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马氏体转变(一)
马氏体转变(一)
马氏体转变(一)
陈德华;许雯;李响妹;朱祖昌
【期刊名称】《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年(卷),期】2011(032)005
【摘要】马氏体转变是一种切变型的,无成份改变的,无扩散的和无热激活的位移型相变.马氏体是应用于物理冶金上表示无扩散相变产物的通称.在铁基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和一些非金属晶体材料中都会发生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是许多重要工程材料进行强化的极其重要手段,因而受到极大的重视.马氏体转变的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吸取近一二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其相变特征、形态、热力学、动力学、晶体学、性能和有色金属、陶瓷材料、形状记忆合金中的马氏体相变诸方面加以叙述,以期人们有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总页数】7页(P60-66)
【作者】陈德华;许雯;李响妹;朱祖昌
【作者单位】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70;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70;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70;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7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ll1.5
【相关文献】
1.Ni50Mn38-xIn12Fex多晶合金的马氏体转变和磁转变特性 [J], 吴志刚;任晓兵;刘义农
2.热处理和转变循环对NiTi合金马氏体转变影响的热力学分析 [J], 唐逸伦
3.利用电镜研究经过时效的Ti—5lat%Ni形状记忆合金中的预马氏体和马氏体转变[J], 陶正兴
4.马氏体转变温度对奥氏体不锈钢的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J], 浦江;陈挺;王步美
5.预转变马氏体对GCr15钢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 [J], 李超;汪建利;刘金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马氏体转变是指在钢铁中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于钢铁受到了高温和快速冷却的影响,使得奥氏体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马氏体晶格结构。
马氏体转变对于钢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非常重要。
一、马氏体转变的基本原理1.1 马氏体转变的定义马氏体是指由奥氏体通过快速冷却而形成的一种新晶相。
其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强、磁性强等。
1.2 马氏体转变的条件(1)合适的成分:合金元素含量应该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马氏体转变。
(2)适当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马氏体转变。
(3)快速冷却:只有在快速冷却条件下才能形成马氏体。
二、马氏体晶格结构2.1 马氏体晶格结构马氏体晶格结构是由六方最密堆积结构变形而来的。
其具有三种不同的变体:板条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和双相马氏体。
2.2 马氏体晶格结构的特点(1)硬度高:由于马氏体的晶格结构紧密,因此其硬度非常高。
(2)脆性强:由于马氏体的晶格结构紧密,因此其韧性非常差,容易发生断裂。
(3)磁性强:由于马氏体中存在大量的铁原子,因此其磁性非常强。
三、马氏体转变的影响3.1 马氏体转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1)硬度增加:由于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所以钢铁经过马氏体转变后,硬度会明显增加。
(2)韧性降低:由于马氏体具有较高的脆性,所以钢铁经过马氏体转变后,韧性会明显降低。
(3)延展性降低:由于钢铁经过马氏体转变后,延展性会明显降低。
3.2 马氏体转变对物理性能的影响(1)磁性增强:由于马氏体中存在大量的铁原子,因此其磁性非常强。
(2)导电性降低:由于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所以其导电性会明显降低。
四、马氏体转变的应用4.1 马氏体转变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钢铁生产中经常采用马氏体转变来改善钢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常使用高强度钢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而这些高强度钢通常是经过马氏体转变处理后得到的。
3马氏体转变(一)
20世纪20年代以来,马氏体相变是金属学最活 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发现不仅钢中存在马氏体 相变,而且在有色金属及合金,陶瓷材料中都 可发生马氏体相变。 1930年,Γ.Β.库尔久莫夫和G.萨克斯(Sacks)首 先测得Fe-C合金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保持一定 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即K-S关系。 1933年,R.E.迈尔(Mehl)测得在中、高碳钢 中马氏体在奥氏体的{225}g 晶面上形成,并将其 称为惯习面。 1934年,西山测得Fe-Ni合金马氏体相变时存在 一定的位向关系,并称为西山关系。
内蒙古工业大学 23
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如下:
(1)表面浮凸现象和切变共格性无需扩散性; (2)马氏体相变的无扩散性;即无论间隙原 子还是替换原子均不需要扩散,即能完成 相变
(3)新相与母相具有一定的晶体学关系(取 向关系和惯习面);
