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合集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朝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3.18•【字号】•【施行日期】2021.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序言朝阳区是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和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是广大朝阳群众的共同家园。

建设更加美好的朝阳,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北京进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关键时期,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迈进。

蓝图已经绘就,行动成就未来,朝阳区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新阶段新格局,践行新理念新使命,回应新期待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朝阳贡献,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奋力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根据中央、市委、区委“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了《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本纲要明确了全区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朝阳区中长期发展的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新阶段新格局新理念新使命第一章砥砺奋进的“十三五”“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首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也是朝阳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五年。

面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和自身转型发展的多重挑战,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朝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聚焦“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主攻方向,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

北京市朝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
35
积极对接区内中国石化、沙特国家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壳牌等传统能源领域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企业率先落地一批传统能源转型示范项目。
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商务中心区管委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36
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加快促进“数字+绿色”融合发展
紧抓全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契机,围绕朝阳建设数字经济核心区目标任务,运用元宇宙、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产业赋能绿色发展。
区城市管理委、区发展改革委、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27
力争到2025年,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的3%-5%o
区城市管理委
28
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节约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区发展改革委
29
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37
以工业互联网为主攻方向,围绕设计、采购、制造、物流等核心环节,打造全流程制造业数字化服务产业集群。
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38
立足区域服务业资源和平台经济企业聚集优势,充分挖掘商务、金融、文化、消费等服务业场景需求,采用区块链、数字李生、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技术,布局一批智慧能源、数字消费等融合产业。
区城市管理委
46
以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重点,全面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搭建资源共享、废物处理公共平台,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区城市管理委、商务中心区管委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47
依托高安屯垃圾焚烧电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等资源中心,建设循环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解读昌平“十二五”科学发展路径

解读昌平“十二五”科学发展路径

新驱 动 ”充 分体 现 了这一 目标定 位在
续 扩大 基本 公共 服 务覆 盖 面,着力 提 升优 质 公共 服务 水平 ; 针对 服 务环 境 亟待优化 的现状 ,加 快体 制机 制创新 ,
科技 、教 育、创新 等方 面的特征 ; 绿 “ 色发展 ”提 出了实现 “ 京北 创新 中心、 国际科教新城 ” 目标 的重要生态支撑 ; “ 开放包 容” 实际上从 发展 环境 、城市 精 神 、文化 特 征、社 会 氛 围等 不 同角
平 的功 能职 责也发生 了深刻 变化。 “ 京
北 创新 中心” 明确 的 是未 来 昌平在 首
都创 新体 系中的位 置和作用 ; 国际科 “
教 新 城” 则 突 出了 国 际化 、科 技 教育 和 城市 化 三大 要 素 ,准 确描 述 了 昌平 在 首都 建设 中国特 色 世界 城市 过程 中 的 目标 定位 。 而从 发展 的基 础条 件 和未 来趋 势 看 ,科 技教 育 资源 高度 集 聚 已经成 为 昌平 最为 显 著的 要素 特 征之 一 。在确 定 全 区发 展 目标 定位 时 ,昌平 区特 别 把科 技和 教育 摆在 了更加 突 出的 位置 来加 以考 虑 ,则切 实 突 出了 昌平 的 自
正 确理 解 发展 目标 的 内涵 ,将有
利于今后的贯彻 落实。
“ 端 引领”主 要是指 ,~方面要 高
为 的
逝,
变经 济 发展 方 式为 主线 ,是 推动 科学 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并强调要 坚持把 科 技进 步 和创 新作 为 加快 转变 经济 发 展 方 式 的重要 支 撑 。为此 ,实 现这 一 目
大幅提 高 服务 工作 水 平 ,积 极营 造 开 放包容 、务实创新 的发展环境 。 产业 发展 高 端化 战略是 按 照 “ 坚

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试卷81分

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试卷81分

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试卷81分1、城区里的行政区、生活区、商业区、休闲区、工业区需要充分的优化布局。

正确错误2、交通、通讯的空间布局问题不需要每个环节的充分衔接。

正确错误3、开发区、园区、集聚区的布局问题需要从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角度出发。

