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

合集下载

护理学专业介绍

护理学专业介绍

护理学专业介绍篇一:护理学专业简介护理学专业简介(本科)护理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我们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专业护理人才严重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学就业前景将被越来越看好。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护理类专业毕业生将有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有一技之长可以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和中医传统护理理论及技能,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中医临床护理学、高级临床护理学。

主要课程:中医护理与循证护理、中医临床护理学、高级临床护理学、护理理论、内经选读、护理研究方法、护理决策、护理教育学、精神病护理学、中医饮食调护学。

1、护理人文学掌握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性质;掌握我国医药卫生方面主要法律法规,增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护理专业知识、写作和沟通能力、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着力于提高护生的全面素质。

2、大学英语通过课堂讲授、电教视听、情景会话、阅读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其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以及专业训练等。

突出听、说、读、写等实际能力训练。

3、计算机应用通过课堂讲授及上机操作,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熟悉网络与计算机安全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护理学专业本科认证解读

护理学专业本科认证解读
(2)发言要紧紧围绕护理学本科教学工作, 不要离题。
3、注意客观性
陈述的内容有事实依据,尽可能用具体事例来 回答专家提问。
--认证专家组不但关心你对所提问题的评价, 更关心形成这些看法的依据。
4、注意完整性
要回答认证专家提出的所有问题,不要躲避问 题
--要有专人负责判断专家组的每一个问题是 否得到了明确回答。
9、护理学专业认证的标准和指标是什么? 2009年我国护理学专业教指委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
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包 括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及本科护 理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两大部分。
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分类目标包括:思想道德与职业 态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源上的保证?
(6)你认为本校的护理专任教师与临床结合的情况如何? (7)你参与实习计划的制定吗?你用哪些方法确保实习计划的落
实?
(8)当学生实习计划的完成与就业找工作发生矛盾时,你们如何 处理的?
(9)学生对实习效果满意吗?有什么依据?
5、教学管理人员 (1)教学计划是由谁制定的,根据是什么? (2)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如何,怎样进行? (3)教师有无成长方面的帮助? (4)教学质量是如何监控的?谁来判断是否达到目标的? (5)最近一次学生集中反映教师问题的情况是什么?怎样得到处
4、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帮助学校建立某种规范,或为学校提供某种参 照,帮助学校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办学理 念和发展远景,以促进学校健康、持续的发展。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和充分利用,保证受 教育者的权益得到更好地体现。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高校的教育质 量,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信誉度。
--认证的目的是帮助学校改进教学工作,由教育界 内行专家发现问题是必然的。

(完整版)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1

(完整版)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1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二〇一〇年一月一、培养目标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5)有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观念。

(6)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7)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在执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8)具有创新和评判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9)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2.能力要求(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初步的急重症的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3)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4)具有能够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正确地书写护理相关文件的能力。

(6)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8)具有独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准则临床护理规范

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准则临床护理规范

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准则临床护理规范
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和准则涉及到专业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这些规范和准则旨在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和质量高的护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
床护理规范:
1. 护理操作规范:包括洗手、穿戴消毒手套、正确使用医疗器械等操作的规范。

这些
规范旨在减少交叉感染和其他医疗事件的风险。

2. 患者隐私保护: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机密信息,尊重患者的自由意志,遵守相关的法
律和规定。

3. 安全措施:确保护理环境的安全,防止患者受到伤害,落实防跌倒、防滑、防火等
相应的安全措施。

4. 高风险护理: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手术患者、新生儿、重症患者等,严格执行相应
的护理准则,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信息记录和沟通: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护理信息,保持与患者、家属、医疗团队
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良好沟通。

6. 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评估和监测护理服务的质量,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不符合标准
的护理行为。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临床护理规范的示例。

不同地区和机构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规范和
准则。

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准则执行护理工作,不仅保证了患者
的安全和护理质量,也维护了护士自己的职业声誉。

