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车车身结构强度及刚度分析
某全铝车身客车结构强度与抗扭刚度分析
0 前言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尾气对城市 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降低汽车尾气对城市环境 的污染已刻不容缓[1]。
对电动客车而言,与传统的柴油车相比,目前 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续航里程不足等。而汽车 轻量化不仅可以有效缓解 污染问题,还可以很好 地降低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充分利用电池的能 量利用率。对于汽车轻量化,汽车车身的五大片所 承受的载荷较小,采用全铝车身来替代汽车的钢车 身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方法。众所周知,铝的力学性 能较钢的力学性能而言,其强度和刚度都略有偏 弱。针对钢车的整车分析,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文 章[2-5],而对全铝车身结构的分析,目前相对偏少。 因此本文以某全铝车身客车为例,分别从结构的强 度和刚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确保全铝车身结 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对于该工况,限制左后轮所有的平动自由度,限制 左前轮横向及垂向的自由度,限制右后轮纵向及垂 向的自由度,限制右前轮垂向自由度。将上述载荷 施加到车体对应的节点上,得到的整车以及车身的 应力分布如图 2、图 3 所示。
图 4 转向工况整车应力云图
· 58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铝加工》
2019 年第 4 期总第 249 期
技术工程
节点上,得到的整车以及车身的应力分布如图 8、 图 9 所示。
图 5 转向工况全铝车身应力云图
从云图分布可以看出,在转向工况时,应力最 大值出现在底架后车桥右侧的小立柱与纵梁的焊接 部位,最大值为 112MPa;铝制车身部分最大应力 为 79MPa,出现在右侧围后部立柱铆接孔附近的加 强筋部位,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满足强度要求。 2.3 制动工况
表 2 有限元模型参数
车载测试中的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测试技术
车载测试中的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测试技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的安全性能及各种性能指标的测试已成为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重视的焦点。
而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车载测试中的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测试技术,并探讨其在汽车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一、背景介绍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是指汽车车身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的抗变形与抗破坏能力。
它们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能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车身结构的强度与刚度进行准确的测试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二、测试方法1. 静态弯曲测试静态弯曲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通过在汽车车身上施加静载来评估车身的强度与刚度。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的不同载荷,如悬架系统的压力、载荷和冲击力。
通过测量汽车车身的形变和应力分布,可以评估车身的强度和刚度。
2. 动态碰撞测试动态碰撞测试是一种用来评估车身结构强度和刚度的重要测试方法。
在这种测试中,使用碰撞试验装置模拟不同方向和速度的碰撞情况,以评估车身在碰撞时的变形和损坏情况。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改进车辆的结构,提高碰撞时的安全性能。
3. 模态测试模态测试用于评估车身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包括固有频率、固有振型和振动模态等信息。
通过模态测试可以了解车身结构的刚度及其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特性,以及确定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对于优化车身结构以提高刚度和减少振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技术应用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测试技术在汽车设计与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评估和改进车辆结构,确保车辆在日常使用和不同情况下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其次,这些测试结果还可以为汽车工程师提供重要的数据,用于优化车身结构,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现代汽车制造业中还出现了车载测试设备的发展,这些设备可以模拟不同的驾驶条件和道路状况,以评估车辆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这为汽车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客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
客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引言客车是一种用于运输大量乘客的交通工具,其车身结构的设计和构造对于乘客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客车车身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设计考虑因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客车的设计原理和相关技术。
车身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客车车身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以下是客车车身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车身骨架是客车车身的主要支撑结构,其目的是提供车身的刚性和稳定性。
通常采用钢材或铝合金等高强度材料制成,通过焊接和螺栓连接等方式组装。
车身壳体车身壳体是客车车身的外部覆盖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乘客和货物免受外部环境的侵害。
车身壳体通常由钢板或铝板等材料制成,并覆盖在车身骨架上。
车门和窗户车门和窗户是客车车身的出入口和通风窗口,其设计需要考虑开关方便、密封性好和安全性高等因素。
车门通常采用滑动门或旋转门,而窗户则通常采用拉伸式或推拉式设计。
车顶和地板是客车车身的顶部和底部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防水、保温、隔音和抗震等要求。
车顶通常采用弯曲或平坦的设计,而地板则采用防滑和吸音材料,并配有通风孔和排水系统。
车身设计考虑因素在客车车身的设计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以确保车身的性能和安全性。
结构强度和刚度客车车身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行驶过程中的各种静态和动态载荷。
这可通过合理选取材料和设计结构来实现,例如在关键部位添加加强筋或采用抗弯设计。
客舱空间和布局客车车身的设计应考虑乘客的舒适感和空间利用效率。
合理的客舱布局可以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并且最大程度地利用车身空间,例如通过座椅折叠和储物空间设计等。
安全性和碰撞防护客车车身的设计应考虑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
