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问题研究(山东就业发)

合集下载

青岛就业需求调查问卷模板

青岛就业需求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参与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岛市当前的就业市场状况,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就业创业环境的优化,我们特开展此次就业需求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的最高学历:()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4. 您所在行业:()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金融业()教育()其他(请注明:________)二、就业现状5. 您目前是否处于就业状态?()已就业()待业()创业()其他(请注明:________)6. 您所在单位的性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其他(请注明:________)7. 您所在单位所在地区:()市区()郊区()开发区()其他(请注明:________)8. 您目前的月收入:()5000元以下()5000-8000元()8000-12000元()12000-20000元()20000元以上三、就业需求9. 您期望的行业:()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金融业()教育()其他(请注明:________)10. 您期望的工作地点:()市区()郊区()开发区()其他(请注明:________)11. 您期望的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操作岗位()销售岗位()其他(请注明:________)12. 您期望的薪资范围:()5000元以下()5000-8000元()8000-12000元()12000-20000元()20000元以上四、就业意愿13. 您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14.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就业影响较大?(可多选)()学历()工作经验()技能水平()人际关系()其他(请注明:________)15. 您是否愿意接受以下形式的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规划培训()其他(请注明:________)五、其他建议16. 您对青岛市就业政策有何建议?()17. 您对青岛市就业环境有何看法?()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本问卷!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青岛市当前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青岛市当前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青岛市目前失业现状
就了另一大批高学历劳动力参与竞争的局面, 无疑给他们的就业形势雪
青岛市统计局数据显示 , 2 0 0 8 -2 0 1 2 年青岛市当年 年末城镇 登记失 上加霜。 业率分 别为3 . 0 1 %、 2 . 8 1 % 2 . 9 2 %、 2 . 9 5 %、 2 . 9 3 %。 单从数值 上看, 青岛 兰. 应对青岛市失业现状的政簸建议 市 目前失业 率仍保持 较低 水平 , 没有任 何就 业危 险。 然而 , 事实 并非 如 失业 是任 何一个实 行市场经济政 策的 国家 都不 可能避 免的 问题 , 此 。目前, 城 镇 失业率 计量 采用 城镇 失业 人数 和 城镇 就业 人数 两个 指 同时 , 合理 的失业现象也能在社 会经济发展过程 起到一定 的缓冲作用。 标, 计算 公式为 : 基于 此, 关于 如何应 对青 岛市失业 问题 , 将其 控制在 适度 、 合理 的范 围
城 镇 失业 率= 城 镇 失 业 人数 /( 城 镇 失业 人 数+ 城 镇 就 业 人数 )
× 1 0 0 %
是我们应该认真对 待的问题。 ( 一) 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 , 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 信息时代 , 知识经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 中。 城镇 失业 人数 , 指劳 动年 龄内 、 具 有劳 动能能 力、 有就 业要 社会 中第三产业 的比重应当最大 , 就业增 长速度最 快 , 能够 有效扩 大就 求却 未就 业并 已在 劳动 部 门登记 的城镇 居 民人数 。 城镇 就业 人数 , 指 业容量 , 有效 吸纳 第一、 二产业转移 的剩 余劳动力。 据 国外 学者 研究 , 城镇范围内的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经营收入或者劳动报酬的全部 第三产业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就可吸纳 2 0 0 万人就业 , 尤 其是第三产 人员数目。 通 过计算 公式我们可 以发现 , 以这样 的城镇登记 失业率评估 业中的服务性 行业更是 吸纳人数 最多的领域 。 由此可见, 第三产业 对青 青岛市失业状况值得商榷, 这种计算方式不仅大大缩小了青岛市失业人 岛市 经济发 展的 促进 作用和对 劳动力的 吸纳作用 举足 轻重 。 而目 前, 青 口 的统计 范 围。 也严重低估了青岛市失业 的真实规 模与程度 。 首先 , 失业 岛市第 三产业人 员的就 业 比重还不 N4 0 %, 远低 于发达 国家7 0 % 一8 O % 率 公式没有包含 农村剩余 劳动力。 而大 量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存在是 中国 的发 展水平, 第三产业仍有很大发 展空间。 失 业 现状 的特 殊现 象 , 他们才是人 口中最 庞大 的却 没有被 正式 统计 进 ( 二) 加 强就业 市场秩序 规范。 就 业问题 , 实质上是 劳动 力资 源的 去 的失业 人员, 其 次, 该公式 的统计数 据来源 仅限于在青岛市 就业 服务 有 效配 置问题 。 劳 动力市场 , 在这 方面拥有不 可替 代的地 位。 而 目前青 机构正式登记的失业人员, 没有登记入册的则不在统计范围内・ 最后, 岛市形成的就 业市场 还是一种 断裂的 、 不完整 的就业 市场 。 首先是城 市 失业人员没有包含下岗职工, 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中特有的失业现 和 农村就 业市场 的断裂 。 在农 村, 就业要 求较 高的城市户籍人员几乎不 其次, 城市就 业市场 中的 “ 劳 动力市场 ” 与‘ 人 才市场”的断 ‘ 象。 如果将以上三点考虑进来,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分析, 目前青岛市 参 与竞争。 的失 业率为2 5 % 左 右。 这个数值可 能偏高, 但不可 否认 , 现实生活 中的失 裂 。 前者 为 无学历无 职称 的人 员准备 , 后者 则是学 历人才、 经验 人才 的 业现象 的确 比统计局公布的结果 严重 的多。 竞争市场 。 后者 对前者人员来说 , 基本上是关 闭的 。 同时 , 个 别用人单位 青岛市统计局数据同样表明, 青岛市G D P 增长率在这五年中分别为 甚至会 设立 诸如年 龄、 身高 、 籍贯 等规 定来 限定劳动 人员参 与就 业 , 对 l 3 . 2 %、 1 2 . 2 %, 1 2 . 9 %、 l 1 . 7 %、 1 0 . 6 %, 这表 明青岛市经济发展 状况 良 竞争者 更是不利 的 。 因此 , 应 当尽快规 范 青岛市 就业 市场 , 营 造公平 合 好。 按 照主流经济学说 的观 点, 经济增长与失业呈 反向关系 , 也就 是说, 理的求 职环境 。 随着 经济增长 , 经济 规模扩 大 , 社 会就业 需求会 相应增加 , 社 会就业情 ( 三) 加 强职 业 培训 , 提高劳 动力 自身素 质 。 提 升劳 动力 自身文化 况也会有所改善。 但是目前, 青岛市乃至整个中国出现了整体经济高速 水平 , 提高 劳动 者就 业 能力是 解决 失 业 问题的 关键 , 应 当把 职 业培 训 增长同时就业状况快速恶化的奇怪现象。 年末城镇登记人数的逐年增 作为促 进 劳 动力就 业 、 解 决结 构 性 失业 矛盾 的重要着 力点 。 面对 加入 加 这一现 象表 明, 经济增长 已经不能有效 改善就 业状 况。 WT O 之后 , 尤其是如今 中、 日、 韩自 贸区概念提 出以后, 产业和行业结构 发展 的新形 势, 青岛市应 当合理安 排职 业技 能教育, 综 合运 用各类培 训 二 青岛市 目前失 业状 况分 析 针对 以上现状 , 笔者 根据 国内外 学者 的研究 , 试 总结导 致青岛市失 资源 , 推动 劳动力培 训方面 的大 力发 展 , 全面提 升劳 动力素质 , 为劳动 业现 象的原 因如下: 者 创业与就业提 供坚实的基础 。 ( 一) 特 殊经 济转 型 期产业 结构 调整 的结果 。 从 上世纪 9 O 年 代以 来, 特别 是 “ 十一五” 发展 规划纲要 公布 以后 , 青岛市经济发展积极 响应 大青岛发展新格局战略部署,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 主体, 战略新兴产业为引导的新型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稳步 降低第一 、 二产业比重 。 这时 , 以劳动密集型 为主 的第一、 二产业大 量释 放 劳动 力, 流向以技 术密集 型为主的新兴 产业 , 客 观上 对就业 人员的素 质提 出了 很 高的要求 , 结果造 成大量不符 合要求 的劳动人 员脱离生 产过 程, 加入 到了失业者 的行列 , 从 而形成了所谓 的 “ 结 构性失 业” 。 ( 二) 客观上劳 动力资源供给远 大于需求 。 失业 是 中国劳动力长 期 作者简 介 供 大于求 造成的 自 然现 象 。 建 国初期人 口 政 策方面 的失误 , 造成青岛人 侯 贺 文 ,青 岛科技 大学 经济 与 管理 学院 , 区域 经 济 学专 业研 究 口 增 长速度 远远 高于经济发展速 度。 适龄 劳动人 口的基数 过于庞大 , 给 生 。

