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眼和视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2.本节主要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

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学法指导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六、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七、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 教案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小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4.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归纳总结能力。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3. 尝试利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认同互联网络也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眼球和视觉的了解,培养对生物体奥秘的探究兴趣。

2.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3. 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2.学生知识和技能分析: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难点,有些现象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如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原理、近视的原因及矫正等,由于初一学生未学过物理学,对这些原理难以理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等手段,把这抽象的原理直观化,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教学。

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不断引导他们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加强能力的培养。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眼和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通过分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4)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帮助视觉有碍的人。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通过分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难点:通过分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

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眼球结构示意图。

2、生物兴趣小组制作简易的眼球结构模型。

3、预习课本。

四、课时:1课时六、板书设计眼和视觉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二、视觉的形成1→4→8→9→7→10→大脑三、近视的形成及矫正大、长、远、前、凸透。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说课稿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和视觉》。

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本课对教材的处理1.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出发章、节、引言中的设问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

3.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探究学习和表现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来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迸发,形成爱眼意识。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眼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眼睛的意识;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五、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形成过程。

其中视觉形成过程也是节课的难点六、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原则,以掌握知识为前提,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等。

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掌握眼球基本结构和功能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理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4、关注用眼卫生保健,有自觉关爱盲人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简单、认知水平低,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预防
多媒体展示1、正常眼睛成像和近视的成像原因及矫正
2、预防近视
多媒体播放近视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比和分析、尝试总结引起近视远视的原因
2、学生看视频:近视的发展趋势由学生自由发挥怎么预防近视: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突破了近视的成因这一教学难点,从而达到教育学生保护眼睛的目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教室利用多媒体模型自制课件、网上下载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小游戏:找三名学生做游戏
学生做游戏,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对探索“人体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兴奋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主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总结
引导学生整合本节知识、内容。
播放爱眼健康歌
学生谈收获
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认识。欣赏《爱眼健康歌》让学生紧张的心情能够放松下来。
板书设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基本结构
2、视觉的形成
二、近视及预防
1、原因2、预防
课题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

眼和视觉教案

眼和视觉教案

《眼和视觉》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4.了解近视的成因,了解用眼卫生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讨论视觉的形成。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保护视力。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个主要部分的功能
【难点】:视觉的形成
这两幅图分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图,当光线通过透镜时,
生折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人们从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发明了照相机。

根据这个原理,大家思考一下照相机的结构是怎
晶状体处于凸形不能恢复,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前某点汇聚,而不是在视网膜上成像,所以就看不清物体,人就成了近视患者。

那大家带的近
作业处理
完成习题册上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1.眼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形成过程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光敏感细胞兴奋→视觉神经→大脑
眼球
眼球壁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脉络膜 虹膜:有色素,中间有小孔叫瞳孔,是光线的通道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镜可以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课件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课件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说出人体的几种感觉及感觉器官;2、概述眼球的结构和主要功能;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4、概述近视的成因、矫正、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表达交流、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爱护眼睛,自觉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2、学会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残疾人。

【教学重点】 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3、概述近视的成因、矫正、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近视的成因、矫正。

【情景导入】: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1. 课本P78[想一想,议一议]你吃饭时各种感觉分别身体的哪个部位?这对吃饭有什么意义?2.什么是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什么是感觉器官?(带有附属结构的感受器)3、小游戏:找茬。

学习任务二: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1、请同学们观察P79图4-47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利用三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眼球模型,说出成像过程中光线依次经过眼球的各个结构,并说出各个结构在成像过程中起的作用。

3、多媒体展示眼球结构,考查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情况。

4、【师生小结】眼球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强调: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和黑眼珠分别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

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5、多媒体展示题组练习,学生认真完成。

七年级下科学教案第1章第6节 眼和视觉

七年级下科学教案第1章第6节  眼和视觉

第6节 眼和视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眼的结构,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2、知道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能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象的规律,并了解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4、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从而知道如何爱护眼睛和保护视力。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凸透镜成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凸透镜成象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凸透镜成象实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随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凸透镜成象规律、透镜的应用。

