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四边形动点问题期末复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四边形之动点问题(建等式二)(北师版)(含答案)

四边形之动点问题(建等式二)(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动点问题的处理框架是什么?问题2:在分析运动过程时常借助运动状态分析图,需要关注哪几个要素?问题3:解决具体问题时会涉及线段长的表达,需要注意哪两点?四边形之动点问题(建等式二)(北师版)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0分)1.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6.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A的方向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1)△CPQ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2.(上接第1题)(2)当t=( )时,PQ与Rt△ABC的直角边平行.A.2B.3C.2或3D.2或4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3.如图,在Rt△ABC中,∠C=90°,∠B=60°,BC=4,F是BC的中点,若动点E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A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EF,当△BEF 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 )A. B.C. D.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4.如图,在Rt△ABC中,∠C=90°,,BC=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以每秒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S,则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 );A.B.C.D.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5.(上接第4题)当PD∥AB时,t的值为( )A. B.C. 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归类复习(含例题、练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归类复习(含例题、练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归类复习(含例题、练习及答案)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本文将初一至二学习过的有关知识,结合动点问题进行归类复习,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一、等腰三角形类: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1:(2013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模拟第25题)如图1,在Rt△ABC中,∠A=90°,AB=6,AC=8,点D为边BC的中点,DE⊥BC交边AC于点E,点P为射线AB上的一动点,点Q为边AC上的一动点,且∠PDQ=90°.(1)求ED、EC的长;(2)若BP=2,求CQ的长;(3)记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F,若△PDF为等腰三角形,求BP的长.图1 备用图思路点拨1.第(2)题BP=2分两种情况.2.解第(2)题时,画准确的示意图有利于理解题意,观察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3.第(3)题探求等腰三角形PDF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转化为探求等腰三角形CDQ.解答:(1)在Rt△ABC中,AB=6,AC=8,所以BC=10.在Rt△CDE中,CD=5,所以315tan544ED CD C=⋅∠=⨯=,254EC=.(2)如图2,过点D作DM⊥AB,DN⊥AC,垂足分别为M、N,那么DM、DN是△ABC的两条中位线,DM=4,DN=3.由∠PDQ=90°,∠MDN=90°,可得∠PDM=∠QDN.因此△PDM∽△QDN.所以43PM DMQN DN==.所以34QN PM=,43PM QN=.图2 图3 图4①如图3,当BP=2,P在BM上时,PM=1.此时3344QN PM==.所以319444CQ CN QN=+=+=.②如图4,当BP=2,P在MB的延长线上时,PM=5.此时31544QN PM==.所以1531444CQ CN QN=+=+=.(3)如图5,如图2,在Rt△PDQ中,3tan4QD DNQPDPD DM∠===.在Rt△ABC中,3tan4BACCA∠==.所以∠QPD=∠C.由∠PDQ=90°,∠CDE=90°,可得∠PDF=∠CDQ.因此△PDF∽△CDQ.当△PDF是等腰三角形时,△CDQ也是等腰三角形.①如图5,当CQ=CD=5时,QN=CQ-CN=5-4=1(如图3所示).此时4433PM QN==.所以45333BP BM PM=-=-=.②如图6,当QC=QD时,由cosCHCCQ=,可得5425258CQ=÷=.所以QN=CN-CQ=257488-=(如图2所示).此时4736PM QN==.所以725366BP BM PM=+=+=.③不存在DP=DF的情况.这是因为∠DFP≥∠DQP>∠DPQ(如图5,图6所示).图5 图6考点伸展:如图6,当△CDQ是等腰三角形时,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BDP也是等腰三角形,PB=PD.在△BDP中可以直接求解256BP=.二、直角三角形: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例2:(2008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如图1,直线434+-=xy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点A的坐标是(-2,0).(1)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2)动点M从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运动t秒时,△MON的面积为S.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②设点M在线段OB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图1思路点拨:1.第(1)题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暗示了两个动点M 、N 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2.不论M 在AO 上还是在OB 上,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OM 边上的高都是相同的,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OM 要分类讨论.3.将S =4代入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解关于t 的方程.4.分类讨论△MON 为直角三角形,不存在∠ONM =90°的可能. 解答:(1)直线434+-=x y 与x 轴的交点为B (3,0)、与y 轴的交点C (0,4). Rt △BOC 中,OB =3,OC =4,所以BC =5.点A 的坐标是(-2,0),所以BA =5. 因此BC =BA ,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2)①如图2,图3,过点N 作NH ⊥AB ,垂足为H .在Rt △BNH 中,BN =t ,4sin 5B =,所以45NH t =. 如图2,当M 在AO 上时,OM =2-t ,此时211424(2)22555S OM NH t t t t =⋅⋅=-⨯=-+.定义域为0<t ≤2.如图3,当M 在OB 上时,OM =t -2,此时211424(2)22555S OM NH t t t t =⋅⋅=-⨯=-.定义域为2<t ≤5.图2 图3②把S =4代入22455S t t =-,得224455t t -=.解得12t =,22t =.因此,当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存在S =4的情形,此时2t = ③如图4,当∠OMN =90°时,在Rt △BNM 中,BN =t ,BM 5t =-,3cos 5B =, 所以535t t -=.解得258t =. 如图5,当∠OMN =90°时,N 与C 重合,5t =. 不存在∠ONM =90°的可能.所以,当258t =或者5t =时,△MON 为直角三角形.图4 图5考点伸展:在本题情景下,如果△MON 的边与AC 平行,求t 的值.如图6,当ON //AC 时,t =3;如图7,当MN //AC 时,t =2.5.图6 图7三、平行四边形问题: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例3:(2010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在直角梯形OABC 中,CB //OA ,∠COA =90°,CB =3,OA =6,BA=.分别以OA 、OC 边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求点B 的坐标;(2)已知D 、E 分别为线段OC 、OB 上的点,OD =5,OE =2EB ,直线DE 交x 轴于点F .求直线DE 的解析式;(3)点M 是(2)中直线DE 上的一个动点,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点N ,使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图2思路点拨:1.第(1)题和第(2)题蕴含了OB 与DF 垂直的结论,为第(3)题讨论菱形提供了计算基础.2.讨论菱形要进行两次(两级)分类,先按照DO 为边和对角线分类,再进行二级分类,DO与DM 、DO 与DN 为邻边.解答:(1)如图2,作BH⊥x轴,垂足为H,那么四边形BCOH为矩形,OH=CB=3.在Rt△ABH中,AH=3,BA=BH=6.因此点B的坐标为(3,6).(2) 因为OE=2EB,所以223E Bx x==,243E By y==,E(2,4).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kx+b,代入D(0,5),E(2,4),得5,2 4.bk b=⎧⎨+=⎩解得12k=-,5b=.所以直线DE的解析式为152y x=-+.(3) 由152y x=-+,知直线DE与x轴交于点F(10,0),OF=10,DF=.①如图3,当DO为菱形的对角线时,MN与DO互相垂直平分,点M是DF的中点.此时点M的坐标为(5,52),点N的坐标为(-5,52).②如图4,当DO、DN为菱形的邻边时,点N与点O关于点E对称,此时点N的坐标为(4,8).③如图5,当DO、DM为菱形的邻边时,NO=5,延长MN交x轴于P.由△NPO∽△DOF,得NP PO NODO OF DF==,即510NP PO==NP=,PO=.此时点N的坐标为(-.图3 图4考点伸展如果第(3)题没有限定点N在x轴上方的平面内,那么菱形还有如图6的情形.图5 图6四、相似三角形: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4:(2013年苏州中考28题)如图,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AB=10cm,BC=12cm,点E、F、G分别从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点E的运动速度为1cm/s,点F的运动速度为3cm/s,点G的运动速度为1.5cm/s,当点F到达点C(即点F与点C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EBF关于直线EF的对称图形是△EB′F.设点E、F、G运动的时间为t(单位:s).(1)当t=s时,四边形EBFB′为正方形;(2)若以点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t的值;(3)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点B′与点O重合?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E=BF,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2)△EBF与△FCG相似,分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逐一分析计算;(3)本问为存在型问题.假设存在,则可以分别求出在不同条件下的t值,它们互相矛盾,所以不存在.解答:(1)若四边形EBFB′为正方形,则BE=BF,即:10﹣t=3t,解得t=2.5;(2)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①若△EBF∽△FCG ,则有,即,解得:t=2.8;②若△EBF∽△GCF ,则有,即,解得:t=﹣14﹣2(不合题意,舍去)或t=﹣14+2.∴当t=2.8s或t=(﹣14+2)s时,以点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3)假设存在实数t,使得点B′与点O重合.如图,过点O作OM⊥BC于点M,则在Rt△OFM中,OF=BF=3t,FM =BC﹣BF=6﹣3t,OM=5,由勾股定理得:OM2+FM2=OF2,即:52+(6﹣3t)2=(3t)2解得:t =;过点O作ON⊥AB于点N,则在Rt△OEN中,OE=BE=10﹣t,EN=BE﹣BN=10﹣t﹣5=5﹣t,ON=6,由勾股定理得:ON2+EN2=OE2,即:62+(5﹣t)2=(10﹣t)2解得:t=3.9.∵≠3.9,∴不存在实数t,使得点B′与点O重合.考点伸展:本题为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矩形性质、轴对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勾股定理、解方程等知识点.题目并不复杂,但需要仔细分析题意,认真作答.第(2)问中,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第(3)问是存在型问题,可以先假设存在,然后通过推导出互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判定不存在.拓展练习:1、如图1,梯形ABCD 中,AD ∥ BC ,∠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 从A 开始沿AD 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B 向点B 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 秒。