老龄化背景下超龄就业者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超龄就业者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第27卷第2期2021年3月山东工会论坛Shandong Trade Unions'TribuneVol.27No.2Mar.2021【劳动法制研究】老龄化背景下超龄就业者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贾唯宇(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超龄就业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日渐普遍的用工现象&但该群体是否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仍存争议,相关立法的缺失导致司法态度多元化,致使超龄就业者难以享受基本的劳动权益,超龄就业纠纷不断&基于超龄用工关系的法律本质,我国立法应正视超龄就业者劳动权利,为其建立特殊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相关劳动保护制度,加强超龄就业的引导和管理,以解决老龄化背景下的超龄就业问题。

[关键词]超龄就业者;用工关系;劳动权益;社会保险待遇[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416(2021)02-0083-10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行动,以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日益攀升、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化,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

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约2.54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8.1%叭《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计,到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规模将达约4亿的峰值,约占总人口比例的27.9%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我国超过退休年龄继续就业或者新就业的人数也逐年增多。

2015年,中国60岁以上的在业人口共5957万人,与2010年相比,五年间增加了584.4万人即93。

但这一特殊群体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确,致使当前实践中超龄用工行为不够规范,其相关的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超龄劳动纠纷不断。

与超龄就业者相关的法律争议不仅引起了理论争鸣,也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解决超龄就业问题已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战略布局。

