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研究》.doc
21.华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期末复习1、资料收集以后,还必须将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和归类。
以下哪项不属于资料整理范围B.缩小范围2、观察法的使用应符合的基本要求不包括以下A.灵活性3、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中的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客观论的知识观4、微观上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应该是C.问题的产生-主题的确定-小组的组建-计划的制定-活动的开展-成果的总结-展示与交流-评价与反思5、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认知层面的目标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过程与方法层面的目标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D.以上说法都不对我的答案:D6、()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性课程资源A.图书资料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D.学科能力8、实验法是指在控制的情境下,通过操纵一中变量(之一种可变的情况或因素),观察另一种变量的变化,从而发现或验证变量间( )的一种研究方法。
B.因果关系9、下列哪项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C.自主性10、教师在评价的管理中要注意的主要内容不包括C.评价态度的客观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不具有哪个特点A.学生自主性12、下列哪种说法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D.系统性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不是()C.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1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量评价方法不包括()A.访谈法15、以下哪项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目标取向A.综合性目标取向16、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包括()A.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17、从宏观上来讲,完整的研究性学习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D.成果展示阶段1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外课程资源不包括()C.学校资源19、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特点不包括()D.安全性20、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位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D.这两种课程有相同的开发途径1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过程与方法17、对教师进行业绩评定时,应坚持公平性、激励性和()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方案《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纲要一、指导思想:在校本课程开发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逐步明晰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意义下,在清晰的“分享教育课程化”的思路下,建立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过程、教师即课程等思想。
“发现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分享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领略“分享教育思想是学校的教育哲学,它不是游离于新课程之外的东西”的思想精髓,并将分享教育思想有机转化为课程实践,使分享教育呈现出迷人的魅力,建立出具有分享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校本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1.特性:校本课程首先要体现以校为本的原则,这也是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本校特定的规模办学条件下,体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特色,满足贫穷地区学生成长的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爱好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贯穿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延续性的课程体系。
2.充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的优势,探寻本校学生所具有的不同于他校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研究国家课程与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差异,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起补充作用,促进全面发展、充分发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正是校本课程存在的意义与研究空间所在。
3.合性:以往的国家课程主要以学科课程的形态设置。
学科课程具有体系明晰、自成系统,有利于学科自身的发展,却在相当程度上割裂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知识。
针对这一缺陷,校本课程可开设具有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整合化的课程形态。
对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对学科与学科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知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行强化与整合,解决现存的科间分隔、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背离,知识与社会脱节的状况。
新课程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
开发校本资源凸显校本特色——《烹饪与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靖江市城西小学印金萍靖江市教育局教研室陈炳宏一、课程开设的背景条件1.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校本课程是指学生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和学校资源,由师生共同开发的多样性的课程形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方面,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6条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这无疑为我们的《烹饪与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2.丰富的地域资源优势靖江地处长江之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靖江是长江冲积平原,三面临江,土地肥沃,水网稠密,农副产品、水产品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为沟通大江南北的重要枢纽,长期以来南北饮食文化的相互交流,形成了靖江饮食适应性广的特点;靖江原为江中江洲,成陆后外地移民先后迁居,各地烹饪技艺随之传入,促进了靖江饮食文化的发展;靖江既近淮扬,又近江南,因而其饮食既有淮扬菜的风味,又具姑苏菜的内涵,最难得的还在于它保持并发挥了靖江的乡土风情、田园韵味,显示了民间烹饪艺术的品格,达到地方性、季节性、适应性、科学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这无疑为《烹饪与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肥沃土壤。
3.深厚的课题研究基础靖江城西小学是教育部命名的“农村学校艺术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是江苏省“美术教育科研基地”,是中央教科所“十五”课题“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实验学校。
学校一贯坚持“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立项课题多个,课题实验教师参与率达70%。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参考样本(3篇)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参考样本一、工作思路及目标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____-____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
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
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三活动措施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平的提升。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参考样本(二)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通过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课程设计1.确定课程目标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设计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课程的主要目标。
