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液化地基的若干问题
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_张明
作者单位:无锡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 公司
2012年第21期 (11月上) 《交通世界》 105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 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 和水的作用。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 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 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 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 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 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 危害。
处理方法
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 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 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 理。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 法、碎石桩法等。
换填法
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 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 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 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 求的密实度。
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概述液化地基指的是土壤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失去强度,变成类似液体的状态。
液化地基的出现会给土木工程带来严重的灾害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减轻液化地基对工程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1. 地基改良液化地基的处理一般从地基改良开始。
地基改良是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减少液化的风险。
1.1. 振动加固振动加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通过振动的力量改善土壤的密实度和强度。
这可以通过振动压实法、振动碾压法或振动激化法来实现。
振动加固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抗震性能,降低液化地基的风险。
1.2. 地下加固地下加固是指在液化地基下方进行加固,以减少地震时土壤的液化。
常见的地下加固方法包括注浆加固、桩基加固和挤密加固。
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
1.3. 地基处理剂地基处理剂是指一些添加到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抗液化性能。
常见的地基处理剂包括水泥、石灰、聚丙烯酰胺等。
这些地基处理剂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2. 结构设计除了地基改良外,结构设计也是液化地基处理的重要环节。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液化地基对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御液化产生的载荷。
2.1. 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是指建筑物或结构的底部的承载系统。
在液化地基处理中,基础设计需要考虑液化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常见的基础设计方法包括扩大基础、增加基础长度和加固基础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2.2. 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物或结构时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
在液化地基处理中,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时的液化地基影响。
常见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增加构造墙、加固柱子和使用减震设备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液化地基带来的破坏。
3. 监测与评估液化地基处理措施的实施后,需要进行监测与评估来验证处理效果,并及时采取补充措施。
关于地基液化的震害分析的探讨
关于地基液化的震害分析的探讨提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液化机理及液化土层中桩基的液化震害,总结了国内常用的抗液化措施,为类似的施工及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液化;震害;抗液化措施1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液化是指物体由固体转化成液体的一种现象。
砂土与粉土在地震作用下有变密的趋势,土如果是饱和的,则先得排水才能变密;若排水受阻,土中孔隙水压就会上升,当孔压上升到等于土粒间的有效压力时,土粒处于没有粒间压力传递的失重状态,粒间连系破坏,成为可以随水流动的悬浊液,这就是液化在物理方面的表现。
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震动的大小。
据统计,烈度在6度及其以下,很少发现液化现象。
(2)土有无粘性。
粘粒(直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越高,粘性越大,则土越不易液化,因为粘性帮助土粒维持稳定,因此实践中遇到的液化土多为砂土、粉土等无粘性或粘性很弱的土类,几乎见不到粘性土液化的报导。
(3)土的渗透性。
渗透性大的土,排水速度快,孔压不易上升,因而不易液化,故砾砂、碎石不易液化。
(4)土的密度。
如土的密度较好,没有在该强度的震动下变密的趋势,孔压不上升则不会液化。
因此一般是较松散的砂土、粉土才会发生液化,十分密实的砂土、粉土并不液化,甚至有震松、体积胀大、向内吸水的现象,孔隙水压反而变成负值。
(5)应力状态。
土所受的压力越大,则土粒间的有效应力越大,孔隙水压上升至克服土粒间有效压力的难度就越大,因而较不易液化。
故基础的附加应力是有助于抗液化的,使基础直下方的土抗液化能力高于基础外同标高的土。
2桩基的液化震害地基土的液化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喷水冒砂。
液化后孔隙水压的提高相当于水头增高了许多,当水头高出地面时就会喷涌而出,先水后砂或水砂一起涌出,形如喷泉。
喷水冒砂使农田淤砂,或阻塞水井、水渠,但对建筑工程的危害不如其他液化形式大。
(2)上浮。
液化后的土像液体一样,处于土中的轻的物体会上浮,并造成底板、地板上鼓、裂缝,井壁、地下室外墙开裂、破坏。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地基处理结课论文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指导教师:赵少飞班级:土木B07-2姓名:李晗学号:200705024205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正文: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
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措施
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物的基础结构日益重要。