这包括提供较好的防撞能力和抗侧滑能力,以及采用合适的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等被动安全装置。
节能和环保客车车身的设计应尽量减少空气动力阻力和重量,以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
这可以通过优化车身外形和材料选择来实现,例如采用流线型外观和轻量化材料。
基于有限元的全承载式客车车身强度刚度分析
模 工作量 大。综合两 种情况 ,本文 以壳单元 为主 ,辅 以必要 的梁 单元和 弹簧单元 。全承载 式客车有 限元 分 析按 以下步骤进行 。 1 )掌握所研 究对象的结构特点 :车身骨架 由六 部
载式车身骨架 与其他两 种车身结 构相 比 ,其突 出特 点 是 没有相对独立 的底盘 车架 ,客 车载荷 主要 靠 由小截
面 型材 焊接而成 的封 闭骨架承受 。所 以全 承载式客 车
分组 成 :前 、后 围,左 、右侧 围 ,顶盖 和底 架 。其 多
数是 由几种矩形钢 管焊接而成 ,如3 X5 1 、4 0 0 . 0X X 5 5 ×1 、5 5 ×2 等 ,顶盖有安装空调和 内行李架 0 . 0 0 . 5 X 0 的埋块 。侧 围设计 有连接 座椅 的带 凹槽铝板 。底架行 李舱等处设计有增强作用 的三角板 。
sr n t n r in l t n s ft emo o o u usb d a nb n n n r in o r t g c n iins te gh a dt so a i e so h n c q eb o yf mei e dig a dt so pe ai o d to o sf l o n
2)利用 C E 析软 件 与 三维 建模 软 件 的接 口技 A分 术 ,将 客 车车 身 骨 架 三维 几 何模 型 的I E 格 式导 人 GS
H P R EH Y E M S 软件 中。HY E ME H P R S 模块最显著 的特点 是 具有强大 的有 限元 网格前 、后处理 功能 ,以不同截
车身必 须具有足 够的强度 ,保证其使 用寿命 和足够 的 刚度 ,以保证其使用要求 。
汽车车身强度与刚度分析与优化
汽车车身强度与刚度分析与优化汽车车身的强度和刚度是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强度和刚度的优化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对汽车车身强度和刚度的分析与优化进行探讨。
汽车车身的强度是指车身在承受外部载荷时的抗变形和抗破坏能力。
强度分析主要包括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静力学分析是指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来评估车身的强度。
动力学分析是指在运动状态下,通过模拟车辆行驶时的各种载荷和振动条件,来评估车身的强度。
强度分析的目标是确定车身的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以确保车身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破坏。
汽车车身的刚度是指车身对外部载荷的响应能力。
刚度分析主要包括静态刚度分析和动态刚度分析。
静态刚度分析是指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应力和变形的关系来评估车身的刚度。
动态刚度分析是指在运动状态下,通过模拟车辆行驶时的各种载荷和振动条件,来评估车身的刚度。
刚度分析的目标是确定车身的刚度系数,以确保车身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为了优化汽车车身的强度和刚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来提高车身的强度和刚度。
高强度钢材、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以用于车身的关键部位,提高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其次,可以通过优化车身结构来提高强度和刚度。
例如,增加加强筋和支撑结构,提高车身的整体刚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焊接和连接工艺,减少焊接接头的应力集中,提高车身的强度和刚度。
最后,可以通过模拟和仿真分析来优化车身的强度和刚度。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对车身进行各种载荷和振动条件的仿真分析,以评估车身的强度和刚度,并进行优化设计。
总之,汽车车身的强度和刚度是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通过强度和刚度的分析与优化,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材料的选择、结构的优化和仿真分析等方法可以用于优化车身的强度和刚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车身的强度和刚度将不断提高,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汽车车身结构的强度与刚度优化
汽车车身结构的强度与刚度优化汽车的车身结构对于汽车的强度和刚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强度和刚度是指汽车车身在受力情况下抵抗外界力量的能力和保持形状稳定度的能力。
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汽车制造商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对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优化。
本文将就汽车车身结构的强度与刚度优化进行探讨。
一、汽车车身的强度优化汽车车身作为汽车的主要承载部件之一,其强度优化是保证汽车在受到碰撞等外部力量时保持结构完整的关键因素。
强度优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与设计:汽车车身主要采用高强度钢材料,例如高强度钢板和高强度铝合金等,以提高车身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同时,结构设计上考虑到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合理选择截面形状和连接方式,以增加车身整体的强度。
2. 刚性车身框架:刚性车身框架是汽车车身结构的基础,通过合理设计框架的形状和加强梁的设置,可以提高车身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此外,采用焊接、胶接等粘接技术可以增加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刚性。
3. 正确的加强部位:在车身结构中,对于承受较大载荷的部位,如前后防撞梁、侧门梁等,在设计中应给予特别加强,以增加这些部位的强度和刚度,保护乘客在碰撞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二、汽车车身的刚度优化刚度优化是指汽车车身在受到力量作用时保持形状稳定度的能力。
刚度优化能够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度,有利于车辆稳定行驶。
以下是刚度优化的主要方面:1. 车身阻尼控制:通过在车身结构中增加阻尼材料或减振器等装置,可以有效减少车身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共振现象,提高车身的刚度。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和震动,提高乘坐舒适度。
2. 车身加强件设置:在车身结构中适当设置加强件,如抗扭转梁、加强筋等,可以增加车身整体的刚度。
这样有利于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并降低车身变形的可能性。
3. 材料选择与设计: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设计,以提高车身的刚度。
比如,在车身设计中采用单体式设计,将车身各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以增加车身的整体刚度。
客车车身结构强度及刚度分析
( 整体坐标系的建立 。 1 ) 以通过前轴中心线的垂 直平面与客车纵向对称面的交线与车架上平面的交 点为坐标原点 ; 以客车前进的反方 向为 X轴 的正方 向;以从原点 垂直 向上的直线为 z轴的正方 向 ; 由 右手定则确定 Y轴。 ( 根据 以上模 型简化原则 , 2 ) 首先建立 了整车骨 架几何关系模 型,使车身从前到后形成完整的力学 框架。目前国内大客车车身骨架多为矩形或异形钢 管焊接而成的空间刚架结构 , 其空间关系极其复杂 , 且断面形式多样 , 因此 , 空间梁单元是首选计算模型 单元。 若考虑到底架结构的复杂性 , 可采用更精确的 板单元建模计算 。 型节点总数约为 4 30 单元总 模 20 (
21 模 型 的建 立 .
