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7年12月31日晚,在中国传媒大学超高清4K演播大厅举行的“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跨年直播盛典(2017—2018)”上,敦煌市获“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殊荣。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代表敦煌市登台领奖。2015年7月7日—9日,我在敦煌市。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4年6月14日中国旅游报

□本报驻记者陇堂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不能简单模仿东部发达地区、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必须走出一条以有限容量为先决条件,以快速增长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涵型巧增长”发展之路。“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雅丹地貌、玉门关、窟、阳关……敦煌市的旅游资源在独树一帜。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是要把敦煌变成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敦煌的旅游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敦煌市旅游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健说。2014年6月前不久,省出台《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敦煌将以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保护为前提,探索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旅游、科技深度融合的绿洲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敦煌拥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段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对外交流的一名片。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一定不能回避敦煌的差距和问题。过去,我们总是站在看敦煌、对照过去看敦煌;现在,我们必须要以世界胸怀、国际标准、名城目标来审视敦煌。”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2015年12月任省文化博览局副局长、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说。

他这样看待敦煌的差距:

城市功能紊乱、服务设施不全,城市四条大街背后多是棚户区,市民游客停车难、如厕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没有会展中心、专业剧院、健身场所。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玉门关遗址、雅丹景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设施几乎空白。

文化没有有效地传承发展,还停留在洞窟里面、学术层面,没有转化成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精神文化产品。

交通条件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敦煌机场设计客运能力为30万人次,在2012年就已经突破;距离敦煌最近的高铁车站——柳园站,通往敦煌的道路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将来会影响到高铁客源;敦煌境目前尚无一条高速公路,西线旅游

景区要么道路不通、要么水电不通。

旅游经济国际化水平还很低,2013年旅游人数虽然突破了400万人次,但境外游客占比不到3%,与国际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差距;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近2万人,但大部分宾馆酒店没有外语服务人才。

国航公司总经理殷建民说,游客不管你把敦煌打造成什么,关键是看有没有好的接待条件,服务水平如何,能不能快捷地达到、离开敦煌市,这些都是游客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敦煌市将在基础建设、城市功能和市民素质提升方面下大力气,力争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绿色的旅游消费环境。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机场扩建项目已开工,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主干道路在2014年6月底前开工,柳园至敦煌二级公路建设项目2014年9月开工。

在城市功能构建上,新建改造19个星级厕所,改造提升敦煌夜市,建设停车场、广场、绿地、公园,实施“三溪五湖百塘”工程,改造城市“四门”环境面貌,改造蜘蛛网一样的城市电网,引进悦榕庄、喜来登等国际品牌酒店,建设会展中心、大剧院等项目,启动运营大唐文化街、酒吧一条街,建设益旺国际购物中心、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商品博览城。

在市民素质提升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提高市民的思想认识。把外语人才配备作为文化旅游行业准入门槛。

敦煌市文化局局长科说,目前,敦煌市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市场培育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成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一块“短板”。因此,敦煌市把文化旅游定位为首位产业。敦煌市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2013年接待游客突破了400万人次,也就是说,敦煌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服务的不仅仅是20万敦煌市民,更多的是来敦煌的中外游客。

从2014年开始,敦煌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乡镇、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站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新建的单独住宅小区200户以上要配套建设一个50平方米的室文化活动场所。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修建一个文化艺术场馆,逐步打造中外游客20分钟文化活动圈。

敦煌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给莫高窟等文化遗产带来游客周

期性超载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自1979年正式开放以来,莫高窟已接待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40万人次游客。其中,2012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单日最大游客量达1.8

万人次,日平均游客量2900人次。根据预测,莫高窟游客数量还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将给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根据敦煌研究院与国际遗产委员会的评估,莫高窟的日合理游客接待量为3000人次,但随着数字游客中心的投入使用,日游客承载量可达6000人次,年接待量可达219万人次。

因此,通过实行莫高窟景区单日总量控制和全部预约参观制度,对游客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流,莫高窟景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敦煌深居陆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是严重缺水地区,目前敦煌的水资源总量约为9.43亿立方米,年度供水量约4.53亿立方米,旅游用水量受到严重限制。按照每人每天用水量170升,旅游天数2.5天计算,2015年需要195万立方米,2020年需要390万立方米。根据《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中的定额预测,2015年,敦煌旅游业发展可用水总量约为450万立方米,2020年,为740万立方米,可以得出,到2020年,水资源容量总体上可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据相关专家介绍,交通、住宿接待设施、季节性等因素导致的旅游环境容量超载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力度开发淡季旅游产品、拓展城市空间、节能减排等手段,充分拓展旅游的时间、空间,平衡淡旺季旅游人数,得到较好解决。如加快建设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酒店接待设施,开发四季旅游产品,与周边地区联合打造旅游线路。

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说,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必须立足于自身作为西部偏远地区绿洲小城,水资源、环境容量等自然资源的刚性约束是其一切人类活动的红线的特征,牢牢把握保护第一、有限容量、容为王、田园城市四大建设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