和影响
![现实主义视域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冲击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c1bad3b0b4c2e3f57276314.png)
现实主义视域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冲击和影响作者:王煜琦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全球层面和地区层面引发的复杂反应都有一个鲜明的印记,即中国崛起。
通过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和新现实主义理论阐述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围绕中国崛起的方式和战略,表明中国的崛起于己有利,而且于世界也有利。
关键词:中国崛起;现实主义;权力;合作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31-02在历史转折的风口浪尖,首先看到必须改道转向的舵手是明智的,值得同僚和船友们的赞许。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关键时刻对准新航道,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带领中国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强调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中国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强盛,并不意味着向既有的国际体系及其国际秩序挑战,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和得益于积极融入国际体系的政策。
当然,随着对外关系的深入,中国更加体会到现有的国际秩序并不是平和温良的,存在严重的不公正和权力分配失衡,也时常受到来自体系中霸权国家和占主导地位国家的戒备,甚至遏制。
一、总述:现实主义理论与中国崛起梁启超在其著作《李鸿章传》中写道:“各国并立,生存竞争,唯利是视,故西哲常言个人有道德,而国家无道德。
”[1]147在实力增长迅速和正在崛起的背景下讨论中国的角色定位,无疑会带有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
现实主义提供了有关战争状态的最强有力的诠释,它谋求解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2]36。
现实主义认为,由于不存在一个可以凌驾于各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政府和普遍权威,国家作为主要行为体,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行事,决定性因素是国际体系的性质和国家自身实力,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
从结构现实主义视角认识当今的大国关系
![从结构现实主义视角认识当今的大国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24ea5264b73f242336c5f44.png)
结论
思路:目前的结构 —— 成员国 —— 未来结构 —— 未来成员国的策略选择
G8到G20给我们的启发?
第一,参与大国互动的成员是否在发生变化? 第二,大国互动的结构是否在发生变化? 观察国际关系,我们首先需要观察现如今的 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关系的结构如何(主要体现在 大国所组成的组织)? 其次,从结构中我们分析组成的国家的实力 以及未来这些国家的发展。从这些国家的未来变 化推测出未来大国关系的结构变化。 最后,我们再从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构推出这 些大国将会选择怎样的策略。
行为变化二:建立覆盖广泛、沟通有效的对话渠道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美两国陆续建立起 60 多个各种形式的对话机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中美人权对话、中美文化 论坛、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等。 中美双方的冲突,是在有一定协商对话的机 制中发生的,也就是说中美双方是在某个特定的 结构下进行博弈,只要这个结构的协商对话机制 可以比较顺畅,而且结构是相对稳定的,那么中 美的冲突不会导致战争,而是会走向一种不断发 生冲突的合作局面
美国:美国工业发达,生产规模巨大,部门结构完整,生产技术先进。 法国:法国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之一。电设备能力和石油工业技术仅次于 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意大利:意大利工业十分发达,生产技术较为先进,且规模庞大,为西方七大 工业国之一。享有“中小企业王国”的美誉。意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达 1亿 吨,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铁产量居欧洲第二位。
日本:日本为亚洲著名的工业大国,工业十分发达。日本的汽车、钢铁、机械、 电子电器产量非常大。日本还是高速铁路技术较为成熟的少数国家之一。
英国:英国的工业在世界上高度发达,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 电视和手机制造国。 俄罗斯: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重工业享誉世界。核工 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领先地位。 加拿大:加拿大为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工业十分发达。加拿大是矿产、纸张、 木材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其家具、尖端药物、军火更是享誉世界。 德国:工业产品以做工细腻而享誉世界,但成本较高。德国是世界第四大汽车 生产国,是不少著名汽车制造商总部所在地。
国际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的比较
![国际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8ea46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7.png)
国际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的比较国际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的比较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国际政治行为和国际体系的学科。
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政治的解释和分析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在国际关系学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是三种主要的理论。
本文将对这三种理论进行比较,以探讨它们对于国际关系的解释和应用。