四边形之动点问题(习题及答案)

四边形之动点问题(习题及答案)

四边形之动点问题(习题)>例题示范例1:如图,直线y = j5x + 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 B,与直线y = 交于点C.动点£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3度的速度沿B0方向向终点0运动,动点F从原点0同时出发,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C-CB向终点B运动,当其中一点停止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秒).①求点C的坐标;⑵当3W/W6时,【思路分析】I 研究背景图形 如图1所示.2分析运动过程,分段,定范H 如下图,*0I3s ; 3辰'— ------------- r I I① OWr<3 ② 3 WfW63 分析儿何特征、表达、设计方案求解分段之后可知,当3 W f W 6时,点F 在线段BC 上;分析 B 是定点,E, F 是动点.若使是等腰三角形,需要分三 种情况考虑:BE 二BF, BE=EF, BF 二EF.①当BE=BF 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图2;从动点的运 动开始表达,可得BEn, BF = 3 + 3*-t, W BE=BF B|J 可 得到f 值. 此时,f = 3+那2®a BE=EF 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图3;从动点的运 动开始表达,可得BEn, BF=3 + 3y/3-f,根ffl- BE=EF.且ZOBA=30。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过点E 作EN 丄BC 于点N,在RtABEN 中建立等式即可得到f值.此时,f=3BF=EF 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图4;从动点的运 动开始表达,可得BEn, BF=3 + 3壬-1,根BF=EF.且 ZOBA=30。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过点F 作FM 丄BO 于点M,在RtABFM 中建立等式即可得到t 值.此时,屆3△DEF 等腰 Z?6s AB【过程书写】⑴T直线〉Y + 6与直线〉一+交于点Q•Ml(2)当3WrW6时,点F在线段BC上,若使△BEF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悄况考虑:①当BE二BF时,如图,由题意得,BEn, 3 +听-/.:f = 3 + - t:・t = 3 + 3小,符合题意2②当BE二EF时,如图,过点E作EN丄BC于点N:・BN二NF7 BF=3 + yJ^-l:.BN=3+M T2V BE = t3 + 3^" - t' 2 h L忑2解得,Z=3,符合题意③当BF=EF时,如图,过点尸作斤〃丄BE于点M:.BM=ME•:EEnA BM=L27 BF = 3 + 3^-t解得,综上, 若△BEF是等腰三角形,>巩固练习I 如图,在直角梯形ASCD中,AD//BC, ZABC=9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动点问题压轴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动点问题压轴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 动点压轴题1. 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 ∠A=∠B=∠BCD=90°, AB=DC=3, AD=BC=7. 延长BC 到E, 使CE=4, 连接DE,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DE=5. 动点P从点B出发,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 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t>0)(1)当时, 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ABP△的面积S;(不包括点P与点A重合的情况)(3)当点在BC边上时, 直接写出点到四边形ABED任意相邻两边距离相等时的值.2. 如图, 在正方形ABCD中, E是边AB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重合), 连接DE, 点A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为F, 连接EF并延长交BC于点G, 且∠CGD=∠DGE, 连接DG, 过点E作EH⊥DE交DG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BH.(1)猜想: △DEH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2)猜想BH与AE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3. 如图, 在中, , , AB=8cm, 动点从点开始以的速度向点运动, 动点从点开始以的速度向点运动, 两点同时运动, 同时停止, 运动时间为.(1)当为何值时, 是等边三角形?(2)当为何值时, 是直角三角形?(3)过点作交于点, 连接, 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 已知正方形, 点F是射线上一动点(不与C, D重合), 连接并延长交直线于点E, 交于点H, 连接, 过点C作交于点G.(1)若点F在边上, 如图1.①证明:⑤猜想线段CG与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取中点M, 连结, 若, 正方形边长为6, 求的长5. 已知: 如图, 在菱形ABCD中, ∠B=60°, 点E、F分别是AB.AD上的动点, 且BE=AF.(1)求证: △ECF是等边三角形(2)已知M为CD的中点, 仅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出最短的EF(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6. 如图, 在矩形ABCD中, AB=9, 点E在边AB上, 且AE=5. 动点P从点A出发,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 沿折线AD—DC运动, 到达点C后停止运动. 连接PE, 作点A关于直线PE的对称点F, 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t>0).(1)如图1, 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 当F与点C重合时, 求BC的长;(2)如图2, 如果BC=4, 当点F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时, 求t的值.7. 如图, 已知长方形的边AD=8, AB=4, 动点M从点A出发,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D→A的路径匀速运动, 同时, 动点N从点C出发, 沿C→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 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 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秒.(1)如(图一), 当运动时间为1秒时, 求MN的长度;(2)当0≤t≤4时, 直接写出AMN为直角三角形时的运动时间t的值;(3)如(图二), 当4<t<8时, 判断AMN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8. 如图1, 是正方形边上一点, 过点作, 交的延长线于点.(1)求证: ;(2)如图2, 若正方形边长为6, 线段上有一动点从点出发, 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沿向运动. 同时线段上另一动点从点出发, 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沿向运动, 当点到达点后点也停止运动. 连接, 点的运动时间为, 的面积为, 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3)如图3, 连接, 连接交于点, 连接并延长, 交于点, 已知, , 求的长.9. 在菱形中, , , 点E是边的中点, 点M是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 连接并延长交射线于点N, 连接、,(1)求证: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当_______时, 四边形是矩形;(3)四边形能否成为菱形?若能, 求出的值, 若不能, 请说明理由.10. 已知正方形ABCD, 点F是射线DC上一动点(不与C.D重合), 连接AF并延长交直线BC于点E, 交BD于H, 连接CH, 过点C作CG⊥HC交AE于点G.(1)若点F在边CD上, 如图1.①证明: ∠DAH=∠DCH;②猜想G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取DF中点M, 连结MG.若MG=5, 正方形边长为8, 求BE的长.11. 如图, 在△ABC中, ∠BAC=90°, AB=AC, 点D是直线BC上一动点(不与端点重合), 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 连接CF.(1)如图1, 当点D在线段BC上时, 求证: CF⊥BC;(2)如图2, 当点D在线段BC延长线上时, CF⊥BC还成立吗?如成立请证明, 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图1、图2中, 选择一个图形证明:BD2+CD2=2AD2.12. 如图, 在直角梯形中, , , , , , 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速度运动, 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以的速度运动. 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 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 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秒. 求:(1)t为何值时, 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2)t为何值时, 四边形ABQP为矩形?(3)是否存在, 使梯形ABQP的面积为?若存在请求出,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 在中, 为锐角, 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 连接AD, 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①如图1, 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 线段CF、B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数量关系为;②如图2, 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 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并说明理由;(2)如图3, 如果, 点D在线段BC上运动(与点B不重合).试探究:当时, (1)中的CF, BD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仍然成立, 并说明理由.14.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O是坐标原点, 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 点A的坐标为(14, 0), 点B的坐标为.(1)填空: 点C的坐标为;平行四边形OABC的对称中心的点的坐标为;(2)动点P从点O出发, 沿OA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A匀速运动, 动点Q 从点A出发, 沿AB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B匀速运动, 一点到达终点时, 另一点停止运动. 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求当t为何值时, △PQC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OABC面积的一半?(3)当△PQC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OABC面积的一半时,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到一点M, 使以M、P、Q、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15. 如图, 已知O是坐标原点, 点A的坐标是(5, 0), 点B是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 以OB, OA为边作矩形OBCA, 点E, H分别在边BC和边OA上, 将△BOE沿着OE对折, 使点B落在OC上的F点处, 将△ACH沿着CH对折, 使点A落在OC上的G点处.(1)求证: 四边形OECH是平行四边形;(2)当点B运动到使得点F, G重合时, 求点B的坐标, 并判断四边形OECH是什么四边形?说明理由;(3)当点B运动到使得点F, G将对角线OC三等分时, 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16. 如图, 把矩形OABC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使分别落在x, y轴的正半轴上, 其中, 对角线AC所在直线解析式为, 将矩形OABC沿着BE折叠, 使点A落在边OC 上的D处.(1)求点B的坐标;(2)求EA的长度;(3)点P是y轴上一动点, 是否存在点P使得△PBE的周长最小, 若存在, 请求出点P的坐标, 如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17. 【情境】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尝试自制数学学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图①是一块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学具, 是边上一个动点, 由点向点运动, 速度为, 是边延长线上一动点, 与点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点向延长线方向运动, 连接, 交于点, 设点运动的时间为.(1)【问题】填空: _____;(2)【问题】当时, 求的值;(3)【探究】如图②, 过点作, 垂足为, 在点, 点运动过程中, 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 请求出的长度;若变化, 请说明理由.18. 在长方形ABCD中, AB=4, BC=8, 点P、Q为BC边上的两个动点(点P位于点Q的左侧, P、Q均不与顶点重合), PQ=2(1)如图①, 若点E为CD边上的中点, 当Q移动到BC边上的中点时, 求证: AP=QE;(2)如图②, 若点E为CD边上的中点, 在PQ的移动过程中, 若四边形APQE的周长最小时, 求BP的长;(3)如图③, 若M、N分别为AD边和CD边上的两个动点(M、N均不与顶点重合), 当BP=3, 且四边形PQNM的周长最小时, 求此时四边形PQNM的面积.19. 如图, 长方形ABCD中, AB=4cm, BC=6cm, 现有一动点P从A出发以2cm/秒的速度, 沿矩形的边A—B—C—D—A返回到点A停止, 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当t=3秒时, BP=cm;(2)当t为何值时, 连结CP, DP, △CDP为等腰三角形;(3)Q为AD边上的点, 且DQ=5, 当t为何值时, 以长方形的两个顶点及点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CQ全等.20. 在矩形ABCD中, AB=6, BC=8, 点E是射线BC上一个动点, 连接AE并延长交射线DC于点F, 将△ABE沿直线AE翻折到△AB'E, 延长AB'与直线CD交于点M.(1)求证: AM=MF;(2)当点E是边BC的中点时, 求CM的长;(3)当CF=4时, 求CM的长.参考答案:1. (1)2t−7;(2)S=;(3)点到四边形ABED任意相邻两边距离相等时的值为1.5秒或3秒.2. (1)等腰直角三角形,(2), 证明见解析3. (1)(2)4t=或8 5(3)见解析4. (1)①证明见解析;②结论,(2)BE的长为6+6-6. (1)BC的长为3;(2)t的值为6秒或12秒或14秒.7. (1)(2)83或4(3)⑤AMN是锐角三角形8. (2)(3)2.49. (2)1;(3)210. (1)②GFC是等腰三角形;(2)BE的长为14或2.11. (2)成立12. (1)6(2)13 2(3)不存在13. (1)①, ;②成立(2)成立14. (1), ;(2)当t为0或4时, △PQC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OABC面积的一半(3)或(10, -4)或或(18, 0)或或15. (2)B(0, );四边形OECH是菱形(3)点B的坐标是(0, )或(0, )16.(1)B(6, 10)(2)103 AE=(3)400,13 P⎛⎫ ⎪⎝⎭17. (1)24(2)4(3)线段DE的长度不改变, DE=618. (2)4(3)419. (1)2;(2)或或;(3)2.5或4.5或7.5或9.5 20.(2)8 3(3)215或21。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

