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的概念(ppt 71页)

合集下载

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
二、其它动物的应激性疾病
(一)牛运输热 (二)马的应激性疾病 (三)鸡的应激性疾病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应激(stress)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 全身反应。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stressor)。
二、应激原:
(一)外环境因素:惊吓、捕捉、运输、温度巨变、拥挤、混群、缺氧、 中毒、感染、饲养方式及饲料的突然改变、创伤等。 (二)内在因素:血液成分改变、心功能低下、心率失常、器官功能紊乱等。
五、应激时机能代谢的变化
(一)循环系统的变化 (二)消化系统的变化 (三)免疫系统的变化 (四)血液的变化 (五)代谢的变化
第二节 应激性疾病
一、二)猪应激综合症
1、水猪肉:又名PSE肉(pale soft exudative pork) 2、暗猪肉:又名DFD肉(dry firm dark) 3、成年猪背肌坏死 (三)猪应激性溃疡
三、全身适应性综合症:
(一)警觉期: (二)抵抗期: (三)衰竭期:
四、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 应激原作用于植物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兴奋→儿茶酚胺增多→血
压、血糖增高、血凝加速、呼吸加深加快、恐惧、发怒等症状。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 (三)其它激素分泌的变化

十二章应激ppt课件

十二章应激ppt课件
No.19
第三节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
一、全身适应综合症 二、突毙综合症 三、应激综合症 四、其他应激相关疾病
No.20
全身适应综合征
Selye,全身适应综合征(GAS)。GAS可分为三个时期:
1.警觉期 2.抵抗期 3.衰竭期
••••••防•••数 内 出竭机 神 腺 上 这 机 机适 以 主 肾 代 炎 胸御目 环 现,体 经 髓 腺 些 体 体应 交 的 上 谢 症 腺机及 境 一最—防 质 皮 变 处 进阶 感 反 腺 率 免 、制亲 严 个后内御 系 质 化 于 行-段 应 皮 增 疫 淋被和 重 或肾归分 G“机 统 的 格将 质 高 反 巴耗力 失 多上C于泌 应制 兴 病 斗逐 激 , 应 组竭的可 调 个腺死改的 奋 理 或战步 素 减 织,分下 , 器髓亡变快 为 生 逃状消 分 弱 缩G泌降 相 官质。R以速 主 理 避态退 泌 小增, 继 衰兴的交动 , 意 。”增 。多奋感员并义,多。为伴期在有—:有于利肾肾使于上
尿氮↑,★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抑郁 等。
★免疫系统:持续应激时免疫功能抑制,自身免疫 病。
No.16
★心血管系统:心率、心肌收缩性及心输出量 ↑、血液重分布;交感系统强烈兴奋→冠脉痉 挛、血小板聚集、血液粘滞度↑→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
功能: 抑制蛋白酶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抗感染、抗损伤 结合、运输功能
No.13
三 、 应激时机体代谢功能变化
(一)物质代谢 (二)中枢神经系统
物质代谢变化:代谢率↑,分解↑,合成↓。 1.糖代谢:糖原分解及糖异生↑,血糖↑,应
激性糖尿。 2.脂肪代谢:脂肪分解↑,血中游离脂肪酸↑。 3.蛋白质代谢:分解代谢↑,血浆中氨基酸↑,

第八章应激-PPT精品

第八章应激-PPT精品
2020/2/22
• 应激源的分类
– 按事物的属性分类
• 生物性 • 社会性 • 心理应激源 • 环境
– 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 正性 • 负性
2020/2/22
20生20/2/活22 事件单位(life change units, LCU)
三、应激反应
• 应激反应:应激源所致的个体在生理、 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变化,常被称为心身 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
–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2020/2/22
• 生理反应
–薛利,全身适应综合症(GAS,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三个 阶段: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 搏斗或逃跑——一种警戒反应 • 阻抗——长期应激的反应 • 耗竭期
2020/2/22
– 急性、高水平应激的影响
– 初级评价:我是不是有麻烦?
– 次级评价:我能否应对这一事件? – 再评价:这事件还是应激源吗,我的应对方
式有效吗?
2020/2/22
2020/2/22
• 人格对应激的影响 –影响认知评价 –影响应对方式 –人格与社会支持密切联系
2020/2/22
•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是指个体与社会各 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个体 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 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 可以提供三种支持:信息、物质、情感 • 可以独立地直接效应 • 具有应激缓冲作用
2020/2/22
• 应对方式 – 应对(coping) 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 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 的认知和行为措施,是人的认知和行为的 综合体。 – 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 是指个体解 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的影响时所 采取的各种策略。