一、现实主义1.基本原理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领域最早、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政治是由国家之间的权力竞争和追求国家利益所驱动的。
核心观点包括国际体系的无序性、国家的自利性和战争的不可避免性。
2.理论分支现实主义有两种主要的理论分支:经典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
经典现实主义强调国家之间的权力竞争和战争。
而结构现实主义更加关注国际体系的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3.应用与批评现实主义在对国际关系的解释和分析上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尤其是对于大国之间的外交政策和对抗性行为的解释。
然而,现实主义过于关注国家自利和权力竞争,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二、自由主义1.基本原理自由主义是另一种主要的国际关系理论。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所构成的。
核心观点包括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国际组织的作用和民主和人权的重要性。
2.理论分支自由主义有两种主要的理论分支:制度自由主义和商业自由主义。
制度自由主义强调国际体系中的规范和制度对国际合作和和平的促进作用。
商业自由主义关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应用与批评自由主义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和和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自由主义过于乐观,忽视了国家利益和权力竞争的现实。
此外,自由主义的一些观点在实践中遇到了挑战,如国际组织的效力和民主化的难题。
三、构建主义1.基本原理构建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国际关系理论。
构建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国际行为是通过社会交往和共同构建认知得到解释的。
中国崛起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中国崛起对国际体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cad2560561252d380eb6e4a.png)
学意义的崛起是国家的崛起。物的崛起是指物体从较低位置快速上升到较高位置。国家崛起是指一个 大国的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并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 ( ) 二 中国崛起 的涵义 中国崛起 是特指从 17 底 中共 十一 届三 中全会开 始到本世 纪 中叶 , 98年 中国在和平 与发 展 的时代 主 题下 , 过改革 开放 , 通 在持续 、 快速 、 协调 、 健康 的发展 中 , 国家 的综合 实 力快 速提 升 , 对 国际 体 系产 生 并 重大影 响 的过 程 。 … 在 理解 和把 握 中国崛起 的涵义 时应注 意 以下 几点 : 1 目前我们所研究 的中国崛起 的时间限定。我们所研究的中国崛起不是古代 中国的崛起 , . 尽管 “ 从公元 元年 到十九世 纪初 , 国一 直处 于世 界 的前列 , 世 界第 一 经济 大 国 , 中 是 经济 总量 占世 界 的 2 % 0 以上 , 远领先 于其他 国家 ” 2 远 。_也不 是近 代 中国的崛起 , 为近代 中国最终 沦为半 殖 民地半 封建 社会 , 因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 中国崛起只是存在于志士仁人的理想或梦想之中。还不是新 中国成立之后至改 革开放 之前 的中 国崛起 , 因为这一 时期 的中 国还不 完全具 备 崛起 的基 本条件 , 中国崛起还 没有 实现真 正 的启动 。 目前 我们所研 究 的 中国崛起只是 从 17 98年底 中共 十一 届 三 中全会 开 始 到本 世纪 中叶 的 中国
一
、
中国崛起 的涵义
( ) 一 崛起 的涵 义
根 据笔者 目前检 索到 的文献看 , 崛起 应分 为物理学 意义 上 的崛 起 和 国际政 治 学 、 国际 关 系学 、 历史 学意义 上 的崛起 。物理 学意 义上 的崛起 是 物 的崛起 ( 山峰 的突 起 ) 国际政 治学 、 如 ; 国际 关 系学 和历 史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与地位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与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4891f6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6.png)
国际关系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互动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理论和实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国际关系理论的演变过程,包括从古典现实主义到新自由制度主义等不同学派的演变,以及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古典现实主义古典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老的学派之一,强调国家利益和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因素。
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国家之间的互动是基于权力和利益。
因此,国家应该采取强有力的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避免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
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在某些方面继承了古典现实主义的传统,但也引入了一些新的观点。
新现实主义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和规则,以及国家在其中的角色。
它认为,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是固定的,而国家需要适应这种权力分配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新现实主义还强调了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制度等因素对于国家行为的影响。
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安全合作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三、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是国际关系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学派。
