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4.2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1 当代文化参与:家乡文化生活
![(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1 当代文化参与:家乡文化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fdae643b844769eae009edb0.png)
有利于广大学生充分了解戏曲文化,感受戏曲魅力,认 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也有人认为既然旧的事物 已经过时,就没有必要大费精力和钱财予以拯救,优胜 劣汰乃是历史的规律。也有人说,新时代新文化,随着 社会发展,一定会有让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产生, 不必苦守着戏曲不放……
对于戏曲进校园,你有怎样的认识呢?请写一篇文 章,阐述你的看法。
三、访谈准备 1.划分访谈小组(以不超10人为宜)。 2.自制访谈表格或选用老师提供的任务清单。 3.准备必要的用具,如照相机、录音笔、书写笔、 笔记本等。 4.准备好提问提纲。
访谈问题示例:(仅供参考) (1)二十年前的咱们的村庄给您留下的最深刻记忆 的是什么? (2)您觉得咱们的村庄哪些建筑值得保护?哪些人 物事迹值得纪念?哪些事件值得铭记?
多年改革开放,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舒适与满足 ,也感受到一些东西的远去与消逝。社会的变迁,给你 带来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说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示例】改革开放40多年已经过去了,在这40 多个岁月轮回里,一些光阴像水一样,静悄悄地流着,流 向远方,而有一些时光还在影响着我们。
我想念那段似水的年华。不过说实话,我从来没经 历过。不过我听过,看过,读过。我听过马三立老先生 的相声《吃饺子》《逗你玩》,我听过刘兰芳的评书, 这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娱乐。我看过贾樟柯的《站 台》,看着那里面人的穿着虽然破破烂烂,却抱着录音 机,为一首《成吉思汗舞曲》摇头晃脑跳上好久。我读 过王小波,在那个时代里,他想变成天空中半明半暗的 云,在那个自由浪漫的时代。
【关键能力】 一、调查报告技法——六要 1.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要详细地占有材料 3.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要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 5.要善于运用统计数字来说明主题 6.要了解读者需求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ppt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ppt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84f03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b.png)
2.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情况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 查报告。 3.文体特征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 主 题 ” + “ 文 种 ” , 基 本 格 式 为 “ ×× 关 于 ××× 的 调 查 报 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 正副标题结合使用三种。
建筑 现状
价值 描述
建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 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 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 存文物150万件(套)
北京故宫极为复杂,门禁戎卫森严,礼制要求繁缛, 处处表现着风水八卦与阴阳五行,体现着帝王的权力 至高无上,皇帝的江山永固。也是世界上由木构架构 造的规模最大的宫殿。北京故宫风格独特、规模宏 伟、建筑辉煌,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宫殿建筑
(2)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简明扼要,以帮助读者正确、深刻地理解全文。 主体:按事情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用对照比较的方法来 写;根据内容的特点,把问题的几个方面列举出来。 结尾:这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即全文的结论。
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 家乡文化生活
单元任务
能力目标
1.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 1.学会列访谈提纲、做调研表、
2.了解家乡的人、物、文化、习俗 撰写调查报告。
等。
2.掌握访谈的技巧和调查的技
3.学习做访谈、调查,并撰写调查 巧。
报告。
3.对家乡文化的保护、重建提出
4.记录家乡的变化,参与家乡的文 合理的建议。
化建设,学会分析、评价文化现 4.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2)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2)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1db06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3.png)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教材文章的预习PPT、相关视频和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5.研究性学习:请学生针对家乡的某个特色,如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遗产等,进行调查和研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研究报告,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通过在线平台和微信群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这有助于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太积极参与,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或者我对他们的参与方式不够灵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我将继续采用案例研究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节描写和情感描写等概念。此外,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并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来鼓励他们的参与。我相信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情感描写:情感描写是通过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情绪来打动读者的心灵。情感描写可以包括人物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等方面。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的喜悦时,可以描绘他的笑容、眼神、语调等,以传达人物的喜悦情感。
3.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通过描绘自然和社会环境来营造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环境描写可以包括自然景观、城市建筑、社会氛围等方面。例如,在描述一个场景时,可以描绘山川河流、季节变化、城市街道等,以展现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dc9d9458fb770bf68a5547.png)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当代文化参与第一部分:单元教学教材分析课文编排:家乡文化生活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主题指向:我们的家园了解家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增进家乡文化认同;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语文素养:1.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等,搜集整理资料,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2.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见证时代变迁。
3.研读学习资源,深化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4.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1. 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2. 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 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帮助完成本单元要求的学习活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常见工具书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目的,查阅所需信息资料,快速定位信息。
4. 学会从现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典型问题,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根据事实说话,学会论证说理;学会分析梳理材料,提炼研究发现,了解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一般要素并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单元活动设计编写意图: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
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设计:第一个学习活动设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梳理值得记下的“人和物”素材,从熟悉的场景中激活记忆、凝练认识,感受家乡的底蕴。
第二个学习活动“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从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任选一个主题,在某一个专题方向深入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46656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7.png)