还要结合农村实际,培养学生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适应农村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应包括生活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内容,可以通过农村生产实践、社区服务实践、劳动技能实践等方式来开展。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比如农村科技创新、农村文化传承等课程。
课程形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开设实验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节、文化节、劳动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实施1.教师培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培训,教师要提高实践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程实施更加有效。
2.学校资源整合学校要合理整合资源,积极与当地农村社区、企业和农户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比如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等。
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共同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3.学生参与学生是课程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积极参与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评估1.评估方式课程的效果需要通过评估来进行检验。
评估可以采取定期考核、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设计
————(1)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1、学校层面目标: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③、3、学生层面目标: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Word版
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6-10-9 10:58:03一、课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日益受到的关注程度日益突出。
《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需的生活技能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分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及合作学习。
它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往课程外活动的升华和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与学生自愿选修的学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有机的构成活动教育系列。
可是,人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远不如对学科课程的认识来的深刻,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把活动课程理解成“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或将其视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且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本可依,随意性较大,有名无实,时有时无,时间得不到根本的保证,内容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结合“八五”、“九五”劳技课题研究,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紧紧依托社区经济,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进行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实验研究。
综合实践课教研活动计划(5篇)
综合实践课教研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人际交往和分工协作能力得到提高,遇事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及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得到培养。
二、工作目标1.____教师继续认真学习《课程改革动态》、《新课程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按“主题-方案-实施-总结-拓展”的步骤进行。
我们将采用综合主题活动(以主题带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将体现“以实践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____学习内容,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
因此,在____学习内容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搭起一座认知的桥梁。
(2)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3)以学生自主经历、体验、探究为主,使学生体验生活。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发现、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社会,对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
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报告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报告课改以来,点小教师与新课程同进步,共成长,造就了一支爱学习、勤思考、能实践、会创造的教师队伍。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已在我校走过了近6年的历程。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是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的问题。
在这6年中,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正不断发展、改进、成长,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下面,从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与时俱进抓校本。
写字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几年来,我校结合实际,新开设了《快乐写字》这一校本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是我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又一项举措,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习惯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校属区内中心小学,师资力量雄厚,青年教师居多,专业业务能力强。
因此,我校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发了以小学科为主的校本课程。
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形成了两门必修课《经典诵读》、《快乐写字》,六门选修课:《家乡点军》《灌篮高手》、《红舞裙》、《田径小健将》、《绘画小能手》、《电脑小博士》的校本课程结构体系。
另外学校还形成了一套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模式,并已经建成了点小校本课程电子资源库。
其中,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实验学校、湖北省写字教学先进单位、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宜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实验学校。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2024年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实施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实施计划课题名称: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研究目标:通过实践让学生热爱绿色,创造绿色;让学生了解身边环境的现状,学会怎么样去保护环境;了解地球生态状况,用行动去让身边的生物变得更多姿多彩;从用水用电开始,学会如何节约能源,并有良好利用能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综合实践等能力;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本学期研究内容:1、继续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及环保现状,产生对环境的尊重和热爱感,及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生态平衡的教育,让小学生懂得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把学生的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学生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促进他们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转变为一个善待自然的伙伴。
3、引导学生生活中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形成充分利用资源的意识。
4、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渗透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和理解绿色生态的知识,并能初步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发展的良好品质。
并达到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将学校的德育扩展到家庭、社会。
本期具体措施:1、打好课题研究的基础。