它强调国家行为体的互动和决策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国家利益和权力分配。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国家行为体的决策是基于对环境的认知和适应,因此国家的行为是可预测的。
行为主义学派还强调了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
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四、新自由制度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是近年来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兴起的一个学派。
它强调了制度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包括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等。
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可以促进合作和稳定,减少冲突和战争的风险。
新自由制度主义还强调了文化、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对于制度的影响。
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国际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国际体系变迁的现实主义视角分析
![国际体系变迁的现实主义视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b9b90beff9aef8941e069e.png)
国相互 依赖程度 的 日 益 提高 ,使得 “ 有福 同享 ,有难 同当” 成 了全球化的代名词。 新的科 技革命 正在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 , 科技强 国的理念 已经深入人心 ,没有创新 的国家 在新 的国际 体 系下将无法生存 。最后 ,当前 国际冲突的主要 表现形式 已 经变为地 区冲突 ,各种力量在地 区问题 上进行博弈 ,避免 正 面 冲突 ,同时,各种分裂势力 、恐怖势力 和极端势力也正在 给 国际社会不断带来危害 。
四 、 总 结
盟 、德 奥罗 同盟 、三 国同盟 、奥塞 同盟 ,建 立起了一个 以德 国为中心的 ,包括奥 、俄 、罗 、塞等 国在内的复杂异常的联 盟 体系——大陆联盟体系 ,根本用 意是 给德 国的崛起 创造更 大的空间 ,大陆联盟体系巩 固了德 国在 欧洲 大陆业已取得的 霸权地 位 ,是一个德 国为代表 的单 一大国主导的单极体 系。 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爆 发真正标 志着 世界范围 国际体系的 正式形 成 , 世 界性强 国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紧密 的联 系在一起 , 解 决利益 冲突额 唯一办法就是 战争 。一战后产生 的凡尔赛 一 华 盛顿体系构成 了国际关系史上 的一个 特殊 的转 化时期。凡 尔赛华 盛顿体系建立起战后帝 国主义 国家间的多极结 构 ,暂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国 际 体 系 ” 概 念 辨 析
历史 上 国际体 系 的概 念最早 出现于 1 6 7 5年法 国学者 普 方道夫 的著 作 内 ,他把 欧洲 国际 体 中的所有 国家 视为一 个 体 系。1 9世纪 6 0 — 7 0年代 ,英 国学派代 表人 物 马丁 ・ 怀 特 ( Ma r t i n・ Wi 小t )对 国际体 系有 了进 一步 论述 。他 认为体 系 就是国家间 的互动所形成 的合作 与冲突形式 ,这种互动 、联 系可以直接的 ,也可 以是相关联或者无关联的。 现实 主义认 为 ,人性 是恶的 ,因此 ,国际政治的主题就 是在这个空 间和资源有 限的世 界上的弱 肉强食 ,国际体系 的 主要特征是 “ 无政府状态 ” 。实现 “ 利益最大化 ” ,不断的追 求在 国际政治 中的权力是 国家的 目标 。按照现 实主义理 论 , 所谓 国际体系 , 就是无政府状态下以国家为主角的权力政治 , 行为体 的行为都是 以权力 为基 础的。以沃尔茨为代表 的结构 现实主义者认 为 ,国际体 系是国际主要 力量配置构成及这种 力量互动关系的组合体 。
_一超多强_国际关系格局与中国和平崛起
![_一超多强_国际关系格局与中国和平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82537587bceb19e8b8f6ba83.png)
K e X u e F a Z h a n g ☆科学发展☆苏东剧变,结束了美苏两极争霸格局,在国际战略力量相互作用下,国际关系的中心结构发生了变化:两极格局中处于全球权力第一梯队的一极美国仍然存在,与其争霸的另一极苏联的解体,跌落到全球权力的第二梯队中。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处于全球权力的顶端,而原先由欧、日、中组成的第二梯队中增加了俄。
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就成为单极美国与多强欧、日、中、俄权力对比关系,即当前“一超多强”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一超多强”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的国际关系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在其十几年的发展和演变明显表现出如下特点:1.单极化与多极化并存,并将持续对抗。
“一超多强”格局作为是一种复合型国际关系格局,其内部同时存在着单极化和多极化两个方向相反的演变趋势。
一方面,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极力推动单极化,企图建立美国的单极世界。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的崛起,欧洲一体化进程,日本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战略,俄罗斯经济的缓慢恢复等多极化趋势对美国推行的单极化构成挑战。
2.单极多元格局的形成,继承了旧的两极格局某些因素。
单极多元格局继承了旧格局国际战略力量对抗的两元性。
两极格局中,国际战略力量对抗的双方是美、苏。
而在性格局中对抗的双方变成了“一超”美国和“多强”。
只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超”与“多强”的对抗并没有美苏之间的冷战那样激烈。
3.对抗相对复杂化。
“一超多强”格局中,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对抗没有美苏冷战那样紧张,但是却变得相对复杂化。
美苏两极格局时期,两极之间的对抗主要围绕政治和军事领域展开。
单极多元格局中,国际关系格局对抗的内容发生扩散,即从简单的政治、军事领域向经济、科技、文化等更多的领域转变。
二、“一超多强”趋向多极化“一超多强”的国际关系格局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而是一个存在着单极化和多极化矛盾的动态过程,多极化是主流趋向。
1.物极必反,美国盛极必衰。
现实主义理论关于大国崛起特点和过程的解读
![现实主义理论关于大国崛起特点和过程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810687331b765ce0508140e.png)
第 6期
Junl f u nnFnn e& E oo c nvrt ora o Y n a iac cnmi U i sy s e i
V 12 , o6 o 5 N . .
