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1 现状6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肉牛业发展较快,牛肉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1961年~1965年平均3198万t,1994年5309.1万,年平均增长19.55%,仅次于禽猪肉的增长幅度。
到1996年,全世界牛肉总产量达5771.9万t。
据报道,1996年位居全球牛肉产量前三名的是美国、欧盟和中国,年产量分别为1200万t、735万t和491万,其它主产国为巴西445万t,俄罗斯294万t,阿根廷208万t,日本115万t。
从世界几大国肉类生产情况来看,饲料来源不同,肉类生产结构各异。
永久性牧场占国土面积大的国家,由于牧草资源丰富,牛羊肉比例就高,如新西兰牛羊肉比例占肉类90%,乌拉圭占90%,澳大利亚占77%。
这些国家永久性牧场占国土面积50%以上。
而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国家,猪禽肉比例就大,如美国,猪禽肉比例占65%,加拿大占71%,丹麦占87%,而中国则占87.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人多地少,中国政府在倡导发展节粮蓄牧业的同时,积极促进农区养牛业的发展。
80年代以来,我国养牛业平稳增长;进入90年代,肉牛业发展迅速,尤其是1992年农区秸秆养牛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养牛的发展。
据统计,1980~1996年全国牛的存栏量从7167.6万头发展到13981.3万头,16年间增长了1.95倍。
2 肉牛品种趋于大型化,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促进了世界肉牛业的迅猛发展,体小、早熟、易肥的小型品种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而被逐渐淘汰,转向欧洲的大型品种,如法国的夏洛莱,利木赞,意大利的契安尼娜、皮埃蒙特等,这些品种体型大、初生重大,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优质肉块比例大、饲料报酬高,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据法国有关专家一项研究表明,夏洛莱牛饲料报酬最佳,每kg牛肉仅用6.92个饲料单位,其它法国品种则在7.50~7.66之间。
目前法国约有150万头夏洛莱繁殖母牛,并已推广到五大洲,扎根于68个国家。
肉牛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开展现状1.我国肉牛生产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开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国。
其中,肉牛业也有很大开展,牛出栏量和牛肉产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
1980年,我国牛出栏量为332.2万头,产量仅26.9万吨;某某年,牛出栏5602.9万头,牛肉产量到达750万吨,分别是1980年的16.9倍和27.9倍。
某某年,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的11%,位于美国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
3.我国肉牛业的特点。
肉牛产区分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阔农区。
到某某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5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下降到13%。
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
从而形成了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
牛肉质量。
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改进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来自奶畜的牛肉不到3%。
中国黄牛虽然有如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等诸多品种,且肉有清香之特色,但普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肌肉纤维粗,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
我国高档牛肉的比重缺乏5%,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突出弱点。
肉牛饲养方式。
以往我国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牛,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
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牛的主要饲料。
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并缓解了肉牛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一些农区特别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肉牛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
不仅小农产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肉牛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并且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生产本钱与效益。
我国牛肉平均社会净收益为1.22元,即生产每千克牛肉将获得1.22元的利润。
肉牛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措施
肉牛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措施目前,牛肉生产对提高牛肉质量和抑制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仍有不少问题存在:
一是饲养管理水平不高。
缺乏完善的数据化管理,使得牛肉品质还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
二是饲料品质不高。
牛肉产业长期以来依赖化学饲料,饲料中有害物质含量也较高,对牛肉品质有一定影响。
三是药物过度使用。
部分农民为了提高牛肉品质和产量,过度使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时间过长,违反了药物使用规范。
四是缺乏新兴技术的应用。
如兽医技术检测、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尚不够,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多项措施: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肉质量;二是采用新型环保化饲料,减少有害物质残留;三是控制药物使用,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范;四是大力推广兽医技术检测、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加快牛肉产业的发展。
未来肉牛养殖市场发展方向与趋势预测
未来肉牛养殖市场发展方向与趋势预测目录一、前言 (2)二、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预测 (2)三、技术创新与绿色养殖建议 (5)四、养殖品种结构及其市场影响 (7)五、近年来肉牛存栏量与产量的增长趋势 (10)六、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12)七、结语 (15)一、前言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实现从种植、饲养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整合,提升行业附加值。
这有助于提升肉牛养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应对进口牛肉的竞争压力。
东北地区如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也是肉牛养殖的重要区域。