(4)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和不完全性。 (5)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内蒙古工业大学
6
§3-1 马氏体相变的特征 及定义
7
1.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由于马氏体是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的, 故马氏体与奥氏体的成分(碳含量)完全相 同。 Fe-C合金的马氏体是碳在a -Fe中的过饱 和固熔体,通常以符号a ’或M来表示。
a - Fe是体心立方点阵,其熔碳量极少 (仅为0.01~0.02%)。当发生马氏体转变时, 奥氏体中的碳量即全部保留在马氏体点 阵中。
内蒙古工业大学 8
图为马氏体的晶胞模型。(a)图表明,碳原子在 点阵中分布的可能位置是a - Fe体心立方晶胞 的各棱边的中央和面心处,这些位置实际上是 由铁原子组成的扁八面体的空隙。
奥氏体中最大碳含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其原子百分 数为9%,10个铁原子中约有1个碳原子,5~6个晶胞分 摊1个碳原子 内蒙古工业大学
热处理原理之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过程中,存在熵变,熵变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关。
马氏体转变的相变驱动力与热力学关系
温度
温度是影响马氏体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会影响马氏体的形 成和转变。
VS
应力
应力也是影响马氏体转变的因素之一,应 力可以促进或抑制马氏体的形成和转变。
马氏体转变过程中的热效应与热力学关系
马氏体转变的种类与形态
板条状马氏体
01
02
03
定义
板条状马氏体是一种具有 板条状结构的马氏体,通 常在低合金钢和不锈钢中 形成。
形态
板条状马氏体由许多平行 排列的板条组成,每个板 条内部具有单一的马氏体 相。
特点
板条状马氏体具有较高的 强度和硬度,同时具有良 好的韧性。
片状马氏体
定义
片状马氏体是一种具有片 状结构的马氏体,通常在 高速钢和高温合金中形成 。
这种转变主要在钢、钛、锆等金属及 其合金中发生,常温下不发生马氏体 转变。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01
马氏体转变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转变速度与温度 和时间有关。
02
转变过程中伴随着体积的收缩或膨胀,并伴随着能 量的吸收或释放。
03
马氏体转变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改变,但化学成分 基本保持不变。
马氏体转变的应用
06
相关文献与进一步阅读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列表
01
张玉庭. (2004). 热处理工艺学. 科学出版社.
02
王晓军, 王心悦. (2018). 材料热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 机械 工业出版社.
03
周志敏, 纪松. (2019). 热处理实用技术与应用实例. 化学工 业出版社.
相关书籍推荐
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的发展过程早在战国时代人们已经知道用淬火(即将钢加热到高温后淬入水或油中急冷) 的方法可以提高钢的硬度,经过淬火的钢制宝剑可以“削铁如泥”。
十九世纪末期,人们才知道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内部相组成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钢的性能的变化。
为了纪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德国冶金学家Adolph Martens 法国著名的冶金学家Osmond 建议将钢经淬火所得高硬度相称为“马氏体”并因此将得到马氏体相的转变过程称为马氏体转变。
Martensite M—马氏体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主要局限于研究钢中的马氏体转变及转变所得产物—马氏体。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用X 射线结构分析的方法测得钢中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 而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中的固溶碳即原奥氏体中的固溶碳,因此,曾一度认为“所谓马氏体即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
曾经有人认为“马氏体转变与其它转变不同,是一个由快冷造成的内应力场所引起的切变过程”。
四十年代前后,在Fe—Ni 、Fe—Mn 合金以及许多有色金属及合金中也发现了马氏体转变。
不仅观察到冷却过程中发生的马氏体转变;同时也观察到了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马氏体转变。
由于这一新的发现,人们不得不把马氏体的定义修定为:“在冷却过程中所发生马氏体转变所得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近年来,由于实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马氏体的结构以及马转变的特征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许多现象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因此而推动了热处理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发展,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在热弹性马氏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状记忆合金。
1.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它是γ-Fe的面心立方结构,其溶碳能力较大。
2.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是母相奥氏体快速冷却时形成的新相,为体心四方结构,其溶碳能力较小。
3.马氏体相变:从奥氏体到马氏体的转变,为无扩散型相变。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一).