动态问题一、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类型:1。

利用图形想到三角形全等,相似及三角函数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4。

分情况讨论,把每种可能情况列出来,不要漏5.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6。

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二、例题:1、如图1,梯形ABCD中,AD∥ 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的长为 ;的长为 ;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EFCF于点F,求证:AE=EF.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ACBAED图1NMA BCDEMN图2ACBEDNM图36、如图, 射线MB上,MB=9,A是射线MB外一点,AB=5且A到射线MB的距离为3,动点P从M沿射线M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求(1)△ PAB为等腰三角形的t值;(2)△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3) 若AB=5且∠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哪条边上相遇?A DFC GEB图1A DFC GEB图3A DFC GEB图2。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之动点问题(建等式一)(北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之动点问题(建等式一)(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动点问题的处理框架是什么?问题2:在分析运动过程时常借助运动状态分析图,需要关注哪几个要素?四边形之动点问题(建等式一)(北师版)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0分)1.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直线BC与x轴交于点C,∠ABC=6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C向点C运动(不与点A,C重合),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CB-BA向点A运动(不与点C,A重合).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APQ的面积为S,则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A. B.C. D.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为( )秒时,以点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 B.C.或D.或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点A在x轴上,∠AOC=60°,OC=4cm,OA=8cm.动点P 从点O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折线OA-AB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O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OC-CB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B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设△OPQ的面积为S,要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表达的不同,t的分段应为( )A. B.C. 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4.(上接第3题)(2)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A. B.C. D.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5.(上接第4题)(3)当点P在OA上运动,且△OPQ的面积为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的一半时,t的值为( )A.,8B.4C. D.8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学生做题后建议通过以下问题总结反思问题1:动点问题的处理框架中的第三步:分析几何特征、表达、设计方案求解,具体的操作动作有哪些?问题2:表达线段长时有哪些手段?。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带答案)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带答案)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带答案)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把矩形ABCD沿 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 2, DE= 6,Z EFB= 60°, 则矩形ABCD勺面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L BD 垂足为0,点E, F, G, H分别为边AD AB, BC CD 的中点•若AC= 8, BD= 6,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3、如图,正方形ABCD勺边长为4,点P在DC 边上,且DP= 1,点Q是AC上一动点,则D® PQ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在Rt△ ABC中,/ B= 90°,AC= 60 cm Z A= 6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 cm/s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 cm/s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 s(0 < t < 15) •过点D作DF 丄BC于点F,连接DE EF.(1)求证:AE= DF;(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 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6cm射线AG// BC,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以1cm/s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D时,(1)求证:△ ADE^A CDF:6、在菱形ABCD中,/ B=60°,点E在射线BC上运动,/ EAF=60,点F在射线CD上(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1)( 1)求证:EC+CF=A; (2) 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线段EC CFAB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图1 027、如图,在菱形ABC[中, AB=2 / DAB=60 , 点E 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射线CD于点N 连接MD AN(1)求证:四边形AMDI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①当AM的值为时,四边形AMD是矩形;②当AM的值为时,四边形AMD是菱形.D8 如图,△ ABC中,点0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0作直线MN BC 设MN交/ BCA的平分线于点E, 交/ 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探究:线段0E与OF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当点0运动到何处,且△ 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3)当点0在边AC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会是菱形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则说明理由.9、如图,已知菱形ABC[中, / ABC=60 , AB=8 过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P (不与B、D重合)分别向直线AB A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BD的长是______ ;(2)连接PC当PE+PF+P(取得最小值时,此时PB的长是_______10、如图,/ MON=9°,矩形ABCD勺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k运动,矩形ABCD勺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 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 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已知矩形ABCD AD=4 CD=10 P是AB上一动点,M N E分别是PD PC CD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PMEI是平行四边形;(2)请直接写出当AP为何值时,四边形PMEN 是菱形;(3)四边形PMEf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求出AP的长;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12cm AC=16cm AC BD相交于点0,若E, F 是AC上两动点,分别从A, C两点以相同的速度向C、A 运动,其速度为0.5cm/s。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带答案)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带答案)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 EFB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垂足为O,点E,F,G,H 分别为边AD,AB,BC,CD的中点.若AC=8,BD=6,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 _____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在DC边上,且DP=1,点Q是AC上一动点,则DQ +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4、如图,在Rt△ABC中,∠ B=90°,AC=60cm,∠A=60°,点 D 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cm/s 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 A 出发沿AB 方向以2cm/s 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s(0<t ≤15).过点 D 作DF⊥ BC于点F,连接DE,EF.(1) 求证:AE=DF;(2) 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t 为何值时,△ 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6cm.射线AG∥BC,点E从点 A 出发沿射线AG以1cm/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 F 从点 B 出发沿射线BC以2cm/s 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 D 时,(1)求证:△ ADE≌△ CDF;:(2)当t 为____ s 时,四边形ACFE是菱形;6、在菱形ABCD中,∠ B=60°,点E在射线BC上运动,∠ EAF=60°,点 F 在射线CD上(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1),(1)求证:EC+CF=AB;(2)当点 E 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线段EC、CF、AB 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7、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 DAB=60°,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 是AB边上一动点不与点 A 重合),延长ME交射线CD于点N,连接MD、AN.(1)求证:四边形AMDN 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①当AM 的值为____ 时,四边形AMDN 是矩形;②当AM 的值为____ 时,四边形AMDN 是菱形.8、如图,△ ABC中,点O 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 作直线MN ∥BC,设MN 交∠ 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 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探究:线段OE与OF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当点O 运动到何处,且△ 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3)当点O 在边AC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会是菱形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则说明理由.9、如图,已知菱形ABCD中,∠ ABC=60°,AB=8,过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P(不与B、D 重合)分别向直线AB、AD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BD的长是___ ;(2)连接PC,当PE+PF+PC取得最小值时,此时PB 的长是__10、如图,∠ 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 上,当B在边ON 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 的最大距离为_____ .11、如图,已知矩形ABCD,AD=4,CD=10,P 是AB上一动点,M、N、E分别是PD、PC、CD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PMEN 是平行四边形;(2)请直接写出当AP为何值时,四边形PMEN 是菱形;(3)四边形PMEN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求出AP 的长;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12cm,AC=16cm,AC,BD相交于点O,若E,F 是AC上两动点,分别从A,C两点以相同的速度向C、A 运动,其速度为/s。

初二动点问题(含标准答案)

初二动点问题(含标准答案)

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作者:日期: 2动态问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1、如图1,梯形ABCD 中,AD // BC,/ B=90 ° , AB=14cm,AD=18cm,BC=21cm,点P 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分别从A , 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_____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当t= _____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 , 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53、如图,在只也ABC中,ACB 90°, B 60°, BC 2•点°是AC的中点,过点°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 •过点C作2CE // AB 交直线I 于点E ,设直线I 的旋转角为(1)①当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②当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2)当 90°时,判断四边形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解:(1 [① 30, 1 :② 60, 1.5;(2)当/% =900时,四边形 EDBC 是菱形•v/a =/ACB=90°,「. BC//ED. T CE//AB,二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在 Rt △ABC 中,/ ACB=900,/ B=60°,BC=2, /./ A=30°.137AC3••• AB=4,AC=2 '3. ••• A°= 2 = 3 •在 Rt △ AOD 中,/ A=30,二 AD=2.B• BD=2. • BD=BC. 又•••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 是菱形 4、C ,A(1) 当直线 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 ADC ◎△ CEB •,②DE=AD + BE ;⑵当直线 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 DE=AD-BE ;⑶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 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 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 [① •••/ ACD= / ACB=90 •••/ CAD+ / ACD=90 /-Z BCE+ / ACD=90•••/ CAD= Z BCE •/ AC=BCADC ◎△ CEB② •/△ ADC ◎△ CEB • CE=AD , CD=BE • DE=CE+CD=AD+BE(2) T Z ADC= Z CEB= Z ACB=90°ACD= Z CBE又 ■: AC=BCACD ◎△ CBE • CE=AD , CD=BE • DE=CE-CD=AD-BE(3) 当 MN 旋转至U 图 3 的位置时,DE=BE-AD(或 AD=BE-DE , BE=AD+DE 等)•/Z ADC= Z CEB= Z ACB=90° /Z ACD= Z CBE , 又 ■: AC=BC ,ACD ◎△ CBE ,• AD=CE , CD=BE ,• DE=CD-CE=BE-AD.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 AEF 90°,且EF 交正方形外角 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 M 连接 ME 则 AM =EC,易证△ AME ECF ,所以 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 )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 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 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 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 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3) 若AB=5且Z 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t 值(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 解:(1)正确. 证明:在 AB 上取一点M ,使AM45°DCFBM BE . BME QCF 是外角平分线,AMEQ AEBBAE(2)正确.证明: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NBN BE . N PCEQ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AE BEA . NAE △ ANEECF (ASA ). AE EF .ECF . BAE 90°, CEF . AEB△6、如图,射线MB 上,MB=9,A 是射线 MB 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 求(PAB 为等腰三角形的t 值;MB 外一点,AB=5且A 到射线 P 的运动时间为t.(2)△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t 值; 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MB 的距离为3,动点P 从图沿射线2 >过P 作PG 丄IVIN 于G VMN/7AB^NM=NP过N 作NR 丄MP^R 则有:RM=0.5FM= V宀 忑 J :Rt ANMRM^RM- y MN=」CMV3 再A — {5・X j ■亍:、x=43。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附练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附练习及答案)

