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分级标准

苯丙酮尿症分级标准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遗传代谢病,主要表现为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导致苯丙酮在体内过多积聚。
苯丙酮尿症的严重程度不同,需要根据症状和检测结果进行分级。
一般情况下,苯丙酮尿症可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轻度:血中苯丙酮浓度稍高,但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如倦怠、头痛等。
2.中度:血中苯丙酮浓度明显升高,有症状表现,如抽搐、智力发育迟缓等。
3.重度:血中苯丙酮浓度极高,严重影响神经系统,表现为抽搐、痉挛、昏迷等。
4.特重度:苯丙酮浓度非常高,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如呼吸衰竭、心血管系统衰竭等。
若在新生儿筛查中检测到苯丙酮尿症阳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检查,确认病情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患者家庭来说,应尽早了解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 1 -。
苯丙酮尿症疾病详解

疾病名:苯丙酮尿症英文名:phenyl ketonuria缩写:PKU别名:苯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deficiency疾病代码:ICD:E70.1概述:苯丙酮尿症(phenyl ketonuria ,PKU)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或活性减低而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
本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不均一,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
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
流行病学:本病为一种典型的隐性遗传疾病,多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
特点是患者尿中可排泄大量的苯丙酮酸。
病因:随着年龄的增大,摄入的苯丙氨酸用于合成蛋白的量逐渐减少。
出生以后,每天摄入的苯丙氨酸约为 0.5g,儿童和成人增加到4g。
其中较大部分被氧化成酪氨酸,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但也需要辅因子参与。
如果这一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则有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在此情况下,苯丙氨酸则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代谢而产生苯丙酮酸有害物质。
苯丙酮尿(PKU)就是因为 PAH 活性减低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PAH 活性减低还可使酪氨酸受抑而使黑色素生成减少,羟苯丙酮酸酶受抑而使羟苯酮酸在体内堆积。
发病机制:正常人PAH 蛋白有折叠,并有铁结合位点。
铁结合位点结构的保持与位于与活性位点相关的 3D 结构中的第349 位的丝氨酸有关,这个位点的丝氨酸与 PAH 结构的稳定性聚合和 PAH 的催化性质也具重要性。
Fusetti 等测定了人PAH(残基 118~452)的结晶结构,发现此酶与组成催化和四聚体化区的每个单聚体以四聚体结晶出现。
在四聚体化区的特性是存在与其他单聚体相互作用的交换臂,因而形成一反平行的盘旋卷,而且明显的不对称,这是由于在导致盘旋卷螺旋的螯合区有两个交替构形所引起。
苯丙酮尿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方法
注意事项
需要收集患者24小时的尿液,确保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注意排除其 他可能导致尿液有机酸异常的因素。
常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尿液 有机酸分析。
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原理
通过检测苯丙酮尿症相关基因的 突变情况,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苯
丙酮尿症的遗传风险。
方法
常采用基因测序或基因芯片技术 进行基因检测。
规律作息
建立稳定的生活作息,有助于患者情绪稳定和身 体健康。
营养膳食调整策略
低苯丙氨酸饮食
限制含苯丙氨酸高的食物摄入,如肉类、蛋、奶类等,采用低 苯丙氨酸食品或特殊配方食品。
均衡营养
在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同时,确保患者获得均衡的营养,包括维 生素、矿物质等。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血液中苯丙氨酸水平,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个性化治疗策略
探讨了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如 基因治疗、酶替代疗法等,为苯丙酮尿症的治疗 提供了新的思路。
跨学科合作研究
介绍了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在苯丙酮 尿症研究领域的合作成果,推动了该领域的全面 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学应用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针对苯丙酮尿症的精准诊 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病原因
PKU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突变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 ,患者体内PAH活性降低或缺乏,导致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 物在体内蓄积,并旁路代谢产生苯乙酸、苯乳酸、苯丙酮酸 等,从尿中大量排出,因此得名。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PKU患者主要表现为智力发育落后、皮肤毛发色素浅淡和鼠尿臭味,还可伴有癫 痫、小头畸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症状。
高苯丙氨酸(苯丙酮尿症)血症PPT课件

基因治疗
针对基因突变导致的苯丙酮尿症, 基因治疗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目前仍处于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
预防措施
01
02
03
新生儿筛查
通过新生儿筛查程序,及 早发现并干预携带苯丙酮 尿症基因的新生儿,避免 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遗传咨询
为携带苯丙酮尿症基因的 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帮助 他们了解疾病风险、遗传 方式及预防措施。
加强患者支持
建立患者互助组织,为患者提供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发病机制
患者体内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蓄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影响智力 发育和行为表现。同时,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还可通过其他途径对人体造成 损害。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
通常没有症状,但可能通过新生儿筛 查发现。
非经典型PKU
可能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出现症状, 如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多动、癫痫 等。
发病率和危害
发病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遗传代 谢病,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 有所差异,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危害
苯丙酮尿症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 的危害,包括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 缓、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或其辅酶的缺陷所致,属于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
风险评估及监测
风险评估
通过基因检测、代谢筛查等手段评估患者风险。
监测手段
定期检测血液中苯丙氨酸水平、观察患者症状变 化等。
预警系统
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苯丙酮尿症的科普知识