身体应激反应ppt课件

身体应激反应ppt课件

免疫系统
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等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 用
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活性↑和 急性期反应蛋白↑
急性应激:免疫功能增强
持续强烈应激: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增多,免疫功能抑 制,诱发自身免疫病。
应激 — 应激时机体的功
心血管系统 — 交感-肾上腺髓质↑ 心脏↑ (心率↑,心肌收缩力↑, BP↑) 总外周阻力↓或↑ 冠状动脉血流量↑(精神应激有时使其痉挛) 强烈的精神应激可导致心室纤颤→ 猝死
应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
外周效应 — GC分泌增多 1、 应激时GC增加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升高血糖 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5-HT、细胞因
子 稳定溶酶体膜 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性
应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
2、慢性应激 — GC持续增加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明显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影响生长发育 抑制性腺轴 抑制甲状腺轴 引起系列代谢改变
应激 — 急性期反应
C反应蛋白的作用:
(1) 与细菌细胞壁结合,起调理作用。 (2)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3) 促进吞噬细胞的功能 (4)抑制血小板的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
C反应蛋白的升高程度常与炎症、组织损伤的程度 呈正相关,临床上常作为炎症和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应激 —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3 倍 2-3 倍 2-3 倍
纤维蛋白原
2-3 倍
铜蓝蛋白
50%
补体成分
50%
的生物学功能 — 是一种启动迅速的机体防御机制
抑制蛋白酶:避免蛋白酶对组织的过度损伤 1蛋白酶抑制剂,1抗糜蛋白酶,2巨球蛋白
激活凝血与纤溶系统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应织激:C反—应蛋急白性期反应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演示文稿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演示文稿
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可在 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一般在一 个月内未缓解者,不做此诊断。
第四十页,共71页。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 定向障碍 ○ 注意狭窄 ○ 言语缺乏条理 ○ 有自发言语 ○ 动作杂乱 ○ 无目的性 ○ 对周围感知不真切 ○ 人格和现实解体 ○ 偶见冲动行为 ○ 事后部分遗忘
心理反应
健康
行为反应
疾病
生理反应
其他因素
第二十六页,共71页。
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27
第二十七页,共71页。
27
应激的转归
28
第二十八页,共71页。
28
影响应激强度的因素
应激原
强度 可预测性 可控制性 数量和累计作用 性质
应激主体(个体)
环境因素
需要
认知评价 人格特点 经历与适应性 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和 应对方式 功能状态
认知重建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解决问题
认知模式训练
策略地混合与交替使用应对 方式
应对策略和防御方式训练
随机应变
培养健康的性格、信念、意志和世 知己知彼 界观
培养良好的体魄和爱好
及时求助
33 33
第三十三页,共71页。
应激是多成分构成的复杂过 程
Stessor Transaction Resistance Energy spent
Strain
Solution or slide 应激是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
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素作用下努力维持内稳态 稳定的过程。
第三十四页,共71页。
34 34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三十五页,共71页。
描述性定义 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精