【新教材新设计】桑园话浅深——必修(上)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刘伯温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精神人格。
2.掌握访谈法、文献法、实地考察法等多种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运用。
3.学会撰写人物志,深刻的认识刘伯温对家乡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活动准备(一)制定文献研究方案包含四个方面内容:要找什么资料,去哪里找资料,如何去找,找到后如何处理资料。
(二)确定研究小组和研究方向1. 以6人为一组,给自己小组取个组名;2. 小组成员讨论并确定研究方向。
(可参考老师的表格内容,从刘伯温的身份入手,确定一个组员们感兴趣的话题。
)三、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我是小小访谈家■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访谈法;2.使学生初步掌握访谈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3.知道访谈时应该注意什么事项;4.能够运用访谈法进行简单的访谈,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 教学重点1.知道访谈法的具体实施步骤;2.知道访谈时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访谈法进行简单的访谈,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文献法搜集了大量有关刘伯温的资料,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访谈法,并且学会访谈,通过访谈法再搜集整理一些刘伯温的资料。
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做一名小记者的乐趣吧。
(二)访谈技巧大传授1.先看一段“鲁豫有约”的一期节目《浦玮:铿锵玫瑰是一种力量》的视频。
同学们带着疑问看视频,他们在干什么,你所理解的访谈是什么?2.教师“传授”访谈的相关知识。
访谈概念:访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适用范围: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査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既有事实的调査,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访谈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①根据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交流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家乡文化生活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单元备课(视频+课件+教案)
![家乡文化生活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单元备课(视频+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0ad42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6.png)
家乡文化生活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单元备课(视频+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增进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加深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学习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加深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
2.图片和视频观摩。
3.朗读和解读文学作品。
教学步骤:一.导入1.教师放映一张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讨论。
2.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各个地方的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兴趣。
二.讲解1.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并强调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2.通过视频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于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文学作品解读1.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文学作品,如《范进中举》等,讲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故事。
2.让学生朗读和解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四.小结1.总结家乡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掌握了解决文化差异的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了解到文化是多样性的。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课堂详情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更加清楚掌握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研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研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9223fe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1.png)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研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学习主题与目标《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是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之三。
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是语文学习向课外的延伸,也是我们的责任。
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下面的活动提示,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学生情况之前已经完成了本单元的前两个活动,即“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这样,在此基础上,以建议书的方式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探究任务一、探究目标1.学习建议、考察并撰写报告。
2.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建议、考察并撰写报告。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下面的活动提示,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探究重难点收集家乡文化生活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考查。
活动过程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一、导入语同学们,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是语文学习向课外的延伸,也是我们的责任。
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请参考下面的活动提示,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二、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一)写建议书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构成。
1.标题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
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关于暑期中小学补课的建议书”。
2.称呼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称呼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3.正文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
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家乡文化生活4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家乡文化生活4](https://img.taocdn.com/s3/m/e243aa3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e.png)
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基础积累练一、某小区被确定为“将来智能社区”建设试点,小区居委会为此进行了“小区住宅现状调查”和“小区新型商业需求调查”两个活动,下面是有关调查结果的图表分析呈现。
依据要求,完成题目。
1.依据“小区住宅现状调查”结果,你认为下列小区居委会设计的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符合“将来智能社区”建设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A.住宅现有门禁系统、新风系统、内部智能通讯系统是否符合您的预期?B.作为低层建筑,您认为有无必要加装电梯?C.作为老旧小区,您是否满足小区的人际关系?D.您认为目前房间布局、室内采光是否能够满足您的需要?2.依据“小区新型商业需求调查”结果,你认为下列表述不符合调查结果的一项是( )A.将来智能社区中新型商业的需求多样,建设设计者应当关注到居民商业需求的简单性。
B.共性化的新型商业需求实际存在,将来智能社区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商业服务的共性配置。
C.将来智能社区中的新型商业不仅布局要合理,还应实现各种新型商业服务间的才智联动。
D.社区金融服务、社区快闪店、社区商业O2O虽小众,但在将来智能社区的商业服务中前景宽敞。
二、阅读下面某校同学的家乡文化调查反思日记片段,完成题目。
我们做了现场问卷调查,但当我们问及第十个问题的时候,有些人不予理睬,也有些人回答不上来,于是我们开头反思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否妥当。
后来经人提点,我们明白这个问题设计得有些突兀,涉及面太广了,挺难回答的。
但是也有些热心的调查对象向我们指出了潮汕文化存在的问题。
这一点很值得探讨:不管是好是坏,跟本地有联系的,是我们的地方特色文化,就应当列入我们地方文化的范畴。
不管大家是否情愿接受这些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存在的。
我们要乐观面对,优秀文化是在不断推陈出新后得以形成的。
3.请依据材料,写出他们这次调查问卷的第十个问题。
答:4.请对这道题调查不抱负的缘由作出你的推断和分析。