正确错误4、城市化的核心:人口的集聚问题。

正确错误5、主题功能区的意义:空间总体的布局。

正确错误6、空间布局在地方规划时讲究落地,同时要不具有可操作性。

正确错误7、全球化时代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分享全球分工的协作,同时需要适应国际化的趋势。

正确错误8、产业融合化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寻找其中高新技术环节。

正确错误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以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绿色化、低碳化。

正确错误10、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园区,进而通过品牌来获得高附加值。

正确错误11、产业集群蕴藏着产业发展的核心奥秘,产业集群从多方面降低生产、营销、运输、学习、交易、信息等成本;同时在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益和集聚效应等。

正确错误12、发展产业集群的建议:善于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的种子企业;善于利用行业组织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善于改造产业集群的园区。

正确错误13、产业集群的规律:推进产业升级。

正确错误14、旧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部分水能和核能。

正确错误15、服务业分两类,一个是生活型服务业;一个是生产型服务业。

正确错误16、现代农业的形式: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都市农业、创汇农业等。

正确错误17、高端化的压力:第一,消费者结构升级;第二,高成本时代到来。

正确错误18、依托本地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竞争力。

正确错误19、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的态势: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向中国呈产业链式转移,由此,带来了新的机遇。

科技业文化产业工业产业服务业20、全球的技术革命在IT、()、新能源环保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的、快速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篇一: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22-2022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首都北京在成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安排对首都立足新的阶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首都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期间首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2年)》的批复。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第一章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过去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首都经济实现重大跨越。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总量达到13777.9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

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全文内容

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全文内容

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全文内容城市南部地区作为本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门户通道,对于实现本市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安排(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部署,按照集中力量、分类指导、分阶段解决一批重大问题的原则,以功能提升为重点改善地区发展形象,以基础设施提升为重点优化发展环境,以产业集聚和业态创新为重点带动区域经济,以公共服务提升为重点促进民生改善,有步骤、分时序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配置一批重大项目,集成一批资金政策。

着力打基础、调结构、上水平,力争城市南部地区相对滞后的发展面貌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为城市南部地区乃至首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跟进。

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两种机制的作用。

在建设起步阶段,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加强规划引导。

同时,要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贯穿城市南部地区建设发展的整个过程,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积极参与。

夯实基础,营造环境。

把“打基础,调结构,上水平”作为未来3年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着力点,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创造条件。

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城市南部地区的建设发展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安排好建设的时序和步骤,统筹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近期要优先缩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功能区建设等发展条件的差距,“筑巢引凤”,提升发展活力,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在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同时,重点抓住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功能区开发、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和民生改善四大领域,“输血”与“造血”并重,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努力提升城市南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工程发展与应用(工程专业)习题

工程发展与应用(工程专业)习题

考试题目:共 30 题 | 考试时间:6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得分 36 分1. 【单选题】 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是()。

【3 分】A.5GB.3GC.4GD.2G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C2. 【单选题】 我国属于 5G 产业发展的第几梯队?() 【3 分】A.四B.三C.二D.一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3. 【单选题】 本讲提到,针对土地适宜性较高的地方,应该进行()。

【3 分】A.破损修复B.保护为主C.适度开发D.局部复兴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C4. 【单选题】 产权关系和经济属性与()密切相关。

【3 分】A.资源属性B.资产属性C.资本属性D.自然属性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C5. 【单选题】 哪个不属于智能制造的三大核心技术?() 【3 分】A.机器人与网络化技术B.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C.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D.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正确答案:A 提交答案:D6. 【单选题】 本讲提到,最早的风景园林起源于()。

【3 分】A.村寨自然风景B.皇家苑囿C.世外桃源D.富商别院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A7. 【单选题】 中国经济规模现已居世界()。

【3 分】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A8. 【单选题】 "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

"出自哪位(哪个组织)对“智能制造”的定义?() 【3 分】A.世界经济论坛B.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C.王志尧D.谭建荣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B9. 【单选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做好源传统管渠系统与()的衔接。

【3 分】A.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B.小排水系统C.大排水系统D.合流管道排水系统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D10. 【单选题】 根据本讲,革命性的新型数字制造技术是指什么?( ) 【3 分】A.智能制造B.人工智能C.增材制造D.智能机器人正确答案:C提交答案:B11. 【单选题】 本讲提到,城市与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供给关系,规划的实施主体是()。