教学准备眼球模型;光具座;手电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眼睛眼是我们重要的感觉器官。

据统计,大脑中约有90%的信息来自于眼。

你知道眼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先让我们学习眼的有关知识。

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解剖眼球模型:分析眼的各结构的名称。

(角膜、瞳孔、晶状体、虹膜、玻璃体、巩膜、视网膜、房水等)结合下列实践,组织讨论分析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同桌的眼:(1)你能看到哪些部位?(除了瞳孔、虹膜[颜色]、巩膜之外,学生应指出眼险,睫毛和泪腺管)(2)观察虹膜和瞳孔:用手电简直照着同桌的右眼,留心观察,同桌右眼的瞳孔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 (减少、增加)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虹膜的作用是可以控制 的大小。

同时填空:填写表1:眼的结构和功能复述眼的结构和功能。

小结。

由讨论中涉及凸透镜的知识,为引入下节课“凸透镜成象规律”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凸透镜成像特点初探我们学习了眼睛的有关知识,并且留下了一个问题——眼睛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本节课我们就来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这要从透镜谈起。

透镜是什么样的? (学生可解决)让学生了解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学生可能会讲到用放大镜聚焦可以把一张纸烧一个洞,由此可让学生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利用。

第一课时《眼和视觉》初中生物公开课PPT课件

第一课时《眼和视觉》初中生物公开课PPT课件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形成物像就能产生视觉吗?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
为什么在视网膜上呈现的是倒像,而我们看 到的物体却是正的?视觉最终在哪里形成?
视觉的形成过程
物体反射的光 1角膜
2瞳孔 3晶状体
4玻璃体
7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
(处理图像信息,形成视觉)
6视觉神经
5视网膜
(传递图像信息) (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眼球壁 中膜 睫状体:由睫状肌构成,调节晶状体曲度

脉络膜:营养眼球,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又叫视网膜,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晶状体: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内容物
玻璃体: 透明胶状物质
说一说 眼球的基本结构
睫状体
4
2 巩膜
虹膜 3 角膜 1 瞳孔 7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当你在外面时,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这时 你会怎么做?你是靠什么感觉发现外界环境变化的?
通过感觉器官判断下雨
乌云:看—— 视觉(眼睛) 狂风:感—— 触觉(皮肤) 闪电:看—— 视觉(眼睛) 雷鸣:听—— 听觉(耳朵)
视觉
嗅觉 触觉
观察
味觉 听觉

视觉(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
外膜 中膜
内膜
说一说 眼球的基本结构及位置
4
3
1
7
8
9
2
5 6 10
巩膜 虹膜 瞳孔
---瞳孔---
中午 瞳孔小
傍晚 瞳孔大
中午和傍晚的猫,眼睛内主要是什么结构 发生了变化?上面两幅图哪个是在中午, 哪个在傍晚?

七年级科学下册《眼和视觉》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眼和视觉》教案 (新版)浙教版
2、凹透镜(不会会聚,发散)
【结论】凸透镜和凹面镜一样起会聚的作用,会聚的一点叫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而凹透镜使太阳光发散,和凸面镜一样。
【课件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遇到平行光(凹面镜和凸面镜)
介绍其他各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如何区分?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自制简单透镜,滴水在光滑纸上或玻璃上)
【思考】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课件演示说明
二、照相机和放大镜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课件说明
2、放大镜:短焦距的凸透镜
PS:被观察的物体在焦距以内
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三、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图略
PS:1、成像物体用点燃蜡烛的烛焰比较好,这样得到的像较清晰,学生也容易辨别它的正倒。
2、实验时,先确定烛焰与透镜的距离(U),然后再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的焰心的清晰像时,才读出像的位置(V)。
3、要多次改变物距,通过对成像情况的反复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像规律,必须避免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的不科学做法。
4、像的位置确定后记下像的各个特点,如位置,大小,正倒,虚实等等。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一、透镜
前面学过凸面镜能发散光线,凹面镜能会聚光线,那还有什么可以起到发散和会聚的作用呢?
在常用的光学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里面都有透镜。
分为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实验】用光学演示仪进行,把平行光分别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
1、凸透镜(有光,太阳光会聚,无光,手电筒)
六、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联系近视眼的形成,自己阅读P37总结出……
课外查找“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资料。

