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并购的动因理论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0b67e12a21614791711288d.png)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理论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包括兼并和收购,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大发展,实业界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正如温斯顿说讲:“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为简便起见,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A)”。
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施蒂格勒(G. J. 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
在该文中,主要总结并购动因方面的文献。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他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的原因。
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
Berkovitch 和narayanan(1993)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协同效应(synergy),代理问题(agency),管理者自负(hubris),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以协同效应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正的效应,以代理问题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负的效应。
企业并购动因
![企业并购动因](https://img.taocdn.com/s3/m/bbdd5cf2524de518964b7d12.png)
美国在线创建于1985年,1999财政年度时公司资本总额为1640亿美 元,年收入48亿美元,利润7.62亿美元,雇员12100人,是世界最 大的网上服务公司,其市值为IBM的两倍。美国在线的巨大成功在很 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董事长凯斯,他关心收入更甚于市值,重视服务胜 过追求技术发明,他的务实风格成就了美国在线。他通过向遍布全球 的2300万注册用户每月征收订费、向企业收取广告费、在线开展电子 商务,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更开创了互联网赢利的模式。两公司 合并对美国在线来说,可以一举弥补其电话线接入和缺乏信息娱乐内 容的两大弱点:可以利用时代华纳的有线电视网络,改电话线接入为 宽带接入;可以充分利用时代华纳的内容资源。
Page
6
而波音收购麦道是希望获得更多的技术员工和更大的生产能力。1996 年是波音6年来订货最多的一年,共得645架订货,价值470亿美元。 收购麦道,明显有助于波音扩大生产和加强新机型的研制。更重要的 是,波音需要增强自身实力,与欧洲空中客车展开竞争。早在1970年, 英、法、德、西四国组建空中客车时,以波音为首的美国公司,占领 着世界市场份额的90%。但是,时至1994年,欧洲空中客车的订货首 次超过波音,占市场份额的48%(波音为46%),俨然成长为与波音 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面对空中客车来势凶猛的进攻,波音收购麦道, 无疑有助于波音与空中客车一决雌雄。 问题: 1.波音与空中客车的当前竞争局势如何?如果波音没有收购麦道, 它们之的竞争局面又会如何?你有什么证据支持你的说法? 2,有人讲,波音收购麦道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也有人说并没 有违反,你持什么观点?
Page
13
3,公司并购的其它类型 ⑴买壳上市。
即非上市公司通过控股上市公司获得上市公司地位的并购。10年来 在中国发生并购多数属于这一情况,这与长期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对 公司上市采取批准制有关。在批准制下,谁可上市,谁不可上市; 谁优先,谁基本不考虑,都可以在当年发行计划的方中得到体现。 因此,那些上市无门的民营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在行业得不 到优先考虑的企业和那些尽管够条件但数量有限难以安排的企业不 得不考虑通过并购的方式上市。由于已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由不 能流通的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和一般法人股控股,没有相关国资管 理部门的同意,这类并购是无法发生的。而近年来在中国发生了如 此多的买壳上市并购案,其实是中央政府与各地政府支持的结果。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070d93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e.png)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国内外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战略目标,通过购买或兼并其他企业的资产、股权或业务来实现的行为。
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和变量。
本文将对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进行综述。
1.经济效益理论经济效益理论是企业并购决策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并和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壁垒经济,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降低成本并增强竞争力。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性,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份额,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回报。
2.战略目标理论战略目标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源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
企业在制定并购策略时,通常会考虑到自身现有资源能力与目标市场的差距,通过并购可以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并加快实现战略目标的进程。
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包括国际化、多元化、垂直一体化等。
3.经验学习理论经验学习理论认为,企业并购行为受到企业经验积累的影响。
企业通过一系列并购行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并购决策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企业在并购决策中会参考过去的并购经验,评估风险和机会,并选择最合适的并购战略和实施方式。
4.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谈判成本、合同监管成本、交易执行成本等。
通过并购可以消除市场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5.市场势力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行为主要受到市场势力的影响。
市场势力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市场结构等因素。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地位,改变市场结构,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6.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避免错失市场机会。
企业在制定并购决策时会考虑自身发展的机会成本,即如果不进行并购,可能会错失的机会。
2022中国企业并购案例_试论我国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2022中国企业并购案例_试论我国企业并购动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b6394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b.png)