这些地区气候适宜,饲料资源丰富,适合肉牛的规模化养殖。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肉牛出栏量持续增长,满足了下游消费市场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
二、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预测(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与消费升级1、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牛肉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在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推动了牛肉需求量的逐年增加。
特别是中高端牛肉市场,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增加,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2、消费升级与产品结构优化消费升级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牛肉的品质和口感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者对低脂、高蛋白、健康营养的牛肉产品更加青睐,推动了肉牛养殖行业向高品质、精细化方向发展。
同时,这也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高端肉牛养殖国产化率的渗透空间较大。
(二)智能化、绿色化与规模化发展1、智能化养殖与数字化管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智能化、自动化的养殖设备和技术在肉牛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
未来,智能化养殖和数字化管理将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绿色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在环保理念的推动下,肉牛养殖行业正逐步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肉牛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我国肉牛产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亟需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以推动我国肉牛产业向着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一、肉牛产业现状1.产业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以家庭农场和个体户为主,大规模养殖企业少,生产效益相对较低。
2.传统养殖模式。
传统的肉牛养殖模式以草原、荒山等自然环境为基础,生态环境适宜度高,并且利用自然草草功能,成本较低。
3.品种单一。
我国传统肉牛品种主要是南方和北方灰牛,生长速度慢、肉质差、肉量小、育肥周期长,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肉牛饲料配方单一。
我国肉牛饲料配方相对单一,缺乏科学指导,不能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给肉牛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5.出栏风险大。
出栏是肉牛养殖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由于我国缺乏成熟的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导致肉牛去向不明,价格不稳定,出栏风险大。
1.推进肉牛养殖企业规模化发展。
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2.加强肉牛品种改良。
肉牛品种选择是肉牛养殖中的关键环节,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大对新品种的研发力度,提高品种选择的精准性和适应性,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3.推广科学育肥技术。
加强对肉牛饲料营养成分的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配方,提高肉牛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促进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4.创新营销模式。
加强肉牛产业的营销网络建设和销售渠道布局,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推广“农超对接”、“示范基地+农户”等新兴模式,提高肉牛出栏价格和市场占有率,缓解肉牛出栏风险。
5.促进肉牛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监测和评价体系,推广生产标准化、无公害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提高肉牛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国内肉牛生产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肉牛养殖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已经形成了以黄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等为主的品种体系。
同时,肉牛养殖区域也逐渐从传统的东北、西北地区扩展到了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
1. 养殖规模扩大: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和政策的扶持,中国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大型肉牛养殖场逐渐崛起,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2. 种畜结构优化:传统的肉牛品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外国肉牛品种,如夏洛莱牛、安格斯牛等,使我国肉牛种畜结构逐渐优化。
3. 饲养技术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肉牛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现代化的养殖设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等,使得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都得到了提高。
二、国外肉牛生产现状1. 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牛生产国之一,其以安格斯、赛尔达和黑安格斯等品种为主。
美国肉牛养殖业以大型养殖场为主,养殖效益较高。
2. 巴西: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出口国之一,其肉牛养殖业以草饲为主。
巴西的肉牛养殖业在土地资源丰富的条件下,养殖规模和出口量都居于世界前列。
3.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肉牛养殖的重要国家,其以赛尔达、安格斯和夏洛莱等品种为主。
澳大利亚的肉牛养殖业在科学管理和饲养技术方面拥有较高水平。
三、国内外肉牛生产发展趋势1. 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不断增长,肉牛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在中国,肉牛养殖业将逐渐从传统的农村向城市周边地区发展。
2. 种畜结构优化:引进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优化国内种畜结构,提高养殖效益和肉质品质。
同时,加强本土肉牛品种的改良和培育,提高适应性和产肉性能。
3.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营养配方等方面的科技研究和应用,提高养殖效益和肉牛品质。
4. 环境友好型养殖:注重环保和动物福利,推动肉牛养殖向生态友好型发展。