建立车身骨架的有 限元模型时 , 既要如实地反 映客车车身实际结构的重要力学特性 , 又要尽 量采 用较少的单元和简单的单元形态 , 以保证较高的计 算精度及缩小解题规模 。 该型客车为三段式底架车身结构 , 其空间结构复 杂, 在建立力学模型时, 需要对其作适当的简化处理。 () 1 将车身骨架简化为空间框架结构。对车身
d sg f h u o ysr c u e e ino eb sb d t t r . t u
Ke o d : u ;b sb d ; nt lme tmeh d yW r s b s u o y f i ee n to i e
车身是 客车的承载 主体 , 是关键总成 , 因此 , 车
L N Ru— a I i ln.C N Yu l HE —i e
( fi nvr t o eh ooy H fi2 0 0 , hn) He i sy f c n l , e 30 9 C ia eU e i T g e
汽车车身节点刚度和强度数值分析
模 具 技 术 2 0 1 3 . N o . 4
0
引 言
车 身 结 构 分 析 已贯 穿 到 车 身 结 构 设 计 的全
达 到这 些 要 求 , 需 将 优 化 设 计 思 想 和 技 术 应 用 贯穿 于整 个 车 身设 计 的全 过 程 L 3 。 ] 。 在原有 的车 身结 构 的基 础 上 , 研 究 使 用 全
过程 , 在 车 身 结 构 设 计 初 期 的 概 念 设 计 阶 段 就 被 用 于 指 导设 计 , 不再仅仅 是后期 校验 的工具 , 从 而大 大缩 短 了车 身 的研 制周 期[ 】 ] 。近年 来 , 我 国 的 汽车 工 业 正 处 于 蓬 勃 发 展 的 重 要 时 期[ 2 ] 。轻 量 化 的要 求 和 对 舒 适 性 及 安 全 性 要 求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4 9 3 4 ( 2 0 1 3 ) 0 4 — 0 0 0 1 — 0 6
汽 车 车 身 节 点 刚度 和 强 度数 值 分析
辛 沛森 ,陆 彬 ,韩 先 洪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塑 性 成 形 技 术 与 装 备 研 究 院 , 上 海 2 0 0 0 3 0 ) 摘 要 :为 了研 究使 用 全 铝 结 构 代 替 原 来 的钢 结构 车 身 的 可 行 性 , 提 出 用 于 节 点 刚度
j o i n t s t r e n g t h i s n o t d i s t i n c t . Ke y wo r d s : c a r b o d y j o i n t ; s t i f f n e s s ;s t r e n g t h;n u me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客车车身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18
客车车身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客车车身结构设计与强度要求越来越高。
车身是客车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客车的主要承载主体,在一定程度直接影响着客车的使用性能与安全。
因此,只有保证客车的强度,优化车身结构设计,才可以延长客车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本文从多个角度与层面就客车车身结构设计与强度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客车车身;结构设计;强度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让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汽车行业不断开放新品种与服务。
当前,安全、节能、环保成为了汽车工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对客车身结构设计与强度控制方法面临着严峻挑战。
本文在保证车身结构强度基础之上,对新能源客车车身进行优化设计,希望给相关认识提供借鉴与帮助。
1.车身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现阶段,各大汽车企业对汽车也越来越重视汽车车身强度结构的设计,在保证汽车质量与性能基础之上,对车身强度效果进行设计与研究。
在汽车装配过程中,经常发生强度问题引发汽车质量,也就是说有时候客车车身结构与客车质量是相互冲突的,所以,当前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任何保证汽车质量又达到人们满意的承受力,对客车车身强度和刚度进行合理设计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
所以需要对客车制造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内外结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借助生产部门的MES系统对内外结构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还要收集装配现场的问题分布情况,并且建立车身骨架的有限元模型,要建立减少单元和结构之间的重力,还必须考量反应客车车身实际结构的重力学特点,并且收集客车结构强度与刚度的比重信息,在完成相应数据收集之后,采用折线图或者条形图的方式具体分析数据,通过对客车车身客结构数据进行全方面分析与整理处理,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并形成相应的书面材料,为后期的调查以及其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图1 有限元模型二、客车载荷的处理分析车身是客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承受着客车以及客车内所有的重力,目前,我国对客车车身结构设计与载荷承受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技术手段与系统运行还不够成熟。
客车的强度与刚度分析文献综述
某客车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文献综述一课题意义车架将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等各个主要组成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是汽车的关键承载部件, 它承受的载荷包括汽车自身的质量和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扭曲、惯性力等. 车架设计和校核以前多采用简化力学模型, 且主要考虑静力分析, 由于车架的结构和受力的复杂性, 合理的设计目标很难实现.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国内汽车行业将有限元技术应用于车架强度计算, 但汽车的行驶工况非常复杂, 不可能完全模拟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所有工况. 因此, 本文着重分析客车车架在匀速、扭转、紧急制动、急速转弯等几种典型工况下的承受载荷情况和变形情况, 所得结果可直接用于汽车设计的改进和性能评价.结合全承载客车的开发,应用有限元分析工具建立该车车身结构的CAE模型, 并对该车进行静态工况计算及模态分析。
指出该车在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分析比较,说明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客车车身结构型式按承载方式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全承载式。
三种结构型式在承载方式、结构设计原理以及加工制造工艺上均有明显不同。