苯丙酮尿症的症状 其他症状
患者可能还会表现出皮肤问题、癫痫和运动 协调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如何诊断苯丙酮尿症?
如何诊断苯丙酮尿症?
新生儿筛查
出生后几天内进行血液筛查,可以检测到苯丙氨 酸的水平。
大多数国家都已将苯丙酮尿症纳入常规新生儿筛 查项目。
如何诊断苯丙酮尿症?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确认是否存在PKU相关的突变基因 。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家族成员的风险。
如何诊断苯丙酮尿症? 临床症状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家族史进行全面评估。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开始治疗,避免严重后果。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
饮食管理
苯丙酮尿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限制苯丙氨酸 的摄入,通常需要遵循低蛋白饮食。
苯丙酮尿症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 支持和咨询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极为重要。
谢谢观看
苯丙酮尿症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2. 苯丙酮尿症的症状 3. 如何诊断苯丙酮尿症? 4.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 5. 苯丙酮尿症的预后与生活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定义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疾病,因 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无法正常 代谢。
苯丙酮尿症的预后与生活
苯丙酮尿症的预后与生活 早期干预
若能在出生后尽早接受治疗,患者通常可以正常 生活,智力发展良好。
早期干预对防止智力低下至关重要。
苯丙酮尿症的预后与生活
终身管理
苯丙酮尿症患者需终身遵循低苯丙氨酸饮食,定 期复查。
《苯丙酮尿症》课件

诊断标准
通过新生儿筛查、血液苯丙氨酸 浓度测定、尿液有机酸分析等手 段确诊。
鉴别诊断
与其他导致智力低下的疾病进行 鉴别,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症、脑发育迟缓等。
02
CATALOGUE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
基因突变
导致苯丙氨酸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引 发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与PAH基因突变有关,导 致酶活性降低或完全丧失。
《苯丙酮尿症》 ppt课件
目 录
• 苯丙酮尿症概述 •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与康复 • 苯丙酮尿症的预防与筛查 • 苯丙酮尿症的案例分享
01
CATALOGUE
苯丙酮尿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 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或丧失,使得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进而引发一系 列症状。
分为典型和非典型苯丙酮尿症,典型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 典型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遗传特点
父母携带致病基因可将疾病遗传给下 一代,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子女患病概 率为50%。
03
CATALOGUE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与康复
饮食治疗
总结词
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苯丙氨酸 摄入,以降低体内苯丙氨酸水
康复训练案例
案例一
小刘,男,6岁,患有苯丙酮尿症。在医生的建议下,家长为孩子进行了康复训练,包 括语言、认知和运动等方面。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
提高。
案例二
小赵,女,8岁,患有苯丙酮尿症。在康复训练中,孩子表现出对音乐和舞蹈的浓厚兴 趣。家长和医生根据孩子的兴趣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训练提高 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身体状况稳定,智力发育正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同时又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病,在我国发病率为万分之一,生过一个病儿的母亲再次生育时发病率25%,近亲婚配中发病率明显增高。
患儿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吃进去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化,而是变成苯丙酮酸,从尿和汗中排出,发出异常的臭味,所以成为苯丙酮尿症。
体内的苯丙氨酸累积过多,可使皮肤、毛发变白。
严重时,苯丙氨酸堆积在脑组织中,使患儿智力低下、表情痴呆、惊厥。
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酶缺陷,病儿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酸不能氧化成为酪氨酸,而只能变为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苯丙酮酸堆积在血液及脑脊液中,使脑组织的发育受到明显的影响,以致病儿智力落后。
同时过量的代谢产物由尿排出形成苯丙酮尿。
过量的苯丙氨酸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的过程受阻,因而皮肤、毛发的色素减少。
苯丙酮尿症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典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
苯丙氨酸在血中、脑脊液各种组织和尿液中浓度极度增高,同时产生大量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丙酮酸等旁路代谢产物并自尿中排出。
高浓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可导致脑细胞受损。
非典型PKU是由于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缺乏所致,它们是合成或再生四氢生物蝶呤所必需的酶,而四氢生物蝶呤是苯丙氨酸、氨酸等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辅酶,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递质缺乏,加重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
苯丙酮尿症( p h e n l k e t o n u r i a ,P K U ) 主要是由于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 PAH)的基因突变,导致肝脏 P A H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
P K U的主要致病基因是苯丙氨酸羟化酶 ( P A H ) 基因, 1 9 8 3 年该基因被定位在 1 2 q 2 2 — 2 4 ,大小为100kb左右。
小儿苯丙酮尿症健康教育PPT