黑龙江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黑龙江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牛肉生产基地之一,肉牛产业在黑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黑龙江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思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
首先,黑龙江省肉牛产业面临着结构单一、产品早期饲养和物流欠缺的问题。
结构单一是指黑龙江省肉牛产业以大型肉牛为主,中小型肉牛和肉牛混合品种的利用率低,发展中的替代产品较少,无法有效利用较低的价格形成竞争优势。
产品早期饲养和物流欠缺,也是影响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农牧民采用传统的草地饲养方式,很难达到肉牛产品质量要求。
此外,由于欠缺物流体系,导致牛肉产品严重偏离消费者所需,难以实现销售、高效运作和高质量服务。
其次,黑龙江省当前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要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地方性的省级肉牛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小微企业合作,利用低价积极拓展肉牛产业,创新技术,推广抗性品种的繁殖和选育,建立农牧业协调发展模式。
此外,要加强地方政府对肉牛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管理队伍,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完善行业标准,普及物流模式,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最后,黑龙江省肉牛产业的未来发展思路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发展规划。
要完善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和制定有效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二是控制产量。
科学控制肉牛产量,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体系效率,拓展牛肉产品销售渠道。
三是科技创新。
加大牛肉种类改良和品质提升投入,积极发展家畜抗病育种技术,将牛肉改良与保健产品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肉牛产业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黑龙江省的肉牛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仍面临着结构单一、产品早期饲养和物流欠缺等问题。
科学有效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对于增加黑龙江省肉牛产业的收入和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应该加强政府领导,建立行业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可持续地发展肉牛产业,努力建设“牛都”,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发展。
2023年我国肉牛产业现状及热点透析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及热点透析我国肉牛产业进展中存在的问题1.肉牛选育改良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部署,肉牛良种掩盖率低,个体贡献率不高。
2.基础母牛群缺乏爱护措施,“杀青弑母”现象较为严峻。
3.产业化组织体系不健全,肉牛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偏低。
4.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和消费水平有待提高,加之牛肉品质、分级标准、追溯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优质优价的市场基础尚未形成。
5.牛肉供应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中低档牛肉产品居多,高档牛肉所占比率不足5%,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6.肉牛企业普遍起点不高,产业与金融资本缺乏结合点,市场拉动作用还没有上升为产业进展的主导力气。
2022 年9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均患病了严峻冲击。
我国虽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以及猪肉和鸡肉价格的回落,对牛肉价格也造成了肯定的负面影响,消失了小幅振荡。
据笔者对全国部分肉牛重点产区市场调研结果显示,活牛收购价下跌了约5个百分点。
上述状况说明,我国肉牛产业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产业化程度较低,组织体系尚不完善,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技术升级缺乏必要的支持,社会认知度较低,影响市场的力量有限。
2022年度我国肉牛产业热点透析冰雪灾难对肉牛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2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患病了一场特大的冰雪灾难,雪灾对养牛业影响特别严峻,华南、中南、西南、西部地区近9万头肉牛被冻死、砸死、饿死,大面积牧草被冻死,大量牛舍被压塌,不但给广阔农牧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的肉牛产业也产生了肯定的负面影响。
很多养牛场(户)或小区的设施也在雪灾中遭到破坏,运动场和牛舍地面被冰雪掩盖,牛因滑倒导致骨折而致死的现象屡屡发生,很多养殖场(户)和小区也因低温发生了临时性的供水困难。
由于大雪困扰,煤电供应紧急,饲料原料、能源等价格上涨,肉牛生产成本猛增。
加之大路大量积雪、结冰,致使交通运输堵塞和行驶困难,使部分地区的饲料等原料难以准时供应。
肉牛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肉牛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是肉食大国,而肉牛产业也是其中的一环。
肉牛养殖在中国已有上百年历史,近年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是,随着经济、环保、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肉牛养殖产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肉牛养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状1.市场需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肉牛市场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中国肉类消费量比较高,且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需求多元化,肉牛市场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目前,几乎所有肉牛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都有一个不错的销售市场,且价格仍在增加。
2.经济环境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同时,政府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农业发展。
在经济支持和政策的激励下,肉牛养殖发展前景广阔。
3.肉牛品种目前,中国境内的肉牛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荷斯坦、安格斯和巴西草原等。
而在肉牛品种方面,西门塔尔是我国肉牛养殖的主流品种,肉质鲜美,快速生长,市场上也较为普遍且价格相对较高。
4.养殖场大小肉牛养殖场的规模通常是根据当地的耕地数量和当地政府的批准情况而来。
目前,中国的肉牛养殖一般处于小规模和中型规模之间。
较大的规模一般很难在城市附近操作,但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实现经济效益。
5.资源利用肉牛养殖的资源利用策略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
在中国,养殖场往往会使用道地土壤,并保留自然原生态。
农民还会自己种植一些有机食品来为肉牛提供食物。