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直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

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其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这类类问题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画出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其次在变化中找到不变量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1、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 =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垂足为O,点E,F,G,H分别为边AD,AB,BC,CD的中点.若AC=8,BD=6,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________(第1题)(第2题)(第3题)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在DC边上,且DP=1,点Q是AC上一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4、如图,在Rt△ABC中,∠B=90°,AC=60 cm,∠A=6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 cm/s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 cm/s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 s(0 < t ≤15).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1)求证:AE=DF;(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6cm.射线AG∥BC,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以1cm/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D时,求证:△ADE≌△CDF;(2)求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CFE是菱形;(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以A、F、C、E为顶点的四边形内角出现直角?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在菱形ABCD中,∠B=60°,点E在射线BC上运动,∠EAF=60°,点F在射线CD上(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1),(1)求证:EC+CF=AB;(2)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线段EC、CF、AB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7、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DAB=60°,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射线CD于点N,连接MD、AN.(1)求证: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①当AM的值为______时,四边形AMDN是矩形;②当AM的值为______时,四边形AMDN是菱形.8、如图,△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探究: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当点O运动到何处,且△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3)当点O在边AC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会是菱形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则说明理由.9、如图,已知菱形ABCD中,∠ABC=60°,AB=8,过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P(不与B、D重合)分别向直线AB、A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BD的长是______;(2)连接PC,当PE+PF+PC取得最小值时,此时PB的长是______(第9题)(第10题)10、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______.11、如图,已知矩形ABCD,AD=4,CD=10,P是AB上一动点,M、N、E分别是PD、PC、CD 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PMEN是平行四边形;(2)请直接写出当AP为何值时,四边形PMEN是菱形;(3)四边形PMEN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求AP的长;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12cm,AC=16cm,AC,BD相交于点O,若E,F 是AC上两动点,分别从A,C两点以相同的速度向C、A运动,其速度为0.5cm/s。

(word版)初二动点问题(答案)

(word版)初二动点问题(答案)

