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设计和孟菲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谱设计中的美学问题
“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波普艺术实质上反应了消费文化、大众传媒以及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种种幸福与不幸之间的矛盾。波普艺术是二十世纪后期最值得纪念的一种艺术样式。
一、波普艺术的缘起
波普艺术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后又波及到意大利、日本等。1956年,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的一批青年艺术家所组成的“独立派”协会举办了题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展览上最有感染力、艺术史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汉密尔顿在入口放置的招贴画:“究竟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裸体女人。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福特徽章和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棒糖,上面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就由此而来,Pop既是英文棒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作是“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其用意是想用大众“Popular”来反对艺术的纯粹性。
汉密尔顿给波普下的定义是:“通俗的(为广大观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可消费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机智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狡诈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大企业式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波普艺术是对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的反动。利希滕斯坦(罗伊·利希滕斯坦,1923~1997,美国波普艺术大师,被艺术学界肯定为创造了纯粹的美国新绘画。在20世纪中叶,抽象表现绘画盛极一时之际,他和纽约年轻一代画家,提出了新形式的具象绘画——波普艺术,在60年代一
举成名,成为足以与欧洲绘画体系一别苗头的新美国艺术,甚至许多曾受美国商业影响的域外文化,亦感受他作品的震撼力。利希滕斯坦的绘画或雕刻作品,引用自漫画、日用品、广告以及一些美术史上名画家的作品造型,转化成他自己独创的技法与创作风格。他不断改变风格,晚年还尝试创作中国式网点山水画,追求东方绘画中闲静安宁的气息)最先表达了对抽象表现主义的态度,“艺术(指抽象表现主义)越来越浪漫和远离现实,以艺术作为艺术的养料是不现实的,他们
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只看到自己的内心。”波普派认为,抽象主义把艺术带进主观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境地,使艺术与生活脱离。而波普艺术则面对生活,面对机械文明和消费文明,把所见所知的生活环境,以大家熟悉的形象表达出来,试图混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艺术等同于生活。
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是分不开的,当“大众化”(Popular)这个单词与五六十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时,它就不仅仅是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具有反叛正统的意思。艺术评论家阿洛维1959年采用波普艺术一词,认为它是大机器批量生产的技术,运用于精确重复的文字、画面或音乐,导致可消费符号或图像的极大丰富。
从本质上来讲,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其真正目的是反对自1920年以来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波普艺术设计者们用一种综合性的表达方式去理解生活、解释生活,甚至复制生活。波普艺术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目光投向日趋发达的商业流行文化,用极为通俗化的方式直接表现物质生活。这既是对当时盛行于美国画坛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又影响了美国繁荣的工业化、商业化潮流。
二、波谱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当时的审美观念
波普艺术的产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阶段。首先,战后的西方社会经济恢复,政治相对稳定,物质空前繁荣。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Baby-boom 战后婴儿),他们生活在较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易于接受新事物。因此,他们不仅厌恶没有特点的功能主义设计产品,而且强烈的希望能够有代表时代特点和新的生活风格的新东西出现。其次,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艺术界中现
代主义思潮占主要地位。战后的艺术仍沉浸在严肃、规范的现代主义形式中,艺术剩下的仅是最低限的抽象与色场,形式主义达到了极致,这种把艺术类似到法典的状况,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与反叛,“波普”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和设计流派,开始在欧美流行。再者,正如前面我们讲到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文化成为日常文化消费中最主要的方式,机器文明借助大众传播刺激消费,一切事物成为抽象的视觉概念被编入传媒。到了60年代,这些大众文化在色彩、图形和主题方面的特点己经反映在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于是出现了受大众文化影响的所谓的波普艺术。波普艺术的发展得益于美国物质文明和充满实用主义精神、崇尚大胆进取又无传统羁绊的天然土壤,波普艺术家将周围世界司空见惯的图像与物品纳入艺术范畴,以此再现都市文明,反思现代社会。
波普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大众文化最发达的美国,正如我们前面所言,美国的波普艺术与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有直接的联系,当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试图用新达达主义(新达达,Neo Dada,现代艺术流派,追求的目标是在日常生活的意外现象或状况与人们因此产生的直接反应之间,做一个批判性的分析。凡能表现艺术家思想的一切材料、环境和行为,画家都可以拿来使用)的手法来取代抽象表现主义的时候,他们发现发达的消费文化为他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视觉资源,广告、商标、影视图像、封面女郎、歌星影星、快餐、卡通漫画等等,他们把这些图像直接搬上画面,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波普艺术意味着抽象艺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的完结,开始了后现代主义的新阶段。
三、波普设计
波普设计风格又称流行风格,起源于英国,是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为追赶德、意、美等国家领先于自己的设计运动而发起的一次设计革命,它代表着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设计简单来说就是把日常生活的现实原貌带入设计中,它强调的是视觉的效应、图案的装饰、色彩的对比、设计的怪异和材料的创新。其具体的设计手法包括:把最常见的工业产品、生活垃圾(如汽水瓶、罐头盒、破轮胎、明星照片、汉堡包、牛仔裤等)搜集起来,或拼贴或放大、或组合、或模仿,平平常常地摆在人们面前。以一种与传统艺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