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
构应为
,A 错误;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
,
则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20+50= 7 =0.98=0.14,B 正 500 50 7
确;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减少,C 错误;除去甲
和丁后,则乙、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 错误。
答案:B
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 1/2 来自绿色植物,1/4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 来自
羊,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 10%,那么该人每增加 1 kg 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 kg
B.28 kg
C.100 kg
D.280 kg
解析:本题可用转换法。将纯文字信息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转化为如
3.正确判断有关生态系统图示的 4 种组成成分
(1)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 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 D 为“ 生产者 ”,有“3”个指入箭头的 C 为“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 D→A→B,确定 A 为 消费者 、B 为 分解者 。 (2)图示中 D、A、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
食物链(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剖析 (1)食物链上只存在捕食关系。 ①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减少。 ②被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
(2)食物网中的连锁反应。 ①a 种群的数量减少导致: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低时→b 的数量将增加;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高时→b 的数量将减少。 ②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 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③分析数量变化时,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依据,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任务5 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1)在食物链A→B→C→D中,则有:
注: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得越少。
(2)在食物网中,则有:
任务6 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 (1)常考图示
任务2 完善食物链的图解
生产者
食
物
自然选择
链
单向性
所有生物
丙→甲→乙→丁 D→A
任务3 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的过程分析 能量流动的模型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和繁殖
(1)摄入量-粪便量=__同_化__量___。 (2)同化量-呼吸量=_用__于__生__长_、__发__育_和__繁__殖__量__。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_上__一__营_养__级__的
(2)突破方法 ①先据双向箭头“ ←→ ”确定“大气中CO2库”与“__生_产__者___”。 ②再根据两者有“1”个指入箭头的为“__生__产_者___”(如甲中A,乙中1, 丙中E),有“1”个指出箭头的为“大气中CO2库”(如甲中B,乙中4, 丙中A)。
③最后据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各生物均最终 指向__分_解__者___确认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如三个图中分解者为甲中D, 乙中3,丙中C;丙中F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B为三级消费 者)。
边角扫描——全面清 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 )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选择性必修2 P52图3- 4)( × )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选择性必修2 P54正文)( × ) 4.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选择 性必修2 P55图3-5)( × ) 5.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答案:D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
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
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
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
5.正确认识生态位
群落
协同进化
6. “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特别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 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物种 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性也高。 (2)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A
7.[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
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
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 遭 到 破 坏 时 , K 值 会 ___下_降____ ; 当 环 境 条 件 状 况 改 善 时 , K 值 会 ___上_升____。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
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
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
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
5.正确认识生态位
群落
协同进化
6. “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特别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 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物种 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性也高。 (2)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A
7.[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
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
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 遭 到 破 坏 时 , K 值 会 ___下_降____ ; 当 环 境 条 件 状 况 改 善 时 , K 值 会 ___上_升____。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新高考新教材)生物与环境
12345678
解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 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A项错误;对于限 制性环境资源的竞争,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会发生竞争,且生态位重 叠越多,竞争越激烈,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有可能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 最终导致一方濒临灭绝,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B项正确;群落中每种生物都 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环境资源非 常丰富的情况下,生态位有重叠的两种生物也会因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给 对方带来损害,D项错误。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5678
5.(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 享同一猎物,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称为集团 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 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 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多 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题中所述食物网中,瓢虫占据第三、四营养级 D.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