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

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

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现状
目前,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考核方 式等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应的课程 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在培养目标方面,各高校 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较高的护理技能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 养的护理人才。在考核方式方面,多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育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 划,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二、标准实施:将标准贯彻到实际教学中
2、编写教材:根据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适用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相关知识。
二、标准实施:将标准贯彻到实际教学中
3、专业认证标准和周期
3、专业认证标准和周期
目前,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的标准和周期尚未统一。各地区和各高校根 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认证标准和周期。一般来说,认证周期为3-5年,认证标 准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
三、影响因素
1、政策
1、政策
政策是推动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教育部、卫健委 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医学教育质量的文件,为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提供 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四、问题与挑战
1、提高认证质量
1、提高认证质量
尽管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认证质量还有待提高。 一些高校在认证过程中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导致认证效果不理想。提高 认证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应对地区差异
2、应对地区差异
我国各地区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认证工作的公平性和效果。如何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动各地区均衡发 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模块设置规范的构建

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模块设置规范的构建

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模块设置规范的构建单亚维;牛慧君;岳树锦;郝玉芳【期刊名称】《中华护理教育》【年(卷),期】2018(015)002【摘要】目的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模块设置规范(简称“规范”),为中医护理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教学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分析,以理论研究、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构建“规范”.结果确定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专业基本教学条件、课程设置要求(包括中医学概论、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三大课程模块)以及中医护理实习安排.2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24%和81.4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第2轮专家咨询Cochran's Q值较低,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结论本研究以理论为先导,立足中医特色护理教育现状,通过科学论证,制订的“规范”可以作为中医护理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有力依据.【总页数】7页(P85-91)【作者】单亚维;牛慧君;岳树锦;郝玉芳【作者单位】201203 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多元建构视角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初步构建 [J], 张华;孙志岭;高海霞;董银凤2.应用德尔菲法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四年制课程设置的研究 [J], 穆欣;高焕香;王迪3.东北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J], 崔淼;朱丽莉;刘兴山4.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J], 陈祖琨;夏丽荣;张琳;毕怀梅5.《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补充标准 [J], 孙秋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所属系部:护理学院课程类型:护理专业课适用专业:护理本科学(四年制)课程学时:162学时(理论学时:81,实践学时:81)二、课程描述《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专业必修课,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1. 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2. 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1. 确立积极的专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级职业情感;2.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3. 培养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及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4.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5.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6. 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考核本课程过程考核(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阶段测验、案例讨论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而成)占总成绩的20%,实践考核(采用技能操作考核形成,依据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根据试题的参考答案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50%。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二0一0年十二月一、培养目标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的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具备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5)尊重他人,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6)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7)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8)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勇于修生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9)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救死护伤的职责。

2.能力要求(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初步配合急危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4)具有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正确书写护理相关文件的能力。

(6)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8)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0) 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护理学专升本要求

护理学专升本要求

护理学专升本要求护理学专升本是指护理专科毕业生通过考试和资格审核,获得普通本科学历的过程。

这是许多护理专科毕业生进一步提升学历、拓宽就业面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那么,护理学专升本的要求是什么呢?护理学专升本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护理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课程,培养护理技能和操作能力。

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是专升本考试的重要内容。

护理学专升本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护理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化和人文化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能够遵守护理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权益和隐私。

护理学专升本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护理学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护理学专升本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能力。

护理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工作,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动态,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护理学专升本的要求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通过专升本的学习和考试,护理专科毕业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业能力,为未来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希望所有的护理专科毕业生都能够顺利完成专升本的学习和考试,成为优秀的护理人员,为患者的健康和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基础护理学(Basic Nursing)课程代码:26410042学分:7学时:108(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4实验学时:54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等适用专业:护理学教材:《基础护理学》,李小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月第5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基础护理学》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患者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学习各门临床护理课程及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课程目标2:理解常用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课程目标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课程目标4: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1•毕业要求3-1: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毕业要求3-2:具备熟练的临床护理技能;3•毕业要求4-1: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的能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三)重点与难点L重点:常见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2.难点:准确记录医疗护理文件。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注:1 ,“类型,,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2.“要求”填必做、选做。

实验1:各种铺床法、运送患者法1.掌握各种铺床术的方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有患者床;2,能将人体力学原理与护理相结合,做到护理操作中节力省力;3.明确搬运患者的目的与要求;4.掌握搬运患者的方法与技巧;5.能正确搬运不同疾病的患者,使患者安全舒适;6.能正确指导患者在搬动过程如何配合,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搬动的积极性。