定期参加支持小组和咨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
为什么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为什么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提高认知
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家长和社会了解PKU的重要性 ,及时进行筛查和干预。
知识的普及能有效提高持患者
小儿苯丙酮尿症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苯丙酮尿症?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开始筛查与诊断? 4. 如何治疗与管理? 5. 为什么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什么是小儿苯丙酮尿症?
什么是小儿苯丙酮尿症?
定义
小儿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遗传代谢疾病, 由于酪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苯丙氨酸无法正常代 谢。
PKU患者需严格限制苯丙氨酸摄入,避免高蛋 白食品如肉类、乳制品和坚果。
可通过特殊配方奶粉和低苯丙氨酸食品来满 足营养需求。
如何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近年来,部分药物如Sapropterin(Kuvan)可 用于部分患者,帮助改善酶的活性。
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与管理?
心理和教育支持
这些人群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尤为重要。
谁会受到影响? 症状表现
早期表现包括生长缓慢、智力发育迟缓、癫 痫等。
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智力障碍。
何时开始筛查与诊断?
何时开始筛查与诊断? 新生儿筛查
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PKU筛查, 通常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进行。
筛查方法简单,通过血样检测苯丙氨酸水平。
通过新生儿筛查,许多国家已能及早检测并开始 干预。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遗传因素
PKU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父母双 方都需要携带突变基因。
苯丙酮尿症ppt

苯丙酮尿症ppt标题:苯丙酮尿症一、引言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病人体内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代谢紊乱导致苯丙酮体在体内积累导致临床症状,该病主要通过新生儿筛查或家族史发现。
二、病因1. 遗传因素: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由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携带缺陷基因引起。
2. 缺陷基因:苯丙酮尿症的缺陷基因主要涉及苯丙酮羧化酶、脯氨酸羧化酶和色氨酸羧化酶等参与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代谢的相关基因。
三、临床表现1. 新生儿期:患儿在出生后几天内出现精神迟滞、呕吐、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
2. 婴儿期:患儿生长迟缓、智力低下、肌肉松软、接触性癫痫样动作等。
3. 童年期:患儿在饮食过多蛋白质后,出现头痛、呕吐、行为异常等。
四、诊断1. 新生儿筛查:通过新生儿血液中苯丙酮体含量的检测,可以早期诊断苯丙酮尿症。
2. 基因检测:通过对患儿和家族成员的基因分析,确定缺陷基因的突变情况。
五、治疗1. 蛋白质限制饮食:患儿需限制蛋白摄入,以减少苯丙酮体的积累,保持良好的营养平衡。
2. 补充酪氨酸:酪氨酸是苯丙酮尿症患儿体内所缺乏的物质,通过合理补充可以减轻症状。
3. 监测苯丙酮体水平:定期监测患儿体内苯丙酮体含量,调整治疗计划。
六、预后苯丙酮尿症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病情严重者预后较差,而早期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七、预防措施1. 孕产期遗传咨询:夫妻双方有苯丙酮尿症家族史的应接受遗传咨询,了解风险并做好准备。
2. 新生儿筛查:对所有新生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早期发现患者并实施早期干预。
八、结语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
医学界需要加强对苯丙酮尿症的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宣传,减少病情的发生和影响。
小儿苯丙酮尿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苯丙酮尿症的症状有哪些?
苯丙酮尿症的症状有哪些?
典型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癫痫、行为异 常和皮肤问题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婴儿期未得到及时治疗时开征
PKU患儿的尿液具有特殊的“鼠臭”味道,这是 由于苯丙氨酸代谢不良所致。
家长可以通过嗅觉发现这一特征。
各国应建立完善的新生儿筛查制度,确保每个新 生儿都能接受PKU筛查。
早期发现可以显著降低病症影响。
小儿苯丙酮尿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对PKU的认识,促进早期发 现和干预。
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传,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情 况。
谢谢观看
小儿苯丙酮尿症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苯丙酮尿症? 2. 苯丙酮尿症的症状有哪些? 3. 如何诊断小儿苯丙酮尿症? 4. 小儿苯丙酮尿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5. 小儿苯丙酮尿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什么是小儿苯丙酮尿症?
什么是小儿苯丙酮尿症?
定义
小儿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疾病 ,导致体内无法有效代谢苯丙氨酸。
主要治疗方法为严格控制饮食,限制高苯丙 氨酸食物的摄入,如肉类、鱼类和乳制品。
患者需要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 计划。
小儿苯丙酮尿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补充氨基酸
可以使用特殊的低苯丙氨酸配方粉,以保证 营养均衡,促进健康成长。
这些配方粉中会添加其他必需氨基酸及维生 素。
小儿苯丙酮尿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如果初步筛查结果异常,需进行更详细的基因检 测和代谢分析以确诊。
基因检测可以确认病因及其具体突变情况。
如何诊断小儿苯丙酮尿症? 后续监测
确诊后需定期监测血液中的苯丙氨酸水平,以调 整治疗方案。
苯丙酮尿症