认真组织好固定的研究人员及课题组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品社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导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并制定严密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得以开展的重要保证。
2、从小处入手,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
坚持“每周大扫除,时时有值日生”的环境卫生制度,使学生养成爱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珍惜环境的良好卫生习惯;学校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高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
3、用课堂和活动全方位开展环境教育。
课堂渗透是我校生态教育的主要方式。
结合本校实际,学校开有专门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对低、中、高年级分别进行常见植物的认识、各种植物的认识和保护实践、植物的保护实践活动开展的教育和指导。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201*年7月25日星期一《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作者:刘建军文章来源:XXX原创点击数:231更新时间:201*-11-19热★★★【字体:小大】华容县实验小学在市县教研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指导下,在201*年9月开始进行了《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在本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及实验研究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实施可行性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现将我校课题的中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对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为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在确立课题后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目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学生小制作的指导进行了反思与分析,发现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不能得法,同时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
我们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理论知识,同时对所有的成员进行分工,让每个成员对自己研究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课题工作扎实开展本课题自201*年10月开题以来,在市、县专家的引领下,对课题成员进行了培训,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进一步了解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对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布置。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们的课题,我们在校园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课题实施稳步推进1.开展了一系列的课例设计和实施活动。
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计划,我们每学期要完成三个课例的研究,并且能很好地完成课例报告。
我们从学科的特点以及本校的教学资源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活动设计进行优化,创新学生活动过程。
11.11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实施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实施的意见各县、区教育局,局属、民办各中小学,河大附中:为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河南省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河南省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对开设课程的要求,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在我市科学管理、规范开发、有效实施,结合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设置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载体之一。
实施宗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各中小学校要站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中小学开设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与管理。
二、挖掘资源,创造条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一)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实施计划(学年)。
实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基本情况、本年度课程目标、活动主题安排、活动主题实施方式、学生评价工作安排、本年度研究专题。
(二)要对课时、内容进行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要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各学校严格按照要求将该课程落实到课程表,每周开足课时(3—9年级,3节\周)。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指定领域整合,不能将其分割开来。
各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尤其是学校资源优势,探索出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及与之适应的课程内容、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等,开发核心主题的活动项目。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医药校本课程研发探索——以中医药香囊为例
摘 要:教育部推动中医中药等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如何将其融入实践基地课程,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以实践基地中医药校本课程研发为例,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佩香囊习俗,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传统佳节、传统中医药以及传统艺术文化发生碰撞,为日后实践基地中医药校本课程的推广打下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中医药;香囊;基地课程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4-0083-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4.038一、基地中医药校本课程的研发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医药在防治新冠病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中国智慧。
中医药学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同疫病斗争实践的经验总结,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步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
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推动中医中药等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
其中多项涉及中医药内容,如介绍中医的代表人物和成就,认识中医蕴含的整体系统思维,学习医者的仁爱之心,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了解我国古代医学领域的主要成就等。
而纵观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中医药文化鲜少涉及,如何将其融入实践基地课程,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知识普及,学习中医药蕴含的深邃哲学智慧,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的素养,在基地校本课程建设中,把中医药文化和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中药香囊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它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中医内病外治理论,从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出发制作而成,在维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根据不同的中草药配方,可具有芳香化浊、镇静安神、驱虫防蚊、提神醒脑等功效。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泰安六中刘建国摘要:“教学模式”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校课题组以模式构建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做什么”和“怎样做”,在整合中有效构建和实施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系列特色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在实施中提炼出以“情境激趣、明确主题——参与指导、自主实践——全程评价、激励创新——交流反思、生成主题”为基本环节的“主题探究式”基本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使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及意义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并列入各中小学中一个全新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此课程如何才能顺利地进入中小学教学,真正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板块,这几乎是我国当前教育战线各部门所关心的问题。
