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赏析

合集下载

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办公楼生态节能解析

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办公楼生态节能解析

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办公楼生态节能解析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办公楼设计者: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时间:1999年春天地点:德国汉诺威二、经济文化背景汉诺威是下萨克森州首府,北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面积203平方公里,人口51.4万。

它位于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处,正处于巴黎到莫斯科、北欧到意大利的十字路口,又濒临中德运河,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汉诺威又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汽车、机械制造等都很出名。

制造业尤为突出,还有全国最大的轮胎厂。

除商业、金融、保险业外,展览会议业、旅游业也蓬勃兴起,欧洲最大的旅游社组织的TUI的总部就设在这里。

汉诺威朝国际"博览会城"快速发展在于战后。

战后初期百业凋零,为了振兴占领区经济, 1947年英国军政府下令举办工业博览会,工程在一家名叫联合轻合金工厂的厂址动工,因陋就简,开办展览。

除一年一度的工业博览会外,汉诺威还举办其他定期不定期的国际性商品交易会、展览会和会议,为各国工商业互相交流提供良好的场所,如1986年从工业博览会分出来的CEBIT(以国际为中心的办公室技术,信息通信展览),航空博览会,国际建筑博览会,国际商用汽车展览会,国际林业木工展览会、国际机床展览会等,每年共200多万参观者。

1997年德国博览协会为迎接2000年6月在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决定扩建其组委会办公楼,提出设计要求是提供一个“高效的工作场所”,以及能够诠释博览会主题(“人·自然·科技”)。

接受该项目的是致力于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的慕尼黑著名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

业主的主动意识加上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

产生了一个普通造价、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建筑,它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代表了当前世界建筑生态节能的技术发展水平。

三、生态节能设计特色1.将办公楼预算控制在普通造价水平。

人·自然·技术——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建筑综述

人·自然·技术——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建筑综述

人自然技术——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建筑综述
王路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00(000)011
【摘要】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以"人·自然·技术"为主题,向人们展示人类怎样借助技术的力量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博会场址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许多国家的展馆建筑在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利于环保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新世纪的建筑景象.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王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突出以人为本坚持质量原则——2000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综述 [J],
2.主题·高技·人性——2000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J], 蔡军
3.建筑遮阳技术在生态住宅项目中的应用——2010世博会“沪上·生态家”遮阳技术综述 [J], 蔡家定
4.Y2K─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技术挑战之一关于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综述(一) [J], 墨人;
5.Y2K──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技术挑战之一关于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综述(二) [J], 墨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主题·高技·人性——2000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主题·高技·人性——2000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建设将具有重要 的借鉴作用 。
本 文主要 以2 0 汉诺威 世博会 的2 座 建筑 为研究 00 9 对象 。建筑 选取原 则主要 为特点 突出 、造 型独特 、名 家 设计 、广 获好 评 及在 某 一 方 面有 所 突破 的建 筑 作
然 、科技 的关系 ,以极 隐晦的寓 意确定其 建筑 主题为
维普资讯
主题 ・ 高技 ・ 人性
— —
2 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 究 00 0
S u V o h ar t r o c i ct r s fE p 0 0 Ha ov t d n t e Ch ac e s f Ar h t e u e De i o x o 2 0 nn er gn
历届 世博会 建筑 均具有 区别 于一般建 筑 的许 多特
利用 当时最 先进 的技术 、材料 ,或表达超 前 的设 计理 念 ,因此最 能代表 其所处 时代 的建筑发展 特征 、举办 国或 建设方 的经济 实力 以及文化 风貌乃 至 国际地 位 。
特 点 ,可以归结为在 充分体现世博 会主 点 :第一 ,世博会 建筑本 身即具 有极强 的展示性 ,或
“ 流动的 国土” 。设计手 法是将展 厅设计 为一个 不规 则 、沉重 的封闭盒 子 ,并使 其略微 架空 于大地之 上 ,
关键 词 2 0 i 成 世 博 会 0 0 ̄诺
人 性
主题
高技 利 用性 ,后 者则需 要设计 者更多 地考虑 建筑功 能 的可 变性 ,即建 筑 的灵 活性 问题 。第 三 ,历届 世博会 建筑
均 吸引 了当时许多 著名建 筑师工 程师献计 献策 ,他们
A bsr tact he ar t T chiect aldesgn ur i f eat eson E ur xpo 2 0 Hann erl 00 ov e i i how i i hi t ns ng t ex bion,ex s i per ent i m