表面浮凸现象。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
实验依据: 马氏体转变前后,碳浓度无变化; Fe-Ni合金在极低温度(-190℃)下,M长大速度仍可达
到105cm/s。在低碳钢中存在C的扩散现象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一)
主讲教师:张恩耀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一)
一、切变共格和表面浮凸现象
奥氏体向马氏体晶体结构的转变是靠切变进行的,由于切 变使相界面始终保持共格关系,因此称为切变共格。 由于 切变导致在抛光试样表面在马氏体相变之后产生凸起,即
三、马氏体转变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特点是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位向 关系。马氏体相变时,原子不需要扩散,只作有规则的很小 距离的移动,新相和母相界面始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持着共格和半共格连接 ,因此相变完成之后,两相之间的位相关系仍保持着。
惯习面:马氏体转变时,新相和母相保持一定位向关系,马
氏体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形成,此晶面称为惯习面。通常以 母相的晶面指数表示。钢中马氏体的惯习面随着碳含量和形 成温度不同而异。有色金属中马氏体的惯习面为高指数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K-S 关系和西山关系的比较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马氏体转变
非平衡条件下,金属和合金中发生的非扩散的晶型转变。
是固态一级相变的一种基本类型。
产物称为马氏体,通常具有板、片状的外形。
研究简史19世纪中叶,英国人索尔拜首次用显微镜观察了淬硬钢的金相组织,后对此种针状组织物命名为马氏体。
图1示出高碳钢淬火态的金相组织,针状物(其空间形态为板片状)为马氏体,基底为残留奥氏体。
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芬克和苏联人库尔久莫夫分别(独立地)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了钢中马氏体的本质:体心正方结构,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奥氏体在非平衡(大过冷)条件下转变成的一种介稳相。
到50年代,不但积累了大量有关钢中马氏体转变的技术资料,而且还发现在一系列有色合金及某几种纯金属中也发生相似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逐渐认识到,以钢中马氏体形成为代表的相变,是一种与历来了解的固态扩散型晶型转变具有本质区别的固态一级相变--非扩散的晶型转变,定名为马氏体转变。
各种合金系中经马氏体转变形成的低温产物皆称为马氏体,如钛合金中马氏体、铜合金中马氏体等。
马氏体转变是金属热处理时发生的相变的基本类型之一,对钢的强化热处理及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宏观形状效应。
不但有体积变化,而且有形状变化。
如图2所示,在母相的自由表(平)面上,转变成马氏体的那块面积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并仍保持为平面。
由此带动邻近的母相呈山峰状凸起(另一侧下凹),原始态表面的直线刻痕转入新相后仍为直线,在界面处不断开,保持连续。
(2)非扩散。
生成相与母相成分相同,以共格或半共格界面为生长相界面,故不存在相界面迁移的热激活机制。
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皆与扩散型转变的热动力学处理结果显著不符。
(3)惯习现象。
生成相的片、板的空间取向不是任意的,而是平行于母相的某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作为母相的一个原子面,惯习面在相变过程中既不畸变,也不转动,是不变平面。
图3是对图2的局部作进一步标注,a'b'曲面发生转动,面积也有变化;但AB线段长度不变,方向也不变。
马氏体转变
第一节 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
何谓马氏体转变? 何谓马氏体转变? 徐祖耀简化定义:置换原子无扩散切变(原子沿相界面作协作运动)、 徐祖耀简化定义:置换原子无扩散切变(原子沿相界面作协作运动)、 使其形状改变的转变。晶体通过切变进行的非扩散性相变,有如下特点: 使其形状改变的转变。晶体通过切变进行的非扩散性相变,有如下特点: 一、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现 象 M转变时,预先磨光的试 样表面出现倾动,形成表面浮 凸:直线ACB,切变以后变成 折线ACC′B′。在显微镜光线照 射下,浮凸两边呈现明显的山 阴和山阳, →M转变是通过A均匀切变进 行的。A中转变为M的部分发 生宏观切变而使点阵发生改组, 带动靠近界面的还未转变的A 也发生弹塑性变形。
Cu-14.2Al-4.2Ni合金的马氏体浮凸
二、无扩散性 M成分与A成分完全一致; M可在极低温(例如-196℃)进行,置换原子、间隙原 子都极难扩散,而M生长速度可达103m/s,音速,不可能依 靠扩散来进行。 低碳钢M转变中存在碳扩散,无扩散指置换原子无扩散。 间隙原子可能扩散,但不是M转变的主要过程和必要条件。
三、具有特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均匀切变所得M与原A间存在严格晶体学位向关系:钢中常见 K-S(kurdjumov-Sachs)关系:{111}γ//{011}α′;<110>γ//<111>α′。 西山(Nishiyama)关系:{111}γ//{011}α′;<112>γ//<110>α′。 G-T(Greninger-Troiano)关系:与K-S关系接近,角度存在一定偏差: {111}γ//{011}α′差1o;<110>γ//<111>α′差2o。 M转变有惯习面:M转变以切变共格方式进行,惯习面就是相界面。 惯习面为不畸变平面,或称不变平面,转变中不发生畸变和转动。 这种在不变平面上所产生的均匀应变称为不变平面应变。 三种不变平面应变:底面为不变平面,简单胀缩、切变、胀缩+切变。 + M转变属第三种。
马氏体的转变
马氏体片大小不 一,马氏体片间不平 行,互成一定夹角, 第一片马氏体形成时 惯穿整个奥氏体晶粒, 后形成的马氏体片逐 渐变小,即马氏体形 成时具有分割奥氏体 晶粒的作用。因此, 马氏体片的大小取决 于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在马氏体片中常 能看到明显的中脊, 关于中脊的形成规律 目前尚不清楚。
晶体学特征
•
• 2、等温马氏体转变
• 晶核的形成有孕育期,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加而 先增后减。 • 核形成后的长大速率仍极快,且长大到一定尺寸 后同样不再长大,这种转变的动力学同样取决于形核 率而与长大速率无关.马氏体转变量随等温时间的延 长而增多.其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也呈S形即该转变量 是时间的函数,并与等温温度有关. • 随等温温度的降低,转变速度先增后减.起初的 增加归结于新马氏体片的自催化形核,而随后的减小 则是因为过冷奥氏体不断地被已生成的马氏体片分隔 为越来越小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形核的几率下降.