中国高新区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中国高新区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中国高新区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肖劲松【摘要】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国家高新区不但成为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目.成为国家产业政策贯彻落实、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和区域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引领着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人才的创新和持续发展。

【期刊名称】《中国高新区》【年(卷),期】2011(000)011【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国家高新区;国家产业政策;地区经济发展;中国;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区域发展;持续发展【作者】肖劲松【作者单位】赛迪经略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政府群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3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国家高新区不但成为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且成为国家产业政策贯彻落实、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和区域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引领着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人才的创新和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新区按照“四位一体”战略定位的总体要求,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国家高新区共创造了全国11.5%的工业增加值、8.0%的GDP和16.8%出口创汇,多个国家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已占到了所在城市的30%以上。

高新区利用其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研发外包、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部分领域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高新区内创新资源集聚,政府鼓励创新,企业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创新,产学研密切合作,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批准了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等5个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基地,并将一批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使国家高新区战略位势显著提升,布局更为完善。

“十二五”期间,国家从战略性高度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开【形考】《企业战略分析》形考任务1-3答案

国开【形考】《企业战略分析》形考任务1-3答案

国开【形考】《企业战略分析》形考任务1-3答案平时作业一一、判断题。

题目1产业成熟期的企业通常会采取市场领先型战略。

(错)题目2战略是对企业竞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

(对)题目3“三察三看”,即通过察环境侧看发展大势,察需求侧看市场变化,察供给侧看竞争格局。

(对)题目4“想做”、“可做”、“能做”是企业战略定位的交集。

(对)题目5矛盾推演任务是将企业内外环境联系起来,识别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所有矛盾。

(错)题目7机会洞察主要解决的是“路线行动配资源”的问题。

(错)题目8公司级战略的主攻方向可以用波士顿矩阵来进行指导,业务级战略的主攻方向可以用麦肯锡三层面理论来指导.(错)题目9知己知彼是战略推演的前提。

(对)题目10环境侧推演由于关注的是宏观层面,对所有企业一样重要.(错)题目11战略推演就是战略规划。

(错)题目12 战略定位确定企业发展方位,主题明确企业发展基调,主线明晰企业发展主轴,主攻方向则是锚定企业重点发展领域,而着力点聚焦着手之处。

(对)题目1、战略定位是战略推演的逻辑起点,旨在帮助企业识别市场机会,明确发展方向。

(错)。

题目2、企业的内部不协调矛盾推演主要通过横向对标发现内部短板。

(错)。

题目6、总体路线设计针对的是业务层战略,标定企业的发展方位、奋斗目标,绘就战略蓝图。

(错)。

题目11、适应型战略思维逻辑是“目标—差距—补短”。

(对)题目12、业务路线设计核心解决的是具体战略举措问题,是路线设计的着力点。

(错)。

题目12、在确定中心任务时,一种是针对发现的主要矛盾,运用塑造型思维,把瓶颈突破作为中心任务。

(错)。

题目3、不少企业出现上下战略不同调、内部各行其是的现象,问题就出在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共同的战略语言。

(对)题目4、通过能力分析,我们可以查找内部的短板,发现产生内部不协调的矛盾根源.(对)题目12、战略的本质是驱动价值创造。

(对)二、填空题。

题目13战略心法是“知己知彼明方向,()配资源”。

进一步加强北京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方案1.doc

进一步加强北京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方案1.doc

进一步加强北京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方案1附件:进一步加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北京行动纲要》(以下简称《北京行动纲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2016年第34号令)要求,进一步推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动的新型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在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制订本方案。

一、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一)背景和意义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设立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主要负责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创造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凝聚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推进技术创新全过程实施。

当前,以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给全球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革。

《北京行动纲要》提出“新一代创新载体建设行动”,强化以企业技术中心为重要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培育新兴产业的必经之路。

(二)指导思想立足首都战略定位,紧扣“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发展主线,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落实《北京行动纲要》、“互联网+”战略为目标,以机制改革和创新为抓手,主动布局、精准服务、动态管理,推动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高标准、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升级版,进一步聚焦主攻方向,强化五大创新能力,贯通企业内外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将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平台。