答:5.下图是某同学拟定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流程图。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da5bf83968011ca20091b0.png)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记录家乡的人和事....................................................................................................... - 1 -2.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 4 -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 8 -1.记录家乡的人和事《记录家乡的人和事》是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之一。
要求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一、教学目标1.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2.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掌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己设计一分访谈题纲。
记录家乡的人和事一、导入语同学们,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二__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二__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80131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1.png)
《二__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导学案《二年级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开始进行有关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对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节庆活动、民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二、目标1. 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
2. 了解家乡的节庆活动,探究家乡的传统习俗。
3. 了解家乡的民俗习惯,体会家乡的风土人情。
三、调查内容1. 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 家乡的历史悠久吗?有哪些闻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文化活动或节日?2. 家乡的节庆活动- 家乡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这些节日是如何庆祝的?- 家乡的节庆活动对当地人有何意义?3. 家乡的民俗习惯- 家乡有哪些特色的民俗习俗?这些习俗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家乡的民俗习惯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四、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向家乡居民发放,了解他们对家乡文化生活的看法和了解水平。
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走访家乡的文化景点、博物馆、传统村落等地,亲身感受家乡的文化氛围。
五、调查步骤1. 设计问卷:老师指导学生设计问卷,包括家乡的历史文化、节庆活动、民俗习俗等方面的问题。
2. 发放问卷:学生将问卷发放给家乡居民,收集回复。
3.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家乡的文化景点、传统活动等情况。
4. 汇总分析:学生根据问卷和实地观察的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六、总结通过这次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节庆活动和民俗习俗,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宏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调查,发现家乡的美好,珍惜家乡的传统,让我们的家乡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愿我们的家乡文化越来越繁荣昌盛!。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ad3d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6.png)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访谈的要求与步骤,学习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2.把握调查的要求与步骤,学习撰写调查报告3.学会分析评价家乡文化现象,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活动,能够剖析文化现象成因、提炼概括现象本质,评价影响价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第一课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目标:1.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搜集资料,了解家乡文化变迁。
2.把握访谈的要求与步骤,学习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
教学过程:任务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习俗等,收集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1.活动目的:选取家乡最具特色的人物、景致和习俗,进行访谈,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分析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价值。
2.活动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实地访谈的形式。
3.活动步骤:(1)同学分组讨论,列举那些最能代表自己家乡特色的人物、景致和习俗,简述其经历(来历), 阐释其蕴含的精神,分析其价值。
(2)每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景致和习俗,明确小组访谈的对象。
(3)小组分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为访谈做好充分准备。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
(5)整理访谈记录;每位同学根据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访谈记录,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6)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家乡人物(风物)志》,选出小组代表作品。
学会访谈:(一)访谈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访谈前最好做一个访谈问卷,充分熟悉访谈问卷的内容,同时对访谈问卷所涉及的知识、背景材料都应当有充分的准备,带齐进行访谈需要的有关材料,准备好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选择合适的访谈时间、地点;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
(二)访谈提问时的注意事项1.营造合适的“气氛”建立相对融洽的气氛,让被访者受访时感受到此次的访谈是平等的、可信任的、安全的,发言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cf68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9.png)
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神农食经》云:“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陆羽《茶经》认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神农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凭。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
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
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
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
如此,茶才变得耐人寻味,让人回味不尽。
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
前人于此常有出神入化的描绘。
近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
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 )。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三口为品”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李白诗中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B.这里所谓的“涕”,并不是鼻涕,而是指眼泪。
C.一些人喜欢靠小聪明占便宜,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五四”以来,冰心的作品内容大多是歌颂母爱,赞美自然。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B.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D.“从来佳茗似佳人”这一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新人教版新教材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家乡文化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新教材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家乡文化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a65397336c1eb91b375daf.png)
素养目标1.文化目标:通过对家乡文化现象的访谈、调查,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思考家乡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
2.语言目标:掌握语言表达与交流的技巧,在实地调查中提高访谈、调查的技巧。
活动指导:一、做好访谈准备1.确定访谈主题。
如家乡民居、学校的变化等。
2.确定访谈对象。
对要采访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要有所了解。
还要依据访谈主题的不同确定访谈的对象,如关于家乡街道的变化,某一历史建筑的演变,要多向当地老人请教。