实验2:洗手、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1.掌握各项无菌技术操作法(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容器的使用、无菌包的使用、无菌盘铺法、倒无菌溶液、戴无菌手套);2.理解无菌技术在预防控制感染中的作用;3,了解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化学消毒剂的配制方法;4,了解常用检测灭菌效果的方法;5,掌握穿脱隔离衣技术;6.了解洗手、刷手、手的消毒和避污纸的使用。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四年制本科)一、培养目标护理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研究、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热爱卫生事业,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医学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

(二)知识能力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基本掌握急、难重症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具有从事护理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具有日常的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人文素质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较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行为端庄、举止文明;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

(四)身心素质要求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有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学时数毕业总学分:221.5分,课内总学时3386学时,其中:必修课:121.5学分,占总学分的54.9%,课内总学时数为2477学时。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办学标准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办学标准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办学标准1.宗旨与结果1.1宗旨及目标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依据社会对护理学专业的期望与区域发展的需要,明确办学宗旨及目标,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

1.2宗旨及目标的确定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通过各利益方的认真讨论确定办学宗旨及目标,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所属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批准,使全院(系)师生知晓。

【注释】●办学宗旨及目标可以包括本地区、本校的政策和特殊性问题。

●利益方包括学校的领导、护理学院(系)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用人单位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的主办者。

1.3学术自治及学科交叉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依法自主制订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合理规划人员聘用和教育资源配置。

应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对护理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努力加强与校内各学科间的合作,获得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学术支持。

1.4教育结果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根据“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订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

通过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学业成绩评定,确定学生在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达到上述毕业基本要求,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

2.教育计划护理学院(系)制订的教育计划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意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1课程计划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2.1.1依据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制订符合本院(系)实际的课程计划。

2.1.2课程计划要明确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模式及基本要求,制订课程计划需教师、学生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参与和理解。