生态文明——德国汉诺威世博会

生态文明——德国汉诺威世博会

盖裸 土
松针 落 下
也不 用急 着扫
此 响 遍 了 世 界 各 个 角落
汉 诺威 世
博会 以可 持续 发展原 则为指导 思
想 首 次在 世 博会 中纳 入 了 近 1 0 万

平 方 米 的主 题 公 园

在主题 公 园 中

穿 插 各 种 现 实 或 虚 拟 的展 示 案 例
感 性化 地 表 达 主 题


主题

向人 们
近 8 0 0 个 散 布 在 世 界 各 地 的全 球 性
展 示 花 园 的艺 术 魅 力 花 园 的起 点 会 广场 景观
650

项 目 来 作 为 主 题 内容 的 补 充
19 9 2

黑园

紧邻 世 博

年 的联 合 国 环 境 和 发 展


规 则 式 种植 黑 松

放置 条

变 化 的花 园是 东 区 的
手指
河流





绿

设 计 师 引 用 了神 话 中 的

汉 诺 威 原 来 的展 会 设 施

句格 言


切 都在 流 淌


即生命如
缺乏

个 整 体 的秩 序

世博会规 划

在 变化 中 经 历 了 由 生 到 死 的
设 计 师 在 这 条 由 北 向 南 的狭

不 作修

剪 任 各 种 野 花 自然 生 长 ( 图 6 ) 有
些 需 要 装 饰 性 较 强 的草 坪 出图案进 行修 剪

课件 汉诺威世博会

课件 汉诺威世博会

是彼得· 卒姆托(Peter Zumthor)设计的,为 此次世博会上最富有感觉意义的建筑,也是对 “人· 自然· 技术”主题的一个最激进的诠释。 出于对展馆这种“临时性建筑”的最基本思考, 他把技术、功能和内容有机结合,用3000m2 松木堆砌成9m高的“瑞士八音盒”,“盒”中 有“通道”、“内院”和“中庭”等,人们可 以从任何一个角度不受限制地进入其中,这种 空间结构也象征着瑞士人的开放心理。展馆也 是一个为观众提供各种感官体验的场所,身处 其中的人们,可以嗅到树木的芳香,感触木村 的肌理,感知自然的通风、阳光、雨滴以及丰 富的自然光线变化,欣赏瑞士传统乐器演奏的 音乐,感受轻松与休闲。展馆的建设体现了真 正的生态环保理念,建筑师放弃所有会损坏木 材本身的连接方式,没有钉子,没有螺栓和黏 合剂,板条之间的搭接、固定仅借助于钢杆和 弹簧。世博会闭幕后,这一展馆将被拆除,材 料会在瑞士某地完好如初地被重新使用,设计 师利用世博会这5个月的时间作为这些木材的 “干燥期”。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EXPO 2000 Hannover)的场地规划是在中标者阿纳博 尔迪/卡瓦迪尼(Amaboldi/Cavadini,瑞士 洛迦诺)、阿尔伯特· 施拜尔及其合伙人事 务所(Albert Speer & Partner,德国法兰克 福)和基纳斯特· 沃格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Kienast Vogt Parter,瑞士苏黎世)的共 同努力下完成的。他们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指 导思想,根据“不建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 东西” 的指导方针,进行世博会场地总体 规划,体现了此届世博会的主题思想。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国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 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由于世博会举办时 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是最具影响的大型 综合性国际博览活动之一,因此它被誉为经济、文化 和科技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分析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分析

2000年 德国 诺威世界博览会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 概况
•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人•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强调 以人类的巨大潜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未来,从而带来人类思想 的飞跃,实现人、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的思想贯 穿世博会始终,无论是场址的选择与布局、景观环境的规划,还是展览建筑 的设计,无不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宗旨。展览区内既有自然的水体、植被、人 造小溪和沙漠、大型主题公园和中心广场等,又有反映各国现代科技水平和 民族文化特色的风格多样的展览场馆。这些自然风光与人造景观有机结合, 体现了展会的主题。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 园林设计
• • • • 联合林荫大道是世博会场地的中枢和主要绿色通道。 种植了273种、460株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 这些树木种植于1998年,间距或疏或密,以便不同大小、不同形体的树木均 能够得到充足的适应时间和生长空间。 植物配置手法多样,或针叶树与阔叶树、常绿树与落叶树相间,或外来树种 与本土树种相邻,以此来象征全世界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寓意深远
建筑平立剖图 • 立面图
• 前立面图
• 场地环境图
轴侧透视图
• 鸟瞰图
一、空间的形成与划分:
•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Expo 2000 Hannover Japan Pavilion) 展馆的主要空间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空间