(三)建设目标总体目标:2020年,建成一批高标准、高层次的升级版企业技术中心,在优势领域形成一批“由北京创造”创新标杆,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全市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2.5%,全市企业技术中心万人有效专利拥有数达到230件以上。

昌平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知识竞赛题(答案)

昌平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知识竞赛题(答案)

昌平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知识竞赛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50道题,每题1分,共50分)1、我国是从()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

A 1951、B 1953、C 1955、D 1957正确答案:B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计划在()年实现。

A 2020、B 2030、C 2040、D 2050正确答案:A3、“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左右。

A 9%、B 10%、C 12%、D 13%正确答案:B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10年下降()以上。

A 10%、B 12%、C 15%、D 16%正确答案:C5、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 保障和改善民生、B 科技进步和创新、C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D 改革开放正确答案:A6、昌平要全力建设中关村国家()示范区核心区。

A 科技创新、B 自主创新、C 创新发展、D 自主发展正确答案:B7、按照“()”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高端、融合、聚集的发展方向,以产业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 强二优三精一、B 强二兴三优一、C 强三优二精一、D 强一优二精三正确答案:A8、提升以“()”为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A 一花三果、B 苹果、C、苹果和草莓、D、柿子正确答案:A9、力争用5-10年的时间,高标准实现南部地区城市化,成为北京()的典范。

A 现代化、B 城镇化、C 一体化、D 新型城市化正确答案:D10、大力发展(),推进智能化交通管理,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绿色高效、多层次、多选择的交通体系。

A 公共交通、B 绿色交通、C 轨道交通、D 立体交通正确答案:A11、以打造“()”为目标,推进“三网融合”,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

A 数字昌平、B 和谐昌平、C 信息昌平、D 宜居昌平正确答案:A12、强化()责任考核,健全能源统计计量体系,提高管理节能水平。

2022-2023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预测试题20(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预测试题20(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是()年。

A.2020B.2035C.2049D.本世纪中叶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到2020年,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2.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用扩张的重要源泉。

A.货币需求B.货币供给C.窖藏货币D.基础货币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精析】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能够吸收公众存款、创造货币,是商业银行最明显的特征。

因此商业银行具有特殊的职能,其公众存款构成货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用扩张的重要源泉。

3.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实行()A.项目核准制B.项目审批制C.项目评估制D.项目备案制E.项目责任制正确答案:A、D本题解析:【精析】对于企Jk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S,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其中,硃府仅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

对于企业使用政府补助、转贷、贴息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4.在市场上,影响某种商品供给的基本因素有()。

A.商品价格B.消费者偏好C.生产技术D.生产成本E.相关产品的价格正确答案:A、C、D、E本题解析:P13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1)产品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技术。

(4)预期。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

包括生产要素供求变化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

B.消费者偏好——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5.设某地区某年度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为50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0%,则该地区同期投资完成额为()亿元。

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京政发﹝2015﹞10号),对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切实发挥产业创新中心对首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我市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市政府批准,我委将开展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并制定了《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京政发﹝2015﹞10号),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新一代创新载体,促进首都制造业向高精尖产业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市经济信息化委拟组织开展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建设,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扣“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发展主线,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共性技术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和多元化创新资源,探索建立面向高精尖产业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新机制,贯通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构建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网络,努力成为国家新型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引领者。

(二)建设目标到2020年,建设10-20个覆盖重点领域的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其中模式先进、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成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通过创新中心建设,解决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推广一批驱动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型通用技术,创制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标准,取得一批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系统解决方案,为企业实现“四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提供成熟可靠的技术和服务支撑,在提高产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商业化转化先进技术、培养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等方面取得较为成熟、可推广复制的成功经验。

(三)布局领域按照《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产业发展领域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细化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创新中心主要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八大专项的重要创新领域和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转型发展的通用技术领域进行布局。

2022-2023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预测试题14(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预测试题14(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预算法》规定,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A.分税制B.包干制C.分离制D.统一制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预算体制。

《预算法》规定,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

参见教材P65。

2.在我国,以一单位美元(或英镑等)折合的人民币单位表示汇率的方法叫做()。

A.间接标价法B.直接标价法C.外币标价法D.本币标价法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2022年教材P31知识点:是国际收支、贸易、资本流动及汇率。

直接标价法(应付标价法),指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例如“一美元等于6.2元人民币)。