然而,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土壤的抗力会大幅下降,导致建筑物倒塌甚至崩塌。
而对于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土壤,如河滩、湖沼、海滩等,液化现象尤为常见。
液化是指在地震等振动作用下,土壤中的颗粒失去了摩擦力,形成了类似于液体的状态。
液化地基会导致地基沉降、位移等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抗液化措施:
1.地基改良:通过注浆、振动、灌浆、加筋等方式,改善地基的抗震性能;
2.降低建筑物重量:通过减轻建筑物结构的重量,降低地基的承载压力,减轻抗震负担;
3.加固墙体:在墙体中加入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增加其抗震能力;
4.采用钢结构:钢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对液化地基的适应性较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抗液化措施,但其实每个地区的地质条件都不同,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抗液化措施。
- 1 -。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地基处理结课论文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指导教师:赵少飞班级:土木B07-2姓名:李晗学号:200705024205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正文: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
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土壤液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土壤液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土壤液化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现象,在地震或其他地下水位变动等外力作用下,一些本来固体的土层会失去一部分固结力并呈现液态的状态。
这种现象对地基承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壤液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液化现象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1. 土壤液化引起的地基沉降土壤液化会导致原本固体的土壤变成液态,从而使地基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液化后的土壤失去了粘聚力和抗剪强度,其承载力大大减小,导致地基沉降现象的发生。
地基沉降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在地震频发地区,应对液化引起的地基沉降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2. 土壤液化引起的地基侧移土壤液化还会引起地基的侧移,这是由于液化后土壤流体性质的改变所致。
由于土壤松动,地基会受到侧向力的作用而发生侧移,从而导致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必须在土木工程设计中考虑到土壤液化引起的地基侧移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结构加固措施。
3. 土壤液化引起的地基失稳土壤液化后,原本承载建筑物重量的土层会变得不稳定,失去了原有的支撑能力。
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地基容易发生侧翻或失稳现象,对结构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于土壤液化引起的地基失稳问题,工程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设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二、应对土壤液化对地基承载力的措施1. 地基改良为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可以采用地基改良的方法。
常用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灌浆加固、振动加固、加密填土等。
通过改良地基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的稠密度和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液化能力。
2. 建筑结构加固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土壤液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采用一些有效的加固措施,如对建筑物进行地基加固、增加抗侧移结构等。
合理设计建筑结构,使其能够在液化时保持相对稳定,减少破坏和损失。
3. 提高土壤抗液化能力根据土壤液化的原因和机理,可以通过提高土壤抗液化能力来应对液化现象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一、概念介绍地基液化是指在地震或其他震动作用下,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急剧升高,使土壤失去原有的强度和稳定性,出现类似于液体的行为。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含有一定比例细颗粒(如粘土、细沙)的饱和砂土中。
二、影响因素1. 土层类型:地基液化通常发生在砂土或含有较高比例细颗粒的砂土中,而不是黏土或岩石等类型的土层。
2. 孔隙水压力:当孔隙水压力超过土壤重量时,就会导致地基液化。
因此,在降雨或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也可能会引起地基液化。
3. 地震强度:地震强度越大,所产生的振动就越强,容易引起地基液化。
此外,在同样强度的地震下,软弱的土层容易发生地基液化。
4. 地下水位:当地下水位高于土层表面时,孔隙水压力也会增加,从而增加了发生地基液化的风险。
三、影响1. 地基沉降:地基液化会导致土壤失去原有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引起地基沉降。
2. 土壤流动:在地基液化发生时,土壤会像液体一样流动,从而可能会破坏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
3. 建筑物倒塌:当建筑物的地基发生液化时,就会导致建筑物倒塌。
4. 路面损坏:在地震或其他震动作用下,道路表面也可能发生地基液化现象,从而导致道路损坏或无法通行。
四、预防措施1. 地质勘察:在设计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时,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以确定土层类型和孔隙水压力等因素。
2. 加固措施:对于已经存在的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在设计加固方案时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地基液化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3. 排水系统: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孔隙水压力,并降低地基液化的风险。
4. 土壤改良:通过加入混凝土、灰等材料,或采用振动加固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少地基液化的风险。
地基土液化产生的条件(二)
地基土液化产生的条件(二)地基土液化产生的条件引言地基土液化是指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土壤中的颗粒之间的接触失去了摩擦力,土壤变成液态的现象。
