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2)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牛顿第三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进行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之一,它既是整个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物理学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又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可见,《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很高,达到了理解与应用的水平,而且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提出过程性要求,即通过实验达到知识目标。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知道二力平衡的知识,而且他们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但是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会存在错误的前概念,比如认为:①强者施予弱者的力大;②主动施力者施加的力更大;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可以相互抵消。
所以教学中要多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多提供感性素材,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前概念。
三、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3)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体会实验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2)通过学生之间对实验活动与生活情景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概括与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与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高一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下面我将从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他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为高一上学期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继牛顿第一、二定律后的又一牛顿运动定律,与第三章学习的力紧密相关,是在其基础上对相互作用力的更深入的探究,同时也对学生初中所学力学知识起到了巩固加深的作用,与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今后进行受力分析的理论依据,在整个力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列举大量的相互作用的实例,观察思考总结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定量关系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培养其比较学习,思考总结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对科学的热爱。
(3).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
(4).学生形成对物理对生活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以上三个目标的实现,来加强学生的信息整合,这不仅能够实现结果性目标,还能体现过程性目标,经验性目标,从而达到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社会发展的三方面的整合。
3.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在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认知建构创造力使得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把他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说明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学习讨论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培育同学试验观测技能和分析技能。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培育同学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立场。
高一同学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分。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同学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肯定的认识,老师指导同学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同学分析、归纳试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老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同学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使同学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试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同学主动探究新知识。
说学法同学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同学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同学的学法指导,引导同学主动探究新知识。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来引导同学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试验探究,分析、总厚实验结论。
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并通过实例讲解,使同学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同学在在轻松、自主、争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控知识为中心,培育技能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老师举生活中的实例(手拍桌子,手会痛;脚踢足球,脚的感觉怎样?等),同学觉得很简约,这时老师把例子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受力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一)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中物理组x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三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基石,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三大定律之一,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拓展到多个物体,应用十分广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育人为本,分析学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学生初中时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已经有了定性的了解,但是没有体会到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重要性,也没有从定量的角度探讨。
此外,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了几种不同种类的力,但是学生对研究对象常常分辨不清。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能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3.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会对物体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的重难点,重点是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难点是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演示、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
同时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将采用设疑导入的方式引入新课。
我将在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的视频,大量气体从下喷射而出,火箭升空。
请学生思考运动都需要力来维持,那火箭升空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如何,火箭和气体受到彼此的力大小相等吗。
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将充满气的气球相互挤压,观察气球想接触的部分,思考,两个气球受到了什么力,受到的力有什么关系)新课讲授的第一部分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但是他们的这一知识可能是定性的了解,基本上处在记忆的层次,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要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从力的性质、作用的同时性等进一步认识,并进行定量探究。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并且此前已学过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本节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2)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定性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用它来定性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六、说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图3-10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这是一节规律课,我计划1课时完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说说这次课。
一、教材分析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我发现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一个物体在受到其他物体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物体有作用,牛顿第三定律就是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的。
只有充分地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的第一、第二、第三定律才能构成比较全面地反映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一套定律。
另外,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的内容及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将教学目标拟定如下:知识与技能方面: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1.进一步探究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2.培养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3.应用讨论、练习的方法学会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激发学习兴趣及热情,进一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2.培养科学态度的心理品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学习,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4.提高团结互助的精神及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我认为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如下:1.重点: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并学会区别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难点:正确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的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他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一、二定律对单个质点、物体整体而言;自然界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完整。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