发病机制
最常见的PAH突变中的某些突变即发生于催化区和四聚体区的 交界处。 不同的PAH基因的突变使PAH活性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对PAH 结构的影响也不一样。Camez等用不同的表达系统揭示PAH突变: Leu348Val、Ser349Leu、Val388Met引起PAH蛋白有折叠缺陷。 将突变的PAH蛋白在大肠埃希杆菌中表达显示比野生型PAH蛋白 有对热不稳定,降解的时间过程也不相同。Bjorgo等研究了 PAH7种错义点突变,即R252G/Q、L255V/S、A259V/T及R270S。 另外还有一种突变为G272X。
①具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②证实Garrod基因作用的主 要原理,遗传因素决定化学反应及个体生物化学差异;③PKU 是以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为表现型的疾病, 只有当等位基因表达于高水平左旋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环 境时才能发病。
概述
因此,最终表现型是血统与营养(nature and nutrition)或基因与 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发病机制
突变的基因型有纯合子、杂合子和复合性杂合子。Scriver等于 1996年综述了PAH基因突变,在全世界26个国家,81位研究者 分析了3986突变的染色体,确定了243种不同的突变。到1999 年3月Zekanowski等在论文中指出: 世界上PAH基因突变已达350种以上。该作者研究了编码PAH 酶调节区: 部分的外显子3突变可引起经典的PKU、轻度的PKU和轻度的 高苯丙氨酸血症,后者的突变常位于71~94位的氨基酸残基。 汪宁指出到1998年4月止全世界PAH基因突变已增加到390种。
临床表现
行为异常表现为多动、易激惹、激越行为和情绪不稳等,见于 约60%以上的患儿。3.癫痫发作是本病的又一特征,常在1岁左 右发病,约25%的严重智力迟钝患儿可有癫痫发作。临床表现 最常见为屈肌痉挛(flexor spasm),其次为失神性发作和全面性 强直-阵挛性发作,也可见婴儿痉挛症。随年龄长大,婴儿痉挛 发作减少,转变为小发作或大发作。4.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异常 发现不多,1/3患儿正常;1/3有轻微多动、震颤、腱反射亢进、 踝阵挛等;锥体束征较常见;不自主运动如扭转痉挛、手足徐 动、肌张力障碍等以及明显小脑性共济失调也有过报道,但很 少见。
《体苯丙酮尿症》课件

断苯丙酮尿症的重要指标。
尿液中苯乙酸(PA)代谢产物异常
02
尿液中PA代谢产物如苯乙酸、苯乳酸等异常升高,可辅助诊断
苯丙酮尿症。
临床表现
03
出现头发由黑变黄、皮肤白皙、鼠尿臭味、智力发育迟缓等症
状,可能提示苯丙酮尿症。
诊断流程
A
初步筛查
通过新生儿筛查,对高风险儿童进行初步筛选 。
确诊检查
对初步筛选出的高风险儿童进行血液和尿 液检测,以明确诊断。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 高公众对苯丙酮尿症的认 知,减少歧视和误解。
家庭教育指导
为苯丙酮尿症患儿家庭提 供教育指导,帮助他们了 解疾病管理、饮食控制等 方面的知识。
学校教育
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让 孩子们了解苯丙酮尿症的 基本知识,增强对同伴的 理解和关爱。
社会支持与关爱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苯丙酮尿 症患儿提供医疗、教育等方面的
保障和支持。
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 苯丙酮尿症的关爱和救助活动,为 患儿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实际帮助 。
公众参与
倡导公众关注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成 长和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关 公益活动,营造包容和关爱的社会 氛围。
05 苯丙酮尿症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科研现状
全球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和 分布情况
B
C
遗传咨询
根据诊断结果,对患儿家庭进行遗传咨询, 了解疾病遗传方式和风险,指导生育决策。
治疗建议
根据诊断结果,为患儿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和建议,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
D
03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与护理
饮食治疗
总结词
注意事项
苯丙酮尿症