在地震活跃的地区,地基土液化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了解地基土液化产生的条件对于设计工程和地震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地基土液化产生的条件•土层类型:具有较高含水量的饱和土层更容易发生液化,尤其是细砂、细粉砂等颗粒细小的土层。
这是因为细小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更容易失去接触。
•含水量:土层的含水量是导致土液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含水量越高,土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越小,容易发生液化。
通常当土壤含水量超过其液化界限时,就有可能发生液化现象。
•应力状态:土壤受到的应力状态对液化现象也有重要影响。
当土壤受到剪切应力时,压缩应力会使土壤颗粒之间的接触更紧密,阻碍液化的发生。
而当土壤受到剪切应力较小时,液化现象更容易发生。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导致地基土液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强烈的地震能够产生大量的剪切应力,并破坏土壤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接触,导致液化现象的发生。
地基土液化的影响•地震响应:液化现象导致土壤的刚度和强度明显降低,地震波在液化层中传播速度较快,振动的幅度也较大,增加了建筑物和基础结构的动态响应,增加了地震破坏的风险。
•地表变形:地基土液化还会引起地表的沉降和变形,出现地面沉降、破裂、堆积等现象。
•地基承载力下降:液化之后,土壤的承载能力显著下降,可能导致建筑物和基础结构的沉降、倾覆或破坏。
地震灾害防治对策为了防止地基土液化造成的地震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地基处理:通过改良土壤的工程措施来提高土壤的抗液化能力,例如注浆加固、挤密排浆等方法。
•结构设计:在设计建筑物和基础结构时,考虑地震的作用,合理设计结构的抗震性能,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液化风险评估与预警:通过地质勘察和液化风险评估,预测液化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时地下土层失去承载力,导致地面产生塌陷现象。
液化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或者损坏,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处理措施。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1.地基加固措施:地基加固是最常见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之一、通过在地基中注入灌浆材料,如混凝土或水泥浆,可以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此外,也可以通过预压地基或增厚地基的方式来加固地基。
2.地基隔振措施:地基隔振是通过在地基与建筑物之间添加弹性元件,如橡胶垫或钢板等,将地震能量吸收和分散到地基之外。
这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3.消能措施:消能措施是通过在地基中添加吸能装置,如阻尼器、摩擦装置等,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地基的影响。
这种措施能够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保护地基和建筑物的安全。
4.减振措施:减振措施是通过在建筑物中添加减振装置,如阻尼器、贮能器等,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振动。
这种措施能够有效减缓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和人员安全。
5.地基改良措施:地基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加密、排液和预压等。
通过地基改良可以有效减少液化地基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综上所述,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包括地基加固、地基隔振、消能、减振和地基改良等。
不同的处理措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在实施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时,需要根据地震活跃度、地基土的性质、建筑物的重要性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方案。
2-3 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
2.3.4 液化地基的评价
对于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 对于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通常是根据液化指数来 划分液化等级,以确定地基液化的危害程度。 划分液化等级,以确定地基液化的危害程度。 地基的液化指数可按下式确定: 地基的液化指数可按下式确定:
Ni IlE = ∑(1− )di wi i=1 Ncri (2-11) 11)
n
从式( 从式 (2—11) 可知 , 液化指数表示沿深度 15m 范围 11) 可知, 液化指数表示沿深度15m 内,各液化土层液化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的总和。从 各液化土层液化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的总和。 地基土液化震害分析表明,液化指数越大, 地基土液化震害分析表明,液化指数越大,地面的 喷冒情况就越严重,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喷冒情况就越严重,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3)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 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 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 液化影响: 液化影响: du > do + db − 2 ( 2-6) ( 2-7) dw > do + db − 3 d + d >1.5d + 2d − 4.5 (2-8)
第一步, 第一步,初步判别
根据对地震液化现场资料的研究成果, 根据对地震液化现场资料的研究成果,饱和的砂 土或粉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土或粉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 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1)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 (Q)及其以前时因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 及其以前时因 尚未发现过液化,可判为不液化土。 尚未发现过液化,可判为不液化土。 (2)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 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 005mm的颗粒 的颗粒) 分率, 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 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 可判为不液化土。 可判为不液化土。
液化地基下桩基础的设计要点分析
液化地基下桩基础的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地基土层饱和、含水量高以及一定的地震力作用下导致地基土失去抗剪强度而变得液态的现象。
