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
第7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2)——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4单元 比 例 3.比例的应用 第 7Hale Waihona Puke 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2)
复习导入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2)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3)运货的总量一定,汽车的载质量和运的次数 成(反)比例关系。
探究新知
2x=4×1.5
x=
4×1.5 2
x=3
答: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3支。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00÷25=20(天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平均每天照明用电
原来 100千瓦时
现在
25千瓦时
用电天数 5天 ?天
方法二: 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 总的用电量 )一定,( 用电时间)与单位时
间内的(用电量)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 ( 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 )的(乘积)相等。
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几天?
解:设现在30天的用电
平均每天照明 用电
原来 100千瓦时
天数 ?天
量原来只够用x天。
100x=25×30
x=
25×30 100
现在 25千瓦时 30天
x=7.5
答:现在30天的用电
量原来只够用7.5天。
巩固运用
(教材P60 做一做T1)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 珠笔,要用多少钱?
解:设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x元。
6 4
=
x 3
4x=18
x=4.5
答: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4.5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4)》优质课堂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4)》优质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4)》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实际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分析问题不清晰、找出数量关系不准确、建立方程不熟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找出数量关系,熟练建立方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析实际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杂实际问题的分析,找出数量关系,建立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练习题等相关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同时,一辆自行车从乙地出发,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甲地。
问:几小时后两车相遇?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一块麦田,长方形地块的长是150米,宽是80米,如果每平方米收麦子2千克,那么这块地一共可以收获多少千克的麦子?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电子教案(总17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人教版六下数学教案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和比例三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要雪花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
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4单元比例3.比例的应用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66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熟练地解比例。
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复习,对比例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教师:教科书复习题投影图。
学生:常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一)教师活动1.“比例”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
二、师生互动,整理复习(一)教师活动1.复习比例的意义。
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1)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订正。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每个比例式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
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正比例:yx=k(一定),反比例:x×y=k(一定)。
](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3题。
让学生先判断,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注意让学生表述完整。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4.复习比例的应用。
(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些?怎样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说算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7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与反思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第4单元比例第7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67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发现自行车前后齿轮旋转规律中的反比例关系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发探究(一)谈话:同学们一定觉得很奇怪,今天怎么老师带着自行车来到了教室?因为我们一起要来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自行车里的数学) 问:回忆一下,你们已经知道哪些在自行车里藏着的数学知识? 学生自由交流,回顾自行车支架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车轮是圆形等数学知识。
引入: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其实自行车里还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自行车,继续探寻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自然地让学生回忆起在自行车结构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新问题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小明和妈妈在家门口的马路上举行自行车比赛,小明选择的是变速自行车,妈妈选择的是普通自行车,两辆自行车的车轮大小相同,并且他们约定每秒钟都蹬踏板一圈。
比赛时间如果为5分钟的话,你们想一想,谁能骑得远呢?追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哪些信息?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小结:我们要知道自行车5分钟前进的路程必须先知道蹬踏板一圈时车子前进的路程。
(板书:脚蹬一圈前进路程)【设计意图:将数学问题解决融入于一个情境之中,以问题情境为依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全程参与到问题讨论的过程,由大问题分解出小问题,在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数学问题解决的模型。
第三单元_第04课时_ 解决问题-求不规则物体的容积 例7(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_第04课时_ 解决问题-求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7(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不规则物体(如水桶、桶等)的测量方法,能正确求出其容积。
2.了解盛装容量的单位,能正确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容积大小。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图片、小白板、彩色笔、教具水壶、水杯、方尺、公斤秤。
2. 学生量杯或不规则饮料瓶。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水桶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是否发现,它跟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太一样呢?”(2)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不规则物体”的概念。
“不规则物体”是指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物体。
(3)师生一起总结并拓展了解所学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知(1)教师出示一张水杯的图片,问:“如果我要知道这个水杯的容积是多少,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大家思考计算液体体积的出路。
(2)学生合作,利用水量杯或不规则饮料瓶,多用几种方法进行液体容积测量,熟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容积单位。
记录下我们找到的方法及容积值。
(3)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容积的概念及盛装容量的单位。
如:升(L)、毫升(mL)等。
(4)请学生说出导致容积测量出现偏差的因素?对哪些因素采取对应的措施来降低误差?3. 拓展训练(1)教师为学生们展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水桶,让学生们联想与把玩。
(2)老师引导学生们把水倒进一米方形的水桶里,再倒进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水桶里,通过对比,让学生们感受液体容积与容器形状、大小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画图、分解为几个简单图形来计算体积的必要性。
(3)让学生们初步感受解题的策略,并开展趣味算数:比拼计算速度、探究容器装混合液体的容积、数量关系最佳的混合方案。
四、教学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技能和思路,并回答同学提出的疑问。
2. 教师强调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加深认识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 完成教材P47-48 的作业。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七课,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减法、乘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抽象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白板笔、教案。