12345678
6.(2023·山东济南三模)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开展“上粮下藕、藕鱼套 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 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 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家禽,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
12345678
12345678
3.(2023·浙江联考三模)为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以桫椤植株高度划分其生 长期各阶段,调查各生长期的株数,构建了桫椤种群年龄金字塔,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绘制桫椤种群年龄金字塔时, 需用随机取样的样方法 B.由上图可知该种群正迅速增 长,属于增长型种群 C.桫椤种群密度可以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若生长环境不发生显著变化,桫椤种群的这种年龄结构情况可以较长时 间保持
解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 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A项错误;对于限 制性环境资源的竞争,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会发生竞争,且生态位重 叠越多,竞争越激烈,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有可能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 最终导致一方濒临灭绝,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B项正确;群落中每种生物都 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环境资源非 常丰富的情况下,生态位有重叠的两种生物也会因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给 对方带来损害,D项错误。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5678
5.(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 享同一猎物,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称为集团 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 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 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多 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题中所述食物网中,瓢虫占据第三、四营养级 D.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
12345678
6.(2023·山东济南三模)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开展“上粮下藕、藕鱼套 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 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 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家禽,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
12345678
12345678
3.(2023·浙江联考三模)为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以桫椤植株高度划分其生 长期各阶段,调查各生长期的株数,构建了桫椤种群年龄金字塔,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绘制桫椤种群年龄金字塔时, 需用随机取样的样方法 B.由上图可知该种群正迅速增 长,属于增长型种群 C.桫椤种群密度可以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若生长环境不发生显著变化,桫椤种群的这种年龄结构情况可以较长时 间保持
人教版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物与环境
5.(2021全国乙卷)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
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
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
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
遵循的原则是
。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
4.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考虑,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控制,应当 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考虑,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 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 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5.“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请分析这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 关系。
▶题型三 结合群落演替分析生态修复,考查社会责任 6.(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 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答案 B 解析 由单作转为邻作,若虫与成虫的比例发生变化,说明其种群的年龄结 构改变,A项正确。由单作转为邻作,成虫依然分布在各部位的叶片上,说明 其空间分布类型未改变,B项错误。由单作转为邻作,种植了不同的植物,说 明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C项正确。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 统中的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D项正确。
3.(2021山东卷,不定项选择题)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 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最新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6.1课件ppt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 种群的数量特征中,___________ 是基本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种群数量 预测 种群密度的变化趋 出率是决定___________ 变化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可______
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出生率进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数学模型:Nt=N0λt
有 K 值, ____ 最终在 K 值上下波动
增长模型
种群 增长率
种群增 长速率
易错理清 1.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 值会下降;反之, K 值会上升。 2.增长率≠增长速率 (1)“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2)“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 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后逐 渐减小的。
答案: (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性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3)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题组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 3.(2016· 全国卷Ⅱ,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 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 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 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最新人教版必修+选修+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 1 讲 种群和群落
考纲要求 1. 种群的特征 (Ⅰ) 2. 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3. 群落的结构特征 (Ⅰ) 4.群落的演替(Ⅰ)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新高考新教材):生物与环境
123456