7.治疗
饮食疗法—低苯丙氨酸饮食,是关键。 开始饮食控制越早疗效越好。 生后1个月内开始接受正规治疗者多数可以不 出现智力损害,治疗越晚,对脑的损伤越明 显。 3~6个月开始:已经发生的脑损害难以恢复, 但可以限制脑的继续损害,大部分病例仍留 有智力低下; 3岁以后开始治疗:智力不会有进步,但可以 减少癫痫发作和行为异常。
苯丙氨酸
羟 化 酶
酪氨酸
羟 化 酶
多巴
转 氨 基
黑色素
多巴胺 肾上腺素
苯乙酰谷胺酰胺
(BH4)
病理生理
1.过量的苯丙氨酸、苯丙酮酸、从尿中排出,
故名苯丙酮尿症。
2.酪氨酸生成减少→黑色素生成↓ →皮肤、 虹膜、头发色素减少,颜色浅。 3.苯丙氨酸、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等 在血液和脑脊液中堆积,它们可抑制多种脱羧 酶——如谷氨酸脱羧酶、5-羟色胺脱羧酶、多 巴脱羧酶等——使r-氨基丁酸、5-羟色胺、多 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合 成减少→脑发育障碍及其功能受损→智力低下
口服苯丙氨酸100mg/kg,1~4小时后血中苯丙氨酸含量升高, 可用于携带者的检出。 DNA分析和蝶呤分析:可以确诊和鉴别PKU的类型。 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基因定位于:12q22~12q24.1 脑电图:80%患儿有脑电图改变。
6.诊断
是可以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 症状出现后诊断已经过晚。故: 应该做到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新生儿筛查:喂奶2~3天后, Guthrie试验,阳性→测血中苯丙氨 酸。
苯丙酮尿症
Phenylketonuria(PKU)
1.定义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过程 中酶的缺陷,引起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所导 致的遗传代谢病。
2.病因和发病机理
苯丙酮尿症原理

苯丙酮尿症的基本概念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代谢异常导致。
苯丙氨酸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必需氨基酸,但在苯丙酮尿症患者中,由于缺乏苯丙酮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或其辅因子二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导致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而积累在体内。
苯丙氨酸积累会产生毒性代谢产物苯乳酸、苄胺和对神经系统有害的苄胺乳酸。
这些代谢产物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引起智力发育迟缓、精神和行为问题等症状。
苯丙氨酸的正常代谢途径在正常情况下,苯丙氨酸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进行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
1.苯丙氨酸代谢途径:苯丙氨酸首先经过苯丙氨酮酸羧化酶(phenylalaninehydroxylase,PAH)的催化作用,转化为苯丙酮酸。
然后,苯丙酮酸被苯乳醇脱氢酶(phenylpyruvate decarboxylase)催化为苯乳醇。
最后,苯乳醇再通过NAD依赖的苄胺脱氢酶(phenyllactate dehydrogenase)催化为苄胺。
2.酪氨酸代谢途径:在正常情况下,一部分苯丙氨酸可以转化为对神经系统有益的神经递质多巴胺。
具体来说,苯丙氨酸首先被PAH催化成为对羟基苯乙脱羧(Dihydroxyphenylalanine, DOPA),然后DOPA再通过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催化生成多巴胺。
苯丙肼尿症的发生机制在苯丙酮尿症患者中,由于缺乏PAH或BH4辅因子,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而积累在体内。
这种积累主要是由于苯丙氨酸的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降低或缺失。
1.PAH缺陷:PAH是催化苯丙氨酸羟化反应的关键酶。
在正常人体内,PAH能够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丙酮酸。
然而,在苯丙酮尿症患者中,由于PAH基因突变或缺失,PAH活性受损,导致苯丙氨酸不能有效地转化为苯丙酮酸。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简称PKU)是先天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he)代谢障碍所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其发病率随地区和种族而异,美国约为1/14000,日本1/60000,中国1/16500。
•小孩嗷嗷帅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黄尚志称,我国对苯丙酮尿症的筛查覆盖率仅20%,官方公布的PKU发病率约为1/11000,群体总人数约4万人。
一个NGO组织获知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约有12万此类患儿,在治群体约2万人,近10万儿童已经或濒临瘫痪边缘。
苯丙酮尿症- 概述苯丙酮尿症,又称苯酮尿症是一种可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缺陷,患者肝脏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得食物中的苯丙氨酸无法转化为酪氨酸,结果导致大脑内苯丙氨酸聚集,经转氨酶的作用转化为苯丙酮酸,从而影响患者的大脑发育,引起智力障碍和癫痫,并使患者出现皮肤白化、头发变黄、尿液有鼠臭味等症状。
由于阿斯巴甜含有苯丙氨酸,所以含有这种甜味剂(E950及E951)的饮品(例如:可口可乐z ero)皆不适宜苯丙酮尿症患者饮用。
苯丙酮尿症- 发病原因患者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体内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引起的。
苯丙氨酸是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氨基酸,食入体内的苯丙氨酸一部分用于蛋白质的合成,一部分通过苯丙氨酸羟化酶作用转变为酪氨酸,发挥功能。
苯丙氨酸羟化酶发挥作用需要四氢生物喋呤作为辅酶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或四氢生物喋呤缺乏,均可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从而导致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苯丙酮酸、苯乙酸和苯乳酸显著增加,引起脑损伤而发病。
苯丙氨酸羟化酶和四氢生物喋呤的产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若父母带有异常的苯丙氨酸羟化酶或四氢生物喋呤代谢相关的基因,既父母是苯丙氨酸羟化酶或四氢生物喋呤代谢相关的异常基因的杂合子,但因只带有1个异常基因,所以不发病。
苯丙酮尿症治疗