亚结构
亚结构主要是高密度的位错缠结构成的位错胞,位 错密度可高达0.3~0.9×1012/cm2,板条边缘有少量孪 晶。从亚结构对材料性能而言,孪晶不起主要作用。 (2)、片状马氏体 常见于淬火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是 铁系合金中出现的另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
显微组织
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形态见下图所示:
② 薄板状马氏体
这种马氏体是在Ms点低于-100℃的Fe-Ni-C合金 中观察到的,是一种厚度约为 3~10μ m的薄板形马氏 体,三维单元形貌很象方形薄板,与试样磨面相截得 到宽窄一致的平直带状,带可以相互交叉,呈现曲折、 分杈等特异形态。 惯习面为(259)γ ,位向关系为K-S关系,亚结 构为(112)α ˊ孪晶,无位错,无中脊。 随转变温度降低,转变进行时,即有新马氏体 的不断形成,同时也有旧马氏体的不断增厚。
马氏体转变
1、板条马氏体 板条马氏体存在于淬火的低碳钢、 部分不
锈钢、马氏体时效钢中。淬火中碳钢中含部 分板条马氏体。 组织形态:呈板条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晶体结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晶体结构
两种情况: ①板条组成块组成板条束组成 板条马氏体 ②板条组成板条束组成板条马 氏体 板条是构成束或块的最基本 单元,每一板条均为一单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5
马氏体转变
一、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晶体结构
钢中马氏体的组织形态有板条状马氏体、片状 马氏体、蝴蝶状马氏体、薄板状马氏体、薄片状 马氏体等五种,其中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最 为常见。
蝴蝶状马氏体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薄板状马氏体
返回
一、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晶体结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晶体结构
板条马氏体大多在200℃以上形成,片状马氏 体主要200℃以下形成。含碳量为0.2%-1.0%的 奥氏体在马氏体转变区较高温度先形成板条马 氏体,然后在较低温度形成片状马氏体。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晶体结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二、马氏体的性能
从以上论述可知,钢的成分(主要是含 碳量)是影响马氏体强度和硬度的决定性 因素。其次是亚结构、原始奥氏体晶粒大 小和马氏体束的尺寸,但总的来说,影响 没有碳含量明显。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二、马氏体的性能
2、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
第七章 马氏体转变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曲线2——Ac1~Accm 淬火 是亚共析钢高于AC3、 过共析钢高于AC1且 低于ACCm的淬火的硬 度。对于过共析钢 采用的是高于AC1的 不完全淬火,所得 马氏体中碳含量即 为该温度下奥氏体 的饱和C浓度,温度 不变时均相同,故 随碳含量增高,硬 度基本不变。
晶粒粗细不同,成分均匀性不同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
体的组织也不同。 见表7.1。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一. 马氏体形态
板条,透镜片状,蝴蝶状、薄板状及薄片状 1、板条马氏体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3)在除了钢以外的铁合金、非铁合金、陶瓷材料等发现了马 氏体相变;
(4)获得马氏体的工艺方法称为淬火,而将马氏体重新加热 到临界温度以下并保温的工艺成为回火。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第一节 马氏体组织与性能
虽然马氏体是一个单相组织,但其组织形貌和亚结构 极为复杂。 低、中、高碳钢淬火得到的马氏体组织结构不同;
1 2 3
70 60
50
40 30
Ar(%)
20
10 1.2 1.4C%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马氏体硬度随 碳含量增加而显著升高,但当碳含量超 过0.6%时,硬度增长趋势下降。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本质 ①相变强化 马氏体相变的切变特性,造成马氏体晶体内产 生大量的微观缺陷(位错、孪晶、层错等)使马 氏体强化,称为相变强化。 请同学们思考位错、孪晶、层错如何实现强化的?