青岛2023人社报告

青岛2023人社报告

青岛2023人社报告1. 引言青岛市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青岛的人社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将对青岛市人社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制定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2. 人口概况2.1 人口总量截至2023年底,青岛市的人口总量为X万人,较去年增加X%。

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的流入。

2.2 人口结构青岛市的人口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老龄人口和青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稍有下降。

这对社保金融服务和就业创造提出了新的要求。

2.3 人口流动青岛市是一座吸引力强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其中,高学历人才和技术工人的流入占据了主要比例。

然而,人口流动也带来了社会保障、就业和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3. 劳动就业3.1 就业概况青岛市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然而,大规模劳动力市场的变革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部分担忧。

3.2 就业政策为了促进就业,青岛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其中包括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技能人才待遇、鼓励创业等。

这些政策旨在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创造能力。

3.3 失业保险青岛市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完善,能够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和就业帮扶。

然而,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失业风险的增加,失业保险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4. 社会保障4.1 养老保险青岛市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逐渐提高,养老金发放及时。

但是,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和养老金支出的增加,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4.2 医疗保险青岛市的医疗保险制度较为完善,为居民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障。

然而,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住房保障青岛市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加大了公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

然而,住房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青岛市“十二五”人口结构问题研究

青岛市“十二五”人口结构问题研究
还没 有彻底 转 变 。特 别是 广大 农 村 , 社会 保 障 尚 不健 全 , 龄人 群 生育 意 愿 与生 育 政 策之 间的差 育 距还 比较 大 , 口低生 育率 和高增 长量长 期并存 , 人 低 生育水平 并 不 稳 定 。受 机 械 增 长人 数 增 加 、 人 口再 生产惯 性作 用和经 济社会 发展 条件 的综合影 响, 我市人 口规模 将持 续 扩大 。2 0 0 8年 全市 户籍
同关 心人 口数 量一 样 , 人们 之所 以关 心人 口 年龄结 构 的老化 问题 , 从根 本 上 说 出 自于 对人 口 与发展 之 间关系 的关注 。人们 逐渐认 识到人 口年
籍 人 口将 达 8 0万人 左右 。随着城 市功 能的进 一 5 步完 善 和产业集 群 、 区域经济 的强劲 发展 , 城市 吸 引力增加 , 流人人 口的需求持 续扩 大 , 市居住人 我
市机 械增 长人数 将 以每年 近 8万人 的速 度增 长 , 自然 增长人 数将 在 2 人左右 , 2 1 年 我市户 万 至 05
收稿 日期 :0 00 —4 2 1—32
7 . 8 l.7 12 0 3
7.3 03 6. 9 35 6. 8 52 1. O 93 l .1 1 0 l.4 1 2
口规 模 将 有 可 能 突 破 千 万 。 同 时劳 动 力 人 口总
龄结构 变动 比人 口总量 变 动 对 发展 的影 响更 大 ,
因为人 口年 龄结 构 的 老 化 同人 口数 量 的增 长 一
∞ ∞

6 7
样 , 给整个社 会 经济发 展带来 巨大 的影 响 , 会 而且 这种变 化远 比人 口数量 的增长 给社会 经济带来 的 影 响要 复杂得 多 。“ 十二 五 ” 间 , 青 岛 市发 展 期 是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08.11.27•【字号】青劳社[2008]128号•【施行日期】2008.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青劳社〔2008〕128号)各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残联:为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青政发[2008]50号)精神,现就我市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和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认定范围和标准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具有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进行了失业登记或协保登记的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1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下列人员:㈠大龄失业人员。

是指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2005年12月31日前年满45周岁,自2011年1月1日起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的失业人员。

㈡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中的失业人员。

是指家庭成员中无一人就业,且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城镇家庭中的失业人员。

㈢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中的失业人员。

是指女满16至40周岁、男满16至50周岁,年人均收入在当地平均水平50%以下,且无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家庭中的失业人员。

㈣抚养未成年子女单亲家庭中的失业人员。

是指持有离婚或丧偶证明,其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年龄在18周岁以下且未实现正规就业的失业人员。

㈤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

是指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低保证明的失业人员。

㈥残疾失业人员。

是指持有残联部门核发的残疾证明的失业人员。

㈦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失业人员。

是指与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后失业登记一年以上,且失业期间每月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至少有一次求职记录的失业人员。