二、未来趋势1.养殖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应当考虑增加规模、使肉牛养殖产业更为现代化、便于操作和规范化。
大规模养殖场可节约成本,实现大规模生产,更大程度充分利用生产力。
2.环境保护养殖业产生了很多水和土的污染,为了达到更高效、更绿色的生产,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达到绿色、健康、安全的方面。
3.肉牛品种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肉牛品种需求的变化及其市场的变化,追求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更鲜美、更优质的品种将成为发展趋势。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1. 引言1.1 肉牛养殖的重要性肉牛养殖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肉牛不仅能提供高品质的肉类产品,还能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肉牛也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其粪便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促进作物生长,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肉牛养殖,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
肉牛养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方面,更体现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
随着全球肉类消费需求的增加,肉牛养殖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加强肉牛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1.2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意义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意义在于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意义越发凸显。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肉牛养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遗传改良、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体重,提高肉质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肉牛的需求。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还能促进畜牧业的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还在于推动畜牧业向更加科学、现代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肉牛养殖技术的现状肉牛养殖技术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的阶段。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牛产品需求的增加,肉牛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逐步完善。
在肉牛养殖技术方面,近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肉牛品种的优化和改良,通过选择性繁殖和基因改良,培育出适应性更强、生长速度更快、繁殖率更高的肉牛品种。
肉牛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肉牛生产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肉牛生产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肉牛生产的情况,特进行了以下汇报材料。
一、生产规模。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数量增加,养殖面积逐渐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肉牛养殖场数量逐年增加,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为肉牛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品种改良。
近年来,我国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进行杂交育种,提高了肉牛的育种水平,培育出了适应当地气候和饲养条件的新品种,为肉牛生产提供了更好的遗传基础。
三、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影响肉牛生产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肉牛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养殖户们更加注重饲料营养的搭配和饲养环境的改善,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了肉牛的生产性能。
四、疾病防控。
疾病是影响肉牛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兽医卫生工作得到了加强,疾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加强疫苗接种、定期体检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肉牛的疾病发生率,保障了肉牛的健康生长。
五、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肉牛生产面临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广阔,为肉牛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六、发展趋势。
未来,肉牛生产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肉牛生产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养殖户需加强技术学习和管理水平提升,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肉牛生产效益。
综上所述,近年来,肉牛生产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改良取得显著成效,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疾病防控得到加强,市场需求广阔,未来发展趋势向好。
希望相关部门和养殖户们能够共同努力,推动肉牛生产行业健康发展。
2024年肉牛屠宰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肉牛屠宰市场分析现状引言肉牛屠宰市场是畜牧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不断增长,该市场的发展势头也日益迅猛。
本文将对当前肉牛屠宰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1. 市场规模肉牛屠宰市场的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肉牛屠宰市场每年的交易额都有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的上升。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2. 市场竞争肉牛屠宰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包括大型屠宰企业以及小型和家庭式屠宰场。
大型屠宰企业通常具有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可以实现成本节约和高效运作。
而小型和家庭式屠宰场则主要依靠其灵活性和地理优势来吸引当地消费者。
3.1 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也对肉牛屠宰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健康、无抗生素和激素的肉类产品。