第3章马氏体转变
图3-10 片状马氏体中的孪晶
图3-11 具有中脊的透镜状马氏体
(3)薄板状马氏体 在 Ms 点低于 0℃的 FeNi-C 合金中形成。 在空间为薄板状, 而显微 组织则呈很细的带状, 它 们具有互相交叉或曲折等 特殊形态。 亚结构是全部由 {112}M 型孪晶所组成, 是一个完 全的孪晶马氏体 无中脊存在。
在 Ms 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时, 过冷奥氏体需经一定 的孕育期以后才开始形成马氏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增 长, 马氏体量不断增多, 即转变量是时间的函数; 马氏体晶核形成后马氏体的长大速度很快,但长大到一 定尺寸后不再长大,马氏体的转变量取决于形核率; 在任一等温条件下, 马氏体的转变量都是有限的, 即 不能完全( 100% )转变。 Fe-Ni(22.5-26%)-Mn(2-4%)、 Fe-Ni(-26% )-Cr (-3%)以及 Fe-5.2%Mn-1.1%C 合金中陆续发现了等 温马氏体转变。这类合金的 Ms 点均在 0℃以下。
图3-8 含碳量对马氏体正方度的影响
2 马氏体的点阵结构及其畸变
在室温以上碳原子基本上是择优地占据立方轴 c(或z 轴) 上的八面体间隙位置(Oz), 这 就相当于沿 bcc 晶格间隙呈有序分布。 八面体间隙短轴方向上半径仅为1.9nm,C原子 有效半径7.7nm。 由体心立方→体心正方点阵,由于C原子溶入 造成非对称畸变,可视为一个应力场, C原子 在这个应力场中心。
第3章 马氏体(martensite) 转变(transformation)
主要讲授内容
3.1 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 3.2 马氏体相变热力学 3.3 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的经典模型 3.4 马氏体转变的动力学 3.5 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3.6 钢及铁合金中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3.7 奥氏体的稳定化 3.8 马氏体的机械性能
马氏体转变
§ 1—4 马氏体转变钢经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抑制其扩散性分解,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的转变,为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是钢件热处理强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马氏体转变理论的研究与热处理实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淬火,即将钢加热到高温后淬入水或油中急冷的方法提高钢的硬度。
经过淬火的钢制宝剑可以“销铁如泥” 。
但是在当时,对于淬火能提高钢的硬度的本质还不清楚。
直到十九世纪未期,人们才知道,钢在加热与冷却过程中,内部相组成发生了变化,因而引起了钢的性能的改变。
为了纪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德国冶金学家Adolph Marte ns (阿道夫,马顿斯),法国著名的冶金学家Osmo nd (奥斯门德)建议将钢经淬火所得高硬度相称为马氏体,并因此而将得到马氏体相的转变过程称为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的英文名称为-Martensite,常用M表示。
由于钢在生产上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以及马氏体转变最先在钢的淬火过程中发展,因此,在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对马氏体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研究钢中的马氏体转变及转变所得的马氏体。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用X射线结构分析方法测得钢中马氏体是C溶于a -Fe而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
马氏体中的固溶碳即原奥氏体中的固溶碳。
因此,曾一度认为所谓马氏体即碳在中a -Fe 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
对于马氏体转变的研究,初期着重于了解马氏体转变与钢中其它转变的不同点,正是由于观察到了一系列不同于其它转变的特点,曾经有人认为马氏体转变与其它转变不同,是一个由快冷造成的内应力场所引起的切变过程。
四十年代后,在Fe-Ni、Fe-Mn 合金以及许多有色金属及合金中也发现了马氏体转变。
不仅观察到了冷却过程中发生的马氏体转变,还观察到了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马氏体转变。
新观察到的马氏体转变的特征和钢中马氏体转变的特征相似,基于这一新的发现,人们不得不把马氏体的定义修正为:凡相变的基本特征属于马氏体型的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的塑性与韧性 低碳位错型马氏体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和良 好的韧性,高碳孪晶型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 但韧性极差。 高碳孪晶型马氏体高脆性的原因:
① 亚结构为细小孪晶
② 容易产生显微裂纹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19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4)切变共格
相变以共格切变方式进行所至。
M与A之间界面上的原子为两相共有---共格界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6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5)马氏体相变的变温性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4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表面浮凸现象
切变过程使磨光表面出现倾动,相交表面发生 转动,形成浮凸。 原因: A已转变为M部分 引起宏观切变使点 阵改组,带动靠近 界面的未转变A发 生弹性变形。
奥氏体的热稳定化
定义:使奥氏体转变 为马氏体能力减低的 一切现象,称为奥氏 体的热稳定化。由于 冷却缓慢或中断引起
本质:
奥氏体的热稳定化是由 于在适当温度停留过程中, 奥氏体中的碳、氮原子与位 错发生交互作用形成柯氏气 团,从而强化了奥氏体,使 马氏体相变的阻力增大所致。
表现为M s 点降低、 AR 量增多。
2. 马氏体相变
低温转变<230℃(Ms线) Adolph Martens(德国) 研究最多,转变最复杂 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冷却完 成; 无扩散转变( Fe、C原子均不扩 散 ), M与原A的成分相同,造成晶 格畸变。 转变速度极快,即瞬间形核与长 大; 转变不完全性,
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
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过去,曾有不少人认为,马氏体转变不是热学性的,转变的驱动力不是马氏体与奥氏体的自由能之差。
四十年代,人们在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得出马氏体转变与液态金属的凝固以及钢的加热转变等是一样的,即转变的驱动力也来自新旧相的化学自由能差。
但也应看到,马氏体转变确有很多不同于其它转变的在表面上看来难以用热学性质观点加以解释的特点,现已逐步弄清,这些特点是马氏体转变的特定条件所决定的。
(一)马氏体转变热力学条件1、相变驱动力马氏体转变和一般相变一样,相变的驱动力是新相与母相的化学自由能差。
同一成分合金的马氏体与奥氏体的化学自由能和温度的关系如图25所示。
图中T 0为两相热力学平衡温度,即温度为T 0时αγ'=G G式中为高温相之自由能,G αˊ为马氏体之自由能。
在其它温度两相自由能不相等,则γααγG G G -=∆''→当上式为正时,马氏体自由能高于奥氏体的自由能,奥氏体比马氏体稳定,不会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反之,当上式为负时,则马氏体比奥氏体稳定,奥氏体有向马氏体转变的趋势,ΔGγ→αˊ即称为马氏体相变的驱动力。
显然,在T0温度处,ΔGγ→αˊ=0。
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 S必定在T0以下,以便由过冷提供相变所需要的化学驱动力。
而逆转变开始点A S必然在T0以上,以便由过热提供逆转变所需要的化学驱动力。
通常把M S与T0之差称为热滞,热滞的大小视合金的各类和成分而异。
Fe系合金热滞可高达200℃以上,而有的合金的热滞仅十几度到几十度,如Au-Cd、Ag-Cd合金。
铁系合金观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热滞,即必须在很大的过冷度下才能发生马氏体转变,一般的马氏体转变都需要在降温过程中不断进行,等温保持马氏体转变将立即中止进行。
逆转变的热力学特征与冷却时的则好相反,相变必须在一定的过热度下才能进行,只有在A S点以上相变才能进行,而且转变是在升温过程中进行的,终了点为A f。
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均细小,不致引起显微裂纹
(二)减少显微裂纹的途径
1. 降低高碳钢的奥氏体化温度,采用不完全淬火。
2. 淬火后立即回火使大部分显微裂纹弥合。
3. 热弹性马氏体与伪弹性马氏体
热弹性马氏体:温度的升降可以引起热弹性马氏体的消长; 伪弹性马氏体:具有热弹性的马氏体,在Md点以下Ms点以上施加 应力会诱发马氏体相变,代替温度对马氏体转变的作用。即应力的升降
① K-S关系: {110} αˊ∥{111}γ; <111> αˊ∥<110>γ
按K-S关系,马氏体在奥氏体中共有24种不同的空间取向
1,1,1 1,1,1 1,1,1 1,1,1 1,1,1
1,1,0 1,1,0 1,0,1 0,1,1 1,1,0 1,0,1 0,1,1
3.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钢中的马氏体的晶体结构被认为是碳在α-Fe中过饱和固溶体。
α-Fe
a0=0.2861nm
点 阵 常 数
c/a称为正方度
c c/a a ωc/% ωc为α- Fe中的碳 含量!!