苯丙酮尿症治疗引言: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特征为酮体代谢异常,导致苯丙酮酸堆积在体内。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食物控制和支持性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苯丙酮尿症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一、药物治疗1. 酮体生成抑制剂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苯丙酮酸过多,需要通过抑制酮体的生成来减少苯丙酮酸的积累。
药物治疗中常用的酮体生成抑制剂包括巴龙酮和瓦尔普酮。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酮体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苯丙酮酸在体内的产生。
2. 氨基酸补充剂苯丙酮尿症患者由于苯丙酮酸的堆积导致氨基酸缺乏,因此补充氨基酸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常用的氨基酸补充剂包括天门冬氨酸钠和缬氨酸钠。
这些氨基酸可以通过血液透析或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以缓解氨基酸的缺乏状况。
二、食物控制饮食控制是苯丙酮尿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中限制含有苯丙氨酸的食物,如肉类、鸡蛋、奶制品等,以减少苯丙酮酸在体内的产生。
同时,患者需要补充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提供能量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支持性治疗除药物治疗和食物控制外,苯丙酮尿症患者还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1. 营养支持苯丙酮尿症患者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在饮食中可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补充。
2. 心理支持苯丙酮尿症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家人和社会工作者等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信息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帮助。
结论: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但通过药物治疗、食物控制和支持性治疗等手段,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
然而,由于苯丙酮尿症的特殊性,治疗需要结合个体化的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同时密切监测疗效和副作用,以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对苯丙酮尿症的研究,改进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苯丙酮尿症

1/3
蛋白质
酪氨酸 甲 状 腺 素 肾 上 腺 素 黑 色 素
【临床表现】
一、神经系统 智能落后、多动、癫痫等 二、外貌 黑色素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 变浅
5
三、其他
常见:呕吐、皮肤干燥、湿疹
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苯乙酸)
四、检查
脑电图:80%有异常,高峰节律紊乱,
灶性棘波
CT和MRI:弥漫性脑皮质萎缩
一、定义
甲低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分泌不足或 靶细胞受体缺陷,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散发性 先天性 原发性甲低 甲状腺功 能减低症 获得性 继发性甲低 (中枢性)
2
地方性
临床表现: 代谢水平低下 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
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1.甲状腺激素: T3、T4 原料:碘、酪氨酸 2.合成与释放
肌张力低
【临床表现】—散发性 二、典型症状、体征(半年后)
1、特殊面容、体态 ⑴面容:眼距宽、鼻梁塌;舌大而厚, 常伸出口外;面部粘液水肿, 眼睑浮肿;头大颈短 ⑵体态:身材矮小,四肢短小, 上部量/下部量>1.5
【临床表现】—散发性
2、智力低下 3、生理功能低下
四少-少食、少哭、少动、少汗 五慢-呼吸慢、脉搏慢、反应慢、 生长慢、肠动慢 六低-体温低、血压低、肌张力低、 哭声低、心音低、心电压低
【病因】
一、散发性 sporadic 1、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或不发育 2、甲状腺素合成障碍 3、促甲状腺激素缺陷 ⑴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障碍 ⑵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 素TRH障碍
【病因】—sporadic
4、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 5、新生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由于母体内的促甲状腺受体阻断抗体通 过胎盘进入胎儿所致,此抗体通常3个月 内消失)
苯丙酮尿症

大庆油田总医院营养科 常健
苯丙酮尿症
概论
定义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是由于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导致的较为常见的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 尿中大量排出而得名
概论
分型
苯丙氨酸是儿童必需的9种必需氨基酸之一 正常儿童每日需要量为200~500mg
1/3供机体合成蛋白
2/3转化为酪氨酸
概论
按酶缺陷的不同可分为: 1. 典型苯丙酮尿症:占绝大多数。 2. 四氢生物蝶呤(BH4)PKU :约1%~3%,其 中约半数系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D) 缺陷所致。症状更重,治疗非常困难。
概论
临床表现
出生---------正常
3~6个月-----出现症状 1岁左右------最为明显
使PA的代谢旁路途径增强 产生大量的中间代谢产物 苯丙酮酸、苯乙酸等 致使体内PA和 中间代谢产物增高 对神经系统症状 及其他脏器产生损伤。
不能合成酪氨酸
代谢特点
酪氨酸生成减少 影响甲状腺素、肾上腺素 和黑色素的生成。 苯丙氨酸羟化过程中还需要四氢生物蝶呤的参 与,合成四氢生物蝶呤的酶如发生基因突变,四 氢生物蝶呤合成不足也可导致体内PA发生异常蓄 积。
临床营养医师速查手册(修订版) 于康
治疗原则
蛋白质应由苯丙氨酸专用制剂提供,供给量: 1岁内: 3.5~4.0g/kg〃d 1~2岁:30~40g/d 3~6岁:40~50g/d 热量来自脂肪和糖类,供给应充足,供给量: 1岁内: 110kcal/kg〃d 1~3岁:100kcal/kg〃d 4~6岁:90kcal/kg〃d
治疗原则
• 营养治疗是PKU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应持续终身
苯丙酮尿症PPT演示课件