全承载式车身骨架与其他两种车身结构相比,其突出特点是没有相对独立的底盘车架,客车载荷主要靠由小截面型材焊接而成的封闭骨架承受。
所以全承载式客车车身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其使用寿命和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其使用要求。
二课题的发展情况1匀速直线行驶工况匀速直线行驶工况的计算主要是对客车满载状态下( 也称满载纯弯曲工况) 四轮着地时的结构抗弯强度进行校核, 可以了解客车在良好路面下匀速直线行驶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用车身骨架质量和载荷乘以动载系数( 本文动载系数取25) , 方向竖直向下, 以模拟客车在此工况产生的对称垂直动载荷. 在分析时, 为了防止车身刚体位移淹没车身的弹性位移, 所选择的工况在弯曲工况的基础上忽略钢板弹簧、轮胎的刚度和前、后桥的重量[1].有限元分析模型的4个支承点分别取在对应车轮的轴心, 工况分析可以只约束4个支承点处在整体坐标系中的Z方向的平动自由度. 如图1为匀速直线行驶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2扭转工况扭转工况的计算主要考虑一轮悬空时施加在车架上的扭矩的作用. 根据客车实际行驶情况, 一般考虑左、右前轮分别悬空.扭转工况下载荷的处理方式与车身静弯曲工况相同. 模拟某轮悬空的方法是: 释放悬空轮的全部自由度约束, 约束其它3个支承点的相应平动自由度[2]. 图2~ 7 ( 见82页) 为左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 图8~13 ( 见82、83页) 为右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 表1为扭转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表1扭转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名称最大应力值(MPa)左前轮悬空右前轮悬空右侧围 131 60左侧围 124 58顶盖 123 55车架 79 35前围 70 30后围 56 333紧急制动工况紧急制动工况的计算主要考虑: 当客车以最大制动加速度07g制动时, 地面制动力对车身的影响.载荷处理与静态弯曲工况基本相同. 约束的处理方法是: 约束4个支承点处的全部Z方向的平动自由度,约束前后轮支承点的X方向的平动自由度.4急速转弯工况急速转弯工况的计算主要考虑: 当客车以最大转向加速度04g转弯时, 惯性力对车身的影响. 载荷处理的方法同紧急制动工况类似, 只是将纵向的制动力影响改为横向的惯性力影响, 制动加速度07g改为向心加速度04g, 用于模拟转向惯性力对车身的影响[3].约束的处理: 约束各支承点处的Z方向的平动自由度, 放松所有的转动自由度.如图18、图19为左急速转弯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 图20、图21为右急转弯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 表2为4种典型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结果表明, 该车身骨架的强度有足够表2四种典型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名称最大应力值(MPa)静弯曲工况扭转工况紧急制动工况急速转弯工况的余量. 需要强调的是, 在扭转工况下, 车身各部分的最大应力都出现在左前轮悬空的工况下, 原因主要是该车型结构上的不对称造成的. 急速转弯工况的最大应力是综合考虑了两种不同情况而得出的结果. 实际上, 本模型由于略去了蒙皮和非承载构件的影响, 因此所计算的车身强度和刚度比实际偏低. 从节省材料的角度来说, 应当可以对其结构进行优化. 在该车型的前后轴距基本不变、车门位置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合理安排载荷的分布位置, 根据计算所得到的结果, 适当调整车身骨架各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改变梁截面的惯性矩, 尽可能满足各处等强度和等扭转刚度要求, 以达到充分利用材料、降低整车重量目的.右侧围 15 131 26 32左侧围 15 124 28 34顶盖 8 123 25 2 239车架 13 79 43 21 3前围 7 6 70 22 4 229后围 309 56 47 31 21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在建立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时, 为避免问题过于复杂, 在尽可能如实反映车身结构主要力学特征的前提下, 根据车身的结构和承载特点对模型进行适当的简化。
汽车车身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与设计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2)将数字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 利用CATIA、Pro/E等软件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之间的数据传输,
实现CAD与CAE软件的无缝连接,在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前提下,对已经建 立的车身数字模型可在CAD软件中做适当简化处理,主要为以后网格划分 提供方便,减少计算机计算时间。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汽车疲劳寿命预测仿真流程图
第3章 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4. 车身刚度分析
(1)车身刚度定义 车身刚度是车身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即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的力。 现代汽车车身结构一般由薄钢板,通过焊接、铆接、粘接等工艺连接而成。
其刚度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质(密度、弹性模量等)、构件截面形状(开口/ 闭 口截面)、截面的弯曲惯性矩、扭转惯性矩有关,还与连接方式(焊接、 铆接 和粘接)、接头设计和板料厚度有关。
图为帕萨特B8车身结构,采用新材料实现了车身轻量化。
第3章 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实际上,白车身强度的判别标准,需要根据各工况下应力值大小、各工 况发生的概率、零部件的材料性能、零部件的表面质量以及相似车型、相 似 部位的试验结果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3. 车身疲劳强度分析
➢ 概念设计阶段可以先采用静态分析,静载荷乘以适当的动载荷系数和安全 系数得到动态的等效载荷,进行结构的等效动态设计;详细设计阶段 则 需要对结构大变形或振动响应进行直接的动态分析。
➢ 在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设计时,通常以几种典型的工况为例进行分析,如 弯曲工况、扭转工况、紧急转弯工况、紧急制动工况等。
3.2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客车车身结构件对整车刚度的影响
标 是指 该结 构件 对车 身刚度 影 响 的绝对数 值大小 : 相 对评 价指 标足 指对 于同一 单 位质 量的结 构件 对车
身刚 度影 响 的大 小 , 刚度 对该 结 构 件 变 化 反 应 的 即
灵 敏程度 。
车身各部 分结 构 件对弯 曲刚度 影响 的绝 对评 价
指 标定 义为 底架 纵梁 的 中部 和 后悬 两处最 大 挠度 的