3.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复习加减法、乘除法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5分钟)1.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示范演练,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决问题。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2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解决教师出的问题。
2.学生之间讨论解题思路,加深理解。
第四步:梳理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2.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与代数——式与方程教案
第7课时式与方程(1)教学内容教科书P80第1题,完成教科书P81“练习十六”中第1、2、4、5、6、7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及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等。
2.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及方法,进一步建立符号意识,体会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比较系统地掌握式与方程的知识。
教学难点用字母的表达式表示数量的方法以及简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80第1题的表格。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a+b)表示男生、女生一共有多少人;路程=速度×时间;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师:这些信息中有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运算定律和计算法则,它们都是用什么来表示的呢?(字母)用字母表示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代数的开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发展的重教学笔记【教学提示】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式与方程的程度,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的主要依据。
要转变。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
[板书课题:式与方程(1)]二、复习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师: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请在教科书P80的表格中写出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独立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可以借助整理帮助学生复习基本的数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整汇报用字母表示的四种数量(加、减、乘、除)和五个定律。
其他部分只需要体会用字母表示比用文字表述更简明易记就可以了。
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用字母表示为s =vt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用字母表示为c =at ; 总价=单价×数量,用字母表示为c =ax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比例的应用 第7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比例的应用第7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定义,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中的四个数相乘相等,比例中任意三项可以求出第四项等。
3. 比例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按比例分配物品、按比例计算费用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按比例分配物品,引出比例的概念。
2. 新授: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中的四个数相乘相等,比例中任意三项可以求出第四项等。
3. 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如按比例计算费用等。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际操作:设计一些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比例的应用。
3. 讨论法:针对一些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等,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步骤”部分。
教学步骤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知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精编教案
学习内容
课本第 54页及练习十三的相关习题。
编写人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重 难 点
重点: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导学流程
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1、判断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假,带分数?
【评价提升学习】
1、把下面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13 = 4 = 3 = 5 =
2、小刚计划用15天读完一本书,那么平均每天读完这本书的几分之几?7天读完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3、学校食堂每天用食油3㎏,一桶10㎏的食油可以用多少天?(用带分数表示。)
4、完成练习十三的6-10题。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2、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之间怎样进行互化?
【展示引导学习】
1、填空。
⑴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
⑵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⑶2 读作:(),
十五又六分之五写作:()。
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
1= 4=
2= =2、把下列假分数化成整来自或带分数。= = = =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教学反思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用分数表示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
15÷16 35÷18 27÷29 132÷35
4、把下面的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5、填数。
3= 9= 5= 4=
【合作互助学习】
1、在本小组内相互交流独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请某同学或轮流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
2020春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第7课时 数的运算(练习课)》A、B教案+教学反思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第 7 课时 数的运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9~80页练习十五第1~3,5~12,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数的四则运算,熟练掌握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定律,并能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中体会熟能生巧的解题手段,养成细心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 巩固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关于运算定律的知识。
突破方法 讲解引导,练习巩固。
难点 提高混合运算的运算速度,争取又快又准地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 多思考,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教法与学法教法 指导练习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基础练习1. 教材第79页练习十五第1题。
(1)本题主要练习计算速度。
(2)包括了小数、整数和分数的计算,属于单式计算,主要考查速度和准确度。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 课件出示:计算下列各题。
521-21×12+88 1156÷17+5040÷42610-714÷21×15 9.2-16.8÷4÷797÷[(31+41)×4] (43+41÷103)×12 教师指导:此题包含了小数、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注意分步骤进行解答:先算括号里的,从里到外,每一层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指导练习1. 教材第79页练习十五第3题。
(1)本题主要考查估算。
(2)将第一个算式中的803看成800,207看成210或200;第二个算式中的798看成800,205看成200或210;第三个算式中的498看成500;第四个算式中的632看成630,69看成70,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3)找准估算的要点。
2. 教材第79页练习十五第5题。
(1)本题考查小数、整数、分数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2)能简算的要简算,注意运算定律的运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解决问题
标题: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明确求解目标。
2.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列出方程或算式,求解未知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分析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明确求解目标。
(2)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列出方程或算式,求解未知数。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解题过程。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学生能否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4.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反思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07页的例3以及第10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通过这些例题,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第107页的例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08页的“做一做”,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练习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步骤,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选择了教材第107页的例3以及第10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这些例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题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讲解这些例题时,我会注重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上,我认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而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 圆柱的体积(3)【教案】