三个空间之间 没有严格的建 筑形态阻隔, 而是以外形所 带给人们的意 识形态形成了 这种阻隔……, 在人们的意识 中自然而然的 形成了三个独 立的空间。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 展馆建筑
• 日本馆
空间概述: 该馆由青年设计师 Shigeru Ban设计, 占地约3600平方米, 全部用再生纸管和纸 板材料建造,夜晚望 去,就像一个横卧在 战区的巨大的波浪形 黄色灯笼

汉诺威26号展馆案例分析

汉诺威26号展馆案例分析

5
汉诺威26号展厅
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 设计与建造日期:1995-1996 地点:德国汉诺威 主要特征: 1、长200m,宽116m,布置成三跨; 2、为贸易展览会组DMAG设计; 3、世博会“人-自然-技术” 的主题。
汉诺威气候条件
建筑通风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
6

01
诺 威 气 候 条 件
18
汉诺威博览会26号展厅
案例分析
风景园林-秦昕璐/张珂凡
1
01
托马斯·赫尔佐格
汉诺威博览会 OMAG26号展厅
01
ontents
02 03 05
汉诺威气候条件
建筑通风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
02 03
04
0 5
2
Y O U
C A N
W R I T E
H E R E
KEY WORDS
人·自然·技术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托马斯·赫尔佐格 Thomas Herzog
托马斯·赫尔佐格是德国著名的建筑 师和建筑学教授。他以其关注技术、注 重生态的建筑设计享誉世界。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大量作品所遵 循的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和策略: 1、缓冲空间的营造 ; 2、采光与遮阳的协调; 3、自然通风的组织; 4、应变界面的构造。 协调解决采光和遮阳是赫尔佐格作 品的重要课题,其主要表现为两种策略: 北向光线的利用,采光与遮阳的转换。 而汉诺威26号展厅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12

03
筑 采 光 设 计
13
北向光线属于漫射光,且带有的太阳 热量较少,因此在赫尔佐格的作品中被大 量使用。其常用手法是通过反射作用,把 北向光线均匀引入室内。

世界博览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四: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世界博览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四: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图 6 荷兰馆 瑞士馆采用 317 万块来自瑞士的 松木条 (图 7) ,以最简单的方式搭接成 墙体 ,易于组装和拆卸 ,完全可以在世 博会后得到再利用 。它的建筑空间犹 如开放的“迷宫”,人们可以在其间嗅到 松木的芳香 、感触木材的肌理 、聆听瑞 士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 ,使人感受到自 然生态环境中的地域文化魅力 。
图 5 既有展会设施的充实和完善 基于世博会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内 涵 ,除了利用了既有的展会设施 ,也对各 个自 建 展 馆 设 计 提 出 了 可 持 续 发 展 原 则 ,要求尽可能利用可再生材料 “, 不建 造任 何 在 世 博 会 后 无 法 利 用 的 东 西 ”。 世博会因此成为各种“生态建筑”的展示 场所 ,体现人类生活 、自然环境和科学技 术之间的协调关系 。 荷兰馆也许是最为引人瞩目的展 馆建筑 (图 6) ,独特的空间和造型形成 自给自足的能源和封闭的水循环系统 , 生动巧妙地展示了“生态”和“环保”主 题 。建筑顶层的风力涡轮机为整个展 馆提供照明用电 。水循环系统先由水 泵抽上顶层 ,以喷泉的方式注入水池 , 然后渗入五层的雨林 ,再流向四层的水 幕产生水雾效果 ,接着流向三层作为外 墙的冷却水 ,又流向二层作为植物浇灌 用水 ,最后流入底层的沼泽 。
题 ,使世博会从“展示”空间走向“论坛”
场所 。因此 ,汉诺威世博会塑造了全球
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世博会形象 。
2 区位选址
汉诺威是展会产业最为发达的城 市之一 ,每年举办许多大型的世界级 展会 ,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和汉诺威 信息通讯及自动化博览会 ,位于汉诺 威的德国展览股份公司拥有世界上规 模最大的展会设施 。 汉诺威世博会的相当部分利用了 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展会设施 (见图 1) ,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利用既有 设施 ,体现了与世博会主题相关的可 持续发展理念 。2000 年世博会不仅使

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景观设计.