维普资讯
汽
△d 一d m
车
J 程 一
2I 年 ( O2 J 第 卷 ) 第 2 期
表 1 客 车车身 分析 所选 结构 件质 量 比重
部 什 总 部 件总 质 苗 变化 部 件 质 量 娈 部 件 名 称 质 量 / 顶 盖 蒙 应 叶 问纵 粱 J 顶 盖 部 分 侧 边纵 梁
Th r f r t i i or n o me t t e r q ie n s o h tfn s n i i a u o y s r c u e d in. e e o e i s mp t t t e h e u r me t f t e s i e s i n t l b a i s b d tu t r e g s I h s p p rt e e e t f v r u tu t a a t o h s i n s f b b d a e t d e s s e a n t i a e ,h f cs o a i s sr c u l p rs n t o r e t f e o u s s o y r su i d y tm ‘ t a l o c i v n u c s f l d sg . i l f r a he i g s c e s u e i c y n K e wo d : B s b d y rs u—o y S r c u e a a y i tu t r n l ss S if e s tfn s
客车车身骨架结构类型
客车车身骨架结构类型整体式骨架结构整体式骨架结构以整体车身为承力构件,车身外板直接与骨架连接,共同承担载荷。
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在于强度高、刚性好、质量轻,但不利于局部维修。
单层骨架结构:车身骨架由单层钢板冲压件组成,外板与骨架直接焊接。
这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但强度不如其他类型骨架结构。
双层骨架结构:在单层骨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层外骨架,外骨架与车身外板连接,提高了车身骨架的强度和刚性。
非整体式骨架结构非整体式骨架结构将车身骨架和车身外板分开,车身骨架承担主要载荷,车身外板主要起围护作用。
这种结构形式优点在于局部维修方便、成本低,但强度和刚性不如整体式骨架结构。
板框式车身结构:车身骨架由板件和型材组成,外板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与骨架连接。
这种结构强度适中、刚性较好,局部维修方便。
桁架式车身结构:车身骨架由桁架结构组成,桁架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外板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与桁架连接。
这种结构强度高、刚性好,但重量较大、成本较高。
其他类型的骨架结构除了整体式和非整体式骨架结构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客车骨架结构,包括:笼式车身结构:车身骨架由多层框架组成,框架之间通过交叉支撑连接,外板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与框架连接。
这种结构强度高、刚性好,但重量较大、成本较高。
空间桁架车身结构:车身骨架由空间桁架结构组成,桁架之间的连接点形成节点,外板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与节点连接。
这种结构强度高、刚性好,重量轻、成本较低。
复合材料骨架结构:车身骨架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轻质等优点,但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骨架结构材料客车骨架结构常用的材料有钢、铝合金、复合材料等。
钢:强度高、刚性好、成本低,但密度大、重量较大。
铝合金:强度高、比强度高、耐腐蚀,但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复合材料:强度高、比强度高、轻质,但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骨架结构设计客车骨架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载荷:包括各种工况下的载荷,如乘客载荷、行李载荷、风载荷、惯性载荷等。
客车车身骨架结构刚度特性分析
固定 。 轴 间加一极 限扭矩 ( 轴负 荷 的一半乘 以轮 前 前
距 ) 相 当于 客车 单 轮悬 空 的极 限 受力 情 况 , 拟 客 。 模 车在 崎 岖不平 的道路 上低速 行驶 时 产生 的斜对 称 垂 直 载荷 。
22 动态 刚度 特性 研究 .
些 简化【 为 了能 比较精 确地 反应 车身 骨架 的实 际 1 ] 。
受力情 况 .选用 三维 线性 有 限应变 梁单 元 B a 8 e m1 8
建立其 有 限元模 型 .该单元 支持 简单 的截面定 义 方
式 。 利 于减 少建 模 过 程 的工 作 量 : 于 车载 设 备 , 有 对
身 骨架 的受 力 情 况 也 比较 复 杂 .特 别 是 在 高低 不 平 、 岖 起 伏 的道 路 上 行 驶 时 。 身 骨架 反 复受 到 崎 车
扭转 。 生成为车架强度 、 产 刚度 主要 问题 的反 复 约 束扭 转应 力 。 车身 结构 刚 度是 指 车 身结 构反 映 出 的
维普资讯
客 车 骨 结 刚 特 分 潘 车 身 架 构 度 性 析/ 震. 琴 石
设 计 - 突 礤
霉 牵 牵, 骨 鬃 绪
潘 震. 石 琴
糙 辩 糖
( 肥工业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肥 206 ) 合 合 30 9
摘 要 : 论 了客 车 车 身 骨 架 有 限元 模 型 的建 立及 其 实 验 验 证 , 此 基 础 上 对 车 身 骨 架 结 构 进 行 了水 平 弯 曲 、 限 扭 讨 在 极 转工 况 的模 拟 计 算 , 到 结 构 的 应 力 、 变 、 矩 和 弯矩 分 布 情 况 。进 行 了模 态 分析 , 得 车 身骨 架 的模 态 参 数 之 后 , 得 应 扭 获
XML6121客车整车强度、刚度及模态有限元分析
() 1 将车身简化为空间梁框架结构 ( 即采 用 梁单元建模 ) 忽略车身蒙皮及玻璃对车身总体 ,
力学特性 ( 度、 强 刚度 等) 分析基 础上 的科 学依 据¨ 。在新车型的开发设计 中, 。 如何判断车身结
构设计的合理性及车身结构静 、 动态性能的优劣 , 并对车身结构设 计进行优化 ,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 工 作 ] 。本 文应 用 有 限 元 分 析 软 件 对 厦 门 金 龙
作者简介 : 姚成 (9 7一) 男 ( ) 17 , 汉 ,安徽 安庆人 ,工程 师
3 8
福建 工程 学 院学报
司得
下 =KM
第 6卷
响较小 的非 承载件 , : 如 车顶及 车身 侧 围的一些 承
载较小 的连接杆和支撑件。 本文并没有采用全壳单元建立整车身模型 , 主要是考虑工程实际中所需计算周期 以及工作量 的问题 , 工程 实际中, 往往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控制新车开发周
mo e f h o yo u d lo eb d f sXML 1 1 tt n d l n lsso o yweep r r d t b 6 2 .Sai a dmo a a ay e fheb d r ef me .T eP — c t o h O
tn il r b e a g t C U" n t e d sg i g we ep o o e .T e r s l h w t a e i r v d e t o lmst t ap h mih C Ii e in n r r p s d h e u t s o t h O h s h t mp o e p o r m sef cie a d r ao a l . rga i f t n e sn be e v Ke wo d :b s e m lme t h l u i;f i lme ta ay i y r s u ;b a e e n ;s el nt i t e e n l s n e n s