二、马氏体转变的基本特征: 1.转变不需要扩散
a0
马氏体转变只有点阵改组而无成份变化,转变时原子做有规律的整体迁移, 相邻原子之间移动的相对位移不超过一个原子间距,且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 生变化,转变速度极快。(例如:Fe-C、Fe-Ni合金,在-20~-196℃之间一片马 氏体形成的时间约5×10-5─5×10-7 秒)
具有分割奥氏体晶粒的作用。因此,马氏体片的大
小取决于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由于转变时所产生的高弹性应力场,致使片状
马氏体通常凸透镜片状,所以有时又称凸透镜片状
马氏体; 相界面不再是平面而是曲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由于实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使人们对马氏体的结构以及马转变的 特征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许多现 象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因此 而推动了热处理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发 展,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 的是在热弹性马氏 体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形状记忆合金。
内蒙古工业大学 4
总之,一个世纪的马氏体及马氏体相变的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 32
二.片状马氏体
在中、高碳(合金)钢及Fe—Ni(大于29%)合金 中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 对碳钢来说,一般当碳含量小于1.0%时是与板 条状马氏体共存,而大于1.0%时才单独存在。
高碳钢中典型的片状马氏体组织
内蒙古工业大学 33
二.片状马氏体
相邻的马氏体片一般互不平行,而是呈一定的 交角排列。它的空间形态呈双凸透镜片状,故 简称为片状马氏体。由于它与试样磨面相截而 往往呈现为针状或竹叶状,故也称为针状或竹 叶状马氏体。 又由于这种马氏体 的亚结构主要为孪 晶,故还有孪晶马 氏体之称。
/
惯习面 {557}γ {557}γ 、 {225}γ {225}γ {225}γ 、 {259}γ {259}γ {111}γ {225}γ {111}γ
亚结构 位错 位错及孪晶 位错及孪晶 孪晶、位错 孪晶、位错 层错 位错及孪晶 层错
组织形态 板条状 板条状及片状 板条状及片状 片状、凸透镜状 凸透镜状 ---板条状及片状 薄片状
第3章 马氏体转变
1.掌握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2.马氏体的组织形貌,物理实质及其 机械性能; 3.了解一些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的有 关学说和模型。
1
序言 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已进行钢的淬火。出土西汉 墓刘胜剑具有淬火马氏体组织。但是当时,只 有技术,没有科学。
到19世纪中叶,索拜(Sorby)首先用金相显 微镜观察到淬火钢中的这种硬相。1895年法国 人Osmond将其以马滕斯 (Adolf Martens)命名 为马氏体(Martensite)。 1926-1927年Γ.Β.库尔久莫夫等用X-射线技术测 得钢中马氏体为体心正方结构。并认为马氏体 是碳在a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内蒙古工业大学 14
2.2马氏体相变的无扩散性
马氏体相变的无扩散性试验依据为:
1)马氏体相变无成分变化,仅仅是晶格改 组。 2)马氏体相变可以在相当低的温度下进行, 而且转变速度极快。例如,Fe-Ni合金,在 -196℃,一片马氏体的形成约需5×10-5~ 5×10 -7 秒。在如此低的温度下,转变速度 极快,说明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转变。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 bcc(α /) 锈钢 高锰钢, hcp(ε / ) Fe-Mn(13~25%Mn)
板条状和片状马氏体,还有蝶状、薄板状 及e (六方)马氏体。
内蒙古工业大学 28
一.板条状马氏体
低、中碳钢及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 Fe—Ni合金中形成。 每个单元的形状是窄而细长的板条,并 且许多板条总是成群地、相互平行地连 在一起,故称为板条状马氏体,也有群 集状马氏体之称。
9
处于a – Fe点阵八面体空隙位置的碳原子,与 水平方向相邻铁原子的距离为0.707a(a为点阵 常数),与垂直方向上相邻铁原子的距离仅为 0.5a。
因此,必然有使点阵向垂直方向膨胀和向水平 方向收缩的趋势,结果便造成立方体的c轴伸 长,a轴缩短而成为体心正方点阵。c/a称为正 方度或轴比。
内蒙古工业大学
15
2.3有一定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2.3.1位向关系
新相和母相界面始终保持着切变共格。 因此,相变完成后,两相之间的位向关 系仍然保持着。 位向关系有:如K-S关系、G-T关系、西 山关系等。
内蒙古工业大学
16
(1)K-S关系
{011}a ' {111}g ; 111 a ' 011 g
马氏体的正方度取决于其碳含量,即马氏体碳 含量愈高,其点阵中被充填的碳原子数量愈多, 则正方度便愈大。
内蒙古工业大学 10
c a0 a
a a0 — 马氏体的碳含量(重量百分数); c a 1 g a0 — a Fe的点阵常数(0.2861 nm);
a , , g — 常数:a 0.116 0.002, 0.013 0.002,g 0.046 0.001
内蒙古工业大学
29
一.板条状马氏体