2022中国企业并购案例_试论我国企业并购动因分析摘要: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企业发生着各种类型的并购。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我国企业并购的特殊动因,阐述了我国并购市场上存在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以期能对规范我国并购市场的秩序,提高并购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问题研究一、企业并购动因理论(一)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认为,行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通过并购可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的生产范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并购双方的优势互补,因此可以相应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实现企业整体价值大于并购前个别企业价值之和。
(二)财务协同效应。
该理论认为:通过并购可以降低企业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资本成本,可以使两家公司的财务结构互补,还可以使公司从边际利润率低的生产活动向边际利润率较高的生产活动转移,从而提高公司的资本分配效率,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效益。
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客观上为混合并购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财务结构或边际利润率情况一般差异会比较大。
(三)委托代理理论。
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公司管理层与所有者两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在签订和执行和约过程中产生成本,即代理成本。
通过并购可以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通过公平收购或代理权争夺,公司现任管理者将会被代替,兼并机制下的接管威胁降低代理成本。
(四)战略发展理论认为,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为了降低风险,企业应该实行多元化发展理论,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
这样大大提高了进入改行业的速度。
外部并购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进入障碍,获得时间优势,迅速达到多元化发展目的。
(五)管理协同效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处在两个不同管理水平上的企业并购,管理水平低的企业其管理水平将会得到提高,同时能够提高目标公司的资源效率,或者双方能够得到互补,从而能够提高并购双方的管理效率,创造价值。
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企业并购动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cb026fb84ae45c3b358cd8.png)
企业并购动因分析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有百余年历史,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并购则是愈演愈烈,尤其是当今经济处于危急时刻,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经营,实现生产与资本集中以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的重要方式。
因此,由于企业并购活动是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企业会随不同区域、不同历史时期来确定自己的并购,本文试以如下两方面来逐一加以介绍。
一、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追求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是企业并购的基本动因。
自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确立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后,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为获取规模效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份额,克服贸易壁垒进入国外市场,提高竞争优势等,都需要进行并购活动,由此形成了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
1.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竞争优势。
传统的协同效应认为,企业并购的动机就在于释放出并购企业剩余的资源,通过并购可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的生产范围,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竞争优势;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并购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整体价值大于并购前各个企业价值之和;在财务领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在人事领域,吸收关键管理技能,使研发部门进行有效融合等等。
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规模大小,对其竞争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般而言,规模越大,越能赢得客户信赖,从而占领更多市场。
企业通过并购,尤其是选取有利于生产要素互补,实现强强联合达到一定规模,有利于形成能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规模经济优势。
对于并购企业而言,发展规模经济,需要注意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3.取得税负利益,降低成本。
由于企业并购会引起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在分配,并购利益从债权人手中转到股东身上,或从一般员工转到股东及消费者身上,企业股东会赞同这种对其有利的并购活动。
因此,对于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者来说,与其在原企业的利益交换一家大企业的股份,而不是直接出售企业获得现金,可能免除税收上的负担。
公司并购的动因理论:一个基于价值视角的述评
![公司并购的动因理论:一个基于价值视角的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a689264fb307e87101f696b6.png)
Abs r c : of r t e t e r fM&A tv sc n o r vdes fi in x l n to sfrt e c u e y t a t S a , h h o y o mo ie a n tp o i u fce te p a ai n o h a s swh
sr cin tt to a
公 司 并 购 ( egr a dA q it n ) 即企 业 的 M res n cusi s , io
近 3 多年 以来 , 0 国外公 司金 融 的研究 者们 有关 公 司并 购 问题 的 解释 作 出 了大 量有益 的探索 , 量 大
兼并 与收购 , 被视 为公 司金融 学的核心 问题之 一 , 是 企业 最 重要 的 投资 行为 , 是 企业 实施 其 战略 的有 也
moie r m hep rp ci eo au . he eo e t i p ri t g ae h se n ltr t r n t o yo tv sfo t e s e tv fv l e T r f r , h spa e n e r t st ewe tr ie au eo he r f M&A tv s a a e o ie ti t wo b a c e ,v l e r a in M&A h o n a u —d sr ci n moi e nd c tg rz s i n o t r n h s a u —c e t o te r a d v l e e tu to y M&A h o . rh r we fn h tt e we tr t e r Fu t e , d t a h se n M&A h o y e p cal au — e tucin M&A h o y y i t e r , s e ily v l e d sr to te r, c n p o i e mo e e p a t r we o i a r vd r x lnao ypo rf rCh na’ SM&A h n me a u d rc re ti r v d i siui n l p e o n n e u r n mp o e n t t a t o
