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研究》.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解读
我校着眼点在于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以“整合成山乡土资源,凸现古城文明”为宗旨,以“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为主线,充分发挥本地各类资源的作用,开发出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形成序列,使活动具有层级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型的校本课程发展之路。本课题将联系本社区实际、本校办学特色,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确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框架,寻求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模式。
二、成果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价值:
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前期的教育工作基础和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以不同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发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教育资源,建设具有本校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体系。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有序推进实验,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体系。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和理论水平。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实践,可以发展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性质、特点、教学模式、规律、策略等的认识,为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有效运作提供例证,促进这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的发展与成长。
(二)实践意义:
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我校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得以融合,有利于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而本校学生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使学习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能自主、自由地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
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能使学校从一般中凸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体系。
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有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丰富、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结合班级实际重新开发新的主题,不断完善课程规划,丰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逐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课程,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和做法
(一)为综实资源开发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领导达成一致,将综合实践做为素质教育方面的突破,在年初的行政会上就把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与布置。
1、我们首先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小组,学校高度重视,保障了经费的及时到位及实验教师的培训学习。
2、把学校中年富力强的老师作为兼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课题组中的10位成员有9位是35岁以下的老师。
3、将综合实践纳入课表,走进课堂,任命有经验的孙月洁老师担任综合实践教研组组长,以学科教研的方式来保证综实活动的开展。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
统筹规划,制订出课题研究计划,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大大减少了研究活动的盲目性。
4、保证规定的课时,有了制度的保障。让师生有时间开展活动,通过考核评比引领老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在考核上有2分的评比。以成山特色感受家乡为主课题,根据各个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子课题研究。
(二)“三级”管理,稳步推进
学校以实践创新教育为切入点,加强了综合实践的“校、师、生”三级管理。
“校”级管理方面: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教导主任具体分管,分两步实施:
一是通过一定的考核评比,引领教师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在考核中列有“综合实践活动”专项考核,将教师的成绩计入百分考核。
二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硬件设置支持。为给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在校内开辟了四块“茶文化实践基地”,实现了学、研、产一体化。
“师”级管理方面:组建综合实践教研组,这在兄弟学校是不多见的,同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一样,有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由好学上进先入综实的孙月洁老师任教研组长,提升了综合实践在学校学科中的地位,强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生”级管理方面:加强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与评价,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评价。每学期都要评选出“星级学生”,让他们在“成才苑”中认领一颗苗木,以学生姓名给树木命名,彰显学生个性,引领创新潮流。
(三)强化培训,提升战斗力
坚持创新“一种形式”,抓实“三级网络”,凸显“五种方式”的“一三五”培训模式。
1、菜单式培训方式。结合以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面向师生征询意见,列出可能被需要的培训内容,组织骨干进行专题准备,分时分批地进行菜单式培训。
2、抓实常态“三级网络”培训:每月一次的例会专题讲座式校级培训、周一的班主任例会的案例剖析式师级培训、问题式方法指导式的生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