3.(2023·山东威海二模)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威海南海新区,是由近 海和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共同构成的复合型湿地系统,湿地 内有维管植物263种、浮游植物300余种,大量鱼虾在此繁殖,吸引了200余 种鸟类来此栖息。 (1)为进一步增加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对原有野生动植物 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在尽量保持原始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用移植 本土和环境友好型植物、在部分区域开展驳岸砌护、清淤除污和淤泥堆 肥以及海岸生态过渡带植被恢复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 上述措施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有 自生、协调、循环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巨大,生态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内CO2等的吸收效率, 相当于 减小 (填“增加”或“减小”)生态足迹,缓解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 不良影响。
5 生物与环境
1.(2023·山东烟台二模)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雪山、草地、森林、 湖泊展示高原生态的美。 (1)据群落的外貌和 物种组成 等方面的差异,可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 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四季变化 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 季节性 变化。
123456
123456
4.(2023·湖北宜昌模拟)卧龙自然保护区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享誉中
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保
护区总面积约70×105 hm2,主要保护西南
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
物。回答下列问题。
(1)有同学学习了生态系统等知识后,将生
态系统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用以下概念图
123456
(2)湿地公园中设置了多个投食区,投食区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能量单位为kJ/(m2·a)。图中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为 2 218 kJ/(m2·a)。由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 量传递效率为 6.3% (保留一位小数)。
3.(2023·山东威海二模)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威海南海新区,是由近 海和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共同构成的复合型湿地系统,湿地 内有维管植物263种、浮游植物300余种,大量鱼虾在此繁殖,吸引了200余 种鸟类来此栖息。 (1)为进一步增加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对原有野生动植物 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在尽量保持原始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用移植 本土和环境友好型植物、在部分区域开展驳岸砌护、清淤除污和淤泥堆 肥以及海岸生态过渡带植被恢复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 上述措施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有 自生、协调、循环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巨大,生态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内CO2等的吸收效率, 相当于 减小 (填“增加”或“减小”)生态足迹,缓解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 不良影响。
5 生物与环境
1.(2023·山东烟台二模)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雪山、草地、森林、 湖泊展示高原生态的美。 (1)据群落的外貌和 物种组成 等方面的差异,可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 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四季变化 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 季节性 变化。
123456
123456
4.(2023·湖北宜昌模拟)卧龙自然保护区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享誉中
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保
护区总面积约70×105 hm2,主要保护西南
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
物。回答下列问题。
(1)有同学学习了生态系统等知识后,将生
态系统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用以下概念图
123456
(2)湿地公园中设置了多个投食区,投食区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能量单位为kJ/(m2·a)。图中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为 2 218 kJ/(m2·a)。由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 量传递效率为 6.3% (保留一位小数)。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新教材):生物与环境
图2
123456789
解析 (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 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三 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群落的外貌和结 构会随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季节性变化。 (2)据图1可知,在t2~t3时刻甲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但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甲、乙种群数量呈现不同步的增减变化, 说明乙捕食甲,导致甲数量减少;t4时刻后甲、乙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呈 现出此消彼长的循环因果关系。
种群密度(或迁入率、迁出率) 发生明显的改变。
123456789
(2)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信息素,科研人员分别
向A、B区通入不同的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
A区
B区
通入物质 停留时间/s 通入挥发性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溶剂
430
苯乙腈(PAN)
170
123456789
4.(202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新安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享有“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之称。因人为原因,水质一度严重恶化,生物种类大幅减少。随
着皖浙两省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以来,新安江流域又逐渐恢复了
水清岸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家鱼是新安江流域的重要鱼种,其混合放养是利用了它们在水域中
第2组 溶剂
190
4-乙烯基苯甲醚(4-VA) 410
第3组 溶剂
285
苯乙醇(PhA)
315
研究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聚信息素,PAN和PhA都不是,做出判断的
依据是
123456789
解析 (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 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三 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群落的外貌和结 构会随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季节性变化。 (2)据图1可知,在t2~t3时刻甲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但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甲、乙种群数量呈现不同步的增减变化, 说明乙捕食甲,导致甲数量减少;t4时刻后甲、乙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呈 现出此消彼长的循环因果关系。
种群密度(或迁入率、迁出率) 发生明显的改变。
123456789
(2)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信息素,科研人员分别
向A、B区通入不同的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
A区
B区
通入物质 停留时间/s 通入挥发性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溶剂
430
苯乙腈(PAN)
170
123456789