大客车车身结构强度及刚度分析
大客车车身结构强度及刚度分析何志刚(江苏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摘 要:用有限元法对某半承载式大客车车身刚度、强度进行了分析,用电测量技术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
分析了车身骨架结构中杆件的布置位置及截面形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车身承受弯曲载荷时,其骨架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均较小,而在弯扭组合工况下,骨架结构中的应力和变形均有大幅度的增加,最大变形量出现在开口较大的门窗附近。
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计算模型正确,计算结果可信,为对大客车车身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客车;车身;有限元法;电测量中图分类号:U463 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4414(2001)04 0004 031 客车车身的有限元计算模型[1]1 1 有限元建模的简化应用ANSYS 程序及车身结构模型化方面成功的经验,选取某半承载框架式结构的大客车为研究对象,该车整个骨架由矩形钢管以及钢板冲压件通过焊接而成。
建立模型时取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点、集中载荷的作用点作为有限元计算模型的节点,并作了如下简化:略去功能件和非承载构件,以直梁单元分段模拟原曲梁。
对于两个靠得很近但并不重合的交叉连接点简化为一个节点处理。
!对截面的形状作适当的简化。
对于结构上的孔、台肩、凹槽、翻边在截面形状特性等效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对截面特性影响不大的特征予以忽略。
∀车架是由一系列薄壁件组成的结构。
为符合实际情况,故用板壳单元来离散车架结构[2]。
对于边界条件的处理如下:钢板弹簧除了作弹性元件外,还起导向作用,因此其在各个方向上均有刚度,且其在其它方向上的刚度要比垂直方向上的刚度大得多。
故用刚性梁#柔性梁结构模拟钢板弹簧。
在约束处理中忽略轮胎的变形。
弯曲工况下,四车轮Z 向平动自由度被约束,左前轮另外自由度全部被约束,右前轮X 向平动自由度和右后轮Y 向平动自由度被约束。
左轮悬空弯扭工况下,左前轮6个自由度全部被约束,右前轮X 、Z 向平动自由度和右后轮Y 、Z 向平动自由度被约束。
客车车身变形和车身刚度分析
图5(a)所示的8个小圆面为实现结构件刚性连接的共用面,其网 格分别与两结构件的网格形成连接; 图5(b)所示的缝焊连接的模拟是,将两结构件相连的部分粘接 (glue)在一起。
弯曲和弯扭联合工况的刚度计算
• 弯曲工况下7)。 • 弯扭工况下,左前轮悬空,变形最大部位产生在底架左前端,其值 为5.778mm(图8)。
满载的模态分析
• 为用于谱分析,考虑汽车满载行驶时的运行工况 为用于谱分析, 将乘员、座椅、 ,将乘员、座椅、行礼和发动机等附加质量按质 量元mass21 分布;车身的前十阶模态计算举例 分布; 量元 如图9 所示。 如图 所示。
图9 满载情况的车身约束模态振型举例
图10 后行李箱的变形对比
弯曲工况下的最大变形
量在车身尾部和车顶空调家 在横梁节点处。 在横梁节点处。 扭转工况下,根据各节 方向的位移, 点z方向的位移,可以计算出 方向的位移 轴间车身相对扭转角、 轴间车身相对扭转角、底架 纵梁轴间相对扭转角和全车 相对扭转角, 相对扭转角,并据此得出车 身扭转刚度。 身扭转刚度。
。
另外,还可根据计算结果检查门框、侧围窗框、 另外,还可根据计算结果检查门框、侧围窗框、前后 围窗框对角线方向的变形量。 围窗框对角线方向的变形量。
9.4.2
客车车身变形和车身刚度分析
与轿车类似, 与轿车类似,客车车身变形一般也是指弯曲变 扭转变形和门窗的开口变形。 形、扭转变形和门窗的开口变形。 • 通过分析计算可以了解弯曲与扭转等工况下车 身各处的位移量,据此评价车身刚度的特性。 身各处的位移量,据此评价车身刚度的特性。 • 弯曲刚度可以采用车身在竖向载荷作用下产生 的扰度值开定义, 的扰度值开定义,或者用单位轴距下最大扰度值 来评价。 来评价。 • 扭转刚度可以采用车身所产生的扭转角来定义 或者用单位轴距间相对扭转角来评价。 ,或者用单位轴距间相对扭转角来评价。 •
汽车车身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分析
汽车车身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分析汽车的车身结构是保证安全和性能的基础之一。
车身的强度和刚度对汽车在碰撞、行驶和悬挂系统上承受的力量和压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汽车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探讨对车辆性能和安全的影响。
一、强度分析汽车车身的强度是指其在受到外部力量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强度分析需要考虑车身所承受的各种载荷,如碰撞、颠簸、悬挂系统的负载等。
其中,碰撞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1. 碰撞强度分析碰撞是指车辆在发生事故时所受到的撞击力。
车身的碰撞强度取决于车身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
高强度钢材料的运用可以提高车身的碰撞强度,并减少碰撞事故对乘车人员的伤害。
2. 抗压强度分析抗压强度是指车身在受到压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汽车行驶中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压力,而高强度材料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车身的抗压强度,确保车辆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刚度分析汽车车身的刚度是指其抵抗形变的能力。
刚度分析需要考虑车身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扭转、弯曲和弯矩等力的影响。
1. 扭转刚度分析扭转刚度是指车身在受到扭转力作用下不发生过大形变的能力。
合适的车身刚度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2. 弯曲刚度分析弯曲刚度是指车身在受到弯曲力作用下不发生过大形变的能力。
合理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可以提高车身的弯曲刚度,从而提升汽车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3. 弯矩刚度分析弯矩刚度是指车身在受到弯矩力作用下不发生过大形变的能力。
弯矩力通常来自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不平路面,因此,合适的刚度设计可以提高车身的抗颠簸性能和悬挂系统的工作效果。
三、强度与刚度的影响汽车车身的强度和刚度不仅影响车辆的性能,还直接关系到乘员的安全。
1. 性能影响强度和刚度的增加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加速性能和制动性能。
车身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决定了车辆在转弯和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响应灵敏度。
2. 安全影响强度和刚度的提高可以增加车辆在碰撞事故中乘员的保护能力。