我国互联网公司并购的动因、模式及效应--去哪儿网与携程合并为例
![我国互联网公司并购的动因、模式及效应--去哪儿网与携程合并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fd9552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b.png)
我国互联网公司并购的动因、模式及效应--去哪儿网与携程
合并为例
动因:
1.扩大市场占有率: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合并可以把两家公司的用户、品牌、资源融合在一起,扩大市场占有率,维护对市场的竞争优势。
2.携手应对挑战:互联网发展趋势不确定,竞争对手的进出都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
合并可以让两家原本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合并为一家,一起应对外部挑战。
模式:
合并模式多种多样,在这里以去哪儿网和携程合并为例:
1.收购挂牌:集中市场资源,将竞争者消灭在萌芽状态,占据垄断地位。
2.品牌整合:通过整合品牌,将优势互补的两家公司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带动用户、消费者的转化,强化市场地位。
3.资源共享:整合人才、技术、渠道、客户等各个方面的资源以实现各自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效应:
1.行业格局的重构:合并后,去哪儿和携程成为了国内旅游市场的两大巨头,垄断了市场份额,行业竞争进入新的阶段。
2.资源整合的效率提升:合并后,两家公司可以共享资源,并
把自身的优势、核心竞争力结合在一起,更高效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业绩增长。
3.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合并后,消费者将得到更小的费用和更
好的服务品质,同时市场竞争的减少会导致价格的上涨,消费者权
益需要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第2讲企业并购的动因
![第2讲企业并购的动因](https://img.taocdn.com/s3/m/8cae4daa0508763231121278.png)
第2讲企业并购的动因
1
一、国外企业并购的动因理论
1.效率理论
并购活动除了能给参加者带来收益外,还能带来社 会效益。
差别效率理论:如果A公司的管理层比B公司更有效率, 在A公司收购了B公司后,B公司的效率便被提高到 A公司的水平,效率通过并购得到了提高。
该理论可以发展为管理协同说。如果一家公司有一个 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其能力超过了公司日常的管理 需求,该公司便可以通过收购一家管理效率较低的 公司来使其额外的管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第2讲企业并购的动因
9
三、基于资源过剩与短缺不均衡的企业并购动因
以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资源观为基础,从企业在发 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过剩与短缺的不均衡出发,探讨 企业通过并购成长的原因。
(一)公司与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互求式相互制衡关系
谁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为什么是?
公司与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求式相互 制衡关系。
第2讲企业并购的动因
13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资源的类型
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作为公司资源的提供者,对公司来说是不可 或缺的。任何一个公司在建立后,能否正常运转,能否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一方面取决于公司经营管理 者与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公司经营管理者从 公司资源提供者那里获取并运用稀缺资源的能力。从动态的 角度看,一个公司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既是公司不断获得能 力更强的经营管理者和员工,或者是公司经营管理者和员工 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司经营管理者从公司其它 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取并运用稀缺资源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所以,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制衡对公司经营管理者来说, 不是包袱而是财富,是公司发展所需资本的来源。同时,能 否从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取并有效运用公司发展所需的资源, 也是对公司和公司经营管理者能力的一种考验。
浅谈连续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浅谈连续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e799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e.png)
浅谈连续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引言连续并购是指一个公司在相对短时间内进行多次并购交易的策略。
它在当今商业环境中越来越流行,许多公司选择通过连续并购来迅速扩大规模、获取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然而,连续并购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连续并购的动因以及其绩效分析。
连续并购的动因1.市场扩张:连续并购可以帮助公司快速进入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并购获得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2.资源整合:通过连续并购,公司可以整合并优化资源,提高效率。
例如,通过合并供应链、研发团队等,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能和创新能力。
3.降低风险:连续并购可以降低市场风险。
当一个公司在相同行业内进行多次并购时,它可以通过多元化来减少行业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4.增强竞争力:连续并购可以帮助公司增强竞争力。
通过并购,公司可以获得高端技术、知识产权或品牌等资源,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连续并购的绩效分析连续并购的绩效分析是评估连续并购策略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1.财务绩效:财务绩效是衡量连续并购成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评估并购后的财务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率和市值等,可以判断连续并购是否创造了经济价值。
2.运营绩效:连续并购还应评估运营绩效。
例如,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管理等指标可以评估并购后公司的运营能力。
3.战略绩效:连续并购是否实现了战略目标也是评估绩效的重要方面。
例如,是否成功进入新市场,是否实现了资源整合等。
4.员工绩效:连续并购对员工绩效也有一定影响。
通过评估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失率等指标,可以了解并购对员工的影响。
连续并购的挑战尽管连续并购有许多潜在的好处,但它也伴随着一些挑战:1.整合困难:连续并购需要整合多个组织和文化,可能面临整合困难。
不同公司的文化差异、内部流程和员工价值观的不统一可能影响整合效果。
2.风险扩大:连续并购会扩大公司的风险。
如果并购失败或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将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公司的风险。