4.(202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新安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享有“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之称。因人为原因,水质一度严重恶化,生物种类大幅减少。随
着皖浙两省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以来,新安江流域又逐渐恢复了
水清岸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家鱼是新安江流域的重要鱼种,其混合放养是利用了它们在水域中
第2组 溶剂
190
4-乙烯基苯甲醚(4-VA) 410
第3组 溶剂
285
苯乙醇(PhA)
315
研究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聚信息素,PAN和PhA都不是,做出判断的
依据是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6单元 生物与环境 (共164张PPT)
返回目录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环境阻力 或因 (2)两种含义:阴影部分C或D的含义是__________ 环境阻力而被淘汰 的个体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最大值:E是K值,又称__________ 环境容纳量。 甲、丁 ,对应“S” (4)图T113中,对应“J”型增长的是_________ 乙、丙 。 型增长的是________
命 题 考 向 追 踪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返回目录
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5.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6.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师知识必备
【网络构建】
返回目录
教师知识必备
【考情分析】 1.高考中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 增长规律。学生可通过构建种群特征概念模型、种群数量 增长模型和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正确区 分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利用比较法记忆种群的 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 2.考题中常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进行考查,其中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与计算是重点。要求 学生能采用列表比较法从形式、特点、范围、联系等方面 比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能利用列表比较法理解几种生 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对于生态系统的信息 传递内容,高考考查中一般较简单。对于初生演替和次生 演替,要求能正确区分其类型、特点、演替的趋势等。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环境阻力 或因 (2)两种含义:阴影部分C或D的含义是__________ 环境阻力而被淘汰 的个体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最大值:E是K值,又称__________ 环境容纳量。 甲、丁 ,对应“S” (4)图T113中,对应“J”型增长的是_________ 乙、丙 。 型增长的是________
命 题 考 向 追 踪
专题十一
种群和群落
返回目录
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5.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6.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师知识必备
【网络构建】
返回目录
教师知识必备
【考情分析】 1.高考中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 增长规律。学生可通过构建种群特征概念模型、种群数量 增长模型和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正确区 分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利用比较法记忆种群的 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 2.考题中常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进行考查,其中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与计算是重点。要求 学生能采用列表比较法从形式、特点、范围、联系等方面 比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能利用列表比较法理解几种生 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对于生态系统的信息 传递内容,高考考查中一般较简单。对于初生演替和次生 演替,要求能正确区分其类型、特点、演替的趋势等。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
(2)粪便中的能量分析 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 被同化。消费者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它实 际上与上一个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的那一部 分能量。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 能量,而是获得了植物的能量。
2.从来源、去路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 (1)从来源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从去路分析,回答时结合题意选择回答“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的 答案。 ①两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②三 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③四条:自 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时 情况下)。 特别提示如果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则其能量去路中没有“流向下一营养 级”这一部分。
4.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
(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 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含碳有机物。
(3)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 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4)通过碳循环过程理解生态系统的状态(不考虑人工排放CO2)。 ①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 系统处于成长阶段; ②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 系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③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 系统往往处于衰退阶段。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生物与环境(共计119张PPT
D.(K-N)/K 值为 0.25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K/2,鱼的种 群数量会迅速回升;防治蝗虫时,若蝗虫的种群数量在 K/2
附近,蝗虫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防治目的;环
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一开始就出现;(K-N)/K 值为 0.5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A
【答案】A 2.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 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在遭受火灾后的森林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 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进行
7.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
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若丙的数量下降,则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将下降 C.若该湖泊受到 DDT 污染,则甲体内 DDT 浓度最高
D.丁每获得 1 kJ 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 10 kJ 太阳能 【解析】首先可以看出甲是生产者,丁处于最高营养级。 丙和丁、乙和丁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捕食关系,A 选项正确;若丙的数量下降,意味着生态系统中营养级高的 生物减少,故生态系统能量的损耗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还有可能是提高的,B 选项错误;若该湖泊受到 DDT 污染, 则甲体内 DDT 浓度最高是错误的,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导致丁 体内的 DDT 浓度最高,C 选项错误;丁每获得 1 kJ 能量,至 少需要甲固定 10 kJ 太阳能是错误的,既然考虑最少,就考 虑食物链最短且能量传递效率最高,故只考虑甲到丁这条食 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是 20%,所以是 5 kJ,D 选项错误。 【答案】A