㈧失地失业人员。

山东人口就业状况及城镇劳动力供求预测

山东人口就业状况及城镇劳动力供求预测
的 6 84 8万 人 , 济 活 动 人 口 由 19 年 的 5. 经 95 52 3 3万人上 升到 2 0 7 . 0 5年 的 56 5 2万人 , 乡 7 . 城 就业人 口总 量 由 19 9 5年 的 52 3 3万 人 上 升 到据 、00年 人 口普 查 和 20 20 05 年1 %人 口抽样 调查 数据表 明 , 劳动 年龄人 口 城镇 占总人 口的 比重 在 6 % 以上 , 明 山东 省正 处 于 0 说 “ 口红利 ” 人 的窗 口期 , 镇 劳动 力 资 源 丰富 。通 城 过 比较城 镇 劳动 力 的供 给 和 需 求 发 现 , 劳动 力 供 给 大 于 需 求 的 缺 E越 来 越 大 ( 1 , l 图 ) 劳动 力 供 求
[ 收稿 日 ] 09 0 — 0 期 20 — 6 1 [ 作者 简介]李兰永 ,9 4年生 , , 17 男 山东齐 河人 , 山东社会科 学院人 I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 员 , : I 硕士 , 研究方向为人 口政策 、
劳动就业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电子信箱 )i1 yn @yho em.n ( l a og ao .o e 。 .n
劳动参与率可能要 高, 但是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 势是毋庸置疑的( l 图 1 。劳动参与率的降低 表 、 )
会加剧失业 , 使得就业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
万 ∞ 枷 一 m 撇 耐 o 一 一
表 1 山东省主要年份城镇劳动力供求 万人
2农 村剩余劳 动力 乡城迁移 速度 缓 、 模 大。 . 规 人 口流动使 城镇就 业人 口不再是 单一 城镇 户籍 人 口。城镇 就业 人 口由三 类人 口群 体构 成 , 即城 镇
本 文数据除注明 出处外均来源于(95 1 1 年 %人 口抽样调查数据 )20 9 (00年人 口 普查数据》 20 年 1 (05 %人 口抽样调查数 据》 山 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东统计年鉴》 《 《 。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加快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加快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加快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9.06.17•【字号】青人社规[2019]11号•【施行日期】2019.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关于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加快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9〕10号)等文件有关精神,现就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加快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次性创业补贴(一)补贴范围和条件。

法定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本市户籍创办创业实体前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解聘备案人员,以及在本市用人单位连续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及以上且创办创业实体后6个月内与原单位办理解聘备案人员,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

同一个创业实体(以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为准,下同)或同一个创业者只能享受一次。

1.2011年10月1日以后,在青岛行政区域内创办各类创业实体,取得营业执照等有效资质。

其中,创业者属于普通高校休学创业大学生的,应办理休学手续。

2.创业者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时在创业实体或其非法人分支机构办理就业登记并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及以上(补缴社会保险费不超过3个月)。

其中,创办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事务所、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创业实体的创业者,须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创业者,须创办创业实体后在我市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6个月及以上。

3.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人员,须为创业实体的法定代表人或个体工商户负责人。

(二)补贴标准。

2011年10月1日-2015年6月22日期间创办创业实体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为5000元;2015年6月23日及以后创办创业实体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为1万元。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 (7)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 (7)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则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力增长极。

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但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农民工就业的总体规模在扩大就业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农民工失业现象非常严峻,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在当前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探讨农民工群体就业的现状、问题与解决之道,这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和特征、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以及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问题;对策目录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一、绪论 (4)(一)研究背景 (4)(二)研究意义 (4)(三)研究目的 (5)二、农民工就业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5)(一)概念界定 (5)(二)理论基础 (5)三、目前农民工就业的状况和特征 (6)(一)就业现状 (6)(二)就业特征 (6)四、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 (6)(一)就业信息不对称 (6)(二)工资待遇问题 (6)(三)就业技能障碍突出 (7)(四)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7)(五)政府职能不到位 (7)(六)科技对就业的影响 (8)五、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 (8)(一)保障就业信息真实、透明 (8)(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和社会保障 (8)(三)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9)(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9)(五)实现政府就业辅导职能 (9)(六)避峰科技浪潮,对农民工返乡提供政策引导 (9)六、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特殊工时工作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特殊工时工作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特殊工时工作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08.13•【字号】青人社规〔2021〕8号•【施行日期】2021.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法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特殊工时工作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特殊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和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我局制定的《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特殊工时工作制审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6月29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特殊工时工作制审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特殊工时工作制审批管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岛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适用本办法。

中央驻青用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的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特殊工时工作制包括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不定时工作制是指用人单位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岗位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实行标准工时,而采取的无固定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用人单位因行业特点或受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需要安排劳动者连续作业,采取在一定周期内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第四条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特殊工时工作制岗位上工作的,应当事先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流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山东省就业现状及对策

山东省就业现状及对策

山东省就业现状及对策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其就业现状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不断推进,山东省面临着就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压力增大的双重挑战。

本文将从山东省就业现状入手,探讨相关对策。

一、山东省就业现状1.就业人口规模增长不断2.就业结构失衡山东省的就业结构依然以传统行业为主,如制造业、农业和采矿业等。

同时,高技能、高薪资的就业岗位相对匮乏,导致大量劳动力流向低技能、低薪资的就业岗位。

3.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山东省拥有众多高校和大学,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投入就业市场。

然而,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存在。

尤其是一些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学生,往往面临就业困境。

4.农民工问题突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一种常见现象,尤其在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

然而,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和工作条件仍然不尽如人意,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二、山东省就业对策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山东省应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增加高薪资、高技能的就业机会。

此外,通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2.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山东省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实际的技能和经验。

3.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山东省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