②受力分析时,正确找出作用力,反作用力。
③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
④让学生学会物理学中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①认识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关系②受力分析时,正确找出作用力,反作用力③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及内容教学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兴趣和欲望。
②在合作探究中的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在解决问题过程的快乐。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讨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有初步了解,且有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在课堂上,通过联系日常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讨论、归纳、总结。
此时,多采用全班范围内的讨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采用点拔式的指导,设计阶梯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试着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举例(日常生活经验)。
用脚踢球,球飞出去(引导学生回忆),同时感觉到脚有点痛。
脚对球作用的同时,球也对脚施加力的作用。
从而引出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误区:作用力反作用力之间有先有后,所以在举例时甚至一开始引入新课,强调相互作用是同时发生的。
)2.新课教学⑴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
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强调同时性)课件演示:在平静的湖面上,一个人在一只船上推另一只船,两只船将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
实验演示:光滑桌子上两辆小车上固定一条形磁铁,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车相互靠近。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本节课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
进入高中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更深刻。
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了很大提高,其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喜欢怀疑、争论。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受力分析,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1.通过观察三个演示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找出共同点,得出物理规律。
2.通过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分类简化的问题分析法。
3.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1.通过列举和分析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通过自主探究,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学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4.5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4张PPT)
问题提问:用石头砸鸡蛋,蛋碎石头不碎是因为 石头给蛋的力比较大吗? 实验探究三:(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两个弹簧测力计
播放教师演示视频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教学过程
了解新知
讲解传感器原理,观看一段传感器的使用视频, 分析所得到的的图像特点,突出牛顿第三定律中的 “总是”。
教学过程
7 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决问题(二)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生活实例
弹簧测力计实验 传感器实验
生活实例 受力分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概念
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特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运用
平衡力的异同点
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力.与知反道过作力程用的力作与的用方概是法念相。互的,理解作用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会
教学过程
巩固新知
2.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
动动脑
请同学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 某一个牛顿第三定律应用的实例,并且 指出该实例中的一对平衡力。
动动手
请同学们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来制作一 些小模型,下节课我们来展示大家的 成果。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4.5 牛顿第三定律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真实感受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并能尝试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一 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 的重要作用,并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 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课堂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课堂教学的构想。
一、说教材1、本课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前后的知识联系《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
本节课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之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是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恰恰就是这一规律,正是由于牛顿第三定律才使得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才得以圆满顺利解决.2、本课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相对性。
第二部分“牛顿第三定律”,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主要讲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1)高一学生通过学习之前的力学内容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2)高一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准备。
4、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高一物理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这两个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关系。
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常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其部分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在一定范围内,它与物体系的动量守恒定律也是密切相联系的。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部分学生学完牛顿第三定律后,仍然处在记忆的层次。
当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忽视牛顿第三定律。
因此我确定本节的的难点为对定律中“总是”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但对其认识又是片面的,也学习过二力平衡;并且在课本的第三章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几个具体的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2)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的关系;(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用定律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4)通过运用定律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设计实验,经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定律解释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领略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与同学讨论、合作中,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篇一一、说教材: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二、说教法学问与技能: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实含义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察看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2、试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激励同学勇于探究,促使同学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察看,试验,探究,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精准,严密3、渗透物理学史4、引申,注重人际交往三、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四、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
这个问题在中学已经讨论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显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下面进一步来讨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试验来讨论今日的内容。
通过试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
在试验中大家要注意察看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试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
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试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
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
用遥控器掌控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试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阔别;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试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共25张PPT)-经典通用课件资料
Soft X (CS)
策略管理服务器
SGW 信令网关
GK
C&C08 iNET
MSR多业务交换机 (ATM/IP/MPLS)
路由器
原则上产品 都要用右边 的符号,但 对于无法用 符号表达的 就用此色块 示意,标上 名称即可。
ATM交换机
MD
MPLS
17
环节二 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2021/10/10
18
环节二科学探究
• 实验器材: 弹簧秤 绳子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2021/10/10
实 验 困 难
改 进 实 验
解决困难
19
环节二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可能方案
活动一
• 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处于静止不动的僵持状态
2021/10/10Βιβλιοθήκη 12教学教
教
教
板
学
情
学
学
学