2.1.3课程计划体现重视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

2.1.4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

必修课和选修课两者之间的比例可根据学校情况确定。

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的工作总结与思考

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的工作总结与思考
学生
教育 评价
教育 资源
教师
中医护理模块
护理学专业国家标准的研制
“国家标准”的定位是本专业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基 本要求
研制国家标准
医学相关专业是将“教育标准”转化成“国家标准”
“教育标准”中,要求或难度适中的部分:可将现有的教育标 准作为“基本标准”,在“基本标准”基础上,补充“发展性 标准”;
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
认证将在学校自评基础上,依据《教育标准》由 业内同行对高等教育机构或其举办的教育计划进 行评估,评判其是否达到《标准》。
认证原则
保证认证过程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尊重教育机构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模式的多样
性; 重点考察护理 专业教育目标、办学标准和质
量保障体系的实现状况,并确认呈报材料的有 效性; 确保认证标准的稳定性和认证程序的严肃性, 在广泛收集客观证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得出认证 结论的建议。
落实“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认证工作还强调必须重视护理学专业教育规律,各 个院校均把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有机结合作为培养 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普遍制定了教师临床工作管理规定,担任护理学基 础理论的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已经成为考核教师教学 能力的组成部分。
“双师型”的教师资格已成为各试点院校对老师培 养的要求。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在《标准》中,从总体目标到办学标准(如 教育计划、教学方法等)各项要求中,均体 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被认证院校依据标准与认证工作的要求, “以学生能力和发展为指向,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已经深入到了教学和 管理的多个环节。
全程育人的理念
提高了本科生的适应能力和全面素质,形成了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 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护理学专业, 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以护理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要求;本标准既适用于全国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也认同不同地区和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本标准制定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可对本标准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基本要求;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本标准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助产专业可以参照执行;办学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两个层次;基本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基本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发展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应据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标准以“应当”这一词语表示;2适用专业范围专业类代码护理学类1011本标准适用的专业护理学1011013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下: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已任的专业价值观;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人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5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6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7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8在应用各种护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护理对象及家属权益,对于不能胜任或不能安全处理的护理问题,应具有寻求上级护士帮助的意识;9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切可利用资源,以最低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知识目标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2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知识;5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6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7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8熟悉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及常见临床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干预方法;9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10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11了解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12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技能目标1具有在护理专业实践中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2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及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3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急教护理技术、专科护理基本技术和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4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5具有配合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的初步能力;6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7具有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8具有初步从事临床教学的能力;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10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文献和简单交流的能力;11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4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办学标准宗旨与结果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依据社会对护理学专业的期望与区域发展的需要,明确办学宗旨及目标,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护理学院系必须通过各利益方的认真讨论确定办学宗旨及目标,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所属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批准,使全院系师生知晓;注释办学宗旨及目标可以包括本地区、本校的政策和特殊性问题;利益方包括学校的领导、护理学院系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用人单位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的主办者;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依法自主制订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合理规划人员聘用和教育资源配置;应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对护理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努力加强与校内各学科间的合作,获得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的学术支持;教育结果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根据“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通过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学业成绩评定,确定学生在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达到上述毕业基本要求,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和学位1学制4年;2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教育计划护理学院系制订的教育计划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意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依据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制订符合本院系实际的课程计划;2课程计划必须明确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模式及基本要求,制订课程计划需教师、学生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参与和理解;3课程计划必须体现重视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索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4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可根据学校情况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包括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发展标准:1护理学院系应当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合理整合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2课程计划应当体现本学院系的特色或优势;主要课程基本标准:1 公共基础课程护理学院系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合理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注释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计算机、外语、政治、哲学、法律、体育、军事理论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2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院系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必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护理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发展标准:护理学院系应当积极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医学基础知识的创新性、整合性课程;注释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3护理学专业课程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护理学专业课程及相应的实验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发展标准:护理学院系应当积极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整体护理的整合性、创新性课程;注释护理学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和临床见习;4 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职业精神和态度;发展标准:护理学院系应当积极开设旨在培养科学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的整合性、创新性课程,以适应护理学发展和现代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注释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人际沟通和礼仪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5护理学专业实践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制订实习计划和标准,使学生早期、持续接触临床;安排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学实践技能;发展标准:护理学院系应当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注释实习科目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精神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护理学实践技能包括护理学基本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常用诊疗技术的配合、健康评估技术、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等;具有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与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护理对象管理能力等;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改革,关注人文关怀品质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注重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2)护理学院系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教与学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标准:护理学院系应当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合理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案例教学、小组教学等教学方法,开展探究性、研究性、自主性学习;注释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式、问题式、情境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进人专业课程教学阶段,鼓励采用小班、小组、床边等多种教学方式;科学方法教育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在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养成,初步学会应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 