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和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山东省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工时管理和社会保险等制度,维护其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待遇。

5.加大创业和就业扶持力度山东省应加大对创业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支持创新创业和自主就业。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财政局关于做好青岛市青年就业见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财政局关于做好青岛市青年就业见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财政局关于做好青岛市青年就业见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3.09.21•【字号】青人社发〔2023〕12号•【施行日期】2023.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财政局关于做好青岛市青年就业见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青人社发〔2023〕12号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关于贯彻落实人社部发〔2023〕27号文件进一步推进实施山东省十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的通知》(鲁人社字〔2023〕54号)、《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发〔2023〕4号)等文件精神,为支持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来青就业见习,增强青年就业能力,现就我市就业见习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就业见习人员范围和期限(一)见习对象。

离校3年内有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含海外留学生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技师学院高级技工班毕业生、预备技师班毕业生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下同);处于失业状态的16-24周岁青年。

(二)见习期限。

就业见习期限原则上为3-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不视为就业,见习期视作基层工作经历。

见习期满后可按规定参照应届毕业生享受有关政策。

二、就业见习基地设立(一)设立范围。

青岛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事务所等各类用人单位均可申请设立青岛市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以下简称“见习基地”)。

(二)设立条件。

见习基地提供的见习岗位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且符合青年实践能力提升需要,不得在劳务派遣岗位上实施。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中国人口年龄数据和以分行业经济活动人口就业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期,并在未来几年内趋向老龄化,老少比结构严重失调,社会负担加重;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经济劳动人口)正逐渐转向第三产业部门。

关键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红利 SPSS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亿人,新生婴儿数量为1615万人,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数量为1.297亿,死亡人口为943万人,净增人口为672万人。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控制人口的生育政策,使中国仅用了25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40到100多年才完成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较高、老少被抚养人口所占比例较低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期”,即出现了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口负担系数相对较轻,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时期。

然而,中国是在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的情况下完成传统的人口转变,步入老年型社会,即使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人均GDP应达到3500美元(赵晓辉,2007),未来半个世纪内将始终面临“未富先老”的矛盾。

因此,关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不能不关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每年以超过8%的速度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为吸纳更多人就业,解决国内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适龄劳动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的加快,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相互交织,使得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青政办发[2000]45号文件试点有关工作的补充通知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青政办发[2000]45号文件试点有关工作的补充通知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青政办发[2000]45号文件试点有关工作的补充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03.06.09•【字号】•【施行日期】2003.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青政办发[2000]45号文件试点有关工作的补充通知各资产经营公司(企业集团),市直企业,各试点单位:目前,各单位按照青政办发[2000]45号及其配套文件规定,在人员分流安置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部分试点企业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已接近尾声,为继续推进试点工作,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现对有关问题提出以下补充处理意见,请贯彻执行。

一、试点企业的精简人员、家属工待遇所需资金按现行标准,测算15年。

二、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定期待遇所需资金,以现行定期待遇标准和供养对象距供养关系结束时间长短为依据,按以下原则测算:供养关系系父母范围的,按其与社会平均寿命的差额年限计算(距社会平均寿命不足五年或超过社会平均寿命的,按五年计算);供养关系系子女范围的,原则上计算到18周岁;因病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其与社会平均寿命的差额年限计算,但最多不超过20年。

上述人员支付时间不足一年的,按一年标准计算(供养父母除外);超过一年的,每满一年增加2个月标准,但加发的月数以40个月为限。

三、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规定所需费用从土地变现收益中一次性筹集到位,由资产经营公司(企业集团)按规定程序申请拨付,统一管理,按规定据实发放,统筹包干使用;也可以与职工签订有关协议,直接发给职工个人,同时解除供养关系。

四、离休干部的特需经费、公用经费和查体费用继续按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等五部门青人发[2002]45号文件,以及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青办发[1992]38号文件规定执行,离休干部的特需经费标准每人每年500元,公用经费的标准每人每年600元(厅局级以上离休干部每人每年800元),享受一类医疗保健的离休老干部每人每年700元(享受二类保健的每人每年450元)。

青岛市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定》的通知

青岛市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定》的通知

青岛市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8.31•【字号】青政发[2004]57号•【施行日期】2004.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青岛市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定》的通知(2004年8月31日青政发[2004]5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现将《青岛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青岛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工作,提高城市低保工作质量,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山东省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具有本市非农业户口的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城市低保标准的,可申请城市低保救助。

第三条民政部门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基本医疗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包括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拟定城市低保标准,按程序报政府批准后,由民政部门向社会公布。

城市低保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第四条城市低保以政府差额救济为主,以分类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子女教育救助和政策扶持等配套措施为辅助实施。

第五条城市低保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鼓励劳动自救、以人为本、规范运作、公平公开原则。

第二章管理部门职责第六条城市低保实行市、区(市)、街道、社区四级管理。

第七条市城市低保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全市城市低保工作的综合协调,制定城市低保政策;(二)指导和监督检查全市城市低保资金的落实、发放和使用;(三)受理全市城市低保的咨询和投诉工作,负责全市城市低保的行政复议;(四)负责全市城市低保对象普查统计、动态分析,测算保障标准、补贴资金额度等工作。