如何通过有效地途径,多渠道(包括课程操作规范、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组织学习模式、学习评价、教育资源开发等)进行课程的实施,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变为中小学学校可以操作的实践活动,这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的基本要素中,“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学模式是操作层面上的情境、程序与方法的集合。
《校本课程开发》结题报告
《张掖二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研究报告内容摘要:本课题研究始于2004年4月,《张掖二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经过社申报和专家评审,确定和立项为甘肃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以选修课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形式努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它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拓展,而且还注重实验设计的开发与研究;不仅注重理论探讨,而且致力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
在我校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在开发选修课教材方面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究尝试,在专家的指导下分领域分阶段编写出了一系列符合高中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教材和优秀教学设计,积累了丰富的选修课教学素材。
同时,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选修课校本教材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学校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作为甘肃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张掖市第二中学,以崭新的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当地人文资源优势,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1.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发展的需要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在课程管理一章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校的课程。
”并在后来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国家课程的门类,总课时和课时分配比例,同时又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留出一定的课时,这些都说明,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必须以学校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方课程的完善延伸和补充,使课程更接近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如何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在《走进新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两本书中都提到:校本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选修课的规范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现在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沟通,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他们有限的时间都被各学习和课外辅导班占满了,他们不能在游戏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能在无尽的“题海”中接受训练、经受苦役。
所有的学生在军训时5分钟就有晕倒的,有的学生五谷不分,六畜不辨,有的学生随便乱花零钱,不知父母挣钱的辛苦,更有甚者把小麦当韭菜,不清楚土豆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下的,水饺、馒头不知道怎样加工出来的……。
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
”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浮浅,“人性”欠缺。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命本性的发展形成期,如果培养不起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真性情,那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灵性蒙垢,善爱缺失,美感丧失殆尽,更不用说亲情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了。
针对学生“体弱多病、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不知生活辛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书本,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社区中、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将原汁原味的大自然引入课堂?学校能不能大胆的尝试把思品、生活、社会、科学、活动、健康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上,加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近自然?我们能不能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我们能不能开发利用好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势宜的办学,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发展之路来抓呢?能不能以山东金宝集团现有六大产业为依托,把金宝乐园、南屯新村、金宝汽车城、金宝食品厂以及潍坊飞机场等有机的串联起来,并利用好毗邻学校的东南角的20亩农田为种植实验田,兴办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不仅让我们学校的孩子受益,而且可以让城区的孩子们来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实现“小学校办大教育”呢?二、研究内容和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需要,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充实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新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必须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贴近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研究一、问题的解读我校着眼点在于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以“整合成山乡土资源,凸现古城文明”为宗旨,以“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为主线,充分发挥本地各类资源的作用,开发出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形成序列,使活动具有层级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型的校本课程发展之路。
本课题将联系本社区实际、本校办学特色,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确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框架,寻求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模式。
二、成果的意义和价值(一)理论价值: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前期的教育工作基础和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以不同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发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教育资源,建设具有本校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体系。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有序推进实验,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体系。
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和理论水平。
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实践,可以发展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性质、特点、教学模式、规律、策略等的认识,为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有效运作提供例证,促进这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的发展与成长。
(二)实践意义: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我校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得以融合,有利于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
而本校学生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使学习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能自主、自由地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