护理学院系必须通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注释毕业论文设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个案报告、文献综述、科研论文等,但不论何种形式,均应体现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宗旨;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职能机构在院系领导下组织、制订和实施课程计划,并定期完成信息意见反馈、计划调整等具体工作;2护理学院系的课程计划管理必须尊重相关领域专家、教师、学生和其他利益方代表的意见;与毕业后继续护理学教育的联系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考虑教育计划与毕业后继续护理学教育有效衔接,定期与毕业后教育机构、毕业生用人单位沟通,获得对教育计划的反馈意见,保证毕业生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护理学教育的能力;注释毕业后继续护理学教育是指本专业的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和护理学继续教育;毕业后教育机构包括护理行业组织和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学生成绩评定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建立全面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2护理学院系必须对学业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发展标准:护理学院系应当积极开展评价方法的研究,探讨各种成绩评测方式的有机组合;注释评定体系包括形成性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体系;形成性评定包括测验、观察记录、查阅实习手册等:终结性评定体系包括课程结束考试、毕业综合考试等;考试和学习的关系基本标准:1考试内容必须针对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2考试频次和方式的选择必须注意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注意采用综合考试的方法,以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发展标准:(1)应当提倡制订多元化考核方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学生自我评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2)应当鼓励运用标准化病人、标准案例、客观结构化考试等方式综合测评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考试分析和反馈基本标准:护理学院系必须在所有考试完成后运用教育测量学的方法进行考试分析,要将分析结果以适当方式反馈给相关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并将其用于改进教与学;注释考试分析应包括考试的结果分析和试卷分析;考试管理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制定有关考试的具体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专门的组织,规定相应的人员负责,严格考风考纪管理;2护理学院系必须对教师开展考试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提高命题的质量及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学生招生政策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政策,制定本院系招生的具体规定;2护理学院系必须依据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教育资源、行政法规,合理确定招生规模;3护理学院系必须运用有效的方式向社会公布招生章程,包括院系简介、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奖学金、申诉机制等;注释高等学校本科招生工作在国家招生计划调控下,在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基本标准:1 护理学院系必须贯彻国家的招生政策;2护理学院系必须在保证招生质量的前提下,注意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无歧视和偏见;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建立相应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向学生提供基本的支持服务;2护理学院系必须向学生提供课程选修、成绩评定等咨询和指导服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给予指导;3 护理学院系必须在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生的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注释学生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执行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及困难补助等助学制度等;学生代表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吸收和鼓励学生代表参与院系教学管理与监督、教学改革、课程计划的制订与评估,以及其他同学生有关的事务;2护理学院系必须支持学生依法成立学生组织,明确主管部门,指导、鼓励学生开展有益身心发展的社团活动,并为之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所;注释学生组织包括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性方面的相关团体;教师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配备与招生规模相适应的适当数量的专任教师及适当比例的兼职教师,专任教师比例应不低于教师总数的2/3,保证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2护理学院系必须明确规定教师职责并严格履行;被聘任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信念及与其职称等级相称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并能承担相应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任务;3护理学院系必须定期对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检查;发展标准:1护理学院系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引进和聘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应当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注释适当数量的教师指护理学院系配置的教师数量必须符合专业的办学规模和目标定位,满足教学、教学改革和专业功能定位的需要,生师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教师队伍结构是指护理学专业教师年龄、学历、职称及学缘结构和专、兼职教师比例等;兼职教师是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和医疗及相关行业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护理学院系建立比较稳定的工作合同关系,在完成其本职工作外承担部分教学工作;基本标准:1 护理学院系必须有明确的教师政策并能有效执行,保证教师的合法权利,保证教师有效地履行职责;2护理学院系必须保证教学、科研、服务职能的平衡,支持有价值的学术活动,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3护理学院系必须建立教师直接参与教育计划制订和教育管理决策的机制;4护理学院系必须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保证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积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条件;5护理学院系必须制定确保护理学专任教师不脱离临床实践的机制;发展标准: 护理学院系应当建立教师发展机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注释服务职能包括卫生保健系统中的临床服务、社区服务、学生指导、行政管理及其他社会服务工作;教育资源教育预算与资源配置基本标准:(1)护理华院系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支持, 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教学经费投人应相应增加,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2)护理学院系必须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教育预算和资源配置的责任与权力,严格管理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投资效益;注释学校收取的学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 其中教学经费及其所占学校当年会计决算的比例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教育经费预算视各护理学院系或区域的预算惯例而定,其年增长速度应至少不低于国家或当地财政增长的速度,以保证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配备足够的基础设施供师生的教学活动使用, 对基础设施定期进行更新和添加,确保教育计划的完成;(2)护理学院系必须具有与招生规模相适应的、能满足护理学教学要求的实验室包括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手术室、急危重症护理等,并具有相应的实验器材设备和教学模型,保证学生护理学专业技能训练的落实;发展标准:护理学院系应当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建设具有学校护理学专业特色的、符合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教学实验室,或者省级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注释基础设施应包括各类教室及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学习室、操作示教室、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临床技能模拟示教室、护理技能实训室及设备、教学考核设施、图书馆、信息技术设施、文体活动场所、学生食宿场所等;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有不少于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或精神科作为稳定的教学基地;护理学专业在校学生数与学生实习使用的床位数比例应达到1 :1;科室设置齐全,能够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2护理学院系必须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基地管理体系与协调机制,确保临床教学质量;3临床教学基地必须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临床教学的领导与管理工作,建立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档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发展标准:临床教学基地应当加强对基地的教学基础设施及护理技能实验室的建设,保证临床教学和实习计划的有效落实;注释临床教学基地按其与医学院的关系及所承担的任务,基本上可以分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三类;其中教学医院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有政府认可为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的批件:学校和医院双方有书面协议;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包括部分临床护理理论课、见习和实习在内的全程临床教学任务:教学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健全;有1届以上的毕业生证明该医院能够胜任临床教学工作;基本标准:1护理学院系必须拥有并维护良好的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设施,制定和建立相应的政策与制度,使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能有效地用于教学,使师生能够便利地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自学、获得信息、开展护理服务和卫生保健工作;2护理学院系必须具备满足护理学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中外文图书、期刊和网络信息资源,根据需要添置,以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改革和科研的需要;基本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最新版)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最新版)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 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 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 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及制定要求,设置本标准。
1.9 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以最小 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2.知识目标
2.1 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 科学方法。
2.2 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3 掌握人体正常结构、功能、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 2.4 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 知识。 2.5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2.6 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 2.7 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 预方法。 2.8 熟悉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及常见临床心理问题的评 估和干预方法。 2.9 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 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2.10 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2.11 了解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2.12 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
1.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 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 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1.2 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 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 服务的专业精神。