此外,对于环境友好的屠宰方式和肉类源头的透明度也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3.2 技术创新和自动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肉牛屠宰市场也在朝着技术创新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自动化生产线和先进的屠宰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人力成本和人为错误。
3.3 电子商务和在线销售电子商务和在线销售渠道的兴起对肉牛屠宰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互联网购买肉类产品,这为传统的屠宰企业和屠宰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和机遇。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屠宰企业能够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4.1 农村市场的潜力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肉牛屠宰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潜力。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会带动对肉类产品需求的增加,同时也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机会。
4.2 进口和出口贸易肉牛屠宰市场的进口和出口贸易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机遇。
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肉类供应不足或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通过进口满足市场需求。
肉牛产业链暨技术路线图
肉牛产业链暨技术路线图一、发展现状与前景(一)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牛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存栏量最多的大型牲畜之一,养牛业是现代畜牧业结构的重要标志,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世界肉牛生产前五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印度、巴西、中国、美国、欧盟27国,肉牛存栏量分别为3.16、2.08、1.05、0.94、0.88亿头,分别占世界肉牛存栏总量的31.43%、18.40%、10.47%、9.33%、8.77%;出栏量分别为6150、4920、4150、3569、2995万头,分别占世界肉牛出栏量的22.14%、17.71%、14.94%、12.85%、10.78%。
近年来,印度、巴西两国肉牛存栏量在全球肉牛存栏中所占的比重呈递增趋势。
尽管印度、巴西、中国的肉牛存栏量分列世界前三位,但是,牛肉产量和消费量却位于美国之后。
2014年美国牛肉产量达到1107.8万吨居世界第一,中国为689万吨,居世界第三。
养殖比重及肉类生产结构方面,全世界牛的养殖量占畜禽养殖总量的比重平均为73.42%,其中欧洲66.06%,北美/中美71.71%,亚洲69.68%,非洲75.03%,大洋洲76.5%。
我国牛的养殖量只占畜禽养殖总量的43.0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
世界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25%~30%,而我国仅占10%。
在畜牧业产值中,发达国家养牛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比重普遍保持在40%~50%,而我国为15%。
市场占有量及消费需求方面,牛肉是我国相对短缺的动物食品。
2014年,我国牛肉消费量729.7万吨,仅次于美国、巴西和欧盟,但人均牛肉占有量仅4.8kg,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牛肉主产国家的人均产量。
世界肉类人均占有量中,猪肉:牛羊肉:禽肉之比为4:3:3,中国则为6.5:1.5:2.0,与世界人均肉类消费结构相比差异较大。
世界牛培育品种及利用现状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先后育成夏洛来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等多个优秀的肉用和兼用型品种且在多个国家广泛应用。
国外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生产国之一。
美国肉牛产业以密西西
比河流域为中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使得美国
肉牛产业发展迅速。
美国的肉牛品种主要包括安格斯、赛福尔德、
赛尔福克、利默里克等。
养殖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程度高
是美国肉牛产业的特点。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的肉牛产
业主要集中在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等地区。
澳大利亚的
肉牛品种以布拉曼、桑格斯、昆士兰等为主,澳大利亚肉牛产业以
大规模、高效益、出口为主要特点。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养殖国之一。
巴西的肉牛产业主要集
中在南部和中西部地区。
巴西的肉牛品种主要包括尼尔利、布拉曼、安格斯、赛福尔德等。
巴西肉牛产业的特点是规模大、技术含量低、出口为主。
欧洲肉牛产业以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为主要代表。
法国是
欧洲最大的肉牛养殖国之一,肉牛品种主要包括夏洛来、利默里克、西门塔尔等。
欧洲肉牛产业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程度高、
品种多样化。
总的来说,国外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呈现出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的特点。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肉牛产业在品种选择、养殖模式、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在不断寻求提高养殖效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路径上不断探索。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饲养管理S 802019年4月·下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段美玉(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畜牧兽医局技术服务站 654200)摘 要 随着人民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日益增加了对牛肉产品的需求,而市场上的牛肉供给量毕竟是有限的,逐渐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和现状。
牛肉是一种高蛋白质的食品,胆固醇低,营养价值丰富,增加对牛肉的食用量能够很好的抑制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本文将着重探讨关于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相关的探讨希望能带来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 肉牛;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前景肉牛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其主要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
肉牛不仅为人们提供肉用品,还为人们提供其他副食品,在肉牛养殖方面前景广阔。
普遍多数供宰杀的肉牛,在中国品种多、生产效益好,主要的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和利木赞牛等优良品种。
1 肉牛市场的发展趋势1.1 我国肉牛发展现状肉牛在我国的市场目前普遍的发展现状是“以家庭式分散养殖为主,以集约化养殖为辅”的饲养模式,未来在我国的这种养殖方式会逐渐被淘汰,因为这种养殖方式对肉牛的养殖是极为不利的。