对于在液化地基上进行建筑物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桩基础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基于桩基础设计的要点分析,介绍了液化地基下桩基础设计的关键要点,并提出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液化地基;桩基础;设计要点;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液化地基问题在地震烈度较高区域的工程建设中成为一个严重的挑战。
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土壤饱和和高含水量,失去了抗剪强度而变得液态,导致地基不稳定。
这种现象不仅对建筑物和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威胁,也给工程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带来了困难。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液化地基下桩基础设计的要点,探讨解决液化地基问题的有效方法。
具体而言,我们将重点研究液化地基的特性对桩基础设计的影响,并探讨桩的类型选择、长度和直径选择以及施工与监测等关键要点。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工程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思路,使他们能够在液化地基条件下设计出安全可靠的桩基础。
1液化地基概述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地基土层饱和、含水量高以及地震力的作用导致土壤失去抗剪强度变得液态的现象。
液化地基常见于低密度、细粒土壤,尤其是河床沉积物、填海土地和湿地等处。
地震会引发液化地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地震波造成了土壤颗粒间的压缩变形,使空隙水压试图升高,达到土体饱和状态。
饱和状态下,水分能阻挠土壤颗粒间的颗粒接触,从而导致土壤失去剪切强度,出现液态行为。
液化地基对于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
一旦液化发生,土壤会流动并降低承载能力,导致建筑物或结构物的下沉、倾覆等破坏。
设计和构建在液化地基上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液化地基的风险。
为了应对液化地基的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案之一是使用桩基础。
桩基础通过埋入足够深度的桩来承载建筑物或结构物的荷载,并通过桩与土壤之间的侧摩阻力和端面摩阻力来稳定结构。
地基土的液化判别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提到,在需要作判定的土层中,每层土的试验点不宜少于6个。
有六个或六个以上则满足概率统计要求。
在“中国工程勘察信息网”上----qinyan老师的解答【首先要将场地在判别的深度范围内不同层的液化,是否是都存在液化?如果是,就要分别评价液化等级。
从安全角度出发,取其中的最危险的一层作为评价的标准,其次再将此层的液化指数相加,除以参加有用标贯试验的钻孔数,作为场地的平均液化指数。
不能用场地的所有的钻孔数去除。
个人意见供参考。
】在“中国工程勘察信息网”上----高大钊老师的解答【1.在抗震规范中说: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
这应该是一种比较原则的规定,因为实际情况困难比较复杂,要具体规定综合的方法,可能顾此失彼;2.“逐点判别、按孔计算”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计算了每个孔的液化指数了,如何综合?3.是按各个孔的液化指数计算平均值?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平均值的概念是离差正负可以抵消,显然严重液化和不液化是不能正负抵消的,因此将液化指数在水平方向进行统计缺乏依据,严格计算“平均液化指数”的概念不成立;4.举一个比方,上海的地面沉降,在某些区域沉降值大于1m,有些区域可能只有10cm,能够用整个上海地面沉降的平均值来评价其严重程度吗?显然是不行的,那1.0m的地面沉降所引起的种种危害是不能用10cm地面沉降地区的没有危害来抵消的;5.这里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是指逻辑上的分析,概念上的评价,最后的结论不是一个综合液化指数的数值,而是对整个场地液化趋势严重程度的一种判别;6.为什么不用综合的液化指数的数值而用分类判别?因为液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并不是数学解析的结果,而是地震调查宏观资料的统计结果,只是判别一种趋势,需要依靠工程师的经验来正确运用这个统计结果;7.例如,一个场地有3个液化判别孔,液化指数分别为10、16、17,平均值是14.3,按平均值判别应为中等液化,但在3个孔分别判别应为中等、严重、严重,你说整个场地综合判别严重合适还是中等合适?8.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结合场地的特点、地层的分布、液化判别资料的可靠性,在各个孔之间的液化势矛盾比较突出时还应采用其他方法来论证】在“中国工程勘察信息网”上----汪大圣老师的解答【高教授已经有过这方面的解答,在这里,我把高教授的回复摘录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高速公路可液化地基若干问题探讨
步法进行液化判别 , 二步法即分初判和细判两步。 其 中初判 方法都 是 以地质 年代 、 黏粒含量 、 下水位 及 地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等作为判断条件,具体规定如
下:
生孔压累积的效应 。 地基土发生液化 , 同时符合 需要 下列3 条件: 个 土质 为 疏 松 或稍 密 的粉 砂 、 砂 或粉 细 土: 土层 处 于地下 水位 以下 , 呈饱 和状态 ; 遇大 、 遭 中
摘要 : 可液化 地基 处理是 高速 公路 建设 面 临的重要 问题之 一 , 系着公路 在 地震发 生 时的 关
安全 。 对 于地 基 土液化 的原理 、 可能 性 、 害性评 价 、 液化 地基 处 理 的原 则和 方 法进 行 了探 危 可
讨, 并结合已建部分高速公路可液j地基加固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匕 可以为高速公路可液化地基
靳会 武 : 高速 公路 可液 化地基 若 干 问题 探 讨
表2 高速公路可液化地基处理原则 部 位
特大桥 、 大桥 、 交跨线桥 立 中小桥 、 道 、 通 涵洞
一
经 初步 判定有 可 能液化 的土层 ,可通过 标 准贯 人 试 验( 有成 熟经 验时 , 亦可 采用其 他 方法 )进 一步 ,
墩、 、 柱 支座 破坏 。在平 原 、 河谷 地 区 , 这些震 害 主要 是 由于沉 陷 、 化等地 基 失效 引起 的。 国是一个 多 液 我 地震 国家 , 可液 化土 分布 广泛 , 可液 化地基 处理是 高
速公路 建设 面 临的重要 问题 之一 。 1 地 基 土液化 的原 理
口 , :或p u P o =,
液化 时 ( 0 r ) G , 广÷ ,≠0 ,
液化地基处理方法
液化地基处理方法液化地基指的是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下含有大量水分而导致地面失去稳定性的现象。
液化地基的存在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解决液化地基问题。
液化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
预防措施旨在在建筑物兴建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而治理措施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液化地基的区域进行加固和处理,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坚固地基:在建筑物兴建之前,应对地基进行全面的勘测和分析,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地基时应避免选择含有大量水分的地区,以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
2. 排水系统:在地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到排水系统的建设。
合理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将地下水排出,减少地基中的水分含量,从而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
