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赏析
----以瑞士“八音盒”和荷兰馆为例
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于2000年6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这是德国有史以来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共有18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宣布参加此届世博会,其中包括172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在153天的展览中,共接待世界各国游客1850万次。与以往相比,汉诺威世博会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向世界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得崭新形象,她不仅仅限于高技术的展示,而是围绕着“人类·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强调以人类的巨大潜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未来,从而带来人类思想的飞跃,实现人、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北京图建达(TGT)作为一家专注低碳建筑将为大家解析汉诺威世博会独具特色的瑞士馆与荷兰馆为例介绍建筑的特色与优缺点,。
瑞士“八音盒”汉诺威世博会的瑞士馆就是把松木条作为一个情感的符号来表现整个建筑。整个建筑似一个四面敞开的迷宫,其材料完全来自于瑞士本土未干的松木条。由木方块堆积而成的9米高的“八音盒”,通过平面的穿插,纵横组合,构成了3000m2的展馆。瑞士馆同时也将空间、声响和展示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供人丰富体验的事件性场所。在展出的几个月中,还能使一些松木条均匀的慢慢变干。这种材料的有机堆砌,可以使一些松木条仅依靠摩擦力和压力组合在一起,展会结束后,又可以轻松方便
地拆除回收并用于其他建筑。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资源合理循环利用,还能使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汉诺威世博会中的荷兰馆,独具匠心地展示了“荷兰创造空间”的主题,将水与景观、建筑和能源的关系,通过垂直的断层堆积方法构成的空间进行呈现,将展示内容、形式和能源利用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种创新尽管给人以全新的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然而就是这座广受推崇的展馆,却在世博会结束后遭遇尴尬。原因在于它不像瑞士馆那样能拆分,同时又因为那奇特的造型而影响了它的后续使用。于是,在经历了6个月的风光无限后,荷兰馆最终成为汉诺威世博会至今令人感慨、遗憾的话题。如今的汉诺威世博园里,体量巨大而又空荡的荷兰馆依然孤立地矗立着,显得那么刺眼。这足以让我们反思良久。
北京图建达(TGT)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他的新颖独特的造型设计,也要考虑到使用的问题,建筑材料的获取方式,以及建筑物最好拆除回收的问题,瑞士的“八音盒”造型建筑很好的贯彻了这一思想,而荷兰馆就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虽然建筑新颖独特,但是没有实用价值,不算是个成功的建筑体。
世博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和谐、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
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亘古不灭的理想,弘扬世博精神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每届世博会都在朝这个本质目标发展,世博会的整体效果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世博会作为全球性的综合展示活动,它是把一个时代的文明成果高度集中起来,通过一个主题思想加以完善、系统化,是多元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契机,纵观历届博览会,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场馆,而各个举办城市对展馆的后续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恢复了展区的初始面貌,有的被考虑作为其他用途,有的一次为契机,改变旧城区乃至整个城市的面貌。这就要求世博会馆不应仅仅关注奇特新颖的建筑造型,而更要注重其后续发展,如是否能可持续利用,是否能减少后期的能源消耗,是否能回归到世博会最初的艺术本质中去。要回归到世博最初的艺术本质中去,理论上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在设计上也要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观念来源于生活,因此它不应只体现在设计表面上,更要体现在设计的本质观念上。
北京图建达(TGT)低碳建筑团队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