现 实主 义 理 论 关 于大 国崛 起 特 点 和 过程 的解 读
莫 翔
(. 1 复旦 大学 国际关 系与公共事 务学 院 , 上海 杨浦 20 3 ; 0 4 3
之 间的力量对 比将会 出现 此 消 彼长 的态势 , 者 也将 后 会越来越 表现 出 对现 状 的不 满 , 要 求获 得 与其 实 力 并 相称 的权 力和地 位。但是 处 于相对 衰 弱状 态 的霸权 国
种动态 的循 环 过程 中 , 且 这 一 过 程 也 呈现 出周 期 并 对 国家崛起 的周 期性 特点 作 了全 面 和明 确解 读 的
一
个 大国 的崛起不仅 是 指一个 国家成 为一 个在 国
却 可能 维持 和 增强 其 的霸 权地 位 。在 这 种状 况 下 , 既
有 的霸权 国和正 在 崛起 的 国家 之 间的 冲 突 、 至 争 夺 甚 霸 权 的世 界性 战 争 将会 变 得 不 可避 免 , 际政 治 既 有 国
性 的特征 。
是乔 治 ・ 德尔斯基 于 17 莫 9 8年 发表 的 《 球政 治 的 长 全
周期 与民族 国家 》 一文 中提 出 的霸 权 周 期 理论 。 该理
论 所持 的主要 观 点 之 一是 : 际政 治 周 期 性 演变 具 有 国 不依人 的意志 为 转 移 的客 观 性 , 且 呈 现 出规 律 的特 并
2 云南财 经大学 .
经济 研究 院 , 云南
昆明
602 ) 5 2 1
中国崛起对国际秩序的影响——郭轶飞
![中国崛起对国际秩序的影响——郭轶飞](https://img.taocdn.com/s3/m/d9cb85aaf121dd36a22d8201.png)
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在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 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 驾马车”look Database April 2015
世 界 地 图 —— 中 国 地 图 出 版 社 2014 年 版
国土面积:2586.4平方公里 ——比深圳市大一点点 人口 数量:54.53万 ——这连国内大城市一个区都不如:上海 黄浦区人口90.9万,深圳南山区108.8万......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rise o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关键词
中国崛起;国际秩序;影响
China:Why me
———— 图 片 数 据 来 源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组 织 官 网
———— 图 片 数 据 来 源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组 织 官 网
[7]刘儒鹏.中国崛起与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D].中共中央党校.2013,6
FINE.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 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 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 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国际体系中大国或国家集团。
3.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对世界未来的发 展具有一定的主导或是制约作用。
美国的霸权是在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下的霸权
秩序的建立和维持由三个途径进行:同意
(自由主义理想状态)、制衡(美苏关系为 典型)和统制(帝国主义的体现)。
——参考文献:卢静.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舆论环境分析[J].国际问题研究.2015,2
从互动理论的视角浅析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
![从互动理论的视角浅析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bedb7d17f1922791688e8fa.png)
1,
2l 2 -4
从 互动 理论 的 视 角 浅 析 中 国与 国际 秩 序 的 关 系
张 翠
( 南京 师 范大学 公共 管 理学 院 , 京 2 0 4 ) 南 10 6
摘 要 : 互 动理 论 出发 , 出 了两 者 “ 突 型 ” 从 提 冲 与
潜在 的对 手 保持 支 配地 位 的一 时 霸主 。 … 因此 , ” 在 他看来 , 富强 的 中国不 会 是一 个 维 护 现状 的 大 国 , “ 而会 是 个 决 心 要 获 取 地 区 霸 权 的 雄 心 勃 勃 的 国 家 ” 。 由现 实 主义 理 论 出 发 , 着 中 国 国力 的 不 … 随
权力 最 大化 , 力 最 大化 等 于彼 此 进攻 和侵 略。 权 “ 国际体 系 中没 有 维 持 现状 的 国 家 , 了那 种 想 对 除
实 主义者所 讲 的纯 粹 的 修正 主 义 国家 , 不 是 新 自 也
收 稿 日期 :0 0—1 21 0—1 2 作 者 简 介 : 翠 (9 6 ) 女 ( ), 张 18 一 , 汉 安徽 淮 北 , 士 硕 主 要 研 究 全 球 化 与 区域 合 作 。
国不断积极参 与现有 国际机制 , 国越来 越 融人到 现 中 有 国际社 会中 , 国际游戏规则 和国 际规 范通 过若干 社
武力 来 挑 战现有 体 系 , 而对现 有 的 国际体 系 、 序 从 秩
造成 冲击 。二是 国 家层 次 , 主要 是 以约 翰 ・ 尔斯 米
会化机制 , 变 了中 国的行 为偏 好 , 中 国在一 定 程 改 即 度上逐渐 与他 国建立 起 了相 互信 任 的共 有 观念 。这
两大理论都认 为中 国作为 现有国 际秩序 的受益者 , 会
从“天下”走向“万国”: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
![从“天下”走向“万国”: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8d08dc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0.png)
从“天下”走向“万国”: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贡献,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成为了中国走向“万国”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过程。
一、历史文化背景:天下与万国的传统观念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离不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下”与“万国”的区分,可谓深深影响了中国人对国际关系的认知。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下”一词一般用来代表对全人类的关怀和尊重,强调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念。
而“万国”则是指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表明了一定程度的排他性。
这种观念影响了中国人对待国际关系的态度,也影响了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
二、理论渊源:融合传统与现代理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观念对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谐”等理念,与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中强调的“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等理念不谋而合。
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也充分吸收了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如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结构主义等,形成了包括非传统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
三、实践应用: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中国的实践应用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
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积极倡导“周边外交”理念,主张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形成了中国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