初二动点问题1.分析:1〕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时PD=CQ.2〕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时QC-PD=2CE.3〕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时QC-PD=EC.所有的关系式都可用含有t的方程来表示,即此题只要解三个方程即可.解答:解:〔1〕∵四边形PQCD平行为四边形PD=CQ24-t=3t解得:t=6即当t=6时,四边形PQCD平行为四边形.2〕过D作DE⊥BC于E那么四边形ABED为矩形∴BE=AD=24cm∴EC=BC-BE=2cm∵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QC-PD=2CE即3t-〔24-t〕=4解得:t=7〔s〕即当t=7〔s〕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3〕由题意知:QC-PD=EC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即3t-〔24-t〕=2解得:〔s〕即当〔s〕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判定,难易程度适中.12.分析:1〕根据CE平分∠ACB,MN∥BC,找到相等的角,即∠OEC=∠ECB,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OE=OC,同理OC=OF,可得EO=FO.2〕利用矩形的判定解答,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利用条件及正方形的性质解答.解答:解:〔1〕∵CE平分∠ACB,∴∠ACE=∠BCE,MN∥BC,∴∠OEC=∠ECB,∴∠OEC=∠OCE,OE=OC,同理,OC=OF,OE=OF.2〕当点O运动到AC中点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如图AO=CO,EO=FO,∴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CE平分∠ACB,∴∠ACE=∠ACB,同理,∠ACF=∠ACG,∴∠ECF=∠ACE+∠ACF=〔∠ACB+∠ACG〕=×180°=90°,∴四边形AECF是矩形.3〕△ABC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AC⊥EN,故∠AOM=90°,∵MN∥BC,∴∠BCA=∠AOM,∴∠BCA=90°,∴△ABC是直角三角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证明出结论〔1〕,再利用结论〔1〕和矩形的判定证明结论〔2〕,再对〔3〕进行判断.解答时不仅要注意用到前一问题的结论,更要注意前一问题为下一问题提供思路,有相似的思考方法.是矩形的判定和正方形的性质等的综合运用.23.分析:〔1〕依据题意易知四边形ABNQ是矩形∴NC=BC-BN=BC-AQ=BC-AD+DQ,BC、AD,DQ就是t,即解;∵AB∥QN,∴△CMN∽△CAB,∴CM:CA=CN:CB,〔2〕CB、CN,根据勾股定理可求CA=5,即可表示CM;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就是PC=DQ,列方程4-t=t即解;3〕可先根据QN平分△ABC的周长,得出MN+NC=AM+BN+AB,据此来求出t的值.然后根据得出的t的值,求出△MNC的面积,即可判断出△MNC的面积是否为△ABC面积的一半,由此可得出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t值.4〕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不确定,因此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MP=MC时,那么PC=2NC,据此可求出t的值.②当CM=CP时,可根据CM和CP的表达式以及题设的等量关系来求出t的值.③当MP=PC时,在直角三角形MNP中,先用t表示出三边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t的值.综上所述可得出符合条件的t的值.解答:解:〔1〕∵AQ=3-tCN=4-〔3-t〕=1+t在Rt△ABC中,AC2=AB2+BC2=32+42∴AC=5在Rt△MNC中,cos∠NCM==,CM=.2〕由于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PC=QD,即4-t=t解得t=2.3〕如果射线QN将△ABC的周长平分,那么有:MN+NC=AM+BN+AB即:〔1+t〕+1+t=〔3+4+5〕解得:t=〔5分〕而MN=NC=〔1+t〕∴S△MNC=〔1+t〕2=〔1+t〕2当t=时,S△MNC=〔1+t〕2=≠×4×3∴不存在某一时刻t,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34〕①当MP=MC时〔如图1〕那么有:NP=NC即PC=2NC∴4-t=2〔1+t〕解得:t=②当CM=CP时〔如图2〕那么有:1+t〕=4-t解得:t=③当PM=PC时〔如图3〕那么有:在Rt△MNP中,PM2=MN2+PN2而MN=NC=〔1+t〕PN=NC-PC=〔1+t〕-〔4-t〕=2t-3[〔1+t〕]2+〔2t-3〕2=〔4-t〕2解得:t1=,t2=-1〔舍去〕∴当t=,t=,t=时,△PM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繁杂,难度中等,考查平行四边形性质及等腰三角形性质.考查学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4.分析: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或BC〕的一局部为第三边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必须条件是点P、N重合且点Q、M不重合,此时AP+ND=AD即42x+x2=20cm,BQ+MC≠BC即x+3x≠20cm;或者点Q、M重合且点P、N不重合,此时AP+ND≠AD即2x+x2≠20cm,BQ+MC=BC即x+3x=20cm.所以可以根据这两种情况来求解x的值.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话,因为由第一问可知点Q只能在点M的左侧.当点P在点N的左侧时,AP=MC,BQ=ND;当点P在点N的右侧时,AN=MC,BQ=PD.所以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列出方程关系式.如果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等腰梯形,那么必须使得AP+ND≠AD即2x+x2≠20cm,BQ+MC≠BC即x+3x≠20cm,AP=ND即2x=x2,BQ=MC即x=3x,x≠0.这些条件不能同时满足,所以不能成为等腰梯形.解答:解:〔1〕当点P与点N重合或点Q与点M重合时,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 或BC〕的一局部为第三边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①当点P与点N重合时,由x2+2x=20,得x1=-1,x2=--1〔舍去〕.因为BQ+CM=x+3x=4〔-1〕<20,此时点Q与点M不重合.所以x=-1符合题意.②当点Q与点M重合时,由x+3x=20,得x=5.此时DN=x2=25>20,不符合题意.故点Q与点M不能重合.所以所求x的值为-1.2〕由〔1〕知,点Q只能在点M的左侧,①当点P在点N的左侧时,由20-〔x+3x〕=20-〔2x+x2〕,解得x1=0〔舍去〕,x2=2.当x=2时四边形PQMN是平行四边形.②当点P在点N的右侧时,由20-〔x+3x〕=〔2x+x2〕-20,解得x1=-10〔舍去〕,x2=4.当x=4时四边形NQMP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当x=2或x=4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过点Q,M分别作A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由于2x>x,所以点E一定在点P的左侧.假设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那么点F一定在点N的右侧,且PE=NF,即2x-x=x2-3x.解得x1=0〔舍去〕,x2=4.由于当x=4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不能为等腰梯形.点评:此题考查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图形的边的特点.55.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求得t值;〔2〕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下底减去上底等于12,求解即可.解答:解:〔1〕∵MD∥NC,当MD=NC,即15-t=2t,t=5时,四边形MNCD是平行四边形;2〕作DE⊥BC,垂足为E,那么CE=21-15=6,当CN-MD=12时,即2t-〔15-t〕=12,t=9时,四边形MNCD是等腰梯形点评:考查了等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动点问题是中考的重点内容.6.分析:1〕假设过点P作PM⊥BC于M,那么四边形PDCM为矩形,得出PM=DC=12,由QB=16-t,可知:s=PM×QB=96-6t;〔2〕此题应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假设PQ=BQ,在Rt△PQM中,由PQ2=PM2+MQ2,PQ=QB,将各数据代入,可将时间t求出;②假设BP=BQ,在Rt△PMB中,由PB2=BM2+PM2,BP=BQ,将数据代入,可将时间t求出;③假设PB=PQ,PB2=PM2+BM2,PB=PQ,将数据代入,可将时间t求出.