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景观设计.

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景观设计
简介: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EXPO 2000 Hannover)是以“人类、自然、技术”为主题,亦是德国第一次举办世博会。

为了准备世博会,德国在1992年举行了一次世博会城市和景观规划概念国际竞赛。

来自于意大利建筑师安拉宝底(Anaboldi),卡瓦弟尼(Cavadini)和瑞士景观设计师汉格(Hager)设计组获得第一名。

随后1994年德国著名的设计事务所ASP和瑞士景观设计大师凯莱斯特(Kienast)又加入其中,并完成总体规划。

关键字: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2000年世博会景观设计,景观设计
[1][2][3]
作者简介丁一巨1990年获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获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工作,同时兼职于德国瓦伦汀景观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

2003年担任该事务所中国地区首席代表。

罗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硕士,现任上海锦源景观设计工程公司总设计师。

[1][2][3]。

汉诺威26号展馆案例分析

汉诺威26号展馆案例分析
12
0 3 建 筑 采 光 设 计
13
北向光线属于漫射光,且带有的太阳 热量较少,因此在赫尔佐格的作品中被大 量使用。其常用手法是通过反射作用,把 北向光线均匀引入室内。
在汉诺威26号展厅中,为了给 高大展览空间提供质量的均匀照明, 光线通过大面积北向天窗上的百叶, 折射到展馆室内屋顶上巨大“反射 板”而引入更远的公共区域,从而 使光线均匀分布。
7
汉诺威位居海洋型与大陆型气候交汇处,坐落在北纬47度至55度的中高纬 度区间,四季变化非常明显,晴朗的天气占据了天气的大多数。
汉诺威
气候温和、日光充足
西安
8
0 2 建 筑 通 风 设 计
9
文丘里效应的原理是当风吹过阻挡物时,在阻挡物的背风面附近气压相对较低, 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并导致空气的流动。在实际的生活中,当风吹向建筑时,因 受到建筑的阻挡,会在建筑的迎风面产生正压力。同时,气流绕过建筑的各个侧 面及背面,会在相应位置产生负压力。风压通风就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 面之间的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
5
汉诺威26号展厅
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 设计与建造日期:1995-1996 地点:德国汉诺威 主要特征: 1、长200m,宽116m,布置成三跨;
2、为贸易展览会组DMAG设计; 3、世博会“人-自然-技术” 的主题。
汉诺威气候条件
建筑通风设计
建筑采光设 气 候 条 件
11
该建筑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建 筑形式、技术与功能的统一。悬 挂式屋面结构为建筑提供了大面 积的无柱空间,剖面设计保证建 筑的空间可以摆放大尺度的展品。
坡起的造型具备很好的拔风 效果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立 面4.7m处设置了通风口,新鲜空 气进入室内均匀散布到地面,经 人流活动等加热后上升到屋脊处 排出,屋脊的通风口设有可开启 的折板,可根据风向调整角度, 空确保有效通风。此举使该建筑 在调节能方面的投资费用节省了 50%。

展厅案例分析.ppt

展厅案例分析.ppt
2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大量作品 所遵循的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和策略: 1、缓冲空间的营造 2、采光与遮 阳的协调3、自然通风的组织4、应 变界面的构造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 然光不仅能够节约大量能源,还是 使用者生理和心理舒适的基本要求。 伴随着现代大体量建筑的出现,建 筑空间往往忽视了对自然光的利用。 但是,由于自然光的使用也容易伴 随着过多的热量引入。因此,协调 解决采光和遮阳是赫尔佐格作品的 重要课题,其主要表现为两种策略: 北向光线的利用,采光与遮阳的转 换。而汉诺威26号展厅就是一个很 好的案例。
4
26号展厅前 POWEPOINT
期设计思路
适用简约可爱及相关类别演示
5
26号展厅为德国贸易展览会组织
DMAG设计的。作为“200年世博会的第