在应对国际问题时,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多边合作解决矛盾和分歧,提出了解决国际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促进不同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合作与共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3No.11Nov.2012第33卷第11期2012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加强,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回过头来看这30多年来中国的崛起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不断融入现有国际体系,与国际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互动。
本文将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读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之间的这种互动机理,以期能够对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顺利实现和平崛起。
一、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结构现实主义的出现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行为主义方法论革命与传统现实主义不断被接受与融合的产物,沃尔兹在接纳摩根索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内核之后,将其发展成了严谨、简约的科学理论体系。
沃尔兹的体系理论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理论大厦的支柱主要是:无政府状态下的权力斗争、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的结构因素。
在以上这些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沃尔兹提出了自己的体系结构理论。
沃尔兹认为国际体系主要由结构和单元两个主要因素构成,结构是影响国家对外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国际结构是“施动者”,国际结构的形态决定了国家间互动与交往的形态。
具体来说,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结构是根据系统内单元的排列原则决定的,即单元间排列的分权与无政府原则;(2)国际体系是由功能相同的单元(民族国家)互动构成的;(3)国际体系根据单元间能力的分配来界定,而能力分配的变化会导致体系的变化。
①这里所提到的单元所具备的“能力”实际上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物质性力量,包括经济、军事以及其他能力,因此,只有大国的数量以及大国之间能力分配的变化才会带来国际体系的实质性变化。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沃尔兹眼里,虽然国际体系由各单元间的互动构成,但是它一旦形成便不再受国家的限制,具有了某种客观的、独立的自在性实体,而体系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化”与“竞争”两条途径实现,社会化进程限制和规范行为体行为,竞争调节单元间的秩序。
结构会鼓励那些符合体系规律而动的国家,而逆规律而动的国家将会走向衰亡。
②因此,沃尔兹认为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会根据自身所处的位置采取相应的行为,力保各个大国间形成一种均势。
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的结构现实主义分析赵浩(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当今世界,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可以帮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的互动机理:(1)互动的动因;(2)体系因素对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决定性作用;(3)崛起的中国对国际体系产生的影响。
此外,相关的理论分析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规避来自体系方面的不利影响、顺利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国际体系;结构现实主义;中国崛起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046-03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崛起于国际体系结构变化的互动》(2011-GH-274)46--当然,结构现实主义虽然强调国际体系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但也认为国家对国际体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结构与单元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双向性质。
“国际政治的规律并不是单向地从相互作用的单元到其所产生的后果,而是双向地进行的”;“如果人们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单元层次,又注意结构层次,他们就能够全面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和延续”。
③二、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的分析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以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与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制定为标志,这一重大战略的制定既有当时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的原因,也是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态势使然。
1.国际体系对中国崛起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其成为打破体系原有权力结构平衡的主要力量,对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安全都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就为中美建交提供了外部条件。
于是,中美双方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开始了沟通与接触,最终于1979年1月正式建交。
中国与美国的接触和建交成为中国开启与国际体系互动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成为中国与国际体系互动的开端。
中美建交也标志着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正式形成,国际体系结构形成了新的均势状态。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美双方依然在平衡苏联威胁上具有共同利益。
与此同时,双方间的经贸与民间往来也不断增多,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体系权力结构上与苏联形成均势。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型,传统的两极争霸格局随着苏联的解体宣告终结,美国以其超强实力成为国际体系的唯一主导者,国际体系从以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为主要特征的东西方冷战体系向“一超多强”的后冷战体系转型。
面对大国间权力结构的这一巨大变化,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发展战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除事关自身核心利益的问题之外避免与美国进行直接对抗。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中国更是提出要走“和平崛起之路”,希望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不再主动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并且与中国在双边经济和全球事务上日益广泛的联系使得美国也选择与中国积极发展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为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提供了保障。