04
治疗原则及方案选择
饮食治疗原则
低苯丙氨酸饮食
限制天然蛋白质的摄入,减少苯丙氨酸的来源,以控制血液中苯 丙氨酸的浓度。
均衡营养
在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同时,需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其他营养素, 如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个体化饮食计划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 饮食计划,并定期调整。
早期筛查
对新生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降低并发症风 险。
遗传咨询
为家族中有苯丙酮尿症病史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评估后代患病 风险。
处理方法指导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针对癫痫等并发症,可采用抗 癫痫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症状
发作。
特殊教育
针对智力发育迟缓等并发症, 可安排特殊教育,提高患者生 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发病机制探讨
01
02
03
苯丙氨酸代谢异常
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苯丙 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或丧 失,导致苯丙氨酸及其代 谢产物在体内异常积累。
神经毒性作用
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对 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作用, 可引起智力低下、行为异 常等神经精神症状。
其他系统损害
苯丙酮尿症还可导致皮肤 、毛发等部位的色素脱失 ,以及出现鼠尿臭味等表 现。
常见并发症介绍
智力发育迟缓
由于苯丙酮尿症导致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可能影 响大脑发育,从而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行为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多动、攻击性行为、自闭症等行为 异常表现。
癫痫
部分苯丙酮尿症患者可能并发癫痫,表现为反复 发作的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
预防措施建议
饮食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cs; 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发病率随种族而异,美国约为1/14000,日本1/60000,我国1/16500
一、疾病描述
苯丙酮尿症是先天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谢障碍所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二、症状体征
出生时患儿正常,随着进奶以后,一般在3—6个月时,即可出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1、神经系统
早期可有神经行为异常,如兴奋不安、多动或嗜睡、萎靡、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惊厥(约25%),继之智能发育落后日渐明显,80%有脑电图异常。
BH4缺乏型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且较严重,常见肌张力减低、嗜睡、惊厥,如不经治疗,常在幼儿期死亡。
2、外貌
出生正常,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在生后数月毛发淡黄、皮肤白皙、虹膜黄色。
皮肤干燥,有的常伴湿疹。
3、其他
由于尿和汗液中排出苯乙酸,呈特殊的鼠尿臭味或霉臭味。
三、疾病病因
苯丙氨酸(PA)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
正常小儿每日需要的摄入量约为200-500mg,其中1/3供合成蛋白,2/3则通过肝细胞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的转化为酪氨酸,以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
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的过程中,除需PAH外,还必须有四氢蝶呤(BH4)作为辅酶参与。
人体内的BH4是由鸟苷三磷酸(GTP),经过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CH)、6—丙酮酸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和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HPR)等一系列酶的催化而合成,PAH、GTP—CH、DHPR三种酶的编码基因分别定位于12q24.1、14q11,4p15.1—p16.1;而对PTPS编码基因的研究尚在进行中,上述任一编码基因的突变都有可能造成相关酶的活性缺陷,致使苯氨酸发生异常累积。
四、病理生理
本病分为典型和BH4缺乏型两类:
①典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PAH,部分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因此苯丙氨酸在血、脑脊液、各种组织和尿液中的浓度极度增高,同时经旁路代谢产生大量的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乙酸,并从尿中排出。
由于酪氨酸生成减少,致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合成不足,而蓄积的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导致细胞受损。
②BH4缺乏型是由于四氢蝶呤(GTP—CH、PTPS或DHPR)等任何辅酶缺乏所导致,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氨基酸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须的共同的辅酶,BH4的缺乏不仅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酪氨酸,而且造成酪氨酸不能转变成多巴
胺,色氨酸不能转变成5—羟色胺、5—羟色胺均匀为重要的神经递质,其缺乏可加重神经系统的损害,故BH4缺乏型PKU的临床症状更重,治疗亦不易。
本病绝大多数为典型PKU,约10%~15%左右为BH4缺乏型,国内目前全为PTPS 缺乏类型。
五、诊断检查