一件展品”,它的设计体现了本次世博会
的主题:“人—自然—技术”。巨大的展
厅长200m,宽116m,布置成三跨。整个
建筑外观是一种独具艺术性的技术,是建
筑结构和对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形式
汉诺威26号展厅案例分析
1
一、案例分析—托马斯·赫尔佐格汉 诺威26号展厅
托马斯·赫尔佐格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 教授。他以其关注技术、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享誉 世界。他的生态建筑思想是人类和所有的人工制造 物达到一个自然和人造自然的亲切和睦的境地。托 马斯说:“生态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绿化和阳光, 其真正的目标是为了节省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 他始终坚持“从生态到建筑,从技术到自然”的原 则,他已经把生态升华成一种思想和精神,并以此 贯穿他一生的建筑设计过程。托 马斯·赫尔佐格更关 注的是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基础上自身的节能程度、 技术的精确性和高效性。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细部 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 耗费,来达到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科学引领建筑创作_简评托马斯_赫尔佐格的汉诺威世博会大屋顶

科学引领建筑创作_简评托马斯_赫尔佐格的汉诺威世博会大屋顶
97
建筑师与工程师共同研究确定了采用 不同木质材料的部位,以便能够做到物尽 其用, 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 同时又不会在 一些需要采用性能一般材料的部位,使用 性能优良的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悬挑木托架上弦水平,下弦则呈反向 抛物线状, 整个是用层压木建造, 而抵抗侧 向荷载的稳定支撑构件则是位于下弦面的 “K ”形支撑杆件。 双曲面状的木栅格壳体位于悬挑木托 架之间,本身通过位于下弦面的木栅格体 系承受重量,并传递到木托架的下弦面上。 而木栅格的密度,则是依据荷载分布状况 确定的:承受荷载较多的部位,栅格较密, 反之则较为疏松。 因此, 实际上双曲面木栅 架的形式, 来源于结构承重的需要, 明确地 反映了科学对建筑的影响。
[1]
因此露天平台的使用率很低。而世博会需 要露天平台,一方面可以作为室内展馆的 补充, 另一方面, 很多活动都需要在室外场 地举行。 边长约 4 0 m 见方的独立伞盖结构单 元,构成了这组“大屋顶” 。巨大的、透明 的屋顶, 可以界定和遮蔽设计地段, 这样很 多公众性的活动,能够在露天环境中举行, 不会受到不良气候的影响。而且因为没有 侧墙, 所以这组 “大屋顶” 构筑物特性鲜明, 不会与周围的展馆混淆。 “大屋顶”下的空 间是完全开敞的。 问题 2 :为什么选用木结构? 建筑解答2:因为屋顶结构由通透和闭 合的两个部分组成, 尺度较大, 适合体现木 材建造的新工艺,而且木材是一种可再生 的材料。其次,木材材质的自然性, 可以使 人们很容易地感受到“露天”和“自然” 。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 “人——自然— —技术” ,其中前两方面已经有所体现,而 第三方面 “技术” 的概念则是通过最新的结 构技术和屋顶的膜结构技术体现的。赫尔 佐格教授认为:通过现代制造工艺和手工 艺的结合,可以使“大屋顶” 成为一种用木

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

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
--坂茂
建筑师简介
日本建筑师坂茂( Shigeru Ban ),是现今国际瞩目目的“为人知的特色,是对自然
建材的运用,尤其大胆采用纸管材料,创作了一系列「纸建筑」的探
索与实验,充分展現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智慧。
设计作品
1993年双顶屋 1994年MDS画廊 1995年窗帘墙屋 1995年家具屋 1996年纸屋 2000年汉诺威建筑展日本馆 2002年竹家具宅 2005年纽约游牧博物馆 2009年碳纤维椅 2010年蓬皮杜梅斯中心 2010年赫斯利九桥高尔夫球俱乐部 2011年女川集装箱临时房屋 2013年Tamedia新办公楼 2013年里特贝格博物馆夏季馆 2014年阿斯彭艺术博物馆
场馆简介
该馆占地约3600平方米,全部用再生纸管和纸板材料建造,夜晚望去,就像 一个横卧在战区的巨大的波浪形黄色灯笼。其屋顶是一个40米长,12.5厘米 厚的纸质曲面构造,屋顶由纤维及纸质膜结构建成。博览会期间,馆内举办 与环保主题相关的展览,如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等内容。 纸质材料有很强的韧性。 并且,复合硬度刚好能够 保证支承这种临时的结构 体系。其可回收性也刚好 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日本馆的屋面采光采用的 是透光性很好,防火的 pvc材料,这种材质经过 高科技的改良应用在某些 结构中,强度可以变得相 当高。 通过设计某种结构并更换 部件,安装有纸质管道的 建筑物能够使用很长一段 时间。由于纸质轻巧,建 筑自重轻
建筑结构
以交叉的纸筒节点为单元组 成的空间网架结构。
在空间网架上再附加上钢拱 在外表面覆以纸膜
纸建材经历了 从平面强化, 到波纹造型空 间强化,再到 圆筒网空间结 构强化,其环 保性能激励着 多位建筑师尝 试。