【解析】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K/2,鱼的种 群数量会迅速回升;防治蝗虫时,若蝗虫的种群数量在 K/2
附近,蝗虫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防治目的;环
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一开始就出现;(K-N)/K 值为 0.5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A
【答案】A 2.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 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在遭受火灾后的森林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 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进行
7.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
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若丙的数量下降,则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将下降 C.若该湖泊受到 DDT 污染,则甲体内 DDT 浓度最高
D.丁每获得 1 kJ 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 10 kJ 太阳能 【解析】首先可以看出甲是生产者,丁处于最高营养级。 丙和丁、乙和丁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捕食关系,A 选项正确;若丙的数量下降,意味着生态系统中营养级高的 生物减少,故生态系统能量的损耗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还有可能是提高的,B 选项错误;若该湖泊受到 DDT 污染, 则甲体内 DDT 浓度最高是错误的,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导致丁 体内的 DDT 浓度最高,C 选项错误;丁每获得 1 kJ 能量,至 少需要甲固定 10 kJ 太阳能是错误的,既然考虑最少,就考 虑食物链最短且能量传递效率最高,故只考虑甲到丁这条食 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是 20%,所以是 5 kJ,D 选项错误。 【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3.物质循环和部分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比较内容 进入生 态系统 的方式 碳循环 光合作用 氮循环 生物固氮或以离子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 固氮微生物和绿色 植物 反硝化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 硫循环
以SO2气体形 式或以离子的 形式被植物吸 收
绿色植物 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 酸雨
一、种群、群落的概念、特征及数量变化 1.种群和群落的辨析: (1)种群强调的是一定区域内“同种”、所有的“生物”。 (2)群落强调的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
(3)两者关系:同种生物个体
全部
种群
所有种群
群落。
2.个体特征与种群特征的辨析: (1)个体特征:个体只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 别比例等。
相同点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都是以无机物的形式循 环 ②都经过生产者的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在生物群落内部都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热点考向1
种群增长曲线的数量分析
【典例1】(2012·重庆高考)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
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且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值不同,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
条件下K值也不相同。
b.应用:理论上树木采伐、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在 K/2点以后;
农业害虫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且越靠前越好。 ③图C:微生物(细菌)的生长曲线,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动 态变化可分为四个主要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 期。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误区: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 量指的是该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 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能计入该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 量中。 (2)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 同化量。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有富集现象,即营养
有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1.物质循环相关图解的识别: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
(1)判断图解中的各种成分。
①根据双向箭头判断出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 ②根据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判断出C是分解者,剩余 的B、D、F则为消费者。 (2)总结图解中的食物链: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两种成分,根据图解中的箭头指向,可知该图解中的食物链是 E→F→D→B。
因a点以后种群数量增加,至b点达到最大,种群密度随时间逐 渐增大,由此判断B错误;因为c点表示改变环境条件,种群数 量达到最大,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防止c点出现,由此判 断C正确;东亚飞蝗属于害虫,应将其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 即d~e段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由此判断 D正确。
备选角度:种群密度的调查
【备选典例】(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 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 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
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 力稳定性
【标准解答】选B。据图分析可知,a点表示东亚飞蝗的种群数 量增加最快,应该在a点以前控制种群密度,由此判断A正确;
东亚飞蝗的增长模式为S型增长,增长率与时间呈负相关,又
增加,会导致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降低,故A正确;该农场黑 线姬鼠的种群密度=100×280/(2×140)=100只/hm2,故B正 确;群落丰富度由该群落中物种种类数的多少决定,故C错误;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而在食物链中, 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故D正确。
【拓展提升】 种群增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分析
通过何种 绿色植物等自 生物进入 养生物 生态系统 返回大气 的途径 循环被破 坏产生的 影响 呼吸作用 温室效应
比较内容
碳循环
氮循环 ①减少氮肥的使 用 ②实施生物固氮 工程
硫循环 ①多种植吸收SO2 的植物 ②减少化石燃料 的燃烧 ③开发新能源
①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 治理措施 料的燃烧 ③开发新能源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考纲要求 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2.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3.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 变化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5.生物群落的概念、结构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7.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 和食物网 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人与生物圈 实验 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3.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4.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曲线解读:
①图A:“J”型曲线。
a.曲线特点: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该曲线无K值,且
增长率保持一定的数值始终不变。
b.曲线的数学模型:该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 t,λ 代表的 是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λ >1时,种群密度增大;λ =1时, 保持稳定;λ <1时,种群密度减小。
②图B:“S”型曲线。 a.曲线特点: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该曲线有 K值,
(3)种群特征关系图解:
3.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比较:
项目 曲线 有无最 大值 曲线的形成 原因 无种内斗 争,缺少天 敌 资源有限; 种内斗争 加剧;捕食 者数量增 加
条件
理想 条件
特点
连续增长;增长 率不变 增长到一定数量 保持相对稳定; 增长速率先增大 后降至0
“J”型曲线
无
“S”型曲线
有限 条件
(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标准解答】选C。本题以农场生态系统为命题线索,综合考
查种群密度、能量流动等知识。鹰以鼠为食,因而鹰的迁入率
3.物质循环和部分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比较内容 进入生 态系统 的方式 碳循环 光合作用 氮循环 生物固氮或以离子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 固氮微生物和绿色 植物 反硝化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 硫循环
以SO2气体形 式或以离子的 形式被植物吸 收
绿色植物 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 酸雨
一、种群、群落的概念、特征及数量变化 1.种群和群落的辨析: (1)种群强调的是一定区域内“同种”、所有的“生物”。 (2)群落强调的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
(3)两者关系:同种生物个体
全部
种群
所有种群
群落。
2.个体特征与种群特征的辨析: (1)个体特征:个体只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 别比例等。
相同点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都是以无机物的形式循 环 ②都经过生产者的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在生物群落内部都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热点考向1
种群增长曲线的数量分析
【典例1】(2012·重庆高考)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
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且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值不同,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
条件下K值也不相同。
b.应用:理论上树木采伐、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在 K/2点以后;
农业害虫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且越靠前越好。 ③图C:微生物(细菌)的生长曲线,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动 态变化可分为四个主要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 期。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误区: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 量指的是该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 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能计入该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 量中。 (2)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 同化量。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有富集现象,即营养
有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1.物质循环相关图解的识别: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
(1)判断图解中的各种成分。
①根据双向箭头判断出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 ②根据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判断出C是分解者,剩余 的B、D、F则为消费者。 (2)总结图解中的食物链: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两种成分,根据图解中的箭头指向,可知该图解中的食物链是 E→F→D→B。
因a点以后种群数量增加,至b点达到最大,种群密度随时间逐 渐增大,由此判断B错误;因为c点表示改变环境条件,种群数 量达到最大,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防止c点出现,由此判 断C正确;东亚飞蝗属于害虫,应将其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 即d~e段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由此判断 D正确。
备选角度:种群密度的调查
【备选典例】(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 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 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
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 力稳定性
【标准解答】选B。据图分析可知,a点表示东亚飞蝗的种群数 量增加最快,应该在a点以前控制种群密度,由此判断A正确;
东亚飞蝗的增长模式为S型增长,增长率与时间呈负相关,又
增加,会导致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降低,故A正确;该农场黑 线姬鼠的种群密度=100×280/(2×140)=100只/hm2,故B正 确;群落丰富度由该群落中物种种类数的多少决定,故C错误;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而在食物链中, 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故D正确。
【拓展提升】 种群增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分析
通过何种 绿色植物等自 生物进入 养生物 生态系统 返回大气 的途径 循环被破 坏产生的 影响 呼吸作用 温室效应
比较内容
碳循环
氮循环 ①减少氮肥的使 用 ②实施生物固氮 工程
硫循环 ①多种植吸收SO2 的植物 ②减少化石燃料 的燃烧 ③开发新能源
①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 治理措施 料的燃烧 ③开发新能源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考纲要求 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2.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3.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 变化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5.生物群落的概念、结构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7.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 和食物网 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人与生物圈 实验 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3.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4.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曲线解读:
①图A:“J”型曲线。
a.曲线特点: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该曲线无K值,且
增长率保持一定的数值始终不变。
b.曲线的数学模型:该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 t,λ 代表的 是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λ >1时,种群密度增大;λ =1时, 保持稳定;λ <1时,种群密度减小。
②图B:“S”型曲线。 a.曲线特点: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该曲线有 K值,
(3)种群特征关系图解:
3.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比较:
项目 曲线 有无最 大值 曲线的形成 原因 无种内斗 争,缺少天 敌 资源有限; 种内斗争 加剧;捕食 者数量增 加
条件
理想 条件
特点
连续增长;增长 率不变 增长到一定数量 保持相对稳定; 增长速率先增大 后降至0
“J”型曲线
无
“S”型曲线
有限 条件
(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标准解答】选C。本题以农场生态系统为命题线索,综合考
查种群密度、能量流动等知识。鹰以鼠为食,因而鹰的迁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