3.拟制访谈记录表访谈记录表二、掌握访谈技巧1.提问技巧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结合不同的访谈进程,要灵活运用趣问、直问、推问等提问方式。
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
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访问者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对比: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
2.语言要得体,态度要诚恳面对不同的访谈对象,要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使受访者更好地参与进来。
在访谈过程中,要怀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流,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撰写访谈文本1.访谈的基本结构为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的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
2.文本示例:访谈周大新:记忆、乡土与乡情访谈人:张延文(张)受访者:周大新(周)张:周大新先生,您好!很荣幸有机会和您进行如此近距离的交流。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2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2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638002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c.png)
①文本内容
1.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
2.主要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人物关系: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
4.主题思想:奉献、爱心、社会责任等
②文学鉴赏
1.象征:一团火象征的意义
2.隐喻:文本中的隐喻表达及其深层含义
3.修辞手法: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③写作技巧
1.表达方式: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
答案:作者心中一团火象征着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
5.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奉献和爱心等价值观。
答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践行奉献和爱心等价值观。
4.教学手段: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写作练习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作品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句型结构:文本中的句型结构及其运用
3.写作风格:文本的写作风格及其特点
④价值观教育
1.心中一团火的含义
2.奉献、爱心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课后作业
1.写作练习:运用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完成一篇关于“奉献”的短文
2.思考题: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奉献和爱心等价值观
3.拓展阅读: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文学流派的相关作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写作技巧:请学生学习并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句型结构等写作技巧,完成一篇关于“奉献”的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2《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教学设计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是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之二。
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
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
要求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
可以撰写调查报告,也
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
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调查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
2.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发展家乡产生的巨大变化。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己设计一分访谈提纲。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一、导入语
同学们,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
你家乡的文化生活状况如何?那里的文化设施是否齐全?使用情况如何?人们日常都开展哪些活动?有没有图书阅览室?是否经常开展读书活动?
二、记录家乡的人和事的方式——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逻辑性条理性很强。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形成了调查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准备工作、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和
综合提炼。
1.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
首先是调查目的准备。
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准备不是让调查者钻领导的框框,目的准备只能是下去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
究的结论要求。
其次是调查对象的准备。
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
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
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
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
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讲完善提高。
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
劳动。
第三是知识准备。
调查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充足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
知识的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
的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等文件,二是查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三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有
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第四是组织准备。
调查研究是一种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少以外,一般的调查研究涉及的人员都比较多。
因此,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
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
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是上级对下级的,因此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出
调查提纲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
被调查单位一般应根据调查提纲和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安排
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进入调查阶段了。
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
握一些第一手资料。
掌握的情况越多,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
2.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
其实,这在调查了解情况的阶段就开始了,在收集情况时,不应该像录音机一样不过脑子,而应该一
边听情况,一边开始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阶段的升华。
了解情况阶段的工作,只有通过分析研
究才能成为成果。
这一阶段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的写作。
经过分析研究阶段之后,对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楚了,但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还要经过一个综合
提炼阶段,即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因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
三、调查活动任务设计
任务一关于传统节日,你了解哪些?请填写下表。
传统习俗或节日时间习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熬年守岁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清明节
扫墓、踏青
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穿针乞巧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任务二查阅资料或者询问长辈,针对家乡某个传统民俗或节日活动,撰写一个调查报告。
[示例]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人:×××
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
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
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
春节
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