世博会大屋顶

世博会大屋顶

世博会大屋顶
赫尔佐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期刊名称】《建筑创作》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汉诺威世博会大屋顶位于汉诺威世博会的中心位置,被看作是2000年世博会的一种象征,同时很好地展示了该届世博会的主题:“人——自然——技术”。

大屋顶本身则被称作是不仅反映了东道主德国的极富创意的设计,而且体现了其现代的建筑技术。

【总页数】12页(P88-99)
【作者】赫尔佐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世博会大屋顶,汉诺威,德国 [J], Thomas;Herzog;李仲秋(译)
2.关注世博会参与世博会——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周汉民教授 [J], 卢一平
3.世博会中国馆竣工将装修世界最大屋顶花园 [J],
4.世博会中国馆竣工装修世界最大屋顶花园 [J],
5.安徽最大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签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


它承办过两届世界博览会,拥 有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场馆—— 汉诺威博览中心,世界十大展 览会中的5个在汉诺威举办。 而在另一个角度来看,汉诺威 展览业的发达又和这里的一个 展览公司———汉诺威展览公 司的业务拓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德国举办世博展的基础

首先,德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是欧洲头号经济大国。 第二,德国是展览大国。德国的展览历史悠 久,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堪称展览强国。 第三,德国展馆面积最大,排行世界榜首。 第四,从销售面积和办展数量来看,德国位 居老大。 第五,德国举办的展览会规模大,知名度高。 从西欧20大专业贸易展览会按净展出面积排 序2000年至2001年度德国占了16个。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日本关分析
建筑0401班
张书勤 04232017 常涵雅 04232002
一、背景分析
一、背景分析
时间、地点、规模 该国家社会、经济、科技状况 国民收入——低技、高技 气候条件——气候带
背景分析

世博展概况

时间:从2000年6月1日持续到2000年 10月31日。 地点:德国汉诺威 规模:占地160公顷,
坂茂( Shigeru Ban )

1957 東京都出生。 1977 ~ 80 南加州建築大學 (SCI-ARC) 1980 ~ 82 古柏聯盟 ( Cooper Union ) ( 紐約 ) 1982 ~ 83 磯崎新工作室 ( 東京 ) 1984 古柏聯盟 ( Cooper Union )畢業 1985 坂茂建築設 計成立 1995 ~ 99 聯合國難民高等委員會 (UNHCR) 顧問 NGO . VAN(Voluntary Architect's Network) 義務建築師 網絡設立 2000 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 2001 ~ 慶應義塾大學環境資訊系(環境情報系)教授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分析ppt课件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分析ppt课件

2000年 德国 诺威世界博览会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 概况
•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人•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强调 以人类的巨大潜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未来,从而带来人类思想 的飞跃,实现人、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的思想贯 穿世博会始终,无论是场址的选择与布局、景观环境的规划,还是展览建筑 的设计,无不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宗旨。展览区内既有自然的水体、植被、人 造小溪和沙漠、大型主题公园和中心广场等,又有反映各国现代科技水平和 民族文化特色的风格多样的展览场馆。这些自然风光与人造景观有机结合, 体现了展会的主题。
建筑平立剖图 • 立面图
• 前立面图
• 场地环境图 轴侧透视图
• 鸟瞰图
一、空间的形成与划分:
•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Expo 2000 Hannover Japan Pavilion) 展馆的主要空间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空间
• 三个空间之间 没有严格的建 筑形态阻隔, 而是以外形所 带给人们的意 识形态形成了 这种阻隔……, 在人们的意识 中自然而然的 形成了三个独 立的空间。
设计师还通过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声响效果等来烘托发展这一主题借花园的不断变化来表达发展的可持续性??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展馆建筑?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ruban从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出发来切合世博会的主题设计了这座建筑史上规模最大重量最轻的纸造建筑其骨架全是由再生纸管构成的覆盖墙面和屋顶的是一层半透明的再生纸膜因此不必人工照明
纸卷材料(如下)
空间存在的时期与材料的耐久性相适应
• 纸质材料是很良好的临时材料,符合展馆本身临时性的特征,也尊 重设计理念中的“绿色、环保”理念。
• 材料本身的特性决 定了场馆在建造过 程、拆除过程中高 效性。临时展馆的 拆除没有带来废旧 钢筋、木材、砖材 等建筑垃圾污染。 “临时”与“纸质” 完美的搭配与表现。

