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的概念(ppt 71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激源
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物就 称为应激源。
1.躯体性应激源:指对机体直接产 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 生物学刺激,如高温或低温、辐射、电 击、噪音、损伤、病原微生物、疾病等。
生理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指来自人们头脑 中的紧张性信息。人们头脑中不切 实际的预期、凶事预感、工作压力、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冲突、人际矛盾、 遭受到的挫折等。不符合客观现实 与规律的认知评价,是心理应激产 生的主要因素。
应激反应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郭争鸣 副教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身疾病、应激的概念。 2.掌握心身疾病的特点。 3.熟悉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4.能举例说明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 病的关系。 5.了解常见心身疾病的诊治。
应激的一般概念
应激(Stress)一词,在物理学上译为 压力、应力,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 的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1936年加拿大生物学家塞里(H.Selye) 将这个词引入生物学领域,并提出了应 激学说。由于研究者的观点不同、研究 侧重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对 应激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应激的概念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来 源十分广泛的刺激物。
2.应激是一种反应。把应激看作 是对不良刺激或应激情境的反应。
3.应激是一种觉察到的威胁。认 为应激发生于个体处在无法应对或 调节的需求之时。
应激的定义
目前的研究较倾向于把应激看作是机体 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状态。人在生命过程中, 为了生存和发展,总在不断产生生理、心理 需要,人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努力来满足这 些需求,但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 这些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不相适应的 时候,就出现不平衡,如果不平衡得到及时 调整,应激可能不出现或很快被消除,但如 果这种不平衡强烈、持久且机体难以应付, 就难免限入应激状态之中。
1950年,美国亚力山大(Alexancler FG)与 哈雷德(Halliday)进一步发展,把转换反 应与心身疾病区别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成为 心理治疗理论依据。
心理生理理论
巴甫洛夫(Pavlov):条件反射学说,大脑皮 质和内脏活动相关学说,论述了环境中的信息 是通过条件反射的机制来调节机体各系统的功 能。
美国的坎侬(Cannon),在20年代,认为强 烈的情绪反应(恐惧,忿怒),可引起动物体 内植物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代谢活动的剧 烈变化,导致生理功能的改变。
生理心理学说
30年代,加拿大的塞里(Selye)提出 情绪应激学说,认为各种有害因素作用于 机体后所引起的适应性反应,是非特异性 的,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如机体长期处 于应激状态,适应机制衰竭,某些系统或 器官的功能崩溃,生理病理改变,称为应 激性疾病或心理生理疾病,即心身疾病。
应激的定义
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 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整 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 或适应不良的。心理应激是个体察 知的,需要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 衡时所表现的心身紧张状态。心理 应激有时称为心理社会应激、紧张 状态、心理压力,简称应激。
第一阶段:警戒反应
当威胁或压力第一次出现时,在很短 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会产生一种低于正常 水平的抗拒,这种短时的抗拒会引起人体 的胃肠失调、血压升高,接着人体会迅速 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并进行保护性的自我调 节。如果防御性反应有效,抗拒就会消退, 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将恢复正常。这个过程 所发生的反应就是警戒反应。由于大多数 短期的应激都会在这个阶段得到解决,这 种警戒反应也可以被称为急性应激反应。
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互相对立或排斥的目的、 愿望、动机同时出现时引起的一种心理 状态。心理冲突常常发生于两种对立的 动机并存时,日常生活中最常见而又最 难解决的动机冲突常常包含下列互相排 斥的动机:(1)独立与依赖,(2)亲 近与疏远,(3)合作与竞争,(4)冲 动表达与社会道德规范。
双趋冲突
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包括社会政治、 战争与自然灾害、经济、职业、婚姻、 年龄、受教育水平、世代间的变异、 个人的社会交往、生活、工作的变化 等。
4.文化性应激源:因语言、风俗、 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改变造 成的刺激或情境。
生活事件在应激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刺激,能不能促发机体 病变,主要取决于二个条件:一是客 观刺激的性质,即精神刺激的质和量; 二是机体对精神刺激的反应,即机体 的感受性和耐受力,也就是主体的态 度。美国人Holmes通过对5000美国人 调查研究,不考虑主体的态度,亦不 顾个体的特殊情况,编制了“生活事 件心理应激评定表”
生活事件
在生活事件中,配偶的死亡影 响最严重。中年丧偶对健康影响明 显,年龄愈轻影响愈大。丧妻者的 情况比丧夫者更为严重。
丧偶者与同龄组人作比较其死 亡率:
生活事件
丧偶者死亡率:脑血管意外≥6.2 倍对照组冠心病≥4.6倍对照组;高 血压心脏端正≥8.2倍对照组;全身 动脉硬化≥7.1倍对照组;肺结核≥7.8 倍对照组
生活事件
一年中生活变化单位累积超 过300分者,次年患病的可能性达 86%;150~300分之间者,次年患 病可能性为50%;150分以下者, 次年基本健康。
概述
弗洛伊德(S.Freud,1900):早期建立在 心理动力学理论基础上,主张应用精神分析 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无意识领域中的心理 冲突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人的内 在矛盾或情绪紊乱是心理与行为变态的根源。
第二阶段:抗拒
如果警戒反应不能排除上面的威胁 或压力而仍然使应激持续,那么人体就 会动员全身的能量和资源去反抗它们。 随着能量和资源的逐渐消耗,反抗的力 量会逐渐减少,同时严重的身体症状, 如溃疡、动脉粥样硬化等也会随之产生。 这种动员全身能量和资源去反抗危机的 过程就是抗拒。
第三阶段:衰竭
如果威胁或压力非常严重,人 体无法消除它们,那么衰竭阶段就 会出现。在这一阶段,神经内分泌 系统的分泌能力减弱,免疫系统功 能降低,人体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严重者还可能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