解答:解:〔1〕过点P作PM⊥BC于M,那么四边形PDCM为矩形.PM=DC=12,∵QB=16-t,∴s= ?QB?PM=〔16-t〕×12=96-6t〔0≤t≤〕.62〕由图可知,CM=PD=2t,CQ=t,假设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分三种情况:①假设PQ=BQ,在Rt△PMQ中,PQ2=t2+122,由PQ2=BQ2得t2+122=〔16-t〕2,解得;②假设BP=BQ,在Rt△PMB中,PB2=〔16-2t〕2+122,由PB2=BQ2得〔16-2t〕2+122=〔16-t〕2,此方程无解,∴BP≠PQ.③假设PB=PQ,由PB2=PQ2得t2+122=〔16-2t〕2+122得,t2=16〔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或时,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在解题〔2〕时,应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防止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漏解现象.7.分析:〔1〕分别令y=0,x=0,即可求出A、B的坐标;〔2〕〕因为OA=8,OB=6,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10,进而可求出点Q由O到A的时间是8秒,点P的速度是2,从而可求出,当P在线段OB上运动〔或0≤t≤3〕时,OQ=t,OP=2t,S=t2,当P在线段BA上运动〔或3<t≤8〕时,OQ=t,AP=6+10-2t=16-2t,作PD⊥OA于点D,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PD=48-6t5,利用S=12OQ×PD,即可求出答案;〔3〕令S=485,求出t的值,进而求出OD、PD,即可求出P的坐标,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结合简单的计算即可写出M的坐标.解答:7解:〔1〕y=0,x=0,求得A〔8,0〕B〔0,6〕,2〕∵OA=8,OB=6,∴AB=10.∵点Q由O到A的时间是81=8〔秒〕,∴点P的速度是6+108=2〔单位长度/秒〕.当P在线段OB 上运动〔或O≤t≤3〕时,OQ=t,OP=2t,S=t2.当P在线段BA上运动〔或3<t≤8〕时,OQ=t,AP=6+10-2t=16-2t,如图,做PD⊥OA于点D,由PDBO=APAB,得PD=48-6t5.∴S=12OQ?PD=-35t2+245t.3〕当S=485时,∵485>12×3×6∴点P在AB上当S=485时,-35t2+245t=485∴t=4∴PD=48-6×45=245,AD=16-2×4=8AD=82-(245)2=325OD=8-325=85P〔85,245〕M1〔285,245〕,M2〔-125,245〕,M3〔125,-24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在解题〔2〕时,应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防止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漏解现象.8。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之动点问题(隐含点建等式)(北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之动点问题(隐含点建等式)(北师版)(含答案)

四边形之动点问题(隐含点建等式)(北师版)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16分)1.如图,在Rt△ABC中,∠C=90°,∠B=6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1)当t=( )时,PQ∥AC.A. B.2C. D.3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2.(上接第1题)(2)当t=( )时,PQ=PC.A.1B.C. D.2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3.如图,在Rt△ABC中,∠C=90°,AC=4,BC=6,点D在BC边上,且CD=4.动点P从点A 出发沿AC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 方向以每秒1.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接EQ,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1)△EDQ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 )A.B.C.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4.(上接第3题)(2)当△EDQ为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 )A. B.3 C. D.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AD=15,∠ABC=60°.点P从点B出发沿B→A→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D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点Q到达点B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的运动时间为t秒.(1)点P在AD上运动过程中,当t=( )秒时,PQ∥AB.A.3B.4C.2D.2.5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6.(上接第5题)(2)如图,过点Q作QE⊥BC交线段DA或AB于点E,设△BQE的面积为S,则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 )A.B.C.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之动点问题(框架)(北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之动点问题(框架)(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动点问题的处理框架是什么?问题2:在分析运动过程时常借助运动状态分析图,需要关注哪几个要素?四边形之动点问题(框架)(北师版)一、单选题(共9道,每道11分)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向点B移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当t为( )秒时,△C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5B.C.4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AD=12,BC=2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CB向点B 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连接PQ,D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 )秒时,△PDQ≌△CQD.A.4B.6C.8D.12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3.已知: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9.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BC-CA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再次回到点A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1)运动状态分析图如下空缺处依次所填正确的是( )A.①1/s;②B.①3/s;②C.①3/s;②D.①3/s;②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4.(上接第3题)(2)当点P沿AB-BC-CA方向运动时,需要分_____种情况来考虑,时间段的划分为( )A.1;B.2;;C.3;;;D.3;;;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5.(上接第3,4题)(3)当P在BC上运动时,线段CP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为( )A.3tB.18-3tC.3t-9D.3t-18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6.(上接第3,4,5题)(4)当点P在CA上运动时,线段PC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为( )A.18-3tB.3t-18C.27-3tD.3t-9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7.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50,AD=75,BC=135.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段BA-AD-DC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向上作射线QK⊥BC,交折线段CD-DA-AB 于点E.点P,Q同时开始运动,当点P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运动终止时,线段BQ的长为( )A.105B.45C.35D.30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8.(上接第7题)(2)当点P落在射线QK上时,t的值为( )A. B.C. D.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9.(上接第7,8题)(3)当点P运动到AD上时,若PQ∥DC,则t的值为( )A. B.25C. D.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