青岛市中韩马路劳工市场“散工”问题调查报告

青岛市中韩马路劳工市场“散工”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版2019年总第8期青岛市中韩马路劳工市场“散工”问题调查报告岳晓林(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不同于在正规劳务市场找工作和在工厂就业的传统农民工群体,“散工”主要是一种在马路劳务市场通过“揽活”来找工作的日薪制农民工群体。

基于青岛市中韩日薪制马路劳务市场的实地研究发现,散工整体上处于不充分就业和边缘化的工作状态之中,并处于居住条件恶劣、饮食不规律、精神生活空虚、身份自我否定的生活状况之中,难以融入城市社会,进而产生各种社会问题。

政府在面对散工问题及马路劳务市场的治理困境时,应引入“互联网+”的市场方式,最终将散工群体纳入到城市正式就业体系之中。

关键词:散工;马路劳务市场;日薪制;互联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涌入经济发达的地区。

他们不具备专业的技能,只能在城市中从事城市人口不愿从事的脏活、累活、差活。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农民工仍然找不到长期、稳定、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

在失业和家庭生活的经济压力下,他们开始从事具有高工资的日薪制工作,也就是散工。

青岛市中韩马路劳务市场散工问题的出现,既是城市化进程中失业问题的展现,也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天然产物。

城市中聚集的大量失业和半失业的散工,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空间结构设计、城市社会治理等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散工群体,认识散工的性质特征、生存模式,加强对外来散工的管理,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措施予以保障支持,关注他们的生存和救助,已刻不容缓,具有相当的急迫性、必要性和现实性。

一、"散工”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农民工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m作为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的重要形式,农民工灵活就业现象引起社会学学者的持续关注,并发展出多种不同的概念名词。

除常见的散工外,宀勺还有零工、"旳短工、切流动民工、凶非正式就业农民工、回非正规就业农民工、兼业农民、凹马路劳工、[切非正式自雇就业农民工刚等。

青岛应届生就业补贴申请条件

青岛应届生就业补贴申请条件

青岛应届生就业补贴申请条件随着青岛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就业形式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涌向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难问题。

为了促进青岛市应届毕业生就业,提高城市营商环境,青岛市政府实施了应届毕业生就业补贴政策。

在此,我们就青岛应届生就业补贴申请条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基本条件1、年龄要求: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2、户籍要求:青岛市户籍或与青岛市签订了居住协议且在青岛市连续居住满一年。

3、学历要求: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类学历层次的毕业生。

4、就业形式要求:以劳动合同形式在青岛落实就业。

二、劳动合同要求1、时间要求:签订不少于一年劳动合同。

2、工资要求:签订的劳动合同年薪不少于2.4万元。

3、福利要求:提供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

4、社保要求:劳动合同的社保缴纳比例不少于当地最低标准。

三、申请条件1、申请时间:青岛市应届毕业生就业补贴每年7月1日起到次年6月30日止。

2、申请资料:参见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发布的《青岛市应届毕业生就业补贴申请材料清单》。

3、申请办法:(1)本人应提前到指定的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或者其他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和就业协议签订事宜;(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按时为其办理社保缴费、发放工资和福利;(3)由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或者其他就业服务机构核实符合补贴条件的人员,并组织申报。

四、补贴标准青岛市应届毕业生就业补贴标准:高职、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3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500元。

五、注意事项1、申请人必须按时到用人单位工作,如提前离职、终止员工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将取消其获得的就业补贴。

2、申请人如同时享受了其他国家和地方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所提供的就业补贴,将不予再次受理。

3、申报人申报后,材料需真实、完整。

综上所述,青岛市应届毕业生就业补贴政策为提高青岛市的就业环境,增强青岛市人才的集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劳动就业理论与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研究

劳动就业理论与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研究
民的就业 压力 也 随之增 大 。 .

界定 ; 第 二层次 , 将劳动年龄人 口划分为劳动力人 口和不在劳动力人 口; 第 三层次 , 从劳动力人 口中 区分出就业人 口和失业人 口。 劳动力人 口等于劳动年龄人 口减去不在 劳动 力人 口; 劳动参 与率为劳动力人 口与劳动年龄人 口
优 点 是 通 过 一 次 调 查 可 以取 得 全 部 有 关 劳 动 力 的

2 0 0 8 年 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导致许 多国家 就业 形 势严 峻 , 稳定 和 扩 大就 业 成 为这 些 国家 面 临
的最大挑战。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和相对稳定的就业
状况 ,对解决全球就业问题做出了极其 重要 的贡 献 。据相关 数据 统计 , 从1 9 7 8 年 到2 0 l 1 年, 我 国创 造
了3 . 8 2 亿个就业 岗位 , 其中创造非农就业 岗位2 2 3 7 7
万人 。
( 二) 我 国就业 形势 十分严 峻 1 . 基 本数 据
整套数据 , 便 于数据 的衔接使用 , 但其关键是要
有完整的抽样框和业务熟练 、 责任心强的调查员队 伍。
二、 失业 的形 式
( 一) 周 期性 失业