并购动因及财务分析报告(3篇)
![并购动因及财务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e0e85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c.png)
第1篇一、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分析并购的动因,并对并购案例进行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二、并购动因分析1. 市场需求(1)市场扩大:并购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2)市场需求变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需要通过并购来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2. 技术进步(1)技术领先:并购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2)技术整合:并购可以实现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
3. 产业政策(1)产业政策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并购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2)产业整合:并购有助于推动产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
4. 资源配置(1)优化资源配置:并购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降低成本:通过并购,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5. 企业战略(1)多元化经营: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2)产业链整合:并购有助于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三、并购案例财务分析1. 案例背景某A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A公司面临销售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
为应对市场竞争,A 公司决定通过并购来拓展业务领域,提高盈利能力。
2. 并购动因(1)市场需求:A公司希望通过并购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满足消费者需求。
(2)技术进步:A公司希望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3)产业政策: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并购进行产业升级。
3. 并购方案(1)目标企业:B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智能家居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2)并购方式:A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B公司全部股权。
(3)并购价格:A公司支付给B公司股东的总对价为5亿元。
4. 财务分析(1)并购前后盈利能力分析并购前,A公司营业收入为10亿元,净利润为1亿元;并购后,A公司营业收入为15亿元,净利润为2亿元。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10edd3aed630b1c59eeb5f8.png)
摘要:兼并与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
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司并购的动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理性及有限理性行为角度,以及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的视角对国内和国外并购动因理论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并购;动因;价值创造;价值转移1 公司并购动因国外研究综述兼并与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
从19世纪末至今,西方国家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随着并购浪潮的席卷。
在国外对公司并购动因的研究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动因理论体系。
(1)价值创造动因理论作为理性行为,并购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动因理论有:协同效应理论、价值低估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三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
manne(1965)最早提出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ory),该理论指出公司控制权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且其价值独立于如规模经济或垄断利润等其他因素。
manne(1965)假定公司的管理效率与其股票价格高度正相关,公司的在位管理层越不称职,其股价将越低迷,而通过接管者对公司管理的改进后。
公司股价将有所提升,进而接管的收益也将越可观,因此公司的在位管理层越不称职,公司潜在的接管者会越多,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manne(1965)认为许多并购的发生正是由于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的管理效率。
并有力地保护了没有公司控制权的小股东利益。
四是交易费用理论。
coase(1960)首先提出交易费用,他指出市场运作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经理人来支配资源,能节约某些市场成本。
企业的出现和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部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
而从企业并购的角度来看,通过并购,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可以优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此后,klein等(1978)通过纵向一体化和契约可以避免机会主义者掠夺可占用准租金的成本,如果一项有可占用准租金的资产强烈依赖于其它专用性资产,那么这两项资产归属于某一方所有是最优的,即通过并购实现资产一体化。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风险因素有哪些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风险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df3254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d.png)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风险因素有哪些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发展和扩张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通过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企业并购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涉及到众多的动因和风险因素。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一)实现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
协同效应主要包括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
经营协同是指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
例如,一家生产企业并购了一家原材料供应商,就可以实现供应链的整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应的稳定性。