3. 振动控制:在建筑物兴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机械振动对地基的影响。
如果振动过大,会导致地基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加剧液化地基的风险。
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加固:对已经发生液化地基的建筑物,可以采取地基加固的方法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灌浆加固、钢筋混凝土加固等。
2.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一种常用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改变地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土体固化、土体增强等。
3. 地下水控制:在液化地基治理过程中,地下水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或者提高地下水排泄能力,可以减少地基中的水分含量,降低液化地基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液化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基状况都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
液化地基处理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下土壤中水分饱和,造成土壤失去承载能力而流动,从而导致地基沉降、建筑物倾斜、结构破坏等问题。
为了处理液化地基问题,可以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下面将介绍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技术方案:1.地基调查与分析:首先需要进行地基调查,分析液化地基的性质、土层分布、土壤特性等。
通过地质勘察和试坑试验,确定液化地基的深度和范围。
2.桩基础加固:对于深部液化地基,可以采用桩基础加固的方法。
根据地基调查结果,设计合理的桩基础布置方案,施工时采用钻孔灌注桩、摩擦桩等方式进行加固。
3.强夯处理:针对浅部液化地基,可以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强夯法是利用重锤的冲击作用使得土壤颗粒产生相互挤压和变形,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根据地基调查结果,确定强夯的位置、强夯次数和间距,进行强夯处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1.施工方案编制: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目标、施工步骤、施工工艺等。
根据土壤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和工具。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开始前,要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和清洁,检查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3.施工操作规范: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强夯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严格控制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以防止过度振密导致地基坍塌。
4.施工记录和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记录每次强夯的冲击次数和能量,并进行地基沉降和倾斜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参数,确保处理效果。
5.质量验收与管理:完成施工后,要进行质量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对于不合格的施工,要及时进行整改和修正。
总结:强夯法是一种有效处理液化地基问题的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基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操作规范,做好施工记录和监测,进行质量验收和管理。
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doc
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现阶段,建筑企业如何处理液化地基基本情况?以下是中国下面梳理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专业建筑术语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小编通过建筑行业百科网站下面建筑知识专栏进行查询,梳理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情况,主要内容如下:液化的危害主要来自震陷,特别是不均匀震陷。
抗液化措施是对液化地基的综合治理,主要依据地基液化指数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对策。
液化地基处理注意事项:(1)倾斜场地的土层液化往往带来大面积土体滑动,造成严重后果,而水平场地土层液化的后果一般只造成建筑的不均匀下沉和倾斜,2001规范4.3.6条的规定不适用于坡度大于10O的倾斜场地和液化土层严重不均的情况;(2)液化等级属于轻微者,除甲、乙类建筑由于其重要性需确保安全外,一般不作特殊处理,因为这类场地可能不发生喷水冒砂,即使发生也不致造成建筑的严重震害;(3)对于液化等级属于中等的场地,尽量多考虑采用较易实施的基础与上部结构处理的构造措施,不一定要加固处理液化土层;(4)在液化层深厚的情况下,消除部分液化沉陷的措施,即处理深度不一定达到液化下界而残留部分未经处理的液化层,从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是较合适的,但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处理深度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值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5)液化的震陷量主要决定于土层的液化程度和上部结构的荷载。
由于液化指数不能反映上部结构的荷载影响,因此有趋势直接采用震陷量来评价液化的危害程度。
例如,对4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当精细计算的平均震陷值SE<5cm时,可不采取抗液化措施,当SE=5~15cm时,可优先考虑采取结构和基础的构造措施,当SE>15cm 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基本消除液化震陷。
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⑴强夯法: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和夯击能,可处理4~10m深度范围,处理的宽度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的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且不宜小于3m;⑵桩基或深基础:采用桩基础时,桩端伸入液化浓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不应少于0.5m,对其它非岩石土不宜少于1.5m;⑶加密法:包括振冲法、砂石桩法等,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采用振冲法和砂石桩法加固后,桩间土的标贯击数应大于液化判别标贯临界击数;处理的宽度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的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砂石桩法还不应小于5m;⑷换填法: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液化地基处理的几种方式,你一定要知道!