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2000 年,德国汉诺威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

这不仅是一次全球性的科技、文化与创新的盛大展示,更是人类智慧与进步的璀璨舞台。

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类与自然、技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场馆设计独具匠心。

整个园区占地约160 公顷,由多个主题展馆和展示区域组成。

这些建筑不仅外观造型新颖,还充分考虑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比如,许多展馆采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

园区内的交通规划也十分便捷,游客可以通过步行、乘坐缆车或电动巴士等方式轻松游览各个展区。

进入展馆,各种令人惊叹的展示让人目不暇接。

在科技展区,最新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成果纷纷亮相。

人们可以看到高清晰度的大屏幕显示技术、智能机器人的精彩表演,还能了解到基因编辑技术的前沿进展。

这些科技成果展示了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文化展区则是一个汇聚世界多元文化的大舞台。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展馆展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艺术作品和风俗习惯。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来自非洲的木雕、来自亚洲的丝绸、来自欧洲的古典绘画等丰富多样的文化瑰宝。

通过这些展示,人们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自然展区则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各种珍稀的动植物标本、生态系统的模拟展示,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展区还展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和林业技术,为解决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个展示的平台,还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在这里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26号展厅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26号展厅

[ UeD ] 101 | 06 | 2016[ people ] 人物/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 UeD ] 101 | 06 | 2016项目名称: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26号展厅项目地点:德国 汉诺威设计团队:Prof.Thomas Herzog, Hanns J örg Schrade, Roland Schneider 设计机构:Herzog+Partner 建筑面积:25 400m 2设计时间:1994—1996年建成时间:1996年结构工程:Schlaich Bergermann und Partner 机械服务:HL Technik流体分析:Design Flow Solutions 照明工程:Bartenbach Lichtlabor摄影:Archiv Herzog+Partner, Prof.Thomas Herzog, Verena Herzog-Loibl, Aerophot Demuss, Heike Seewald, Deiter Leistner26号展厅是为负责组织德国贸易展的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所修建的,该项目被称作“2000年世博第一展”,其设计旨在体现当次世博会的3个主题,即“人-自然-科技”。

这座长220m、宽116m 的大型展览中心被设计为三跨结构。

展厅的外形是当时最先进的建造技术与最佳化环境可持续型能源利用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贸易展厅之一。

展厅采用了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供风形式,使得在空调能耗上的运作成本降低了50%。

建筑北向有大面积采光窗为室内提供自然照明。

此外,屋顶下部还安装了反光镜面,反射自然和人工光源,进一步提高室内照明效果。

针对如此大型的建筑,设计目标之一往往是在剖面形态上创造一个可以满足以下几点的方案:拥有适合于大跨距的悬挂式屋面结构;为展厅大部分区域提供足够高度的室内空间以及一些高点便于利用热空气上升效应来实现自然通风;建筑内大部分空间应该允许充足的自然光进入但同时又能防止阳光直射,明亮但又不刺眼的光线是展厅类空间的必要元素;在合适的建筑部位尽量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

汉诺威26号展馆案例分析

汉诺威26号展馆案例分析
汉诺威博览会26号展厅
案例分析
风景园林-秦昕璐/张珂凡
1
01
托马斯·赫尔佐格
汉诺威博览会 OMAG26号展厅
01
ontents
02 03 05
汉诺威气候条件
建筑通风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
02 03
04
0 5
2
Y O U
C A N
W R I T E
H E R E
KEY WORDS
人·自然·技术