管理协同则是指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整合管理团队,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财务协同则体现在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扩大市场份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并购竞争对手或相关企业,可以减少市场竞争,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同时,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位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获取战略资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如技术、人才、品牌、渠道等。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获取这些战略资源,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一家科技企业并购了一家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就可以迅速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缩短研发周期,抢占市场先机。
(四)实现多元化经营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很多企业选择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
当企业所在的行业发展前景不佳或市场波动较大时,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分散风险,平衡不同业务之间的收益。
例如,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并购了一家互联网企业,就可以实现产业的多元化,降低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
(五)追求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逐渐降低,经济效益逐渐提高。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大规模的生产和经营可以使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获得更多的优惠和便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ca08e28192e45361066f597.png)
嗽
o sJ ,} f ce 、l a” 0
o f
Ea ns c ̄ t, c
7 2: 21 —243 5
坝 代 商 业 MOD R U I E S E NB SN S
一 一
三 其他 解 释
新古典理论和市场时机理论对并购浪 潮的解释显然是 不足的 , 还有很 多因素的 影 响没有被 包含 在这 两种理 论之 中。最 近 , 些 学 者 运 用 期 权 博 弈 方 法 对 并 购 建 一 立 模 型 , 现 了 驱 动 并 购浪 潮 的 其 它 因 素 。 发 L mb eh (0 4的研究发现 , a rc t 0 ) 2 在行业处于 繁荣期 时( 需求上升 ) 规模经济 驱动 了兼 , 并浪潮 的形成 。因为兼 并的协同收益 随产 品市场 需求的上升而增 加 , 因此在行业处 于繁荣期时 , 并购的协同收益也上升 , 兼并 发 生 的 概 率 也 非 常 大 ; 行 业 处 于 衰 退 期 在 时 , 并 的协 同收 益 非 常小 , 并 活 动 也 不 兼 兼 活跃 。 在解释兼 并浪潮形成的理论 中 , 新古 典 理 论 和 市 场 错 误 定 价理 论 是 两 个 主 要 的 竞争性理论 , 两种理论 也分别都获得 了经 验证据 的支持 , 但是二者对 并购浪潮 的形 成 都 不 具 有普 遍 的解 释 力 。在 期 权 博 奔 框 架 下建 立模型对 并购进 行的研究 , 并购 为 浪 潮 的 形 成 提 供 了新 的 洞 见 , 富 了对 并 丰 购 浪潮 理 论 的研 究 , 是 目 前运 用 这 种 方 但
一
,
传统 并购 动 因理 论
1 效率理论 2 0世纪 8 0年代早期 , J n e 和 以 e sn Ru ak 1 8 ) b c (9 3为代表 的一批学者认为 , 获 得效率增进是推动 企业并购 的主要原 因。 二 、并 购浪 潮 理论 在 对 并 购 进 行 了 大 量 的研 究 之 后 , 研 这种效率来源可 以是收购公 司和 目标公司 之 间存 在 的管 理 效 率差 别 。 当两 个 效 率 不 究者们发现并购活动总 是以浪潮 的形式出
企业并购的动因及价值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动因及价值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bf39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8.png)
企业并购的动因及价值效应分析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外一个企业来扩大自己的规模或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并购的动因有很多,包括实现规模经济、弥补自身短板、扩大市场份额等等。
同时,并购也会带来一定的价值效应。
本文将从动因和价值效应两个方面对企业并购进行分析。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1.实现规模经济:在一些行业,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采购和生产规模,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迅速增加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2.弥补自身短板:有些企业在一些方面存在短板,比如技术、知识产权、渠道等。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所需的技术、知识产权或渠道资源,从而迅速弥补自身短板,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3.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对方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4.资产整合与优化配置: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整合和优化双方的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5.国际化战略: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战略。
这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竞争力。
二、企业并购的价值效应1.收入增长: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迅速扩张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销售收入。
这增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了企业的价值。
2.成本降低: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企业的价值。
3.知识和技术转移: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对方的知识和技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价值。
4.资产整合优化:并购可以实现资产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
5.提高竞争力: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弥补自身短板,获得对方的资源和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这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增加企业的价值。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是为了实现各种动因,包括规模经济、补充自身短板、扩大市场份额等。
企业并购绩效及动因理论梳理
![企业并购绩效及动因理论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227e44f7ec4afe04a1dfea.png)
中图分类号:2 文献标识码: F7 A
一
标企业价值被低估的原因通常为以下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 起到主要决策作用的是并 率的。目 购方的控股股东或者是企业的 “ 内部人’ L 几种: ①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未能将公司的发展 管理层。 本文从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角度对 潜力完全挖掘, 管理效率低效; ②并购公司掌 传统的并购动因进行梳理总结, 再对当前我国 握内幕消息, 知晓外部市场没有的、 关于目标 公司真实价值的内部消息, 因此他们很可能对 ( 控股股东并购的理论动因 一)
