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案例分析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更多的人参与竞争
某市商业系统某公司在实行商店经理“业内”全面聘任制的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应聘人都要求到效益好、基础好的市口商店,并在应聘竞争中对如何搞好经营、提高效益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案,使这些商店经理的选拔聘用有一个较充分的余地,可以好中选优。但是这些人却对竞争其它基础弱、效益差的非市口商店反应冷淡。宁可在“好单位”当营业员。由于聘任制是一种双向选择,使该公司这项工作很难全面推行。如有一位家住城东的店经理张某,原来在城西工作,领导上考虑到他上下班路途较远,就做工作希望他能应聘去居住地附近的一家经营不善的商店,大家也都相信张某完全有能力把它搞好,但是张某却提出种种借口不愿意去。最后公司只好聘用了唯一的一名本店应聘职工,一年下来经营管理没有起色。
1.公司领导这种短中取长的聘任方式是否正确?
2.如何才能吸引人们应聘效益较差的单位呢?
李某能被聘为厂长吗?
87年7月21日,某县政府会议室,由26人组成的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在讨论某厂厂长人选。
经委张主任认为,李某有开拓精神,治厂方案可行,应聘为厂长。而计委唐主任则认为老会计原某稳当,较为理想。工业局申局长也同意后者。
县财政局冯局长说:“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看到他走过的路。李从农村到工厂,从乡下到城里,先后走过六七个单位,走到哪里都有一定的反映。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办事少,私心重,名声又不太好。过去用过他的人最后都吃了他的亏,用这个人应认真考虑。”
计委唐主任说:“要搞好一个企业,只凭三把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李某表面看能干,实际工作中很有差距。嘴上好使,捅了乱子谁都说服不了他,很不好对付。还是原某可靠,人忠厚,群众基础也不错。”张副县长说:“李某是人才,作为该厂的承包人,是可以的,虽然社会上对这个人有一定的反映。但我们不能过分相信传言,也不能不相信这个人,只要能搞活企业,该大胆使用。”
经委张主任第三次发言说:“选厂长就不能用一般干部标准衡量。李某经营欲望强烈,又有一定能力,搞好这个厂能行。一个人没有缺点不可能,只要优点大于缺点就行。”
分管工业的于副县长在七嘴八舌的争执中没有发言。企业的呼唤,职工群众的渴望,承包人的形象,各位成员的神态,在眼前闪现,在脑际徘徊……
那间工厂坐落在离县城十公里的山旮旯里,是个有近40年采矿历史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自80年代以来,这个拥有5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小厂,急剧向破产边缘下滑。数十条采掘巷道,几乎采不到矿石;连年虚报产量,内亏已达22万元;银行贷款20多万元;平均一个职工负担一个退休工人的工资;因为欠下县人民医院等七八个城市、乡镇医院的住院费还不起,职工伤残重病住不进院;全厂职工已有四个月没领过工资;连续三年工人没得过一分钱奖金;全厂上下人心思治,人心思兴。
为救企业于破产边缘,使老矿重新焕发生机,县政府决定首先在该厂推行
承包经营,实行以销售利润递增包干,超收还贷的承包经营形式,承包基数为三年27.3万元,递增幅度为20%。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承包经营者。
招标榜刚贴出去,就有11人报名争标。经过三次论证筛选,只剩下该厂原副厂长原××,生产组长王××,农民合同工李××。
治厂方案论证,李棋高一着;民意测验,李所得票数首屈一指;投标指标最高为三年实现利润28.5万元,李独占鳖头。李夺标在望,然而却引起全城舆论大哗。不同方式的褒贬,纷纷扬扬,涉及到整个社会,同样也传到了于副县长的耳朵里。
李××一下子成了全县的“新闻人物”。
李××何许人也?工业局聘职报告上写道:“李××,男,现年47岁,初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系本县西斗乡东峪村人。
其主要简历:
1962年至1975年6月,在乡办××厂任会计、厂长;1975年7月至1976年6月任乡企业组组长;1976年7月至1978年元月在化肥厂当合同工,任过农场负责人,机修车间会计;1978年2月至1979年8月在××电厂筹建组工作;1979年9月至1984年6月在××厂任生产组长,1984年××铁厂厂长。”
他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据调查报告所记:
“在担任会计期间,老爱挑剔领导的毛病,对当时的经营思想和生产方式大加抨击。领导说他放不稳,想抓主管领导工作。
“后来当了厂长以后,对上边的干预有抵触;使乡领导深为不满。故调他出任乡企业组组长。在那么多乡领导眼前行事,他觉得这企业组长不过瘾。在县委副书记的帮助下,迫不及待地离开了本乡,到化肥厂当了合同工。
“后来又到了××厂。在厂处于困境的时候,老厂长聘他当了生产组长。凭他那股犟劲,生产上去了,奖旗扛回来了。就在这时,一场‘内耗’使他失去了一切,关于他‘强奸女工×××’的诬告,几乎使他锒铛入狱。
“由于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县经济开发公司应运而生,李××又到了开发公司工作。
“原开发公司郑经理贪污和受贿,李揭发了他和其同伙的问题。有人说李翻脸不认人,继而谎言四起,说他有万余元的贪污问题,反使李受到检察院的立案审查。
“李××善辩,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使万元贪污大案,排出到八百元。
“经××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调查,事实为:1984年,李××经自称是河南省人的王小钱牵线,从××公司王××手中买到十吨钢材,王从中索取劳务费300元。当时王说上太原购买钢材花费50O元,公司报销不了,要李以劳务费名义补偿,李即按800元服务费报了账。在审查李案期间,王出具证明,证明李仿造单据贪污公款800元。在李的申诉下,××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复审弄清原委,纯属伪证。”
县里制定了人才选拔标准。一是看履历重业绩,二看治厂方案,开拓精神,两者重在后者。
1.李某能出任厂长吗?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案例一:经理与下属:没有为下属争取机会财务部陈经理结算了一下上个月部门的招待费,发现有一千多块没有用完。按照惯例他会用这笔钱请手下员工吃一顿,于是他走到休息室叫员工小马,通知其他人晚上吃饭。
快到休息室时,陈经理听到休息室里有人在交谈,他从门缝看过去,原来是小马和销售部员工小李两人在里面。
“呃”小李对小马说,“你们部陈经理对你们很关心嘛,我看见他经常用招待费请你们吃饭。”
“得了吧”小马不屑的说到,“他就这么点本事来笼络人心,遇到我们真正需要他关心、帮助的事情,他没一件办成的。你拿上次公司办培训班的事来说吧,谁都知道如果能上这个培训班,工作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升职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我们部几个人都很想去,但陈经理却一点都没察觉到,也没积极为我们争取,结果让别的部门抢了先。我真的怀疑他有没有真正关心过我们。”
“别不高兴了,”小李说,“走,吃饭去吧。”
陈经理只好满腹委屈地躲进自己的办公室。
问题:
1.你认为陈经理是哪一类领导者?为什么?
2.你认为这件事是谁之错误?为什么?
3.正确的做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