汉诺威博览会
世界最好的的贸易展厅之一

德国建筑设计师 生态建筑设计先锋

DMAG26号展厅
托马斯·赫尔佐格 3
德国汉诺威博览会
2000 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是在德国举行的首次世博会,也是21 世纪新千年的第一届世博会。它打 破常规,不是向人们炫耀工业成就或建成一个娱乐性的公园,而是展示给世界一种想象和实践。汉诺威 世博会以“人·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强调以人类的巨大潜能、遵循可持续发展 的规律来创造未来,实现人、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5
汉诺威26号展厅
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 设计与建造日期:1995-1996 地点:德国汉诺威 主要特征: 1、长200m,宽116m,布置成三跨; 2、为贸易展览会组DMAG设计; 3、世博会“人-自然-技术” 的主题。
汉诺威气候条件
建筑通风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6源自汉01诺 威 气 候 条 件
11
该建筑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建 筑形式、技术与功能的统一。悬 挂式屋面结构为建筑提供了大面 积的无柱空间,剖面设计保证建 筑的空间可以摆放大尺度的展品。 坡起的造型具备很好的拔风 效果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立 面4.7m处设置了通风口,新鲜空 气进入室内均匀散布到地面,经 人流活动等加热后上升到屋脊处 排出,屋脊的通风口设有可开启 的折板,可根据风向调整角度, 空确保有效通风。此举使该建筑 在调节能方面的投资费用节省了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赏析
----以瑞士“八音盒”和荷兰馆为例
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于2000年6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这是德国有史以来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共有18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宣布参加此届世博会,其中包括172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

在153天的展览中,共接待世界各国游客1850万次。

与以往相比,汉诺威世博会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向世界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得崭新形象,她不仅仅限于高技术的展示,而是围绕着“人类·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强调以人类的巨大潜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未来,从而带来人类思想的飞跃,实现人、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

北京图建达(TGT)作为一家专注低碳建筑将为大家解析汉诺威世博会独具特色的瑞士馆与荷兰馆为例介绍建筑的特色与优缺点,。

瑞士“八音盒”汉诺威世博会的瑞士馆就是把松木条作为一个情感的符号来表现整个建筑。

整个建筑似一个四面敞开的迷宫,其材料完全来自于瑞士本土未干的松木条。

由木方块堆积而成的9米高的“八音盒”,通过平面的穿插,纵横组合,构成了3000m2的展馆。

瑞士馆同时也将空间、声响和展示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供人丰富体验的事件性场所。

在展出的几个月中,还能使一些松木条均匀的慢慢变干。

这种材料的有机堆砌,可以使一些松木条仅依靠摩擦力和压力组合在一起,展会结束后,又可以轻松方便
地拆除回收并用于其他建筑。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资源合理循环利用,还能使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汉诺威世博会中的荷兰馆,独具匠心地展示了“荷兰创造空间”的主题,将水与景观、建筑和能源的关系,通过垂直的断层堆积方法构成的空间进行呈现,将展示内容、形式和能源利用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种创新尽管给人以全新的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然而就是这座广受推崇的展馆,却在世博会结束后遭遇尴尬。

原因在于它不像瑞士馆那样能拆分,同时又因为那奇特的造型而影响了它的后续使用。

于是,在经历了6个月的风光无限后,荷兰馆最终成为汉诺威世博会至今令人感慨、遗憾的话题。

如今的汉诺威世博园里,体量巨大而又空荡的荷兰馆依然孤立地矗立着,显得那么刺眼。

这足以让我们反思良久。

北京图建达(TGT)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他的新颖独特的造型设计,也要考虑到使用的问题,建筑材料的获取方式,以及建筑物最好拆除回收的问题,瑞士的“八音盒”造型建筑很好的贯彻了这一思想,而荷兰馆就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虽然建筑新颖独特,但是没有实用价值,不算是个成功的建筑体。

世博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和谐、持续性发展的社会。

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
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亘古不灭的理想,弘扬世博精神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

每届世博会都在朝这个本质目标发展,世博会的整体效果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世博会作为全球性的综合展示活动,它是把一个时代的文明成果高度集中起来,通过一个主题思想加以完善、系统化,是多元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契机,纵观历届博览会,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场馆,而各个举办城市对展馆的后续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恢复了展区的初始面貌,有的被考虑作为其他用途,有的一次为契机,改变旧城区乃至整个城市的面貌。

这就要求世博会馆不应仅仅关注奇特新颖的建筑造型,而更要注重其后续发展,如是否能可持续利用,是否能减少后期的能源消耗,是否能回归到世博会最初的艺术本质中去。

要回归到世博最初的艺术本质中去,理论上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在设计上也要注重环保。

“可持续发展”观念来源于生活,因此它不应只体现在设计表面上,更要体现在设计的本质观念上。

北京图建达(TGT)低碳建筑团队编辑、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