学八级数学四边形动点问题期末复习及答案

学八级数学四边形动点问题期末复习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四边形动点问题期末复习及答案1、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点,EF ⊥AB ,EG ⊥BC ,F 、G 是垂足,若正方形ABCD 周长为a ,则EF +EG 等于 。

2、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P′重合,若PB=3,则PP′=3、在Rt △ABC 中 ∠C=90° AC=3 BC=4 P 为AB 上任意一点 过点P 分别作PE ⊥AC 于E PE ⊥BC 于点F 线段EF 的最小值是4、如图,菱形ABCD 中,AB=4,∠BAD =60°,E 是AB 的中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是 。

5、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正方形AEFG 的边长为1cm .如果正方形AEFG 绕点A 旋转,那么C 、F 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cm .7、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12,BD=16,E 为AD 的中点,点P 在BD 上移动,若△POE 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 个. 8、已知:如图,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 为矩形,A (10,0),C (0,4),点D 是OA 的中点,点P 在BC 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则P 点的坐标为 。

9、如图,在边长为10的菱形ABCD 中,对角线BD =16.点E 是AB 的中点,P 、Q 是BD 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PQ =2.则四边形AEPQ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10、如图,矩形纸片ABCD ,已知AB =2,BC =4,若点E 是AD 上一动点(与A 不重合),且0<AE ≤2,沿BE 将△ABE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连结PC ,有下列说法:①△ABE 和△PBE 关于直线BE 对称;②线段PC 长有可能小于2;③四边形ABPE 有可能为正方形;④△PCD 是等腰三角形时,PC =2或5。

八年级下册四边形动点问题和答案

八年级下册四边形动点问题和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四边形动点问题专题1、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点,EF ⊥AB ,EG ⊥BC ,F 、G 是垂足,若正方形ABCD 周长为a ,则EF +EG等于 。

2、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P′重合,若PB=3,则PP′=3、在Rt △ABC 中 ∠C=90° AC=3 BC=4 P 为AB 上任意一点 过点P 分别作PE ⊥AC 于E PE ⊥BC 于点F 线段EF 的最小值是4、如图,菱形ABCD 中,AB=4,∠BAD =60°,E 是AB 的中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是 。

5、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正方形AEFG 的边长为1cm .如果正方形AEFG 绕点A 旋转,那么C 、F 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cm .CA BP FE EDCBAPADEPB C7、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12,BD=16,E为AD的中点,点P在BD上移动,若△POE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8、已知:如图,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为矩形,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则P点的坐标为。

9、如图,在边长为10的菱形ABCD中,对角线BD=16.点E是AB的中点,P、Q是BD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PQ=2.则四边形AEPQ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10、如图所示,在△ABC中,分别以AB.AC.BC为边在BC的同侧作等边△ABD,等边△ACE.等边△BCF.(1)求证:四边形DAEF是平行四边形;(2)探究下列问题:(只填满足的条件图所示,在△ABC中,分别以AB.AC.BC为边在BC的同侧作等边△ABD,等边△ACE.等边△BCF.,不需证明)①当△ABC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四边形DAEF是矩形;②当△ABC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四边形DAEF是菱形;③当△ABC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以D.A.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11、如图,矩形ABCD中,cm,cm,动点M从点D出发,按折线DCBAD方向以2 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从点D出发,按折线DABCD方向以1 cm/s的速度运动.(1)若动点M、N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2)若点E在线段BC上,且cm,若动点M、N同时出发,相遇时停止运动,经过几秒钟,点A、E、M、N组成平行四边形?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B移动,一直达到B止,点Q以每秒2cm的速度向D移动.(1)P、Q两点出发后多少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6cm2?(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PBCQ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该时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3、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BAD=120°,动点P在直线BC上运动,作∠APM=60°,且直线PM与直线CD 相交于点Q,Q点到直线BC的距离为QH.(1)若P在线段BC上运动,求证:CP=DQ.(2)若P在线段BC上运动,探求线段AC,CP,CH的一个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AB,AB=20 cm,BC=10 cm,DC=12 cm,点P和Q 同时从A、C出发,点P以4 cm/s的速度沿A-B一C-D运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以1 cm/s的速度运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是矩形;(2)t为何值时,四边形BCQP是等腰梯形;(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5、如图,已知ΔABC和ΔDEF是两个边长都为1cm的等边三角形,且B、D、C、E都在同一直线上,连接AD、CF.(1)求证:四边形ADFC是平行四边形;(2)若BD=0.3cm,ΔABC沿着BE的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设ΔABC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t为何值时,□ADFC是菱形?请说明你的理由;②□ADFC有可能是矩形吗?若可能,求出t的值及此矩形的面积;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16、在△ABC中,点O是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E,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F。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

的士兵,手无寸铁。 ?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
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
‘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
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冕旒(mian liu):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 老茧。 16.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游踪

见(所想)
所感 (1)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秦兵马俑馆小厅
(2)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秦兵马俑馆大厅

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3) 17.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分) 18.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3分) 19.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四边形动点问题期末复习及答案1、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点,EF ⊥AB ,EG ⊥BC ,F 、G 是垂足,若正方形ABCD 周长为a ,则EF +EG 等于 。

2、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P′重合,若PB=3,则PP′=3、在Rt △ABC 中 ∠C=90° AC=3 BC=4 P 为AB 上任意一点 过点P 分别作PE ⊥AC 于E PE ⊥BC 于点F 线段EF 的最小值是4、如图,菱形ABCD 中,AB=4,∠BAD =60°,E 是AB 的中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是 。

5、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CA BP FE EDCAPADEPB C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正方形AEFG的边长为1cm.如果正方形AEFG绕点A旋转,那么C、F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cm.7、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12,BD=16,E为AD的中点,点P在BD上移动,若△POE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8、已知:如图,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为矩形,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 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则P点的坐标为。