出现繁殖率低、市场转化率低、疾病传播速度快以及集约化养殖造成的寄生虫病严重;随着市场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肉牛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会随之发生改变,将集约化养殖当中出现的寄生虫病严重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2 国外肉牛的发展现状2.1 肉牛品种趋于大型化在国外的大多数人都喜欢吃偏瘦的牛肉,通常在国外的市场上瘦肉牛肉是比较受欢迎的,而且市场前景也十分的广阔。
多数国外的肉牛品种优良、发育完善、生长速度快,提供给市场上的牛肉类型多种多样,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也十分充足。
2.2 向奶牛要肉“向奶牛要肉”的大致意思说的是“奶牛肉”和“奶肉牛”,主要是看在牛奶、牛肉当中的产出量,多数的奶牛群生产牛肉的主要类型通常包括低产母牛、淘汰母牛和奶公犊,这些牛肉的类型主要供本地人食用,也会向其他国家出售,供国外的少数国家食用。
肉牛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措施
肉牛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措施肉牛生产是指以养殖牛为主要目的进行肉用牛养殖的生产活动。
肉牛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还能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然而,肉牛生产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进和发展。
首先,就肉牛生产的现状来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需求的改变,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对肉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国内肉牛品种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肉牛养殖技术相对滞后,养殖成本较高,使得肉牛生产的竞争力不够强。
此外,养殖场的规模较小,标准化程度较低,抗病能力也相对较弱。
针对肉牛生产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和发展。
首先,应加大对肉牛品种的培育和研发力度。
通过选择和繁殖高产、优质的肉牛品种,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注重对地方优势品种的保护和推广,提高牛的适应力和抗病能力。
其次,需要加强对肉牛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提高肉牛养殖的效益。
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养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加强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殖场的防疫能力,减少疾病对肉牛生产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大对养殖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力度。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养殖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
同时,加强养殖场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共享资源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最后,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肉牛养殖。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贷款和保险支持,减轻其经营风险。
同时,加强对肉牛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秩序和农民利益。
综上所述,肉牛生产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发展。
通过加强肉牛品种的培育和研发、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推动养殖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以及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可以有效提高肉牛生产的竞争力和效益,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肉牛屠宰行业报告
肉牛屠宰行业报告肉牛屠宰行业是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为人们提供优质牛肉的重要来源。
本报告将对肉牛屠宰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行业现状。
1.产业规模。
肉牛屠宰行业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优质牛肉需求的增加,肉牛屠宰行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球肉牛屠宰行业的产值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成为畜牧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技术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肉牛屠宰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化的屠宰设备和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得肉牛屠宰行业更加现代化、智能化。
3.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牛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肉牛屠宰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潜力巨大。
二、发展趋势。
1.产业集约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肉牛屠宰行业将向着产业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肉牛屠宰行业也将朝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3.品牌化和差异化。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安全的关注,肉牛屠宰行业将逐渐向品牌化和差异化发展。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拓展市场空间。
三、市场需求。
1.国内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国内对优质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
肉牛屠宰行业在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2.国际市场。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市场对优质牛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肉牛屠宰行业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生产成本。
肉牛屠宰行业面临着原料成本、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肉牛产业是农业领域重要的养殖产业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肉类消费需求的增加,肉牛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针对肉牛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肉牛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柱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人们对肉类的需求逐渐增加。
肉牛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满足了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中产阶级快速扩大的背景下,肉牛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