客车车身系统设计规范
客车车身系统设计规范一、概述在汽车设计中,车身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起到了保护车内乘客和货物的作用,还要满足驾驶员对操控性能和车内空间的要求。
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客车车身系统对于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车身结构、材料选择、疲劳性能及安全性等方面,对客车车身系统的设计规范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车身结构设计规范1.综合设计:车身结构设计应考虑车辆的外形美观、空气动力学性能、阻力系数和稳定性。
同时,也要考虑到制造、安装和维修的便利性。
2.强度设计:车身结构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发生变形、变黄、裂纹等破坏,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
3.刚度设计:车身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抗弯刚度和抗侧倾刚度,以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4.安全设计:车身结构应具备良好的抗碰撞性能,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后部碰撞。
同时,也要考虑乘员乘车和行李物品固定的安全性。
三、材料选择规范1.轻量化材料:应尽量选择轻质高强度材料,以减轻车身自重,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2.耐蚀材料:车身结构设计应选用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以延长车身的使用寿命。
3.合理搭配:在车身结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部位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不同部位的强度、刚度、耐磨性、防撞性等要求。
四、疲劳性能规范1.考虑疲劳寿命:车身结构设计应考虑到车身在长期使用中的疲劳寿命,选择具有良好疲劳性能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形式。
2.疲劳试验:车身结构设计完成后,应进行疲劳试验,验证其疲劳寿命和强度,以确保车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疲劳优化:根据疲劳试验结果,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疲劳寿命和安全性。
五、安全性规范1.碰撞安全性:车身结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碰撞安全性规定,确保车辆在碰撞事故中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并减少乘员受伤的可能性。
2.人身保护:车身内部应设置防护装置,以减少乘员碰撞时的直接伤害,如安全气囊、安全带等。
汽车车身结构强度及刚度测试与分析
汽车车身结构强度及刚度测试与分析Introduction汽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而汽车的车身结构强度及刚度测试与分析是确保汽车行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车身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概念入手,介绍测试方法和分析结果。
Chapter 1:车身结构强度车身结构强度是指汽车车身在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下,不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的能力。
主要有以下两种测试方法:1.1 静态载荷测试静态载荷测试是指在静止状态下给汽车车身施加所需的载荷,来测试车身在承受一定载荷时的强度。
该测试方法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测试方案,施加一定量的静载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记录相应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1.2 动态载荷测试动态载荷测试是指给汽车车身施加一定的动态载荷,如颠簸、振动等。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观察和记录车身的变形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得出车身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测试方法检测汽车车身的耐久性。
Chapter 2:车身刚度车身刚度是指汽车车身在承受外部载荷时,不会出现过度变形,反而会发生略微的弹性变形或位移。
车身刚度测试也有以下两种测试方法:2.1 静态刚度测试静态刚度测试是指在静止状态下给汽车车身施加一定的力,观察车身的变形情况。
通过测试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车身刚度的数据。
该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并成为了测量标准。
2.2 动态刚度测试动态刚度测试是指在汽车行驶时,观测车身变形的情况。
测试人员通过动态载荷或模拟道路振动进行测试,然后记录分析数据,最终得出车身刚度数据。
这种测试方法常用于高速公路,测试车辆的悬挂系统刚度和实际的车身刚度数据。
Chapter 3:测试结果分析在进行完车身结构强度和刚度测试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 分析强度和刚度的数据根据测试数据综合分析车身的强度和刚度,判断是否满足车辆的安全标准。
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就需要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进行整改。
3.2 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影响车身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因素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客车车身结构强度及刚度分析
作者:斯彩霞杨绪红
近年来,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的大型及特大型城市对大型城市公交客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国内的大客车而言,道路行驶条件较为严峻,通常为B级或C级路面。
客车在高低不平、崎岖起伏的道路上行驶时,整个车身骨架会产生成为车架强度主要问题的反复约束扭转应力。
因大客车车身是由空间骨架、抗弯薄板、壳体和应力蒙皮等构成的空间高次超静定结构。
各杆件结构形状各异,而且杆件之间的连接也是多种多样,骨架受力情况比较复杂,难以用经典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运用有限元方法和电测量技术对某白车身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构件的形状、布置以及板材厚度等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反复模拟计算,设计出满足车身刚度和强度等性能要求的轻量化结构。
1 模型的建立