本病为少数可治性遗传性代谢病之一,上述症状经饮食控制治疗后可逆转,但智能发育落后难以转变,应力求早期诊断治疗,以避免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由于患儿早期无症状不典型,必须借助实验室检测。
1、新生儿期筛查
新生儿喂奶3日后,采集足根末梢血,吸收再生厚滤纸上,晾干后邮寄到筛查中心,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半定量测定,其原理是苯丙氨酸能促进已被抑制的枯草杆菌重新生长,以生长圈的范围测定血中苯病氨酸的含量,亦可在苯丙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进行比色定量测定,其假阳性率较低。
当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 (4mg/dl)即两倍于正常参考值时,应复查或采静脉血定量测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正常人苯丙氨酸浓度为0.06—0.18mmol/L(1—3mg/dl)而无患儿血浆苯丙氨酸可高达1.2mmol/L(20mg/dl)以上,且血中酪氨酸正常或稍低。
2、尿三氯化铁试验
用于较大婴儿和儿童的筛查。
将三氯化铁滴入尿液,如立即出现绿色反应,则为阳性,表明尿中苯丙氨酸浓度增高。
此外,二硝基苯肼试验也可以测尿中苯丙氨酸,黄色沉淀为阳性。
3、血浆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
可为本病提供生化诊断依据,同时,也可鉴别其他的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病。
4、尿蝶呤分析
应用高压液相层析(PHLC)测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用以鉴别各型PKU。
典型PKU患儿尿中蝶呤总排出量增高,新蝶呤与生物蝶呤比值正常。
DHPR 缺乏的患儿蝶呤总排出量增加,四氢生物蝶呤减少,6—PTS缺乏的患儿则新蝶呤排出量增加,其与生物蝶呤的比值增高,GTP—CH缺乏的患儿其蝶呤总排出量减少。
5、酶学诊断
PAH仅存在于肝细胞、需经肝活检测定,不适用于临床诊断。
其他3种酶的活性可采用外周血中红、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
6、DNA分析
改变技术近年来广泛用于PKU诊断,杂合子检出的产前诊断。
但由于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结果务须谨慎。
六、检查化验
1.尿苯丙酮酸试验由于患儿尿中排出苯丙酮酸增多,可作定性试验。
方法有:
(1)三氯化铁试验:将5%三氯化铁滴入5ml尿中立即出现绿色反应则为阳性。
新生儿尚未喂食,此试验呈阴性。
枫糖尿病者尿也可呈阳性,故此试验特异性较差。
(2)2,4-硝基苯肼试验:如果产生黄色混浊沉淀则为阳性。
2.血苯丙氨酸测定正常人血中苯丙氨酸为60~180μmol/L,PKU患者可高达600~3600μmol/L。
如果以258μmol/L为正常人与PKU病人的分界点,则有高达4%的假阳性。
用色层析法则在生后几天的新生儿中可出现假阴性。
MS/MS法可减少假阳性率,此方法可同时测定血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并可计算苯丙氨酸/酷氨酸比值。
如果以比值2.5为正常儿童与患PKU者的分界点,则可将假阳性减少到1%。
故目前多用此方法来筛选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此方法还可用来筛选半乳糖血症、枫糖尿病、
同型胱氨酸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一次检查可以筛选多种先天性疾病。
1.脑电图(EEG):主要是棘慢波,偶见高波幅节律紊乱。
EEG随访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EEG异常表现逐渐增多,至12岁后EEG异常才逐渐减少。
2.产前检查:由于绒毛及羊水细胞测不出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所以产前诊断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目前我国已鉴定出25种中国人PKU致病基因突变型,约占我国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基因的80%,已成功用于PKU患者家系突变检测和产前诊断。
3.X线检查:可见小头畸形,CT和MRI可发现弥漫性脑皮质萎缩等非特异性改变。
七、治疗方案
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主要是饮食疗法。
开始治疗的年龄愈小,效果愈好。
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是目前治疗经典型PKU的惟一方法,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脑损伤。
对于非典型苯丙酮尿症的治疗除了饮食治疗以外,还应补充多种神经介质,如BH4、多巴、5-羟色胺、叶酸等。
1、低苯丙氨酸饮食
主要适用于典型PKU以及血苯丙氨酸持续高于1.22mmol/L(20mg/dl)的患者。
由于苯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完全缺乏时亦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因此对婴儿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到幼儿期添加辅食时应以淀粉类、蔬菜、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
苯丙氨酸需要量,2个月以内约需50—70mg/(kg.d)3—6个月约40mg/(kg.d),2岁均约为25—30mg/(kg.d),4岁以上约10—30mg/(kg..d),以能维持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在0.12—0.6mmol/L(2—10mg/dl)为宜。
饮食控制至少需持续到青春期以后。
2、BH4、5—羟色胺和L—DOPA
主要用于BH4缺乏型PKU,除饮食控制外,需给予此类药物。
八、疾病预防
免近亲结婚。
开展新生儿筛查,以早期发现,尽早治疗。
对有本病家族史的孕妇必须采用DNA分析或检测羊水中蝶呤等方法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目前,我国PKU患儿中约80%基因突变已明确,还有约20%的基因突变机制未明。
每个PKU家庭存在两个突变基因,因此基因诊断可有三种结果:
1、两个突变基因均能诊断清楚
2、一个突变基因诊断清楚、另一个突变基因诊断不清
3、两个突变基因均不能诊断清楚
前两种结果可提供产前诊断,第三种结果在鉴别非经典型PKU的前提下,通过连锁分析可以做间接基因诊断时也可进行产前诊断。
由于PKU是遗传性疾病,进行基因诊断时需要患儿和父母同时留取血样,同时因突变基因的种类繁多,分析复杂,因此基因诊断应提前在再次怀孕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这样才能在妊娠时依据基因诊断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