书
任
分
目
重
过
设
务
析
标
、
程
计
分
难
析
点
2021/10/10
13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环节二
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环节三 2021/10/10
类比归纳 总结规律
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
14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2021/10/10
21
环节三类比 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异同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产生与消失 作用效果 力的性质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的第四章第5节的《牛顿第三定律》。
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立定律,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极其广泛,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之本定律可设计为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出,更具有智力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但是,他们的这一认识基本上仅处在记忆的层次,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要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从力的性质、作用的同时性等进一步认识,并进行定量探究。
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高一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与意识。
这是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
而且好奇心强是职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全面提高接受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正确理解其确切含义。
3.能够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难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类比、讨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得出科学结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五、教学程序探究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设计方案:创设情境——分析总结——实验证明。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必修〕的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的内容。
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研究理论的基础。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2〕、通过定量实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定律并能分析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善于总结并应用物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难点:区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力的相互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有意识的去感知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所欠缺,老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总结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六、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大量程弹簧秤,小车,薄木板,圆铅笔;圆珠笔芯,水,摄像头。
七、主要的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6分钟〕从生活实例引入:1、演示实验——“以卵击石〞。
〔强调除了生鸡蛋破以外,更应注意观察石块后退的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体会:碰撞发生时,鸡蛋受力的同时也给石头一个力,力是相互的。
2、亲身体验:学生们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用力推桌子。
——〔问〕感觉如何?如何解释?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新课讲授用实验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基本特点。
、演示实验一:把薄木板放在并排的圆铅笔上,然后把玩具小车上紧发条,并轻轻放在木板上,问:当手离开小车时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演示实验二:圆珠笔芯拔去笔头,放在平静的水面上,观察到油墨向前喷出,笔芯后退。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
1.从牛顿第三定律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普适性:定律中的“总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无论 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何种条件下,两个力等大、反向 的关系都是成立的,不受物体形状、质量大小、运动状态等 因素的影响.
(2)等值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平衡态和 非平衡态下的相互作用力都是一对等大的力;“以卵击石” 时,“卵与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大小相等的.
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辩别能 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如果只是简单重复, 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 趣。作为高中学生,他们的好 奇心强,积极性、主动性较强 ,有参与意识。所以为我们本 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
知识基础
能力基础
二 学 情 分 析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 有关问题。 3.理解“一对平衡力” 和“一对作用力、反作 用力”的不同。
A.加速前进时,绳拉小车的力大于小车拉绳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拉小车的力大于小车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小车的力与小车拉绳的力大小才相等 D.不管小车如何前进,绳拉小车的力与小车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变式 应用
当
堂 2.如图所示,吊于电梯天花板上的物体处于
检 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牛顿 第三定 律”
牛顿第 三定律 的应用
山东 2012.4.4分 2013.4.4分 全国课标卷 2015.2.6分 浙江 2014.5.6分
1、教材地位 2、教材 3、重难点
和作用
内容结构
4、高考
命题实况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 互作用”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 课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牛 顿第二定律,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 了一定的初步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新课程《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五节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反馈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学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实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关于这点,老师们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容易忽视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而事实上如超重和失重的教学中对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学好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以后物理的学习十分重要。
2、学生情况及学习方法的分析:
根据苏联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学生对常见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能对物体进行基本的受力分析。
这些条件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方面的准备。
但同时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
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教师在处理的过程中就要提供很好的感受性材料,设计好问题,铺路搭桥,简化“模型”,降低难度,让学生能顺利地过渡同时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也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4、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而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则即是重点又是难点。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通过多媒体最大程度的呈现物理情景,应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领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课堂中所有的设计与安排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
接下来我将具体谈一谈我是如何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
1、回顾初中知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老师和一位同学玩个推手游戏既活跃气氛有说明问题。
小结:获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存在的感性经验
二、实验探究:
猜想因为是力的作用规律: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考虑
1、实验前校验弹簧秤;布置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的内容:弹簧秤的视数大小及变化的时间特点
2、采用数据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图像,让一个学生上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投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坐标图像
讨论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突出强调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间,为以后的分析打下伏笔。
两个实验都让学生来做,简单易行,即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实验能力又能很好提供感性认识并且能够说明问题。
三、深入挖掘
引导学生回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内容,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比,引起学生内心疑问“?
1、对站立的老师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各个力的反作用力
2、对走路的老师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前面知识找出各个力的反作用力
3、以站立的教师为例,及时引导学生体会“相互作用力”、“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在性质、作用点、变化的时间性的特点
组织学生活动,每一个都能够举例说明,并在之后进行学生回答总结;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三处不同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同生同灭。
质疑提问:两手夹书,左手对书的作用力与右手对书的作用力是不是作用与反作用力。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不是任意两个物体而是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间。
投影出关于“相互作用力”、“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