实际上,正如结构现实主义所提到的,结构通过社会化途径对单元产生作用,顺应社会化的单元会得到结构收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接受现存国际秩序,成为一个正常的国际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
而作为回报,国际社会也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当今世界,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社会不仅为中国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共享分工利益提供了合法性渠道,也为中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发展本国经济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参与各领域的国际机制,国际社会为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全球议题的讨论与决策,增加自身发言权,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舞台。
2.中国崛起对国际体系的影响早在20世纪70年代,基辛格就将中国视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当前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运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贡献了巨大力量。
当前,中国已经不仅仅是国际体系的顺从者,而正在朝着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与决策者的角色转变,对国际体系产生着更加全面深刻的影响。
第一,中国崛起对国际权力格局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总额不断扩大,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达到世界第一,贸易总量也仅次于欧盟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体系内大国间力量的对比关系,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持续崛起使得中美之间的相对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世界呈现出“准两极”特征。
中美关系早已超出了两国的范畴,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进程。
第二,中国崛起对国际机制的影响。
国际机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关系领域里由行为体愿望汇聚而成的一整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范和决策程序。
④国际机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今天影响日益凸显,在促进成员间经济合作、协调彼此间行动与利益分歧的解决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47--作用,成为一个国家融入国际社会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渠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对国际机制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⑤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积极参加20国集团会议,与美国加强战略对话与沟通,中国在国际机制中越来越有力地发出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从而使得国际机制变得更加公正合理,更具代表性。
第三,中国崛起对国际社会的文化与观念的影响。
中国崛起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观念因素和文化现象,它对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国际秩序观、崛起观和和平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崛起扩大了“和谐世界”理念在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
这一理念的内涵就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⑥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深入贯彻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理念,使得和谐世界理念的影响在国际社会范围内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谐世界理念将更加有利于消除以对抗与遏制为主要内容的冷战思维,建立起新的国际观念与文化共识。
200多年前拿破仑曾警告说:“让中国沉睡吧,当它觉醒时,世界将为之震撼。
”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在实现的事实,这一点己经成为共识。
中国的崛起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体系格局、世界经济发展、国际意识形态中都越来越充斥着中国元素。
《经济学人》杂志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8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⑦再加上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与对外贸易总额,在未来10到20年,中国将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国际体系主导国,未来世界会从当前的“准两极”时代真正演变为“两超多强”格局。
然而,中国的未来并非坦途一条,从国际上来看,中国能否顺利跻身国际体系的主导者行列也存在诸多变数,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美国的反应。
美国能够甘心将其掌握了将近七八十年的霸主权力与中国分享么?中国做好了充当体系主导国的准备了么?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中国的经济结构会进一步向高端领域发展,这就可能与美国之间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这也会增加中美之间冲突与矛盾爆发的几率,再加上中美间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上一直以来的互不信任,两国间发生摩擦与碰撞的几率有可能会越来越大。
就当前中美关系来看,美国重返亚太明显旨在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在为与中国的博弈中占据主动而行动,因此,未来中国与美国的互动将更加复杂与敏感,中国必须要对此做好心理准备并处理好未来在崛起过程中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因为中美在未来能否实现和平共处,是影响中国崛起成败的关键因素。
———————————————————注释:①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4—107.②秦亚青.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批判.国际政治科学,2005,(2):152.③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2—4.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与历史(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56.④门洪华.国际机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1,(2):178.⑤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jrzg/ 2011-09/06/content_1941204.htm,2012-3-14.⑥胡锦涛.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GB/1024/ 3699888.html.⑦/20111228/n330531507.shtml.(责任编辑王文江)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