1.6眼和视觉(第一课时)

1.6眼和视觉(第一课时)

1.6 眼和视觉(一)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六节【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学会画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三类特殊的光线及光路图。

【教学重、难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三类特殊的光线。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三类特殊的光线。

【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白纸、刻度尺【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上一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的中心内容。

让学生学会画凸透镜和凹透镜三类特殊的光线及光路图,是下一节课中能否成功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用作图法解释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从而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关键。

本教学设计采用情景引入,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四大部分教学内容透镜的分类、透镜的四要素、透镜的作用和透镜的作图都有异同点,因此,设计中重点用了比较教学法。

在学习完每一个知识点后都配有精选练习以让学生及时消化巩固。

设计中注意了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如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凸透镜会聚与凹透镜发散作用的比较难理解,所以课件中特别制作了一张PPT对“凸透镜会聚与凹透镜发散作用的加深理解”的幻灯片,在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光线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变静态抽象为生动形象,降低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让学生较轻松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求知的心理。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你知道吗?(投影材料ppt3)据报道,某地发生山火,烧毁树林250亩,在山火发源地发现一个较大的玻璃瓶底,警方经过多方面调查,最后确定这次火灾的“元凶”就是个这个玻璃瓶底。

教师设问:你认为这则材料可信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要知道其中真正的原因,我们需要先来学习透镜的有关知识。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总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保护视力,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

2.教学难点:眼球各结构的功能。

三、器材准备眼球仪1个,电筒1支,照相机1台,纸箱1个,墨水盒1个。

四、教学环节(一)感觉器官的概念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神经末梢和一些附属结构就构成了感受器。

有的感受器比较简单,如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只是由一些神经末梢和毛发、毛囊等;有的感受器比较复杂,如眼睛由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和眉毛、泪腺、动眼肌、调光结构等构成,这种复杂的感受器就叫做感觉器官。

(二)引言: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

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鼻子闻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

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三)指导探究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结构特点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

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P81方法步骤逐步完成。

(3)反馈点拨: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与视觉》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与视觉》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和视觉》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很多,计划用2个课时。

“眼和视觉”和“近视及其预防”1课时,“耳和听觉”1课时。

另外,结合学生实际对一些内容进行调整:教材的引言不够简洁和吸引,要换。

学生没有物理学基础,因此眼的成像原理描述现象即可,近视的矫正同样处理,预防近视的“三要四不看”对引导学生的行为很重要,要仔细说明原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眼球的结构几部分的功能。

(2)视觉的形成过程。

(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眼球结构模型了解眼的结构。

(2)通过猫眼瞳孔的变化。

(3)通过视频观察视觉的形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帮助视觉有问题的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眼的结构及其功能,近视的预防。

2、难点:视觉的形成。

四、教学准备制作PPT;准备眼球模型。

五、教学过程(一)“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问题导入:一天所获得信息大多数从哪些方面获得?学生:眼睛、耳朵、鼻子………总结:据统计,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数来自于视觉。

如视觉能够让你读书、看报、看电视等。

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二)教学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3、了解瞳孔在调节进入人眼的光线强弱时的大小变化。

(三)新知讲授“眼睛与视觉”第一课时的导入:刚才我们说了,人体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来观察世界,只要通过视觉获取信息来适应环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观察旁边同学的眼睛,你能辨认出那些结构?(引入眼球的结构)学生观察同桌的你眼睛,说出自己看见了那些结构?学生:白眼仁、黑眼仁…………教师:生活中我们所称白眼仁和黑眼仁在眼球中对应那些结构呢?下面我们来了学习下眼球的结构。