企业主营业务的扩张、 产品结构和资产结构的 本, 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取得经营协同效应; 过横向并购消除强有力的竞争者, 在扩大规模 优化升级、 管理机制的转变及经营能力的提升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务增效的作 的同时提高自身占有的市场份额, 取得垄断或 等。 李志学认为, 企业的并购绩效应该分宏观、 用( 寡头地位, 这样公司便可以凭借自己的市场势 这种财务增效主要源于税收的节约、 运营 中观、 微观三个层次, 同时还应该包括“ 效率” 资本的减少、 、 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取得财 力制定垄断价格, , 获取并购收益。 另外, 该理论 “ 效益”两个方面。效率是指 “ 是否正确做了 务协同效应 。 提到的提高市场份额是提高企业相对于同行 事” ,并购是否如预期那样产生了经济效应和 2交易费用理论。 、 交易费用理论的理论基 业的其他 企业 的, 是一种 相对规模 , 非 规模 而 管理效应; 效益是指“ 是否做了正确的事”即 础为 Cs 的现代企业 理论和 Wi a s , a e l mo l n的资 仅仅指企业规模绝对数量的扩张 , i 不然所谓 的
并购的动因
![并购的动因](https://img.taocdn.com/s3/m/df27fb2ded630b1c59eeb5c8.png)
2.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是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上下游之间的并购。纵向并购的企业之间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而是供应商和需求商之间的关系。因此,纵向并购的基本特征是企业在市场整体范围内的纵向一体化。
3.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是发生在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从理论上看,混合并购的基本目的在于分散风险,寻求范围经济。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我国各行各业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想到多元化,混合并购就是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方法,为企业进入其他行业提供了有力,便捷,低风险的途径。
上面的三种并购活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目前,我国企业基本摆脱了盲目多元化的思想,更多的横向并购发生了,数据显示,横向并购在我国并购活动中的比重始终在50%左右。横向并购毫无疑问是对行业发展影响最直接的。混合并购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发展,主要发生在实力较强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混合并购情况较多的行业都有着比较好的效益,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纵向并购在我国比较不成熟,基本都在钢铁,石油等能源与基础工业行业。这些行业的原料成本对行业效益有很大影响,因此,纵向并购成为企业强化业务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实务中,并购的动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
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能够带来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整合,降低管理,原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
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
并购活动收购的不仅是企业的资产,而且获得了被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销售资源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根本提高,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有很大帮助。
6.通过收购跨入新的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投资风险
这种情况出现在混合并购模式中,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通过对其他行业的投资,不仅能有效扩充企业的经营范围,获取更广泛的市场和利润,而且能够分散因本行业竞争带来的风险。
企业并购浪潮理论及动因
![企业并购浪潮理论及动因](https://img.taocdn.com/s3/m/fe8f3c82ce2f0066f53322e2.png)
企业并购浪潮理论及动因自19世纪末开始在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家兴起并购以来,已先后经历了五次大的浪潮,使得企业并购一直是西方学术界注重的重点1。
每次并购浪潮中,企业的并购动因各不相同。
西方经济学者通过对并购浪潮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并购浪潮理论,通过企业的并购行为与其他经济因素相结合来解释并购浪潮的发生。
主要包括新古典综合理论、协同效应理论、托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并购是企业应对外部冲击和实行调整的一种手段。
西方学者经过研究还发现公司治理也是企业并购的驱动因素之一,认为随着机构持股比重的增加以及资本市场的进展使得企业的并购的防碍减少,这些因素都为企业实行并购提供了有利因素。
新古典综合理论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理论、追求市场力假说及税赋效应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从而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获得经济利益。
企业获得规模经济的原因在于通过横向并购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如使用新的技术、新的分工与协作等等。
通过纵向并购实现企业相关人员的综合利用、营销成本的节约、融资成本的节约等途径来实现。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并购能使得资源向该企业集中,使企业获得市场份额,提升了市场集中度从而获得了相对应的市场势力,以此来提升产品价格,获得垄断利润。
同时企业的并购能够实现企业跨地区经营,突破本地市场规模的限制占据另一市场地区达到垄断的目的。
税负效应理论认为猎取税负减免是企业实行并购的重要动因,一些亏损的企业因为亏损能够在若干年内补充,所以有一些大的企业想并购一些亏损企业以此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
同时该理论还认为通过实行并购还能够为资金充裕的企业找到出路。
该理论认为并购后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大于两个企业分产出之和。
其主要体现在治理的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经营的协同效应等。
治理的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当两个企业治理水平有差异时通过企业之间的并购,将会表现出治理水平的综合大于两个单个企业治理水平之和。
公司并购动机和效应分析
![公司并购动机和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0352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c.png)
(一)效率理论
5、价值低估理论(Undervaluation)
并购动因:被收购企业旳市场价值被低估 价值被低估旳原因: (1)管理层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经营潜力 (2)可能收购者拥有内幕消息,会给股票一种高于市
场价格旳估价 (3)可能是资产旳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间旳 差别引
三、并购旳作用
7、并购对就业、企业经营绩效、资源配置等 方面也有很主要旳作用。
1、我国旳经济体制与其他国家经济体制相比, 其特殊性?
2、我国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其特殊性?
3、我国企业并购旳动机旳个性?