液化地基处理的几种方式,你一定要知道!导读:产生液化的场地往往比同一震中距范围内未发生液化场地的宏观烈度要低些。
理论上,地震剪切波在液化土层中受阻(流体不能传达剪力),使传至地面上的地震波相应地衰减,从建筑物重力破坏扰乱的角度看,这对建筑耐震有利。
但更广泛的液化鳗目表明,地基土液化失效对建筑的破坏更严重,因此不能因为液化土总之存在说到底的“减震”作用而认为石油焦对建筑抗震有利。
液化场地应优先进行地基处理,使建筑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密实。
具体可根据特征场地和楼房特征,选择下面四种方法之一。
(1)振冲法振冲法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迄今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它对提高饱和粉、细砂土抗气化能力能力效果较佳,可使砂土的Dr增加到0.80。
振冲法对不同性质的土层分别置换、挤密和振动密实等作用。
对黏性土主要分立起到拆分作用,对中细砂和粉土除作用外还有振实挤密作用。
在以上各种土中施工都要在振冲孔内加填碎石(或卵石等)回填料,制成密实的振冲桩,而桩间土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密和振密,同时回填料已经形成砾石渗井,可使砂层振密且迅速将水排走,以消散砂层蓬勃发展中发展的温度梯度水压力,从而更利于消除土层的液化。
振冲法主要设备是特制的振冲器,前端能进行高压喷水,使喷口附近的砂土急剧液化。
振冲器借自重和振动力沉入砂层,在沉入过程处理过程中把浮动的砂挤向四周并予以振密。
待振冲器沉到设计深度后,重新启动下喷口而打开上喷口,同时向孔内回填砾石、卵石、碎石料,然后,逐步提升振冲器,将填料和四周砂层振密。
(2)挤密碎石桩法挤密碎石桩法又称砂石桩法,为碎石桩、砂桩和砂石桩的总称,是指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处理多层面不应小于4m,同时应穿过液化土层。
(3)强夯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俗称法或动力压实法。
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质量一般为10~40t)提到多少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给地基以负面影响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地基土液化的处理措施
地基土液化的处理措施摘要]液化使地基土丧失承载力、建筑物产生大量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或破坏,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遭受损失。
通过分析液化的形成条件及本质特性,提出在设计中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关键词]液化;强夯;碎石桩一、地基土的液化由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颗粒组成的土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液体”的现象,称为地基土的液化。
液化机理为:地震时,饱和的砂土或粉土颗粒在强烈振动下发生相对位移,使颗粒结构密实,颗粒间孔隙水来不及排泄而受到挤压,造成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
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趋于零,从而土颗粒上浮形成“液化”现象。
液化可引起地面喷水冒砂、地基不均匀沉降、地裂或土体滑移,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或倒塌。
如1964 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和日本新泻地震,大范围砂土地基液化造成大量建筑物严重倾斜或倒塌破坏。
目前地基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可分为初步判别法和采取一定检测手段的复判。
初步判别判可根据土层的天然结构、颗粒组成、密实程度、地震前和地震后的受力状态、排水条件以及抗震设防烈度并结合现场地质勘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有临界孔隙比法、液化空隙比法、临界加速度法、剪切波速法等。
复判主要是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无粘性土的相对紧密度和少粘性土的相对含水量及液性指数判别。
二、地基土液化的影响因素影响地基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1.土质条件,包括应力历史、结构、均匀程度、密度、土的类别;2.排水条件,包括地下水条件、渗透性、渗径等;3.静力条件,包括剪应力比、地貌特征等;4.动力条件,包括地震加速度、震级、波形、方向和频率。
综上所述土体液化与土体的物理性质、地震前的初始应力状况和地震动的特性关系密切。
三、地基土液化处理原理地基液化的外因是地震,内因一是土体密实度低(多数是由颗粒细且级配不好造成),二是颗粒间粘性小,三是地基土处于饱和状态且不具备排水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概论结课论文课题:关于地震液化地基的若干问题指导教师:高金川、郑明燕班级: 54081姓名:原少云学号: 20081000484关于地震液化地基的若干问题摘要:近年来,地震频发。
由地震引发地基失稳而造成严重工程事故的事件也此起彼伏。
对工程界人士来说,充分了解地基土在地震中的液化机理及其判定和处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介于此,故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在地震过程中形成机理、危害、判别、处理方法及使用条件。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正文:一、地基液化机理及其危害饱和沙土因地震而受到强烈震动,使沙粒处于悬浮状态,丧失强度,致使地基失效的现象称为砂土液化或地震液化。