1、眼的结构活动:自主探究学习(一)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自主学习课本P78-P79页内容。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一)——眼与视觉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一)——眼与视觉教学课件设计

2.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 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D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移动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3.右图是小红配戴 眼镜后看远处某点的光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小红是近视眼,配戴的是凹透镜 B.小红是远视眼,配戴的是凹透镜 C.小红是近视眼,配戴的是凸透镜 D.小红是远视眼,配戴的是凸透镜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进一步探究:

瞳孔的调节

小观察: 同学间互相观察,或用镜子观察自己在明
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
说一说: 光线( )→瞳孔变( ) →看清( )处物体。
进一步探究: 瞳孔的调节
意义:
都能看清物体
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 的部位分别是( C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6.画出眼球结构模式图, 标明结构名称和功能,并在图 上用箭头方式画出视觉形成的 过程。
大脑的特 定区域
(透明有弹性,像双
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牛眼成像实验结果: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形成( 倒 )像。
2.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的推论结果: (晶状体 )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眼睛是通过调节_晶_状__体__的__曲__度_来看清远
近不同的物体的。
晶状体曲度变大→能看清( 近)处的物体, 晶状体曲度变小→能看清( 远)处的物体。
三、近视及其预防
3.近视眼的预防和保护
• “三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 眼与书的距离要 在33厘米左右。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 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 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眼和视觉1教案

眼和视觉1教案

眼和视觉1教案教案标题:眼和视觉1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帮助学生理解视觉的重要性和视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探索保护眼睛的方法和良好的视觉习惯。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眼球模型或图示3. 视觉检测图表4. 学生练习册5. 学生笔记本或纸张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张视觉相关的图片(如眼睛、眼镜、眼科医生等)。

2. 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对视觉的重要性有什么了解。

探究(15分钟):1. 使用眼球模型或图示,向学生介绍眼睛的结构,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他们对眼睛结构的理解和如何保护眼睛的方法。

3. 展示视觉检测图表,并解释如何进行常见的视力检查。

4. 让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记录结果。

实践(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眼睛结构和视觉相关的练习。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练习中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视觉习惯,如保持距离、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等。

3. 鼓励学生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并与家长共享所学知识。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2. 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视力检查,并记录结果。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眼科医院或眼镜店,让他们亲身了解眼科检查和配镜过程。

2. 进一步探究光的传播和视网膜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视觉的科学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眼保健操或眼部按摩的活动,帮助他们放松眼睛并改善视力。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掌握保护眼睛和维护良好视力的方法。

同时,通过作业和扩展活动,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眼睛和视觉的理解,并培养良好的视觉习惯。

眼和视觉(一)导学案

眼和视觉(一)导学案

昌安实验学校七年级(下)科学学案课题:第二章第六节眼和视觉(第一课时)
3、透镜的作图:
1)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凹透镜后的光线;
2)经过焦点后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
3)在虚线处填上适当的透镜。

拓展:
1、讨论:能不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
2、在如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
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它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
F F F F 乙。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课件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课件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课件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说出人体的几种感觉及感觉器官;2、概述眼球的结构和主要功能;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4、概述近视的成因、矫正、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表达交流、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爱护眼睛,自觉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2、学会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残疾人。

【教学重点】 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3、概述近视的成因、矫正、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近视的成因、矫正。

【情景导入】: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1. 课本P78[想一想,议一议]你吃饭时各种感觉分别身体的哪个部位?这对吃饭有什么意义?2.什么是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什么是感觉器官?(带有附属结构的感受器)3、小游戏:找茬。

学习任务二: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1、请同学们观察P79图4-47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利用三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眼球模型,说出成像过程中光线依次经过眼球的各个结构,并说出各个结构在成像过程中起的作用。