9、如图,在边长为10的菱形ABCD中,对角线BD=16.点E是AB的中点,P、Q是BD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PQ=2.则四边形AEPQ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10、如图,矩形纸片ABCD,已知AB=2,BC=4,若点E是AD上一动点(与A不重合),且0<AE≤2,沿BE将△ABE翻折,点A落在点P处,连结PC,有下列说法:①△ABE和△PBE关于直线BE对称;②线段PC长有可能小于2;③四边形ABPE有可能为正方形;④△PCD是等腰三角形时,PC=2或5。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2,点M是AB上一动点,点N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MN+BN 的最小值为___ ___.12、如图,矩形ABCD中, cm, cm,动点M从点D出发,按折线DCBAD方向以2 cm/s的速度运动,动点N从点D出发,按折线DABCD方向以1 cm/s的速度运动.(1)若动点M、N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2)若点E在线段BC上,且 cm,若动点M、N同时出发,相遇时停止运动,经过几秒钟,点A、E、M、N组成平行四边形?1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B移动,一直达到B止,点Q以每秒2cm的速度向D移动.(1)P、Q两点出发后多少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6cm2?(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PBCQ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该时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BAD=120°,动点P在直线BC上运动,作∠APM=60°,且直线PM与直线CD 相交于点Q,Q点到直线BC的距离为QH.(1)若P在线段BC上运动,求证:CP=DQ.(2)若P在线段BC上运动,探求线段AC,CP,CH的一个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AB,AB=20 cm,BC=10 cm,DC=12 cm,点P和Q 同时从A、C出发,点P以4 cm/s的速度沿A-B一C-D运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以1 cm/s的速度运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是矩形;(2)t为何值时,四边形BCQP是等腰梯形;(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6、如图,已知ΔABC和ΔDEF是两个边长都为1cm的等边三角形,且B、D、C、E都在同一直线上,连接AD、CF.(1)求证:四边形ADFC是平行四边形;(2)若BD=0.3cm,ΔABC沿着BE的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设ΔABC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t为何值时,□ADFC是菱形?请说明你的理由;②□ADFC有可能是矩形吗?若可能,求出t的值及此矩形的面积;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17、如图,△ABC中,点O是AC上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求证:OE=OF;(2)若CE=12,CF=5,求OC的长。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18、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一侧分别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ABD、△BCE、△ACF,请回答下列问题:(1)四边形ADEF是什么四边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4)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19、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D=2,E、F分别是边AD,CD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 (1)求证:△BDE≌△BCF;(2)判断△B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设△BEF的面积为S,求S的取值范围.20、是等边三角形,点是射线上的一个动点(点不与点重合),是以为边的等边三角形,过点作的平行线,分别交射线于点,连接.(1)如图(a)所示,当点在线段上时.①求证:;②探究四边形是怎样特殊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如图(b)所示,当点在的延长线上时,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成立?(3)在(2)的情况下,当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是菱形?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a 41 2、23 3、5124、325、326、237、48、(2,4)或(3,4)或(8,4)9、85710、①③ 11、51612、分析:(1)相遇时,M 点和N 点所经过的路程和正好是矩形的周长,在速度已知的情况下,只需列方程即可解答.(2)因为按照N 的速度和所走的路程,在相遇时包括相遇前,N 一直在AD 上运动,当点M 运动到BC 边上的时候,点A 、E 、M 、N 才可能组成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种情况,即当M 到C 点时以及在BC 上时,所以要分情况讨论.解:(1)设t 秒时两点相遇,则有,解得. 答:经过8秒两点相遇.(2)由(1)知,点N 一直在AD 边上运动,所以当点M 运动到BC 边上的时候,点A 、E 、M 、N 才可能组成平行四边形, 设经过x 秒,四点可组成平行四边形.分两种情形:,解得;②,解得.答:第2秒或6秒时,点A 、E 、M 、N 组成平行四边形.13、解:(1)设P 、Q 两点出发t 秒时,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36cm 2. 由矩形ABCD 得∠B ﹦∠C ﹦90°,AB ∥CD , 所以四边形PBCQ 为直角梯形, 故S 梯形PBCQ ﹦21﹙CQ+PB ﹚•BC .又S 梯形PBCQ﹦36,所以21﹙2t ﹢16-3t ﹚•6﹦36,解得t=4﹙秒﹚. 答:P 、Q 两点出发后4秒时,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36cm 2.(2)不存在.因为要使四边形PBCQ 为正方形,则PB ﹦BC ﹦CQ ﹦6, 所以P 点运动的时间为31036-16 秒,Q 点运动的时间是26﹦3秒, P 、Q 的时间不一样,所以不存在该时刻.14、 (1)连接AQ,作P E ∥CD 交AC 于E,则△CPE 是等边三角形,∠EPQ=∠CQP. 又∠APE+∠EPQ=60°,∠CQP+∠CPQ=60°, ∴∠APE=∠CPQ,又∵∠AEP=∠QCP=120°,PE=PC, ∴△APE ≌△QPC,∴AE=QC,AP=PQ, ∴△APQ 是等边三角形,∴∠2+∠3=60°, ∵∠1+∠2=60°,∴∠1=∠3, ∴△AQD ≌△APC,∴CP=DQ. (2)AC=CP+2CH.证明如下: ∵AC=CD,CD=CQ+QD,∴AC=CQ+QD, ∵CP=DQ,∴AC=CQ+PC,又∵∠CHQ=90°,∠QCH=60°,∴∠CQH=30°, ∴C Q=2CH,∴AC=CP+2CH.15、解:(1)AP=DQ 时,四边形APQD 是矩形,即4t=12-t ,解得,t=512(s ).(2)过Q 、C 分别作QE ⊥AB ,CF ⊥AB ,垂足分别为E 、F . ∵AB=20cm ,BC=10cm ,DC=12cm ,∴BF=PE=8cm ,CF=AD=6cm . ∵AE=DQ ,即4t+8=12-t ,解得,t=54(s ).(3)∵梯形ABCD 的周长和面积分别为:周长=20+10+12+6=48cm 面积=()262012⨯+=96(cm 2) 若当线段PQ 平分梯形ABCD 周长时,则AP 十DQ+AD=21×48=24,即4t+12-t+6=24,解得t=2, 此时,梯形APQD 的面积为()26108⨯+=54≠21×96=48. ∴不存在某一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梯形ABCD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16、解:(1)∵ΔABC 和ΔDEF 是两个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C=DF ,∠ACD=∠FDE=60°, ∴AC ∥DF. ∴四边形ADFC 是平行四边形. (2)①当t=0.3秒时,□ADFC 是菱形.此时B 与D 重合,∴AD=DF. ∴□ADFC 是菱形. ②当t=1.3秒时,□ADFC 是矩形.此时B 与E 重合,∴AF=CD. ∴□ADFC 是矩形.∴∠CFD=90°,CF=,∴(平方厘米).16、解:(1)OE=OF17.证明:∵CE 为∠BCA 的平分线, ∴∠BCE=∠ACE ,∵MN// BC , ∴∠BCE=∠CEO , ∴∠ACE=∠CEO , ∴OE=OC 同理OF=OC∴OE=OF (2)6.5(3)点O 运动到AC 的中点,四边形AECF 为矩形 证明:点O 为AC 的中点, 由(1)知,O 为EF 的中点,∴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CE、CF分别为∠BCA的内、外角平分线,∴∠ECF=∠ACE+∠ACF =∠ACB+∠ACG =90°∴四边形AECF为矩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8、证明:(1)∵△ABD和△FBC都是等边三角形∴∠DBF+∠FBA=∠ABC+∠FBA=60°∴∠DBF=∠ABC又∵BD=BA,BF=BC ∴△ABC≌△DBF ∴AC=DF=AE同理△ABC≌△EFC ∴AB=EF=AD∴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2)①∠BAC=150°②AB=AC≠BC③∠BAC=60°19、(1)证明:菱形ABCD的边长为2,BD=2,都为正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