3.根据《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定位是()。

A.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B.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C.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D.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E.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正确答案:A、C、D、E本题解析:P209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B.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京津冀4.《规划》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以()等为重点,提出全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

A.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B.生态保护蓝线C.生态保护红线D.国家级自然保护地E.世界级自然保护地正确答案:A、C、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系统。

《规划》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

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

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

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盛会绘蓝图,再书新华章。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深刻认识、牢牢把握关于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

当前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充分运用首都过去五年来之不易的成绩、弥足珍贵的经验、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深刻认识、牢牢把握“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主要内容,牢牢把握“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重点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认真贯彻“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深刻认识、牢牢把握“十二五”期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任务,联系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城市的实际,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解决大城市中心功能区过于集中、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占有过多、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不断提高首都科学发展的水平。

打造新时代“六地”全力谱写东北振兴新篇章

打造新时代“六地”全力谱写东北振兴新篇章

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中国现代工业的重中之重,它是中国的粮仓,每年产出超全国总量1/5的粮食,大量的石油、木材、煤炭等资源“倾囊而出”,曾经在最关键的时期支撑了整个国家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竞争力削弱,如何恢复昔日的荣光,成为东北积淀着疼痛的深刻思考,恰逢东北振兴战略提出二十周年,肩负振兴东北的时代使命,打造新时代“六地”为辽宁全面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一、赓续“六地”红色血脉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红色“六地”是辽宁的鲜明亮色,是历史赋予辽宁特定的品格与力量,从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再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红色“六地”记录着近百年历史中的英雄儿女的奋斗历程,重温着老工业基地星火淬炼的宏伟历史,它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能量,代表着最强大的精神信仰,是用汗水和血肉谱写的红色精神谱系,谱写着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历经岁月,仍激发着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东北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不仅照亮东北振兴奋进新征程,点燃老基地昔日荣光的火热激情,更推动新时代辽宁振兴再创佳绩。

如果说红色“六地”就是辽宁振兴的精神之魂,那么新时代“六地”是辽宁振兴的力量之源。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提出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的新时代“六地”目标,引领辽宁全面发展取得新突破,推动东北振兴进入新阶段。

新时代“六地”既是东北振兴的努力方向,也涵盖了辽宁振兴的奋斗目标,承载着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充分体现国家发展之所需,东北振兴之所能,人民群众之所盼。

凭借自身发展的明显优势和深厚基础,辽宁正在以超常规的勇气和魄力打好一场东北振兴的“辽沈战役”。

一个后发区域的崛起之路——对话宣州区委书记余宏汉

一个后发区域的崛起之路——对话宣州区委书记余宏汉

一个后发区域的崛起之路——对话宣州区委书记余宏汉夏自钊【期刊名称】《决策》【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3页(P69-71)【作者】夏自钊【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宣州区任何时候都必须咬定工业发展不放松,要持续开展工业突破。

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将宣州区的工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天宣州之行,记者一直在思考:对于个人来说,只要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只要想发展、谋发展,找准路子,并锲而不舍地走下去,就会形成合力,全世界同样会为你让路。

作为一个后发区域,宣州区是如何形成“发展合力”的?“加速度”的背后是怎样的区域发展总体思路?宣州区决策者又是如何谋划发展的?《决策》: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区县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宣州区却能逆势上扬,取得长足进步。

宣州区近年来确立了怎样的发展思路?余宏汉:谋划地方发展,首先要搞清楚我们发展的历史方位是什么,历史使命是什么,主攻方向是什么。

宣州区过去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与它唯一市辖区的地位是不相符的。

宣州区最大的短板在工业,如果没有工业的大突破,我们的经济总量、经济实力就难以和周边县市同步提升。

更重要的一点,作为宣城市市辖区,按照中等城市规模建设,核心是集聚人口,人口集聚的前提是工业化和产业集聚。

按照这个逻辑,宣州区任何时候都必须咬定工业发展不放松。

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将宣州区的工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决策》: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宣州区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余宏汉:经过几年的奋力拼搏,宣州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厚积薄发的新阶段。

随着“工业突破”、“项目立区”的深入推进,宣州区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聚集,机遇前所未有。