应激反应课件

应激反应课件

应激{ {抗损伤——防御性、保护性。机体动员一切力量对抗各种损伤因素的
损伤作用(实质)
全身适应综合征
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或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分为三期 (一)、动员期 也称警觉期。 此期在应激作用后迅速出现,为机体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 以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为主, 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动员期是机体处于临战状态,处于最佳动员状态,有利于战斗或逃避。 此时以损伤为主。 损伤—神经抑制、T降低、B.P下降、肌肉松弛、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胃肠粘膜溃疡、 组织分解代谢增强、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等。 抗损伤——肾上腺活动加强、皮质肥大、B.P上升、循环量增加、 血糖升高、嗜中性粒细胞 增多,机体处于紧急动员状态。 此期持续时间很短。 (二)、抵抗期 此期是动员期的各种适应能力的延续,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的动员期反应逐步消退,而表 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适应性反应。如机体代谢率↑、炎症、免疫反应↓,胸腺、淋巴组 织缩小。机体表现出适应能力、抵抗力(抵抗该应激原)↑,同时防御贮备能力消耗,对其它应激 原的抵抗力↓。 (三)、衰竭期 持续有害(或过强)的刺激将机体的抵抗力消耗,动员期的症状再次出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 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下降,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应激反应的负效应陆续出现,与 应激相关的疾病、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死亡都可在此期出
应激原
↓ 二、 促皮质释放激素(CRH)和ACTH分泌增多 ↓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GC)
↓ ————————————————— ↓ ↓
↓ ↓ ———————————— ————————————— ↓ ↓ ↓ ↓ ↓ ↓ ↓ 升高 改善 稳定 抑制炎症 蛋白质过 抑制免疫 抑制组织 血糖 心血 溶酶 组织减轻 多分解负 感染增加 再生影响 提供 管功 体膜 组织损伤 氮平衡 创伤愈合 能量 能 减轻 组织损伤