亚结构主要是高密度位错(约0.3~0.9×1012cm-2), 故也称位错马氏体。 板条状马氏体与奥氏体的晶体学取向关系符合 K—S关系,惯习面为{111}g,不锈钢中这种马 氏体的惯习面为{225}g。
内蒙古工业大学
30
一.板条状马氏体
(a)
(b)
用不同腐蚀剂显示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 (a)Fe-23.8Ni合金(硝酸酒精腐蚀); (b)Fe-24.5Ni合金(先用硝酸酒精腐蚀,再用 NaHSO3水溶液腐蚀)
内蒙古工业大学 23
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如下:
(1)表面浮凸现象和切变共格性无需扩散性; (2)马氏体相变的无扩散性;即无论间隙原 子还是替换原子均不需要扩散,即能完成 相变
(3)新相与母相具有一定的晶体学关系(取 向关系和惯习面);
(4)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和不完全性。 (5)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内蒙古工业大学 2
20世纪20年代以来,马氏体相变是金属学最活 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发现不仅钢中存在马氏体 相变,而且在有色金属及合金,陶瓷材料中都 可发生马氏体相变。 1930年,Γ.Β.库尔久莫夫和G.萨克斯(Sacks)首 先测得Fe-C合金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保持一定 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即K-S关系。 1933年,R.E.迈尔(Mehl)测得在中、高碳钢 中马氏体在奥氏体的{225}g 晶面上形成,并将其 称为惯习面。 1934年,西山测得Fe-Ni合金马氏体相变时存在 一定的位向关系,并称为西山关系。
内蒙古工业大学 18
(3)G-T关系
{011}a ' {111}g 差1 ; 111 a ' 011 g 差2
内蒙古工业大学
19
2.3.2惯习面 马氏体转变时,新相和母相保持一定位 向关系,马氏体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开 始形成,此晶面称为惯习面。通常以母 相的晶面指数表示。 钢中马氏体的惯习面随着含碳量和形成 温度不同而异,有:(111)g, (225) g, (259)g 。
内蒙古工业大学
{111}g晶面族中每个晶面上马 氏体可能有6种不同的取向, {111}晶面族可能有4种晶面, 故马氏体在奥氏体中总共可 能有24种取向。
17
(2)西山关系(N-W)
{011}a ' {111}g ; 011 a ' 211 g
{111}g晶面族中每个晶面上,马氏体可能有3种不同的 取向, 故马氏体在奥氏体中总共可能有12种取向。
内蒙古工业大学
6
§3-1 马氏体相变的特征 及定义
7
1.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由于马氏体是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的, 故马氏体与奥氏体的成分(碳含量)完全相 同。 Fe-C合金的马氏体是碳在a -Fe中的过饱 和固熔体,通常以符号a ’或M来表示。
a - Fe是体心立方点阵,其熔碳量极少 (仅为0.01~0.02%)。当发生马氏体转变时, 奥氏体中的碳量即全部保留在马氏体点 阵中。
内蒙古工业大学 8
图为马氏体的晶胞模型。(a)图表明,碳原子在 点阵中分布的可能位置是a - Fe体心立方晶胞 的各棱边的中央和面心处,这些位置实际上是 由铁原子组成的扁八面体的空隙。
奥氏体中最大碳含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其原子百分 数为9%,10个铁原子中约有1个碳原子,5~6个晶胞分 摊1个碳原子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25
新概念:
1 马氏体相变: 原子经无需扩散的切变位移,进行不变 平面应变的晶格改组的相变,称为马氏 体相变。 2 马氏体: GB7273-1999:钢铁或非铁合金中通过 无扩散切变共格型转变(马氏体相变) 形成的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内蒙古工业大学
26
§3-2 马氏体的形貌及物 理本质
钢的化学 成分和热 处理条件
显著 影响
马氏体的组织 形态、内部结 构和显微裂纹 形成倾向
27
钢中马氏体物理本质的复杂性
钢种及成分(wt%) 晶体结构 低碳钢,<0.2%C 体心立方 中碳钢,0.2~0.6%C 高碳钢,0.6~1.0%C 高碳钢,1.0~1.4%C 超高碳钢,≥1.5%C 18-8 不锈钢 体心正方 体心正方 体心正方 体心正方 hcp(ε )
内蒙古工业大学
22
2.5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在某些铁或非铁合金(如Fe—Ni、Ag—Cd、 Ni—Ti等)中,奥氏体或母相→冷却→马氏体, 而马氏体→重新加热→奥氏体或母相。这就是 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这种逆转变的开始温度称为As点,终止温度称 为Af点,通常,As点温度比Ms为高。 对钢来说,马氏体被加热时在温度尚未到达As 点的过程中即已发生分解(回火) 。只有在采取 极快速的加热,使之来不及分解的情况下才会 发生逆转变。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
2.3.2惯习面
1 2 3
碳含量小 于0.6%时
碳含量在 0.6%~1.4% 时
碳含量在 1.5%~1.8% 时
(111)g
(225) g
(259) g
随马氏体形成温度的下降,惯习面有向高指数变化的 趋势。由于惯习面的不同,将会带来马氏体组织形态 上的变异。
内蒙古工业大学 21
2.4马氏体上式所 示的关系对许多合 金钢也适用,并可 通过测定c/a来确定 马氏体的碳含量.
内蒙古工业大学
11
2. 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2.1表面浮凸现象和切变共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