失业 的界 定 与计 量
( 一) 失业 的界 定
失业人员必须具备 的条件 :在法定 劳动年龄 内; 有 劳动能力 ; 没有 工作且愿 意工 作而未能就业 的人 员 。 1 9 9 4 年原国家劳动部对失业进行的界定是 : 城
镇 范围 ; 统 计 口径 , “ 城镇失业人员” 指 有 非农 业 户 口, 在 一定 的劳 动年 龄 内( 1 6 岁 以上 及 男 5 0 岁 以下 、
劳动就业理 论与当前我 国就业 问题研究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工作的通知-青政字〔2022〕4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工作的通知-青政字〔2022〕4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工作的通知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工作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通知》(鲁政字〔2021〕136号)有关要求,现就我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一)强化经济发展就业导向。

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制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基准,强化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刚性约束。

构建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财政、金融、产业、消费、投资、外贸等政策聚焦就业综合发力。

发挥经济功能区吸纳就业作用,打造区域就业新增长极。

优化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和理赔条件,根据市场化原则适度降低保险费率。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青岛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增强产业拉动就业能力。

实施重点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给予带动就业作用大的企业和项目政策扶持。

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计划,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农业就业空间。

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完善民营经济支持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在稳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营经济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助推企业发展扩大就业(三)减轻企业用工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情况的分析预测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一、青岛市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㈠劳动力供给充足。

据统计,2005年青岛市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下同)533.8万人,占总人口的72%。

与2000年相比,劳动适龄人口增加了115万人,增长27.5%,高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与“九五”期间相比,劳动适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上升了21.8个百分点。

在劳动适龄人口增加的同时,劳动力供给量也保持着增长势头。

2005年,全市劳动力供给达476.9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74万人。

其中,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量(不含在校学生)为471.2万人,增加了73万人;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量为5.7万人,增加了1万人。

㈡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青岛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业总量不断增长。

2005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471万人,占总人口的63.6%。

“十五”期间,就业人口增加了73.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7万人,增长18.5%。

与“九五”时期相比,就业人口规模在扩大,增长速度在加快。

在城镇,随着城镇总人口的大量增加,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的加快,城镇就业人口总量增长迅速。

据统计,2005年末,城镇就业人口达到213.2万人,比2000年末增加了70.2万人,增长49.1%,平均每年增加14.04万人。

城镇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比2000年的61.9%提高到2005年的65.6%,保持较高水平。

㈢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供给方面看,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岛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速度趋慢,但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全市劳动适龄人口仍在持续增长,劳动力供给总量随之持续增大。

此外,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熟练工人短缺,直接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低端就业岗位供给要远大于需求,而中、高端就业岗位则供不应求,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据调查,全市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大学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较低,仅占7.7%,远低于德国(23.8%)、加拿大(52.5%)、韩国(24.9%)等国家的水平。

从需求方面来讲,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弱化。

根据下列表格的有关内容,对就业弹性系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从劳动力供需平衡来看,劳动力总量格局仍然是供大于求,并且2005年的状况要比2000年更为严重些,剩余劳动力达到了17.85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6.08万人。

为此,在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如何扩大劳动力需求成为青岛今后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青岛市劳动力供需预测㈠劳动力供给预测青岛市劳动力供给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具有青岛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这是青岛市劳动力供给的主渠道;二是具有青岛市户籍非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三是由区域间净迁移人口增加带来的劳动力供给。

本文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年龄结构为基础,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情况以及根据人口专家预测,推算2006—2050年青岛市劳动力供给数量。

1、青岛市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量。

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可以推算出2006—2050年全市劳动适龄人口(见附表2)。

表2 2006—2050年青岛市人口与劳动适龄人口(单位:万人)其次,通过2000年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等资料测算劳动适龄人口中的在校学生数。

假定上小学的年龄统一为6周岁(入学年龄上的差异忽略不计),那么,高中二年级及以上在校学生均在劳动年龄内(忽略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带来的区域间学生的流动)。

据此,2005年劳动适龄人口中在校学生应大致包括2001年在普通中学学校就读的在校学生,依此类推,2010年劳动适龄人口中的在校学生应包括2006年在普通中等学校就读的在校学生。

今后,随着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普通中等学校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和比例将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推算,2006—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中在校学生人数(见附表3)。

此外,通过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调查资料同样可以测算出,在劳动力适龄人口中,在家料理家务、丧失劳动能力者基本上每年保持在3万人左右。

综合判断,2006—2050年全市劳动适龄人口净(新)增的劳动力供给量(见附表3)。

2、非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量。

2005年,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量比2000年减少了9.4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88 万人,占相应年龄段人口的比重为28.3%,比2000年上升了5.4个百分点。

且呈现出以下特点:⑴低年龄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比重大。

⑵农村人口的劳动力供给比重高。

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和水平的差异,造成城市老年人口大多享有退休劳动保险,因而参与劳动者较少,而农村老年人口主要依靠自己劳动供养和子女赡养,参与劳动者较多。