这种现象在一些饱和的粉土中也会发生。
其机理为: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砂粒间相互位置产生调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
沙土要变密实就要排水,但在急剧变化的周期性地整力的作用下,伴随沙土孔隙度减小而透水性变弱,因而排水通道越来越不通畅。
应排出的水来不及排走,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于是就产生了剩余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水压力)。
根据地基土的有效应力原理(()[]φμμστtg 0∆+-=)可知,当超孔隙水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沙土颗粒间的有效应力会变为零。
在这个时候地基土就会像水一样完全丧失抗剪强度,而导致地基失稳,上层结构就会遭到严重破坏,这就是地基土液化的机理!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或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疏松饱水的细沙土和粉土容易液化:饱水沙土埋藏越浅、沙层越厚,则液化的可能性越大。
当饱水沙层埋深在10-15m 以下时就很难液化了。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液化地基的判别方法(1)初判条件根据饱和沙土或饱和粉土的地质年代、场地抗震设防烈度、粘粒含量和上层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初步判别地基土是否可能液化。
(2) 进一步判别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要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取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
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注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由锤击数基准值根据相关公式求的!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判别方法。
如根据静力触探的试验方法,当实测计算比贯入阻力或实测计算锥尖阻力小于液化比贯入阻力临界值或液化锥尖阻力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根据波速试验法,在地面15-20m 深度范围内的饱和沙土或饱和粉土,其实测建起波速分别大于按有关公式计算的剪切波速临界值时,可判别为不液化。
三、液化等级的评价按每个标准贯入试验点挨点判别液化的可能性,按每个试验孔计算液化指数,按照每个孔的计算结果,结合场地的地质地貌条件,综合确定场地液化等级。
1.经判别可能液化的土层,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地基液化指数:i i ni cri i lE d N N I ω∑=⎪⎪⎭⎫ ⎝⎛-=11 2.划分液化等级 场地和地基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按下表确定液化等级轻微 中等 严重 班别深度为15m 的液化指数0——5 5——15 >15 判别深度为20m 的液化指数0——6 6——18 >18四、处理方法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
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此种方法原理相对简单,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垫层种类即可,但多适用于中小型建筑场地,对于道路工程或者换填材料不充足地区并不合适。
2、强夯法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利用起重设备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使其自由下落,以一定的冲击能量作用在地基上,在地基土里产生极大的冲击波,以克服土颗粒间的各种阻力,使地基密实,从而提高强度,减少沉降,消除湿陷性或者提高抗液化能力。
当全液化地基路段较长,或需处理面积大,地基处理区域较近范围内无建筑物,无重要构造物时,强夯法是比较理想的地基处理方法。
关于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由于强夯处理的对象(即地基土)非常复杂,一般认为不可能建立各类地基土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但对地基处理重经常遇到的几种类型的土,还是有规律的。
总的来说,强夯加固地基主要是强大的夯击能在地基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对土体进行加固作用,对饱和细粒土而言,经强夯后,其强度的提高过程可分为:①夯击能量的转化,同时伴随强制饱和土的压缩和振密(包括土体中气体的排出,孔隙水压的上升),局部土体的液化或土体结构的破坏(表现为土体强度的降低或抗剪强度的丧失);②排水固结压实,表现为土体渗透性能改变,土体裂隙的发育,孔隙水得以顺利逸处,超孔隙水压力消失,土体强度提高;③土体触变恢复并伴随土体压密,包括部分自由水变为薄膜水,土体结构性逐渐恢复,强度提高,这一阶段变形很小,主要是土体触变恢复,是在强夯终止后很长时间才能达到。
在我国强夯法常用来加固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土。