应激PPT课件

应激PPT课件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在 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多 的一组蛋白质。
第22页/共49页
2、HSP分类
分子量(8-110KD) HSP70(66-78KD)☆ 组成性:细胞结构蛋白,正常时即存在 诱导性:由各种应激原诱导生成
第23页/共49页
3、HSP的功能 (1)组成性HSP:一类非常重要的“分子伴娘”
参与凝血和纤溶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
抗感染、抗损伤: CRP 抑制自由基产生:铜蓝蛋白
第21页/共49页
四、细胞对应激原的反应
1、概念:
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 HSR):生物 体在热刺激或其他应激原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基因 表达改变和热休克蛋白生成增多为特征的反应。
200氨基酸残基 -C
蛋白酶敏感位点 N端:具有ATP酶活性的高度保守序列; C端:具有相对可变的基质识别序列,与受损蛋白的疏水区结合。
消耗ATP
受损蛋白恢复正确折叠
第25页/共49页
(2)诱导性HSP
参与受损蛋白质的修复或移除,保护细胞免受严重损伤, 加速修复;提高细胞对应激原的耐受性。
诱导和调节
胃肠黏膜缺血是应激时出现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的基本原因。
第39页/共49页
(2)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交感-肾上腺髓质(+) CA↑
黏膜小血管收缩
黏膜缺血
黏膜细胞产生碳酸氢盐和黏液↓
黏膜细胞再生能力↓
胃黏膜屏障破坏 中和胃酸能力↓
胃腔内H+逆流入黏膜内 不能将H+及时运走
H+在黏膜内积聚 应激性溃疡
黏膜缺损不易修复
✓ 损伤性: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原对机体有害, 可导致应激性疾病——病理性应激或劣性应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坎侬(Cannon),在20年代,认为强 烈的情绪反应(恐惧,忿怒),可引起动物体 内植物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代谢活动的剧 烈变化,导致生理功能的改变。
生理心理学说
30年代,加拿大的塞里(Selye)提出 情绪应激学说,认为各种有害因素作用于 机体后所引起的适应性反应,是非特异性 的,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如机体长期处 于应激状态,适应机制衰竭,某些系统或 器官的功能崩溃,生理病理改变,称为应 激性疾病或心理生理疾病,即心身疾病。
应激源
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物就 称为应激源。
1.躯体性应激源:指对机体直接产 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 生物学刺激,如高温或低温、辐射、电 击、噪音、损伤、病原微生物、疾病等。
生理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指来自人们头脑 中的紧张性信息。人们头脑中不切 实际的预期、凶事预感、工作压力、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冲突、人际矛盾、 遭受到的挫折等。不符合客观现实 与规律的认知评价,是心理应激产 生的主要因素。
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包括社会政治、 战争与自然灾害、经济、职业、婚姻、 年龄、受教育水平、世代间的变异、 个人的社会交往、生活、工作的变化 等。
4.文化性应激源:因语言、风俗、 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改变造 成的刺激或情境。
生活事件在应激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刺激,能不能促发机体 病变,主要取决于二个条件:一是客 观刺激的性质,即精神刺激的质和量; 二是机体对精神刺激的反应,即机体 的感受性和耐受力,也就是主体的态 度。美国人Holmes通过对500,编制了“生活事 件心理应激评定表”
应激的概念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来 源十分广泛的刺激物。
2.应激是一种反应。把应激看作 是对不良刺激或应激情境的反应。
3.应激是一种觉察到的威胁。认 为应激发生于个体处在无法应对或 调节的需求之时。
应激的定义
目前的研究较倾向于把应激看作是机体 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状态。人在生命过程中, 为了生存和发展,总在不断产生生理、心理 需要,人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努力来满足这 些需求,但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 这些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不相适应的 时候,就出现不平衡,如果不平衡得到及时 调整,应激可能不出现或很快被消除,但如 果这种不平衡强烈、持久且机体难以应付, 就难免限入应激状态之中。
应激的定义
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 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整 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 或适应不良的。心理应激是个体察 知的,需要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 衡时所表现的心身紧张状态。心理 应激有时称为心理社会应激、紧张 状态、心理压力,简称应激。
第一阶段:警戒反应
当威胁或压力第一次出现时,在很短 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会产生一种低于正常 水平的抗拒,这种短时的抗拒会引起人体 的胃肠失调、血压升高,接着人体会迅速 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并进行保护性的自我调 节。如果防御性反应有效,抗拒就会消退, 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将恢复正常。这个过程 所发生的反应就是警戒反应。由于大多数 短期的应激都会在这个阶段得到解决,这 种警戒反应也可以被称为急性应激反应。
生活事件
一年中生活变化单位累积超 过300分者,次年患病的可能性达 86%;150~300分之间者,次年患 病可能性为50%;150分以下者, 次年基本健康。
概述
弗洛伊德(S.Freud,1900):早期建立在 心理动力学理论基础上,主张应用精神分析 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无意识领域中的心理 冲突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人的内 在矛盾或情绪紊乱是心理与行为变态的根源。
第二阶段:抗拒
如果警戒反应不能排除上面的威胁 或压力而仍然使应激持续,那么人体就 会动员全身的能量和资源去反抗它们。 随着能量和资源的逐渐消耗,反抗的力 量会逐渐减少,同时严重的身体症状, 如溃疡、动脉粥样硬化等也会随之产生。 这种动员全身能量和资源去反抗危机的 过程就是抗拒。
第三阶段:衰竭
如果威胁或压力非常严重,人 体无法消除它们,那么衰竭阶段就 会出现。在这一阶段,神经内分泌 系统的分泌能力减弱,免疫系统功 能降低,人体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严重者还可能会死亡。
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互相对立或排斥的目的、 愿望、动机同时出现时引起的一种心理 状态。心理冲突常常发生于两种对立的 动机并存时,日常生活中最常见而又最 难解决的动机冲突常常包含下列互相排 斥的动机:(1)独立与依赖,(2)亲 近与疏远,(3)合作与竞争,(4)冲 动表达与社会道德规范。
双趋冲突
1950年,美国亚力山大(Alexancler FG)与 哈雷德(Halliday)进一步发展,把转换反 应与心身疾病区别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成为 心理治疗理论依据。
心理生理理论
巴甫洛夫(Pavlov):条件反射学说,大脑皮 质和内脏活动相关学说,论述了环境中的信息 是通过条件反射的机制来调节机体各系统的功 能。
生活事件
在生活事件中,配偶的死亡影 响最严重。中年丧偶对健康影响明 显,年龄愈轻影响愈大。丧妻者的 情况比丧夫者更为严重。
丧偶者与同龄组人作比较其死 亡率:
生活事件
丧偶者死亡率:脑血管意外≥6.2 倍对照组冠心病≥4.6倍对照组;高 血压心脏端正≥8.2倍对照组;全身 动脉硬化≥7.1倍对照组;肺结核≥7.8 倍对照组
应激反应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郭争鸣 副教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身疾病、应激的概念。 2.掌握心身疾病的特点。 3.熟悉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4.能举例说明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 病的关系。 5.了解常见心身疾病的诊治。
应激的一般概念
应激(Stress)一词,在物理学上译为 压力、应力,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 的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1936年加拿大生物学家塞里(H.Selye) 将这个词引入生物学领域,并提出了应 激学说。由于研究者的观点不同、研究 侧重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对 应激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