到2050年,一方面,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将会降低劳动力供给量。

而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低龄组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人口寿命的延长,又会相应增加劳动力供给量。

根据相关资料推算,2006—2050年,男60岁及以上、女55岁及以上人口每年增加数要大于2000—2005年每年增加数。

在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下,预计2006—2010年全市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量(见附表4)。

三是由区域间净迁移人口增加带来的劳动力供给量。

青岛市是人口净流入城市,呈现出量大增速快的特点。

根据调查资料推算,2000—2005年,区域间净迁移人口年均增加22.3万人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劳动适龄人口,并且随着青岛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今后净迁移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按此可以测算出2006—2050年因区域间人口净迁移带来的劳动力供给量。

综上所述,可以推算出2006—2050年全市劳动力供给总量(见附表5)。

数学模型:F(x)=kx+b k=f(u) F--劳动力x—人口u—劳动力人口系数b—人口基数㈡劳动力需求预测对未来劳动就业情况进行预测,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大体采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有关部门通过报刊披露的数字和材料来进行推算。

这种办法属粗线条描绘,不易量化,科学性较差,可用于简单的发展趋势分析,严格的科学研究不宜采用此法。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社会经济增长的走向,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作为解释变量,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与社会从业人数建立数学模型,对未来劳动就业情况进行预测。

第三种方法是运用劳动就业弹性系数的方法进行预测。

实践表明,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保持一定的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根本措施,可以由二者的比率关系即劳动就业弹性系数的方法进行未来劳动就业情况的预测分析。

依据青岛市近年来GDP年均增长率和同期劳动就业年均增长率,可以测算青岛市2006—2050年均就业弹性系数,据此弹性系数,可以研究预测青岛市未来45年劳动就业的情况,推算未来45年青岛市劳动力的需求量。

本课题首先采取第二种方法,即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推测青岛市未来45年劳动力需求情况,然后运用劳动就业弹性系数的方法进行相应的研究,将其结果与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的结果相互印证对照,力图使预测结果更加趋于科学性。

限于篇幅,本报告只介绍预测的一些结果。

1、运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测算的结果⑴未来青岛市劳动力需求总量(社会从业总人数)按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规定,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已办理离退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有报酬或自营等各种方式)的人员,也计为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中不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在校就读学生。

依据《青岛经济年鉴》(2006年)所公布的数据,2005年青岛市全部社会从业人员471.03万人,其中一产 104.48万人,二三产366.55万人(包括乡镇企业、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数)。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城镇职工人数为207.1万人(不含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7.2万人和60万人)。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GDP年均递增率为16%,预测到2010年社会劳动力需求总量为434.59万人(表3),比“十五”末增加68.04万人。

“十一五”期间,预计青岛市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增加就业人数1.1万人。

根据青岛市GDP年均递增率,推算出2006—2050年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总量。

(见附表6)说明:此表中年度预测发生变化的从业人员为劳动力需求数。

⑵未来45年青岛市一二三产劳动力需求预测未来45年,我国产业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青岛市也将产生相应的调整。

“十五”期间青岛市三次产业所占总体比重为6.5:51.9:41.6,依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数据,“十一五”末要调整为4:53:43。

据此预测2010年的劳动力需求结果为:一产131.1万人,二产210.3万人,三产209.23万人。

根据近年来青岛市产业发展趋势,测算出到2050年青岛市第二、三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见附表7)。

说明:A:三个产业所占的比重 %;B:GDP(亿元);C:劳动力需要人数(万人)。

⑶2006—2050年劳动力分区域需求预测以青岛市“十五”期间分地区GDP为基数,按每年均衡增长测算,到2050年年均各地区社会劳动力需求人数分别为:市内七区 248.43万人、五市153.51万人。

表9反映了2006—2050年青岛市劳动力的供需状况,表10预测了三个区域的情况。

说明:1、城镇需求劳动力人数=城镇职工人数+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2、没考虑外来劳动力的情况。

说明:⑴全市供给劳动力人数,以同期全市自然增长就业年龄人口数为依据。

见表⑵需求劳动力人数:全市职工人数+全市个私从业人员+全市农村劳动力人数。

⑶以上没有考虑外来劳动力情况。

3、运用劳动就业弹性系数方法预测的结果⑴2001—2005年青岛市年均就业弹性系数2001—2005年青岛市GDP年均增长率为15.6%,同期社会从业人员增加471.03万人。

就业人数年增长率为4.15%,年均就业弹性系数为0.31。

⑵分年度考察总体情况和三次产业情况,结果如表12。

⑵分年度考察总体情况和三次产业情况,结果见表13。

按照“十五”期间青岛社会从业人员的劳动就业弹性系数0.20(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为0.40),可以预测青岛劳动就业所需的劳动力总人数,“十一五”期间劳动力需求550.74万人,2050年末劳动力需求510.12万人。

4、两种方法的比较运用就业弹性系数预测的结果,2006—2050年青岛市劳动力的总需求为572.8万人,较之非线性回归方法预测的统一指标的结果(550.74万人)明显偏高,多出22万人,原因在于两种预测方法的预测前提不同,依据的基本数据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