以工业为例,我们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了,招商引资的企业也陆续建成投产,马上就能为宣州的发展出力发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要我们坚定进位赶超的决心不变,保持攻坚克难的韧劲不减,就一定能开创宣州发展新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一、要正确认识北京的功能定位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要在开放条件下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正确认识北京的功能定位,并以此来确定北京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导产业,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

回顾历史,北京的功能定位,从建国以来曾发生过多次变化。

刚解放时,北京有20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

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上百人的企业只有几十家,且大多数企业是手工业户,1949年北京全年的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人民币1亿元。

在这样的城市基础上,怎样建设首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有很大难度。

难怪毛泽东曾提出首都是否要搬到上海去的问题。

因此,为推进首都的建设,北京当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并以一种革命的或创新的精神来理解北京工业的发展。

因为,当时有人援引美国华盛顿和德国波恩的例子,反对在北京搞工业,甚至声称在北京搞工业是“扰民”、是触犯“天条”。

1956年北京提出的要把首都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意见得到中央的肯定,1958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科学技术中心和经济中心”。

这里北京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本质上是把北京定位于工业发展中心。

按照这种功能定位,北京在建国初期就搞了一些无线电、棉纺织、机械、化工、钢铁和建材等工业项目。

1961年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北京虽然提出今后工业发展不求大而求高,要符合“高、精、尖、吃、穿、用、质量第一”的10字方针,但这一方针并没有坚持贯彻下去。

以后,北京又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三线和发展地方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搞了一大批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项目。

到1979年,北京重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63.7%,仅次于辽宁居全国第二位,北京因此成为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首都。

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中央书记处对首都建设方针作了四项指示。

在指示中,中央提出:首都有什么特点?至少有两条:第一,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不一定要成为经济中心;第二,首都是对外窗口,全世界通过北京看中国。

因此,要把北京建成全中国、全世界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要把北京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第一流城市;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第一流的城市;要使北京经济上不断繁荣,要着重发展旅游业、服务行业、高精尖的轻型工业和电子工业,下决心基本上不发展重工业。

这些指示,标志着北京的功能定位发生了重大改变,即中央不再提北京的经济中心定位,不主张在北京发展重工业。

1983年中央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服从和充分体现这一城市性质的要求。

北京不要再发展重工业。

1995年以后,中央领导提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要更好地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亦即“四个服务”。

1997年北京正式提出首都经济的概念,并强调北京是国内外交往的中心。

这样,北京的功能定位,实际上涵盖了三大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内外交往的中心。

现在人们对北京的三大中心定位已无异议。

但对北京是否要成为经济中心仍有一定的争议。

这种争议的核心或关键,是首都经济怎样定位以及首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是什么?具体而言,争议的焦点:一是北京应以发展工业为主,还是以发展服务业为主;二是北京应重点或优先发展哪一类工业和哪一类服务业。

有人认为,北京应以发展工业为主;有人认为北京应以发展服务业为主;有人认为北京的工业和服务业同等重要都应大力发展;有人认为首都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因而北京应重点发展高科技的工业,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有人认为高科技工业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取代北京制造业、钢铁业和石化业的发展,因而北京也应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钢铁业和石化业;有人认为北京应全面发展各类服务业;有人认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优势是现代服务业,因而北京应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

由于这些争议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所以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新提法,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北京总部经济等。

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使首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结构调整方向发生摇摆,并最终导致北京的功能定位难以有效落实。

事实上,单纯从北京三大中心的功能定位角度分析,北京是不应该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

否则,为什么自1980年以来中央就不再提北京是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

二、北京缺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比较优势自1980年中央书记做出北京不一定要成为经济中心、下决心基本上不发展重工业的指示以来,北京工业发展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减缓,反倒是大幅度提升了。

1981年北京工业总产值为238.2亿元,其中轻工业为105亿元,重工业为133.2亿元,轻重工业比例为1:1.3。

到2003年北京工业总产值(年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上升到3677.2亿元,比1981年增长了14.4倍,年均增长率为13.3%;其中轻工业为792.2亿元,重工业为2880亿元,轻重工业比例扩大到1:3.6。

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工业结构已作了很大调整,特别是以电子与信息工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在北京工业中占有很大比重,2003年北京电子与信息工业实现产值909.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24.8%,但从总体上说,北京现时工业的发展仍然是“重型化”的,而非“轻型化”的。