四、我国企业旳并购动机
我国企业旳并购有其本身特殊旳背景,我国旳经济体 制改革只经历了20数年旳时间,真正进入市场经济旳 时间非常短,关税壁垒和老式旳计划经济使我国企业 旳发展模式严重背离市场,而且国有企业在经济中比 重旳绝对值较大。
根据收购对象旳不同,可将其分为股权收购和资 产收购。
股权收购一般是以收购目旳企业已发行旳股份, 或是认购目旳企业发行旳新股两种方式进行。当收购 旳股份足以到达控制目旳企业旳百分比时(取得控制
权),即可接受目旳企业,此为控股收购。
对于未取得控制权旳收购,则可称为投资、参股 或是部分收购。 此种情况下,收购方仅以进入目旳
企业旳董事会为目旳,或是可能基于投资回报率旳考 虑,或为加强双方合作关系进行旳。
而资产收购就相对要简朴些,是指收购方收购目 旳企业旳全部或部分资产,不需要承受目旳企业旳债 务。购置资产一般只涉及该企业旳固定资产、经营许 可和产品商标等,资产价值透明、将来旳隐患也相对 较少。
兼并与收购旳区别
兼并
➢两个企业间 ➢双方自愿
企业并购的理论动因分析
![企业并购的理论动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1ca47cee06eff9aff80720.png)
(3)交易费用包括:事前费用和事后费用
事前费用: • 寻找价格 • 协议的起草 • 谈判的费用 • 保障执行所需费用
事后费用 • 当交易偏离了“与契约转换曲线”相关联序列时所引起的错误应变费用;
• 当事人想退出某种契约所付出的费用; • 交易双方校正事后错误所引起的争吵费用; • 交易者发现事先确定的价格有误而需改变价格所付出的费用。 • 纠正发生需要诉诸某种规则的结构时,这种规制结构的建立和运转的费用 • 交易当事人求助于政府解决他们的冲突所花费的费用。 • 为了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费用。
2、企业简介 (1)戴姆勒-奔驰:
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பைடு நூலகம்国南部的斯图加特,拥有员 工30万人。该企业定位于中高车型,主要包括迈巴赫、奔驰系列的 高档车,企业主要的市场在欧洲。企业产量并不高,但按销售额计 算排在全球十大汽车生产厂商之内。1997年高档车、休闲车共计销 售71.5万辆,商用车销售41.7万辆,共计113.2万辆,销售收入689 亿美元,利润24亿美元,销售利润率为3.3%。
六、其他理论
1、市场势力理论 2、信息信号理论 3、避税考虑理论 4、竞争优势理论
第二节 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运营协同效应 交易费用效应 科技进步效应 企业发展动机
财务协同效应 组合协同效应 市场份额效应 管理层利益驱动
一、运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
运营协同效应: 主要是指并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所谓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 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内。
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 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并购的动因理论:一个基于价值视角的述评毛雅娟1,2,米运生1(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迄今为止,多数公司并购动因理论无法对毁损股东价值的并购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本文认为,基于价值视角对于并购动因问题展开探索有益于揭开并购之谜。
因此,本文将西方并购动因理论重新整合为两大分支——公司并购的价值创造理论与公司并购的价值毁损理论。
并且,本文在梳理国内相关研究后发现,随着我国制度环境与并购市场的完善,西方成熟并购理论在我国并购问题上的适用性必将加强,尤其是公司并购的价值毁损理论尚有较大研究空间。
关键词:公司金融学;公司并购;并购动因;价值创造;价值毁损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6-0020-05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Abstract::So far,the theory of M&A motives cannot provide sufficient explanations for the causes why acquiring firms initiate value-destruction M&As.We expect that it is contributive to investigate M&A mo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Therefore,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western literature on theory of M&A motives and categorizes it into two branches,value-cre-ation M&A theory and value-destruction M&A theory.Further,we find that the western M&A theo-ry,especially value-destruction M&A theory,can provide more explanatory power for China’s M&A phenomena under current improve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M&A markets.Keywords:Corporate Finance;Aergers and Acquistions;M&A Motives;Value Creation;Value Destruc-tion收稿日期:2010-03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号09YJC63008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号09YJA63015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号09E-14)和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号:2009S007)的资助。
作者简介:毛雅娟(1979-),女,江西南昌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投资系博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讲师,研究方向:公司并购与重组、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米运生(1972-),男,湖南溆浦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金融发展。
公司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即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被视为公司金融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企业最重要的投资行为,也是企业实施其战略的有力手段。
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对公司并购理论的研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并购理论体系。
相形之下,虽然我国的公司并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并购起步较晚,至今不过十几年的历史,但国内学者对公司并购问题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近30多年以来,国外公司金融的研究者们有关公司并购问题的解释作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大量研究已经对并购的价值创造问题达成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即公司并购并不能为主并公司股东创造短期股东财富或提升主并公司的长期绩效,这引发了人们透过现象追溯本源的兴趣,即对并购动因的探讨。