教学笔记第7课时圆柱的体积(3)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7,完成教科书P29~30“练习五”中第9、10、15题。
教学目标1.用已学的圆柱的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2.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3.通过实践,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瓶体是圆柱形的矿泉水瓶,瓶里装有适量清水。
教学过程一、激活学生经验,引出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空的矿泉水瓶。
师: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是多少?【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可能无处下手。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知道该怎么求,因为瓶子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
)预设2:也可能会通过寻找标签上的“净含量”来代替矿泉水瓶的容积。
预设3:将瓶子里灌满水,把这些水倒到量杯或量筒中,就能测出瓶子的容积。
师:要是没有这些工具,甚至连一个玻璃杯都没有,怎么办?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这个不规则瓶子的容积的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3)]【设计意图】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体验过程,探索瓶子容积的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水大约有13瓶高)。
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情预设】预设1:瓶子里还有多少水?(就是剩下的水的体积。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的体积。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容积。
) 师: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学情预设】求瓶子里还有多少水。
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情预设】学生汇报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所以只要量出这个瓶子的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就能算出剩下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数与代数 第7课时 式与方程(1)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数与代数第7课时式与方程(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代数式和方程式。
2.能够应用代数式和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灵活运用代数式和方程式来描述数学关系。
二、教学重点1.代数式的概念及应用。
2.方程式的概念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小黑板和粉笔。
3.教具:代数式和方程式示意图。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代数式和方程式的概念,以及如何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1. 代数式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符号组合,代表数之间的关系。
例如,2x+3y=10就是一个代数式,其中x和y是未知数。
2. 方程式方程式是由代数式构成的等式,表示两个代数式相等的关系。
例如,2x+3y=10就是一个方程式,它表示左边的代数式等于右边的代数式。
五、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代数式和方程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2.概念讲解:逐步讲解代数式和方程式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对代数式和方程式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代数式和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六、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代数式和方程式的理解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习成果。
七、课堂延伸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引入更复杂的代数式和方程式,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代数式和方程式的概念,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7课时,主要内容为解决问题(3),即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实际问题展开,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面对挑战的信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案例、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提炼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3)2. 板书内容:重点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必做题: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做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第7课时 解决问题(3)》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第7课时解决问题(3)》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学习分数乘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例题目,练习题目。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分数乘法来解决,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练习巩固: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第7课时解决问题(3)》人教版2.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难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题目,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提高练习:完成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运用分数乘法解决。
3. 拓展练习:完成一些拓展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以谁作单位1的量。
(1)三好学生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2)台湾岛面积是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几?(3)已生产的水泥产量相当于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二)、新授。
1、出示题目: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1)读题。
(2)怎样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这句话?(3)画出线段图。
(4)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5)、将题目中的改成12%该怎样解答呢?(6)、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是一致的。
(7)、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A: 140012%=168(册) 168+1400=1568(册)B: 1400(1+12%)=1400112%=1568(册)2、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题(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第【2】篇〗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时《用折扣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230×50%= 260×60%= 230-50×2= 460-200×2=
2、创设情境,激趣质疑:同学们,你能举几个商家常用的促销方式吗?(打折、满××元减××元、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的促销活动,你是看中就买还是会货比三家?(看哪一家的商品更省钱就去哪家买),哪到底这些促销活动中有什么不同呢?又有怎样的秘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秘购物中的“促销”问题。
(板书:“促销”问题)
二、尝试探究:
1、自主探究,尝试探疑:
出示课本第12页的例5,生读题,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认为哪个商场更便宜?(学生简单说)到底哪个商场便宜,我们就用结果验证吧。
(1)“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2)在探究本上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解惑答疑:
(1)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2)说一说:“每满100减50元”和“打五折”有什么区别。
3、展示互动,点拨释疑:(课件演示)
预设:“每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每个100元减去50元。
预设一(错误):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180(元)预设二: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50×2=130(元)通过计算,发现115<130;选择A商场更省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
1.圆柱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
2、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质疑.
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
(3)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4)尝试解决.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2、引导归纳.
3、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7~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