其次,我国肉牛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养殖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肉牛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规模化养殖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大型肉牛养殖基地,实现了大规模化养殖。
然而,规模化养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环境的影响、饲料安全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管。
最后,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肉牛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差异化。
其次,肉牛养殖存在一定的环境压力,养殖场污染和饲料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养殖户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能力有限,导致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科技研发,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高行业监管,打造品牌,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推动肉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肉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柱。
但是,肉牛产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打造品牌,推动肉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只有这样,肉牛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屠宰肉牛行业报告
屠宰肉牛行业报告一、行业概况。
屠宰肉牛行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肉类生产的重要环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屠宰肉牛行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在我国,屠宰肉牛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拥有完善的生产体系和市场体系。
二、产业链条。
屠宰肉牛行业的产业链条主要包括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在养殖环节,肉牛的养殖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饲料和水源。
在屠宰环节,需要有专业的屠宰设备和技术人员来进行屠宰工作。
在加工环节,需要对屠宰后的肉类进行加工处理,以保证肉类的质量和安全。
在销售环节,需要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将肉类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三、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肉类产品的消费需求更是大幅增长。
因此,屠宰肉牛行业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肉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屠宰肉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屠宰肉牛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方面,屠宰肉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屠宰肉牛行业也在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管理,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同时,屠宰肉牛行业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出口力度,提升国际竞争力。
五、面临挑战。
尽管屠宰肉牛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屠宰肉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因此,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屠宰肉牛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屠宰肉牛行业也需要面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的挑战,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六、发展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屠宰肉牛行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1 现状6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肉牛业发展较快,牛肉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1961年~1965年平均3198万t,1994年5309.1万,年平均增长19.55%,仅次于禽猪肉的增长幅度。
到1996年,全世界牛肉总产量达5771.9万t。
据报道,1996年位居全球牛肉产量前三名的是美国、欧盟和中国,年产量分别为1200万t、735万t和491万,其它主产国为巴西445万t,俄罗斯294万t,阿根廷208万t,日本115万t。
从世界几大国肉类生产情况来看,饲料来源不同,肉类生产结构各异。
永久性牧场占国土面积大的国家,由于牧草资源丰富,牛羊肉比例就高,如新西兰牛羊肉比例占肉类90%,乌拉圭占90%,澳大利亚占77%。
这些国家永久性牧场占国土面积50%以上。
而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国家,猪禽肉比例就大,如美国,猪禽肉比例占65%,加拿大占71%,丹麦占87%,而中国则占87.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人多地少,中国政府在倡导发展节粮蓄牧业的同时,积极促进农区养牛业的发展。
80年代以来,我国养牛业平稳增长;进入90年代,肉牛业发展迅速,尤其是1992年农区秸秆养牛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养牛的发展。
据统计,1980~1996年全国牛的存栏量从7167.6万头发展到13981.3万头,16年间增长了1.95倍。
2 肉牛品种趋于大型化,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促进了世界肉牛业的迅猛发展,体小、早熟、易肥的小型品种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而被逐渐淘汰,转向欧洲的大型品种,如法国的夏洛莱,利木赞,意大利的契安尼娜、皮埃蒙特等,这些品种体型大、初生重大,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优质肉块比例大、饲料报酬高,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据法国有关专家一项研究表明,夏洛莱牛饲料报酬最佳,每kg牛肉仅用6.92个饲料单位,其它法国品种则在7.50~7.66之间。
目前法国约有150万头夏洛莱繁殖母牛,并已推广到五大洲,扎根于68个国家。
意大利的皮埃蒙特牛周岁体重可达400kg~430kg,每kg增重耗精料3.1kg~3.5kg,瘦肉率高达84.1%。
西方国家大多实行开放型育种或引进良纯繁,特别注意对环境适应性的选择,且多趋向于发展乳肉或肉乳兼用型品种,如西门塔尔、兼用型黑白花、丹麦红牛等。
东方国家如中国、韩国、日本等多采用导血杂交,比较重视保持本国牛种的特色。
如中国的泰川牛、韩国的韩牛、日本的和牛等,采用导血改良,发挥杂交优势。
3 利用奶牛生产牛肉奶牛是利用植物性饲料转化成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效率最高的家畜,而肉牛对饲料中热能和蛋白质的转化率较低。