由于公司并购事件的发起人一般是主并公司,而倘若主并公司没有发起并购行为,股东价值就不至于毁损,那么对并购事件无论在发生频率或是所涉金额上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本文认为,目前多数的传统公司并购动因理论无法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对于并购动因问题的探索如果基于价值视角展开,即基于“果”探寻“因”,则更有益于揭开并购之谜。
一、公司并购的价值创造理论在早期西方并购动因理论体系中,有一类理论认为并购可以创造价值,如若对其进行梳理则可归纳为表1中的6个方面:表1传统并购动因理论的两大分支注:本文基于价值视角,对威斯通、郑光和侯格(2003)在《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一书中的兼并与要约收购理论进行了重新整合。
(一)效率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思想在于探讨有限资源如何达到最佳配置的问题,而效率理论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对企业并购进行解释的。
并购的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存在潜在效益,通常表现为企业业绩的改善或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而根据这些潜在协同效应的具体形式,效率理论又可分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战略性重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价值低估理论。
(二)信息与信号理论Bradley 等(1983)提出了并购的信息与信号理论,他们认为并购活动会散布关于目标企业股票被低估的信息并且促使市场对这些股票进行重新估价。
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假设:其一,并购传递了目标公司股权被低估的信息,就目标公司而言,并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就会有市值重估的产生,即“坐在金矿上”或“待价而沽”;其二,并购要约的公告或关于并购的谈判将向目标公司管理层传达某种信息,激励管理者应该从事更有效率的管理活动,也称为“鞭策效应”。
这一理论有助于解释无论并购最后是否成功,目标公司的价值在要约收购中总会被明显提高的现象。
(三)市场势力理论市场势力理论指并购产生于主并公司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垄断性意愿,而垄断性的来源有两方面,包括:通过并购,主并公司减少竞争对手的数量,提高市场份额,从而使行业集中度增大;通过并购,主并公司增大了生产规模,其与供应商或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随之增强。
因此,为了获得更强的市场势力,进而获得超额利润,公司并购活动成为主并公司追求垄断的结果。
(四)税盾理论税盾理论强调的税盾作用对于并购发生的解释在于当一个存在累积税收损失或税收减免的公司与另一个需要支付税收的公司合并,或低税收的一方收购高税收的一方,则可产生合理避税的效果,公司的股东价值随之增加,而增加值应该等于节税金额的现值。
(五)再分配理论再分配理论指的是公司并购会引起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并购利益从债权人转移至股东,或从一般员工转移至股东及消费者,因此,多数情况下主并公司股东作为受益人,一般都会赞成这种并购活动。
基于这一理论,McDaniel (1986)指出,企业并购并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并购中股东可能攫取了债权人的资本收益或令其承担资本损失。
而从再分配的视角上来看,并购的税盾理论也可以视为是并购利益从征税部门(政府)转移至并购企业的一种利益再分配。
(六)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企业内部资金配置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早期的代表性研究有Richardson (1960)、Alchian(1969)和Williamson(1975)等。
Williamson (1975)则给出了内部资本市场替代外部资本市场的三个理由:其一,外部资本市场在获取企业内部信息时存在障碍或成本过高,很难根据市场状况对经营进行迅速的微调,显然,内部资本市场在这些方面均占有优势;其二,内部资本市场中企业转移或配置资源的效率更高;其三,内部资本市场增强了企业避开法规限制及合理避税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
因此,通过并购实现企业集团的资本市场内部化,可以提高公司价值。
综上所述,基于公司并购的价值创造理论,西方早期的并购研究者们已经从6个方面对并购动因进行了解释,但是,当研究者们开始对公司并购现象展开实证研究时,公司并购的价值创造理论则开始受到广泛的质疑。
其中,对于“并购是否创造价值”问题的关注首先要归功于Jensen和Ruback(1983)具有开创性的研究,他们指出并购可以为目标公司带来巨大的超常收益,而主并公司获得的超常收益却近乎于零。
并且,与Jensen和Ruback(1983)具有类似观点的公司并购研究不在少数(Asquith,1983;Bradley等,1988;Dodd,1980;Firth,1980;Ruback 和Mikkelson,1984等)。
而针对近二十多年来公司并购事件展开的研究表明,公司并购给主并公司带来的价值减损正在恶化(Mitchell和Mulherin,1996;Andrade等,2001等;Moeller等,2005)。
基于上述有关公司并购结果的文献,人们发现主并公司在并购中并未为自身创造价值,而公司并购的价值创造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因此这促使研究者们透过现象对以往公司并购的价值创造理论进行反思。
二、公司并购的价值毁损理论为了弥补公司并购的价值创造理论在对并购现象解释时的缺陷,研究者们开始沿着两条理论脉络研究公司并购动因问题,其一是代理理论(Jensen 和Meckling,1976),其二是“自大(Hubris)”假说(Roll,1986),这两条理论脉络构成了公司并购的价值毁损理论,即表1中传统并购理论的第二个分支。
下面,本文对公司并购的代理理论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设分别展开述评。
(一)代理理论威斯通等(2003)将代理问题与管理主义理论归为一类,实际上管理主义理论的出现要先于代理理论①,但后者的内容涵盖了前者并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另外,本文认为并购的自由现金流假设实际上产生于代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将其作为代理理论在并购问题上的一个延伸是更为恰当的。
Jensen 和Meckling(1976)在Berle和Means(1932)提出的两权分离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代理理论,也称为代理成本理论。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具有机会主义动机的管理者会进行不当的在职消费或工作懈怠等,以牺牲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最大化自身的利益,由此产生了代理成本。
Jensen和Meckling(1976)指出,当管理者仅拥有部分企业股权或剩余求偿权时,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就会产生代理冲突,这种代理冲突可以表现为管理者工作“偷懒”或追求过度在职消费,而并购或接管可以成为缓解这一代理冲突的市场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