1.1 车身骨架模型
(1)整体坐标系的建立,以通过前轴中心线的垂直平面与客车纵向对称面的交线与车架上平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客车前进的反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以从原点垂直向上的直线为Z轴的正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Y轴。
(2)本文应用ANSYS程序及车身结构模型化方面成功的
经验,选取某半承载框架式结构的大客车为研究对象,该
车整个骨架由矩形钢管以及钢板冲压件通过焊接而成。
建立模型时取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点、集中载荷的作用点作为有限元计算模型的节点。
根据模型的简化原则,样车车身骨架被划分为1281个长度不等,截面形状各异的单元和783个节点,见图1。
1.2 车身有限元计算时载荷的处理
(1)对于车身骨架的自重,在软件前处理程序中输入骨架
材料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程序便根据所输入的单元截面形状、实常数自动将单元载荷因子的信息计入总载荷,进行计算。
(2)对乘客和座椅质量分别在相应受力点上施力。
对于车
窗玻璃质量,考虑窗框质量,取系数k=1.2,以均布载荷的形式加到车身骨架腰梁的相应单元(构件)上。
对于底盘各总成质量,以静力等效的原则按实际位置以集中载荷施加。
(3)车架的两根纵梁均为开口薄壁结构,截面形心和弯曲
中心不相重合。
如图2所示,取弯心轴OL为X轴,按右手坐标系建立单元局部坐标系OXYZ,形心坐标系C,这时单元杆的轴线即为截面弯心的连线,而杆单元上的作用载荷P1、P2等在向节点处的简化时,有一个对纵梁产生扭转的附加
局部扭矩。
1.3 车身有限元计算时工况的选取
1.3.1 弯曲工况
整车处于水平满载状态,施加垂直方向上的载荷,模拟客车正常行驶情况。
1.3.2 弯扭工况
对于弯扭工况的选取有以下几种方案:
(1)选取一前轮上升200mm,并且一后轮下沉200mm;(2)选取两前轮或两后轮上升或下降240mm;
(3)选取一车轮下降240mm或完全悬空。
对于方案(1),由于实验条件所限,难以实现,方案(2)没有第一种和第三种恶劣。
所以在实验和模型计算过程中均采用方案(3),由于样车发动机后置,后轮悬空比前轮悬空工况恶劣得多,取左后轮悬空为弯扭工况。
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1 强度分析
弯曲工况下车身骨架的应力水平较小,应力值大于50MPa 的单元数目为49个,仅占单元总数的3.66%。
最大应力为101.4MPa,其位于中门后第一级台阶横梁。
同时整车应力集中区域主要有:
(1)前门立柱上半部的附近区域;
(2)中门立柱上半部的附近区域;
(3)前后悬架与车架和底架相连处的附近区域。
整车平均应力水平由计算结果估计大约在18MPa左右。
在满载左轮悬空的弯扭联合工况下,车身骨架的应力水平比
弯曲工况下的应力水平要高得多。
但是应力值大于50MPa 的单元为116个,仅占单元总数的8.66%。
最大应力为122.49MPa,其位置位于中门门楣的上一根门楣梁。
整车平均应力水平由计算结果估计大约在30MPa左右。
应力集中区域主要有:
(1)中门立柱附近区域;
(2)车身左侧围上与中门相对的立柱、上边梁区域;
(3)车身左右侧围上的各窗立柱。
考虑到客车行驶过程中的动载荷、疲劳及材料缺陷引起的应力集中等问题,取安全系数为1.5,则对于骨架材料Q215A 钢而言,许用屈服应力[σ]= 143.3MPa。
可以看出,在弯扭工况下,即使是最大应力也未超过许用应力。
左后轮悬空是最恶劣的工况,但在汽车实际行驶过程中很难遇到。
2.2 刚度分析
剔除由于悬架的变形而造成刚体平移的因素,总体上车身骨架的变形量相对较小。
对于车身刚度而言,从整体结构考虑,门窗对角线变形大小尤为重要。
从整理的弯曲工况下车身骨架变形网格图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弯曲工况下各门窗对角线位移均较小,其对角线的变形量最大绝对变形量为
4.65mm,位置在前门。
最大相对变形量为0.2%,其位置亦在前门。
从弯扭工况下车身骨架变形网格图和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
在弯扭工况下,各门窗对角线位移明显增加,其对角线最大绝对变形量为22.8mm,位于后围挡风玻璃窗。
最大相对
变形量为1.1%,其位置亦在后围挡风玻璃窗。
左侧围的
窗对角线变形量均明显大于右侧围相应的窗对角线变化量。
但总体而言,本模型车身骨架的刚度较好,对角线的变形程度尚不会影响门的开启及损坏风窗玻璃。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次实验测试了车身满载弯曲工况、左后轮悬空扭转工况,以验证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实验过程严格按照国家客车车身应力测试标准。
现对实验测得的结果分析如下。
3.1 刚度分析
弯曲工况下车身骨架各开口处对角线的相对变形量较小,其中右三窗的窗对角线长度的长度变化量最大,前乘客门和左六窗的对角线长度变化量次之。
弯扭工况下开口比较大的区域依次排列如下:前后风窗结构、车门结构、司机窗结构、左右侧围结构。
前后风窗开口大且只靠左右立柱加强,显然是薄弱之处。
3.2 强度分析
在弯曲工况下,应力较大的部位位于中门后柱及右四窗前后立柱上以及中门附近底架上。
最大应力值为-41.07MPa,位于右上边梁与右四窗前柱相连处下表面。
在扭转工况下,应力集中的地方主要在中门立柱、门楣,还有中门附近的窗柱与上边梁和腰梁的连接处,以及其左侧围相应的窗立柱的上下端,其总体应力水平有所偏大。
满载扭转工况,左后轮下沉情况,最大应力位于右上边梁与中门后立柱相连处下表面,为-118.9MPa。
应力值超过50MPa处有15处。
4 结束语
采用有限元分析结合试验研究分析车身结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提供足够准确的车身刚度特性以及整车结构应力分布的大致规律,为设计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构整体分析数据。
从原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都可以看出:该车身骨架的高应力区共有3个部位:
(1)中门立柱附近区域;
(2)车身左侧围上与中门相对的立柱、上边梁区域;
(3)车身左右侧围上各窗立柱。
计算出的结果、趋势和试验所测的结果、趋势基本一致。
由计算结果知,该车在弯曲和弯扭工况下,骨架的变形和应力均较小,表明该车在静载下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在弯扭两种工况下,车身骨架的各单元的应力也未超过许用应力,表明该车车身结构能满足使用要求。
但与以往大客车车身骨架应力水平值相比较而言,该车的最大应力仍偏高,若考虑
超载等因素,会使车身骨架结构最大使用寿命缩短,出现结构的早期破坏。
该车车身骨架主要承载构件没有形成封闭抗剪环,是车身骨架结构的主要缺点之一。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弯曲和弯扭两种工况下,应力主要集中在中门附近的左右侧围的窗立柱上。
但若将车窗立柱的截面沿X方向的尺寸加大, 其应力水平明显下降。
这表明中门附近两侧是整个车身骨架中比较薄弱的部位。
新车型加大了门立柱的尺寸,使中门附近的应力有所改善。
但是单纯用加强立柱的方法虽能使该区域的应力下降,却使别的地方的应力增大,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计算
结果表明,加大了立柱尺寸后,车型车门和车窗立柱上应力应变仍居高不下。
因此通过改进模型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表明:根本解决方法是从整体考虑,重新构造剪力封闭环;仔细调整前后围与车身骨架其他各片之间的连接方式;增大上边梁、腰梁的尺寸;实现整体承载,增加车身骨架的刚度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