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能使学校从一般中凸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体系。
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有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丰富、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结合班级实际重新开发新的主题,不断完善课程规划,丰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逐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课程,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和做法(一)为综实资源开发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领导达成一致,将综合实践做为素质教育方面的突破,在年初的行政会上就把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与布置。
1、我们首先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小组,学校高度重视,保障了经费的及时到位及实验教师的培训学习。
2、把学校中年富力强的老师作为兼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
课题组中的10位成员有9位是35岁以下的老师。
3、将综合实践纳入课表,走进课堂,任命有经验的孙月洁老师担任综合实践教研组组长,以学科教研的方式来保证综实活动的开展。
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统筹规划,制订出课题研究计划,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大大减少了研究活动的盲目性。
4、保证规定的课时,有了制度的保障。
让师生有时间开展活动,通过考核评比引领老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在考核上有2分的评比。
以成山特色感受家乡为主课题,根据各个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子课题研究。
(二)“三级”管理,稳步推进学校以实践创新教育为切入点,加强了综合实践的“校、师、生”三级管理。
“校”级管理方面: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教导主任具体分管,分两步实施:一是通过一定的考核评比,引领教师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
在考核中列有“综合实践活动”专项考核,将教师的成绩计入百分考核。
二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硬件设置支持。
为给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在校内开辟了四块“茶文化实践基地”,实现了学、研、产一体化。
“师”级管理方面:组建综合实践教研组,这在兄弟学校是不多见的,同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一样,有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
由好学上进先入综实的孙月洁老师任教研组长,提升了综合实践在学校学科中的地位,强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生”级管理方面:加强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与评价,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评价。
每学期都要评选出“星级学生”,让他们在“成才苑”中认领一颗苗木,以学生姓名给树木命名,彰显学生个性,引领创新潮流。
(三)强化培训,提升战斗力坚持创新“一种形式”,抓实“三级网络”,凸显“五种方式”的“一三五”培训模式。
1、菜单式培训方式。
结合以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面向师生征询意见,列出可能被需要的培训内容,组织骨干进行专题准备,分时分批地进行菜单式培训。
2、抓实常态“三级网络”培训:每月一次的例会专题讲座式校级培训、周一的班主任例会的案例剖析式师级培训、问题式方法指导式的生级培训。
3、凸显“五种方式”:开展了“走近滨海风能”“天鹅生活的那片海”“寻访成山古城”“我是好运角小导游,”“天鹅湖畔茶飘香”“海边民居-海草房”等一系列主题研讨活动。
4、综实沙龙:周二下午定为课题骨干沙龙。
综合实践的骨干老师每周都将各自的体会写出来,放在博客网上,(我们建立了一个“鸿鹄学社”博客社区。
)在周二集中进行交流与研讨。
XXXX年4月,我校迎接了威海市总课题组的调研活动,得到课题组的肯定和大量建议指导,为课题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四)植根学校常规工作,开启课题开展常态载体一是把课题研究活动融入常规教学:实践创新的阵地是常规教学,我校建立了一整套的《综合实践活动常规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做到引导到位、指导有效。
学生的调查指导、学生设计问卷指导、分组指导、活动前的准备工具等,教师都要按常规进行。
在学生填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中这样写着:“原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么重要;我懂得要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活动让我体会到友情的难舍难分,因为活动必须分组,可总有三两个人是朋友,怎么分都分不开。
”看到这样的情况,这位教师在常规反思中写道:“这次指导,我觉得学生有许多潜力可挖。
分组也让他们学会了人际交往。
”在“调查问卷”的常规指导中,有的老师这样批示:学生制定调查问卷,开头加上合情合理的礼貌用语,会帮助我们更顺利的开展调查活动。
二是将课题活动融入学校的德育活动:我校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实效性强。
广大师生参与面广,很多活动深受师生的喜爱,并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我们课题组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日常徳育活动结合。
每学期,课题组老师们都会与团支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走进社区”、“国庆‘特搜’”、“社区‘十一’调查报告”、“走进‘九九重阳节’”、“走进农田”、“走进军营”、“走进茶园”、“春节家乡民俗”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的能力。
事前我们制定好方案,将德育活动综合实践化,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课程开发的好机会。
三是让课题研究融入了日常教学以前的课题研究,大多都是老师们课外业余研究,老师没有时间保障,有些课题做得比较应付。
而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我们有条件地这项课题研究融入了学校日常教学,课题活动讨论和辅导、课题业务培训、课题成果展示都融入了日常学校管理之中。
1、课堂指导到位:老师指导学生,针对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指导,在每一次的学习阶段,老师都预设好指导方案。
如,指导学生如何调查、指导学生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指导小组长如何组织活动、活动前都要准备哪些工具等,老师指导得都很细致。
2、课题教师业务培训:我们间周二下午定为课题骨干沙龙。
参加的老师是综合实践的骨干老师。
每周都将各自的体会写出来,放在博客网上,(我们建立了一个“鸿鹄学社”博客社区。
)让大家提前阅读。
然后利用周二下午时间进行集体交流,大家谈体会、说建议,在交流、讨论中提升业务水平。
3、成果展示方面:我们将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
此项工作我们已经初具规模。
因为,前几年,我们在研究性学习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是我们以前校本资源开发的一个延续。
我校在进行校园绿化时,学校便采取了老师的建议,引进荣成的绿茶,进行种植,既绿化了校园又给师生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资源,从种茶、研究学习茶文化、品茶系列的特色文化方面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王青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天鹅湖畔茶飘香》课题研究,衍生出了茶食品、茶保健。
还有孙月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家乡小吃》小课题研究,这些乡土气息很浓的综合实践活动,让课题研究变成了校园的一种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效果很好。
4、发放“家长信”。
为更好地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有效开展,取得家长的全力配合,我们对全校的家长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综实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通过我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很多家长愿意陪同孩子一起去参加实践活动,孩子拍照、录像及冲洗照片等活动确实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5、指导“跟踪式”。
定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对于研究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困惑,我们随时与教研室的张老师取得联系,多方听取建议和意见。
与此同时我们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组织成果展示、进行经验交流,为老师、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机会及以资借鉴的方法。
(五)着力规范,开发活动主题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力求以乡土地域特色定位实践主题,以实践活动涵养学校特色文化,确立了确定单元主题——制定单元目标——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课题方案——展示研究成果-整理汇编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流程。
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推进学生活动和主题研究,以实践研究为铺垫,不断提炼经典主题并开发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