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设置标准构建的研究

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设置标准构建的研究
a ppl ato n 1 r i g s ho s a h n i a m e de c o d n o t x r s u nd by a i i n i 9 nu s n c ol 。 nd t e tw s a c n d a c r i g t he e pe t S g—
维普资讯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Nl SJ hi P,A d C n E

论著 ・
我 国护 理 学 本 科 专 业 设 置 标 准构 建 的研 究
尹 自芳 , 安 丽 姜 (. 1 第二 军 医大 学 护 理 学 院 , 海 2 0 3 ;2 解 放 军 总 医院 肝 胆 外 科 , 京 1 0 5 ) 上 04 3 . 北 0 8 3
Ke r s: r i g s i n e; a c l ur a e; y wo d nu s n ce c b c a a e t nur i r r m s a ls sng p og a e t b i hm e t s a d r n ; t n a ds
{ r i LA, 0 8, 5 4 ;— Nu sJCh n P 2 0 2 ( ay a t n p tbl r ,Ge ea s i l f IA,B in 0 8 3 Chn ; c o l fNu s g o i n rlHo pt aoP e ig 1 0 5 , ia S h o ri ) j o n
Absr c : t a t O e tv To de l p t n r f r e t bls cie ve o a s a da d o s a i hme t of n s n c a a e t r g a . n ur i g ba c l ur a e p o r m M e h d The r f of he t d r f r s a ihme o nu s n b c a a r a e r r m wa to s d a t t s an a d o e t bl s nt f r i g a c l u e t p og a s dr wn up b s d on t e r tc lr s a c a a e h o e ia e e r h.The s a a d wa he e t d by e e tgr up d s u so t nd r st n t s e xp r o ic s i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一、培养目标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5)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6)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7)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8)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9)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救死护伤的职责。

2.能力要求(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4)具有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正确地书写护理相关文件的能力。

(6)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诀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8)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0)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3.知识要求(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

(5)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

三、主干学科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学科应该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及人文社会科学。

四、主要课程主要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及与护理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包括:计算机、外语、政治、哲学、法律、体育、军事理论等相关课程。

2.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通常包括:医学统计学/生物统计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相关课程。

3.护理学专业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通常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包含传染病护理学、神经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等相关课程。

4.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通常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社会医学等相关课程。

鼓励开设包括以上课程内容的创新性、整合性课程。

五、修业年限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修业年限一般为四年,少数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调整修业年限。

六、授予学位根据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特点授予医学或相应的学士学位。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医学基础课程中应包括一定量的实验学时,护理学专业课程中也应有一定量的实验室练习及临床见习时数。

应安排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以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技能。

实习科目应当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和社区护理。

应安排一定时间的毕业专题训练,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

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完成,如个案报告、综述、科研论文等,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均应体现培养本科生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宗旨。

在学习期间,应根据条件安排一定量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专业基本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应配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规模须符合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目标定位,能够满足教学、科研、教学改革的需要。

生师比应不超过15:1。

具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需保证本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每门课程不少于2人。

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师应以护理学专业为主,且有一定的护理临床或社区实践经验,在教师队伍中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且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30%,适当配各兼职教师。