3、多媒体展示眼球结构,考查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情况。

4、【师生小结】眼球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强调: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和黑眼珠分别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

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节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观察了解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⑵.知道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概念
⑶.学会画凸透镜和凹透镜特殊的光线及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探讨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分析和作图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体会凸/凹透镜结构与凸/凹透镜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凸/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凸/凹透镜特殊光线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
凸/凹透镜特殊光线的要求
四、教学器材
凸/凹透镜一组、光具盘、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刻度尺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作图:画出光线经过玻璃三棱镜玻璃砖的折射光线
(二)引入新课
【新闻】森林火灾之迷:一天,有几个“文明人”,他们带着吃的、喝的,来到一片美丽的森林游玩,傍晚时分,他们带着眷恋与满意,“轻装”回家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后不久,这片美丽的森林便被一场大火烧毁了.
【困惑】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灾? 是由于一个装有大半瓶水的瓶子惹的祸,它“借着”阳光“点燃”了旁边的纸团-----引出透镜
(三)新课讲授
【想一想】1、生活中你遇到过、使用过透镜吗?
2、不同的透镜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3、说说放大镜和近视眼镜片分别属于哪一类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1.放大镜、近视眼镜、老化眼镜、望远镜等
2.由透明材料(玻璃、塑料、水晶等)制成的两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叫做透镜。

例如:自制水滴是凸透镜
第三个问题由以下活动完成
【活动一】:
1.观察:透过放大镜、近视眼镜看书本上的文字;
摸一摸放大镜和近视眼镜片各处的厚薄。

看到的字变大还是变小透镜中间
厚还是薄
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
放大镜
近视眼镜
【结论】一、透镜
1.透镜的种类
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透镜的画法并讲解光心、主光轴的概念
【练一练】辨别下列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活动二】不同透镜对光的作用
◆用光源对着凸透镜照射,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凸透镜或者纸,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换用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
【结论】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介绍:
焦点: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有两个实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想一想: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光线将会• • • • • •
结论: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将两幅图进行对比,启发学生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体现在凸透镜使光线互相“靠近”了。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会聚于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试一试:
⑴.完成下列光路图:
⑵在一个天寒地冻、远离人烟的地
方,但天空晴朗,地上有一些树枝干叶,你独自一人,饥寒
交迫,想烤火取暖却没有火种。

讨论:能不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
2.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演示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

◆凹透镜对光起到分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
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虚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
用f表示
◆想一想: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延长线过凹透镜焦点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会-----••••••
通过比较:指出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体现在凹透镜使光线互相“远离”了。

如果原来的入射光线能相交,那么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将延迟相交。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延长线将会聚于虚焦点
2)延长线通过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试一试:
完成下列光路图:
【课堂练习】
F F F F
1.在虚线处填上适当的透镜
2.在如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
3.给你一个透镜,你能用哪些方法去判断他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摸:直接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发现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

◆看:将透镜靠近书本,透过透镜观察字体大小,字体变大则为凸透镜,若变小则为凹透镜。

◆照:用手电筒对着透镜照射,将光会聚则是凸透镜,而将光发散出去则是凹透镜。


4.在农村里,有时候为了防止雨淋湿草垛,在下雨的时候用塑料膜给草垛搭一个棚子,在雨停了太阳出来之后,一定要赶紧将棚子上的塑料膜拆除,不然可能发生火灾,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
【板书】
形状: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作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光路图:(略)
透镜
形状: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
凹透镜作用: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光路图:(略)
【设计亮点】
1.较好复习了光的折射知识点,并在光的折射基础上讲透镜,即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制
成的,做到知识点的前后连贯。

2.从新闻报道引课,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①平时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②科学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情。

3.在不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学中,利用光路的可逆性和比较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的改变,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讲得淋漓尽致,较好解决了透镜暗箱问题。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层层铺垫到位;借助多媒体,知识容量大,图形逼真、形象;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更直观易懂;配套课堂练习分层次设计,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