因此,近年来国外流行一种新的提法,即“向奶牛要肉”,生产奶肉牛(Dairy Beef)和奶牛肉(Beef from Dairy Cattle)。
奶牛在世界总牛数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可繁母牛占70%(欧洲最高达90%)。
由奶牛群生产牛肉的主要途径有:大部分不作种用的奶公犊、淘汰母牛、部分低产母牛;此外一些牛奶生产过剩的国家(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把其中部分繁殖奶用母牛与肉牛公牛杂交,其后代作肉牛生产。
国外奶用肉牛业发展很快,目前欧共体生产的牛肉生产的牛肉45%来自奶牛群。
如英国的牛肉40%来自奶公犊育肥。
丹麦养牛业也把奶用与肉用结合起来,生产奶公犊牛肉。
荷兰发展奶肉兼用牛,每年约生产220万头牛犊,全部生产小白牛(White veal)向德、意、法等国出国,价格昂贵。
美国奶、肉牛生产虽然专业化分工很细,但国内牛肉仍有30%来自奶牛。
从1985年开始,美国农业部设立了一项为期5年的“牛群终止计划”,政府高价收购奶牛改作肉用,以减少奶牛饲养头数。
法国奶公犊基本上作肉用,一是生产小牛肉(Veal),即出生后只喂牛奶或代乳料,3月~3.5月龄屠宰上市;其次是育成到18个月龄左右屠宰上市,体重可达650kg~700kg,屠宰率55%~59%。
日本人喜欢食牛肉,虽然日本的肉牛比奶牛稍多,但市场上52%的牛肉来自奶牛群。
据日本试验,奶牛肉的质量虽不及肉牛品种(黑毛和牛),但前者增重快,生产成本低,育肥期平均日增重850g~1500g,而黑毛和牛则为800g~1000g。
每增重1kg体重所耗精料和粗料,奶需4.46kg和3.87kg,而黑毛和牛则为5.22kg 和4.74kg。
1985年以后,日本已将产肉性能列入奶牛育种指标。
4 充分利用青粗饲料和农副产品育肥养肉牛要比养奶牛难获利,因此,要维持肉牛经营,就必须利用非农业用地放牧或大量青干草和其它青粗饲料,如秸秆、糖渣、酒糟等,并补充少量精饲料和各种添加剂,以弥补营养不足,到育肥后期,加料催肥,这是一般饲养方式。
如美国一般农户都是把断奶后肉用犊牛在优质草场上放牧,每天补饲少量精料,宰前数月转移到玉米带用精料短期育肥。
英国有95%的育肥牛是采用1~2个夏季放牧,18或24月龄育肥后出栏。
这些牛在冬季舍饲,尽量多喂优质粗料,营养不足部分用大麦等精料补充。
新西兰肉牛生产终年放牧,实行轮牧制,冬季补一点青贮与干草,不补精料,2岁出栏重可达500kg。
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利用青贮料,尤其是用全株玉米制成的青贮来育肥肉牛是有利的。
在美国奖励喂青贮,在日本养牛喂青贮作为法律规定下来。
据对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出生的犊牛以玉米为、青贮为主四种育肥模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性、嗜口性、育肥牛增重,玉米青贮是最适于肉牛的饲料。
据德国对用玉米、甜菜叶、牧草三种不同原料制成的青贮育肥肉牛,日增重均在1000g以上。
因而用青贮育肥肉牛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英国喂肉牛青贮占65.9%,美国占50.7%。
我国民间养牛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多数是沿用传统方法饲养。
近些年来,尤其秸秆养牛的兴起以来,各地越来越重视秸秆及农副产品等粗饲料的研究与开发,如秸秆氨化、盐化、碱化处理及微生物制剂发酵处理技术等,取得了明显效果,有些成果已在生产中应用。
但根据肉牛产业发展的需要,仍需要加大力度。
5 发达国家肉牛集约化生产水平高,我国肉牛业专业化程度也在稳步提高国外一些肉牛业发达国家,在肉牛发展过程中,从纯繁、商品肉牛生产,逐步实现了集约化、工厂化、专业化生产管理体系,养牛规模不断扩大。
如加拿大肉牛生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牛犊生产者及饲养者,前者提供犊牛,后者生产育肥牛,饲养方式多采取工厂化、集约化的育肥方法。
在澳大利亚,一个养牛站拥有10360km2草场,饲养5万头牛的是很普遍的。
美国肉牛生产分为商品犊牛繁殖场,以饲养母牛、种公牛为主,繁殖的犊牛除一定比例作为后备母牛外,其余全部在6月龄断奶后出售;而育成牛场收购断奶体重不足320kg犊牛,经2~3个月饲养(靠放牧或补精料),体重在320kg以上者出售给强度育肥牛场,再经100天左右的育肥,体重达450kg~500kg出售屠宰。
美国的肉牛业,户养2000~5000头为中等规模,大户则养30万头~50万头,提供市场上75%以上的牛肉。
养肉牛实现工厂化生产,从投料、清粪、供水、疾病诊治,到饲料配方、营养分析等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或机械化。
美国现有7.7万头~50万头的大型肥育场20个,年总生产能力250万头,主要分布在美国的7个州。
现阶段我国肉牛业仍以传统农户分散的小规模散养为主要方式,是肉牛产品的主要来源,无论在饲养量上还是在出栏肉牛方面都占90%以上,而专业户饲养及规模化饲养场这两种类型所占比例很小。
但从发展看,我国肉牛业的专业化程度也在稳步提高。
1987年我国有畜禽专业养殖户93.5万户,其中养大牲畜14.4万户(主要是养牛户),到1994年我国各类畜牧专业户513.3万户,养大牲畜户达72.9万户。
尤其进入90年代,人们商品经济意识增强,“秸秆养牛”的兴起,促进肉牛饲养专业户的数量迅速增加,甚至出现了饲养几百头牛的专业大户。
我国养殖业正处于由传统生产向专业化生产的过渡阶段。
对此应该一方面继续重视农户生产问题,以保持生产稳定,另一方面积极支持专业户生产,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的进程。
6 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些年来随着生物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把着眼点放在利用生物技术提高肉牛生产效率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上。
北美格拉纳达公司采用核移植技术,将牛的32细胞胚胎的卵裂球分离后,分别与除核的未受精卵电融合,成功地从一枚胚胎获得7头犊牛,此后该公司有100头母牛成功产下核移植犊牛。
英国来丁大学毛里斯博士提出利用杂种一代母牛高效生产牛肉体系的模式。
即以100头杂种一代母牛进行早期配种和胚胎移植,在36月龄前生产更多的犊牛,采用该体系可生产285头育肥牛。
澳大利亚在三年时间里,用人工授精7天后的受体母牛进行辅助性胚胎移植,共移植母牛1180头,在两地点犊牛出生率分别为66%和63%,其中双犊为58%和52% 。
近几年日本为扩大肉牛生产,采用体外受精技术,以奶牛为受体,利用淘汰母牛卵巢上的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培养、移植,已获得可喜进展,1991年共移植2000多头。
美国在1973~1988年从26个肉用牛和7个乳用牛品种中用胚移方法共获得382500犊牛。
从1986年起每年约获得6万头移植犊牛。
目前,国外肉牛业发达的国家已将生物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牛品种资源的引进、保存、育种及商品牛生产。
随着胚胎分割、冷冻、体外受精、性别控制以及基因导入等的深入研究,并逐步应用于肉牛生产中;生物技术必将在养牛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始于70年代中期,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鲜胚移植相继在兔(1973)、绵羊(1974)、牛(1978年)、马(1982)、猪(1982)获得成功。
冻胚移植相继在兔(1979)、绵羊(1980)、牛(1982)取得成功。
1986年至1989年分别在牛、绵羊胚胎分割获得成功,获得一分为二胚和一分为四胚移植后代,并在1989年冻胚分割移植取得成功。
体外受精在10余种动物相继产下试管后代,包括牛、兔、绵羊(1989)、猪(1990),但体外受精胚胎发育受阻依然是限制这一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般发育至桑椹/囊胚阶段(可移植)的比例很低,牛羊仅为6%~20%。
核移植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成果显著。
1991年先后获得了兔及山羊核移植后代。
1995年获得了我国首例核移植犊牛,使牛核移植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外我国在胚胎性别控制、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胚胎生物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成果显著,已接连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必须看到,当前胚胎生物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实用化程度。
我们不可能期望像人工授精技术发展那样快,在短期内取得很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