专业教师应具有医学执业资格及教师资格,以保证临床教学需要。

建立教师培养、考核制度,及专业培训和交流计划,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2.图书资料、教材:公共图书馆中应有一定数量可供本专业使用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

每年根据需要购置补充,以满足开展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需要。

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使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有效地用于教学,使师生能够便利地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自学、获得信息,科学管理和开展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相应课程应选用符合护理学专业规范的教材,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新开设的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本校教学大纲的讲义。

3.实验室:应有足够的教学基础设施,如教室、多媒体设备、小组学习室、基础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临床示教室、临床模拟技能实验室及设备、教学考核设施等,以满足师生教学活动的需要,并定期进行更新和添加,确保教学计划得以完成。

4.实习基地:要有相对稳定的不少于1所符合教学医院标准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实习基地(包括校外),以满足实习需要。

在校学生与病床总数比应达l:1。

学校设有相关部门负责管理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教学基地必须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临床教学的领导与管理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护理学专业临床技能考试的管理。

同时,应积极建立社区护理教学和实习基地,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卫生院等。

5.教学经费:新开办的护理学专业,开办经费一般不低于500万元,并要有必要的固定资金投入,且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有可靠的经费筹措渠道。

教学经费投入应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并根据需要相应增加。

每年的生均教学经费不低于500元/人。

附录A(讨论稿)《护理学基础》1.学习目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1)描述护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工作方法、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2)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

(3)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4)按要求正确书写护理文件。

2.基本教学内容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主要的相关理论与专业理论、护理程序、护患沟通以及帮助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要,维持患者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提供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所采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知识点(1)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2)护理学主要的相关理论与专业理论(3)护理程序(4)护患关系与沟通(5)医院环境(6)患者入院与出院护理(7)舒适与安全(8)休息与活动(9)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0)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11)患者的清洁卫生(12)冷、热疗法(13)给药(14)静脉输液与输血(15)饮食与营养(16) 排泄活动的观察与护理(17) 一般急救技术(18) 各种标本的采集(19) 临终护理(20) 医疗、护理文件4.参考学时最低学时:144学时(72学时理论+72学时教学实践)最高学时:180学时(90学时理论+90学时教学实践)《健康评估》1.学习目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1)运用相应的评估技巧与方法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客观资料的收集。

(2)识别正常人的体征特点及常见异常体征。

(3)解释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评估要点,常见异常体征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4)描述正常心电图的特点及意义、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及临床意义、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的不同特点及受检者的护理。

(5)按操作规程进行心电图检查。

(6)根据所收集的主、客观资料书写相应的护理记录。

2.基本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问诊技巧与内容;常见症状评估;身心评估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实验室、心电图及常用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与护理配合;护理记录的书写。

3.知识点(1)问诊的基本原则、技巧及主要内容(2)常见症状的评估(3)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正常和常见异常体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4)心电图的基础知识,正常心电图、常见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的心电图诊断要点(5) 实验室常用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6) 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的特点、临床应用与护理配合(7) 护理记录的书写要点及原则4.参考学时最低学时:72学时(54学时理论+18学时教学实践)最高学时108学时(72学时理论+36学时教学实践)《内科护理学》1.学习目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1)说明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处理原则。

(2)识别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3)描述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抢救措施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

(4)说明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的步骤及配合要点。

(5)应用护理程序为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制定护理计划。

(6)为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2.基本教学内容内科护理学主要介绍内科常见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及护理要点。

3.知识点(1)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4)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5)内分泌与代谢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6)风湿免疫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7)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8)理化因素所致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9)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10)常见传染病患者的护理4.参考学时最低学时:140学时(100学时理论+40学时教学实践)最高学时:200(136学时理论+64学时教学实践)《外科护理学》1.学习目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1)说明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或相关因素)、病理生理(2)简要解释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

(3)识别外科常见疾患的临床表现。

(4)应用护理程序为常见外科疾病患者制定护理计划。

(5)为常见外科疾病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2.基本教学内容外科护理学主要介绍外科学基本理论及各系统常见疾病知识,包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手术室、骨科、神经外科等各专科的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