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八条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八大标准
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八大标准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
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
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血液健康血液是人体宝贵的红色生命之河,保护血液就是保护生命与健康。
要使自己的血液不受污染、阻塞、瘀积,必须重视保护血液。
那么,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血液不受污染呢?避免化学毒物:在工业企业中损害血液之物是多种化学毒物。
如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毒物有:苯的氨基、硝基化物等;引起溶血性贫血的毒物有:砷化氢、苯胺、硝基苯等。
其中尤以砷化氢最为严重;影响造血功能障碍的毒物有:苯、抗肿瘤药物、放射性物质等。
放射性物质既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又能引起粒细胞减少。
积极治疗寄生虫病:有些寄生虫对血液的损害更不可低估,如钩虫既能吸血,又能分泌毒素,使出血部位凝血困难,造成慢性失血而引起贫血;绦虫在肠内夺取或妨碍造血因子结合而引起贫血;血吸虫可造成肝、脾严重损害,也能造成贫血。
因此,患有寄生虫病的人,要积极治疗。
讲究饮食营养:饮食中要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料,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保持正常。
红细胞发育需要铁、铜、维生素、叶酸等,缺乏某一种造血要素都可引起贫血。
所以在饮食上要经常吃含铁、蛋白质、叶酸、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牛奶、鱼、豆类及豆制品、蔬菜等等。
国家卫健委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国家卫健委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8条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8条标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多方面的困扰,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标准和建议。
首先,要有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正确地表达和释放情绪,避免情绪积压导致心理问题。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解决人际冲突,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避免孤独和焦虑的情绪。
第三,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学会积极应对,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第四,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大学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和身体不适影响心理健康。
第五,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
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音乐、运动等方式放松自己,学会自我调节,减轻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第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不盲目追求完美,避免过度自卑和自负。
第七,要寻求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要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可以向家人、朋友、老师或心理咨询师求助,及时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第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消极情绪的困扰。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8条标准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希望大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合理的调节和管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
希望这些标准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心理健康标准10条
心理健康标准10条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情绪的稳定、心态的积极、适应能力强等方面。
而心理健康标准则是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衡量的一系列标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心理健康标准的10条内容。
第一条,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情绪的稳定,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波动较大。
第二条,积极乐观。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乐观地对待未来。
第三条,适应能力强。
适应能力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感到不适应。
第四条,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会盲目自大或自卑。
第五条,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会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感到焦虑或抑郁。
第六条,适度的压力。
适度的压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适度地承受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感到焦虑或抑郁。
第七条,良好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会因为睡眠问题而感到疲惫或焦虑。
第八条,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会因为困难而丧失信心。
第九条,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不会因为情绪问题而影响正常生活。
第十条,适度的自我要求。
适度的自我要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适度地要求自己,不会因为过高的要求而感到压力过大。
总结而言,心理健康标准的10条内容涵盖了情绪稳定、积极乐观、适应能力、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睡眠质量、生活态度、自我调节和自我要求等方面。
心理健康素养核心信息十条
心理健康素养核心信息十条(2018年版)2018-10-10 17:47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
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
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
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
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
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筛查量表因子标准解释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筛查量表因子标准解释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SCALE)共96个项目,分为三级筛查,共22个筛查指标。
一级筛查为严重心理问题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两个指标;二级筛查为一般心理问题筛查,分为内化心理问题和外化心理问题两类,其中内化心理问题包括了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七个指标,外化心理问题包括了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八个指标;三级筛查为发展性困扰筛查,包括了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五个指标。
其中一级和二级筛查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的核心,而三级筛查主要反映学生心理困扰的来源以及提示可能的潜在心理问题,可供各高校自愿选用。
具体如下:1 一级筛查(1)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主要评估个体是否存在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状。
(2)自杀行为与意向:主要评估个体是否有过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准备或想法。
2 二级筛查2.1 内化心理问题(1)焦虑:主要评估个体是否存在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
(2)抑郁:主要评估个体是否存在以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以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为特征,以反映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
(3)偏执:主要评估个体是否存在过敏多疑、固执己见和极易记恨,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的不良个性特征。