应当承认,北京发展工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方面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高智力人才系统和国内外信息系统作支撑,而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实际赋予了北京作为全国教育中心和科技中心的定位,使北京在全国具有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的比较优势,而北京作为国内外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又为北京发挥这种优势提供了信息平台。

但是,人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类问题的另一面。

按照美国学者弗农提出的关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产品周期理论,在产品的创新阶段,产品的区域生产成本因素不会对产品的技术垄断构成威胁,但在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阶段,产品的技术优势将会让位于产品的区域生产成本优势。

即,在此阶段产品的技术已经成熟了、标准化了、很容易模仿了,故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便大规模对外投资,将产品生产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以取得比国内生产更多的利润和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按照弗农的理论,可以充分解释,为什么美国企业发明和最早生产了电视机,而现在美国为何又不再生产电视机了。

同样道理,北京尽管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方面具有人才、研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产品创新阶段的优势,到了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这种优势就可能不存在了。

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的研究表明:在43个样本城市的加工制造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中,北京列43位,即最后一位,这或许可以作为北京缺乏工业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优势的佐证。

研究北京工业发展,人们可以发现两个基本情况: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已经落后于东部地区一些重要的沿海城市。

1981年天津工业总产值为206.5亿元,比北京少31.7亿元;上海工业总产值为647.5亿元,是北京的2.7倍;广州工业总产值为98.9亿元,仅相当于北京的41.5%。

但到了2003年,天津工业总产值为4049.6亿元,比北京多372.4亿元;上海工业总产值为1034.2亿元,是北京的2.8倍;广州工业总产值为4017.8亿元,比北京多340.6亿元。

二是北京原有的工业主导地位已经让位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

1992年北京工业增加值为293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1.3%,服务业增加值为314.5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4.4%;2003年北京工业增加值为1017.3亿元,占GDP的比例降为28.2%,服务业增加值为2218.2亿元,占GDP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到61.4%。

这两个基本情况,突出说明北京缺乏大规模发展工业的比较优势。

具体而言,北京缺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北京严重缺水。

北京现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这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线,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

北京境内没有天然的大江大河及过境水量,水资源主要依赖于天然降雨和地下采水。

北京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5毫米,最低年降水量为272毫米,最高年降水量为1406毫米,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时间间隔一般为2———3年,最长的枯水期为20年,最长的丰水期为6年。

在正常年份下,北京区域可形成天然水资源量约40亿立方米。

北京现在建有各类水库84座,水闸329座,塘坝截流433座,橡胶坝50座,其中密云和官厅两大水库,是北京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的主要来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大水库的来水量为30多亿立方米,但到90年代就锐减为12亿立方米。

1999—2003年北京地区连续5年干旱,使设计库容为42亿立方米的密云水库的现有蓄水量仅剩下7.2亿立方米,年供水量仅为不足3亿立方米。

而北京现在的年用水量约41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8.4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9.4亿立方米,农村用水19.5亿立方米,其他方面的用水3.7亿立方米。

据测算,到2010年北京年缺水量将达到12亿立方米。

在北京这样严重缺水的城市,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不仅水费成本高,而且也不易办好。

2、北京土地资源稀缺。

北京土地面积为16807.8平方公里,三面环山,只有东南方向是大面积平原地带。

北京平原面积只有6390.3平方公里,占北京土地面积的38%;其中北京市区规划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市中心区域(大体在四环路以内)面积为289.8平方公里,分别占北京平原面积的16.3%和4.5%。

由于北京平原地带的土地资源稀缺,故形成工业在市中心区域的用地成本大幅度上升及破坏居住环境的问题,迫使工业不得不逐步从市中心区域迁出。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工业曾提出“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把二环路以内的工业用地腾出来,让位于服务业。

以后,北京工业又进一步提出“退三进四、退四进五”的发展战略;现在恐怕又该提“退五进六、退六进七”的发展战略了。

这种情况,实际说明北京发展工业的确缺少土地资源的支撑。

也就是说,北京工业用地受到服务业用地的挤压,且收益不如服务业;而工业用地对农业用地的挤占,又受到土地资源有限和大量安置农民等因素的制约。

3、北京缺乏自然资源,又没有出海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