由于其具有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节约三材、经济可行、效果显著等优点,很快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并得以迅速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碎石桩法碎石桩是指用振动、冲击和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将碎石桩挤压入土中,形成由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该方法自1937年德国人发明振动水冲法(振冲法)并将之用于挤密砂土地基后,在工程逐渐推广,因此一般认为采用振冲法在土中形成的密实碎石桩称为碎石桩。
但是由于振冲法存在耗水量大和泥浆排放污染等缺点,在应用中受到较大限制,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如沉管法、干振法、夯击法等。
现在所提及的碎石桩是指各种施工工艺制成的以石料组成的桩柱体。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干振碎石桩,干振碎石桩是一种利用振动荷载预沉导管,通过桩管灌入碎石,在振、挤、压作用下形成较大密度的碎石桩。
由于它克服了振冲法的严重缺陷,在我国得到较多应用。
干振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属于物理加固方法,其加固液化地基的原理是:振密作用:在成桩过程中,激振器产生的振动通过导管传递给土层使其附近的饱和土地基产生振动孔隙水压力,导致部分土体液化,土颗粒重新排列趋向密实,从而起到振密作用。
挤密作用:下沉桩管时桩管对周围砂层产生很大的横向压力,将土体中等于桩管体积的土挤向周围土体使之密实,灌注碎石后振动、反插也使土体受到挤密,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液化性能。
排水减压作用:干振碎石桩在土层中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缩短土中排水路径,加速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增强了土体抗剪强度,因此在地震力作用下孔隙水压力不易积累增长,也就不会发生液化。
预振作用:研究表明,砂土液化的特性除了与土的相对密度有关外,还与其振动应变历史有关。
干振碎石桩施工时的振动作用在使土层振密、挤密的同时还获得了预振,这对增强地基的抗液化的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碎石桩的桩长确定应由处理深度而定,这与工程重要性以及地基液化程度密切相关。
这时可遵循下列原则:①当要求全部处理液化层时,桩长必须穿过液化层;但当液化层深度大于15m时,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可采用其他方法;②当要求部分消除液化时,处理后的非液化土上覆复合地基厚度应满足液化初判的上覆土层厚度要求。
桩长的因素,也就限制了其使用条件,当液化深度过大时,可采用强夯法,但对于大面积处理可液化土而言,强夯法和干振碎石桩法都是是首选的处理手段。
4、砂桩法砂桩也称为挤密砂桩或砂桩挤密法。
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挤入土中,形成大直径的密实砂柱体的加固地基的方法。
砂桩属于散体桩复合地基的一种。
砂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
对饱和粘土地基卜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桩置换处理。
砂桩还可用于处理可液化的地基。
在用于饱和粘土的处理时,最好是通过现场试验后再确定是否采用。
砂桩在我国的应用始于50年代。
起初,砂桩法用于处理松散砂土地基,视施工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挤密砂桩和振密砂桩两种,其加固原理是依靠成桩过程中对周围砂层的挤密和振密作用,提高松散砂土地基的承载力,防止砂土振(震)动液化。
后来,国内外也逐渐将砂桩用来处理软弱粘性土,其加固原理是利用砂桩的置换作用和排水作用提高软弱地基的稳定性。
砂桩在软弱地基中可形成砂桩复合地基,如对它再行加载预压,可进一步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并改善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在我国砂桩用于加固软弱粘性土地基有成功的经验,也有砂桩处理后的软弱粘性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仍发生大的沉降的事例,如果不进行预压使大的沉降预先完成,则难以满足建筑物对沉降的要求。
砂桩自引入我国后,在工业及民用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均得到应用,有成功的经验,但也有达不到预期处理效果的情况,尤其在处理软弱粘性土时还缺乏经验,仍按砂土中的砂桩挤密原理进行设计,这显然是不妥当的,也是达不到预期处理效果的根本原因。
国内在利用砂桩处理松散砂土、防止砂土液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解决了一些工程实际问题。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砂桩施工新工艺——振动机管砂桩。
振动沉管法是在振动机的振动作用下,把套管打入规定的设计深度,套管入土后,挤密套管周围的土,然后再投入砂子,排砂于土中,振动密实、振动拔管成桩,多次循环后,就成为挤密砂桩。
这种施工工艺处理效果较好,既有挤密作用又有振密作用,使桩与桩间土形成较好的复合地基,提高场地基承载力、防止了砂土液化、增大了软弱地基土的整体稳定性。
目前,砂桩材料除单纯用砂子外,还有砂石桩、灰砂桩;用砂石料形成砂石桩,用灰砂料形成灰砂桩。
灰砂桩随着时间的增加,土中固化作用提高,桩体强度也不断增加,能起到挤密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
砂石桩比纯砂桩桩身具有更好的颗粒级配、有更大的桩身密实度,单桩强度有所改进。
砂桩适用于处理松砂、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地基等,可用于厂房和住宅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加固工程中。