(4)自卑:主要评估个体是否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不能悦纳自我,自我拒绝、自我否定等。
(5)敏感:主要评估个体是否存在猜疑心重,过分在意他人不关注的小事,过分受他人评价和看法的影响等不良个性特征。
(6)社交恐惧:主要评估个体是否存在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主要表现为害怕与人交往,在不得不与他人交往时,常常有紧张、焦虑、不安、恐怖等情绪体验。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
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
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
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
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
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对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我们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进而在实践上进行操作化。
由于各学者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在心理健康标准上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比如我国学者黄希庭教授曾提出过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五条标准:
个人的心理特点是否符合相应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个人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
有没有完整的人格。
北京大学王登峰教授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提出过这样的八条内容: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人格完整和谐;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不同划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的纷争。
学者江光荣将不同的观点分为“众数原则”和“精英原则”之争“众数原则”认为假定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人的心理行为是正常的,偏离这一正常范围的心理和行为可视为异常,与“众数原则”持相反意见的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为主要代表的研究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如果外部环境适宜,人就能顺其天性发展出良好的人格或心理品质,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外部环境是异常的,那么在此条件下多数人都将不能顺其本性发展,这样,众数所代表的人格就不是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主要内容是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症,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附件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度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
例如,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
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緩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
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2018年版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心理安康素养十条〔2018版〕第一条:心理安康是安康的重要组成局部,身心安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安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安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安康的。
心理安康是人在成长和开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心理安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心理安康与身体安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心理安康会影响身体安康。
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
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心理安康也受到身体安康的影响。
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安康和身体安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安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安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安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
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安康的表现。
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忧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
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安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
心理健康的八条指标
心理健康的八条指标心理健康的八条指标: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
他能为他人所理解。
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
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
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
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
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健康整体性的原则:健康是一个整体。 人与环境协调的原则:动态协调平衡 个体与群体结合的原则:个体生活于群体 争取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的原则
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社会方面 Nhomakorabea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社会适应的基本条件: 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有直接影响: 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 心理健康的现状: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期望与 心理健康的现状:
能力的冲突,频繁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激烈的社 会竞争等使他们无比困惑和无所适从。生活事件 和不良的社会关系都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变 量。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身疾病(消化性溃疡、月经失调等) 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等 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情绪紊乱、幻觉 情感性精神病:一般性躁狂抑郁症 反应性躁狂抑郁症
案例
外地上学,遭遇“旅途性精神病” 外地上学,遭遇“旅途性精神病”:
去年9月,来自东北农村的大一新生王芳(化名) 去年9月,来自东北农村的大一新生王芳(化名),考取 武汉一重点高校。她独自一人坐车到哈尔滨后,没休息就 连夜乘火车到北京转车,在北京等了一天才买到一张到武 汉的慢车站票。 火车上苦挨近18小时才到达汉口火车站。下车后,王 火车上苦挨近18小时才到达汉口火车站。下车后,王 芳突然高喊有人追杀她,连接站的亲戚也不认得,最后 110把她送到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110把她送到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送来后就到处乱跑,说有人要害她。砸破了医院玻 璃,拿着玻璃扎护士,把自己的手腕也割破了。” 璃,拿着玻璃扎护士,把自己的手腕也割破了。”该中心 接诊医生、精神科二病区主任回忆道。 这是典型的旅途性精神病,以被害、妄想症状为主。 周主任介绍,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性格内向的 大学新生发病率较高。王芳第一次出远门,身上带着巨额 学费,家里又反复嘱咐要小心,一路上休息不好又处于高 度紧张状态,导致发病。
心理健康八标准
心理健康八标准根据马斯洛和密特尔曼的正常人心理应该达到的十条健康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内最新研究结果提出了心理健康应具备的八条标准:1.智力正常: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
这里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
2.情绪反应适度: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3.意志品质健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
4.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在集体中自信、自强、自尊,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5.个性结构日趋完善: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人的生活条件越是优越,受教育程度越高,进行的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越丰富,个性结构就会越完善。
6.良好的社交能力: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交过程中应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等)多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心、计较等),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7. 行为得体:生活态度积极,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8.反应适度: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的。
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近一百年来,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教育家们在不同层面上、不同背景下提出了人类心理健康的标准,这里我想在前人的成果上,结合时代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以及青年现时的学习生活实际,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1、心理健康者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2、心理健康者正视现实,接纳他人。
3、心理健康者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4、心理健康者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
5、心理健康者对社会有责任心。
6、心理健康者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爱心。
7、心理健康者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这七条只是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它远不能包涵心理健康的所有因素,只是撮其要点。
另外要说明的一点是:并不是有些方面一时做不到就是不健康的,正如一个健康的人也会偶感风寒、伤风感冒而不能视为不健康一样,关键在于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调整能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层次的标准,其实质是健全人格的标准。
我希望青少年注意讲究自己的心理卫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成绩,也正确对待挫折的失败,树立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不断调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断进取,为自己人格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惠州市实验中学学生学习常规要求为指导和规范全体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科学性、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和更加适应惠州市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体系,特制定学生学习常规要求十条:第一条:正确对待,学习环境的变化。
尽快调节到快乐学习的状态。
进入实验中学,不管在初中的学习情况如何,都必须以普通一员的心态重新从零做起。
初期成绩的高低都不能说明自己学习的真正状态,要有长期努力,稳步前进的长远眼光。
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习惯,以适应实验中学的学习计划,课程设置、作息时间和教师讲课风格,作业要求,考试安排等学习的新环境。
第二条:科学制订学习计划。
计划分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可按学期和学周来制订,每天都应该有计划,计划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成绩等次、时间安排和方法的采用。
双性化
1、《不到黄河不死心》2、《噩梦》3、《宫孽》4、《戏梦》5、《迷失》6、《雀巢》7、《细雨飘零》8、《血葬》9、《折翼的青鸟》10、《梧桐相待老》Constantinople在1973年提出性别角色与个体的生理学和以往经验有关,具体表现为长相、态度和行为上的区别,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质Spence在1985年指出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界定,界定的内容包括性格、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1964年,A.S.Rossi首次提出了“双性化”,即指个体同时拥有传统上男性和女性所具有的人格特质。
并指出双性化是一种适合人们的性别角色模式,社会应该鼓励培养双性化人格。
James是最早提出自尊公式的人,他认为,自尊=成功/抱负水平,这个公式表明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的比值决定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自尊的主要功能有四项:(l)自我保护。
这是自尊的首要功能。
自尊能使个体通过自我保护而免受焦虑和恐惧;(2)经验解释。
(3)决定个体的期望,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个体的自尊会影响到个体对事情发生的期待,对情境中他人行为的解释或者他自己在情境中的行为;(4)影响人格健康发展。
人格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
它可以维持个体人格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人格的发展。
个体间的人格差异是由自尊导致的。
《自尊的六大支柱》是关于自尊的权威著作,人际交往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它实质上是把人的观念、思想、情感等作为信息进行交流的过程[52]。
对于个体来说,其人际交往能力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反映的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它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理性条件;情感情绪成分,它是关系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过程的外在表现和结果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人际交往的功能有两个:传达信息和满足个体心理需要。
而前苏联心理学家洛莫夫认为,交往的功能有三个:信息沟通、思想沟通和情感沟通。
2018版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版)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
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
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
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
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
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
2018版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版)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
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
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
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
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
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八条指标
中国大陆的学者王登峰等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起来,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八条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
他能为他人所理解。
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
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
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
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
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
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
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
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人格和谐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
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
操作能力的综合。
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